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Dot-ELISA直接法筛选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单克隆抗体 被引量:2
1
作者 马磊 仇镇宁 +4 位作者 吴宜琴 陶如华 管晓虹 吴观陵 赵慰先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81-182,共2页
报道用14株酶标记单克隆抗体(MAB)与不同病期的血吸虫病人和正常人血清进行Dot-ELISA直接法检测循环抗原,分别计算各株MAb的正确诊断指数r,以初步筛选其中具有诊断价值的MAb。结果显示,r≥0.88者,在急性感染时有三株抗可溶性虫卵抗原(S... 报道用14株酶标记单克隆抗体(MAB)与不同病期的血吸虫病人和正常人血清进行Dot-ELISA直接法检测循环抗原,分别计算各株MAb的正确诊断指数r,以初步筛选其中具有诊断价值的MAb。结果显示,r≥0.88者,在急性感染时有三株抗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和四株抗肠相关抗原(GAA)的,在慢性感染时有一株抗SEA的和二株抗GAA的,这三株在急性感染时也有效。作者将扩大检测样本,期望从上述三株MAb中进一步筛选出具有诊断价值和疗效考核价值的MAb,应用于血吸虫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单克隆抗体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和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大坤 赵慰先 吴观陵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2-15,共4页
本研究用1株针对日本血吸虫尾蚴和童虫表膜抗原的单克隆抗体(N15D9)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N15D9独特型抗体。结果表明,多克隆抗N15D9独特型抗体具有较高的抗体滴度,经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分析,该抗体显示较高的结合特异性,与具... 本研究用1株针对日本血吸虫尾蚴和童虫表膜抗原的单克隆抗体(N15D9)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N15D9独特型抗体。结果表明,多克隆抗N15D9独特型抗体具有较高的抗体滴度,经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分析,该抗体显示较高的结合特异性,与具有相同靶抗原结合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有中度的交叉反应。当用抗N15D9独特型抗体作为诊断抗原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病人血清时,其阳性检出率为39%。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抗N15D9独特型抗体具有一定的分子模拟作帮和诊断应用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抗独特型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鼠体内卫氏并殖吸虫滞育虫体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酶谱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俞小淙 张耀娟 沈一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9-31,共3页
用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大白鼠,检获两种滞育虫体,早期滞育虫体和晚期滞育虫体,用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技术对两种滞育虫体的苹果酸脱氢酶(MDH)的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并与犬体童虫和成虫的酶谱相比较,结果发现在鼠体内从早期滞育虫体到晚... 用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大白鼠,检获两种滞育虫体,早期滞育虫体和晚期滞育虫体,用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技术对两种滞育虫体的苹果酸脱氢酶(MDH)的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并与犬体童虫和成虫的酶谱相比较,结果发现在鼠体内从早期滞育虫体到晚期滞育虫体MDH同工酶区带增多,符合“卫氏并殖吸虫的MDH同工酶区带随发育呈增多及复杂的趋势”的研究结果。鼠体的晚期滞育虫体与犬体童虫和成虫的MDH酶谱基本相似,提示卫氏并殖吸虫在转续宿主体内滞育虫体的MDH同工酶的基因表达及修饰过程与适宜宿主体内的虫体可能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氏并殖吸虫 苹果酸脱氢酶 同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盘并殖吸虫成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耀娟 沈一平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97-98,共2页
本观察用广西西部镜头华石蟹中的异盘并殖吸虫囊蚴感染家犬150天后获成虫。扫描电镜观察异盘并殖吸虫表面结构,发现口吸盘明显大于腹吸盘,生殖孔有4~7瓣,似花朵状,排泄孔椭圆形。全身皮棘除口吸盘上为单生棘及腹吸盘上无棘外,其他部位... 本观察用广西西部镜头华石蟹中的异盘并殖吸虫囊蚴感染家犬150天后获成虫。扫描电镜观察异盘并殖吸虫表面结构,发现口吸盘明显大于腹吸盘,生殖孔有4~7瓣,似花朵状,排泄孔椭圆形。全身皮棘除口吸盘上为单生棘及腹吸盘上无棘外,其他部位均为由6~8个尖刀形棘紧密排列而成簇生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殖吸虫 皮棘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cAb ELISA双抗体法检测肺吸虫病循环抗原 被引量:2
5
作者 史志明 沈一平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46-147,共2页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应用于肺吸虫病的诊断,国内已有报道,刘纪伯又报道了应用单克隆抗体(McAb)斑点试验检测斯氏肺吸虫循环抗原的研究;但尚未有应用McAb ELISA双抗体法检测卫氏肺吸虫病循环抗原。为此,我们应用McAb ELISA双抗体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应用于肺吸虫病的诊断,国内已有报道,刘纪伯又报道了应用单克隆抗体(McAb)斑点试验检测斯氏肺吸虫循环抗原的研究;但尚未有应用McAb ELISA双抗体法检测卫氏肺吸虫病循环抗原。为此,我们应用McAb ELISA双抗体法检测了38例肺吸虫病人循环抗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试验血清分二组第一组:卫氏肺吸虫病患者血清38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肺吸虫病 循环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色库蚊越冬的生态生理学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苏天运 王仲文 +2 位作者 王梅英 苏寿汦 叶炳辉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3年第2期97-101,共5页
对郑州地区淡色库蚊越冬的生态生理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越冬场所的微小气候特点是温暖(≥4.9℃)、潮湿(RH≥65.6%)、光线较暗(光照度2.0~5.2 Lux)、避风(风速≤0.25 m/s),与同时的大气候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越冬过程中由于气候及... 对郑州地区淡色库蚊越冬的生态生理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越冬场所的微小气候特点是温暖(≥4.9℃)、潮湿(RH≥65.6%)、光线较暗(光照度2.0~5.2 Lux)、避风(风速≤0.25 m/s),与同时的大气候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越冬过程中由于气候及生理方面的原因,导致蚊虫大量死亡。滞育的发生、持续、深化及解除与当地光照时间(日长)及气温的规律性变化密切相关。卵巢第Ⅰ卵泡最大横径与原卵区最大横径之比为1.53~1.97,故自然界的蚊虫一般处在浅滞育状态。越冬蚊的繁殖和生存潜能是较大的,经产蚊能否越冬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蚊 滞育 生态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排泄分泌抗原的某些生化特性研究
7
作者 朱兴全 史晓红 +4 位作者 窦兰清 孙学勤 牛炳亨 叶炳辉 鲁德松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6-27,共2页
本文应用等电聚焦(IEF)电泳首次对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排泄分泌(ES)抗原的蛋白质、糖、脂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初步定性分析,并对氨基酸进行了定量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六钩蚴ES抗原至少含有酸性糖蛋白5种、酸性脂蛋白1种、酸性糖脂蛋白1种... 本文应用等电聚焦(IEF)电泳首次对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排泄分泌(ES)抗原的蛋白质、糖、脂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初步定性分析,并对氨基酸进行了定量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六钩蚴ES抗原至少含有酸性糖蛋白5种、酸性脂蛋白1种、酸性糖脂蛋白1种、酸性单纯蛋白21种,中性单纯蛋白2种、酸性多糖5种,氨基酸17种。本项研究为阐明六钩蚴ES抗原的生化特性积累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六钩蚴 抗原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幼脲对淡色库蚊幼虫发育的影响
8
作者 赵学忠 叶炳辉 +1 位作者 朱晓龙 朱昌亮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95-96,共2页
在淡色库蚊发育过程中,用半数致死浓度的灭幼脲处理其二令幼虫,让其发育到四令,再用双向电泳分析受处理的幼虫蛋白和正常二令、四令幼虫蛋白。经比较发现受处理的幼虫的蛋白组份明显少于正常;其多肽点分布与正常相似,但不同于二令幼虫... 在淡色库蚊发育过程中,用半数致死浓度的灭幼脲处理其二令幼虫,让其发育到四令,再用双向电泳分析受处理的幼虫蛋白和正常二令、四令幼虫蛋白。经比较发现受处理的幼虫的蛋白组份明显少于正常;其多肽点分布与正常相似,但不同于二令幼虫。这提示灭幼脲能抑制幼虫蛋白合成及其生长,但似乎不能抑制其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幼脲 淡色库蚊 幼虫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的研究现状
9
作者 王大坤 赵慰先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8-50,共3页
近年来,基于免疫网络理论,人们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疫苗,即抗独特型抗体。该疫苗与现行疫苗的主要区别是,其免疫化学性质属免疫球蛋白,而不是病原体的抗原性物质。经多方研究,已证实该种疫苗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是一种有希望的疫苗类型... 近年来,基于免疫网络理论,人们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疫苗,即抗独特型抗体。该疫苗与现行疫苗的主要区别是,其免疫化学性质属免疫球蛋白,而不是病原体的抗原性物质。经多方研究,已证实该种疫苗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是一种有希望的疫苗类型。本文拟就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独特型抗体 抗体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卫氏并殖吸虫单克隆抗体识别靶抗原研究
10
作者 史志明 张耀娟 章子豪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97-98,共2页
抗卫氏并殖吸虫单克隆抗体识别靶抗原研究南京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史志明,张耀娟,章子豪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热带公共卫生系WillyF.Piessens关键词靶抗原;固相抗原;并殖吸虫;单克隆抗体;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本... 抗卫氏并殖吸虫单克隆抗体识别靶抗原研究南京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史志明,张耀娟,章子豪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热带公共卫生系WillyF.Piessens关键词靶抗原;固相抗原;并殖吸虫;单克隆抗体;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本文报告了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抗原 并殖吸虫 单克隆抗体 IF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生物素DNA探针的制备及其检测恶性疟原虫DNA的研究
11
作者 张兆松 陈淑贞 +2 位作者 林珍 王荣芝 赵慰先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90-93,共4页
本研究使用光生物素(PHOTOPROBE^(TM) Biotin)标记恶性疟原虫(P.f.)全基因组DNA,含P.f.cDNA片段的重组质粒DNA(C7)及克隆的P.f.cDNA片段(P9-25)等作为探针,并以斑点杂交试验检测靶DNA。实验结果显示,光生物素标记法简单、快速和安全;标... 本研究使用光生物素(PHOTOPROBE^(TM) Biotin)标记恶性疟原虫(P.f.)全基因组DNA,含P.f.cDNA片段的重组质粒DNA(C7)及克隆的P.f.cDNA片段(P9-25)等作为探针,并以斑点杂交试验检测靶DNA。实验结果显示,光生物素标记法简单、快速和安全;标记的探针活性较高,于-20℃贮存10个月无明显降低。用生物素化的P.f.全基因组DNA及C7探针分别可检出低至125pg和250pg的纯化的P.f.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物素 DNA探针 恶性疟原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按蚊不同发育期蛋白质和同工酶的研究
12
作者 俞渊 朱昌亮 +2 位作者 彭小妹 何菊菊 叶炳辉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272-273,281,共3页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点聚焦电泳法,比较研究了微小按蚊(广义)卵、二龄和四龄幼虫、蛹及雌性成虫蛋白质和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微小按蚊(广义)不同发育期蛋白质等电点pH值,卵、幼虫、蛹和成虫显带区在pH4.1~9.5,其中在酸性区显带最多,...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点聚焦电泳法,比较研究了微小按蚊(广义)卵、二龄和四龄幼虫、蛹及雌性成虫蛋白质和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微小按蚊(广义)不同发育期蛋白质等电点pH值,卵、幼虫、蛹和成虫显带区在pH4.1~9.5,其中在酸性区显带最多,碱性次之;酯酶同工酶等电点pH值显带区在pH4.2~7.8,其中酸性区显带最多,中性次之。并对微小按蚊复合体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按蚊 发育期 蛋白 同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Dig)-DNA探针进行恶性疟流行病学调查
13
作者 张兆松 王荣芝 陈淑贞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40-41,共2页
重组的恶性疟原虫DNA片段用洋地黄毒苷配基标记后作为探针(pPF_(14)-F-Dig),以斑点杂交试验对海南省恶性疟流行区人群的274份血样进行检测,并同时作厚薄血片镜检。结果显示,274例样本中血片镜检阳性1例,带虫率为0.36%;pPF_(14)-F-Dig ... 重组的恶性疟原虫DNA片段用洋地黄毒苷配基标记后作为探针(pPF_(14)-F-Dig),以斑点杂交试验对海南省恶性疟流行区人群的274份血样进行检测,并同时作厚薄血片镜检。结果显示,274例样本中血片镜检阳性1例,带虫率为0.36%;pPF_(14)-F-Dig 探针检出阳性15例(其中1例为镜检阳性者),阳性率为5.47%;pPF_(14)-F-Dig 与镜检的阳性符合率为1/1,阴性符合率为94.87%。每张硝酸纤维素膜可查96份样本,故该探针具有用于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探针 斑点杂交试验 疟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片固相粘附醛化童虫的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大坤 赵慰先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4-15,共2页
本文介绍一种玻片固相粘附固定童虫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并将其用于抗日本血吸虫童虫单克隆抗体的筛选。经甲醛固定6小时以上的童虫,无抗原性改变,无自发荧光,无明显非特异性吸附蛋白的现象;能一次大量制备和低温长期保存。经明胶-铬矾涂... 本文介绍一种玻片固相粘附固定童虫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并将其用于抗日本血吸虫童虫单克隆抗体的筛选。经甲醛固定6小时以上的童虫,无抗原性改变,无自发荧光,无明显非特异性吸附蛋白的现象;能一次大量制备和低温长期保存。经明胶-铬矾涂底的玻片,增强童虫粘附于玻片的能力,童虫脱落率为10%左右,用于筛选杂交瘤孔的上清时,最低上清用量为10μl,与试管荧光法相比,该法省时、省事,且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粘附 免疫荧光 童虫
全文增补中
土门白蛉幼虫的形态及其分属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绍铎 蔡银龙 陶如华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295-297,共3页
土门白蛉幼虫具有白蛉与司蛉两属的形态特征。属白蛉属的特征为触角内侧鬃毛呈羽状分枝,尾刚毛短。属司蛉属的特征为胸背前缘中毛短小,约为内毛的0.43倍,腹背后缘内毛较中毛及外毛均短,并自前至后依次递减,点状微小鬃毛极为细小,长度仅... 土门白蛉幼虫具有白蛉与司蛉两属的形态特征。属白蛉属的特征为触角内侧鬃毛呈羽状分枝,尾刚毛短。属司蛉属的特征为胸背前缘中毛短小,约为内毛的0.43倍,腹背后缘内毛较中毛及外毛均短,并自前至后依次递减,点状微小鬃毛极为细小,长度仅有5μm。该蛉成虫腹部背板Ⅱ~Ⅵ节的毛丛为竖立与平卧相交杂,蛹的特征与白蛉属相符。术文比较了土门白蛉与江苏白蛉除卵外的各虫期形态,并对土门白蛉的分属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蛉属 幼虫 分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期并殖吸虫病检测循环抗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笑川 蔡士春 沈一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9-30,共2页
采用纯化的抗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抗体进行双抗体夹心HLISA,检测并殖吸虫病人体内特异的循环抗原。检测累计阳性率82.4%(75/91),假阳性率为4.9%(3/61)。其中感染3个月以上的病人血清测得阳性率为51.9%(14/27),感染不足3个月的急性期病... 采用纯化的抗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抗体进行双抗体夹心HLISA,检测并殖吸虫病人体内特异的循环抗原。检测累计阳性率82.4%(75/91),假阳性率为4.9%(3/61)。其中感染3个月以上的病人血清测得阳性率为51.9%(14/27),感染不足3个月的急性期病人阳性率为85.9%(55/64)。表明此法对并殖吸虫病,尤其是急性期的诊断具有价值。此外还比较了斑点ELISA法与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循环抗原的效果,发现斑点ELISA法检出率不低于双抗体夹心ELISA法。而且更为简便、省材,在并殖吸虫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具有推广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殖吸虫 循环抗原 免疫诊断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