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颞下颌关节疼痛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一楠 周薇娜 +3 位作者 于林凤 奚晓菁 王琛 张静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颞下颌关节(TMJ)疼痛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单侧TMJ疼痛患者20名与20名正常者平均分为2组,第1组先接受真性TENS(rTENS),后接受假性TENS(sTENS),另1组则相反。测量治疗...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颞下颌关节(TMJ)疼痛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单侧TMJ疼痛患者20名与20名正常者平均分为2组,第1组先接受真性TENS(rTENS),后接受假性TENS(sTENS),另1组则相反。测量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30min双侧TMJ机械痛阈值(MPT)、压力痛阈值(PPT),无痛最大开口度(opening range,OR)和有痛OR。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患者PPT、无痛OR及有痛OR低于对照组(PPPT=0.034,P_(无痛)<0.001,P_(有痛)<0.001)。患者组疼痛侧MPT及PPT低于对照侧(P_(MPT)<0.001,P_(PPT)<0.001)。rTENS后MPT、PPT、无痛OR、有痛OR均有差异(P_(MPT)=0.003,P_(PPT)<0.001,P_(无痛)<0.001,P_(有痛)<0.001)。结论:TMJ疼痛患者的感觉较敏感,运动功能下降;TENS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阈值和开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经皮神经电刺激 疼痛 定量感觉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方法使用生物活性玻璃治疗牙本质敏感的体外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马骞 吴凤鸣 +2 位作者 罗瑞 王婕 陈亚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87-1291,共5页
目的:体外比较涂抹法和透明压膜托盘法使用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在短时间内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方法:制取56颗离体牙的牙本质片,6%柠檬酸脱矿后按处理方法和处理时间不同随机分为7组,涂抹法1d、3d、7d组(A1、A2、A3),压膜法1、3、7d... 目的:体外比较涂抹法和透明压膜托盘法使用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在短时间内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方法:制取56颗离体牙的牙本质片,6%柠檬酸脱矿后按处理方法和处理时间不同随机分为7组,涂抹法1d、3d、7d组(A1、A2、A3),压膜法1、3、7d组(B1、B2、B3),空白对照组(C)。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比较各组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及再矿化物深度,X射线能谱分析(EDX)两种方法处理后牙本质表面再矿化物成分。结果:FESEM显示涂抹法和透明压膜托盘法使用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后均能很好的封闭牙本质小管,牙本质小管内均可见明显矿化物沉积,牙本质小管暴露率A1组和B1组间无显著差异,A2组>B2组,A3组>B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牙本质小管口开放,周界清晰,牙本质小管暴露率为(19.11±1.27)%。纵剖面观察AB组小管内均有再矿化沉积物。X射线能谱分析(EDX)分析,各组间牙本质表面钙/磷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透明压膜托盘法在短时间内可以显著提高生物活性玻璃对敏感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与涂抹法相比,封闭效果有显著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效果 牙本质小管 透明压膜托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伸咬合对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患者关节振动的作用
3
作者 王琛 张静露 +2 位作者 奚晓菁 于林凤 张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0-503,共4页
目的:研究前伸咬合对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患者颞下颌关节振动的影响。方法:30例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者分别作正常开闭口运动(正中颌位开始的最大开闭口运动)以及前伸开闭口运动(下颌前伸至切对切开始的最大开闭口运动),运用关节振动分析仪收... 目的:研究前伸咬合对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患者颞下颌关节振动的影响。方法:30例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者分别作正常开闭口运动(正中颌位开始的最大开闭口运动)以及前伸开闭口运动(下颌前伸至切对切开始的最大开闭口运动),运用关节振动分析仪收集2种下颌运动方式下的关节振动信号,结合Joint-3D技术记录并分析开口度、开口型的变化,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伸开闭口组关节振动的振动总能量TI、频率小于300Hz的振动能量A、频率大于300Hz的振动能量B、峰振幅PA明显小于正中颌位最大开闭口运动组(P<0.01)。2种运动产生振动的峰频率PF以及频率大于300Hz的振动能量与频率小于300 Hz的振动能量之比B/A没有差异。2种运动方式下,开口度无明显变化,而37.4%的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患者前伸开闭口的下颌偏离中线距离比正常开闭口运动小。结论:下颌前伸至切对切可降低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区振动的强度但不改变其频率特性,部分患者可以改善开口型。本研究从定量化的角度为调整下颌前伸的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可复性关节盘移位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提供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前伸咬合 再定位咬合板 关节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