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α干扰素和白介素6、10与临床及免疫学指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顾镭 张戎 +4 位作者 王慧娟 杨晓帆 张缪佳 沈友轩 季晓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78-580,共3页
目的: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异常表达的干扰素(IFN)-α、白介素(IL)-6、IL-10与多种临床与免疫学指标相关性研究,为探讨该细胞因子在SLE免疫紊乱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选择50例SLE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α、I... 目的: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异常表达的干扰素(IFN)-α、白介素(IL)-6、IL-10与多种临床与免疫学指标相关性研究,为探讨该细胞因子在SLE免疫紊乱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选择50例SLE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α、IL-6、IL-10水平,并分析其与SLE临床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SLE患者血清中IL-6、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SLE患者血清中IFN-α、IL-6、IL-10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均呈正相关。③SLE患者血清中IFN-α、IL-6、IL-10水平与某些临床表现及免疫学指标具有相关性。结论:SLE患者血清中存在的多种细胞因子异常,对SLE的发生、发展、表现、转归及指导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Α干扰素 白介素-6 白介素-10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03年南京地区流感病毒的分离与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3
2
作者 周锋 孙华 +1 位作者 姚堃 朱建中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52-954,共3页
目的:从南京流感样患者中分离流感病毒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研究南京地区流感病毒基因变异特点提供基础。方法:将流感样患者咽拭子接种狗肾传带细胞,筛选血凝阳性细胞培养上清,以甲、乙型流感病毒型及甲1、甲3亚型特异性引物通过... 目的:从南京流感样患者中分离流感病毒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研究南京地区流感病毒基因变异特点提供基础。方法:将流感样患者咽拭子接种狗肾传带细胞,筛选血凝阳性细胞培养上清,以甲、乙型流感病毒型及甲1、甲3亚型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方法鉴定并分型和亚型,用血凝抑制试验证实。结果:13份标本中血凝阳性为8份,甲型流感病毒型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结果4株为阳性,且均为甲3型;乙型流感病毒型特异性引物RT-PCR结果2株为阳性。血凝抑制试验支持此结果。结论:从南京地区流感样患者中成功地分离并鉴定了6株流感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病毒 病毒分离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U251细胞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郭一迪 姚堃 +4 位作者 周锋 李凌云 茌静 刘根焰 陈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1-285,共5页
目的:研究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人星形胶质瘤细胞U251,及感染后对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HHV-6感染U251细胞建立HHV-6体外感染模型,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病变。PCR法检测HHV-6u22基因。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HHV-6即刻早期蛋白(I... 目的:研究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人星形胶质瘤细胞U251,及感染后对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HHV-6感染U251细胞建立HHV-6体外感染模型,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病变。PCR法检测HHV-6u22基因。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HHV-6即刻早期蛋白(IE1)和晚期蛋白(gB)的表达。MTT法检测U251感染HHV-6后细胞增殖的改变。流式细胞术(FCM)检测U251细胞周期改变。结果:在感染3天后U251出现典型细胞病变,细胞肿胀增大数倍,透亮,呈多形性。PCR检测到HHV-6u22基因。IFA检测到HHV-6IE1蛋白和gB蛋白的表达。MTT法显示HHV-6能增强U251细胞的增殖能力。FCM检测表明,HHV-6感染后U251细胞周期发生改变,感染组和对照组相比,前者G1期的细胞减少,S期和G2期细胞增多。结论:HHV-6能感染U251细胞引起细胞病变,促进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周期发生改变。本研究结果提示人类疱疹病毒6型可能参与人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对其机制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6型 人星形胶质瘤细胞U251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补体C5a蛋白真核、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体外表达的鉴定、纯化和生物学活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季明德 单锴 +2 位作者 庞蓉蓉 赵聃 王迎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44-1350,共7页
目的:构建带His标签的大鼠补体C5a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C5a和原核表达载体pET-21a-C5a,分别观察其体外表达情况,将C5a蛋白纯化后分析其生物学活性。方法:以RT-PCR方法从大鼠肝细胞中扩增出大鼠补体C5a基因全长cDNA序列,在序列的... 目的:构建带His标签的大鼠补体C5a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C5a和原核表达载体pET-21a-C5a,分别观察其体外表达情况,将C5a蛋白纯化后分析其生物学活性。方法:以RT-PCR方法从大鼠肝细胞中扩增出大鼠补体C5a基因全长cDNA序列,在序列的N端添加6个组氨酸His标签后,插入含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用脂质体法转染HEK293细胞,免疫印迹法检测C5a蛋白的表达水平;以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C5a为基础,将大鼠补体C5a基因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1a,体外检测C5a蛋白的表达情况,之后再行Ni2+螯合亲和层析柱纯化C5a蛋白。以C5a刺激中性粒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C5a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不同时间,RT-PCR测定其产生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 :RT-PCR扩增出了大鼠补体C5a基因;并成功构建了pIRES2-EGFP-C5a重组质粒,体外成功转染入HEK293细胞,并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但免疫印迹法未能检出C5a蛋白的表达;另成功构建了pET-21a-C5a原核表达载体,并在体外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到了C5a蛋白表达。另用亲和层析纯化得到了带His标签的C5a蛋白,证实C5a能促进中性粒细胞呼吸氧爆发。结论:成功构建了大鼠补体C5a真核和原核表达载体。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可测到C5a蛋白的表达,且C5a蛋白具有相应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C5A 质粒构建 真核表达 原核表达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溶解剂量的补体C5b-9复合物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其NF-κB活化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佟建霞 王迎伟 +5 位作者 邱文 高玲娟 徐娟 吴宜琴 徐静华 徐闻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0-233,241,F0002,共6页
目的:研究亚溶解剂量补体C5b-9(SC5b-9)复合物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增生和细胞外基质(ECM)分泌的作用,并探讨NF-κB核转录因子是否介入SC5b-9的促增生效应。方法:体外纯培养大鼠GMCs,并行光镜、电镜及功能鉴定。质控SC5b-9后,将... 目的:研究亚溶解剂量补体C5b-9(SC5b-9)复合物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增生和细胞外基质(ECM)分泌的作用,并探讨NF-κB核转录因子是否介入SC5b-9的促增生效应。方法:体外纯培养大鼠GMCs,并行光镜、电镜及功能鉴定。质控SC5b-9后,将GMCs分为5组,即SC5b-9刺激组、SC5b-9+PDTC组(吡咯啉烷二甲基硫脲)、ATS组、灭活人血清组及完全营养液组。应用RT-PCR检测40minPCNA和FNmRNA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8hGMC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纤维粘连蛋白(FN)及细胞核内NF-κBp65表达情况。结果:实验40min,SC5b-9刺激组PCNA和FNmRNA表达上调,PDTC处理后表达则明显下降,其余3组PCNA均呈阴性,另3组FN则均有一定基础表达。SC5b-9刺激组,GMCs免疫组化显示:PCNA、α-SMA、FN、NF-κBp65表达增加,PDTC处理后则4者表达明显下调,其余各组,PCNA、α-SMA、NF-κBp65均呈阴性,FN亦有一定的基础表达。结论:SC5b-9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促进GMCs增生和ECM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溶解剂量补体C5b-9 肾小球系膜细胞 增殖细胞核抗原 平滑肌肌动蛋白 纤维粘连蛋白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Thy-1肾炎增殖病变及sublytic C5b-9致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赵聃 李妍 +3 位作者 周建博 张婧 邱文 王迎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43-1350,共8页
目的:检查大鼠Thy-1肾炎(Thy-1 nephritis,Thy-1N)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GMC)的增生病变及亚溶解型(sublytic)C5b-9复合物在GMC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复制大鼠Thy-1N模型,分别于注射Thy-1抗体后18 h、3 d和7 d时,取... 目的:检查大鼠Thy-1肾炎(Thy-1 nephritis,Thy-1N)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GMC)的增生病变及亚溶解型(sublytic)C5b-9复合物在GMC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复制大鼠Thy-1N模型,分别于注射Thy-1抗体后18 h、3 d和7 d时,取肾组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查其肾组织中细胞增殖指标,即细胞周期蛋白D2(cyclin D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mRNA丰度及蛋白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观察肾小球中C5b-9复合物的沉积。同时,使用BrdU掺入法、光镜及电镜观察大鼠肾小球细胞的增殖情况。此外,体外培养大鼠GMC,进行不同分组处理后再给予sublytic C5b-9刺激,用3H-胸腺嘧啶核苷酸掺入法(3H-thymidine incorporation,3H-TdR)检查GMC的增殖情况。结果 :大鼠Thy-1N病变18 h,肾组织中cyclin D2、PCNA表达和肾内BrdU阳性细胞数均开始升高,实验3 d和7 d,其表达进一步提高。同时肾小球内可见C5b-9复合物沉积,部分C5b-9包绕的肾细胞形态完好。另形态学观察还发现,实验18 h,部分GMC溶解坏死,而实验3 d,GMC数量明显增多,7 d增加更为显著。体外实验中,大鼠GMC在sublytic C5b-9刺激后18 h,其细胞增殖水平显著增高,而用sublytic C5b-9刺激GMC产生的培养上清处理正常的GMC后,亦能轻度刺激GMC增殖。结论:大鼠Thy-1N肾小球病变存在早期增殖和继发增生的病理改变,而GMC的早期增殖可能与sublytic C5b-9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Y-1肾炎 肾小球系膜细胞 增殖 亚溶解型C5b-9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抑制剂(PDTC)对大鼠抗胸腺细胞血清性肾炎系膜细胞凋亡、坏死及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徐静华 王迎伟 +3 位作者 徐娟 吴宜琴 佟建霞 孙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05-1310,共6页
目的:研究吡咯二硫氨基甲酸脂(PDTC)作为NF-κB核转录因子特异性抑制剂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即抗胸腺细胞血清性肾炎(ATSN)系膜细胞(MC)凋亡、坏死及增生病变的影响。方法:利用兔抗大鼠胸腺细胞抗血清(ATS)复制大鼠ATSN模型,并将大鼠设... 目的:研究吡咯二硫氨基甲酸脂(PDTC)作为NF-κB核转录因子特异性抑制剂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即抗胸腺细胞血清性肾炎(ATSN)系膜细胞(MC)凋亡、坏死及增生病变的影响。方法:利用兔抗大鼠胸腺细胞抗血清(ATS)复制大鼠ATSN模型,并将大鼠设为3组,即ATSN模型组、ATSN+PDTC处理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40min、24h和7d分别取各组大鼠肾皮质切片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和光镜、电镜、免疫组化方法检查其肾小球内NF-κBp65的表达和MC凋亡、坏死及增生病变。结果:ATSN模型组实验40min时肾小球内NF-κBp65即开始表达,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别(P<0.01),24h表达进一步增多,第7d时达到较高水平。而ATSN+PDTC处理组7d时,不仅肾内NF-κBp65的表达明显低于ATSN模型组,且肾小球MC的增生及细胞外基质(ECM)的分泌也低于ATSN模型组,但用PDTC处理对ATSN大鼠其早期(40min及24h)MC的病变无抑制效应。结论: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对ATSN大鼠的肾小球继发增生病变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烷类 NF-KB 肾炎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顾镭 邢美芬 +4 位作者 季晓辉 孙志达 杨晓帆 王慧娟 张明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13-917,F0002,共6页
目的:优化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HP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诱导培养方法,为体外研究CD34+HPC诱导产生功能性树突状细胞(DCs)的影响因素奠定基础。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分离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阳性分选CD34+HPC,并用流... 目的:优化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HP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诱导培养方法,为体外研究CD34+HPC诱导产生功能性树突状细胞(DCs)的影响因素奠定基础。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分离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阳性分选CD34+HPC,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CD34+HPC纯度;比较GT(GM-CSF+TNF-α)方案和GTI(GM-CSF+TNF-α+IL-4)方案及GTI方案中TNF-α和IL-4不同时段加入对诱导培养产生的DCs成熟的影响;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及3H-TdR检测DCs激发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免疫磁珠阳性分选CD34+HPC纯度可达90%以上;将CD34+HPC按GT方案和GTI方案进行培养,均可诱导产生DCs,但经GT方案诱导的DCsCD14表达较高,CD80、CD86、CD83、CD1a表达不如经GTI方案诱导的高;而GTI方案中,以TNF-α0h加入、IL-448h加入诱导培养的DCs各表型表达相对较佳,并具有激发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CD34+HPC经过合适的培养体系能够诱导分化为功能性DCs,以GM-CSF与TNF-α0h加入、IL-448h加入的GM-CSF+TNF-α+IL-4方案更为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CD34^+HPC 树突状细胞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的改良 被引量:7
9
作者 林泓怡 李跃华 +3 位作者 郭琳 阙琳利 李菁 季晓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5-237,242,T001,共5页
目的:提取并纯化正常人脑脊髓的髓磷脂碱性蛋白(MBP),鉴定其活性,并用其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模型。方法:以人脑脊髓为原料,通过去脂、酸溶解、CM-52柱层析等步骤提取人MBP,鉴定其纯度后在Wistar大鼠诱导EAE。结果:所... 目的:提取并纯化正常人脑脊髓的髓磷脂碱性蛋白(MBP),鉴定其活性,并用其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模型。方法:以人脑脊髓为原料,通过去脂、酸溶解、CM-52柱层析等步骤提取人MBP,鉴定其纯度后在Wistar大鼠诱导EAE。结果:所提取的MBP具有纯度高、免疫活性好的特点,与抗MBP抗体能特异性结合,并可成功地诱导出EAE动物模型。病理学证实发病大鼠的脑脊髓具有典型的脱髓鞘改变和胶质结节形成。结论:用人MBP在不加百日咳杆菌的条件下,同样可以诱导出EAE,这种动物模型体内的病理学改变与人类的多发性硬化症(MS)更具有相似性,适用于对MS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磷脂碱性蛋白 实验性自身反应性脑脊髓炎 大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对内皮(逆)穿越模型中树突状细胞表型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江全 季晓辉 +4 位作者 张明顺 杨晓帆 王慧娟 顾镭 王书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7-340,F003,共5页
目的:研究人类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血清对正常人单核细胞(monocyte,Mo)分化形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的表型成熟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内皮细胞穿越模型中,分别以... 目的:研究人类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血清对正常人单核细胞(monocyte,Mo)分化形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的表型成熟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内皮细胞穿越模型中,分别以正常人血清和SLE血清加入培养体系中,36h后收集2次穿越内皮单层得到的,经形态学鉴定的DC细胞,流式细胞术测DC的CD80、CD86、HLA鄄DR的表达情况。结果:SLE血清诱导的DC其CD80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血清刺激组,而二者均高表达CD86、HLA鄄DR。结论:DC的表型成熟和血清环境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树突状细胞 单核细胞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IL-10抑制抗原递呈细胞表面HLA-DR和CD80的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志达 王慧娟 +3 位作者 季晓辉 杨晓帆 顾镭 张缪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41-744,共4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的IL-10对正常单核细胞分化形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及其前体单核细胞抗原递呈相关膜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的IL-10对正常单核细胞分化形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及其前体单核细胞抗原递呈相关膜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采用GM-CSF+IL-4方案诱导分化形成DCs,在此过程中加入不同IL-10水平的SLE患者血清或混有IL-10中和抗体的SLE患者血清,联合培养7天后收集细胞,经形态学鉴定,以流式细胞术检测HLA-DR、CD80、CD86的表达。结果:在SLE血清的作用下,DCs的HLA-DR、CD80的表达下调,CD86表达不受影响;中和SLE血清中的IL-10后,HLA-DR、CD80表达能够恢复。其前体细胞单核细胞的HLA-DR、CD80的表达也可被SLE血清下调,用中和抗体中和IL-10后,其表达可部分恢复。结论:高IL-10水平的SLE血清能够抑制DCs及其前体单核细胞表面分子HLA-DR、CD80的表达,对抗原递呈细胞的功能可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树突状细胞 IL-10 HLA-DR CD8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类疱疹病毒6型南京分离株E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兰兰 姚堃 +4 位作者 尹全章 茌静 周锋 卢士强 刘英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6-419,428,共5页
目的:制备并鉴定人疱疹病毒6型(HHV-6)单克隆抗体。方法:用纯化的HHV-6南京分离株E5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间接ELISA法筛选,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实验等方法鉴定单抗。并采用套式PCR法和ELISA法,在口... 目的:制备并鉴定人疱疹病毒6型(HHV-6)单克隆抗体。方法:用纯化的HHV-6南京分离株E5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间接ELISA法筛选,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实验等方法鉴定单抗。并采用套式PCR法和ELISA法,在口腔癌中进行了初步的应用。结果:获得了一株分泌抗HHV-6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命名为JA9。单克隆抗体亚类鉴定表明:其为IgG1亚类,轻链为κ。用间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单抗效价为1∶500;单抗腹水滴度为1∶8.0×104。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表明:JA9单抗腹水与约75kuHHV-6E5病毒蛋白结合。口腔癌患者唾液的HHV-6阳性检测率结果分别是:套式PCR法60%,ELISA法40%。结论:成功制备并鉴定一株抗HHV-6南京分离株E5单克隆抗体,为HHV-6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快速诊断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6型 单克隆抗体 BALB/C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与神经胶质瘤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春 茌静 +6 位作者 顾斌 郭丹丹 张国锋 周锋 魏栋 姚堃 胡卫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研究人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6,HHV-6)感染与神经胶质瘤的关系。方法:巢式PCR法检测40例神经胶质瘤样本和13例正常脑组织样本中HHV-6、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HHV-7 DNA序列。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神... 目的:研究人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6,HHV-6)感染与神经胶质瘤的关系。方法:巢式PCR法检测40例神经胶质瘤样本和13例正常脑组织样本中HHV-6、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HHV-7 DNA序列。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神经胶质瘤样本和正常脑组织样本中HHV-6、HCMV、HHV-7抗原的表达。结果:巢式PCR法检测结果显示,神经胶质瘤组织HHV-6 DNA阳性率为42.5%,正常脑组织HHV-6 DNA阳性率为7.7%(P=0.020),神经胶质瘤组织HCMV、HHV-7DNA阳性率分别为20.0%和5.0%,正常脑组织未检测到HCMV和HHV-7 DNA(P值分别为0.087和0.566)。进一步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HV-6早期抗原p41的表达,神经胶质瘤组织阳性率为27.5%,正常脑组织未见阳性表达(P=0.030)。同时检测HHV-6晚期抗原gp116/64/54的表达,神经胶质瘤组织阳性率为32.5%,正常脑组织未见阳性表达(P=0.014)。用HCMV pp65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后发现其在神经胶质瘤中阳性率为12.5%,正常脑组织未见阳性表达(P=0.229)。HHV-7 pp85抗原在神经胶质瘤样本和正常脑组织样本中均未检出阳性表达。结论:根据PCR和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HHV-6感染在神经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具有显著性差异,HHV-6感染在神经胶质瘤的病因和发展过程中起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疱疹病毒6型 神经胶质瘤 巢式PCR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对树突状细胞诱导作用的时间相关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明顺 季晓辉 +2 位作者 张江全 柯瑶 李玉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血清诱导正常单核细胞(Monocyte,Mo)向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分化的时间相关性。方法:分离正常人单核细胞,分别以GM-CSF/IL-4系统和正常人血清(Normal serum)系统以...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血清诱导正常单核细胞(Monocyte,Mo)向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分化的时间相关性。方法:分离正常人单核细胞,分别以GM-CSF/IL-4系统和正常人血清(Normal serum)系统以及SLE患者血清(SLE serum)系统诱导培养,在培养的第3、5和第7天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HLA-DR和CD80,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功能。结果:诱导培养的第3天SLE血清组可见大量细胞集落,电镜下观察呈典型树突状形态;GM-CSF/IL-4组第4天亦可见大量集落;正常血清组始终无集落形成。HLA-DR在GM-CSF/IL-4系统中始终高表达,CD80随LPS的刺激而升高。正常血清中HLA-DR和CD80始终低表达。SLE患者血清中HLA-DR中等程度表达,CD80在第5天升高达中等程度表达并维持至第7天。MLR显示SLE患者血清组的SI在第5天升高,然而第7天明显下降。结论:SLE血清可以诱导正常单核细胞分化为DC,其功能状态与培养时间呈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树突状细胞 单核细胞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酚酸及地塞米松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元媛 苏定雷 +4 位作者 宣恒报 王慧娟 衡春 李玉峰 季晓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以地塞米松(DEX)为对照,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分离12例SLE患者及8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加或不加MPA/DEX培养48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sFa... 目的:以地塞米松(DEX)为对照,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分离12例SLE患者及8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加或不加MPA/DEX培养48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sFas与sFasL的水平,用AV鄄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测PBMCs的凋亡率。结果:SLE患者PBMCs培养上清中的sFasL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增高,而MPA及DEX均可使其分泌的sFas及sFasL水平显著下降,且MPA使sFasL降低的程度较sFas更显著,而DEX却正相反。SLE患者培养的PBMCs凋亡率较正常对照显著增高,MPA及DEX均可使凋亡率进一步增加,而DEX较MPA对凋亡的诱导作用更加显著。结论:MPA及DEX对SLE患者PBMCs具有促进凋亡的作用,但这一作用可能并非通过Fas鄄FasL途径;而且,在诱导凋亡方面,MPA与DEX的作用既有相同,又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霉酚酸 凋亡 SFAS S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妊娠胎盘单核-巨噬细胞经内皮穿越后免疫调节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侯云华 王慧娟 +1 位作者 杨晓帆 季晓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69-1475,共7页
目的 :观察中、晚期妊娠胎盘单核-巨噬细胞经内皮穿越分化后免疫调节活性的差异。方法:分离新生儿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单层内皮细胞。分离中、晚期妊娠胎盘CD14+单核-巨噬细胞,与单层内皮细胞共培养诱导其分化。以ELISA法检测经内皮单... 目的 :观察中、晚期妊娠胎盘单核-巨噬细胞经内皮穿越分化后免疫调节活性的差异。方法:分离新生儿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单层内皮细胞。分离中、晚期妊娠胎盘CD14+单核-巨噬细胞,与单层内皮细胞共培养诱导其分化。以ELISA法检测经内皮单层诱导分化前后单核-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12、IL-10水平;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内皮穿越而分化的细胞诱导同种异型脐血淋巴细胞CD69分子和核因子Foxp3的表达。结果:1晚期妊娠胎盘单核-巨噬细胞IL-12分泌水平显著高于、IL-10分泌水平显著低于中期妊娠胎盘单核-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IL-12比值在晚期和中期妊娠胎盘单核-巨噬细胞中分别为2.59±0.71和71.4±8.49;经内皮单层穿越诱导分化后,中、晚期妊娠胎盘单核-巨噬细胞IL-12分泌水平均显著增高、IL-10分泌水平则显著降低,但晚期妊娠单核-巨噬细胞IL-12分泌水平提高倍数不及中期妊娠单核-巨噬细胞[(2.00±0.35)倍vs(8.91±1.49倍)],而IL-10分泌水平下降比中期妊娠显著[(92.1±8.2)%vs(57.8±4.98)%],导致IL-10/IL-12比值下降仅到0.11±0.04,而中期妊娠单核-巨噬细胞依然保持IL-10/IL-12比值>1(3.16±0.96);2两类细胞经内皮(逆)穿越后都能激活同种异型脐血T淋巴细胞表达CD69,其中晚期妊娠胎盘来源细胞的激活作用显著高于中期妊娠胎盘来源的细胞[(73.59±3.52)%vs(45.32±7.47)%];3在与同种异型脐血淋巴细胞共育的过程中,与晚期妊娠胎盘来源的细胞相比,中期妊娠胎盘来源的细胞则能诱导T细胞分化形成更多的Foxp3+T细胞。结论 :中、晚期妊娠胎盘单核-巨噬细胞经内皮单层穿越系统的诱导培养,可分化成具有不同免疫学特性的细胞。晚期妊娠胎盘来源的细胞经诱导分化后能刺激T细胞充分活化,表达高水平CD69,而中期妊娠胎盘来源的细胞经分化后具有显著地诱导Treg的免疫调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胎盘 单核-巨噬细胞 分化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人骨形成蛋白2的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与鉴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娟 孙卫斌 +1 位作者 卢春 唐桂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95-397,F002,共4页
目的:建立能稳定表达BMP2的成纤维细胞系。方法:运用阳离子聚合物转染试剂,将含有人BMP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2导入NIH3T3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阳性细胞克隆,RT-PCR、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BMP2基因的稳定转... 目的:建立能稳定表达BMP2的成纤维细胞系。方法:运用阳离子聚合物转染试剂,将含有人BMP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2导入NIH3T3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阳性细胞克隆,RT-PCR、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BMP2基因的稳定转染和蛋白表达。结果:转染细胞内有BMP2mRNA的转录,胞内及胞外有BMP2蛋白的表达。结论:采用阳离子聚合物转染法可成功地将外源性hBMP2基因导入NIH3T3细胞,为进一步研究诱导牙周膜细胞骨化分化建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2 基因转染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blytic C5b-9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的TSP-1和TGF-β1对其合成FN和collagenⅣ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邱文 车楠 +3 位作者 周建博 李妍 赵聃 王迎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43-1549,共7页
目的:探讨亚溶解型(sublytic)C5b-9复合物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GMC)后,诱生的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其促进细胞外基质(... 目的:探讨亚溶解型(sublytic)C5b-9复合物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GMC)后,诱生的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其促进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如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和Ⅳ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Ⅳ)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GMC,进行不同分组处理并给予sublytic C5b-9刺激,然后分别检查受刺激的GMC合成TSP-1和TGF-β1因子水平,同时检测GMC分泌FN和collagenⅣ的水平。此外,应用人工合成的TSP-1封闭肽段(GGWSHW)和TGF-β1中和抗体处理培养的大鼠GMC,研究TSP-1和TGF-β1在sublytic C5b-9诱导的GMC分泌上述ECM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培养的大鼠GMC在sublytic C5b-9刺激后18 h,其FN和collagenⅣ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同时,TSP-1蛋白表达和TGF-β1分泌(包括活化的TGF-β1含量)也显著增多。用TSP-1封闭肽段(GGWSHW)处理大鼠GMC后亦能显著抑制由sublytic C5b-9诱导的TGF-β1活化,并减少FN、collagenⅣ的产生。同样用TGF-β1中和抗体处理GMC后也能明显抑制由sublytic C5b-9导致的FN、collagenⅣ的分泌。结论:体外用sublytic C5b-9刺激大鼠GMC,能诱导其ECM分泌与TSP-1和TGF-β1的合成及活化,而sublytic C5b-9促进GMC分泌ECM的机制可能与其诱导TSP-1合成及活化的TGF-β1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lytic C5B-9 肾小球系膜细胞 血小板反应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维连接蛋白 Ⅳ型胶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潜伏膜蛋白2A胞外区重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在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文嵘 姚堃 +3 位作者 陈云 尹全章 徐建 周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构建EB病毒潜伏膜蛋白2A(LMP2A)胞外区重组基因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将表达的蛋白用于EB病毒相关鼻咽癌(NPC)患者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用BamHⅠ和EcoRⅠ将含LMP2A胞外区重组基因的质粒pEC2A双酶切后,克隆到pET32a中。重组... 目的:构建EB病毒潜伏膜蛋白2A(LMP2A)胞外区重组基因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将表达的蛋白用于EB病毒相关鼻咽癌(NPC)患者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用BamHⅠ和EcoRⅠ将含LMP2A胞外区重组基因的质粒pEC2A双酶切后,克隆到pET32a中。重组质粒经PCR、酶切鉴定、核酸序列分析后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以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表达的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其抗原活性。用纯化的蛋白进行鼻咽癌患者血清学检测。结果:重组表达质粒经PCR及酶切鉴定为阳性,核酸序列分析正确。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0ku。以此为抗原能在鼻咽癌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特异性的抗体。结论:成功获得了LMP2A胞外区重组基因表达的蛋白,纯化的蛋白可用于EBV相关鼻咽癌患者的血清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LMP2A 重组基因 表达 血清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类疱疹病毒7型南京分离株YY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晓梅 姚堃 +5 位作者 朱建中 丁传林 窦洁 冯东举 周锋 仇镇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制备抗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单克隆抗体,应用于临床与科研。方法:用纯化的HHV-7南京株YY5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间接ELISA法筛选。间接免疫荧光、免疫印迹试验等方法鉴定单抗。结果:获得了3株分泌抗... 目的:制备抗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单克隆抗体,应用于临床与科研。方法:用纯化的HHV-7南京株YY5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间接ELISA法筛选。间接免疫荧光、免疫印迹试验等方法鉴定单抗。结果:获得了3株分泌抗(HHV-7)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分别命名为6H9、6C11、4D5。单克隆抗体亚类鉴定表明:6H9为IgG1类,6C11、4D5为IgM类。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单抗腹水滴度分别为:1:6.40×104,1:1.28×105,1:1.00×103。免疫印迹试验结果表明:6C11能与分子质量约70 ku大小的病毒蛋白结合。结论:成功制备并鉴定3株抗HHV-7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HHV-7的特性及为临床快速诊断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人类疱疹病毒7型 小鼠 HHV-7 骨髓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