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酸分解细菌U-1的鉴定及其分解草酸的生物学测定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婷 王金生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5-47,共3页
从油菜菌核病常年发病较轻的油菜根围土中分离得到1株草酸分解菌U-1。通过对这株菌株的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染色镜检及生理生化反应的检测,初步确定菌株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的细菌。以水稻出苗实验作为体系检测U-1对草酸解毒的生物... 从油菜菌核病常年发病较轻的油菜根围土中分离得到1株草酸分解菌U-1。通过对这株菌株的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染色镜检及生理生化反应的检测,初步确定菌株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的细菌。以水稻出苗实验作为体系检测U-1对草酸解毒的生物学反应,研究结果表明,U-1可以显著解除草酸对水稻出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分解菌 U-1 鉴定 解毒生物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差异微小RNA/mRNA表达谱的对接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思玉 谢龙 +3 位作者 祁兵 马长艳 桑磊 李宏卫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构建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miRNA)和mRNA表达谱,初步预测与OSCC发生和发展相关的miRNA和mRNA。方法运用高通量深度测序技术构建miRNA和mRNA表达谱,通过Gene Ontology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预测与OSCC细胞周期... 目的构建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miRNA)和mRNA表达谱,初步预测与OSCC发生和发展相关的miRNA和mRNA。方法运用高通量深度测序技术构建miRNA和mRNA表达谱,通过Gene Ontology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预测与OSCC细胞周期、增殖、分化和凋亡相关的miRNA和mRNA。结果共发现77个miRNA和1 298个mRNA显著性差异表达,富集分析显示与OSCC细胞周期、增殖、分化和凋亡相关的miRNA共73个,且一个miRNA可调控多个mRNA。结论 OSCC中差异表达的miRNA和mRNA对OSCC的发生和发展有潜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微小RNA MRNA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类雌激素双酚A通过上调Snail蛋白表达促进MCF-7乳腺癌细胞迁移 被引量:1
3
作者 冷彦 吴艺舟 孙玉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97-1304,共8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双酚A(BPA)调控MCF-7乳腺癌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MCF-7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并以黏附实验反向辅助验证;通过质粒转染干扰Snail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研究外源性BPA调控MCF-7乳腺癌细... 目的:探讨外源性双酚A(BPA)调控MCF-7乳腺癌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MCF-7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并以黏附实验反向辅助验证;通过质粒转染干扰Snail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研究外源性BPA调控MCF-7乳腺癌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结果:外源性BPA能上调细胞中Snail的表达水平,从而下调E-cadherin的表达并促进MCF-7乳腺癌细胞迁移;siRNA干扰Snail表达后MCF-7乳腺癌细胞迁移减慢。此外,BPA刺激能降低MCF-7乳腺癌细胞黏附能力。结论:外源性BPA可通过上调Snail表达水平,促进MCF-7乳腺癌细胞的迁移,为进一步阐明乳腺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SNAIL E-CADHERIN MCF-7乳腺癌细胞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_2O_3通过P38微管聚合调节顺铂耐药胃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2
4
作者 倪盼 许文侠 +1 位作者 陈琦 徐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60-1065,1076,共7页
目的:观察P38磷酸化水平对胃癌细胞微管聚合的影响,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通过P38磷酸化调节胃癌顺铂耐药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通过对亲本敏感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长期低剂量诱导建立胃癌顺铂耐药细胞株SGC7901/DDP,CCK-8和流式细胞... 目的:观察P38磷酸化水平对胃癌细胞微管聚合的影响,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通过P38磷酸化调节胃癌顺铂耐药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通过对亲本敏感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长期低剂量诱导建立胃癌顺铂耐药细胞株SGC7901/DDP,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As2O3的耐受程度。通过抑制SGC7901细胞内P38的磷酸化水平,观察在As2O3处理下细胞微管蛋白的聚合程度和耐药性的改变。结果:CCK-8和AV-PI结果表明,SGC7901/DDP相对于SGC7901对As2O3具有显著的耐受性。磷酸化P38的表达在SGC7901/DDP细胞经As2O3处理时被显著抑制,这与SGC7901/DDP细胞中微管的稳定性密切相关。As2O3处理细胞时,抑制SGC7901细胞中P38的磷酸化能显著减少细胞中微管的聚合和凋亡。结论:SGC7901/DDP细胞对As2O3的耐受性与细胞内P38磷酸化水平有关,微管聚合是胃癌细胞耐受As2O3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顺铂 P38 微管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MCF-7细胞Alu甲基化水平的MSRE-qPCR法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徐酩 吕京澴 孙玉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51-956,共6页
目的:寻找简单、可靠、经济并适合大批量检测肿瘤组织标本和肿瘤细胞系中Alu甲基化水平的实验方法。方法:用对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联合定量PCR(methylation-sensitive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digestion and quantitative PCR,MS... 目的:寻找简单、可靠、经济并适合大批量检测肿瘤组织标本和肿瘤细胞系中Alu甲基化水平的实验方法。方法:用对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联合定量PCR(methylation-sensitive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digestion and quantitative PCR,MSRE-qPCR)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Alu序列的甲基化水平,并与常用的亚硫酸氢盐修饰结合测序法(bisulfite-sequencing PCR,BSP)进行比较。结果:MSRE-qPCR显示Alu甲基化水平在BstUⅠ酶切位点约为33.7%,在HpaⅡ酶切位点约为56.1%,与BSP法比较,两种方法都显示BstUⅠ位点甲基化水平较低,而HpaⅡ位点甲基化水平较高,趋势一致,并提示MCF-7细胞的Alu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细胞(84.6%或者更高)。结论:MSRE-qPCR法简单、可靠、经济,适合用于大批量检测Alu甲基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F-7 Alu甲基化 MSRE-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荧光材料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杰 沈义凯 +2 位作者 陈雨佳 杜青青 吴艺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71-1075,共5页
近红外荧光材料包括传统分子染料和新型量子点。近红外光谱属于分子振动光谱的倍频和主频吸收光谱,主要由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具有较强的人体组织穿透能力。近年来通过生物分子修饰的近红外荧光材料... 近红外荧光材料包括传统分子染料和新型量子点。近红外光谱属于分子振动光谱的倍频和主频吸收光谱,主要由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具有较强的人体组织穿透能力。近年来通过生物分子修饰的近红外荧光材料成为医学影像诊断的研究热点,其具有组织穿透性强、背景荧光干扰低、荧光信号灵敏度高、光谱稳定抗淬灭、分子靶向识别、生物安全性良好等特点。文章分析近红外荧光材料的构建方法以及在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等临床影像检验中的应用,探讨多模态造影策略的诊断优势和关键技术,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影像 近红外光 量子点 碳点 靶向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WA基因对肿瘤细胞P-糖蛋白的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许文侠 张燕 +4 位作者 田甜 田婷婷 李爱萍 周建伟 徐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研究JWA基因(又称ARL6IP5基因,ADP-ribosylation-like factor 6 interacting protein 5)对肿瘤细胞P-糖蛋白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JWA-shRNA重组质粒及其空载质粒转入人绒毛膜癌细胞JAR和人乳腺癌细胞MCF... 目的:研究JWA基因(又称ARL6IP5基因,ADP-ribosylation-like factor 6 interacting protein 5)对肿瘤细胞P-糖蛋白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JWA-shRNA重组质粒及其空载质粒转入人绒毛膜癌细胞JAR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将Flag-JWA重组质粒及其空载质粒转入人绒毛膜癌耐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JAR/VP16细胞;Westernblotting检测JWA和P-糖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内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Rh123)的潴留情况。结果:JWA-shRNA重组质粒转入JAR细胞和MCF-7细胞后,JWA表达水平降低,P-糖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罗丹明潴留减少;Flag-JWA重组质粒转入JAR/VP16细胞后,JWA表达水平上调,P-糖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罗丹明潴留增加。结论:JWA基因可以调控肿瘤细胞P-糖蛋白的表达,并影响其转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WA基因 P-糖蛋白 绒毛膜肿瘤 乳腺肿瘤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丝骨架动态参与花粉萌发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徐霞 任海云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7-11,共5页
利用改进的Alexphalloidin活细胞染色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川百合(LiliumdavidiiDuch)花粉原生质体极性形成及萌发过程中微丝骨架的列阵变化。结果表明,花粉原生质体从贮存状态,经过水合、极性形成至萌发花粉管,其微丝结构... 利用改进的Alexphalloidin活细胞染色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川百合(LiliumdavidiiDuch)花粉原生质体极性形成及萌发过程中微丝骨架的列阵变化。结果表明,花粉原生质体从贮存状态,经过水合、极性形成至萌发花粉管,其微丝结构从短小的梭形体,经过形成均匀的网状结构、向细胞边缘汇集的平行排列的束状结构,逐渐变成多层连续环绕细胞的微丝束结构。用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苯胂化氧(PAO)处理花粉原生质体,在微丝的汇合处,肌动蛋白聚集成小的团块,花粉的萌发受到抑制;而利用酪氨酸磷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处理细胞,微丝结构的列阵变化与对照相似。结果说明,在川百合花粉萌发过程中,有某种酪氨酸磷酸酶参与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丝骨架 花粉原生质体 PAO 酪氨酸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家系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魏钦俊 曹新 +2 位作者 邢光前 卜行宽 王登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6-629,共4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突变与非综合征性遗传性耳聋的关系,并且建立相应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调查并收集2个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6个散发病例及25例正常个体的外周静脉血样本,从白细胞中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突变与非综合征性遗传性耳聋的关系,并且建立相应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调查并收集2个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6个散发病例及25例正常个体的外周静脉血样本,从白细胞中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mtDNA目的片段,分别用BsmAⅠ、ApaⅠ及XbaⅠ限制性内切酶检测1555G、3243G、7445G和del961Cn点突变,对相关的扩增片段进行基因测序。结果:酶切检测,两家系中全部12例的耳聋患者均为1555G点突变阳性。家系中的其他成员、6例散发病例及25例正常人均为阴性,调查的所有个体(包括患者)3243G、7445G和del961Cn点突变均为阴性。mtDNA测序:酶切显示,1555G突变阳性病例均发现(nt)1555A→G转换,3243G、7445G及del961Cn点突变阴性。结论:1555G点突变呈母系遗传;1555G点突变在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在散发型病例中发生率较低;提示1555G点突变是该类耳聋分子诊断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基因突变 耳聋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婷 徐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1801-1802,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动物模型。方法:41只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1),实验组大鼠用链脲佐菌素30mg/kg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在此基础上加喂高糖高脂食物。对照组大鼠用相同剂量的...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动物模型。方法:41只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1),实验组大鼠用链脲佐菌素30mg/kg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在此基础上加喂高糖高脂食物。对照组大鼠用相同剂量的柠檬酸缓冲液一次性尾静脉注射,用常规饲料喂食。分别在第2、5、10、20、45、60天测大鼠的血糖值以及动物体重,并于实验60d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的脂肪重/体重比值。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相比,体重、空腹血糖水平以及内脏脂肪重量/体重比值显著增加(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NIDDM动物模型造模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疾病模型 动物 链脲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毒棉蚜在Vat甜瓜上丢失黄瓜花叶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栋梁 张鹏飞 陈建群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4期5-8,共4页
采用棉蚜(Aphis gossypii)-甜瓜(Cumumis melo)的抗性品系Vat(resistance to virus aphid transmission)及甜瓜感性对照-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体系,研究棉蚜获得CMV后保持和丢失的情况。结果表明:获得CMV后的棉蚜在... 采用棉蚜(Aphis gossypii)-甜瓜(Cumumis melo)的抗性品系Vat(resistance to virus aphid transmission)及甜瓜感性对照-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体系,研究棉蚜获得CMV后保持和丢失的情况。结果表明:获得CMV后的棉蚜在感性甜瓜上连续接种一段时间(10 min或20 min)后,棉蚜的传毒效率显著下降。进一步应用EPG(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及其即时显示、即时中断技术研究分析棉蚜接种过程的行为细节,棉蚜在Vat甜瓜上接种5个或9个pd(potential drop,电势落差)后病毒并没有丢失,而在感性甜瓜上接种9个pd后大部分病毒已经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VAT 黄瓜花叶病毒 EPG 病毒丢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12
作者 李凌云 许正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37-442,共6页
目的:表达并纯化血管生成素(ANG)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融合蛋白,以进一步探讨血管生成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PCR扩增人ANG基因,将其与EGFP基因融合后克隆到高表达载体pMFHT,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HIS鄄ANG鄄EGFP。该质粒转化大肠杆... 目的:表达并纯化血管生成素(ANG)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融合蛋白,以进一步探讨血管生成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PCR扩增人ANG基因,将其与EGFP基因融合后克隆到高表达载体pMFHT,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HIS鄄ANG鄄EGFP。该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并用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Westernblot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并从破菌上清中一步纯化目的蛋白,纯度可达95%以上。Western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诱导表达的菌体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发射明亮的绿色荧光。结论:成功的表达并纯化了ANG鄄EGFP融合蛋白,利用EGFP的荧光示踪作用,该融合蛋白可用于血管生成素核转位和胞内共定位蛋白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免疫印迹分析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 融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1分解草酸的检测及其降低草酸毒性的研究
13
作者 王婷 王金生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9-22,共4页
草酸是油菜菌核病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致病的重要因子。以实验室分离得到的草酸分解菌U-1为材料,研究U-1分解草酸的能力及其降低草酸对油菜毒性的作用机理。检测U-1分解草酸的能力,即以草酸、U-1+草酸分别培养24 h后,利用高... 草酸是油菜菌核病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致病的重要因子。以实验室分离得到的草酸分解菌U-1为材料,研究U-1分解草酸的能力及其降低草酸对油菜毒性的作用机理。检测U-1分解草酸的能力,即以草酸、U-1+草酸分别培养24 h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草酸的含量;研究U-1抑制草酸对油菜毒害的作用机理,即分别以清水、U-1、草酸、U-1+草酸处理油菜叶片,检测不同处理对油菜叶片中防卫反应0相关酶(PAL酶、PPO酶和PO酶)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草酸单独处理组相比,U-1+草酸处理组草酸含量显著降低;U-1可以显著抑制草酸对油菜中PAL酶、PPO酶和PO酶活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1 分解草酸 防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化异常与肿瘤耐药 被引量:8
14
作者 司鑫鑫 孙玉洁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1-419,共9页
肿瘤耐药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产生机制复杂多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表观遗传改变在肿瘤耐药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在调节基因表达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肿瘤耐药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产生机制复杂多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表观遗传改变在肿瘤耐药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在调节基因表达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原发性或获得性耐药的肿瘤细胞大多伴随DNA异常甲基化,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DNA甲基化异常是肿瘤细胞耐药表型产生的重要机制。文章就DNA甲基化异常与肿瘤细胞耐药的关系及相关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耐药 DNA甲基化 基因组稳定性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ms E:一个新的LIM同源域基因的克隆和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立波 陈洁 +2 位作者 赵沐子 刘庆淮 李建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0-554,共5页
目的:克隆与分析小鼠不同剪切的Lims基因。方法:应用巢式RT-PCR,以小鼠cDNA为模板,扩增Lims基因不同剪切子,构入PinPointTM Xa-1T质粒,测序鉴定。结果:测序表明克隆了新的Lims基因变异剪切体Lims E,该变异剪切体编码区为1164bp,编码387... 目的:克隆与分析小鼠不同剪切的Lims基因。方法:应用巢式RT-PCR,以小鼠cDNA为模板,扩增Lims基因不同剪切子,构入PinPointTM Xa-1T质粒,测序鉴定。结果:测序表明克隆了新的Lims基因变异剪切体Lims E,该变异剪切体编码区为1164bp,编码387个氨基酸。结论: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显示,成功地克隆了一新的小鼠Lims基因剪切子Lims E,为进一步研究Lims基因在细胞发育中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s基因 基因表达 基因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FRET技术检测膜受体与胞外配体相互作用的优化策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廷政 曹平平 +1 位作者 汪徐春 孙玉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49-1054,共6页
目的:以LRP6膜受体与WNT3A相互作用为模型,针对FRET技术在研究膜受体与胞外配体相互作用中的限制因素,探究有效的改进策略。方法:利用PDB与Zdock数据库建立LRP6与WNT3A的相互作用模型,在不影响LRP6膜受体与WNT3A相互作用的前提下对LRP6... 目的:以LRP6膜受体与WNT3A相互作用为模型,针对FRET技术在研究膜受体与胞外配体相互作用中的限制因素,探究有效的改进策略。方法:利用PDB与Zdock数据库建立LRP6与WNT3A的相互作用模型,在不影响LRP6膜受体与WNT3A相互作用的前提下对LRP6进行一定的截短;将LRP6与WNT3A的信号肽重构在荧光标签的氨基末端,以避免信号肽切除导致的荧光标签丢失;使用柔性连接肽衔接信号肽、荧光标签及成熟蛋白,以削弱荧光标签对膜受体的亚细胞定位及功能的影响。结果:改进策略显著增强LRP6融合蛋白的膜定位信号,LRP6与WNT3A在细胞膜区域的相互作用能够用FRET技术进行清晰检测,平均FRET效率达到26.51%。结论:改进策略有效,为利用FRET技术研究活细胞中膜受体与胞外配体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蛋白质相互作用 膜受体 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TNFRSF19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廷政 汪徐春 孙玉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6,共7页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TNFRSF)通过与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相互作用调节免疫应答,调控细胞生存、增殖和分化等。TNFRSF19是TNFRSF家族的新成员之一,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毛囊和大脑组...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TNFRSF)通过与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相互作用调节免疫应答,调控细胞生存、增殖和分化等。TNFRSF19是TNFRSF家族的新成员之一,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毛囊和大脑组织细胞中。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TNFRSF19在调节神经系统发育和维持干细胞干性中发挥重要生理功能。TNFRSF19在不同肿瘤中发挥截然相反的促癌或抑癌功能,其功能与肿瘤的组织来源密切相关。本文就TNFRSF19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癌症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 TNFRSF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子调控异常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
18
作者 汪徐春 孙玉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32-1440,1478,共10页
增强子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一类特殊的转录调控元件,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分布着大量增强子元件。增强子可通过形成染色质环结构与靶基因的启动子相互作用,从而与启动子共同调控靶基因的转录。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变异、表观修饰改变及转录... 增强子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一类特殊的转录调控元件,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分布着大量增强子元件。增强子可通过形成染色质环结构与靶基因的启动子相互作用,从而与启动子共同调控靶基因的转录。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变异、表观修饰改变及转录因子异常均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增强子功能失调或基因组增强子重塑,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恶性进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数据库的快速发展有力推进了增强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本文对增强子的结构特征、调控模式,及其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调控异常的形成机制、增强子鉴定的主要技术手段和常用数据库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子 增强子调控异常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