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例面颈部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菲 张庆庆 +1 位作者 陆东辉 王三锡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6-98,共3页
Castleman病(CD)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交界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本文报道了4例面颈部CD,其临床分型均为局灶型,组织学分型为透明血管型,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同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等进行了文献复习。
关键词 CASTLEMAN病 临床病理 局灶型 多中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骨肉瘤临床与病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菲 陆东辉 +2 位作者 张庆庆 陈湘华 王三锡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总结颌骨骨肉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32例颌骨骨肉瘤的临床表现、X线影象及病理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中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36.9岁;病变位于下颌骨20例,上颌骨12例;临床多以颜面部肿胀伴皮肤麻木和牙痛就诊,X线... 目的:总结颌骨骨肉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32例颌骨骨肉瘤的临床表现、X线影象及病理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中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36.9岁;病变位于下颌骨20例,上颌骨12例;临床多以颜面部肿胀伴皮肤麻木和牙痛就诊,X线主要表现为境界不清的骨破坏区;镜下均可见到肿瘤性成骨,并可分为骨母细胞型(13例)、软骨母细胞型(11例)和纤维母细胞型(8例)3种类型。获得随访15例,其中死亡2例,均为骨母细胞型骨肉瘤患者,分别发生于上颌窦和下颌骨升支。结论:肿瘤性成骨是病理诊断重要依据;颌骨骨肉瘤发病年龄较晚,其预后较好,但发生于上颌窦、下颌升支的骨母细胞型骨肉瘤预后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骨肉瘤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黏液瘤临床与病理研究
3
作者 陈菲 陆东辉 +3 位作者 陈湘华 张庆庆 邓润智 王三锡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总结颌骨黏液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9例颌骨黏液瘤的临床表现、X线影象及病理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中男9例,女20例,平均年龄31.8岁;病变位于下颌骨17例,上颌骨12例;临床多以颜面部肿胀而就诊。X线常表现为边界不... 目的:总结颌骨黏液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9例颌骨黏液瘤的临床表现、X线影象及病理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中男9例,女20例,平均年龄31.8岁;病变位于下颌骨17例,上颌骨12例;临床多以颜面部肿胀而就诊。X线常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多房性泡沫状透光影,其中间杂有不透光区。该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主要是在黏液样基质中散在分布一些星芒状、梭形、三角形的瘤细胞。镜下依据胶原纤维的含量分为(纤维)黏液瘤(15例)和黏液纤维瘤(14例)2种类型。结论:临床上颌骨黏液瘤与其他一些颌骨病变很难鉴别,最后确诊仍需病理检验。通过分析表明,该瘤预后相对较好,但由于其具有局部浸润性,黏液纤维瘤型及保守性手术如刮治术不彻底可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黏液瘤 (纤维)黏液瘤 黏液纤维瘤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临床病理研究
4
作者 陈菲 陆东辉 +1 位作者 张庆庆 王三锡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结合文献复习,研究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AFH)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方法:报道了3例该病变,并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等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分型主要有局灶型及多中心型2类,组织学分型主要有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2... 目的:结合文献复习,研究面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AFH)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方法:报道了3例该病变,并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等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分型主要有局灶型及多中心型2类,组织学分型主要有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2型。本文3例均为局限性肿块、透明血管型,手术切除预后较好。文献指出,AFH是一种交界性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局灶型肿块为良性,而多中心型常为恶性结局。结论:手术切除肿大淋巴结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单中心型多可通过手术达到治愈的目的,多中心型手术切除后有复发可能,需结合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对于多中心型AFH其生物学行为及治疗预后,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对于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鉴别诊断免疫组化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 临床病理 局灶型 多中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扁平苔癣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5
作者 宋晓陵 张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80-81,共2页
对115例口腔扁平苔癣进行临床病理及 Ig、C_3和角蛋白免疫组化观察,以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和病变的免疫学机制。结果,口腔扁平苔癣基本病变中,以上皮过角化、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和淋巴细胞浸润带发生率最高;胶样小体的出现与炎症程度有关;... 对115例口腔扁平苔癣进行临床病理及 Ig、C_3和角蛋白免疫组化观察,以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和病变的免疫学机制。结果,口腔扁平苔癣基本病变中,以上皮过角化、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和淋巴细胞浸润带发生率最高;胶样小体的出现与炎症程度有关;半数标本基膜处有 Ig 沉积,部分合并 C_3沉积,此改变与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相关,提示体液免疫在病理损伤中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粘膜疾病 扁平苔癣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在实验性大鼠脂肪肝中的表达 被引量:25
6
作者 戚晓红 张昭萍 +2 位作者 李晓宇 阕玲俐 吴翠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206-1209,共4页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表达异常在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小剂量CCl4后肢皮下注射 ,并高脂饮食复制大鼠脂肪肝动物模型 ,检测肝脏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和游离脂肪酸 (FFA)含量及血清谷丙转氨...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表达异常在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小剂量CCl4后肢皮下注射 ,并高脂饮食复制大鼠脂肪肝动物模型 ,检测肝脏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和游离脂肪酸 (FFA)含量及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FFA含量 ,并做病理切片 ,测定肝脂变面积。提取肝脏总RNA ,运用半定量RT -PCR方法对肝脏PPARα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脂肪肝模型组大鼠肝脏TG、TC、FFA含量分别为 ( 1 88± 0 2 0 )mmol·L-1、( 11 0 3± 1 12 )mmol·L-1和 ( 12 6 0 38± 15 1 2 7) μmol·L-1,正常对照组则为 ( 0 5 3± 0 10 )mmol·L-1、( 1 2 5± 0 2 5 )mmol·L-1和 ( 334 30± 2 7 0 9) μmol·L-1(P <0 0 1)。血清ALT、TNF-α和FFA含量亦明显高于对照组。肝脏PPARα的灰度比值 :脂肪肝模型组 0 4 1± 0 2 8,正常对照组 1 4 1± 0 2 9(P<0 0 1)。结论 :肝细胞中毒性脂肪肝时 ,肝脏PPARα表达减少 ,使肝中脂质的利用和脂肪酸的氧化均发生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脂肪肝 过氧化酶体激增剂 肿瘤坏死因子 脂肪酸类 非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戴晓明 冯振卿 +3 位作者 吴慧平 江汕 武晓群 何原惠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84-85,共2页
为进一步探讨参附注射液抗休克机制,本文观察了参附注射液对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缺血再灌组相比,参附注射液组肾外髓水肿明显减轻(P<0.01),SOD活性明显增高(P<... 为进一步探讨参附注射液抗休克机制,本文观察了参附注射液对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缺血再灌组相比,参附注射液组肾外髓水肿明显减轻(P<0.01),SOD活性明显增高(P<0.01)。提示保护SOD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是参附注射液抗休克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缺血再灌注 肾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反社会人格障碍人群SLC6A基因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的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谭钊安 张建平 +4 位作者 曾彦英 茆正红 朱晓静 张慧林 朱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0-632,64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SLC6A4基因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关系。方法:反社会人格障碍人群来自江苏省少年劳教所的被劳教人员,经人格诊断问卷(PDQ鄄4)筛查,符合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疾病诊断方法(DSM鄄Ⅳ)关于反社会人格障...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SLC6A4基因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关系。方法:反社会人格障碍人群来自江苏省少年劳教所的被劳教人员,经人格诊断问卷(PDQ鄄4)筛查,符合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疾病诊断方法(DSM鄄Ⅳ)关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对照组来自健康体检人群,经PDQ鄄4排除反社会人格障碍和重型精神病。全部对象取血液标本提取DNA,用PCR方法扩增SLC6A4基因(5-羟色氨转移蛋白基因,5鄄HTT)启动子区序列片断,部分PCR产物行测序验证。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符合DSM鄄Ⅳ反社会人格障碍诊断标准者共90例,对照组140例,PCR产物电泳及测序比对,共获得3种等位基因条带L、S和XL,片断长度各相差44个碱基,分别组成4种基因型LL、LS、SS和XLL。反社会人格障碍人群S等位基因频率和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1.80%和37.0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S等位基因频率和SS基因型频率与中国汉族人群反社会人格障碍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社会人格障碍 汉族人群 SLC6A4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方法与LaSRT法测定绿色荧光蛋白标记重组病毒滴度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江千里 王健民 +2 位作者 江汕 温丽敏 周虹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01-1103,共3页
目的以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为例,对经典方法与批量快速病毒滴度法(LaSRT)测定病毒滴度进行比较研究。方法(1)经典方法:于6孔培养板分别接种NIH3T3细胞2×105/孔,培养12 h 后分别以0.5 ml、50 μl和5 μl... 目的以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为例,对经典方法与批量快速病毒滴度法(LaSRT)测定病毒滴度进行比较研究。方法(1)经典方法:于6孔培养板分别接种NIH3T3细胞2×105/孔,培养12 h 后分别以0.5 ml、50 μl和5 μl带有GFP 标记基因的病毒感染,聚凝胺终浓度为8 μg/ml,48 h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eGFP+率。病毒滴度(TU/ml)=(2×105×细胞eGFP+率)/病毒原液体积。(2)LaSRT法:NIH3T3 细胞以5 000/孔接种于96 孔板,12 h后更换成完全培养液90 μl/孔,以8孔为一组,第1 孔中加入病毒液10 μl,此后每孔依次10∶1 倍比稀释,聚凝胺终浓度为8 μg/ml,48 h后以浓度自高到低的方向,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确定计量孔(第n孔),计数孔中的阳性细胞数m。病毒滴度(TU/ml)=m×10n+1。(3)对7批病毒以LaSRT法研究,探讨冻存/复苏过程对重组病毒滴度的影响。结果经典方法测定的重组病毒滴度为(1.54±0.38)×106 TU/ml,LaSRT法测定的病毒滴度为(1.33±0.57)×106 TU/ml,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LaSRT法可以大批量、快速地测定以GFP为标记基因的重组病毒滴度。单次冻存/复苏后的病毒滴度为冻存前的(18.1±9.9)%(n=7)。结论LaSRT法和经典方法测定以GFP为标记基因的重组病毒滴度,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方法 LaSRT法 测定 绿色荧光蛋白 病毒滴度测定法 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中p53蛋白积聚的生物学特征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10
作者 钱洪流 宗永生 张昌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5-18,共4页
收集347例鼻咽癌组织,全部或部分进行了CM-1、pAb240、pAb1801和pAb421四种p53蛋白抗体以及PCNA和Ki67抗体的染色。综合分析染色结果并结合组织学特征,临床分期以及预后等资料,得出以下结论:... 收集347例鼻咽癌组织,全部或部分进行了CM-1、pAb240、pAb1801和pAb421四种p53蛋白抗体以及PCNA和Ki67抗体的染色。综合分析染色结果并结合组织学特征,临床分期以及预后等资料,得出以下结论:①鼻咽癌中p53蛋白的积聚率为44.3%,积聚的p53蛋白其抗原性不完全一样;②p53积聚的癌细胞具有增殖活性较强和侵袭性较弱的特点;③p53蛋白积聚的百分率在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瘤中比有颈淋巴结转移者高;在早期原发瘤中比晚期原发瘤中高;在放疗后存活5年以上者中比放疗后1.5年内死亡者中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P53 蛋白 生物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CD基因修饰对小鼠P388白血病的体内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江千里 王健民 +4 位作者 温丽敏 张雨生 江汕 胡晓霞 周虹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 :以P388/DBA小鼠白血病模型 ,探讨新型自杀基因YCD的体内治疗作用。方法 :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YCD基因导入 ,筛选P388 YCD eGFP细胞克隆 ,以P388 eGFP和野生性 (wt)P388细胞为对照。 (1) 3组细胞腹腔接种给DBA小鼠 (n =5 ) ,5×... 目的 :以P388/DBA小鼠白血病模型 ,探讨新型自杀基因YCD的体内治疗作用。方法 :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YCD基因导入 ,筛选P388 YCD eGFP细胞克隆 ,以P388 eGFP和野生性 (wt)P388细胞为对照。 (1) 3组细胞腹腔接种给DBA小鼠 (n =5 ) ,5× 10 6/只 (下同 ) ,观察致病性 ;(2 ) 3组细胞腹腔接种给DBA小鼠 (n =5 ) ,分别以 5 FC治疗 2周 ,观察疗效 ;(3) 2组× 5只小鼠腹腔接种P388 YCD eGFP ,5 FC 5 μmol/L·d-1× 2d或PBS治疗 ,根据小鼠存活时间推算杀伤效率。以流式细胞仪、冰冻切片和HE切片检测各脏器中白血病细胞的分布和变化。结果 :基因导入对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影响不显著 ;5 FC治疗 2周 ,YCD组小鼠存活 (17.8± 1.89)d ,而eGFP组和wtP388组分别存活 (7.8± 1.10 )d和 (7.7± 1.15 )d (P <0 0 5 ) ;5 FC治疗 2d的杀伤率达 99.6 %。结论 :YCD转基因细胞在体内可被 5 FC有效杀灭 ,该系统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CD基因 修饰 小鼠 P388 白血病 体内治疗作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味润肺中药对主动吸烟小鼠呼吸道损害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书勤 安鲁凡 +4 位作者 单世明 濮祖茂 冯振卿 车懿 窦少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55-656,共2页
四味润肺中药对主动吸烟小鼠呼吸道损害的防护作用中国药科大学药理研究室(南京210009)余书勤,安鲁凡,单世明,濮祖茂,冯振卿,车懿,窦少辉众多资料表明,吸烟可致慢性呼吸道炎症,如咽炎、气管及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及肺... 四味润肺中药对主动吸烟小鼠呼吸道损害的防护作用中国药科大学药理研究室(南京210009)余书勤,安鲁凡,单世明,濮祖茂,冯振卿,车懿,窦少辉众多资料表明,吸烟可致慢性呼吸道炎症,如咽炎、气管及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及肺气肿等症,并可诱发肺癌及其它癌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呼吸道损害 四味润肺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蛋白和胰岛素在大鼠胰腺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倪雪峰 彭韬 +4 位作者 程志祥 熊俊 顾冬民 徐桦 德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7-99,F002,共4页
目的:探讨巢蛋白(nestin)在胚胎后期、新生期、成年3阶段的mRNA、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RT-PCR、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半定量、定位分析。结果:在胚胎后期、新生期、成年3阶段Nestin在mRNA、蛋白水平均有表达,Nestin阳性细胞主要... 目的:探讨巢蛋白(nestin)在胚胎后期、新生期、成年3阶段的mRNA、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RT-PCR、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半定量、定位分析。结果:在胚胎后期、新生期、成年3阶段Nestin在mRNA、蛋白水平均有表达,Nestin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胰岛中,腺泡周围的外分泌组织中有少量分布。结论:Nestin随大鼠胰腺的生长发育,核酸、蛋白表达下调,胰岛内Nestin阳性细胞百分数表达也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蛋白 胰岛素 胰腺 RT-PCR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肝部分切除后不同部位血管的血清及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原代肝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跃华 戚晓红 +2 位作者 李菁 吴翠贞 徐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9-260,共2页
目的和方法:观察猪肝部分切除后24、48和72h颈外静脉及72h肝静脉和门静脉的血清,以及术后72h从再生肝制得的肝细胞生长因子(pigregeneratinghepatocytegrowthfactor,PRHGF... 目的和方法:观察猪肝部分切除后24、48和72h颈外静脉及72h肝静脉和门静脉的血清,以及术后72h从再生肝制得的肝细胞生长因子(pigregeneratinghepatocytegrowthfactor,PRHGF)和它们的不同浓度对体外原代培养肝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加入术后上述静脉血清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体外培养肝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中肝静脉血清的作用最强、门静脉血清的次之,颈外静脉血清的作用居第三,而且当加入浓度上升至80%时,它们的促肝细胞生长作用与50%浓度相比均无显著降低,相反,加入术前颈外静脉血清浓度达80%时,其刺激肝细胞生长作用则明显降低。PRHGF的促进肝细胞生长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增强。当加入浓度为034mg蛋白质/孔时,达到顶峰,此后即逐渐下降。加入浓度为049mg蛋白质/孔时,则出现抑制效应。结论:术前正常猪颈外静脉血清和PRHGF除有刺激肝细胞生长作用外,尚有抑制肝细胞生长的效应,当所用浓度增加达到一定值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物质 肝再生 细胞培养 PRH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对家兔实验性前色素膜炎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肖继皋 吴树杨 +1 位作者 李晶阁 王育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42-145,共4页
汉防己甲素(Tet)5Omg/kg ip,能显著抑制晶体蛋白引起的家兔前色素膜炎的发生,降低虹膜中前列腺素E总量,抑制白细胞的渗出。病理学检查发现虹膜的炎症反应明显较对照组为轻。Tet的抗前色素膜炎的机理可能与其降低... 汉防己甲素(Tet)5Omg/kg ip,能显著抑制晶体蛋白引起的家兔前色素膜炎的发生,降低虹膜中前列腺素E总量,抑制白细胞的渗出。病理学检查发现虹膜的炎症反应明显较对照组为轻。Tet的抗前色素膜炎的机理可能与其降低细胞内钙水平,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前色素膜炎 晶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桡动脉钙化与平滑肌肌动蛋白α及骨桥蛋白表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宁宁 杨俊伟 +5 位作者 俞香宝 胡建明 邢昌赢 彭韬 钱军 王笑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69-1373,共5页
目的:观察30例尿毒症患者桡动脉钙化的组织学特点并分析可能的机制。方法:用硝酸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了解血管钙化的情况,免疫组化研究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和骨桥蛋白(OP)的表达特点,并在体外高钙磷的培养条件下,观察大鼠血管平滑... 目的:观察30例尿毒症患者桡动脉钙化的组织学特点并分析可能的机制。方法:用硝酸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了解血管钙化的情况,免疫组化研究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和骨桥蛋白(OP)的表达特点,并在体外高钙磷的培养条件下,观察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11例尿毒症患者出现桡动脉钙化,主要局限于血管中层,与血钙磷乘积水平升高密切相关。平滑肌层α-SMA表达明显减弱,轻/中度钙化组为71.11%±4.93%,重度钙化组为54.66%±5.15%,与无钙化组(89.54%±2.92%)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钙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骨桥蛋白的含量亦明显增加(轻/中度钙化组为22.19%±7.12%,重度钙化组为37.87%±6.17%),显著高于无钙化组(6.85%±6.19%,P<0.01)。当用高钙磷的营养液培养10天后,血管平滑肌细胞间出现钙盐沉积,OP蛋白的含量明显增加,伴α-SMA表达减少。结论:尿毒症患者的血管钙化以中层为主,高钙磷乘积的环境可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α-SMA的表达明显减少、OP含量增多,表现出类似成骨样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血管钙化 桡动脉 血管平滑肌细胞 平滑肌肌动蛋白-α 骨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矫形后退大鼠下颌后髁突软骨改建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琥 李玉华 +3 位作者 朱晓静 龚爱秀 陈文静 冯振卿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02-705,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功能矫形后退大鼠下颌后髁突软骨改建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实验组配戴模拟临床功能矫治器,强制大鼠下颌后退,对照组不戴模拟矫治器,实验后3天、1、2、3周处死大鼠取髁突,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 目的:探讨功能矫形后退大鼠下颌后髁突软骨改建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实验组配戴模拟临床功能矫治器,强制大鼠下颌后退,对照组不戴模拟矫治器,实验后3天、1、2、3周处死大鼠取髁突,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TGF-β1、TGF-βR1、IGF-1在髁突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实验组大鼠下颌后退1~2mm,镜下见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厚度增加,以生发层和过渡层增加明显,细胞数增多,细胞体积增大,核肥大深染。髁突各层软骨细胞均有TGF-β1、TGF-βR1和IGF-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阳性染色相对面积和积分灰度的比较显示:在功能矫形后退下颌后,实验组TGF-β1、TGF-βR1和IGF-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矫形后髁突软骨表现为增生改建、分化功能增强,其发生与TGF-β1、TGF-βR1和IGF-1的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转化生长因子-1 受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髁突软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LT淋巴瘤细胞凋亡与BCL10mRNA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海 范钦和 +1 位作者 彭韬 李百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1-162,200,F005,共4页
目的:探讨MALT淋巴瘤中细胞凋亡特点及其与BCL10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10例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和53例MALT淋巴瘤,原位杂交检测BCL10mRNA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MALT组、低度恶性MALT淋巴瘤组和低高混合恶性MALT淋巴... 目的:探讨MALT淋巴瘤中细胞凋亡特点及其与BCL10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10例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和53例MALT淋巴瘤,原位杂交检测BCL10mRNA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MALT组、低度恶性MALT淋巴瘤组和低高混合恶性MALT淋巴瘤组凋亡指数(AI)分别为(2.360±0.403)%、(1.584±0.211)%、(0.893±0.328)%。MALT组AI显著高于MALT淋巴瘤组(P<0.01);BCL10mRNA阳性率分别为40.0%、92.1%和86.7%,MALT组与MALT淋巴瘤组之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AI与BCL10mRNA表达呈负相关(r=-0.634,P<0.01)。结论:BCL10高表达引起的凋亡抑制在MALT淋巴瘤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T淋巴瘤 BCL10 凋亡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2基因invivo疫苗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江千里 达万明 +3 位作者 江汕 孙秉中 裴雪涛 刘源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3-415,共3页
作者制备了IL 12基因的invivo包装细胞疫苗 ,对T细胞淋巴瘤 (EL4 )的小鼠肿瘤模型进行治疗。将C5 7BL/ 6小鼠分为4组 ,除阴性对照组外 ,其余 3组小鼠先于左侧背部皮下接种野生性EL4细胞 1× 10 6/只 ,此后第 1、7、14、2 1天分别于... 作者制备了IL 12基因的invivo包装细胞疫苗 ,对T细胞淋巴瘤 (EL4 )的小鼠肿瘤模型进行治疗。将C5 7BL/ 6小鼠分为4组 ,除阴性对照组外 ,其余 3组小鼠先于左侧背部皮下接种野生性EL4细胞 1× 10 6/只 ,此后第 1、7、14、2 1天分别于接种肿瘤的部位皮下注射经60 Co照射的invivo疫苗PA317/ 12、60 Co照射的NeoR空载体对照细胞PA317/N(各 1× 10 7细胞 /只)或PBS。结果显示 ,①invi vo疫苗组最终 5只(5 0 % )小鼠长期无瘤生存 ,其中 3只曾触及一过性的肿瘤结节 ,而阳性对照和NeoR空载体组的小鼠在 1个月内全部成瘤死亡 ;②部分 (3/ 5 )长期生存的invivo疫苗组小鼠能耐受野生肿瘤细胞的再次攻击 ;③invivo疫苗组形成肿瘤小鼠也有成瘤时间延迟、存活时间延长和肿瘤体积短暂减小的现象等 ,显示了疫苗治疗的疗效 ;④病理检查发现invivo疫苗组小鼠形成的肿瘤具有较完整的包膜 ,内部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 ,血供较差等。长期生存小鼠体内未发现残留肿瘤细胞 ,而长期生存小鼠的脾细胞杀肿瘤活性明显增强。这些结果提示 ,IL 12的invivo包装疫苗可以有效治疗EL4小鼠的淋巴瘤模型 ,为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白细胞介素12 疫苗 基因疗法 恶性淋巴瘤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报告
20
作者 陈菲 陆东辉 +1 位作者 陈湘华 王三锡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08-509,共2页
目的 :报告两例以淋巴结首发的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表现。 方法 :复习临床资料、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两例首发于淋巴结的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结果 :1例为局灶性反应性良性病变 ,1例为多灶性低度恶... 目的 :报告两例以淋巴结首发的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表现。 方法 :复习临床资料、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两例首发于淋巴结的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结果 :1例为局灶性反应性良性病变 ,1例为多灶性低度恶性病变。两例均具备典型Langerhans细胞增生和灶性的嗜酸粒细胞 ,CD1α,S - 10 0 ,CD6 8蛋白在Langerhans细胞中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CD1α ,S - 10 0 ,CD6 8蛋白标记对本病的诊断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ERHANS细胞 组织细胞增生症 淋巴结 CD1 首发 CD68 S-100 蛋白 组织学观察 嗜酸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