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大细胞Toll样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海伟 魏继福 何韶衡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33-934,940,共3页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肥大细胞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曾晓宁 何韶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764-766,共3页
多种因素可使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活化,包括各种过敏原(IgE依赖性)和其他复合物(非IgE依赖性),激活的细胞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机制介导细胞内介质释放,实现多种生物学功能。文中综述近3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相关疾病研究领域中的... 多种因素可使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活化,包括各种过敏原(IgE依赖性)和其他复合物(非IgE依赖性),激活的细胞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机制介导细胞内介质释放,实现多种生物学功能。文中综述近3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相关疾病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有助于此类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并为发现过敏性疾病药物治疗的新靶标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免疫调节 过敏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重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肥大细胞亚型与食管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黄阗 何韶衡 +2 位作者 李明才 吴名耀 李桂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881-883,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肥大细胞(mast cell,MC)亚型的变化及其浸润程度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90例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标本中MC进行检测,并探讨MC亚型T型、TC型和C型与食管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肥大细胞(mast cell,MC)亚型的变化及其浸润程度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90例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标本中MC进行检测,并探讨MC亚型T型、TC型和C型与食管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织内的MC主要分布于癌旁交界区。食管癌中MCT和MCTC两种亚型MC的表达与食管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的负相关性,而MCC型MC的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及转移无关。结论:癌间质内MCT和MCTC型MC的浸润可能具有抑制食管癌生长及转移的作用。MC浸润的数量与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有相关性,对食管癌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亚型 食管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激活受体2介导肥大细胞IL-4分泌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慧云 林青 +1 位作者 林丽艳 何韶衡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3-215,220,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inase activated receptor-2,PAR-2)的激活对肥大细胞P815介质分泌的影响。方法:肥大细胞培养后用PAR-2激动肽,胰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结合PAR-2拮抗肽激发肥大细胞,收集上清并用ELISA方法检... 目的: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inase activated receptor-2,PAR-2)的激活对肥大细胞P815介质分泌的影响。方法:肥大细胞培养后用PAR-2激动肽,胰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结合PAR-2拮抗肽激发肥大细胞,收集上清并用ELISA方法检测组胺、IL-4和IL-6的水平。结果:PAR-2激动肽、胰蛋白酶、类胰蛋白酶以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肥大细胞P815分泌IL-4。PAR-2拮抗肽能阻断胰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引起的肥大细胞IL-4分泌(P<0.05)。胰蛋白酶、类胰蛋白酶以及PAR-2激动肽对肥大细胞IL-6的分泌和组胺释放无明显影响。弹性蛋白酶对肥大细胞IL-4、IL-6分泌及组胺释放功能无影响。结论:PAR-2的激活介导肥大细胞P815分泌IL-4;胰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刺激肥大细胞IL-4分泌的发现为肥大细胞激活的自我放大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PAR-2 胰蛋白酶 类胰蛋白酶 IL-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刺激肥大细胞IL-6分泌的信号转导通路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慧云 杨靖 +1 位作者 龙星男 何韶衡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29-831,共3页
目的:检测TNF对肥大细胞IL-6、IL-10分泌和组胺释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用不同浓度TNF激发肥大细胞系P815后收集细胞和上清,细胞用细胞激发信号ELISA(CASE)方法检测信号转导通路蛋白ERK、p38、和STAT3磷酸化水平,... 目的:检测TNF对肥大细胞IL-6、IL-10分泌和组胺释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用不同浓度TNF激发肥大细胞系P815后收集细胞和上清,细胞用细胞激发信号ELISA(CASE)方法检测信号转导通路蛋白ERK、p38、和STAT3磷酸化水平,上清用ELISA检测组胺、IL-6和IL-10的水平。结果:ELISA结果显示TNF促进P815肥大细胞IL-6分泌(P<0.05),但对IL-10分泌和组胺释放无明显影响。ERK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PD98059和U0126抑制TNF引起的P815肥大细胞IL-6分泌(P<0.05),而p38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SB203580和STAT3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AG490不能抑制TNF引起的P815肥大细胞IL-6分泌。CASE结果显示ERK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PD98059,U0126抑制TNF引起的P815肥大细胞内ERK蛋白磷酸化(P<0.05)而p38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SB203580和STAT3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AG490不能抑制TNF引起的P815肥大细胞内p38和STAT3蛋白磷酸化。结论:TNF刺激小鼠肥大细胞P815分泌IL-6可能与ER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有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TNF IL-6 ELISA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Per a 9的抗原表位特征及三维结构建模 被引量:4
6
作者 胡玉静 金珊珊 +2 位作者 杨海伟 魏继福 何韶衡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5,共5页
Per a 9是美洲大蠊主要过敏原蛋白之一。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了解美洲大蠊过敏原蛋白Per a 9的结构特征,为蟑螂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BLAST得到Per a 9相似序列,构建同源进化树,结果显示美洲大蠊Per a 9与德国小蠊精氨酸... Per a 9是美洲大蠊主要过敏原蛋白之一。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了解美洲大蠊过敏原蛋白Per a 9的结构特征,为蟑螂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BLAST得到Per a 9相似序列,构建同源进化树,结果显示美洲大蠊Per a 9与德国小蠊精氨酸激酶在进化上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Per a 9主要为α+β结构的亲水性蛋白,其主要抗原表位集中于33—46、55—74、89—117、123—135、199—217、235—243、251—266、286—354区域。Motif预测其具有1个鸟嘌呤磷酸转移酶活性位点,6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7个酪氨酸激酶II磷酸化位点和2个N豆蔻酰化位点。其预测的三维结构基本能反应Per a 9真实的空间构象,这将为今后进一步了解和掌握Per a 9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打下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PER A9 抗原表位 三维结构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对肥大细胞IL-10、IL-12分泌和组胺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慧云 马文静 何韶衡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533-1535,1542,共4页
目的:检测TNF-α对P815肥大细胞IL-10,IL-12分泌和组胺释放的影响。方法:P815肥大细胞培养后,用不同浓度的TNF-α单独或联合用TNF-α单克隆抗体激发肥大细胞,不同时间点收集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中IL-10,IL-12和组胺... 目的:检测TNF-α对P815肥大细胞IL-10,IL-12分泌和组胺释放的影响。方法:P815肥大细胞培养后,用不同浓度的TNF-α单独或联合用TNF-α单克隆抗体激发肥大细胞,不同时间点收集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中IL-10,IL-12和组胺水平。结果:单独作用时,TNF-α促进P815肥大细胞IL-12分泌,而对IL-10分泌和组胺释放无明显影响,TNF-α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可以阻断TNF-α引起的肥大细胞IL-12分泌。结论:TNF-α可以通过促进肥大细胞分泌IL-12参与肥大细胞相关的炎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TNF-Α 白细胞介素(IL)-10 IL-12 组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刺激肥大细胞IL-13分泌与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慧云 王顺兰 +3 位作者 林丽艳 林青 贝宁 何韶衡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2-325,共4页
目的:检测IL-12对肥大细胞介质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小鼠肥大细胞P815培养后,用不同浓度IL-12激发后收集细胞和上清,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组胺、IL-6和IL-13的分泌量,P815细胞用细胞激发信号ELISA(... 目的:检测IL-12对肥大细胞介质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小鼠肥大细胞P815培养后,用不同浓度IL-12激发后收集细胞和上清,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组胺、IL-6和IL-13的分泌量,P815细胞用细胞激发信号ELISA(CASE)方法检测信号转导通路蛋白ERK和P38磷酸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IL-12(0、1.0、10.0和100.0μg·L-1)激发后,P815细胞IL-13分泌量较基础分泌量均增加,并且随IL-12浓度增加而增加;而P815细胞IL-6和组胺释放量与基础分泌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ERK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PD98059、U0126预处理的经不同浓度IL-12激发P815细胞后,细胞内ERK磷酸化百分比较未加抑制剂组均显著降低(P<0.05);且P815细胞IL-13分泌量较未加抑制剂组亦显著降低(P<0.05)。P38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的不同浓度IL-12激发P815细胞后,细胞内P38磷酸化百分比与未加抑制剂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且P815细胞IL-13分泌量与未加抑制剂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IL-12刺激肥大细胞P815分泌IL-13可能是通过激活ERK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13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调节蛋白酶激活受体在肥大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慧云 林青 +3 位作者 林丽艳 张忠芳 杨海伟 何韶衡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12-614,618,共4页
目的:探讨IL-12对肥大细胞蛋白酶激活受体(PARs)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IL-12刺激肥大细胞后,在不同时间点,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流式细胞术(FCM),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PAR-1、PAR-2、PAR-3和PAR-4在肥大... 目的:探讨IL-12对肥大细胞蛋白酶激活受体(PARs)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IL-12刺激肥大细胞后,在不同时间点,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流式细胞术(FCM),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PAR-1、PAR-2、PAR-3和PAR-4在肥大细胞P815表面和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IL-12下调肥大细胞膜表面PAR-2蛋白的表达,上调肥大细胞膜表面和胞质内PAR-4蛋白的表达,IL-12抗体的应用可阻断IL-12对肥大细胞PARs蛋白表达的影响;IL-12上调肥大细胞PAR-1、3、4 mRNA的表达,下调PAR-2 mRNA的表达。结论:IL-12在过敏性炎症反应中的调节作用可能与IL-12调节肥大细胞PARs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激活受体 肥大细胞 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 流式细胞术(F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机械通气治疗危重支气管哮喘39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孔薛 何韶衡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518-521,共4页
目的:比较常规机械通气、无创-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和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危重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39例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分别进行不同方式机械通气,分别为A组:常规机械通气组13例;B组:无创-... 目的:比较常规机械通气、无创-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和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危重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39例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分别进行不同方式机械通气,分别为A组:常规机械通气组13例;B组:无创-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组13例;C组: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组13例。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的差异来评价不同机械通气治疗危重支气管哮喘的疗效。结果:A组和B、C组相比,其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VAP发生率、再插管率明显降低(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中有5例应用BiPAP后无需再应用有创通气即恢复自主有效通气,且B组通气后的临床症状明显比C组患者轻。结论: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通气和无创-有创-无创序贯性通气都是治疗危重支气管哮喘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无创-有创-无创性序贯通气治疗更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发症最少,同时也能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对患者进行继续治疗或抢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序贯机械通气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烙铁头蛇毒蛋白组分的双向电泳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玉静 杨立明 +2 位作者 金珊珊 何韶衡 魏继福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4-7,共4页
烙铁头蛇是世界上剧毒的蛇种之一,其所携带的毒素能够导致严重的机体损伤。应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对湖南烙铁头蛇蛇毒蛋白的蛋白质组分进行分析。通过等电聚焦和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获得完整的烙铁头蛇毒全蛋白质的图谱,经胶体考马... 烙铁头蛇是世界上剧毒的蛇种之一,其所携带的毒素能够导致严重的机体损伤。应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对湖南烙铁头蛇蛇毒蛋白的蛋白质组分进行分析。通过等电聚焦和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获得完整的烙铁头蛇毒全蛋白质的图谱,经胶体考马斯亮蓝染色后,应用PDQuest软件对蛋白表达谱进行分析。通过等电聚焦和SDS-PAGE凝胶电泳有83个蛋白质组分被检测出来。其中大约90.00%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Mr)分布在15~45 kDa之间,大约72.29%的蛋白质等电点(pI)在4.0~7.0之间。通过对烙铁头蛇毒的蛋白组学研究,获得其蛇毒蛋白质组分的表征特点,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各组分的身份和潜在功能奠定基础,既可以提出新的治疗方案又可以为新的药理应用提供宝贵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烙铁头蛇蛇毒蛋白 双向电泳 组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9调节的肥大细胞膜表面和胞浆内蛋白酶激活受体表达分析
12
作者 张慧云 杨海伟 +3 位作者 马文静 高元慧 冯晓鸽 何韶衡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9-635,639,共8页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9引起的肥大细胞膜表面和胞浆内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PAR)-1,2,3,4表达。方法:肥大细胞P815培养后以不同浓度的IL-29激发肥大细胞,在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给予透膜和非透...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9引起的肥大细胞膜表面和胞浆内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PAR)-1,2,3,4表达。方法:肥大细胞P815培养后以不同浓度的IL-29激发肥大细胞,在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给予透膜和非透膜处理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肥大细胞膜表面和胞浆内蛋白酶激活受体的表达。结果:IL-29激发肥大细胞2、6和16 h后肥大细胞膜表面和胞浆内PAR-1表达与相应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IL-29调节的膜表面PAR-1表达与胞浆内PAR-1表达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29引起的肥大细胞膜表面和胞浆内PAR-2,3,4表达与相应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IL-29激发2 h肥大细胞膜表面PAR-2表达与胞浆内PAR-2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29激发6 h肥大细胞膜表面PAR-3表达与胞浆内PAR-3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29激发2、6和16h后肥大细胞膜表面PAR-4表达与胞浆内PAR-4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29可以下调P815肥大细胞膜表面和胞浆内PAR-1表达,且IL-29引起的膜表面和胞浆内PAR-1表达无差异;尽管检测到PAR-2,3,4在膜表面和胞浆内的表达情况不同,但IL-29对膜表面和胞浆内PAR-2,3,4表达的调节作用不明显;流式细胞术检测的膜表面和胞浆内PARs表达结果均可反应IL-29调节的P815肥大细胞PARs表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白细胞介素-29(IL-29) 蛋白酶激活受体(PARs) 流式细胞术 膜表面 胞浆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NTES调节P815细胞膜与细胞质中蛋白酶激活受体表达的分析
13
作者 曾晓宁 杨海伟 +1 位作者 张慧云 何韶衡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61-1565,共5页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RANTES对肥大细胞膜表面与细胞质内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s,PARs)各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肥大细胞瘤细胞P815以不同浓度RANTES(0.1、1.0、10.0、100.0 ng/ml)激发,于不同时间点(2、6及16h)收集...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RANTES对肥大细胞膜表面与细胞质内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s,PARs)各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肥大细胞瘤细胞P815以不同浓度RANTES(0.1、1.0、10.0、100.0 ng/ml)激发,于不同时间点(2、6及16h)收集细胞,予透膜及非透膜处理,流式细胞术检测全细胞与细胞膜PARs的表达水平,分析细胞膜与胞质中PARs的表达变化。结果:RANTES作用6 h可显著下调细胞膜表面PAR1,2 h及16 h有下调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下调效应可被抗RANTES单克隆抗体(anti-RANTES)取消;透膜处理后分析结果显示,RANTES对细胞质内PAR1表达无显著调节作用,细胞膜与细胞质中PAR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NTES对P815细胞PAR2、PAR3、PAR4表达均无显著调节作用。结论:RANTES可选择性调节肥大细胞膜表面PAR1表达水平,对细胞质内PAR1及其他PARs亚型(PAR2、PAR3、PAR4)胞膜与胞质水平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RANTES PARS PAR1 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