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评估与预防专家共识 被引量:14
1
作者 孙沫逸 郭伟 +23 位作者 冉炜 唐瞻贵 李龙江 孙志军 孟箭 任国欣 廖贵清 郑家伟 尚伟 张东升 杨凯 龚忠诚 武和明 席庆 谢卫红 孔琳 王月红 魏建华 杨耀武 吴炜 侯锐 牛芳桥 张春谊 杨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3-302,共10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临床常见病,其在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发病率较低,但危害极大。临床上关于VTE评估的评分量表很多,且相关预防的指南也很多,但目前国内外对于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VTE评估的评分量表以及相关预防的指南尚无明确规...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临床常见病,其在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发病率较低,但危害极大。临床上关于VTE评估的评分量表很多,且相关预防的指南也很多,但目前国内外对于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VTE评估的评分量表以及相关预防的指南尚无明确规范。为了尽量减少该疾病的发生,我们结合相关专家的经验,制定了本专家共识,对VTE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口腔颌面外科患者VTE的危险因素、评分量表以及预防措施进行阐述,制定了改良Caprini评分量表(口腔颌面外科试用版)、口腔颌面外科患者VTE的临床诊断流程图以及术后VTE预防流程图的建议方案,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评估与预防 口腔颌面外科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妥珠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治疗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专家共识 被引量:5
2
作者 郭伟 孙沫逸 +14 位作者 冉炜 唐瞻贵 李龙江 孙志军 孟箭 郑家伟 尚伟 杨凯 龚忠诚 武和明 席庆 谢卫红 孔琳 鞠侯雨 任国欣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5-450,共6页
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人类恶性肿瘤的第6位,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到局部晚期阶段,经过手术、放化疗后仍有很高比例的患者会发生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针对复发和/或转移性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患者,以EGFR靶向治疗药物为基... 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人类恶性肿瘤的第6位,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到局部晚期阶段,经过手术、放化疗后仍有很高比例的患者会发生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针对复发和/或转移性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患者,以EGFR靶向治疗药物为基础的靶向化疗是目前一线治疗常规应用方案。国际上已批准的治疗头颈部肿瘤的靶向药物有尼妥珠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和西妥昔单抗,目前西妥昔单抗的指南很多,而尼妥珠单抗在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应用尚无明确规范。本文结合文献及相关专家的经验,制定专家共识,对尼妥珠单抗的抗肿瘤机制以及目前临床应用情况进行阐述,制定了尼妥珠单抗治疗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的建议方案,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妥珠单克隆抗体 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 靶向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及口咽癌术后咽腔侧壁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被引量:1
3
作者 陶震江 邢树忠 +2 位作者 万林忠 王来杰 袁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82-383,共2页
目的 探讨口腔及口咽癌术后咽腔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应用多种组织瓣修复此类缺损 13例。结果  3种组织瓣全部成活 ,功能和外形良好。结论 舌瓣适合小范围缺损 ,前壁皮瓣适合保留部分颌骨的大范围缺损 。
关键词 口腔肿瘤 口咽癌 术后 咽腔侧壁软组织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件培养液对兔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武和明 邢树忠 张晓旻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 :观察条件培养液对兔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 :分离兔骨髓 ,培养骨髓基质细胞 ,传代细胞分别用标准培养液和加入 β 甘油磷酸钠 ,地塞米松和抗坏血酸制成的条件培养液培养 ,观察不同培养液下骨髓基质细胞碱性磷... 目的 :观察条件培养液对兔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 :分离兔骨髓 ,培养骨髓基质细胞 ,传代细胞分别用标准培养液和加入 β 甘油磷酸钠 ,地塞米松和抗坏血酸制成的条件培养液培养 ,观察不同培养液下骨髓基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含量。 结果 :在条件培养液下 ,骨髓基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含量明显高于标准培养液下的含量。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培养 条件培养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黏着斑激酶siRNA表达载体构建及转染Tca8113细胞的沉默效应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华联 江宏兵 +3 位作者 邢树忠 刘来奎 王子露 郑阳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构建靶向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基因的小干涉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质粒表达载体,转染人舌癌细胞Tca8113后观察其对FAK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siRNA的设计原则,在人FAK mRNA序列中,设计并合成2条特... 目的:构建靶向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基因的小干涉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质粒表达载体,转染人舌癌细胞Tca8113后观察其对FAK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siRNA的设计原则,在人FAK mRNA序列中,设计并合成2条特异性靶序列寡核苷酸及2条无关对照序列,经退火成互补双链,再克隆到pGC-SilencerTM-U6/Neo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体pSilencer-FAK并进行酶切鉴定;转染重组质粒至Tca8113细胞中,经G418抗性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细胞系;运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鉴定FAK的沉默效应。结果:质粒酶切证实目的寡核苷酸片段已被克隆到pGC-SilencerTM-U6/Neo载体中;pSi-lencer-FAK转染细胞后,FAK基因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人FAK的siRNA表达载体,通过转染Tca8113细胞可有效地抑制细胞中FAK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斑激酶 舌癌细胞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热凝后骨骼肌组织学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武和明 张晓旻 邢树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410-412,F003,共4页
目的 :观察微波热凝后骨骼肌组织学的动态变化。 方法 :2 5只新西兰大白兔 ,暴露胫骨前肌 ,使用 2 4 5 0MHz微波治疗仪以 70W功率微波热凝双侧胫骨前肌 2 0s,分别于热凝后 1、2 4、4 8h和 1周、2个月 ,随机各处死 1只(共 5只 )白兔 ,... 目的 :观察微波热凝后骨骼肌组织学的动态变化。 方法 :2 5只新西兰大白兔 ,暴露胫骨前肌 ,使用 2 4 5 0MHz微波治疗仪以 70W功率微波热凝双侧胫骨前肌 2 0s,分别于热凝后 1、2 4、4 8h和 1周、2个月 ,随机各处死 1只(共 5只 )白兔 ,取热凝区组织行组织形态学观察。 结果 :微波热凝区域分为内在固定区与外在坏死区 ,高倍光镜下可分为电极插入区、中央区、过渡区和外周区。 2 4h可见热凝边缘有坏死组织 ,4 8h边缘出现成纤维细胞 ,1周时可见新生胶原沉积 ,2个月时微波热凝区被瘢痕组织替代。 结论 :微波热凝后热凝区域骨骼肌逐渐被瘢痕组织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热凝 骨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清扫术后颈部疼痛及对策
7
作者 吴煜农 武和明 +1 位作者 陶震江 施星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0-132,共3页
目的:本研究对颈清扫术后颈部疼痛的发生及其对生活、工作的影响进行较全面的了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方法:对50例患者,54侧根治性颈清扫术(RND)通过主观评价和客观检查了解颈清扫术后颈部疼痛的发生部位、程度及其相关因素,并... 目的:本研究对颈清扫术后颈部疼痛的发生及其对生活、工作的影响进行较全面的了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方法:对50例患者,54侧根治性颈清扫术(RND)通过主观评价和客观检查了解颈清扫术后颈部疼痛的发生部位、程度及其相关因素,并对另外34例RND采取以下对策:(1)颈丛C2~C4切断后,残端外膜保留0.5 cm,将外膜包裹神经断端并缝合,再将该神经残端埋入邻近肌纤维内,以避免神经瘤的产生;(2)在颈清扫术中保留颈丛斜方肌分支或采用颈丛肩胛提肌支与副神经移位吻合以减轻肩综合征的发生,改善因斜方肌瘫痪失去悬吊肩的功能而造成的臂丛和肩周其它肌肉牵拉和过度紧张产生的疼痛。结果:54侧RND中,24.07%可触及颈部疼痛敏感点甚至神经瘤。颈部及肩部疼痛,视觉摸拟评分法(VAS)评价平均为2.62分,放疗无明显加重术侧肩部疼痛的作用。通过对颈清扫术式的上述改良可杜绝神经瘤的形成和明显减弱肩综合征造成的颈部及肩部的疼痛。结论:传统根治性颈清扫术后颈部疼痛对患者生活和工作有较大妨碍,通过对颈清扫术式的适当改良可明显减少神经瘤的产生和肩综合征的发生,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性颈清扫术 疼痛 神经瘤 肩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美辛通过抑制COX-2表达影响颌骨骨折愈合
8
作者 王东苗 王显威 +1 位作者 陶震江 江宏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63-966,共4页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吲哚美辛对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双侧下颌骨颊舌向贯穿的不完全骨折实验动物模型,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吲哚美辛给药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连续给药5d,分别于给术后6、8、11、15、22d处死大...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吲哚美辛对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双侧下颌骨颊舌向贯穿的不完全骨折实验动物模型,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吲哚美辛给药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连续给药5d,分别于给术后6、8、11、15、22d处死大鼠并取双侧下颌骨,进行HE染色,总胶原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早期炎症细胞减少,骨小梁出现时间延迟,在早期实验组总胶原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后期未见明显差异。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早期COX-2表达实验组低于对照组。随着愈合推进,2组间骨小梁生成、总胶原表达,及COX-2表达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吲哚美辛可延迟颌骨缺损早期愈合。吲哚美辛可能通过抑制炎性信号COX-2表达,从而延迟颌骨骨折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吲哚美辛 骨折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