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不同厚度椅旁CAD/CAM全瓷材料断裂强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曦 章非敏 胡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32-1636,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厚度对于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n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全瓷材料断裂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备50颗离体牙试件,随机分为5组,分别与厚度为1.0、1.5、2.0、2.5、3.0 mm的椅旁CAD... 目的:研究不同厚度对于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n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全瓷材料断裂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备50颗离体牙试件,随机分为5组,分别与厚度为1.0、1.5、2.0、2.5、3.0 mm的椅旁CAD/CAM全瓷材料——Vita enamic瓷块和Vitablocs MarkⅡ瓷块,用panavia f树脂粘结剂粘固。粘固1 h后水浴24 h,测试其静态断裂强度值,并观察其断口形貌。结果:随着厚度增加,Vita enamic瓷块和Vitablocs MarkⅡ瓷块试件的断裂强度也逐步增加。在1.0-2.0 mm厚度组,Vita enamic瓷块和Vitablocs MarkⅡ瓷块试件的断裂强度值相近;在2.5-3.0 mm厚度组,Vita enamic瓷块的断裂载荷值较Vitablocs MarkⅡ瓷块显著增加。结论 :Vita enamic瓷块具有与Vitablocs MarkⅡ瓷块相似的断裂强度。在厚度大于2.5 mm时,Vita enamic瓷块表现出更为优越的机械学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椅旁CAD/CAM 厚度 全瓷 断裂强度 VITA enamic Vitablocs Mark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口腔综合治疗台管道水质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元 平逸帆 +2 位作者 时玉洁 王娟 张光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46-849,共4页
目的 :通过R2A琼脂培养法对不同科室、不同品牌以及不同使用年限的口腔综合治疗台管道水质进行检测,以初步探索可能影响口腔综合治疗台管道微生物污染情况的因素。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及牙周科共33台口腔综合... 目的 :通过R2A琼脂培养法对不同科室、不同品牌以及不同使用年限的口腔综合治疗台管道水质进行检测,以初步探索可能影响口腔综合治疗台管道微生物污染情况的因素。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及牙周科共33台口腔综合治疗台作为研究对象,在医院开诊前采集三用枪水样各50 m L,在微生物实验室对水样进行稀释并接种于干燥R2A培养基上进行细菌培养,培养结束后进行菌落计数并计算出每毫升水总菌落数。利用SPSS19.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在不同使用年限的SIRONA C8+口腔综合治疗台管道水质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不同品牌以及不同科室的口腔综合治疗台管道水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牌为SIRONA C8+以及牙体牙髓科的口腔综合治疗台管道水质情况较好。结论:不同科室以及不同品牌对口腔综合治疗台管道水质有影响,本实验中牙体牙髓科及品牌为SIRONA C8+的口腔综合治疗台管道水质较好。不同使用年限对于口腔综合治疗台管道水质未见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 管道水质 R2A培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氮溴化丙锭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中活菌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如玉 平逸帆 +1 位作者 张元 王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7-855,共9页
目的:利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PMA)预处理方法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dental unit waterline,DUWL)中活菌微生物群落,以综合评估不同科室DUWL中的污染情况及探究活菌群落构成的多样性。方法:选择... 目的:利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PMA)预处理方法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dental unit waterline,DUWL)中活菌微生物群落,以综合评估不同科室DUWL中的污染情况及探究活菌群落构成的多样性。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33台口腔综合治疗台,牙体牙髓病科23台(E组),牙周病科10台(P组),在医院开诊前收集三用枪水样,PMA预处理水样后提取活菌总DNA,经细菌通用引物PCR扩增后构建宏基因组文库,用于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样本使用1μL PMA(最终浓度20μmol/L)预处理10 min后暴露于卤素光照射5 min,最适合检测DUWL样品中活菌的量;高通量测序显示DUWL中活菌微生物群落呈多样性,并具有潜在的细菌致病序列。科室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菌门为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衣原体门(Chlamydiae)、Aerophob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Bacteriadnorankk_unclassified、TM6(P <0.05);属水平上,军团菌属(Legionella)、Methyloversatilis、Obscuribacterales_noran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UWL中致病微生物的存在对牙科医务工作者和患者都具有潜在感染风险,应重视DUWL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有必要对DUWL进行定期水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氮溴化丙锭 高通量测序 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动脉下端为蒂的鼻唇沟轴型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涛 赵国强 万林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54-1456,1473,共4页
目的 :总结以面动脉下端为蒂的鼻唇沟皮瓣转移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 :口腔鳞癌术后软组织缺损10例,其中口底6例,舌缘3例,下牙龈1例,采用以面动脉下端为蒂的鼻唇沟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0例患者,口腔、面部等创口Ⅰ期... 目的 :总结以面动脉下端为蒂的鼻唇沟皮瓣转移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 :口腔鳞癌术后软组织缺损10例,其中口底6例,舌缘3例,下牙龈1例,采用以面动脉下端为蒂的鼻唇沟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0例患者,口腔、面部等创口Ⅰ期愈合,皮瓣成活率100%。随访6个月~3年,无肿瘤复发或淋巴结转移,外观形态满意,语言与咀嚼等生理功能良好,面部取瓣区无明显畸形。结论:以面动脉下端为蒂的鼻唇沟皮瓣与口腔下部(口底、舌腹、下颌牙龈)缺损区邻近,皮瓣取材范围增大,移位距离延长,活动度更灵活,可用于修复大面积的口腔癌术后缺损。具有血供丰富、成活率高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年长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鼻唇沟皮瓣 口腔颌面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lug基因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侵袭分子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陆山鸣 刘敏 张栋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0期2826-2829,2833,共5页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lug基因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侵袭分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手术切除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伴颈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无淋巴结转移的...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lug基因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侵袭分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手术切除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伴颈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无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lug、上皮间质转化分子、侵袭分子的表达量。结果:伴颈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lug、N-cadherin、Vimentin、CD147、OPN、GRP78、SDF-1、CXCR4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E-cadherin、P120ctn、ZO-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Slug高表达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cadherin、Vimentin、CD147、OPN、GRP78、SDF-1、CXCR4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Slug低表达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E-cadherin、P120ctn、ZO-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Slug低表达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的Slug能够促进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及侵袭,进而参与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转移 上皮间质转化 SLUG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脱敏方式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冯丽君 王婕 陈亚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10-1313,共4页
目的:研究3种不同脱敏方式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方法:制取35颗离体牙的牙本质盘,0.5 mol/L EDTA脱矿使得牙本质小管开放,按照处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A)5颗,Er:YAG激光组(B)10颗,生物活性玻璃组(C)10颗,Pamam组(D)10颗。... 目的:研究3种不同脱敏方式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方法:制取35颗离体牙的牙本质盘,0.5 mol/L EDTA脱矿使得牙本质小管开放,按照处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A)5颗,Er:YAG激光组(B)10颗,生物活性玻璃组(C)10颗,Pamam组(D)10颗。后3组再分为刷牙前和刷牙后2个亚组,每组5颗:B1、C1、D1组为刷牙前,B2、C2、D2组为刷牙后。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比较刷牙前后各脱敏组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结果:SEM观察发现B、C、D组均有明显的封闭物堵塞了牙本质小管口。A组暴露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且C2、D2、C1、D1、B1组小管面积暴露率均显著低于B2组。Er:YAG激光组(B2)刷牙后小管封闭效果稍差,而生物活性玻璃组(C1、C2)和Pamam组(D1、D2)刷牙前后封闭效果无显著差异。结论:3种不同的脱敏剂均能较好地封闭牙本质小管,但封闭效果存在差异,建议临床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YAG激光 生物活性玻璃 PAMAM 刷牙 牙本质小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一般人群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11
7
作者 卓凌云 黄鹏 +4 位作者 刘青兰 吴国英 李想 沈红 宋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探讨江苏省一般人群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的临床特征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OLP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设计,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纳入177例OLP患者为病例组... 目的:探讨江苏省一般人群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的临床特征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OLP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设计,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纳入177例OLP患者为病例组,同时于体检中心招募20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学资料并对其进行口腔检查。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OL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77例OLP患者中,36.72%(65/177)为糜烂型,颊黏膜(86.44%,153/177)是最主要的累及部位,最常见的症状为进食辛辣食物疼痛感(77.84%,137/176)。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伤心事史(OR=2.81,95%CI:1.30~6.04)、失眠(OR=3.49,95%CI:1.56~7.79)、内分泌/代谢紊乱(OR=3.27,95%CI:1.22~8.80)和牙齿尖锐边缘(OR=56.04,95%CI:6.16~509.65)是OL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学历是OLP的保护因素(高中:OR=0.42,95%CI:0.18~0.99;大专及以上:OR=0.08,95%CI:0.03~0.18)。结论:OLP最主要的累及部位是颊黏膜,最常见的症状为进食辛辣食物疼痛感。应重点监测失眠患者、内分泌/代谢紊乱患者、受教育程度较低人群和具有牙齿尖锐边缘人群的OLP患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 一般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低龄儿童龋相关危险因素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贡敏 梅予锋 +5 位作者 王珏 刘茜 宋玉梦 蒋子晨 张芮 周红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研究南京市低龄儿童龋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调查南京市某幼儿园共342例3~5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基线资料,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探讨各因素的影响。结果:205例诊断为低龄儿童龋,患龋率为60.0%,其中119例诊断为重度低龄... 目的:研究南京市低龄儿童龋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调查南京市某幼儿园共342例3~5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基线资料,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探讨各因素的影响。结果:205例诊断为低龄儿童龋,患龋率为60.0%,其中119例诊断为重度低龄儿童龋,患病率为34.8%。简化软垢指数、菌斑指数、菌斑产酸能力、深点隙裂沟、母亲进食含糖食品频率和兄弟姐妹龋齿数是低龄儿童龋的危险因素。结论:南京市3~5岁儿童患龋率较高,应加强口腔卫生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龄儿童龋 龋风险评估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轴拉伸动物实验的牙周膜弹性模量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耀骏 严斌 +4 位作者 吴斌 杨宇 曹丹 傅肄芃 王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7-582,共6页
目的 :研究比格犬牙周膜(periodontal ligament,PDL)在单轴拉伸阶段的应力-应变性质,比较牙周膜在不同牙根部位、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响应状态和特点,进一步探究牙周膜的弹性模量(elasticity modulus,E)变化规律。方法:比格犬4只,取下颌双... 目的 :研究比格犬牙周膜(periodontal ligament,PDL)在单轴拉伸阶段的应力-应变性质,比较牙周膜在不同牙根部位、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响应状态和特点,进一步探究牙周膜的弹性模量(elasticity modulus,E)变化规律。方法:比格犬4只,取下颌双侧第一臼齿的牙槽骨-牙周膜-牙齿复合体制作水平切片样本,实验样本以所在牙根部位(颈缘、根中、根尖)为依据分为3组,每组8个样本。随机选取4个样本以v1=0.05 mm/s,其余4个样本以v2=0.01 mm/s为速率对牙周膜样本进行单轴拉伸实验,获得牙周膜的应力-应变图线,通过计算各段直线斜率获得牙周膜弹性模量,配对t检验评价拉伸速率对牙周膜弹性模量的影响,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评价不同牙根部位牙周膜弹性模量的差异性。结果:所有样本的应力-应变图线均呈双线性。不同速率下,牙周膜陡坡阶段弹性模量在根中(P=0.026)和根尖(P=0.016)部差异显著,颈缘部差异不显著(P>0.05);缓坡阶段弹性模量在根中(P=0.001)与颈缘(P=0.002)部差异显著,根尖部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牙根部位牙周膜弹性模量差异不显著(P>0.05),缓坡区间差异显著(P=0.001)。结论 :比格犬牙周膜拉伸应力-应变图线可拟合为双线性图线。其牙周膜弹性模量介于(0.021±0.003)MPa和(1.150±0.235)MPa之间。拉伸速率对牙周膜弹性模量影响较大,牙周膜所处部位对牙周膜弹性模量影响不明显,但对缓坡区间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牙周膜 生物力学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A对小鼠实验性牙周炎骨破坏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偲偲 李璐 +1 位作者 徐艳 王晓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76-1382,共7页
目的:通过构建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基因敲除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初探IL-17A参与调控牙周炎骨破坏的机制。方法:选用雄性IL-17A基因敲除(knock out,KO)的C57BL/6小鼠和相同基因背景的野生型(wild type,WT)C57BL/6小鼠,... 目的:通过构建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基因敲除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初探IL-17A参与调控牙周炎骨破坏的机制。方法:选用雄性IL-17A基因敲除(knock out,KO)的C57BL/6小鼠和相同基因背景的野生型(wild type,WT)C57BL/6小鼠,通过结扎和喂菌诱导小鼠实验性牙周炎,WT小鼠及KO小鼠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牙周炎组。确认结扎4周后处死小鼠收集上颌骨,进行Micro-CT断层成像、HE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免疫组化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在喂菌和结扎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中,在Micro-CT的三维重建及近远中向截面上,KO小鼠较WT小鼠牙槽骨吸收减少,KO小鼠上颌第二磨牙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近中线性距离为(0.51±0.11)mm,远中为(0.45±0.04)mm,显著低于WT小鼠的近中(0.61±0.09)mm和远中(0.65±0.08)mm(P <0.05);KO小鼠骨体积分数比为41.88±1.82,显著高于WT小鼠的36.55±2.08(P <0.05);KO小鼠骨密度为84.39±2.11,显著高于WT小鼠的76.90±2.55(P <0.05);HE染色中可见牙槽骨吸收减少;TRAP染色中可见TRAP染色阳性细胞减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牙周组织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的表达降低。结论:牙周炎中IL-17A可能有促进牙周炎发生发展及促进牙槽骨吸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A 实验性牙周炎 骨破坏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PLGA支架修复大鼠上颚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祖坤 贾璐 +3 位作者 韩利萍 孙柳絮 郭宇 夏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25-1129,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支架修复大鼠上颚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PLGA溶解于丙酮中,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间距为100μm、单层厚度为60μm的圆盘形网格状支架材料。将1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 目的:探讨3D打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支架修复大鼠上颚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PLGA溶解于丙酮中,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间距为100μm、单层厚度为60μm的圆盘形网格状支架材料。将1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n=6),制备直径为3 mm的上颚圆形骨缺损,实验组在骨缺损中植入3D打印的PLGA支架后缝合关闭缺损,对照组术后仅缝合关闭缺损。术后8周处死大鼠,行micro-CT及组织学检测观察缺损处骨组织修复情况。结果:成功制备3D打印PLGA支架。大鼠上颚骨缺损造模后8周,植入3D打印PLGA支架的实验组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大于对照组(P<0.05),骨缺损未愈合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通过上颚骨组织HE染色,发现实验组骨缺损边缘有大量新生骨质,而对照组只有少量新生骨质。结论:3D打印PLGA支架能够促进大鼠上颚骨缺损的骨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PLGA支架 骨缺损 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压痕实验的犬牙周膜弹性模量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傅肄芃 王耀骏 +2 位作者 吴斌 黄辉祥 严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应用纳米压痕技术定量测定比格犬牙周膜弹性模量,为准确建立牙周膜本构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对于24个比格犬下颌第一磨牙牙根横断面切片试样,采用纳米压痕技术沿牙长轴不同层面和同一层面牙根不同方位的牙周膜位点压入、卸载,获取加... 目的:应用纳米压痕技术定量测定比格犬牙周膜弹性模量,为准确建立牙周膜本构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对于24个比格犬下颌第一磨牙牙根横断面切片试样,采用纳米压痕技术沿牙长轴不同层面和同一层面牙根不同方位的牙周膜位点压入、卸载,获取加载-位移曲线,计算弹性模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于纳米压痕法测得比格犬牙周膜下颌磨牙弹性模量约为0.452~1.542 MPa。沿牙长轴不同牙根层面的牙周膜弹性模量没有显著差异,牙根同一层面不同方位(颊舌侧、近远中侧)的牙周膜弹性模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比格犬同一牙根的颊舌侧与近远中侧牙周膜弹性模量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 纳米压痕 弹性模量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素在口腔治疗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耀元 王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9-722,共4页
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是钙磷稳态重要的调节因子,对其靶器官骨的代谢具有双重调节作用,既能促进骨的形成,也能加速骨的吸收。PTH对骨代谢的双重影响主要取决于其给药剂量、给药方式及机体自身的PTH水平,间歇性低剂量PTH... 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是钙磷稳态重要的调节因子,对其靶器官骨的代谢具有双重调节作用,既能促进骨的形成,也能加速骨的吸收。PTH对骨代谢的双重影响主要取决于其给药剂量、给药方式及机体自身的PTH水平,间歇性低剂量PTH在口腔疾病治疗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将对PTH调节颅颌面骨代谢的机制及其在口腔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为PTH在口腔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素 颅颌面骨代谢 口腔治疗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膜生物力学特性的体内实验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施昊天 刘鑫 严斌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9-224,共6页
了解牙周膜的生物力学属性对于取得更好的正畸治疗效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由于牙周膜结构的复杂性,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应用体外实验方法,然而体外实验有其局限性,为获得更精确真实的数据,开展牙周膜生物力学特性的体内实验成为未来的发... 了解牙周膜的生物力学属性对于取得更好的正畸治疗效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由于牙周膜结构的复杂性,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应用体外实验方法,然而体外实验有其局限性,为获得更精确真实的数据,开展牙周膜生物力学特性的体内实验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针对现有探究牙周膜生物力学性质体内实验的方法、种类、进展、优缺点等展开综述,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实验 生物力学 牙周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粘接系统用于树脂陶瓷复合材料的体外实验研究
15
作者 周力 颜越 章非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72-1377,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粘接系统及老化处理对树脂陶瓷复合材料与牙本质间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了一种新型树脂陶瓷修复材料(Lava^(TM)Ultimate,优韧瓷)。在实验的第一部分,将制备好的离体牙随机分为3组,按照两步法自酸蚀通用型粘接... 目的:研究不同粘接系统及老化处理对树脂陶瓷复合材料与牙本质间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了一种新型树脂陶瓷修复材料(Lava^(TM)Ultimate,优韧瓷)。在实验的第一部分,将制备好的离体牙随机分为3组,按照两步法自酸蚀通用型粘接系统、全酸蚀粘接系统、一步法自酸蚀通用型粘接系统将优韧瓷块与离体牙的牙本质面粘接,使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测试每组粘接试件的静态断裂强度,并观察其断口形貌。实验第二部分则将以上3组粘接系统的剪切样本浸泡在3种不同酸碱度的溶液(可乐、苏打水、人工唾液)中,30 d后比较各组剪切强度间差异。结果:对于树脂陶瓷复合材料优韧瓷,一步法及两步法自酸蚀通用型粘接系统组的剪切强度皆优于全酸蚀粘接系统组,而一步法自酸蚀通用型粘接系统组与两步法自酸蚀通用型粘接系统组的粘接性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粘接系统在不同浸泡液中浸泡老化后剪切强度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浸泡液种类对剪切强度的影响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3种粘接系统对优韧瓷与牙体间的剪切强度均达到临床要求,且酸碱老化处理不影响3种粘接系统的剪切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陶瓷复合材料 粘接界面 人工老化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REE Ⅱ评价2篇口腔医学临床实践指南的比较研究
16
作者 王少烽 彭晓霞 汤春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2-446,共5页
目的:以口腔医学领域2016年最新发表的2篇临床实践指南为例,分析我国临床实践指南尚存在的局限,为提高我国口腔医学领域临床指南制订和指南更新的质量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Guide Line和... 目的:以口腔医学领域2016年最新发表的2篇临床实践指南为例,分析我国临床实践指南尚存在的局限,为提高我国口腔医学领域临床指南制订和指南更新的质量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Guide Line和医脉通数据库,分别检索于2016年发表的口腔领域英文和中文临床实践指南,采用AGREEⅡ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评价,然后进行描述性比较分析。结果:中文指南只有1篇《显微根管治疗技术指南》,我们选择了美国同期发表的1篇英文指南《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窝沟封闭剂的应用》。对照AGREEⅡ工具6个领域23个条目,《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窝沟封闭剂的应用》符合22个条目的要求,未达要求者为1个条目;《显微根管治疗技术指南》仅符合1个条目的要求,未达到22条目的要求。结论:相对于美国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我国的指南在开发过程中尚未满足循证指南制定的要求,提示我国临床专家在制定临床实践指南时应重视临床实践指南开发过程的透明性、方法学严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 临床实践指南 AGREE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醋酸锂转化法在白念珠菌质粒转化中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夏金萍 章珍珍 +2 位作者 徐双波 马鸣 魏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通过增加白念珠菌细胞壁通透性改良传统醋酸锂转化法的质粒转化率。方法:重组质粒经酶切线性化后,分别检测不同二甲基亚砜(DMSO)浓度(1%、5%和10%)化学处理和热休克时间梯度(0.5、2.0、3.0和4.0 h)白念珠菌的质粒转化率,筛选最适宜... 目的:通过增加白念珠菌细胞壁通透性改良传统醋酸锂转化法的质粒转化率。方法:重组质粒经酶切线性化后,分别检测不同二甲基亚砜(DMSO)浓度(1%、5%和10%)化学处理和热休克时间梯度(0.5、2.0、3.0和4.0 h)白念珠菌的质粒转化率,筛选最适宜DMSO浓度及热休克时间,构建改良醋酸锂转化法。随后,采用选择性培养法和PCR验证比较传统醋酸锂转化法及改良醋酸锂转化法白念珠菌的质粒转化率。结果:发现采用5%的DMSO化学处理和将42℃热休克时间调整为3 h后阳性克隆子数量增多最明显。改良醋酸锂转化法的的白念珠菌质粒转化率为1.5×105阳性克隆子/1μg质粒DNA/108个细胞,而传统醋酸锂转化法转化率为0.6×105阳性克隆子/1μg质粒DNA/108个细胞。改良醋酸锂转化法的转化率明显高于传统醋酸醋酸锂转化法,两种方法质粒转化率的统计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增加二甲基亚砜化学处理和调整热休克时间的改良醋酸锂转化法可以显著提高白念珠菌质粒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醋酸锂转化法 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牙源性囊肿的临床和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彬 徐镭 +5 位作者 孙秋望月 葛昕 王晨星 李怀奇 叶金海 张栋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3-657,共5页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与刮治术对下颌骨囊性病变治疗进程和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直径超过3个牙位(D≥6 cm)的下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28例,分为开窗减压组(16例)和刮治组(1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情况,收集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与刮治术对下颌骨囊性病变治疗进程和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直径超过3个牙位(D≥6 cm)的下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28例,分为开窗减压组(16例)和刮治组(1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情况,收集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6、9和12个月的锥形束CT(CB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测量病变体积比和新生骨体积分数的变化,并观察囊肿与神经管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结果:开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刮治组(P<0.05)。开窗组术创甲级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刮治组(P<0.05)。术后3、6、9和12个月时开窗组平均囊肿体积减少程度高于刮治组(P<0.05)。术后3、6个月时,刮治组的新生骨体积分数明显高于开窗组(P<0.05);术后9个月时,两组没有明显差别(P>0.05);术后12个月时,开窗组的新生骨体积分数明显高于刮治组(P<0.05)。10例术前CT显示囊肿压迫神经管的患者在开窗术后均观察到神经管结构恢复的影像。结论:开窗减压较刮治术治疗大型颌骨囊性病变更加值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牙源性囊肿 开窗减压术 锥形束CT 三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插管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在患儿口腔日间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强 余伊 +3 位作者 刘莉 吴波 严恩石 尹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73-775,共3页
目的观察不插管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在患儿口腔日间手术应用的效果。方法需行口腔日间手术治疗的患儿84例,男52例,女32例,年龄2~8岁,ASAⅠ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42例。七氟醚麻醉组(S组)术中不插管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 目的观察不插管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在患儿口腔日间手术应用的效果。方法需行口腔日间手术治疗的患儿84例,男52例,女32例,年龄2~8岁,ASAⅠ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42例。七氟醚麻醉组(S组)术中不插管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气管插管静脉全麻组(C组)行常规气管内插管麻醉。记录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治疗时间和达到麻醉后出院评分系统(PADSS)12分时间;记录手术结束后15 min、30 min、1 h和2 h的离院标准评分,术中发生体动、呛咳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全部顺利完成手术,麻醉结束后2 h安全离开医院。S组麻醉诱导、苏醒时间和达到PADSS 12分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P<0.01)。S组麻醉结束后30 min、1 h和2 h的离院标准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无一例患儿术中发生体动或呛咳。但术后C组有13例(31%)患儿发生吞咽不适明显多于S组1例(2%)(P<0.01)。结论与常规气管内插管麻醉比较,不插管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更适合用于患儿口腔日间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气管插管 口腔手术 日间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中切牙水平埋伏矫治疗效的CBCT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玉华 王林 +3 位作者 张卫兵 王珊 王笑辰 赵春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5-640,共6页
目的:研究水平位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正畸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单侧水平位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作为研究组,以对侧同名牙及垂直位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作为对照组。利用CBCT测量分析三组牙根及牙槽骨的相关研究指标。结果:治疗结束时,... 目的:研究水平位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正畸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单侧水平位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作为研究组,以对侧同名牙及垂直位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作为对照组。利用CBCT测量分析三组牙根及牙槽骨的相关研究指标。结果:治疗结束时,水平组牙根长、牙体表面积较对照组小,唇侧牙槽骨高度大于正常组、厚度小于正常组(P<0.05)。结论:替牙期牵引治疗促进水平位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牙根生长发育及唇侧牙槽骨的改建,但仍达不到正常牙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中切牙 阻生牙 水平阻生 牵引 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