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原生物学中细胞色素P450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沈波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7-100,共4页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病原生物学 寄生虫 抗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在病原生物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陆洵蔚 朱昌亮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6-258,共3页
关键词 二维凝胶电泳技术 病原生物学 多肽 质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0年南京及周边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晓卫 钟天鹰 +2 位作者 岳玉林 陈晓军 苏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63-1465,1537,共4页
目的:分析南京及周边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血清MP被动凝集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MP-IgM抗体检测,并... 目的:分析南京及周边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血清MP被动凝集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MP-IgM抗体检测,并结合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三年间共检测血清标本31843例,总阳性率为41.35%;2008年阳性率最高,达45.08%;≤1岁、1-3岁、3-5岁、>5岁的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0%、32.48%、38.24%、57.57%;男性患儿为36.08%,女性患儿为48.16%;春、夏、秋、冬四季阳性率分别为39.56%、36.51%、42.11%、48.69%。结论:MP可能为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MP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尤以冬季感染率为高;婴儿感染率较低,而学龄儿童感染率最高;女性患儿感染率高于男性患儿。本研究的结果初步揭示了南京及周边地区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对该地区MP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儿童 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拯救重组H1N1 pdm09亚型流感病毒
4
作者 黎燕 周克茹 +1 位作者 季旻珺 王桂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9-326,共8页
目的: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拯救重组H1N1 pdm09病毒,评价其在MDCK细胞和鸡胚内的生长特性以及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方法:RT-PCR技术扩增A/Puerto Rico/8/1934(简称PR8)病毒基因片段,并克隆至pHW2000双向表达载体上。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 目的: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拯救重组H1N1 pdm09病毒,评价其在MDCK细胞和鸡胚内的生长特性以及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方法:RT-PCR技术扩增A/Puerto Rico/8/1934(简称PR8)病毒基因片段,并克隆至pHW2000双向表达载体上。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lobal initiative of sharing all influenza data,GISAID)数据库中下载A/Wisconsin/588/2019(H1N1)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序列,将其HA非编码区替换为A/California/07/2009(H1N1)的HA非编码区。全基因合成A/Wisconsin/588/2019的HA和NA片段,分别克隆至pHW2000双向表达载体上。将PR8病毒6个内部基因重组质粒与A/Wisconsin/588/2019的HA和NA重组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与MDCK细胞,拯救重组病毒。对重组病毒进行血凝效价测定和RT-PCR鉴定以判断是否拯救成功。将重组病毒接种MDCK细胞和9~10日龄鸡胚,评价其生长特性并绘制生长曲线。将重组病毒以滴鼻方式感染BALB/c小鼠,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和生存率以评价其致病性。结果:成功拯救出重组A/Wisconsin/588/2019病毒,血凝效价为1∶8,测序鉴定其HA和NA序列与预期一致,重组病毒接种MDCK细胞后72 h,大部分细胞完全脱落,病毒滴度为10^(5.38)TCID_(50)/mL,复制高峰期为接种后60 h,接种鸡胚后的血凝效价最高可达1∶2^(8)。重组病毒(病毒稀释比为1∶1)滴鼻BALB/c小鼠后第8天,小鼠全部死亡,对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为10^(-1.38)/50μL。结论:成功拯救一株重组H1N1pdm09病毒,该病毒在MDCK细胞上生长良好且具有良好的鸡胚适应性,对小鼠具有致病性和致死性,为反向遗传学技术快速拯救流感病毒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流感 H1N1 反向遗传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小鼠模型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实验中的应用
5
作者 路寒 张雪飞 +7 位作者 孙学伟 张若男 张昕蕊 张明燕 唐成亮 杨展 朱进 杨晓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636,共10页
目的:比较胆管结扎(bile duct ligation,BDL)和α⁃萘基异硫氰酸酯(α⁃naphthylisothiocyanate,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差异,探讨两种模型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实验中的应用范围。方法:将C57BL/6雄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 目的:比较胆管结扎(bile duct ligation,BDL)和α⁃萘基异硫氰酸酯(α⁃naphthylisothiocyanate,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差异,探讨两种模型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实验中的应用范围。方法:将C57BL/6雄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Sham组)、BDL组、BDL+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CFA)组、ANIT组和ANIT+SCFA组。BDL组、BDL+SCFA组在第1天进行BDL手术,ANIT组和ANIT+SCFA组在第1天开始通过灌胃方式给予100 mg/kg ANIT,每周1次,BDL+SCFA组和ANIT+SCFA组自造模日起,持续14 d自由饮用含SCFA的水(67.5 mmol/L乙酸钠、25.9 mmol/L丙酸钠、40 mmol/L丁酸钠),共观察14 d。收集各组小鼠肝组织以及血清样本后,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评估肝脏病理变化,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并通过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水平。结果:BDL组小鼠早期(第1周)出现明显黄疸和持续体重下降,后期(第2周)出现严重黄疸。ANIT组小鼠早期表现为轻度黄疸和体重下降,后期黄疸逐步加深。两种模型的肝组织大体与形态学中存在共同表现:肝脏硬化、肝细胞坏死、汇管区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以及胆管增生。但BDL组早期出现上述表现且较重,而ANIT组早期表现较轻但后期加重。血清学指标显示,两组小鼠肝脏转氨酶水平均明显上升(P均<0.05);BDL组早期ALP和TBIL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较ANIT组升高明显(P<0.05),ANIT组小鼠的ALP和TBIL水平早期仅轻度升高,后期逐步升高(P<0.05)。血清炎症因子分析显示,BDL组小鼠早期IL⁃1β、IL⁃6和MCP⁃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ANIT组小鼠的炎症因子水平早期仅轻度上升,后期逐步升高并接近BDL组水平(P>0.05)。SCFA治疗对BDL组小鼠的黄疸、体重下降、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ALP和TBIL)及炎症因子水平(IL⁃6和MCP⁃1)均无显著改善(P>0.05)。然而,在ANIT组小鼠中,SCFA治疗显著改善黄疸和体重下降(P<0.05),并降低ALT、AST、TBIL水平(P<0.05)。此外,SCFA干预后ANIT组小鼠的IL⁃1β、IL⁃6和MCP⁃1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BDL模型具有起病急、肝损伤严重的特点,适合研究急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ANIT模型表现为起病缓慢、肝损伤逐渐加重,更适合模拟慢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胆管结扎 α⁃萘基异硫氰酸酯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因特网对SARS病毒M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新军 吴海玮 +3 位作者 张兆松 季旻珺 王勇 吴观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8-561,共4页
目的:预测SARS冠状病毒M蛋白的B细胞表位。方法:采用EMBOSS软件结合Hopp&woods亲水性参数、Janin可及性参数、极性参数、柔韧性参数及二级结构方案对SARS冠状病毒M蛋白的B细胞表位进行了预测,井用吴玉章等已建立的B细胞表位预测方法进... 目的:预测SARS冠状病毒M蛋白的B细胞表位。方法:采用EMBOSS软件结合Hopp&woods亲水性参数、Janin可及性参数、极性参数、柔韧性参数及二级结构方案对SARS冠状病毒M蛋白的B细胞表位进行了预测,井用吴玉章等已建立的B细胞表位预测方法进行评述。结果:SARS冠状病毒M蛋白B细胞识别的表位可能位于第3~13和153~166位氨基酸等区域内或附近,这2个被预测的表位均含有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结论:该研究对应用合成肽抗原进行SARS早期诊断研究及相关抗体的制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冠状病毒 M蛋白 B细胞表位 预测 因特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引物及数据分析方法对定量PCR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正霞 徐阳 +3 位作者 徐进梅 杨明夏 马磊 朱昌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12-1117,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引物及数据分析方法对实时荧光定量PCR SYBR Green染料法检测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分析的影响。方法:通过Primer Express 2.0软件对目的基因CCND1、C-JUN分别设计4对不同引物进行SYBR Green染料法定量PCR扩增,并分别使用2-△... 目的:研究不同引物及数据分析方法对实时荧光定量PCR SYBR Green染料法检测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分析的影响。方法:通过Primer Express 2.0软件对目的基因CCND1、C-JUN分别设计4对不同引物进行SYBR Green染料法定量PCR扩增,并分别使用2-△△CT法、Pfaffl法及相对标准曲线法计算肺癌紫杉醇敏感细胞株及耐药细胞株间目的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不同引物和数据计算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引物的扩增效率对定量PCR结果分析有显著影响,不同引物特异性扩增得到的样本间表达倍数有显著差异(P<0.05)。3种计算方法中,Pfaffl法与相对标准曲线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2-△△CT法与其他2种方法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引物的选择对于定量PCR结果有显著影响;Pfaffl法是更准确,更合理的相对定量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2^-△△CT法 Pfaffl法 相对标准曲线法 扩增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0年后人群病情监测和评价 被引量:10
8
作者 闻礼永 张剑锋 +5 位作者 陈军虎 严晓岚 俞丽玲 邵冠宏 吴海玮 吴观陵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18-1120,共3页
目的探讨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以下简称达标)10年后人群血吸虫病病情,评价其防治效果和今后防治策略。方法对达标10年地区采用ELISA法检测人群血清抗血吸虫抗体水平,并用改良Kato-Katz法粪检血吸虫卵,进行定量观察和比较。结... 目的探讨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以下简称达标)10年后人群血吸虫病病情,评价其防治效果和今后防治策略。方法对达标10年地区采用ELISA法检测人群血清抗血吸虫抗体水平,并用改良Kato-Katz法粪检血吸虫卵,进行定量观察和比较。结果达标10年地区人群粪检未查到血吸虫虫卵(0/3440),血清抗血吸虫抗体阳性率为3.50%(132/3770),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36%(78/1788)和2.72%(54/1982),人群抗血吸虫抗体OD均值为0.068±0.056,其中男性为0.072±0.058,女性为0.065±0.054,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6~20岁,21~35岁,36~50岁和51~65岁年龄组抗血吸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33%(2/609)、0.55%(4/731)、3.79%(53/1399)和7.08%(73/1031),抗血吸虫抗体OD均值分别为0.048±0.030、0.052±0.032、0.071±0.060和0.087±0.068,除6~20岁与21~35岁年龄组在抗体阳性率和抗体OD均值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年龄组抗体水平在统计学上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达标10年地区人群血吸虫病情稳定,未发现粪检阳性病人,但人群抗血吸虫抗体水平消减缓慢,在一定时期仍长期存在,且不同性别及年龄人群抗体水平仍与其暴露于原危险因素的机率有关,建议在加强输入性传染源和钉螺监测的同时加强对历史病人的清查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传播阻断地区 人群 Kato—Katz法 ELISA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氏肺吸虫重组抗原的制备及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侯敏 刘剑南 +3 位作者 姚永伟 褚宏亮 张耀娟 章子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7-469,514,共4页
目的纯化重组细菌Pw鄄1/pRSETB/BL21的表达产物肺吸虫重组抗原,复性后以ELISA法检测肺吸虫病患者、其他寄生虫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应用前景。方法通过分步洗涤及透析对细菌重组蛋白进行初步纯化,进一步做快速液... 目的纯化重组细菌Pw鄄1/pRSETB/BL21的表达产物肺吸虫重组抗原,复性后以ELISA法检测肺吸虫病患者、其他寄生虫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应用前景。方法通过分步洗涤及透析对细菌重组蛋白进行初步纯化,进一步做快速液相层析纯化,比较前后两法的纯化效果。初步纯化产物经氧化/还原型谷胱苷肽复性后即为重组蛋白抗原(以下简称重组抗原)。用该重组抗原,以ELISA法检测肺吸虫、血吸虫、肝吸虫、囊虫和包虫病患者以及正常人血清中相应抗体,并与卫氏肺吸虫粗抗原做比较。结果经分步洗涤及透析纯化后的重组抗原纯度已较高,快速液相层析进一步纯化效果不明显。以初步纯化后经复性的重组抗原进行ELISA法检测肺吸虫病患者血清,敏感性为91.07%,与其他寄生虫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均无交叉反应;粗抗原检测肺吸虫病患者血清敏感性虽为100%,但与其他寄生虫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交叉反应率分别为血吸虫病11.43%,肝吸虫病4.84%,囊虫病3.22%,包虫病5.88%,正常人为2.5%。结论研究制备的重组抗原应用于肺吸虫病的免疫诊断特异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氏肺吸虫 重组抗原 纯化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色库蚊细胞色素P450 CYP4E2r6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秀兰 滕达 +2 位作者 孙艳 马磊 朱昌亮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52-557,共6页
目的克隆并表达鉴定淡色库蚊细胞色素P450(CYP4E2r6)基因。方法根据昆虫细胞色素P450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采用RT-PCR,从淡色库蚊四龄幼虫mRNA中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产物经T-A克隆、测序、比对,在抗性品系高表达的CYP4E2r6... 目的克隆并表达鉴定淡色库蚊细胞色素P450(CYP4E2r6)基因。方法根据昆虫细胞色素P450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采用RT-PCR,从淡色库蚊四龄幼虫mRNA中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产物经T-A克隆、测序、比对,在抗性品系高表达的CYP4E2r6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原核表达,将细菌总蛋白进行SDS-PAGE及Westernblot鉴定。结果14个阳性克隆中9个为CYP4新序列,由GenBank登录上网(GenBank/NCBICB074944-51、CB270837,2003年);经鉴定属CYP4家族CYP4H、CYP4E、CYP4J亚家族;CYP4E2r6基因已成功表达。结论获得的CYP4E2r6融合表达蛋白为进一步研究CYP4基因与抗药性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库蚊 细胞色素P450 CYP4E2r6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色库蚊抗药性相关基因——NYD-MLC2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钱瑾 孙静 +4 位作者 孙立新 孙艳 胡小邦 马磊 朱昌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73-476,共4页
目的:获取淡色库蚊抗药性相关基因NYD-MLC2的cDNA全长序列并鉴定其在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根据抑制性差减杂交(SSH)结合cDNA芯片分离获得的淡色库蚊抗药性相关NYD-MLC2基因片段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法(ra... 目的:获取淡色库蚊抗药性相关基因NYD-MLC2的cDNA全长序列并鉴定其在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根据抑制性差减杂交(SSH)结合cDNA芯片分离获得的淡色库蚊抗药性相关NYD-MLC2基因片段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法(rapidamplificationofcDNAends,RACE)扩增NYD-MLC2基因3′、5′端,经对位拼接获得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荧光定量PCR验证此基因在抗性和敏感品系的表达差异。结果:获得淡色库蚊NYD-MLC2cDNA全长序列,开放阅读框为630bp(GenBank/NCBIDQ140391),编码210个氨基酸。蛋白质序列分析显示,NYD-MLC2与冈比亚按蚊(Anophelesgambiae)一个未知功能的蛋白同源性最高,为9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NYD-MLC2在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抗性品系中的表达量是敏感品系的4.08倍。结论:获得淡色库蚊抗药性相关NYD-MLC2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证实其在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抗性品系中高表达,提示NYD-MLC2与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抗药性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库蚊 抗药性 NYD-MLC2基因 RACE 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重组28GST T细胞表位谱的预测及鉴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光富 张兆松 +4 位作者 王勇 王新军 朱翔 季旻珺 吴观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2-355,共4页
目的 :用软件预测日本血吸虫重组 2 8GST抗原分子T细胞表位谱 ,并鉴定其Th1型细胞表位。方法 :用软件预测重组2 8GSTT细胞表位谱 ,并筛选几种较好的T细胞表位 ,人工合成表位肽或用基因工程制备重组表位肽融合蛋白。体外刺激经照射的尾... 目的 :用软件预测日本血吸虫重组 2 8GST抗原分子T细胞表位谱 ,并鉴定其Th1型细胞表位。方法 :用软件预测重组2 8GSTT细胞表位谱 ,并筛选几种较好的T细胞表位 ,人工合成表位肽或用基因工程制备重组表位肽融合蛋白。体外刺激经照射的尾蚴感染并用 2 8GST加强免疫的C5 7BL/ 6小鼠 (H 2 b)脾细胞 ,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试验、ELISA及流式细胞术等 ,分析各种表位的免疫刺激作用 ,鉴定Th1型细胞表位。结果 :在 9个候选的表位中 ,P6 (73~ 86aa)是刺激作用最强的Th1型细胞表位。结论 :重组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表位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IGF-Ⅰ对兔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苏新 戴心怡 +1 位作者 张耀娟 章宏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6-328,342,共4页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e-likegrowthfactor-Ⅰ,IGF-Ⅰ)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多次传代的兔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传代多次的软骨细胞作为...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e-likegrowthfactor-Ⅰ,IGF-Ⅰ)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多次传代的兔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传代多次的软骨细胞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第3、5、7代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以常规培养组作为对照组,bFGF(5ng/ml)或和IGF-Ⅰ(100ng/ml)单独刺激及联合刺激作为实验组,免疫组化法测定Ⅱ型胶原的定性表达,并通过图像分析作半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细胞第5代以后无阳性表达。第3、5、7代细胞在bFGF或IGF-Ⅰ刺激下,Ⅱ型胶原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FGF和IGF-Ⅰ联合作用下,Ⅱ型胶原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单独以bFGF或IGF-Ⅰ刺激组(P<0.05)。结论:bFGF、IGF-Ⅰ能促进多次传代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表达,且联合应用时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多次传代软骨细胞在生长因子刺激下,仍有再分化的能力,而有成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组织工程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Ⅱ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钆对血吸虫肉芽肿期肝脏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江华 贺蕾 +3 位作者 王涛 杨进孙 侯为顺 苏川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74-1176,共3页
目的探讨氯化钆封闭Kupffer细胞功能对日本血吸虫病肉芽肿期CD4+CD25+T细胞的影响。方法6~8w龄雌性C57BL/6小鼠分为3组,即对照组、感染组与感染/氯化钆组,其中氯化钆为15 mg/kg,尾静脉注射,每w2次;感染第8w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 目的探讨氯化钆封闭Kupffer细胞功能对日本血吸虫病肉芽肿期CD4+CD25+T细胞的影响。方法6~8w龄雌性C57BL/6小鼠分为3组,即对照组、感染组与感染/氯化钆组,其中氯化钆为15 mg/kg,尾静脉注射,每w2次;感染第8w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的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oxp3的分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细胞因子IL-4、IL-5、IL-10、TGF-β1与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感染小鼠CD4+CD25+T细胞数量为13.8%,感染/氯化钆组为9.3%(p<0.05),对照组为6.4%;IL-10在感染组为41.4 pg/mL,感染/氯化钆组22.6 pg/mL;此外,氯化钆还能下调Foxp3的分布以及减轻血吸虫肉芽肿周围的炎症反应。结论氯化钆封闭Kupffer细胞的功能后可减少日本血吸虫感染肉芽肿期CD4+CD25+T细胞的产生以及减轻肉芽肿周围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CD4+CD25+T细胞 氯化钆 KUPFFER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荧光半定量RT-PCR检测蚊溴氰菊酯抗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磊 沈波 +2 位作者 李秀兰 胡小邦 朱昌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47-449,共3页
目的:建立蚊对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的PCR检测方法。方法:应用荧光半定量RT鄄PCR,检测经SSH结合cDNA芯片分离鉴定的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相关基因NYD鄄Tr在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经荧光半定量RT鄄PCR检测,NYD鄄Tr进入指... 目的:建立蚊对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的PCR检测方法。方法:应用荧光半定量RT鄄PCR,检测经SSH结合cDNA芯片分离鉴定的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相关基因NYD鄄Tr在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经荧光半定量RT鄄PCR检测,NYD鄄Tr进入指数期的循环数抗性品系早于敏感品系,抗性品系组比敏感品系组先进入指数增长期。结论:以NYD鄄Tr作为靶基因,荧光半定量RT鄄PCR可区分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亦即可检测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库蚊 抗药性 溴氰菊酯 荧光半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色库蚊抗药性相关新基因——视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艳 杨明夏 +5 位作者 马磊 李秀兰 公茂庆 胡小邦 顾燕 朱昌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获取淡色库蚊抗药性相关视蛋白基因(NYD鄄OP)全长cDNA序列。方法:根据抑制性差减杂交(SSH)结合cDNA芯片分离获得的淡色库蚊抗药性相关视蛋白基因的289bp片段,设计上、下游引物,分别以cDNA文库和反转录二链产物为模板,采用快速扩增c... 目的:获取淡色库蚊抗药性相关视蛋白基因(NYD鄄OP)全长cDNA序列。方法:根据抑制性差减杂交(SSH)结合cDNA芯片分离获得的淡色库蚊抗药性相关视蛋白基因的289bp片段,设计上、下游引物,分别以cDNA文库和反转录二链产物为模板,采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法(rapidamplificationofcDNAend,RACE)扩增视蛋白基因5'、3'端,经对位拼接获得全长序列,并用相应的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获得6个淡色库蚊视蛋白基因全长序列,开放阅读框分别为1116bp(GeneBank/NCBIAY297441,AY297442)及1119bp(GeneBank/NCBIAY297443,AY297444,AY299337,AY299338),以上序列经推导分别编码371及372个氨基酸。进行蛋白质序列分析,与烟草天蛾视蛋白的同源性是77%。结论:获得6个淡色库蚊抗药性相关视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库蚊 抗药性 克隆 视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雷公藤多甙单独和联合应用对体外大鼠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涛 徐皓 +2 位作者 王海权 季旻珺 吴文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20-522,共3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雷公藤多甙(Tw)单独和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大鼠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大鼠长骨骨髓中分离培养DC。培养至第7天,单独和联合应用IL-10、雷公藤多甙培养到第9天,分为A组(对照组),B组(50ng/m...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雷公藤多甙(Tw)单独和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大鼠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大鼠长骨骨髓中分离培养DC。培养至第7天,单独和联合应用IL-10、雷公藤多甙培养到第9天,分为A组(对照组),B组(50ng/mlIL-10),C组(5μg/mlTw),D组(200ng/mlIL10),E组(20μg/mlTw),F组(50ng/mlIL-10+5μg/mlTw),G组(200ng/mlIL10+20μg/mlTw),观察对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和CD80、CD86、CD40分子表达和对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G组较其他各组相比更明显的降低了DC表面免疫相关分子表达,更有效抑制DC的成熟和干扰了DC的免疫应答功能。结论:高浓度的IL-10和雷公藤多甙联合应用诱导的未成熟DC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0 雷公藤多甙 树突状细胞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色库蚊抗性相关基因——NYD-GBE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静 钱瑾 +4 位作者 孙立新 胡小邦 孙艳 马磊 朱昌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77-480,共4页
目的:获取淡色库蚊抗药性相关NYD-GBE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验证其在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根据抑制性差减杂交(SSH)结合cDNA芯片分离获得的淡色库蚊抗性相关NYD-GBE基因片段设计引物,采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法(rapidamplifi... 目的:获取淡色库蚊抗药性相关NYD-GBE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验证其在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根据抑制性差减杂交(SSH)结合cDNA芯片分离获得的淡色库蚊抗性相关NYD-GBE基因片段设计引物,采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法(rapidamplificationofcDNAends,RACE)扩增糖原分支酶基因5′、3′端,经对位拼接获得全长序列,并用相应的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获得淡色库蚊NYD-GBEcDNA全长序列,开放阅读框为2070bp(GeneBank/NCBIDQ102393),编码689个氨基酸。蛋白质序列分析显示,NYD-GBE与冈比亚按蚊(Anophelesgambiae)和拟暗果蝇(Drosophilapseudoobscura)一个未知功能的蛋白同源性最高,为82%和72%,与人糖原分支酶的基因同源性次之为60%。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NYD-GBE在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抗性品系中的表达量是敏感品系的19.7倍。结论:获得淡色库蚊抗药性相关NYD-GBE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证实其在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抗性品系中高表达,提示NYD-GBE与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抗性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库蚊 抗药性 NYD-GBE基因 RACE 克隆 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p35 siRNA干涉对大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皓 陈涛 +2 位作者 王海权 季旻珺 吴文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23-525,529,共4页
目的:研究IL-12p35siRNA干涉对大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粒细胞-巨噬细胞型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4和脂多糖(LPS)体外培养体系,从大鼠骨髓中获得DC,化学合成小型干扰RNA(siRNA),体外转染DC。检测IL-12p35... 目的:研究IL-12p35siRNA干涉对大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粒细胞-巨噬细胞型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4和脂多糖(LPS)体外培养体系,从大鼠骨髓中获得DC,化学合成小型干扰RNA(siRNA),体外转染DC。检测IL-12p35转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DC细胞表面分子CD80、CD40和MHCⅡ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IL-12p35siRNA转染后的DC表面分子CD80和MHCⅡ表达无明显改变,而CD40表达明显下降。结论:IL-12p35siRNA的转染不能干扰DC的成熟,但可以抑制其免疫应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RNA干涉 白细胞介素-12 CD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吸虫感染诱导的免疫负调节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汪雪峰(综述) 苏川(审校)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4-147,共4页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全球大约2亿人口受到威胁,其中日本血吸虫病主要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近1亿人口受影响。血吸虫感染免疫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伴随成虫产卵宿主逐渐表现出免疫下调的状态,使感...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全球大约2亿人口受到威胁,其中日本血吸虫病主要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近1亿人口受影响。血吸虫感染免疫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伴随成虫产卵宿主逐渐表现出免疫下调的状态,使感染呈现慢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免疫负调节 感染诱导 寄生虫病 人类健康 感染免疫 成虫产卵 东南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