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分子亚型中BRCA1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肖璇 刘慧 范钦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研究BRCA1在乳腺癌分子亚型中表达特点及其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1452例乳腺癌标本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快捷法检测ER、PR、HER2、CK5/6、EGFR的表达,按照Nielsen标准进行分子分型。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快捷法检... 目的研究BRCA1在乳腺癌分子亚型中表达特点及其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1452例乳腺癌标本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快捷法检测ER、PR、HER2、CK5/6、EGFR的表达,按照Nielsen标准进行分子分型。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快捷法检测BRCA1的表达水平。结果腺腔A型,腺腔B型,基底样型,HER2过表达型和裸表达型分别为428例、56例、223例、188例、416例。BRCA1在腺腔A型,腺腔B型,基底样型,HER2过表达型,裸表达型中的表达率分别86.9%(358/412),87.5%(49/56),63.0%(136/216),70.4%(131/186),60.4%(246/407)。BRCA1在基底样型乳腺癌、HER2过表达型和裸表达型中的表达率低于ER阳性乳腺癌腺腔A型(P<0.001)和腺腔B型(P<0.001),BRCA1的阳性表达与ER的阳性表达相关(P<0.001)。结论BRCA1在基底样型乳腺癌和其他ER阴性乳腺癌亚型中的表达下调,其功能异常可能参与ER阴性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分子亚型 BRCA1 受体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MP算法的改进算法KMPP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莉 江育娥 +1 位作者 林劼 江秉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3-37,共5页
KMP算法和BM算法是经典的单模式匹配算法,但KMP算法中文本指针i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字符,整体的匹配效率并不高,结合KMP算法和BM算法的优点提出一种改进算法(KMPP)。算法的思想是模式串与文本在j处不匹配时,预算出模式串移动next[j]后末字... KMP算法和BM算法是经典的单模式匹配算法,但KMP算法中文本指针i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字符,整体的匹配效率并不高,结合KMP算法和BM算法的优点提出一种改进算法(KMPP)。算法的思想是模式串与文本在j处不匹配时,预算出模式串移动next[j]后末字符在文本中的位置,当该位置的文本字符与末字符不匹配时,则用该字符进行坏字符匹配,这两步的跳跃距离就是文本指针i移动的距离,从而使指针i每次移动的距离达到最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匹配次数远低于KMP算法的匹配次数,提高了模式匹配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匹配 KMP算法 BM算法 KMPP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与骨髓源性细胞融合对肿瘤转移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红 臧隽章 +1 位作者 冯振卿 吴淑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8-662,共5页
肿瘤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他处继续生长,是恶性肿瘤细胞的主要特征。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调控的过程。目前对于肿瘤转移的发生机制存在多种研究,包括基因突变、肿瘤干细胞、肿瘤细胞与微环... 肿瘤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他处继续生长,是恶性肿瘤细胞的主要特征。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调控的过程。目前对于肿瘤转移的发生机制存在多种研究,包括基因突变、肿瘤干细胞、肿瘤细胞与微环境、细胞外基质,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与骨髓源性细胞融合等,具体机制仍不明确。关于肿瘤细胞与骨髓源性细胞融合对肿瘤转移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文中对这一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骨髓源性细胞 融合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E_2通过Gαs-cAMP-PKA通路上调子宫内膜癌细胞VEGF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许燕 卢顺麟 冷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3-556,共4页
目的 :探讨PGE2(prostaglandinE2,PGE2)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涉及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用PGE2、4种EP受体激动剂(17-phenyltrinor prostaglandin E2、butaprost、sulprostone和prosta... 目的 :探讨PGE2(prostaglandinE2,PGE2)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涉及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用PGE2、4种EP受体激动剂(17-phenyltrinor prostaglandin E2、butaprost、sulprostone和prostaglandin E1 alcohol)、EP2受体拮抗剂AH6809、PKA抑制剂H89、腺苷酸环化酶(AC)抑制剂SQ22536处理Ishikawa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VEGF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PGE2明显提高Ishikawa细胞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10μmol/L PGE2处理Ishikawa细胞后,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升高31.56%(P<0.05);10μmol/L EP1-4受体激动剂处理Ishikawa细胞后,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其中EP2受体激动剂处理组上升了87.80%(P<0.05);10μmol/L EP2受体拮抗剂AH6809处理Ishikawa细胞后,Ishikawa蛋白的表达水平较PGE2处理组下调了45.66%(P<0.05)。25μmol/L AC抑制剂SQ22536、10μmol/L PKA抑制剂H89处理Ishikawa细胞后,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较EP2受体激动剂处理组分别下降了29.00%(P<0.05)和57.50%(P<0.05)。结论:PGE2可通过EP2受体激活cAMP-PKA信号转导通路上调Ishikawa细胞VEGF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E2 EP2受体 VEGF 子宫内膜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兔房水中万古霉素含量
5
作者 王淼 陆晓梅 +2 位作者 赵人琤 冯振卿 河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技术,建立定量检测兔房水万古霉素的方法。方法:房水样品中加入适量10%硫酸锌,高速离心,蛋白质沉淀后进行RP-HPLC检测。检测条件:分析柱为C8柱;流动相为甲醇(A)-醋酸(B),梯度洗脱。兔眼结膜囊内滴入... 目的: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技术,建立定量检测兔房水万古霉素的方法。方法:房水样品中加入适量10%硫酸锌,高速离心,蛋白质沉淀后进行RP-HPLC检测。检测条件:分析柱为C8柱;流动相为甲醇(A)-醋酸(B),梯度洗脱。兔眼结膜囊内滴入纳米-万古霉素滴眼液后于120min收集房水样本检测万古霉素浓度。结果:房水中药物峰与杂质峰分离良好,在0.5 ̄20.0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1、10、18μg/ml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98.670±0.321)%,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3.40±1.30)%(,3.80±2.20)%。兔眼房水中万古霉素药物浓度在滴入纳米-万古霉素滴眼液后120min为:0.83±0.05μg/ml。结论:建立了简便、敏感的检测房水中万古霉素的RP-HPLC方法,可用于眼内万古霉素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兔房水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信号通路对人肝癌Huh-7细胞乳酸和乙酰化修饰水平及细胞生长的影响
6
作者 崔畅 龚颖芸 +2 位作者 肖正睿 戴启盈 冷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7-562,共6页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对人肝细胞癌Huh-7细胞乙酰化及糖酵解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h-7细胞株,应用不同浓度的PI3K/Akt抑制剂LY294002与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分别进行干预;乳酸试剂盒法检测乳酸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对人肝细胞癌Huh-7细胞乙酰化及糖酵解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h-7细胞株,应用不同浓度的PI3K/Akt抑制剂LY294002与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分别进行干预;乳酸试剂盒法检测乳酸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细胞中三磷酸腺苷柠檬酸盐裂解酶(adenosine triphosphate-citrate lyase,ACL)表达水平与乙酰化修饰水平;WS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结果:①LY294002干预组的乳酸水平低于DMSO对照组,下降66.15%,细胞内ACL的表达水平下降20.84%,乙酰化水平在多位点表达水平下降(P<0.01,n=3);②雷帕霉素干预组的乳酸水平低于DMSO对照组,下降90.16%,细胞内ACL的表达水平下降64.16%,乙酰化水平在多个位点表现出不同水平的下降(P<0.01,n=3);③以DMSO干预作为对照,20 mmol/L的LY294002和20μg/L的雷帕霉素分别作用24 h后,对Huh-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4.78%和20.67%(P<0.01,n=3)。结论:Huh-7细胞中活化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能通过提高ACL的表达,上调细胞内乙酰化的修饰水平,从而增加肿瘤细胞的糖酵解,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 Akt MTOR 肝细胞癌 糖酵解 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中β-caten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奇峰 范钦和 +1 位作者 彭韬 宋国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Wnt通路中核心蛋白β-catenin及其下游基因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β-catenin以及bcl-2、cyclin D1、c-myc在SFT肿瘤细胞中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 目的探讨Wnt通路中核心蛋白β-catenin及其下游基因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β-catenin以及bcl-2、cyclin D1、c-myc在SFT肿瘤细胞中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定位。结果22例SFT中,β-catenin原位杂交阳性表达者14例(63.64%),免疫组化阳性表达者16例(72.73%),两种检测结果呈正相关。22例SFT中,bcl-2、cyclin D1和c-myc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82%(18/22)、63.64%(14/22)、18.18%(4/22)。免疫组化β-catenin阳性表达的16例中,强阳性染色率为43.75%(7/16),弱阳性染色率为56.25%(9/16)。在良性组和潜在恶性组之间,β-catenin、bcl-2、cyclin D1、c-myc的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β-catenin在两组中强阳性染色率分别为13.33%(2/15)和71.43%(5/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Wnt通路的激活存在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免疫组化法检测β-catenin蛋白强阳性染色对判断SFT的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Β-CATENIN WNT信号通路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MA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胃癌增殖、侵袭迁移及成瘤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夏淑晶 张莉莉 +2 位作者 成凤干 冯振卿 陆伦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7-393,共7页
目的研究PSMA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增殖、侵袭迁移及裸鼠皮下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和配对癌旁组织中PSMA7的表达水平;应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在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干... 目的研究PSMA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增殖、侵袭迁移及裸鼠皮下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和配对癌旁组织中PSMA7的表达水平;应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在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干扰PSMA7;应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胃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稳转细胞株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研究干扰PSMA7对皮下移植瘤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SMA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配对的癌旁组织(P<0.05);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下调PSMA7表达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P<0.05);在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干扰PSMA7的表达能够明显抑制皮下移植瘤的生长(P<0.05)。结论 PSMA7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干扰PSMA7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裸鼠皮下成瘤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增殖 侵袭 迁移 PSMA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抗TLR4抗体IgG的制备及其中和特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瑾 唐奇 +6 位作者 熊四平 蔡炳刚 朱旭辉 王长军 汪茂荣 冯振卿 朱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7-781,786,共6页
目的 :构建全人源抗人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抗体轻、重链表达载体,在293Free style细胞中表达并纯化,分析该重组全分子抗体的生物学活性。方法:设计引物扩增全人源抗人TLR4抗体可变区编码序列,将其分别克隆到真核表... 目的 :构建全人源抗人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抗体轻、重链表达载体,在293Free style细胞中表达并纯化,分析该重组全分子抗体的生物学活性。方法:设计引物扩增全人源抗人TLR4抗体可变区编码序列,将其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 FUSE-CHIg-h G1和p FUSE-CLIg-hl中,共转染至293Free style细胞,表达产物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柱纯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Western blot、免疫共沉淀、质谱分析及蛋白芯片检测抗体的免疫学特性,并检测该抗体对人单核细胞淋巴瘤THP1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全人源抗人TLR4抗体真核表达载体,获得的全分子抗TLR4抗体保持了与抗原的结合活性,对THP-1细胞TNF-α表达的抑制率可达85.7%。结论:重组全人源抗TLR4 Ig G保持了与TLR4的结合特异性,并具有明显的中和作用,对炎症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全人源抗体 中和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和p27在乳腺癌分子亚型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坤 刘慧 范钦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探讨PTEN、p27在乳腺癌分子亚型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在基底样乳腺癌中的相关性。方法根据Nielsen标准进行分子分型的1 311例乳腺癌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快捷法分别检测PTEN、p27蛋白的表达水平,用原位杂交检测PTEN的mRN... 目的探讨PTEN、p27在乳腺癌分子亚型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在基底样乳腺癌中的相关性。方法根据Nielsen标准进行分子分型的1 311例乳腺癌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快捷法分别检测PTEN、p27蛋白的表达水平,用原位杂交检测PTEN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基底样型、HER2过表达、裸表达型、腺腔A型、腺腔B型中,PTEN蛋白表达率为38.9%、44.3%、30.5%、60.2%、68.6%;p27蛋白表达率为35.2%、46.3%、41.4%、55.9%和63.0%;PTEN mRNA表达率为55.9%、67.0%、55.7%、85.0%、80.0%。PTEN和p27蛋白在基底样型、HER2过表达型和裸表达型显著低于腺腔A及腺腔B型表达率(P<0.05)。PTEN、p27蛋白的表达均与ER表达正相关(P<0.01)。PTEN、p27蛋白的表达在基底样型乳腺癌中正相关(P<0.001)。PTENmRNA阳性率ER阴性乳腺癌显著低于ER阳性乳腺癌(P<0.001),PTEN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相关(P<0.001)。结论PTEN、p27的失表达可能与ER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二者基因在基底样型乳腺癌中相关性的研究为其发病机制的阐明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分子亚型 PTEN P27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氟尿嘧啶-Fe/Fe3O4磁性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波涛 段磊 +4 位作者 吴小玲 史慧慧 杨再兴 钟伟 戚晓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51-955,1006,共6页
目的:制备以Fe/Fe3O4核壳结构纳米颗粒(Fe/Fe3O4 core-shell structural magnetic nanoparticles,FCSN)为磁介质的5-氟尿嘧啶(5-FU)磁性脂质体,并检测其表征。方法:使用Fe3O4纳米颗粒通过还原氧化法制备FCSN,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 目的:制备以Fe/Fe3O4核壳结构纳米颗粒(Fe/Fe3O4 core-shell structural magnetic nanoparticles,FCSN)为磁介质的5-氟尿嘧啶(5-FU)磁性脂质体,并检测其表征。方法:使用Fe3O4纳米颗粒通过还原氧化法制备FCSN,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检测其形态、结构和磁性。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5-FU-FCSN磁性脂质体,通过L9(34)正交表试验得出5-FU-FCSN磁性脂质体最佳配方。用激光粒度分析仪(PCS)、TEM检测5-FU-FCSN磁性脂质体表征,并用凝胶层析法测定包封率。结果:FCSN粒径平均为70 nm,呈类圆形。XRD和TEM结果显示FCSN结构:外壳为Fe3O4,内核为Fe,磁饱和强度为107.54 emu/g。5-FU-FCSN磁性脂质体在TEM下观察为类圆形,平均粒径为202.5 nm,包封率为33.5%。放置在4℃冰箱中,1个月后包封率较为稳定,瓶底无磁性脂质体沉淀。结论:成功制备了5-FU-FCSN磁性脂质体,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制备的磁性脂质体在4℃冰箱中可以长期储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Fe/Fe3O4纳米颗粒 磁性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抗Met基因工程抗体scFv的改造与特性分析
12
作者 熊林 张爱霞 +4 位作者 李芸茜 张大为 曹伯良 朱进 唐荣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5-608,617,共5页
目的:将已制备的抗Met单链抗体基因与人IgGFc基因片段融合,表达有活性的融合蛋白分子,以增强单链抗体的可溶性。方法:从人淋巴细胞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并制备人IgG的Fc基因片段,并克隆于已构建好的pBAD-scFv原核表达载体中,转化大肠... 目的:将已制备的抗Met单链抗体基因与人IgGFc基因片段融合,表达有活性的融合蛋白分子,以增强单链抗体的可溶性。方法:从人淋巴细胞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并制备人IgG的Fc基因片段,并克隆于已构建好的pBAD-scFv原核表达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Top10,经阿拉伯糖诱导表达融合蛋白scFv-Fc。所表达的可溶性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SDS-PAGE、Westernblot分析鉴定,并用ELISA检测抗体效价。结果:序列分析表明重组质粒pBAD-scFv-Fc基因序列正确;SDS-PAGE分析表明,scFv-Fc融合蛋白分子量为60ku,且为可溶性蛋白;该蛋白经过His亲和层析纯化、ELISA检测,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能够与抗原分子Met特异性结合。结论:改造后的抗体融合蛋白scFv-Fc能与人Met特异性结合,增加了抗体蛋白溶解度,有利于抗体的大量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 基因工程抗体 融合蛋白 Fc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酒精刺激对大鼠背侧纹状体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13
作者 王慎军 谢桂琴 +4 位作者 崔胜忠 李菁 周蓉 陈玲 袁孝如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4-468,共5页
目的:观察较长期酒精处理及戒断后,大鼠背侧纹状体突触可塑性的变化。方法:在大鼠慢性饮酒10、20、30天及戒断后1、3、7天用脑片记录场电位的方法观察背侧纹状体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诱导的变化,用透射电镜(TEM)观察... 目的:观察较长期酒精处理及戒断后,大鼠背侧纹状体突触可塑性的变化。方法:在大鼠慢性饮酒10、20、30天及戒断后1、3、7天用脑片记录场电位的方法观察背侧纹状体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诱导的变化,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慢性饮酒不同时期对大鼠背侧纹状体LTP的诱导均有阻抑,饮酒10天阻抑作用最强(P<0.05),饮酒20、30天的阻抑作用逐步减弱(P>0.05),戒断7天LTP较对照组有反跳性增强(P<0.05);戒断7天突触界面活性区长度变长、饮酒20、30天组突触间隙宽度变窄、饮酒30天组和撤酒7天组突触后膜致密物质(post synaptic density,PSD)变薄(以上差异均为P<0.05)。结论:慢性酒精刺激可导致大鼠背侧纹状体突触传递效能和结合特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纹状体 脑片 突触可塑性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