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媛 钱燕宁 +2 位作者 斯妍娜 鲍红光 周建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应用高通量细胞因子抗体芯片筛查结直肠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患者血清差异表达的细胞因子并进行验证。方法 80例择期行结直肠手术患者,根据认知功能测试量表判定POCD,于手术前1 d、术后4 h取血分离血清,高通量细胞因子芯片筛查... 目的应用高通量细胞因子抗体芯片筛查结直肠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患者血清差异表达的细胞因子并进行验证。方法 80例择期行结直肠手术患者,根据认知功能测试量表判定POCD,于手术前1 d、术后4 h取血分离血清,高通量细胞因子芯片筛查120个血清细胞因子,差异5倍以上因子经ELISA验证。结果 77例患者完成认知量表和血样采集,术后第7天,19例发生POCD。POCD患者在年龄、麻醉风险ASA分级、糖尿病发病率、受教育程度与非POCD患者有明显差异。高通量筛查出的5倍以上差异表达血清细胞因子9个,经ELISA验证结果显示:POCD患者术前白细胞介素17(IL-17)、Fas、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水平明显高于非POCD患者,瘦素(leptin)明显低于非POCD患者;术后4 h血清IL-6、IL-11、IL-17、甲基受体趋化蛋白3(MCP3)、骨髓造血祖细胞抑制因子(MPIF-1)、MIP-3α明显高于非POCD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明显低于非POCD患者。POCD患者术后4 h的IL-6、IL-17、MCP3、MPIF-1明显高于术前;非POCD患者术后4 h IL-6、IL-17明显高于术前,Fas、BDNF明显低于术前。结论结直肠手术POCD的发生伴随的血清细胞因子IL-6、IL-11、IL-17、Fas、MPIF-1、MIP-3α、MCP3、leptin、BDNF的差异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手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丁竞竞 何松 +6 位作者 张建兵 吴徐明 陈颜夙 夏晓伟 王守宇 强福林 周建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42-1147,共6页
目的:探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SIRT1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90年1月至1995年12月142例胃癌单纯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后生存随访资料,将癌组织与相对应癌旁组织制作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获得SIRT1在... 目的:探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SIRT1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90年1月至1995年12月142例胃癌单纯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后生存随访资料,将癌组织与相对应癌旁组织制作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获得SIRT1在其中的表达评分。分析SIRT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最终获得113例患者的有效信息,SIRT1在113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SIRT1低表达患者癌体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比例、远处转移比例均显著高于高表达患者(P<0.05),pTNM分期晚期比例也高于高表达患者(P<0.05)。胃癌组织中SIRT1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好(HR=0.211,95%CI:0.124~0.360,P<0.001)。结论:胃癌组织中SIRT1表达水平与恶性表型呈负性关系,可作为预测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1 胃癌 预后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素D1基因G870A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
3
作者 戎留成 徐红艳 +5 位作者 芮耀耀 何璐璐 陆勤 李捷 张正东 方拥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00-1702,1814,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素Dl(cyclin D1 gene,CCNDl)G870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南方地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病危险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346例中国南方地区白血病儿童患者和520例健康对照进行基因...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素Dl(cyclin D1 gene,CCNDl)G870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南方地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病危险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346例中国南方地区白血病儿童患者和520例健康对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在病例和对照中CCNDl G870A分布频率无差异。在对白血病免疫分型及危险度分层分析中,该基因分布频率亦无明显的差异。结论:CCNDl G870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南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病风险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CND1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_2O_3通过P38微管聚合调节顺铂耐药胃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2
4
作者 倪盼 许文侠 +1 位作者 陈琦 徐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60-1065,1076,共7页
目的:观察P38磷酸化水平对胃癌细胞微管聚合的影响,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通过P38磷酸化调节胃癌顺铂耐药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通过对亲本敏感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长期低剂量诱导建立胃癌顺铂耐药细胞株SGC7901/DDP,CCK-8和流式细胞... 目的:观察P38磷酸化水平对胃癌细胞微管聚合的影响,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通过P38磷酸化调节胃癌顺铂耐药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通过对亲本敏感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长期低剂量诱导建立胃癌顺铂耐药细胞株SGC7901/DDP,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As2O3的耐受程度。通过抑制SGC7901细胞内P38的磷酸化水平,观察在As2O3处理下细胞微管蛋白的聚合程度和耐药性的改变。结果:CCK-8和AV-PI结果表明,SGC7901/DDP相对于SGC7901对As2O3具有显著的耐受性。磷酸化P38的表达在SGC7901/DDP细胞经As2O3处理时被显著抑制,这与SGC7901/DDP细胞中微管的稳定性密切相关。As2O3处理细胞时,抑制SGC7901细胞中P38的磷酸化能显著减少细胞中微管的聚合和凋亡。结论:SGC7901/DDP细胞对As2O3的耐受性与细胞内P38磷酸化水平有关,微管聚合是胃癌细胞耐受As2O3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顺铂 P38 微管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