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类器官在再生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洪源 刘妍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4-769,共16页
脑类器官是一种基于人多能干细胞的三维体外模型,能够模拟人脑的细胞异质性、结构和功能。再生医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致力于应用工程学和生物学手段修复因年龄、疾病或外伤而受损的组织或器官。脑类器官技术作为再生医学领域的一... 脑类器官是一种基于人多能干细胞的三维体外模型,能够模拟人脑的细胞异质性、结构和功能。再生医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致力于应用工程学和生物学手段修复因年龄、疾病或外伤而受损的组织或器官。脑类器官技术作为再生医学领域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科学意义。近年来,利用组织工程和诱导因子分化技术,研究人员成功构建出不同脑区的脑类器官模型,可用于模拟脑损伤或修复病变组织。本文将系统介绍包括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中脑、丘脑及下丘脑、小脑和视网膜在内的脑区特异类器官构建技术的最新进展,总结其在再生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并概括当前脑类器官应用面临的挑战,如异质性大、缺乏脉管系统和成熟度较低等。这将加深对人类大脑的理解,并增强脑类器官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类器官 药物筛选 疾病模型 个体化医疗 再生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造模方法建立弱精子症伴高SDF小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卢宗林 赵海洋 +2 位作者 王晖 王鑫 孙自学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7,共10页
目的通过激素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激素和化合物苯甲酸钠(sodium benzoate,NaB)诱导构建弱精子症(asthenozoospermia,AZS)伴高精子DNA碎片化(sperm DNA fragmentation,SDF)小鼠模型,探索AZS伴高SDF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将50... 目的通过激素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激素和化合物苯甲酸钠(sodium benzoate,NaB)诱导构建弱精子症(asthenozoospermia,AZS)伴高精子DNA碎片化(sperm DNA fragmentation,SDF)小鼠模型,探索AZS伴高SDF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将50只3周龄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CORT处理组30只,NaB处理组20只。CORT处理组分为6组,分别为饮水高(500μg/mL)、中(200μg/mL)、低(10μg/mL)剂量组、饮水对照组、注射造模组(40 mg/kg)和注射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5只,连续造模50 d。NaB处理组分为4组,分别为灌胃高(500 mg/kg)、中(300 mg/kg)、低(100 mg/kg)剂量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5只,连续造模50 d。造模中观察各组小鼠生理状态并持续记录体质量变化,结束后取小鼠附睾尾部精子观察精子运动能力和精子DNA碎片化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结果注射造模组体质量变化率出现下降趋势,与注射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灌胃高剂量组体质量变化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注射造模组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出现下降趋势,与注射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NaB灌胃高剂量组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注射造模组DFI出现升高趋势,与注射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灌胃高剂量组DFI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NaB 500 mg/(kg·d)剂量持续50 d灌胃造模是构建AZS伴高SDF动物模型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精子症伴高SDF 小鼠模型 苯甲酸钠 皮质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中晚期糖脂代谢指标和TyG指数与GDM巨大儿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张钰婷 胡诗曼 +1 位作者 诸清逸 石中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孕中、晚期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母体糖脂代谢指标和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与GDM巨大儿的相关性。方法:基于GDM队列,根据严格入组和排除标准选择2022年1—8月于南京市... 目的:探讨孕中、晚期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母体糖脂代谢指标和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与GDM巨大儿的相关性。方法:基于GDM队列,根据严格入组和排除标准选择2022年1—8月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分娩的产妇,按照有无GDM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正常对照组(NC,n=23)、GDM非巨大儿组(GDM-N,n=23)和GDM巨大儿组(GDM-M,n=23)。收集3组一般资料和孕中、晚期糖脂代谢指标,计算TyG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母体孕中、晚期各指标与GDM巨大儿的相关性。结果:孕中期GDM-M组母体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和TyG水平升高,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和肌酐(creatinine,Cr)水平降低,餐后1 h、2 h血糖水平高于NC组,但低于GDM-N组(P<0.05),孕晚期C肽(C-peptide,CP)、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HbA1c和TyG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高于NC组,低于GDM-N组(P<0.05)。Spearman相关检验提示,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母体孕中期FPG、HbA1c以及孕晚期CP、HbA1c、TG、TyG呈正相关(P<0.05),与孕中期DBIL、Cr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孕中期母体FPG、HbA1c和DBIL,孕晚期HbA1c、TG和TyG指数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孕中、晚期母体糖脂代谢指标及TyG指数与GDM巨大儿的发生密切相关,HbA1c、FPG、TG和TyG可作为GDM巨大儿发生的重要监测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G指数 妊娠期糖尿病 巨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ctylation of PARP1 at K192 inhibits the migr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ovarian cancer cells
4
作者 SU Ning CAO Ying +7 位作者 ZHANG Shuping WU Shaojun SUN Hongzhan TANG Xuejun YUAN Donglan ZHANG Dong YANG Lili YING Xiaoyan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19-1228,1241,共11页
Objective:Ovarian cancer(OC)ranks among the leading causes of mortality among the female cancers worldwide.Numerous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OC at multiple genetic regulatory levels.How... Objective:Ovarian cancer(OC)ranks among the leading causes of mortality among the female cancers worldwide.Numerous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OC at multiple genetic regulatory levels.However,relatively few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impact of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PTM)on OC progression,which is essential for uncovering new therapeutic targets.This study aimed to systematically identify the key PTM types involved in OCprogression,and to explore and evaluate their translational potential as therapeutic targets.Methods:First,we utilized multiple general PTM antibodies to compare gross PTM levels between normal ovarian and OC tissues from clinical females.After identifying lactylation as the PTM with the mo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we selected representative samples for label-free mass spectrometry to identify specific lactylation sites.Next,we transfected A2780(OC)cells with either wild-type(WT)or mutant(K192A[Q])poly(ADP-ribose)polymerase 1(PARP1)conjugated to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with a StrepⅡpeptide tag and assessed various cellular indexes related to cell proliferation(clonogenicity assay),migration(scratch wound healing assay),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levels.Results:Pan-lactylation wa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in clinical OC samples,with PARP1 lactylation at K192 being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odifications.The growth and migration of A2780 cells were markedly suppressed by overexpressing PARP1-WT but not mutant PARP1.Overexpressing PARP1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1/2(ERK1/2).Conclusion:This study uncovered a novel PTM of PARP1 in OC,lactylation,and demonstrated that lactylation at K192 is crucial in regulating OC cell growth and migration via the ERK1/2 pathway.Further investigations are required to elucidate the broader functional implications of PARP1 lactylation and its therapeutic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P1 lactylation MIGRATION PROLIFERATION ovarian cancer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前正常体重指数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朱家敏 王姗姗 +2 位作者 诸清逸 林宇 石中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510,共6页
目的:探讨正常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不同BMI范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孕前正常BMI的GDM孕妇2319例,按照孕前BM... 目的:探讨正常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不同BMI范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孕前正常BMI的GDM孕妇2319例,按照孕前BMI分为A组(18.5 kg/m^(2)≤BMI<20.0 kg/m^(2),581例)、B组(20.0 kg/m^(2)≤BMI<22.0 kg/m^(2),922例)与C组(22.0 kg/m^(2)≤BMI<24.0 kg/m^(2),816例)。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孕前BMI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组GDM患者发生GDM A2级、子痫前期、巨大儿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随孕前BMI的升高而增加;发生胎盘早剥、新生儿低血糖症的风险随孕前BMI的升高而降低。在正常BMI人群中,GDM女性孕前较高或较低的BMI水平是发生GDM A2级、子痫前期、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胎盘早剥和新生儿低血糖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体重管理可能是预防GDM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不容忽视的关键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前体重指数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羟基过氧环磷酰胺通过靶向P53损伤人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自噬功能的研究
6
作者 赵辰希 徐聪 +3 位作者 谢思远 高超 覃莲菊 吴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29-1637,共9页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体外活化物4-羟基过氧环磷酰胺(4-hydroperoxy cyclophosphamide,4-HC)导致人卵巢颗粒细胞系SVOG功能损伤的效应及机制。方法:以0.2、2.0、10.0μmol/L的4-HC处理SVOG细胞24、48、72 h,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活力...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体外活化物4-羟基过氧环磷酰胺(4-hydroperoxy cyclophosphamide,4-HC)导致人卵巢颗粒细胞系SVOG功能损伤的效应及机制。方法:以0.2、2.0、10.0μmol/L的4-HC处理SVOG细胞24、48、72 h,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活力变化,选择构建损伤模型的时间和浓度;Western blot、RT-qPCR法检测各组线粒体自噬通量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正常组和4-HC损伤组线粒体的变化;RT-qPCR检测P53相关基因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P53蛋白,Parkin蛋白以及线粒体外膜蛋白(translocase of out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20,TOMM20)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体外建立了2.0μmol/L 4-HC处理SVOG细胞48 h诱导的损伤模型。4-HC损伤的SVOG细胞中,线粒体自噬通量受到抑制且线粒体形态异常,受损线粒体明显增加;P53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且存在胞质中P53和Parkin蛋白结合增加,而线粒体外膜蛋白TOMM20和Parkin蛋白的结合受到抑制。结论:在体外,4-HC可能是通过P53-Parkin通路抑制受损线粒体自噬导致人卵巢颗粒细胞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羟基过氧环磷酰胺 P53 线粒体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类器官在体外精子发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博航 祁晓萱 袁艳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0-781,共12页
随着全球不孕不育问题的日益严重,特别是男性不育症的比例逐年上升,睾丸类器官的研究为这一领域提供了新的希望和策略。本综述全面探讨了睾丸类器官在模拟自然生精环境、深入探究精子发生机制以及应对男性生殖健康挑战中的应用。首先,... 随着全球不孕不育问题的日益严重,特别是男性不育症的比例逐年上升,睾丸类器官的研究为这一领域提供了新的希望和策略。本综述全面探讨了睾丸类器官在模拟自然生精环境、深入探究精子发生机制以及应对男性生殖健康挑战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睾丸的生理功能和精子发生过程的重要性,关注了睾丸组织体外培养和睾丸细胞重聚类器官的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其次,探讨了睾丸类器官在探究分子机制、药物筛选和毒性评估及男性生育力保存方面的潜在应用。最后,对当前方法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特别是在提高体外环境下精子质量和成熟度方面的研究成果。尽管睾丸微环境复杂,在体外完整模拟人类精子发生仍面临挑战,但睾丸类器官领域的不断发展有望为临床生殖医学和男性健康研究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类器官 精子发生 生殖医学 睾丸微环境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milio家族基因诱导性敲除小鼠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梁海波 邓晓凤 +1 位作者 臧敏 赵婷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55-1060,共6页
目的:为探究出生后Pumilio家族的功能及其缺失对个体的影响,构建Pumilio1(Pum1)和Pumilio2(Pum2)双基因诱导性敲除的小鼠模型。方法:通过小鼠交配实验得到R26-ER^(T2)Cre/+Pum1^(flox)/flox Pum^(2-/-)小鼠,并将同窝雄鼠设为对照组和实... 目的:为探究出生后Pumilio家族的功能及其缺失对个体的影响,构建Pumilio1(Pum1)和Pumilio2(Pum2)双基因诱导性敲除的小鼠模型。方法:通过小鼠交配实验得到R26-ER^(T2)Cre/+Pum1^(flox)/flox Pum^(2-/-)小鼠,并将同窝雄鼠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对实验组3周和成年小鼠注射他莫昔芬,在DNA、RNA和蛋白水平表征主要脏器中Pum1的敲除效果;并表征精子发生过程中的病理变化、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3周和成年雄鼠的胸腺和睾丸组织中Pum1表达水平极低,敲除效率均高于50%,Pum1和Pum2双基因诱导性敲除小鼠模型构建成功。在注射他莫昔芬结束的第21天,3周雄鼠胸腺、脾脏和睾丸的重量明显下降,睾丸病理HE染色实验显示精子形成障碍,TUNEL和BrdU染色后计数结果显示睾丸中生精细胞凋亡增加、增殖减慢。成年小鼠在注射他莫昔芬恢复后,Pum1在胸腺、心、肝、睾丸中的表达仍有降低,但睾丸病理HE染色显示精子发生未见异常。结论:该模型的建立首次展示Pumilio家族蛋白作为未来药物靶标的潜能,为深入研究Pumilio的功能及作为肿瘤治疗靶蛋白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MILIO 诱导性敲除 他莫昔芬 生殖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碱基编辑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宋睿嘉 韩露 +1 位作者 孙海峰 沈彬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32-642,共11页
线粒体作为真核高等生物的能量工厂,通过有氧呼吸的方式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TP)。线粒体拥有一套独立于细胞核的基因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编码37个基因,其突变会导致线粒体疾病,目前已在人mtDNA中鉴定出了超... 线粒体作为真核高等生物的能量工厂,通过有氧呼吸的方式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TP)。线粒体拥有一套独立于细胞核的基因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编码37个基因,其突变会导致线粒体疾病,目前已在人mtDNA中鉴定出了超过100种致病突变位点,总发病率约为1/5000。近年来,基于CRISPR的碱基编辑技术已经实现了对核基因组的精确编辑,然而由于CRISPR系统中的引导RNA难以通过线粒体的双层膜结构,在mtDNA上实现精确的碱基编辑仍具有较大的挑战性。2020年,美国哈佛大学David R.Liu实验室报道了一种伯克霍尔德氏菌来源的双链DNA脱氨酶DddA,将其与可编程的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TALE)和尿嘧啶糖苷酶抑制剂(uracil glycosylase inhibitor,UGI)融合组装成为DdCBEs(DddA来源的胞嘧啶碱基编辑器),首次在mtDNA上实现了特异高效的C·G到T·A的转换。本文对近几年基于DddA的线粒体碱基编辑技术的发展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进一步了解、使用及优化线粒体碱基编辑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碱基编辑 线粒体疾病 DdCB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