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细胞在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惠琳 蔡晨婕 +1 位作者 陈宇奕 孙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3-420,共8页
周细胞是一种包绕微血管壁的间充质细胞。炎症是机体对组织损伤的防御反应,有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以及有害物质的清除,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也会对机体产生破坏作用,引起疾病。近年来周细胞在炎症中所起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周细胞能迅速响应... 周细胞是一种包绕微血管壁的间充质细胞。炎症是机体对组织损伤的防御反应,有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以及有害物质的清除,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也会对机体产生破坏作用,引起疾病。近年来周细胞在炎症中所起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周细胞能迅速响应炎症刺激,参与中性粒细胞渗出过程,并通过直接接触、旁分泌以及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对维持神经血管单元和生理屏障的稳定极为重要。此外,周细胞自身具有吞噬和抗原递呈的免疫功能,在炎症调节中具有抗炎和促炎的双重作用。因此,周细胞在炎症性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也为靶向周细胞的治疗提供可能的研究方向。本文回顾周细胞参与炎症反应的机制及其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并对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细胞 炎症 中性粒细胞 内皮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脑卒中 肾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CAD/CAM树脂-陶瓷复合材料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袁珊珊 胡小坤 +3 位作者 李施园 章非敏 刘梅 孙志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1-294,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的树脂-陶瓷复合材料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为该类材料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纳入120例经过完善根管治疗拟行嵌体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的树脂-陶瓷复合材料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为该类材料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纳入120例经过完善根管治疗拟行嵌体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LU(lava ultimate)与VE(vita enamic)行嵌体修复。在修复即刻、修复后6个月、修复后1年3个时间点,采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健康协会(USPHS)的标准评价嵌体的修复效果。结果:在修复后1年随访中,两组材料的嵌体各项指标均取得了较高的成功率,LU组的修复体完整性的成功率为96.36%,VE组为98.07%,未出现继发龋和边缘不密合的情况,均取得了良好的患者满意度。两种材料的嵌体在修复体完整性、边缘密合度、继发龋等多个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仅在颜色匹配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LU与VE两种材料的嵌体均是后牙牙体缺损的较为理想的修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CAM 树脂-陶瓷复合材料 嵌体 后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介晶填料的制备及其齿科复合树脂的性能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玉玲 王瑞莉 +2 位作者 李楠 刘梅 张青红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77-1084,共8页
无机填料是齿科修复复合树脂的主要成分,它对复合树脂的性能和功能至关重要。本文以三乙醇胺为软模板剂,六水合硝酸锌为主要原料,水热法制备平均晶粒尺寸37.5 nm ZnO晶粒构筑的微米级多孔介晶微球,具有良好的有序性。经γ-甲基丙烯酰氧... 无机填料是齿科修复复合树脂的主要成分,它对复合树脂的性能和功能至关重要。本文以三乙醇胺为软模板剂,六水合硝酸锌为主要原料,水热法制备平均晶粒尺寸37.5 nm ZnO晶粒构筑的微米级多孔介晶微球,具有良好的有序性。经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MPS)对ZnO介晶微球改性后,与改性的SiO2微球混合,添加到Bis-GMA/TEGDMA树脂体系中,制成复合树脂。通过形貌和性能测试发现, 20wt%ZnO介晶填充的复合树脂中填料分散均匀、力学和耐磨损性能优异,其中树脂弯曲强度133 MPa、弯曲模量9.8 GPa;磨损3000次后,树脂体积损耗为1.02mm^3,磨损量比商业ZnO微球和单纯SiO2填充的复合树脂分别降低了88.7%和90.8%。而且,含氧化锌的复合树脂对口腔中变异链球菌的抗菌率达到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科复合树脂 ZnO介晶 力学性能 耐磨性能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不同骨材料进行拔牙位点保存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蔡明璇 徐艳 李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8-283,共6页
目的:评价重度牙周炎非磨牙患牙进行拔牙位点保存的效果,比较分析Bio-Oss和Bio-Gene骨材料单独及联合应用于拔牙位点保存的疗效。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患者26例,共计重度牙周炎非磨牙患牙32颗,随机分为4组,于牙周翻... 目的:评价重度牙周炎非磨牙患牙进行拔牙位点保存的效果,比较分析Bio-Oss和Bio-Gene骨材料单独及联合应用于拔牙位点保存的疗效。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患者26例,共计重度牙周炎非磨牙患牙32颗,随机分为4组,于牙周翻瓣术中拔除,实验组患牙同期分别植入Bio-Oss、Bio-Gene以及等比混合的Bio-Oss及Bio-Gene材料,对照组自然愈合。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临床观察,并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相应骨高度、宽度及密度变化值,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结果:临床观察显示,拔牙后6个月,对照组的牙槽骨吸收明显,牙槽嵴窄平,而实验组骨吸收较少,牙槽嵴保存丰满。CBCT检查显示,术前与术后6个月骨高度和宽度变化比较,对照组与3个实验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骨高度、宽度和密度变化比较,实验组中混合组变化最小,Bio-Oss组其次,Bio-Gene组最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度牙周炎非磨牙患牙,拔牙同期位点保存比自然愈合在牙槽骨量的维持上具有优势;等比混合Bio-Oss及Bio-Gene材料对牙槽骨量的维持优于单独应用一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点保存 骨材料 临床疗效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5a对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陆敏 卢伟 +1 位作者 杨勰 孙颖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6-831,共6页
目的:探讨Wnt5a对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NET)形成的影响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50 ng/mL Wnt5a刺激人中性粒细胞3 h,以1μg/mL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脂多糖(lipopo... 目的:探讨Wnt5a对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NET)形成的影响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50 ng/mL Wnt5a刺激人中性粒细胞3 h,以1μg/mL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1μg/mL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LPS作为阳性对照,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NET的形成,Sytox Green荧光法对胞外DNA进行定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Western blot分析信号分子磷脂酰肌醇三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2(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1/2,MEK1/2)、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1/2,ERK1/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Wnt5a刺激人中性粒细胞后,可观察到NET的形成和胞外DNA数量的增加(P <0.05),ROS水平较刺激前明显增高(P <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I3K/Akt和MEK1/2、RK1/2磷酸化水平增高(P <0.05)。结论:Wnt5a可能通过PI3K/Akt、MEK1/2、ERK1/2磷酸化,调控ROS生成,进而促进人中性粒细胞形成N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5A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ROS PI3K/AKT MEK1/2-ERK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氧化锆无机填料对齿科自酸蚀粘结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涂宝丽 张青红 +1 位作者 王海风 刘梅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35-1742,1759,共9页
用溶胶-凝胶法对氧化锆粉体表面包覆氧化硅,并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MPS)进行表面修饰,制备了齿科粘结剂用无机填料。以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is-GMA)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三乙二醇酯(TEGDMA)稀释剂、... 用溶胶-凝胶法对氧化锆粉体表面包覆氧化硅,并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MPS)进行表面修饰,制备了齿科粘结剂用无机填料。以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is-GMA)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三乙二醇酯(TEGDMA)稀释剂、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两性单体、10-(2-甲基丙烯酰氧基)磷酸单癸酯(10-MDP)酸蚀剂为主要成分,将改性过的氧化锆按照质量分数为1%~10%的比例进行填充,测试了自酸蚀粘结剂的粘结强度等性能。结果表明,当填料质量分数为2%时明显提高粘结剂的粘结性能,其粘结强度为(31.63±1.53)MPa;而当ZrO_(2)填充的质量分数增加到5%后,粘结强度开始下降。扫描电镜对粘结断面进行分析,发现随着ZrO_(2)填充量的提高,自酸蚀粘结剂对牙本质小管和复合树脂的渗入作用减弱,导致粘结性能下降。超景深显微镜对样本切片观察显示,粘结剂的存在可以明显缩小牙齿与复合树脂之间的缝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氧化硅 自酸蚀粘结剂 粘结强度 牙本质小管 边缘微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YAG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宋骁 徐艳 李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56-1861,共6页
传统方法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弊端逐渐显现,掺钕钇铝石榴石(erbium-doped yttrium aluminum garnet,Er:YAG)激光因其杀菌、消毒、止血、光生物调节等作用可弥补传统治疗方式的不足而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在保证种植体彻底清创的同时不... 传统方法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弊端逐渐显现,掺钕钇铝石榴石(erbium-doped yttrium aluminum garnet,Er:YAG)激光因其杀菌、消毒、止血、光生物调节等作用可弥补传统治疗方式的不足而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在保证种植体彻底清创的同时不对周围组织造成损害、不对种植体表面造成损害、不对生物相容性造成损害,是激光临床应用的难点,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此外,临床工作者也日益重视Er:YAG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确切疗效。本文主要围绕以上问题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YAG激光 种植体周围炎 温度 表面特性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侧根管口定位的锥体束CT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云生 孙凯瑞 +3 位作者 姜刘鎏 周鹏 陈圣焱 魏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4-290,共7页
目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下颌第一恒磨牙的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分析远中舌侧根管口发生率及探寻其定位规律。方法:随机抽取江苏省口腔医院放射科行CBCT... 目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下颌第一恒磨牙的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分析远中舌侧根管口发生率及探寻其定位规律。方法:随机抽取江苏省口腔医院放射科行CBCT检查的患者图像数据。记录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根管数目,测量各根管口间的距离(近中颊侧根管口MBO、近中舌侧根管口MLO、远中颊侧根管口DBO、远中舌侧根管口DLO)和形成的角度(MBO-DBO连线与MBO-MLO连线的夹角∠DBML、MBO-DBO连线与MBO-DLO连线的夹角∠DBDL)。通过ROC曲线筛选出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侧根管口存在的最佳诊断指标,并计算其临界值。对远中舌侧根管口及其他各根管口间形成的角度、距离之间比例关系进行分析,定位远中舌侧根管口。结果:共获取300例患者572颗下颌第一恒磨牙CBCT图像数据。远中出现双根管共213例,比例为37.2%。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根管分组在性别、年龄、左右侧牙位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 0.05)。∠DBML为判断下颌第一恒磨牙存在远中舌侧根管口的最佳指标,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88,其诊断的临界值为72.143°。∠DBDL和∠DBML比值为0.551;MBO-DLO和MLO-DBO比值为1.035。结论: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侧根管发生率较高,下颌第一恒磨牙∠DBML为远中舌侧根管口存在的诊断指标。∠DBML和∠DBDL角度和MBO-DLO和MLO-DBO距离比例关系可为临床上定位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侧根管口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恒磨牙 远中舌侧根管 CBCT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刷状ZnO介晶的制备及其对复合树脂性能的增强作用
9
作者 秦阳 张青红 +1 位作者 王瑞莉 刘梅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8-557,共10页
无机填料作为齿科复合树脂的主要成分,对其性能影响最为显著。本文以阿拉伯胶为结构导向剂,用热水解法合成了多孔、分级结构的刷状ZnO介晶,其厚度和直径分别为1.2μm和1.0μm。通过微流控制法在其表面包覆了4~6 nm无定形SiO_(2),以利于... 无机填料作为齿科复合树脂的主要成分,对其性能影响最为显著。本文以阿拉伯胶为结构导向剂,用热水解法合成了多孔、分级结构的刷状ZnO介晶,其厚度和直径分别为1.2μm和1.0μm。通过微流控制法在其表面包覆了4~6 nm无定形SiO_(2),以利于其表面硅烷化。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A)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对ZnO@SiO_(2)进行硅烷改性处理后,将其作为辅助填料,与改性纳米SiO_(2)主填料一起添加到Bis-GMA/TEGDMA树脂体系中,光固化得到齿科复合树脂。力学测试表明,ZnO@SiO_(2)填充质量分数控制在5%以内时可有效提高复合树脂力学性能。与单一二氧化硅填料的复合树脂相比,添加填充质量分数3%ZnO@SiO_(2),复合树脂的力学性能表现最佳,其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压缩强度分别提高了12.9%、6.6%和3.7%,同时还表现出优良的抗菌活性,对变异链球菌抗菌率达98.7%。此外,添加了ZnO@SiO_(2)介晶填料的复合树脂还具备更好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科树脂 氧化锌介晶 力学性能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