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不同厚度椅旁CAD/CAM全瓷材料断裂强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曦 章非敏 胡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32-1636,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厚度对于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n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全瓷材料断裂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备50颗离体牙试件,随机分为5组,分别与厚度为1.0、1.5、2.0、2.5、3.0 mm的椅旁CAD... 目的:研究不同厚度对于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n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全瓷材料断裂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备50颗离体牙试件,随机分为5组,分别与厚度为1.0、1.5、2.0、2.5、3.0 mm的椅旁CAD/CAM全瓷材料——Vita enamic瓷块和Vitablocs MarkⅡ瓷块,用panavia f树脂粘结剂粘固。粘固1 h后水浴24 h,测试其静态断裂强度值,并观察其断口形貌。结果:随着厚度增加,Vita enamic瓷块和Vitablocs MarkⅡ瓷块试件的断裂强度也逐步增加。在1.0-2.0 mm厚度组,Vita enamic瓷块和Vitablocs MarkⅡ瓷块试件的断裂强度值相近;在2.5-3.0 mm厚度组,Vita enamic瓷块的断裂载荷值较Vitablocs MarkⅡ瓷块显著增加。结论 :Vita enamic瓷块具有与Vitablocs MarkⅡ瓷块相似的断裂强度。在厚度大于2.5 mm时,Vita enamic瓷块表现出更为优越的机械学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椅旁CAD/CAM 厚度 全瓷 断裂强度 VITA enamic Vitablocs Mark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粘接系统用于树脂陶瓷复合材料的体外实验研究
2
作者 周力 颜越 章非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72-1377,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粘接系统及老化处理对树脂陶瓷复合材料与牙本质间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了一种新型树脂陶瓷修复材料(Lava^(TM)Ultimate,优韧瓷)。在实验的第一部分,将制备好的离体牙随机分为3组,按照两步法自酸蚀通用型粘接... 目的:研究不同粘接系统及老化处理对树脂陶瓷复合材料与牙本质间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了一种新型树脂陶瓷修复材料(Lava^(TM)Ultimate,优韧瓷)。在实验的第一部分,将制备好的离体牙随机分为3组,按照两步法自酸蚀通用型粘接系统、全酸蚀粘接系统、一步法自酸蚀通用型粘接系统将优韧瓷块与离体牙的牙本质面粘接,使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测试每组粘接试件的静态断裂强度,并观察其断口形貌。实验第二部分则将以上3组粘接系统的剪切样本浸泡在3种不同酸碱度的溶液(可乐、苏打水、人工唾液)中,30 d后比较各组剪切强度间差异。结果:对于树脂陶瓷复合材料优韧瓷,一步法及两步法自酸蚀通用型粘接系统组的剪切强度皆优于全酸蚀粘接系统组,而一步法自酸蚀通用型粘接系统组与两步法自酸蚀通用型粘接系统组的粘接性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粘接系统在不同浸泡液中浸泡老化后剪切强度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浸泡液种类对剪切强度的影响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3种粘接系统对优韧瓷与牙体间的剪切强度均达到临床要求,且酸碱老化处理不影响3种粘接系统的剪切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陶瓷复合材料 粘接界面 人工老化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微笑设计(DSD)在前牙瓷贴面微创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梅 杜月明 +3 位作者 钱敏 孙亚州 沈鸽兰 章非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微笑设计(DSD)技术对前牙瓷贴面微创美学修复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15例拟行前牙瓷贴面微创美学修复的患者进行术前影像采集,获取患者口内前牙与周围软组织以及面部的美学信息,包括微笑时牙齿的切缘位置、龈缘位置与唇缘... 目的:探讨数字化微笑设计(DSD)技术对前牙瓷贴面微创美学修复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15例拟行前牙瓷贴面微创美学修复的患者进行术前影像采集,获取患者口内前牙与周围软组织以及面部的美学信息,包括微笑时牙齿的切缘位置、龈缘位置与唇缘的关系等,利用DSD专业设计软件(ez DSD5.3)对病例进行美学修复设计,从而指导技师制作最终修复体。结果:完成15例DSD前牙瓷贴面微创美学修复,临床美学修复效果良好。结论:将DSD技术应用于前牙瓷贴面微创美学修复,有助于医师、技师、患者三者之间的沟通,并制作美观、符合个性特征的修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微笑设计 瓷贴面 美学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次数对齿科氧化锆陶瓷机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莹 顾郁嘉 +5 位作者 陈晨 章非敏 钱梦珂 卢枳岑 张怀勤 谢海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烧结次数对氧化钇稳定四方相氧化锆(Y-TZP)陶瓷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制作Y-TZP瓷片,分为3组,分别烧结1、3、5次,每组再分为3个亚组,分别为在压力灭菌锅内进行水热老化处理10、20 h模拟Y-TZP的低温老化组,烧结后未进行老... 目的:研究不同烧结次数对氧化钇稳定四方相氧化锆(Y-TZP)陶瓷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制作Y-TZP瓷片,分为3组,分别烧结1、3、5次,每组再分为3个亚组,分别为在压力灭菌锅内进行水热老化处理10、20 h模拟Y-TZP的低温老化组,烧结后未进行老化的作为对照组。如此,实验共分为9组(1-10、1-20、1-C、3-10、3-20、3-C、5-10、5-20、5-C),测量每组试件的3点弯曲强度,压痕法测算其断裂韧性,并利用WEIBULL分布分析弯曲强度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结果:9组试件的弯曲强度及断裂韧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WEIBULL分析同样证实这一结果。结论:烧结次数的增加不会加速Y-TZP的低温老化效应,Y-TZP修复体制作过程中可能需要的多次烧结对Y-TZP材料本身的机械性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次数 Y-TZP 弯曲强度 断裂韧性 WEIBULL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合成树脂牙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梅 胡建 +7 位作者 屠苏 谢海峰 钱敏 张怀勤 王琛 陈刚 孙亚州 章非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5-227,共3页
目的 :评价由两种不同合成树脂牙制作的可摘义齿的临床试戴效果,为新型合成树脂牙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58例可摘义齿修复病例,以松风合成树脂牙为对照组,新型树脂牙为实验组,记录义齿在试戴初、试戴3个月、6个月... 目的 :评价由两种不同合成树脂牙制作的可摘义齿的临床试戴效果,为新型合成树脂牙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58例可摘义齿修复病例,以松风合成树脂牙为对照组,新型树脂牙为实验组,记录义齿在试戴初、试戴3个月、6个月3个时间点色泽、形态、耐磨性、黏膜刺激性、表面光洁度5个方面的评分值,SPSS17.0统计分析数据。结果:新型树脂牙与松风树脂牙制作的义齿临床试戴后效果评价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新型树脂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可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树脂牙 可摘义齿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D/CAM全瓷冠厚度对数字化椅旁修复失败率的影响
6
作者 刘梅 杜月明 +2 位作者 沈鸽兰 李敏 孙志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31-1533,共3页
目的 :探讨CAD/CAM全瓷冠修复体的厚度对椅旁修复失败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Cerec系统自带软件测量100例患者全冠修复体(下颌第一磨牙)的牙合面及边缘厚度,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修复体的厚度对临床椅旁修复失败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CAD/CAM全瓷冠修复体的厚度对椅旁修复失败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Cerec系统自带软件测量100例患者全冠修复体(下颌第一磨牙)的牙合面及边缘厚度,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修复体的厚度对临床椅旁修复失败率的影响。结果:CAD/CAM全冠修复体牙合面厚度在>1 mm的条件下,牙合面厚度对修复失败率无影响;冠修复体边缘厚度<0.8 mm,增加了修复失败的风险。结论 :CAD/CAM全冠修复体的厚度对数字化椅旁修复失败率有一定影响,全冠修复体牙合面和边缘厚度达到一定的安全值,降低了修复失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CAM 全瓷冠 修复体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对基托树脂表面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杀灭研究
7
作者 乔春元 马小青 +2 位作者 钱梦珂 谢海峰 张怀勤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评价氩气、30%H_2O_2和50%H_2O_2等离子体对基托树脂表面生物膜内白色念珠菌的杀灭效果。方法:将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制作成大小为9 mm×9 mm×2 mm试件68块,在试件表面培养48 h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取64块试件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评价氩气、30%H_2O_2和50%H_2O_2等离子体对基托树脂表面生物膜内白色念珠菌的杀灭效果。方法:将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制作成大小为9 mm×9 mm×2 mm试件68块,在试件表面培养48 h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取64块试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15个处理组(n=4),对照组不做处理,氩气等离子体分别处理60、120、180、240、300 s,30%H_2O_2和50%H_2O_2等离子体分别处理20、40、60、80、100 s。处理后洗脱、系列稀释、涂板,采用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评估杀菌效果。剩余4块试件:1块作为对照组,其余3块分别用氩气、30%H_2O_2和50%H_2O_2等离子体处理300 s,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表面损伤。结果:氩气等离子体处理300 s、30%H_2O_2等离子体处理100 s、50%H_2O_2等离子体处理80 s,杀灭率均超过99.99%。电镜下处理后的细胞膜表面粗糙,有孔洞。结论:氩气、30%H_2O_2和50%H_2O_2等离子体均能有效杀灭生物膜内的白色念珠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树脂(PMMA) 白色念珠菌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粘结系统对纤维桩核冠方微渗漏及粘结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宋毅 刘梅 +3 位作者 章非敏 徐小红 丁存善 许少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54-1258,共5页
目的 :比较全酸蚀和自酸蚀两种粘结系统对纤维桩核冠方微渗漏及粘结强度的影响,为纤维桩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42颗完整离体牙,随机选取其中2颗作为对照,其余随机分为2组,常规处以截冠、根管预备、充填以及桩道预备后,... 目的 :比较全酸蚀和自酸蚀两种粘结系统对纤维桩核冠方微渗漏及粘结强度的影响,为纤维桩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42颗完整离体牙,随机选取其中2颗作为对照,其余随机分为2组,常规处以截冠、根管预备、充填以及桩道预备后,分别选用全酸蚀粘结剂Prime&Bond(全酸组)和自酸蚀粘结剂Xeno~RⅤ(自酸组)进行纤维桩粘结,制作试片,通过染色、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两组试片的冠方微渗漏情况;通过薄片推出实验,测试两组试片的粘结强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肉眼观察全酸组试片无染色剂渗入,自酸组试片有染色剂渗入。SEM观察全酸组的粘结界面无间隙,可见明显的粘结剂树脂突,自酸组的粘结界面有间隙存在。薄片推出实验平均推出力值全酸组为(90.27±13.62)N,自酸组为(81.80±21.68)N;平均粘结强度全酸组为(14.75±2.00)MPa,自酸组为(12.71±3.54)M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显微镜下观察全酸蚀粘结剂比自酸蚀粘结剂发生冠方微渗漏的几率小,但在粘结强度上,全酸蚀和自酸蚀两种系统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剂 纤维桩 微渗漏 粘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对老化义齿基托树脂表面润湿性和粘接性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马小青 乔春元 张怀勤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讨等离子体处理对老化树脂表面润湿性和粘接性的影响。方法:将热凝基托树脂材料按照厂商要求进行固化,分别制作10 mm×10 mm×1 mm试件42片和8mm×10mm×30 mm试件100块,5~55℃冷热循环处理5 000次。40片用于表... 目的:探讨等离子体处理对老化树脂表面润湿性和粘接性的影响。方法:将热凝基托树脂材料按照厂商要求进行固化,分别制作10 mm×10 mm×1 mm试件42片和8mm×10mm×30 mm试件100块,5~55℃冷热循环处理5 000次。40片用于表面接触角测定,2片用于光电子能谱分析。将8 mm×10 mm×30 mm试件分为对照组(A)、等离子体处理1 min(B)、2 min(C)、3 min(D)和4 min组(E)(n=20)。等离子体处理后,在2个试件的粘接面添加3 mm厚的硅橡胶软衬材料,获得拉伸实验试件50个,每组10个,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拉伸粘接强度测定。结果:A、B、C、D、E组表面接触角(°)分别为63.60±10.81、46.79±5.08、44.13±4.17、40.11±6.01、41.03±8.61(P<0.05),等离子体处理后,表面O=C-O和C-O含量分别从处理前的14.17%和20.58%增至18.32%和29.32%;A、B、C、D、E组拉伸粘接强度(MPa)分别为0.884±0.130、1.281±0.086、1.419±0.103、1.871±0.248、1.904±0.223,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等离子体处理后,老化树脂表面的润湿性和粘接性均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老化 基托树脂 润湿性 粘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l-on-four”无牙颌种植即刻负重技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沂蓁 李明 +3 位作者 汪乔那 徐景明 陈冬雷 汤春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39-1343,共5页
目的 :探讨采用标准型"All-on-four"种植即刻负重方法修复无牙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3例伴有后牙区萎缩的单颌或全口无牙颌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All-on-four"即刻负重方案,于术后48 h内戴入螺丝... 目的 :探讨采用标准型"All-on-four"种植即刻负重方法修复无牙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3例伴有后牙区萎缩的单颌或全口无牙颌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All-on-four"即刻负重方案,于术后48 h内戴入螺丝固位的一体式聚丙烯酸酯固定桥,其均由4枚种植体支持(2枚倾斜,2枚轴向),6个月后行永久修复。分别于种植体负重后12、24、36个月进行随访,评估种植体及修复体留存率、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平均随访20.8个月(6~36个月)。结果:13例患者总共植入60枚种植体,完成15件即刻负重修复体(6件上颌,9件下颌),种植体累计存活率为98.33%,修复体存留率为100%。随访期内,上下颌的倾斜和轴向种植体之间边缘骨吸收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例患者(15.38%)发生了并发症(1例机械并发症和1例生物学并发症)。结论 :根据"All-on-four"方法对无牙颌患者进行即刻负重修复的临床效果稳定可靠,患者满意度高,但还需大样本量研究继续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on-four 牙种植体 即刻负重 无牙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氧化锆陶瓷-树脂短期粘接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崔雅楠 严雨欣 +3 位作者 王莉莉 严佳 章非敏 刘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7-902,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等离子体处理对牙科氧化锆陶瓷表面短期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制作氧化锆陶瓷试件,喷砂后随机分为5组,进行不同表面处理。A组:喷砂组;B组:喷砂+氧气(oxygen,O2)等离子体组;C组:喷砂+氩气(argon,Ar)等离子体组;D组:喷砂+氮... 目的:研究不同等离子体处理对牙科氧化锆陶瓷表面短期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制作氧化锆陶瓷试件,喷砂后随机分为5组,进行不同表面处理。A组:喷砂组;B组:喷砂+氧气(oxygen,O2)等离子体组;C组:喷砂+氩气(argon,Ar)等离子体组;D组:喷砂+氮气(nitrogen,N2)等离子体组;E组:喷砂+底涂剂Z-Prime Plus组。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能量色散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和水接触角测试仪表征各处理组的氧化锆陶瓷表面形貌、碳氧元素含量、粗糙度和表面亲水性。制备复合树脂柱,以树脂水门汀将其粘固于处理后的氧化锆陶瓷表面,将粘接试件水浴24 h后,测试剪切粘接强度(shear bond strength,SBS),并分析破坏模式。结果:SEM显示不同等离子体处理陶瓷后表面形貌无明显变化,EDS显示碳元素减少,氧元素增加,碳/氧比值减小。水接触角测试表明等离子体改性后表面亲水性相比于A组明显增加。SBS结果表明,与A、B、D组相比,C组陶瓷短期SBS明显提高(P<0.05),与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r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可显著提高牙科氧化锆陶瓷-树脂的短期粘接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 剪切粘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增殖及成骨分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鉴栎 史凡 +1 位作者 章非敏 王长青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68-1873,共6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r BMS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含不同浓度梯度姜黄素溶液的完全培养基与rBMSC共培养,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确定姜黄素溶液的最适浓度;将rBMS...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r BMS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含不同浓度梯度姜黄素溶液的完全培养基与rBMSC共培养,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确定姜黄素溶液的最适浓度;将rBMSC与4μg/mL姜黄素共孵育,0μg/mL姜黄素处理组作为对照,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活性检测评估其早期成骨分化水平;使用茜素红染色评估成骨分化晚期细胞外基质矿化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检测细胞成骨诱导7、14 d时成骨指标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 alphalα1,Runx2)、骨钙素(osteocalcin,Ocn)、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成骨细胞特异基因(osterix,Osx)的表达。结果:CCK-8结果显示含不同浓度姜黄素溶液的培养基中的rBMSC均能持续增殖,4μg/mL姜黄素组对rBMSC增殖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P<0.001);ALP活性检测及染色结果显示姜黄素组细胞的ALP活性高于对照组(P<0.001);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姜黄素组的细胞外基质矿化水平高于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结果显示姜黄素组细胞的相关成骨基因Bmp2、Runx2、Ocn、Opn、Osx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促进rBMSC的体外增殖及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干细胞 骨组织工程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