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神经消融术治疗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艾东 朱国庆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尽管有多种治疗药物,但大多数患者的血压仍未达到指南推荐的理想水平。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在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通过使用导管消融技术去除肾神经包括肾交感传出神经...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尽管有多种治疗药物,但大多数患者的血压仍未达到指南推荐的理想水平。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在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通过使用导管消融技术去除肾神经包括肾交感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从而降低交感神经活动,成为高血压重要的补充和非药物治疗方法,特别是用于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临床研究显示了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降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动脉血压、改善高血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神经 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 交感神经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教学在病理生理学理论课的应用与体会 被引量:9
2
作者 李皓 黄艳 李跃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62-2263,共2页
关键词 PBL教学法 病理生理学 理论课 以问题为中心 学习内容 学生学习 临床问题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视网膜静脉阻塞眼视网膜VEGF表达及电生理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孙红 袁志兰 +1 位作者 袁孝如 杨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33-536,F004,共5页
目的:研究视网膜静脉阻塞后视网膜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及其视网膜的电生理学改变,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氩激光直接光凝法封闭兔眼视网膜静脉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正常兔及造模后3周兔... 目的:研究视网膜静脉阻塞后视网膜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及其视网膜的电生理学改变,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氩激光直接光凝法封闭兔眼视网膜静脉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正常兔及造模后3周兔视网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并检测造模前及造模后3周闪光视网膜电流图(FERG)。结果:兔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眼的缺血视网膜及新生血管组织中VEGF不同程度表达增强,FERG鄄b波的振幅明显下降,P<0.01,VEGF表达的改变与FERG鄄b波的振幅具有负相关关系。结论:①RVO的电生理改变表明视网膜功能改变主要位于视网膜中央血管供应区域,即内核层到神经纤维层;②VEGF在RVO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中具有重要的参与机制;③RVO的电生理学指标和VEGF表达的改变具有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闭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功能的电生理学研究
4
作者 谢平 刘庆淮 +1 位作者 袁孝如 刘肖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功能的改变,指导临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防治。方法:用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分别记录正常和链脲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8周以内PERG-q波及FERG-b波潜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功能的改变,指导临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防治。方法:用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分别记录正常和链脲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8周以内PERG-q波及FERG-b波潜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大鼠在1周时PERG-q波和FERG-b波的潜时与正常大鼠相比都显著延长(P<0.001),并且PERG-q波潜时在3天时就发生显著改变(P<0.001),早于FERG-b波潜时的改变(发生在1周)。结论:糖尿病大鼠早期在发现眼底可见的视网膜病变之前就有神经功能的异常,并且糖尿病对视网膜组织的损害首先是发生在神经节细胞,进而神经节细胞以前的视网膜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 视网膜电描记术 链脲菌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22例眼的电生理变化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颖 刘庆淮 +1 位作者 袁孝如 谢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97-300,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的改变。方法:对10例(20只眼)正常人及22例(37只眼)糖尿病患者(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眼,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1眼,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眼)进行PVEP、PERG检测。...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的改变。方法:对10例(20只眼)正常人及22例(37只眼)糖尿病患者(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眼,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1眼,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眼)进行PVEP、PERG检测。结果: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PVEP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表现为P100波潜伏期延长和幅值降低;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PDR组与其他各组PERG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表现为q波潜伏期延长和幅值降低,糖尿病组PVEP的P100波潜伏期延长和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PVEP、PERG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PERG能比PVEP更好的反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损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电图 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刺激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及与p38 MAPK信号通路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洪瑾 袁志兰 +1 位作者 帅捷 戈应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70-973,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高糖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作用及其与p38信号通路(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 目的:观察高糖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作用及其与p38信号通路(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培养人RPE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SB203580组和甘露醇组,采用四甲基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RPE细胞中磷酸化p38 MAPK和iNOS的蛋白表达。结果:①MTT检测结果:高糖可以抑制RPE细胞增殖,加入特异性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后,抑制作用减弱;②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磷酸化p38 MAPK,iNOS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加入SB203580预处理后,iNOS表达被显著抑制。结论:高糖能够抑制RPE细胞增殖,通过活化p38 MAPK信号通路刺激RPE细胞iNOS的表达,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RPE iNOS p38 MA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马替尼治疗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JARID1B、Hes1和MMP-9基因表达水平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志凯 薛燊 +8 位作者 张勇洪 李琳 夏云金 汪香 石鑫 刘瑜 许争 李琛 张璟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71-1076,共6页
目的:探讨JARID1B、Hes1和MMP-9基因表达水平与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疾病的病程阶段及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血液科CML患者25例(慢性期15例、进展... 目的:探讨JARID1B、Hes1和MMP-9基因表达水平与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疾病的病程阶段及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血液科CML患者25例(慢性期15例、进展期10例)和体检中心正常人15例的外周血标本。按初次确诊为CML患者的病期和服用IM后的疗效分组(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JARID1B、Hes1和MMP-9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JARID1B、Hes1和MMP-9基因表达水平差异与疾病阶段及IM疗效的相关性。结果:初次确诊未服用IM慢性期和进展期CML患者Hes1和MMP-9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CML患者慢性期JARID1B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P=0.20),进展期患者JARID1B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IM治疗有效组JARID1B和Hes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无效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85、P=0.82),MMP-9的表达水平有效组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结论:JARID1B、Hes1和MMP-9基因的表达水平与CML的不同病程分期有关;JARID1B、Hes1基因表达水平与IM疗效无关,MMP-9基因表达水平与IM疗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马替尼 慢性髓系白血病 JARID1B HES1 M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血管紧张素(1-7)信号轴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关系探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许驭 韩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14-1419,共6页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是人体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一个重要成员,其生理作用主要是催化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Ⅱ转换为Ang-(1-7)。新型冠状病毒的暴发和快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是人体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一个重要成员,其生理作用主要是催化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Ⅱ转换为Ang-(1-7)。新型冠状病毒的暴发和快速的传播能力,使其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通过与人体黏膜上皮细胞膜表面的ACE2结合入侵细胞,并且大量复制,产生肺炎。其传染性强,目前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式。高血压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常见的合并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体内ACE/AngⅡ/AT1R轴和ACE2/Ang-(1-7)/Mas轴失衡,本课题组既往对Ang-(1-7)的系列研究和其他实验室的研究结果显示,Ang-(1-7)具有保护心肺功能、舒张血管、降低血压、上调ACE2表达的作用。外源性给予Ang-(1-7)不仅可以缓解和扭转人体自身的RAS失衡,还可以对肺部、心血管等系统起到支持和保护作用。因此Ang-(1-7)具有治疗或缓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高血压的潜在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管紧张素1-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GFP-V12Rac1的NIH3T3细胞系的建立
9
作者 王乐 朱一超 +3 位作者 杜军 杨郁 胡圳圳 顾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1-745,共5页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GFP-V12Rac1(组成型活化Rac1的GFP融合蛋白)的NIH3T3细胞系。方法:构建表达GFP-V12Rac1和GFP的质粒和慢病毒载体,通过慢病毒感染和流式分选获取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的NIH3T3细胞系。通过铺展实验检测GFP-V12Rac1的功能,通...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GFP-V12Rac1(组成型活化Rac1的GFP融合蛋白)的NIH3T3细胞系。方法:构建表达GFP-V12Rac1和GFP的质粒和慢病毒载体,通过慢病毒感染和流式分选获取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的NIH3T3细胞系。通过铺展实验检测GFP-V12Rac1的功能,通过Boyden chamber迁移实验检测细胞的运动能力。结果:建立了稳定表达GFP-V12Rac1的NIH3T3细胞系及对照细胞系;稳定表达的GFP-V12Rac1可促进NIH3T3细胞的铺展,同时,构建的细胞系具备趋化运动能力。结论:用慢病毒载体可构建稳定表达GFP-V12Rac1的NIH3T3细胞系,外源基因表达产物功能正常且细胞系具备趋化能力。该细胞系可作为研究Rac1活性定位机制的可靠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P—V12Rac1 慢病毒载体 NIH3T3细胞 稳定表达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饮酒大鼠胃粘膜的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卫星 杜军 +2 位作者 田苏平 顾洛 戈应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2-324,F003,共4页
目的:观察胃内灌注纯酒精对慢性饮酒大鼠胃粘膜的损害,并探讨慢性酒精刺激对大鼠胃粘膜细胞更新的影响及其在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中的意义。方法:以6%(V/V)的酒精作为大鼠饮水的惟一来源,分别在大鼠饮酒的不同时程内胃内灌注100%酒精,观... 目的:观察胃内灌注纯酒精对慢性饮酒大鼠胃粘膜的损害,并探讨慢性酒精刺激对大鼠胃粘膜细胞更新的影响及其在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中的意义。方法:以6%(V/V)的酒精作为大鼠饮水的惟一来源,分别在大鼠饮酒的不同时程内胃内灌注100%酒精,观察大鼠胃粘膜的损伤情况。同时用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观察饮酒不同时程的大鼠胃粘膜的细胞增殖和凋亡,了解其细胞更新的情况。结果:100%酒精灌胃后大鼠胃粘膜的损伤和对照组相比,饮酒后1天的大鼠胃粘膜改变差异无显著性,饮酒后3~14天大鼠的胃粘膜损伤有显著性降低,饮酒后28天的大鼠差异又无显著性。饮酒3~14天的大鼠胃粘膜的细胞增殖和凋亡同步增加,提示在此时期内胃粘膜的细胞更新增强。结论:适当低浓度酒精反复刺激可以促进胃粘膜的细胞更新并引起大鼠胃粘膜的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损伤 适应性细胞保护 细胞更新 酒精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糖尿病大鼠胰岛形态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吴亚文 江钟立 +1 位作者 李红卫 陈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8-522,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糖尿病大鼠血清和胰腺胰岛素水平及胰岛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14只,随机平均分配到对照组和运动组,实验结束时存活的糖尿病大鼠11只,其中糖尿病对照组5只,糖尿病运动组6只;正常血糖大鼠12只,...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糖尿病大鼠血清和胰腺胰岛素水平及胰岛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14只,随机平均分配到对照组和运动组,实验结束时存活的糖尿病大鼠11只,其中糖尿病对照组5只,糖尿病运动组6只;正常血糖大鼠1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和正常运动组(n=6)。运动程序为每天游泳1h,持续8周。实验结束后取血和胰腺标本,分别测定血糖、血清胰岛素和组织胰岛素含量;运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6.0进行胰腺病理形态学分析。结果:糖尿病运动组血糖有明显下降趋势(P=0.053),血清和组织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但显著低于正常运动组(P<0.05)。正常运动组组织胰岛素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胰腺病理显示,糖尿病运动组每平方厘米胰岛的面积和数量都显著高于糖尿病对照组,形状因子显著低于糖尿病对照组。结论:规律运动训练能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清和组织胰岛素水平,恢复胰岛形态,提示运动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胰腺β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糖尿病 胰岛素 胰岛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血清激素和卵巢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邱树卫 江钟立 +3 位作者 吴雏燕 李红卫 吴亚文 陈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0-333,338,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运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胰岛素、性激素和卵巢形态学的影响。方法:17只21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PCOS运动组(n=6)、PCOS非运动组(n=6)和非PCOS对照组(n=5)。注射丙酸睾酮诱导PCOS模型,对照组注射相应容积茶油。运动程... 目的:探讨运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胰岛素、性激素和卵巢形态学的影响。方法:17只21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PCOS运动组(n=6)、PCOS非运动组(n=6)和非PCOS对照组(n=5)。注射丙酸睾酮诱导PCOS模型,对照组注射相应容积茶油。运动程序为每天游泳2h,连续15d。实验结束后取血测定葡萄糖、胰岛素、雌二醇、黄体酮和睾酮浓度;卵巢病理切片运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 6.0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PCOS运动组胰岛素、雌二醇和睾酮水平均显著低于非运动组(P<0.05),空腹血糖与空腹胰岛素(FBG/FINS)比值显著高于非运动组(P<0.05),接近于对照组水平。血糖和血清黄体酮水平三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卵巢病理显示,PCOS运动组窦前卵泡数和闭锁卵泡显著减少(P<0.05),而窦状卵泡和黄体数目则显著升高(P<0.05),均接近于对照组水平。结论:短期运动能改善PCOS大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清雄激素和雌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卵巢形态,提示运动是PCOS的基础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性激素 卵巢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DA受体对纹状体长时程增强和强直刺激后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蓉 崔胜忠 +2 位作者 谢桂琴 陈玲 袁孝如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05-1208,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NMDA受体对强直刺激后纹状体长时程增强和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纹状体离体脑片细胞外记录电生理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结果:NMDA受体的拮抗剂MK-801(20μmol/L)完全抑制了长时程增强的产生以及强直刺激后c-fos的表达。结... 目的:观察NMDA受体对强直刺激后纹状体长时程增强和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纹状体离体脑片细胞外记录电生理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结果:NMDA受体的拮抗剂MK-801(20μmol/L)完全抑制了长时程增强的产生以及强直刺激后c-fos的表达。结论:NMDA受体参与了纹状体长时程增强的过程和强直刺激后c-fos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程增强 NMDA受体 MK-801 C-FOS 纹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摄入低浓度酒精对大鼠胃黏膜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杜军 田苏平 +2 位作者 顾洛 李卫星 戈应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74-475,F002,共3页
目的:探讨长期低浓度酒精刺激对大鼠胃黏膜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及其在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中的意义。方法:以6%的酒精水溶液作为大鼠饮水的唯一来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饮酒不同时程中大鼠胃黏膜HSP70阳性细胞的分布情况,并... 目的:探讨长期低浓度酒精刺激对大鼠胃黏膜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及其在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中的意义。方法:以6%的酒精水溶液作为大鼠饮水的唯一来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饮酒不同时程中大鼠胃黏膜HSP70阳性细胞的分布情况,并对不同的胃腺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或HSP70与增殖细胞核反应抗原(PCNA)免疫双重染色进行鉴定。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的主细胞呈HSP70弱阳性反应。饮用酒精水溶液1天的大鼠,胃腺表面黏液性细胞呈HSP70强阳性反应,主细胞弱阳性反应。饮用3~14天的大鼠,HSP70阳性细胞分布于胃黏膜表面、胃腺颈部和胃基底部,胃腺颈部HSP70阳性细胞经PCNA和HSP70免疫双重染色证实为胃腺干细胞。饮用28天的大鼠HSP70阳性细胞分布区域和饮用1天的大鼠相同。结论:适当低浓度的酒精刺激可引起胃黏膜干细胞HSP70的表达,并可能在大鼠胃黏膜的适应性细胞保护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酒精 大鼠 胃黏膜 热休克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木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和黏附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鸣子 戈应滨 +2 位作者 范玲玲 李迎春 顾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4-427,I0001,共5页
目的:体外研究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及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染料木黄酮(12.5、25.0、50.0和100.0!mol/L)孵育MDA-MB-435细胞24h。用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标记F-肌动蛋白,分别用荧光... 目的:体外研究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及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染料木黄酮(12.5、25.0、50.0和100.0!mol/L)孵育MDA-MB-435细胞24h。用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标记F-肌动蛋白,分别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重组情况;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对人工重组基膜的黏附能力。结果:不同浓度染料木黄酮均导致细胞内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发生解聚,同时细胞内F-肌动蛋白排列和分布及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此外,染料木黄酮可明显降低MDA-MB-435细胞对人工重组基膜的黏附能力,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染料木黄酮在体外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黏附能力,其作用可能与其诱导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黄酮 细胞骨架 黏附 乳腺癌细胞(MDA-MB-4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加β_1-肾上腺素受体表达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红 常爱民 +3 位作者 张洋 王影 徐亚林 陈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98-1402,共5页
目的:观察在心力衰竭细胞上增加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表达对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首先用异丙肾上腺素制作大鼠心力衰竭模型,然后分离、培养心肌细胞,转入含人β1-AR基因的腺病毒,24h后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β1-AR的含量,并进行单... 目的:观察在心力衰竭细胞上增加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表达对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首先用异丙肾上腺素制作大鼠心力衰竭模型,然后分离、培养心肌细胞,转入含人β1-AR基因的腺病毒,24h后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β1-AR的含量,并进行单个心肌细胞收缩功能的分析。结果:心衰细胞上β1-AR含量为正常对照组的(0.56±0.19)倍(P<0.01),心力衰竭+转基因组β1-AR的含量为正常对照组的(5.68±0.36)倍(P<0.01);心力衰竭组心肌细胞对异丙肾上腺素刺激引起的收缩幅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转入β1-AR基因后,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选择性β1-AR拮抗剂CGP20712A可以完全阻断转入β1-AR后的效应,选择性β2-AR拮抗剂ICI118,551可以部分降低心力衰竭大鼠和β1-AR表达增加的心衰大鼠心肌细胞的收缩幅度。结论:在心力衰竭后的大鼠心肌细胞上增加β1-AR的表达,可改善细胞的收缩功能,这种作用可能是直接通过β1-AR实现的。β2-AR也参与了心力衰竭大鼠和β1-AR表达增加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受体 心肌细胞 收缩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激光光凝建立兔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及其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红 袁志兰 +1 位作者 袁孝如 杨勤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97-200,F0007,共5页
目的制备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动物模型,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疾病的研究提供稳定的模型。方法采用氩激光直接光凝法封闭兔眼视网膜静脉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利用HE染色法观察正常兔及造模后3周兔视网膜组织中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增生情... 目的制备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动物模型,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疾病的研究提供稳定的模型。方法采用氩激光直接光凝法封闭兔眼视网膜静脉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利用HE染色法观察正常兔及造模后3周兔视网膜组织中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增生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正常兔及造模后3周兔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并检测造模前及造模后3周闪光视网膜电流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结果兔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眼可见明显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增生,缺血视网膜及新生血管组织中VEGF不同程度表达增强,FERG-b波的振幅明显下降(P<0.01)。结论采用氩激光直接光凝法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闭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电描记术 氩激光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床子素抑制LPS诱导的肠上皮细胞株Caco2的炎症反应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武 张欣欣 +1 位作者 周文博 李皓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14-817,共4页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osthole)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肠上皮细胞Caco2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Caco2细胞,用LPS诱导炎症反应。在LPS刺激前给予细胞不同浓度的蛇床子素处理,通过real-time PCR检测白介素(in...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osthole)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肠上皮细胞Caco2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Caco2细胞,用LPS诱导炎症反应。在LPS刺激前给予细胞不同浓度的蛇床子素处理,通过real-time PCR检测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表达情况。分别用PKA抑制剂H89和KT5720处理细胞,观察cAMP/PKA信号通路对蛇床子素效应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38、Erk和JN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LPS刺激可以显著增加Caco2细胞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蛇床子素预处理对LPS诱导的炎症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PKA抑制剂H89和KT5720不能逆转蛇床子素的抑制作用。LPS刺激后,Caco2细胞中p38、Erk和JNK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蛇床子素可部分抑制它们的磷酸化。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抑制肠上皮细胞株Caco2炎症反应的效应,该效应不依赖于cAMP/PKA,可能与抑制Erk、JNK和p38的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脂多糖 炎症 MAPK Caco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稳定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雏燕 江钟立 +3 位作者 邱树卫 吴亚文 李红卫 陈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4-338,I0001,共6页
目的:建立适合运动疗法研究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观察模型建立过程中激素水平及卵巢形态的变化规律。方法:实验组(n=25)以丙酸睾酮皮下注射21日龄Wistar雌性大鼠,对照组(n=25)同期皮下注射相同容积茶油,分别在注射第7天、14... 目的:建立适合运动疗法研究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观察模型建立过程中激素水平及卵巢形态的变化规律。方法:实验组(n=25)以丙酸睾酮皮下注射21日龄Wistar雌性大鼠,对照组(n=25)同期皮下注射相同容积茶油,分别在注射第7天、14天、21天、28天观察大鼠肥胖指数、卵巢器官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性激素水平以及卵巢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在完成28天注射后表现出肥胖、雌激素升高、孕酮下降、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显著降低等典型PCOS的激素变化特征。卵巢形态呈现显著的颗粒层细胞减少,膜层增多,窦前卵泡大量聚集,闭锁卵泡增多等多囊卵巢特点。各时间点观察可见雌二醇水平第7天即发生显著改变,血糖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未有显著改变,而胰岛素水平在各时间点没有显著变化直至第28天实验组显著升高。卵巢形态的变化早期表现膜层增厚和颗粒层减少,第21天闭锁卵泡显著增多,第28天出现窦前卵泡大量聚集。结论:连续28天丙酸睾酮注射诱导的PCOS大鼠模型具有高胰岛素血症、性激素异常的内分泌特征和卵巢多囊改变的形态学特点,并且激素和形态变化符合生理规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适合运动干预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干预 多囊卵巢综合征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糖尿病大鼠尾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红卫 江钟立 +1 位作者 吴亚文 陈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糖尿病大鼠尾神经传导速度(CNCV)的影响。方法:链脲霉素(STZ,55mg/kg)诱导的21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平均分配到糖尿病运动8周组(A)、糖尿病运动4周组(B)和糖尿病对照组(C),实验结束时17只糖尿病大鼠存活,其中A组6只、B组...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糖尿病大鼠尾神经传导速度(CNCV)的影响。方法:链脲霉素(STZ,55mg/kg)诱导的21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平均分配到糖尿病运动8周组(A)、糖尿病运动4周组(B)和糖尿病对照组(C),实验结束时17只糖尿病大鼠存活,其中A组6只、B组6只和C组5只;12只正常血糖大鼠随机分为正常运动8周组(D,n=6)和正常对照组(E,n=6)。运动组大鼠游泳60min/d,5d/周。实验过程中分别于基线、第4周、第8周时测定大鼠血糖、体重和CNCV。结果:糖尿病大鼠基线时血糖显著高于正常血糖大鼠,A组大鼠运动第8周时血糖较基线显著降低(P<0.05)。第4周时糖尿病大鼠CNCV均显著低于正常血糖大鼠,A组大鼠CNCV显著高于B、C组。第8周时A、B组大鼠CNCV显著高于C组和基线水平(P<0.05),与正常血糖大鼠无显著差异。第8周时C组大鼠CNCV较基线水平明显降低,而D、E组大鼠CNCV高于基线水平。结论:运动训练可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糖尿病神经病变 尾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