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泪道的解剖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左国平 柏根基 王鹤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91-492,共2页
目的 为泪道阻塞的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利用32侧头颅标本,观察泪道的行程特点,测量泪囊和鼻泪管的长度、内径及内侧壁的厚度等。结果 上、下泪小管合成总管(94% )或各自单独(6% )开口于泪囊外侧壁,泪囊位于... 目的 为泪道阻塞的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利用32侧头颅标本,观察泪道的行程特点,测量泪囊和鼻泪管的长度、内径及内侧壁的厚度等。结果 上、下泪小管合成总管(94% )或各自单独(6% )开口于泪囊外侧壁,泪囊位于泪囊窝内,由内上向外下倾斜,在进入骨性鼻泪管处形成稍向内向后的转折。鼻泪管的下端开口于下鼻道外侧壁,呈裂隙状(75% )或卵圆形(25% )。泪囊与鼻泪管之间的连续较狭窄,位于骨性鼻泪管的上方。从泪囊至鼻泪管,各部内腔大小不等,泪囊为(5.65±0.62) m m ,连接部为(3.56±0.47) m m ,鼻泪管中段为(4.79±1.13) m m ,各部的内侧壁的厚度由上向下逐渐增大,泪囊为(0.70±0.18) m m ,连接部为(1.10±0.25) m m ,鼻泪管中段为(1.62±0.40) m m 。左右两侧泪道各部测量值的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泪道正常解剖的了解有助于泪道阻塞时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和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道 鼻泪管 解剖学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大鼠孤束核、臂旁核至中央杏仁核纤维投射的解剖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肖明 丁炯 左国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5期371-373,376,共4页
目的 研究孤束核 (NST)、臂旁核 (PBN)至中央杏仁核 (CNA)纤维投射 ,为阐明三者对内脏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机制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逆行追踪标记技术 ,研究NST、PBN向CNA投射的起始神经元形态与分布。结果 在... 目的 研究孤束核 (NST)、臂旁核 (PBN)至中央杏仁核 (CNA)纤维投射 ,为阐明三者对内脏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机制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逆行追踪标记技术 ,研究NST、PBN向CNA投射的起始神经元形态与分布。结果 在外侧臂旁核 (PBL)内见到大量中等大小圆形多极和梭形HRP标记细胞 ,在内侧臂旁核 (PBM)及Kolliker Fuse核仅见稀疏散在标记细胞。NST内见到中等量小而深染的椭圆形标记细胞 ,多集中于NST的尾侧 2 / 3处。结论 孤束核可直接或间接经臂旁核中继向杏仁核投射 ,为内脏心血管活动的重要传入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束核 臂旁核 中央杏仁核 辣根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土鼠前脑缺血后海马P53蛋白的表达及氯化锂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卞清明 钱燕宁 +2 位作者 王斌 于波 施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5-167,F003,共4页
目的:观察沙土鼠前脑缺血时海马区P53蛋白的表达并探讨氯化锂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5min,制备前脑缺血损伤模型。沙土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氯化锂预处理组(LI组)。依术后处死动物... 目的:观察沙土鼠前脑缺血时海马区P53蛋白的表达并探讨氯化锂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5min,制备前脑缺血损伤模型。沙土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氯化锂预处理组(LI组)。依术后处死动物时间的不同,每组再分为3个亚组(SH1d、SH3d、SH7d;IR1d、IR3d、IR7d和LI1d、LI3d、LI7d),每个亚组6只动物。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海马区病理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海马CA1区P53蛋白的表达。结果:①苏木精-伊红染色LI组中LI3d、LI7d亚组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较IR组中相对应的IR3d、IR7d亚组为轻,LI3d、LI7d亚组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数明显多于相对应的IR3d、IR7d亚组(P<0.01);②P53免疫组化IR组于再灌注后1天P53蛋白表达增高,3天后显著增高,再灌注后7天有所下降,但仍高于SH组;LI组P53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相应的IR组(P<0.01)。结论:①氯化锂预处理能显著减少沙土鼠短暂前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②下调促凋亡基因P53蛋白的表达可能是氯化锂产生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预处理 氯化锂 P53蛋白 沙土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脑组织中脂褐素和丙二醛相关关系的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顾振 郭晓东 王鹤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观察小鼠脑组织中脂褐素与丙二醛(MDA)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小鼠脑组织中MDA的含量与脂褐素的含量,以脑组织中MDA的含量代表自由基水平,观察其与脂褐素的关系。结果两者呈曲线相关(r=0.74,P<0.002)。... 目的观察小鼠脑组织中脂褐素与丙二醛(MDA)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小鼠脑组织中MDA的含量与脂褐素的含量,以脑组织中MDA的含量代表自由基水平,观察其与脂褐素的关系。结果两者呈曲线相关(r=0.74,P<0.002)。结论脂褐素相对于自由基呈一种指数增长,而且从一个新的角度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脂褐素作为老年性反应指标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组织 脂褐素 丙二醛 自由基 老化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头部副交感神经节VIP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鹤鸣 童鑫康 +1 位作者 韩群颖 方实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2-24,共3页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大鼠头部副交感神经节的血管活性肠肽免疫反应性(VIP-IR),发现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和耳神经节内均有VIP-IR主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在睫状神经节最多,达38.4%;翼腭神经节次之,为17.0%...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大鼠头部副交感神经节的血管活性肠肽免疫反应性(VIP-IR),发现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和耳神经节内均有VIP-IR主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在睫状神经节最多,达38.4%;翼腭神经节次之,为17.0%;耳神经节最少,占15.4%。未发现VIP-IR的小强荧光(SIF)细胞和神经纤维。讨论了头部副交感神经节神经肽的分布特点和VIP的功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肠肽 分布 大鼠 副交感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下丘脑室周核内SSmRNA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陶元祥 戴晓章 +2 位作者 左国平 童鑫康 傅玉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0-23,共4页
应用漂浮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来显示大鼠下丘脑室周核内生长抑素mRNA.结果表明此法具有敏感性高、背景底、实验周期短、操作简单等优点.在室周核内显示出大量的表达生长抑素mRNA神经元,且以室旁室周核内数量最多.
关键词 室周核 生长抑素 原位杂交 神经元 SS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耳神经节的显露方法和形态特点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韩群颖 王鹤鸣 +2 位作者 李敏 童鑫康 方实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19-321,共3页
以卵圆孔和下颌神经为主要标志,用颅内、外相结合的显露方法,在刚出卵圆孔的下颌神经腹内侧获取大鼠的耳神经节14个,再切片后美蓝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耳神经节的形态特点及主神经元数。大鼠耳神经节为0.96mm×0.... 以卵圆孔和下颌神经为主要标志,用颅内、外相结合的显露方法,在刚出卵圆孔的下颌神经腹内侧获取大鼠的耳神经节14个,再切片后美蓝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耳神经节的形态特点及主神经元数。大鼠耳神经节为0.96mm×0.47mm×0.68mm的圆锥形或卵圆形,其主神经元数为(1494.8±281.8)个。认为本文显露耳神经节的途径直捷、可靠,美蓝染色观察神经节的方法简易快速,不失为初步研究周围神经节形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神经节 形态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肺动脉系统的断面显示和三维重建 被引量:1
8
作者 左一智 张绍祥 +1 位作者 李林 王鹤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2-564,568,F0003,共5页
目的:对中国数字化可视人(Chinese visible human,CVH)横断面数据集的连续追踪观察及肺动脉系统的三维重建,研究肺动脉在肺脏内的分布特点。方法:对CVH数据集连续肺脏断面图像进行连续追踪观察,在断面上分割肺动脉,并对分割结果进行三... 目的:对中国数字化可视人(Chinese visible human,CVH)横断面数据集的连续追踪观察及肺动脉系统的三维重建,研究肺动脉在肺脏内的分布特点。方法:对CVH数据集连续肺脏断面图像进行连续追踪观察,在断面上分割肺动脉,并对分割结果进行三维重建。结果:CVH肺脏断面图像清晰,可清楚显示肺动脉系统,分割后重建出肺内动脉系统,重建图像质量较高,最远可显示肺动脉的第5级分支。结论:研究实现了对CVH肺动脉系统的重建,为影像医学和肺脏手术提供了解剖学参考,而且可用于解剖学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 肺动脉 横断面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束核内生长抑素mRNA分布的原位杂交组化研究
9
作者 印克杰 戴晓章 +1 位作者 周平 童鑫康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用原位杂交法对孤束核尾侧部内生长抑素mRNA(SOMmRVA)的分布进行了研究。SOMmRNA位于不同平面孤束核内的神经元胞体和近端树突中,从SOMmRNA阳性神经元一般为中小型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分布于孤束核的内... 用原位杂交法对孤束核尾侧部内生长抑素mRNA(SOMmRVA)的分布进行了研究。SOMmRNA位于不同平面孤束核内的神经元胞体和近端树突中,从SOMmRNA阳性神经元一般为中小型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分布于孤束核的内侧亚核、背侧亚核、背外侧亚核、连合亚核、中间亚核、腹侧亚枝和腹外侧亚核,其中以最后区上段及其吻侧平面的孤束核的内侧亚核、连合亚核、背侧亚核和背外侧亚核最为多见。结果提示SOMmRNA阳性神经元在该核尾侧部各亚核内的广泛分布可能与该核参与对血压、心血管、呼吸、胃肠道等内脏活动的中枢控制有密切关系。生长抑素作为一种神经调制物可能在上述孤束核参与的植物性神经复杂整合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束核 生长抑素 MRNA 原位杂交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大鼠弓状核内生长抑素mRNA的表达
10
作者 陶元祥 丁炯 +3 位作者 左国平 童鑫康 戴晓章 傅玉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4期762-764,共3页
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老年大鼠弓状核内生长抑素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和年青大鼠相比,老年大鼠弓状核内生长抑素mRNA阳性胞体大多染色浅淡,与背景反差小,数量上明显减少。结果提示:在衰老过程中,弓状核... 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老年大鼠弓状核内生长抑素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和年青大鼠相比,老年大鼠弓状核内生长抑素mRNA阳性胞体大多染色浅淡,与背景反差小,数量上明显减少。结果提示:在衰老过程中,弓状核内生长抑素减少可能对机体内分泌和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进行性衰退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状核 生长抑素MRNA 衰老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骨骼肌数值测定的形态学研究
11
作者 邹令哲 李殿宁 张萱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3期397-400,共4页
以51~150cm身高的小儿,每隔20cm为一组,共分6组,小于51cm为新生儿组,其余分别为乳儿组(51cm~)、相当于幼儿组(71cm~)、相当于学前组(91cm~)、相当于学龄一组(111cm~)相当于学龄二组(131~150cm),进行骨骼肌形态学研究,每组材料为15... 以51~150cm身高的小儿,每隔20cm为一组,共分6组,小于51cm为新生儿组,其余分别为乳儿组(51cm~)、相当于幼儿组(71cm~)、相当于学前组(91cm~)、相当于学龄一组(111cm~)相当于学龄二组(131~150cm),进行骨骼肌形态学研究,每组材料为15具30例尸体(男9具,女6具),应用常规防腐方法处理,并以卡尺及天秤作度量,未作性差测试,各部取重点肌肉,研究结果如下列各表。 1 骨骼肌测定数值 各组测定数值详见下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儿童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