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ELISA检测抗弓形虫抗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子庆 王海琦 +2 位作者 杜青 丁小健 毕志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1期71-73,共3页
我们用弓形虫NT株虫体抗原包被聚苯乙烯酶标板,建立了葡萄球菌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PA-ELISA)检测抗弓形虫抗体的方法.经与弓形虫可溶性抗原包被结果对照,P>0.05两法无显著性差异.在方法学比较研究中,与间接血凝试验及免疫酶染... 我们用弓形虫NT株虫体抗原包被聚苯乙烯酶标板,建立了葡萄球菌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PA-ELISA)检测抗弓形虫抗体的方法.经与弓形虫可溶性抗原包被结果对照,P>0.05两法无显著性差异.在方法学比较研究中,与间接血凝试验及免疫酶染色试验检测符合率分别为76.6%及92.5%.SPA-ELISA法检出率显著高于间接血凝法.SPA-ELISA为目前公认的一种较好的检测方法.敏感性高,假阴性率低,可以对人和动物血清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抗体 SPA-ELISA 弓形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缘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冻存和复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亚冬 袁南荣 +1 位作者 杜青 刘翠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目的 建立兔角膜缘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冻存和复苏的方法。方法 兔角膜缘上皮细胞组织块接种培养。取第三代细胞进行冻存。于冻存后第2周,3、6个月复苏细胞。用MTT法测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兔角膜缘上皮细胞体外生长良好。培养细胞AE1单... 目的 建立兔角膜缘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冻存和复苏的方法。方法 兔角膜缘上皮细胞组织块接种培养。取第三代细胞进行冻存。于冻存后第2周,3、6个月复苏细胞。用MTT法测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兔角膜缘上皮细胞体外生长良好。培养细胞AE1单克隆抗体染色阳性,PAS染色阴性。冻存细胞复苏成功。冻存细胞复苏后生长曲线良好。结论 兔角膜缘上皮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冻存和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缘 上皮细胞 体外培养 冻存 复苏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转染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华群 吴幼章 +4 位作者 倪黎 李洪福 王文洪 丁小健 汪承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82-185,共4页
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能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质粒pL(TNF-α)SN导入病毒包装细胞PA317,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得到重组病毒,滴度为1.4×109CFU/L。将此病毒上清液感染人... 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能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质粒pL(TNF-α)SN导入病毒包装细胞PA317,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得到重组病毒,滴度为1.4×109CFU/L。将此病毒上清液感染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用G418筛选出能表达标记基因NeoR的阳性克隆,ELISA法测得NeoR阳性TIL培养上清液中存在TNF-α,可达530ng/L,L929依赖细胞法并测出上清液中有TNF-α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的耐力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GLUT4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6
4
作者 刘传道 江钟立 +2 位作者 朱红军 林枫 陈子庆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的耐力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GLUT4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其中36只大鼠经尾静脉注射链脲霉素,建立糖尿病模型。然后随机分为低强度运动组(EL)、高强度运动组(EH)、低强度运动加胰岛素治疗组(LI)、高强度...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的耐力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GLUT4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其中36只大鼠经尾静脉注射链脲霉素,建立糖尿病模型。然后随机分为低强度运动组(EL)、高强度运动组(EH)、低强度运动加胰岛素治疗组(LI)、高强度运动加胰岛素治疗组(HI)、胰岛素治疗非运动组(DI)和非胰岛素治疗非运动组(DM)。6只SD大鼠为非运动正常血糖组(CN)。耐力训练采用活动平板,胰岛素采用皮下注射,共8周。运用RT-PCR法测定骨骼肌GLUT4 mRNA。结果:DM组骨骼肌GLUT4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LI组骨骼肌GLUT4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接近CN组,并且显著高于DI组。DI组GLUT4 mRNA含量与EL、EH、HI各组相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运动可以促进GLUT4m RNA的表达,而运动强度对GLUT4 mRNA表达量无显著影响;低强度运动加胰岛素所具有最佳的GLUT4 mRNA表达水平是其它单独干预措施所无法替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T4 糖尿病大鼠 耐力运动 不同强度 骨骼肌 RT-PCR法 mRNA表达量 胰岛素治疗 SD大鼠 糖尿病模型 尾静脉注射 高强度运动 RNA含量 运动组 链脲霉素 正常血糖 活动平板 耐力训练 皮下注射 运动强度 干预措施 治疗组 低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日负荷对新西兰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骏 励建安 +3 位作者 金挺剑 陈子庆 顾劲扬 王元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5-168,共4页
要目的:观察心肌缺血日负荷对新西兰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8只,体重2.0—2.5kg。根据日缺血次数随机分为2次/日组、4次/日组、6次/日组、假手术组以及正常组。将气囊梗阻器安装在冠状动脉左室支,... 要目的:观察心肌缺血日负荷对新西兰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8只,体重2.0—2.5kg。根据日缺血次数随机分为2次/日组、4次/日组、6次/日组、假手术组以及正常组。将气囊梗阻器安装在冠状动脉左室支,制作间断性心肌缺血模型。缺血负荷为2min/h,缺血刺激4周。取缺血区心肌观察形态学变化;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VEGF蛋白在缺血区心肌的表达水平;取兔术前和缺血刺激前、后24h血清检测肌钙蛋白(cTnI)。结果:气囊充气可以有效、迅速地诱发心肌缺血;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相比,缺血刺激2次/日组、4次/日组、6次/日组缺血心肌VEGF表达升高(P<0.05),各缺血刺激组间的VEGF表达无差异;各组左室支支配区未见心肌坏死和血栓形成;兔缺血刺激后24h血清肌钙蛋白无明显升高。结论:持续4周的间断性心肌缺血对心肌无损伤,可以显著提高缺血区心肌VEGF表达增加,不同刺激频率对其表达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兔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BLOTTING VEGF表达 Western 心肌缺血模型 VEGF蛋白 血清肌钙蛋白 形态学变化 性心肌缺血 缺血区 冠状动脉 缺血负荷 血清检测 气囊充气 缺血心肌 血栓形成 心肌坏死 刺激频率 正常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力训练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p38信号激酶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朱红军 江钟立 +4 位作者 张秀伟 刘传道 季红博 郭媛 杜青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49-252,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的耐力训练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细胞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活性的调节作用,为制订适宜的糖尿病运动疗法程序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34只,尾静脉注射链脲霉素,建立糖尿病模型。然后随机分为低强度运动组(E1...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的耐力训练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细胞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活性的调节作用,为制订适宜的糖尿病运动疗法程序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34只,尾静脉注射链脲霉素,建立糖尿病模型。然后随机分为低强度运动组(E1,n=6)、高强度运动组(E2,n=6)、低强度运动加胰岛素治疗组(EI1,n=6)、高强度运动加胰岛素治疗组(EI2,n=6)、非胰岛素治疗非运动组(C,n=5)和胰岛素治疗非运动组(CI,n=5)。耐力训练采用活动平板,胰岛素皮下注射,共8周。运用化学发光法测定p38活性。结果:训练8周前后,EI1组安静血糖下降46%(P<0.01),其余各组血糖无明显下降。单次运动前后E1组、EI1组、EI2组和CI组血糖均见明显下降,其中EI1组血糖降低尤为显著达83%(P<0.01)。骨骼肌p38活性在EI1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E1组显著高于E2组、C组、CI组(P<0.05)。结论:低强度运动训练以及低强度运动训练加胰岛素治疗均能显著提高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细胞p38信号激酶,提示低强度运动训练加胰岛素治疗是内源性胰岛素缺乏性糖尿病的适宜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力训练 糖尿病 大鼠 骨骼肌 p38信号激酶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的建立及两种方法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平 赵志泉 +3 位作者 张小勇 潘世扬 杨国平 丁小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3-105,F003,共4页
目的: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并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结果。方法:将肿瘤组织块和肿瘤细胞悬液种植于裸小鼠胃壁形成原位移植瘤,观察和比较了两种方法所建立模型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胃癌组织... 目的: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并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结果。方法:将肿瘤组织块和肿瘤细胞悬液种植于裸小鼠胃壁形成原位移植瘤,观察和比较了两种方法所建立模型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胃癌组织块种植的原位成瘤率达100%,淋巴结广泛转移率90%,肝转移发生率75%。细胞悬液种植的原位成瘤时间较组织块法延迟2周,成瘤率为67%,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50%,肝转移发生率仅为30%。结论:两种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均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以肿瘤组织块原位模型为优,该模型的建立可为人胃癌转移机制和抗转移实验治疗的研究提供一种有价值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细胞 疾病模型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角膜缘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亚冬 袁南荣 +2 位作者 杜青 刘翠萍 郑肇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6-428,F003,共4页
目的 :建立体外培养兔角膜缘上皮细胞的方法 ,观察其体外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组织培养的方法 ,对兔角膜缘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的兔角膜缘上皮细胞体外生长的特征。用苏木精 -伊红染色、糖原(... 目的 :建立体外培养兔角膜缘上皮细胞的方法 ,观察其体外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组织培养的方法 ,对兔角膜缘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的兔角膜缘上皮细胞体外生长的特征。用苏木精 -伊红染色、糖原( PAS)染色、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检查的方法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检查和鉴定。结果 :兔角膜缘上皮细胞可以在体外成功的培养传代。原代培养细胞大多 4 8h贴壁 ,5天后旺盛生长 ,15天形成单层。传代培养细胞次日贴壁 10天形成单层。细胞角蛋白 AE1单克隆抗体染色阳性 ,PAS染色阴性。培养细胞呈多角形 ,细胞表面具有丰富的微绒毛 ,细胞之间有桥粒连接。结论 :应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可以成功获得原代和传代培养的兔角膜缘上皮细胞 ,培养的细胞具有与正常兔角膜上皮细胞相一致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细胞 组织学技术 细胞培养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酸对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袁小青 马向华 +2 位作者 丁亚琴 王芳 沈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研究大黄酸(rhein,Rh)对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RH对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形态学观察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及形态学变化;并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脂肪细胞内... 目的:研究大黄酸(rhein,Rh)对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RH对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形态学观察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及形态学变化;并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脂肪细胞内甘油三酯积聚量的变化;应用RT-PCR检测RH干预后分化抑制基因CHOP mRNA的表达。结果:各浓度组RH(0.1、1、2.5、5、10ug/ml)抑制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RH对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亦呈剂量依赖性;1ug/ml的RH使CHOP mRNA表达增加。结论:RH可抑制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该作用可能与CHOP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人前体脂肪细胞 增殖与分化 CH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慢性白血病P27(Kip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卢瑞南 盛瑞兰 +4 位作者 李建勇 朱广荣 丁小建 朱兰兰 苏恩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91-297,共7页
为观察P2 7(Kip1)蛋白在常见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白血病类别、染色体异常、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关系 ,用蛋白印迹法加化学发光法对 82例初诊或复发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进行P2 7(Kip1)蛋白的检测。结果显示 ,P2 7(Kip1)在急... 为观察P2 7(Kip1)蛋白在常见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白血病类别、染色体异常、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关系 ,用蛋白印迹法加化学发光法对 82例初诊或复发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进行P2 7(Kip1)蛋白的检测。结果显示 ,P2 7(Kip1)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中表达高于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P =0 .0 33)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P =0 .0 0 8)中表达。P2 7(Kip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中表达高于在CML中表达 (P =0 .0 17)。P2 7(Kip1) >0 .6 5 5组首次化疗有效率 (CR和PR)高于P2 7(Kip1)≤ 0 .6 5 5组 ,两者有显著差异(P =0 .0 4 1)。急性白血病患者中 ,P2 7(Kip1) >0 .6 5 5组生存期长于P2 7(Kip1)≤ 0 .6 5 5组 ,P =0 .0 0 6 5 ;而且在ANLL(P =0 .0 2 71)、ALL(P =0 .0 2 6 6 )组中均有显著差异 ,P2 7(Kip1)表达高的 ,生存时间长 ,P2 7(Kip1)表达低的 ,生存时间短。P2 7(Kip1)表达低似乎与ALL患者多种染色体异常相关 (r =- 0 .775 ,P =0 0 4 )。而P2 7(Kip1)表达与白血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原始细胞数、血LDH以及血尿酸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2 7(Kip1)表达的高低与急性白血病的首次化疗效果、生存时间密切相关 ,低表达预示着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P27(Ki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特异性IgE测定用于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祁沁红 浦志成 +2 位作者 陈子庆 邱宁岩 殷明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65-367,共3页
目的 探讨特异性IgE测定在变应性鼻炎 (AR)诊断和疗效判定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生物素 亲和素 (BA) ELISA法检测 31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PAR)患者免疫疗法治疗前后血清特异性IgE(对螨、豚草、法国梧桐、霉菌、棉絮 )的抗体水平 ,并与... 目的 探讨特异性IgE测定在变应性鼻炎 (AR)诊断和疗效判定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生物素 亲和素 (BA) ELISA法检测 31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PAR)患者免疫疗法治疗前后血清特异性IgE(对螨、豚草、法国梧桐、霉菌、棉絮 )的抗体水平 ,并与血清总IgE及变应原皮试进行比较。结果 ①PAR组的各种变应原的特异性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并与变应原皮试有较高的符合率 (76 .1%~ 93.5 % )。②AR患者经免疫疗法治疗后 ,大多数变应原的特异性IgE阳性率均有明显下降 (P <0 .0 5 ) ,而总IgE则没有明显改变 (P >0 .0 5 )。结论 用BA 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E为AR的诊断和疗效判定提供了客观依据 ,而且特异性高、安全方便 ,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特异性IGE 变应原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PCR检测体外扩增脐带血造血干细胞HOXB4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宇宏 费小明 +4 位作者 沈文怡 缪扣荣 崔毓桂 陆化 汪承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43-446,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HOXB4基因表达,评价体外扩增的脐带血干细胞(CBSC)自我更新的能力。方法:CBSC在含造血细胞因子(TPO+SCF+FL+G鄄CSF)的无血清培养基体外扩增7天和14天,抽提细胞总RNA,采用定量PCR检测HOXB4基因的表达。结果:CBSC体外培养后... 目的:通过检测HOXB4基因表达,评价体外扩增的脐带血干细胞(CBSC)自我更新的能力。方法:CBSC在含造血细胞因子(TPO+SCF+FL+G鄄CSF)的无血清培养基体外扩增7天和14天,抽提细胞总RNA,采用定量PCR检测HOXB4基因的表达。结果:CBSC体外培养后,细胞总数可以增加近100倍,但HOXB4的表达较扩增前下降。培养7天HOXB4的水平为扩增前的18%,培养14天,HOXB4表达仅为扩增前的3%左右。结论:CBSC体外扩增细胞数量增加的同时,自我更新能力逐渐下降,甚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XB4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 体外扩增 实时定量RT-R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激动剂对瘦素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芳 马向华 +2 位作者 沈捷 丁亚琴 袁小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瘦素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建立大鼠VSMCs细胞模型;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瘦素及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瘦素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建立大鼠VSMCs细胞模型;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瘦素及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VSMCs增殖的影响。结果:瘦素能显著促进VSMCs增殖,促增殖效应在72h末达峰值且瘦素浓度在0~100ng/ml之间呈剂量依赖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能抑制瘦素诱导的VSMCs的增殖效应,最佳浓度在100μmol/L时(P<0.01)。结论:瘦素能刺激VSMCs增殖,而PPAR-γ激动剂能够抑制瘦素的促增殖作用,有望用于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上述实验结果可能与纠正瘦素抵抗的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瘦素 增殖 血管平滑肌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或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晖 张真稳 +2 位作者 朱妍 沈捷 马向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29-1632,1640,共5页
目的:分析伴或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测定PCOS伴NAFLD组(PCOS1组27例)和PCOS不伴NAFLD组(PCOS2组23例)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BP)、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目的:分析伴或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测定PCOS伴NAFLD组(PCOS1组27例)和PCOS不伴NAFLD组(PCOS2组23例)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BP)、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皮质醇(F)、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睾酮(T)、雌二醇(E2)、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和瘦素(LEP)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PCOS2组ALT、BMI和WHR低于PCOS1组(P<0.01)。PCOS2组TG、Lp(a)、FINS、LEP水平低于PCOS1组(P<0.05)。PCOS2组F、HDL-C高于PCOS1组(P<0.05)。PCOS1组HOMA-IR与LEP、BMI、Lp(a)呈正相关趋势。PCOS2组HOMA-IR与T呈正相关趋势。结论:PCOS伴NAFLD患者代谢异常以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为主要特征;PCOS不伴NAFLD患者以T升高为主要特征。PCOS、NAFLD两种疾病在临床上存在相关性,对伴或不伴NAFLD的PCOS患者在干预和治疗上应采用不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非酒精性脂肪肝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胃癌细胞悬液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建立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平 赵志泉 +3 位作者 张小勇 潘世扬 杨国平 丁小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15-416,共2页
目的 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 ,观察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 (SGC- 790 1)悬液种植于裸小鼠胃壁 ,观察原位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 原位移植成功率 (成瘤率 )为 6 7%。移... 目的 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 ,观察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 (SGC- 790 1)悬液种植于裸小鼠胃壁 ,观察原位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 原位移植成功率 (成瘤率 )为 6 7%。移植瘤的局部淋巴结转移率 85 % ,远处淋巴结转移率 5 0 % ,肝转移发生率为 30 %。荷瘤鼠的中位生存期为 16周 ,晚期出现消瘦和全身衰竭。结论 该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 ,但还不能达到理想的肿瘤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细胞 原位移植模型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地液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中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康健 单兆伟 +1 位作者 杜青 陈子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74-1076,F0003,共4页
目的: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的ICAM-1,观察中药灌肠对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的作用机制及环节。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个实验组,自由饮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sulfatesodium,DSS)水溶液诱导UC模型,以仙地液... 目的: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的ICAM-1,观察中药灌肠对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的作用机制及环节。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个实验组,自由饮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sulfatesodium,DSS)水溶液诱导UC模型,以仙地液灌肠干预后,用WesternBlotting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的方法,以Actin为内参照半定量检测大鼠结肠黏膜及组织中ICAM-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经中药灌肠干预后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结肠黏膜及组织中的ICAM-1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药灌肠可能通过下调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中的ICAM-1表达实现其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细胞黏附分子 WESTERN BLOTTING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细胞培养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成心肌样细胞有促进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恩本 陈椿 +5 位作者 龚觉晓 卢新政 陈子庆 夏新辉 黄峻 马文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87-1389,1470,I0002,共5页
目的:研究心肌细胞培养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成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骨髓,通过贴壁法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经多次传代后获得较纯的MSCs。用5-氮胞苷(5-aza)进行诱导分化,实验组为在玻片上的5-aza干预... 目的:研究心肌细胞培养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成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骨髓,通过贴壁法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经多次传代后获得较纯的MSCs。用5-氮胞苷(5-aza)进行诱导分化,实验组为在玻片上的5-aza干预的MSCs移入到心肌细胞培养环境中;对照组为5-aza干预的MSCs。显微镜下观察两组形态变化,并通过免疫组化鉴别心肌心肌特异蛋白Desmin和肌钙蛋白I(cTnI)表达及其出现时间的早晚。结果:对照组MSCs诱导后10天可见细胞由原来扁平多角形变成长梭形,15天后部分细胞体明显增粗,可见到有些细胞间有融合样情况发生,20天左右类似肌管样细胞出现。而实验组在17天左右可以看到类似心肌管样细胞。免疫组化表明实验组的阳性结果出现的时间比对照组要早。结论:心肌细胞培养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成心肌样细胞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微环境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5-氮胞苷 心肌样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转导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幼章 王文宏 +3 位作者 陈华群 李洪福 倪黎 汪承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1期11-13,共3页
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构建能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采用鱼精蛋白促进法,将重组病毒介导TNF-α基因转染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GIL)。在体外,转染后的GIL(TNF-α/GIL)的抗肿... 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构建能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采用鱼精蛋白促进法,将重组病毒介导TNF-α基因转染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GIL)。在体外,转染后的GIL(TNF-α/GIL)的抗肿瘤活性比GIL+IL-2强2~5倍。在荷瘤裸鼠体内,TNF-α/GIL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GIL 基因治疗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对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悦 潘芹芹 +1 位作者 崔毓桂 王兴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49-250,161,共3页
瘦素(Leptin)是一种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产生的16kDa蛋白质(胎盘、胃和骨骼肌也有少量产生),由三个外显子的ob基因编码.Leptin在血浆中的浓度与机体脂肪储备量正相关,通过下丘脑神经元来调节摄食行为、能量代谢和生殖内分泌功能.近来的... 瘦素(Leptin)是一种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产生的16kDa蛋白质(胎盘、胃和骨骼肌也有少量产生),由三个外显子的ob基因编码.Leptin在血浆中的浓度与机体脂肪储备量正相关,通过下丘脑神经元来调节摄食行为、能量代谢和生殖内分泌功能.近来的研究发现瘦素不仅与物质能量代谢有关,而且对骨代谢也有影响.虽然已知体脂含量是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两者之间的确切联系机制尚不清楚,瘦素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骨代谢 骨细胞 下丘脑 抑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异常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游思洪 刘平 +2 位作者 张道富 丁小健 张小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1-235,共5页
目的:检测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等位基因缺失和突变情况,分析该异常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PCR鄄SSCP的方法检测36例胃癌和自身正常组织中FHIT基因外显子5、8及多态性位点D3S1300、D3S1234、D3S1312、D3S1313的缺失和... 目的:检测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等位基因缺失和突变情况,分析该异常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PCR鄄SSCP的方法检测36例胃癌和自身正常组织中FHIT基因外显子5、8及多态性位点D3S1300、D3S1234、D3S1312、D3S1313的缺失和突变。结果:肿瘤组织中外显子5有2例(2/36,5.6%)发生缺失,外显子8没有发现缺失;D3S1300的LOH发生率为25%(7/28),MSI为22.2%(8/36);D3S1234的LOH发生率为31%(9/29),MSI为13.9%(5/36);外显子5、8及多态性位点D3S1300、D3S1234、D3S1312、D3S1313的SSCP分析未发现突变。结论:胃癌患者FHIT基因外显子5、8的缺失和突变频率并不高,这种缺失和突变对胃癌的发生到底起多大作用需要进一步探讨;胃癌患者D3S1300、D3S1234位点的LOH、MSI等遗传不稳定现象发生频率较高,能否用于胃癌高危人群筛查和早期诊断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FHIT 等位基因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