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科 专科护生临床护理实习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林征 李秀珍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10期622-624,共3页
为探讨护理本、专科护生实习方面的特点 ,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带教计划 ,对 92名临床护理实习的本、专科护生进行了整体护理模式的临床教学 ,采用问卷调查与考核的方法随机调查护生对实习基地认识、带教工作、业务能力、专业思想的情况 ,... 为探讨护理本、专科护生实习方面的特点 ,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带教计划 ,对 92名临床护理实习的本、专科护生进行了整体护理模式的临床教学 ,采用问卷调查与考核的方法随机调查护生对实习基地认识、带教工作、业务能力、专业思想的情况 ,随机调查了 6 4例病人对护生工作能力的评价。结果本、专科护生在实习时有不同特点。提出应因势利导 ,加以正确引导 ,将两者优势结合起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护理 临床实习 护理教育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骨骼肌生理性缺血对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项洁 吴鑫 +1 位作者 陆晓 励建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验证生理性骨骼肌缺血训练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FG)的表达与骨骼肌局部缺血产生的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ɑ,HIF-1α)有关,进一步探讨VEFG的上游调控机制。方法:成年雄性... 目的:验证生理性骨骼肌缺血训练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FG)的表达与骨骼肌局部缺血产生的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ɑ,HIF-1α)有关,进一步探讨VEFG的上游调控机制。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1)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2)假手术组(Sham组,n=6),步骤同I/R组,但仅穿线,不牵拉;(3)骨骼肌缺血+I/R组(n=6),在心肌I/R之前先实施反复骨骼肌缺血/再灌注。ELISA检测外周血中VEGF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肢体肌肉处HIF-1α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心肌I/R组及骨骼肌缺血+I/R组都可促进外周血中VEGF的释放,且后者的作用更显著,骨骼肌缺血+I/R组与心肌I/R组相比对VEGF的释放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Sham相比,骨骼肌缺血+I/R组可以上调HIF-1α的表达(P<0.05),而I/R组相对于Sham组HIF-1α的表达无明显的变化(P>0.05),且骨骼肌缺血+I/R组与I/R组相比对HIF-1α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骼肌生理性缺血可导致局部HIF-1α的高表达,同时对应着外周VEFG的表达增高,且较单纯的心肌缺血水平更高,推测外周VEGF的高表达与缺血局部骨骼肌释放HIF-1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1Α 心肌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减轻心肺转流脑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邵东华 杭黎华 +2 位作者 傅诚章 王洪 杨映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77-979,共3页
目的探讨围麻醉期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CPB)下行心脏手术患者脑部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方法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患者24例,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U组患者在麻醉后和转机时分别静脉泵注乌司他丁,泵注时间均为1h... 目的探讨围麻醉期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CPB)下行心脏手术患者脑部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方法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患者24例,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U组患者在麻醉后和转机时分别静脉泵注乌司他丁,泵注时间均为1h。C组患者则给予等量容积的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麻醉后手术前(T1),CPB开始后30min(T2),CPB结束后1h(T3),4h(T4)和20h(T5)抽取颈静脉球血,采用ELISA法测定颈静脉球血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PMNE)和S100B蛋白的浓度。结果与T1相比,两组患者颈静脉球血中IL-6、PMNE的浓度在T2~T5时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C组升高的幅度明显大于U组(P<0.05或P<0.01)。与T1时相比,两组血浆S100B蛋白水平在CPB开始后明显升高(P<0.01),T3时达到高峰,T4时开始下降,T5时明显下降。U组T2~T5时的S100B蛋白浓度升高的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CPB心脏手术患者脑局部炎性反应,可降低颈静脉球血中S100B蛋白水平升高的幅度,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心肺转流 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adam10基因启动子克隆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伟 陈翀 +7 位作者 张焕新 曹江 桑威 吴庆运 赵恺 藏宇 曾令宇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0-743,共4页
本研究旨在克隆小鼠adam10基因启动子,构建以adam10基因启动子为启动序列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并分析其活性,为研究adam10基因转录调控提供有效工具。以BALB/c小鼠脑组织为模板,采用PCR方法克隆小鼠adam10基因启动子序列至pCR-Blun... 本研究旨在克隆小鼠adam10基因启动子,构建以adam10基因启动子为启动序列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并分析其活性,为研究adam10基因转录调控提供有效工具。以BALB/c小鼠脑组织为模板,采用PCR方法克隆小鼠adam10基因启动子序列至pCR-Blunt载体,酶切后连接至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4.10启动子区域,构建重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4.10-adam10,采用阳离子脂质体法与阳性对照质粒pGL4.74共转染真核细胞293FT,以离子霉素刺激为刺激组、DMSO为未加干预组,同时以不含启动子的pGL4.10与阳性对照质粒pGL4.74共转染组为阴性对照组,化学发光仪检测荧光强度及比例。结果表明,酶切及测序验证克隆的adam10启动子序列正确且无突变,构建的重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4.10-adam10与阳性对照质粒pGL4.74载体成功共转染293FT细胞,pGL4.10-adam10转染细胞后具有转录活性。离子霉素刺激组活性明显高于DMSO组,荧光比值约为DMSO组2倍(P<0.05),阴性对照组不具备转录活性。结论:成功克隆了adam10启动子并构建了重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4.10-adam10,离子霉素可增强adam10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聚素金属蛋白酶 聚合酶链反应 报告质粒 293F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远隔缺血预适应通过SDF-1α/CXCR4途径保护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项洁 吴鑫 +1 位作者 陆晓 励建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01-1107,共7页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1)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2)假手术组(Sham,n=6);(3)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I/R组,n=6);(4)SDF-1α/CXCR4阻断剂AMD31...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1)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2)假手术组(Sham,n=6);(3)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I/R组,n=6);(4)SDF-1α/CXCR4阻断剂AMD3100+I/R组,(n=6);(5)AMD3100+RIPC+I/R组,(n=6)。ELISA检测外周血中SDF-1α;TTC检测心肌梗死面积;TUNEL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及RIPC+I/R组都可促进外周血中SDF-1α的释放,且后者的作用更显著(P<0.05);RIPC+I/R及AMD3100+RIPC+I/R组可以不同程度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及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P<0.05),AMD3100+RIPC+I/R组与RIPC+I/R组相比,心肌梗死面积及细胞凋亡率均有所增加(P<0.05)。结论:远隔缺血预适应可能通过SDF-1α/CXCR4信号通路对心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预适应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的体质量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承晓 袁永胜 +2 位作者 章杰锦 丁俭 张克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9-723,共5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体质量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PD专病门诊共122名PD患者应用体质量测量仪、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体质量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PD专病门诊共122名PD患者应用体质量测量仪、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Hoehn-Yahr分级(H-Y分级)、PD生活质量问卷调查(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naire,PDQ-39)以及PD非运动症状评估量表(non-motor symptoms score,NMSS),评估PD患者体质量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以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人员共100例作为对照,对研究数据采取独立样本的t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PD患者人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较正常人群有明显的下降(t=3.999,P=0.000),且以脂肪量丢失为主;女性PD患者出现体质量丢失的风险更高;H-Y分级≥2.5的PD患者体质量下降更加明显。结论:PD病人的BMI较健康对照人群有明显的下降,女性PD患者有更高的风险出现体质量丢失;PD患者中H-Y分级≥2.5的人群更易出现体质量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体质指数 H-Y分级 性别 身体脂肪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