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缪林 范志宁 +7 位作者 季国忠 张发明 张秀华 王翔 文卫 蒋国斌 熊观瀛 吴萍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6-378,共3页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2010年12月~2011年6月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21~46岁,平均37岁,病程4~19年。POEM主要步骤:食管黏膜层切开;...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2010年12月~2011年6月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21~46岁,平均37岁,病程4~19年。POEM主要步骤:食管黏膜层切开;分离黏膜下层,建立黏膜下"隧道";胃镜直视下切开环形肌;金属夹关闭黏膜层切口。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POEM手术,手术时间60~128min,平均76.5min,黏膜下隧道长度9~12cm,平均10.3cm,环形肌切开长度7~10cm,平均8.2cm,3例出现纵隔和皮下气肿。术后随访l~5个月,平均3.5个月,6例吞咽困难均明显得到解除。结论 POEM治疗AC短期疗效肯定,可以迅速缓解患者吞咽困难,但其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仍有待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肌切开术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 被引量:7
2
作者 缪林 范志宁 +6 位作者 季国忠 文卫 王敏 王翔 熊观瀛 蒋国斌 吴萍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48-115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对胃镜和肠镜发现的消化道直径大于2cm的隆起病变行ESD治疗:在病灶周围标记、黏膜下注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剥离病灶、处理创...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对胃镜和肠镜发现的消化道直径大于2cm的隆起病变行ESD治疗:在病灶周围标记、黏膜下注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剥离病灶、处理创面。结果28例患者,8例病灶位于食管内,11例位于胃内,9例位于结直肠内,病灶直径20~35mm(平均24mm),病灶均位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食管内病灶,平滑肌瘤(起源于黏膜肌层)4例,食管囊肿2例,食管早期鳞癌2例。胃内病灶位于胃窦5例,胃底2例,胃体4例,其中增生性息肉4例,异位胰腺1例,管状腺瘤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3例,管状腺瘤伴高度不典型增生1例,早期胃癌侵犯黏膜肌层1例,间质瘤1例。结肠内病灶位于直肠4例,乙状结肠5例,其中绒毛状腺瘤2例,绒毛状管状腺瘤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3例,绒毛状管状腺瘤伴高度不典型增生1例,绒毛状腺瘤伴局部癌变1例,类癌1例,平滑肌瘤1例。ESD时间50~120min,病灶整块切除26例,分块切除2例。食管及胃内病灶ESD术后平均住院3.5d。结直肠病灶ESD术后平均住院4.6d。所有患者术中有少量出血,给予电凝或氩气止血,有1例胃窦管状腺瘤ESD术后出血,电凝、氩气止血无效,给予2枚钛夹止血。有1例直肠病灶ESD术后出现小穿孔,保守治疗16d后康复出院。术后2个月复查胃镜和肠镜,创面愈合良好,有1例胃窦增生性息肉有少量残留,给予圈套切除,余未出现复发。结论ESD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性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结构,可使该类患者免于剖腹手术之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 隆起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粘膜下注射自体血溶液用于EMR和ESD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施言 文卫 +4 位作者 史传兵 吴萍 季国忠 范志宁 张发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4期4-7,10,共5页
目的评估经内镜粘膜下注射自体血用于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74例经内镜确诊的消化道粘膜及粘膜下病变患者,分析粘膜下注射人自体全血用于EMR和人自体50%血浆用于ESD的内镜和病理特征。结果... 目的评估经内镜粘膜下注射自体血用于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74例经内镜确诊的消化道粘膜及粘膜下病变患者,分析粘膜下注射人自体全血用于EMR和人自体50%血浆用于ESD的内镜和病理特征。结果相比生理盐水,41例患者消化道粘膜下注射自体全血后EMR实验和33例患者注射自体50%血浆后ESD实验所获取的病理组织均提示组织水肿显著减轻(P<0.002),产生的有效钝性分离显著增加(P<0.001)。结论利用人自体血液作为粘膜下注射试剂,相比生理盐水,能减少注射所致粘膜组织损伤,增加粘膜层和肌层之间的有效钝性分离,这可能对减少内镜手术时间,减少术中穿孔、出血等并发症,促进术后溃疡愈合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液 组织损伤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人造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内镜技术对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和晚期腔道梗阻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范志宁 张发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3期1-2,共2页
关键词 消化道肿疗 早期诊断 治疗 内镜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晓丹 张秀华 +2 位作者 浦福兴 薛慧婷 季国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26-29,共4页
目的已有较多研究表明白藜芦醇能抑制多种肿瘤的生长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观察白藜芦醇对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 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白藜芦醇(50、100μmol/L)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 目的已有较多研究表明白藜芦醇能抑制多种肿瘤的生长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观察白藜芦醇对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 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白藜芦醇(50、100μmol/L)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影响;应用锥虫蓝拒染法检测白藜芦醇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细胞毒性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yclin E、P21)变化。结果白藜芦醇呈浓度和时间依赖地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P<0.05)。100μmol/L白藜芦醇干预48 h后,可使G0/G1期肝癌SMMC-7721细胞比例升高,S期细胞比例下降,Cyclin D1和Cyclin E的蛋白表达水平均受到抑制,同时P21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来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肝细胞肝癌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5
6
作者 肖茂林 缪林 李全朋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诊断性和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2004年8月~2007年9月行ERCP检查和治疗1713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1713例患者中,49例(2.9%)并发ERCP术后胰腺炎(P... 目的探讨诊断性和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2004年8月~2007年9月行ERCP检查和治疗1713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1713例患者中,49例(2.9%)并发ERCP术后胰腺炎(PEP),其中2例为诊断性ERCP,47例为治疗性ERCP,2例为重症,47例为轻症,均经内科综合治疗后痊愈出院。与PEP相关的主要因素有既往有胰腺炎病史、术中有与内镜操作无关的腹痛、女性、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胰管多次显影、胆总管直径不增加、插管困难、疑有oddi扩约肌功能障碍、胆道扩约肌气囊扩张术、服用糖皮质激素史等。结论 PEP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师操作技术有关,提高操作技术、术后鼻胆管引流、药物预防、术后积极治疗能有效预防或减轻PE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急性胰腺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蟾蜍灵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及cyclin E和P27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梁军才 张秀华 +2 位作者 游思洪 何伟 缪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已有诸多研究显示中药蟾蜍灵具有明显抑制肿瘤增殖的作用,观察蟾蜍灵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cyclin E和P27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控胆管癌细胞增殖的途径和机制。方法 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蟾蜍灵(0.1、1、10μmol/L)对人胆管癌细胞Q... 目的已有诸多研究显示中药蟾蜍灵具有明显抑制肿瘤增殖的作用,观察蟾蜍灵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cyclin E和P27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控胆管癌细胞增殖的途径和机制。方法 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蟾蜍灵(0.1、1、10μmol/L)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的影响;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实验检测蟾蜍灵毒性;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cyclin E、P27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MTT比色法结果表明蟾蜍灵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Western blot测定cyclin E蛋白表达量下降,P27蛋白表达量升高。结论蟾蜍灵可能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减少cyclinE蛋白表达,增加P27蛋白表达,来达到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细胞 蟾蜍灵 细胞周期 Cyclin E蛋白 P27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d4通过fascin和cortactin影响肝癌细胞SMMC-7721迁移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韩香 黄晓丹 +3 位作者 薛慧婷 黄曙 张发明 季国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676-682,共7页
目的 Smad4是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蛋白,在TGF-β家族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缺失或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中通过慢病毒载体技术,使肝癌细胞中Smad4低表达,观察Smad4对肝癌细胞SMMC-7721迁移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可能... 目的 Smad4是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蛋白,在TGF-β家族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缺失或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中通过慢病毒载体技术,使肝癌细胞中Smad4低表达,观察Smad4对肝癌细胞SMMC-7721迁移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Smad4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慢病毒载体,经包装、浓缩及检测病毒滴度后感染肝癌细胞SMMC-7721,检测Smad4的表达;筛选出2组Smad4干扰效率高的细胞,RNAi-Smad4-2组和RNAi-Smad4-12组,对照组为肝癌细胞SMMC-7721和感染慢病毒空载体的肝癌细胞(RNAi-NC);细胞划痕及三维(three-dimension,3D)培养方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fascin和cortactin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酶切、PCR结果表明Smad4的RNAi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RNAi-Smad4-2组和RNAi-Smad4-12组细胞中Smad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较之SMMC-7721组和RNAi-NC组,RNAi-Smad4-2组及RNAi-Smad4-12组细胞的划痕愈合时间更快,3D培养环境中干扰组细胞边缘不规则,向周围凝胶渗透;RNAi-Smad4-2组和RNAi-Smad4-12组细胞中fascin和cortactin的蛋白表达量均高于SMMC-7721组和RNAi-NC组细胞(P<0.05)。结论低表达Smad4后可通过上调细胞骨架相关蛋白fascin和cortactin,进而促进肝癌细胞SMMC-7721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D4 FASCIN CORTACTIN 肝癌细胞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的操作方法及技巧探讨 被引量:9
9
作者 徐康 王敏 范志宁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66-1269,1274,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0年1月在该院与南医大二附院行ERCP且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14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造影成功率及其... 目的探讨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0年1月在该院与南医大二附院行ERCP且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14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造影成功率及其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使用切开刀直接插管成功122例,成功率87.1%(122/140);采用双导丝技术插管8例,成功率100%(8/8);采用胰管支架置入辅助插管5例,成功率100%(5/5);针状刀预切开乳头插管5例,成功率80%(1/5),2例术中明显出血;采用小活检钳提拉乳头旁粘膜辅助插管2例,成功率100%(2/2);1例未找到十二指肠乳头,未行ERCP,总成功率为98.6%。胆总管结石患者91例(63.6%),化脓性胆管炎患者10例(7%),胆管癌患者6例(4.2%),胆总管及肝总管良性狭窄5例(3.5%),胆总管下段乳头口狭窄16例(11.1%),胆源性胰腺炎10例(7.0%),十二指肠乳头腺瘤2例(1.4%),慢性胰腺炎并胆管下段狭窄3例(2.1%)。结论合并乳头旁憩室ERCP应谨慎操作,根据乳头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有助于临床提高ERCP插管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憩室 内镜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胰管隔膜切开法在困难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管插管中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缪林 范志宁 +5 位作者 季国忠 张发明 张秀华 蒋国斌 熊观瀛 吴萍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1-604,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在困难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4月该院消化医学中心拟行经内镜ERCP患者1074例,除外毕氏Ⅱ式、Roux-en-Y术后、十二指肠狭窄15例找不到乳头或不... 目的探讨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在困难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4月该院消化医学中心拟行经内镜ERCP患者1074例,除外毕氏Ⅱ式、Roux-en-Y术后、十二指肠狭窄15例找不到乳头或不能到达乳头外,1059例完成了ERCP,163例ERCP胆总管插管困难者行胰管放入导丝或塑料支架,94例胆管插管成功,仍不成功者行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下称隔膜切开组,36例)和针状刀乳头开窗术(下称针刀组,33例),比较两种方法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69例患者中的67例在乳头预切开术后可成功插入胆管,隔膜切开组成功率97.2%(35/36),针刀组成功率96.9%(32/33),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69例患者中11例出现并发症,包括急性胰腺炎6例、出血2例、胆道感染3例。其中,隔膜切开组急性胰腺炎2例,胆道感染1例,针刀组急性胰腺炎4例,出血2例,胆道感染2例。两组比较,隔膜切开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针刀组(8.3%比24.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胰管导丝或塑料支架置入可以提高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和针状刀乳头开窗术可进一步提高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镜逆行 胆胰管隔膜切开 针状刀预切开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1例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锁林 缪林 +5 位作者 范志宁 季国忠 文卫 王翔 蒋国斌 吴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2期1164-1166,共3页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7月~2006年6月421例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临床资料(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112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09例). 结果 421例ERCP全部成功,其中27例深插管困难者...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7月~2006年6月421例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临床资料(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112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09例). 结果 421例ERCP全部成功,其中27例深插管困难者采用十二指肠乳头剥脱开窗术而成功.所有病人均显示有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46例),其中单发结石266例,2枚结石107例,3枚以上结石48例;取石网篮直接取石283例,碎石后取石122例,应急碎石10例,未取结石直接于胆总管放置塑料支架6例.一次取尽结石392例,放置鼻胆管引流后二次取石23例.20例术中乳头括约肌电切时渗血,经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素、局部黏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或局部电针电凝后出血停止;6例术后48 h十二指肠乳头切口出血,4例黏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2例钛夹止血.34例术后出现一过性淀粉酶升高而无腹痛,10例发生术后轻症胰腺炎,均给予禁食、抑制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抗炎补液等治疗.4例并发胆管炎,抗炎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对其中342例随访6~12个月,4例(1.2%)结石再发而再次内镜治疗,3例(0.9%)发生胆管炎而抗炎治疗,6例放置塑料支架者,半年后有2例结石消失. 结论 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胆总管结石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治疗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范志宁 文卫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828-830,共3页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内镜治疗 十二指肠液 脂肪类食物 胃内容物 慢性炎症 食管黏膜 食管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间质转化在肿瘤侵袭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黄晓丹(综述) 季国忠(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19-322,共4页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转化成具有活动能力的间质细胞的过程,在胚胎发生与器官发育、肿瘤形成和转移以及组织纤维化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均有表现。EMT的发生涉及多种信号转导通路,...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转化成具有活动能力的间质细胞的过程,在胚胎发生与器官发育、肿瘤形成和转移以及组织纤维化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均有表现。EMT的发生涉及多种信号转导通路,与诱导因子、转录因子及微环境等有关。研究表明,EMT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在促进肿瘤侵袭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中综合目前研究进展,就EMT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间质转化 肿瘤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囊内镜联合双气囊小肠镜对可疑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浦福兴 王敏 +1 位作者 王翔 范志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1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评估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联合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DBE)对可疑小肠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6年8月~2010年8月,对70例疑诊为小肠疾病的患者行CE检查,CE结果为可疑病变或阴性的34例进行DBE检查... 目的评估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联合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DBE)对可疑小肠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6年8月~2010年8月,对70例疑诊为小肠疾病的患者行CE检查,CE结果为可疑病变或阴性的34例进行DBE检查。结果行CE和DBE检查的病变检出率分别为80.0%(56/70)和79.4%(27/34),明确诊断率分别为51.4%(36/70)和76.5%(26/34)。结论 CE能够为DBE提供大致的定位诊断,以便临床医生选择经口或经肛途径,而DBE则能证实CE的发现并对部分病变给予内镜下治疗。二者联合应用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小肠疾病的病因诊断率及病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双气囊小肠镜 小肠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东亚钳蝎镇痛抗肿瘤肽抑制人胆管癌细胞生长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葛贤秀 曹鹏 +4 位作者 卢悟广 季国忠 李全鹏 谢睿 缪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3-347,共5页
目的重组东亚钳蝎镇痛抗肿瘤肽(recommbinant analgesic-antitumor peptide,rAGAP)是从东亚钳蝎中提取纯化出的单体,已证明其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文中主要探讨rAGAP对体外培养的人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细胞株HuCC-T1的毒... 目的重组东亚钳蝎镇痛抗肿瘤肽(recommbinant analgesic-antitumor peptide,rAGAP)是从东亚钳蝎中提取纯化出的单体,已证明其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文中主要探讨rAGAP对体外培养的人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细胞株HuCC-T1的毒性作用,并探讨其抗肿瘤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rAGAP刺激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长率,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Hoechst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①rAGAP可抑制HuCC-T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②Hoechst33342染色结果显示rAGAP处理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见细胞核染色质边集、核固缩;流式细胞术证实rAGAP可诱导HuCC-T1细胞凋亡。③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rAGAP浓度的增加,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而Bcl-2/Bax减小。结论 rAGAP可抑制CCA细胞HuCC-T1的生长与迁移,诱导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Bcl-2/Bax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东亚钳蝎镇痛抗肿瘤肽 胆管癌细胞 凋亡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菌移植的概念、历史、现状和未来 被引量:95
16
作者 张发明 综述 +2 位作者 范志宁 季国忠 审校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30-934,共5页
人类粪菌移植(FMT)在西方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有50余年,但是,最近证明并报道其在中国的应用至少有1700年的历史。目前,粪菌移植已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器官移植,用于治疗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 人类粪菌移植(FMT)在西方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有50余年,但是,最近证明并报道其在中国的应用至少有1700年的历史。目前,粪菌移植已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器官移植,用于治疗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神经发育不良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肠病、肠道食物过敏等。迄今,全世界已有数千例患者接受粪菌移植治疗。本文首次中国期刊翻译粪菌移植,并全面介绍其定义、医学史、现状、临床策略和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菌移植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炎症性肠病 肠易激综合征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膜下激素注射联合扩张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 被引量:13
17
作者 熊观瀛 王翔 +2 位作者 王敏 文卫 范志宁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黏膜下糖皮质激素注射联合扩张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疗效。方法选择经反复单纯扩张治疗失败的16例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病例,进行探条扩张治疗联合黏膜下注射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的治疗方法,观察症状的变化及再狭窄的间隔时间... 目的探讨黏膜下糖皮质激素注射联合扩张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疗效。方法选择经反复单纯扩张治疗失败的16例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病例,进行探条扩张治疗联合黏膜下注射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的治疗方法,观察症状的变化及再狭窄的间隔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探条扩张及黏膜下激素注射治疗,单纯扩张治疗时症状平均缓解时间为25.56d,扩张联合黏膜下激素治疗症状平均缓解时间为175.31d。结论黏膜下注射糖皮质激素可有效减少扩张次数,延长再狭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良性狭窄 激素 黏膜下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胆胰管汇合处的应用解剖(40例尸检报告及文献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强 祝建波 +4 位作者 谭庆丰 陈洪流 张发明 季国忠 范志宁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40-842,共3页
目的研究中国人胆胰管汇合处的解剖结构。方法解剖40具正常成人尸体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处的结构,检索1980年以来中国人尸体解剖的报道结果,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处的夹角是(17.72±1.59)°(95%CI,17.22~18.23),... 目的研究中国人胆胰管汇合处的解剖结构。方法解剖40具正常成人尸体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处的结构,检索1980年以来中国人尸体解剖的报道结果,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处的夹角是(17.72±1.59)°(95%CI,17.22~18.23),汇合段长度(8.42±1.36)mm(95%CI,7.99~8.86),并行长度(12.5±2.58)(95%CI,11.67~13.33),汇合处瓣膜长度(2.48±0.51)(95%CI,2.31~2.64)。有9篇文献曾做部分研究,但结果差别甚大。结论研究胆胰管汇合处的应用解剖,对减少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操作过程中胰管显影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 胰管 VATER壶腹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被引量:15
19
作者 许利剑 汪宝林 +1 位作者 张建平 范志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91-392,396,共3页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手术时机。方法1999年1月~2007年8月,行LC治疗72例胆囊结石伴ABP。56例经非手术治疗胰腺炎缓解...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手术时机。方法1999年1月~2007年8月,行LC治疗72例胆囊结石伴ABP。56例经非手术治疗胰腺炎缓解后早期(≤2周)行LC,8例延期(1~3个月)行LC,8例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而急诊行LC。结果72例LC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135min,平均63min。术中出血量20~230ml,平均50ml。术中胆道造影5例,均成功。造影发现4例胆总管下段结石,术后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成功。中转开腹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术后出血及胆漏并发症。2例术后4d急性胰腺炎复发,保守治愈。72例随访2个月~8年,平均19个月,无胰腺炎、胆总管结石复发。结论对胆囊结石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如能慎重选择病例,做好必要的围手术处理,早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胰腺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石切割碎石器在胃巨大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杨丽华 王敏 +1 位作者 文卫 袁伟忠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3-634,636,共3页
目的评价胃石切割碎石器在治疗胃巨大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胃石切割碎石器对15例胃巨大结石进行内镜下治疗。结果15例胃巨大结石病例中13例内镜下治愈,1例手术切开取石治愈,1例碎石后继发小肠梗阻手术治愈。结论内镜下应用胃... 目的评价胃石切割碎石器在治疗胃巨大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胃石切割碎石器对15例胃巨大结石进行内镜下治疗。结果15例胃巨大结石病例中13例内镜下治愈,1例手术切开取石治愈,1例碎石后继发小肠梗阻手术治愈。结论内镜下应用胃石切割碎石器治疗胃巨大结石安全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石切割碎石器 胃巨大结石 内镜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