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技术在食品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丁可盈 金晶 +3 位作者 任玉 金鹏 郑永华 吴正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4,共15页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制造技术,其可以利用数字模型实现精准制造。近年来,3D打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食品、生物医药等。3D食品打印的优势在于能够制作复杂的食品模型、设计独特的图案以及精准定制。3D食品打印技术由...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制造技术,其可以利用数字模型实现精准制造。近年来,3D打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食品、生物医药等。3D食品打印的优势在于能够制作复杂的食品模型、设计独特的图案以及精准定制。3D食品打印技术由挤出式打印、黏结剂喷射和喷墨打印组成,其利用食品材料,基于逐层堆积的方式设计造型。本文重点介绍了3D打印技术在食品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总结了3D打印技术在不同类型食品应用中的特点和局限性。同时,通过介绍食品的精准营养递送、贮藏保鲜、食品加工、生物制造等方面,详细分析了3D打印在食品行业的应用现状。最后展望了未来食品3D打印技术的发展,以期为3D打印与食品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食品加工 精准营养 食品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产品氯霉素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祝海梅 谢修庆 +3 位作者 刘腾飞 张传红 贺燕 陶威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5期100-110,共11页
氯霉素作为广谱高效抗生素曾被广泛用于畜禽养殖业,但因其毒副作用严重,目前在许多国家已被列为禁用药物。然而,氯霉素在畜产品中的残留问题仍时有发生,已成为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畜产品中的氯霉素残留开展检测是避免... 氯霉素作为广谱高效抗生素曾被广泛用于畜禽养殖业,但因其毒副作用严重,目前在许多国家已被列为禁用药物。然而,氯霉素在畜产品中的残留问题仍时有发生,已成为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畜产品中的氯霉素残留开展检测是避免其在食物链中流通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畜产品氯霉素残留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色谱与质谱法、免疫分析法和电化学法三大类,每种方法具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适用场景。在色谱与质谱法中,三重四极杆质谱(QqQ-MS)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联用是当前氯霉素残留检测的主流技术手段,然而在非靶向筛查方面,其检测能力不如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MS)和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Q/Orbitrap-MS),并且运行成本偏高。免疫分析法具有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特点,非常适合现场快速筛查,但对样品需进行适当的前处理。电化学法在检测速度、灵敏度和操作性上表现优异,但其抗基质干扰能力不足,主要用于检测简单基质。针对不断涌现的新材料、新技术或新模式,需持续改进优化氯霉素残留检测技术。本文综述了畜产品氯霉素残留主要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讨论了不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旨在为畜产品中的氯霉素残留控制和新检测方法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残留检测 检测技术 畜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加工食品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和5-羟甲基糠醛的形成、检测与控制 被引量:2
3
作者 陆胜民 黄子馨 +2 位作者 李小琼 郑美瑜 韩永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8-1468,共11页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有助于形成一些热诱导毒性产物,包括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和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食源性AGEs在体内的积累和循环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有助于形成一些热诱导毒性产物,包括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和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食源性AGEs在体内的积累和循环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同时可能诱发氧化应激、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5-HMF的代谢物5-磺基氧甲基糠醛(5-sulfooxymethylfurfural,5-SMF)有潜在基因毒性和致癌性。如何控制热加工食品中这些危害物的形成已成为食品行业的关注焦点。本文从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两条途径探究了AGEs和5-HMF的形成机理,并对近5年二者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建立二者的通用检测方法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从削减前体物质的供给、阻断中间体的转化,以及去除已经生成的AGEs和5-HMF这3个方面着手,综述了近年来相应所采用的抑制策略,以期为AGEs和5-HMF在食品中的控制及热加工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 5-羟甲基糠醛(5-HMF) 形成途径 检测方法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微生物污染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婕秀 董庆利 +6 位作者 陈培琴 王真 曹成 牛洪梅 潘磊庆 张希斌 李代禧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67-473,共7页
高光谱成像(hyperspectral imaging,HSI)技术作为一种无损、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微生物污染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集图像与光谱技术的优势于一体,可同时检测实验样品的物理特征与化学特征。本文系统地综述HSI原... 高光谱成像(hyperspectral imaging,HSI)技术作为一种无损、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微生物污染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集图像与光谱技术的优势于一体,可同时检测实验样品的物理特征与化学特征。本文系统地综述HSI原理,及其在动物源性食品微生物(菌落总数、腐败菌、致病菌)污染无损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HSI可以检测出食品中的目标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并提出随着光学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HSI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技术 检测 动物源性食品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3D打印技术及其在肉类加工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杨耿涵 黄明远 徐幸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308-314,共7页
食品3D打印技术是一种具有定制特定形状、实现个性化营养、开发新型资源等功能的未来食品加工技术。在肉类产业中,食品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肉类加工产业链的升级,例如减少原料肉的浪费、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开发畜禽副产品等。基于此... 食品3D打印技术是一种具有定制特定形状、实现个性化营养、开发新型资源等功能的未来食品加工技术。在肉类产业中,食品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肉类加工产业链的升级,例如减少原料肉的浪费、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开发畜禽副产品等。基于此,本文介绍了食品3D打印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对肉类原料适印性的研究进行分析与总结,同时,展望食品3D打印技术在肉类生产加工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食品3D打印技术在肉品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类 3D打印 工作原理 适印性 个性化营养 产业链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加工智能化切割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黄继超 江政 +4 位作者 黄天然 俞驰威 缪佳晖 陈坤杰 黄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0-40,共11页
畜禽加工是将养殖的动物经屠宰、切割、深加工等步骤,加工成适合消费的肉类制品。切割是畜禽加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肉品的形态、质量和口感,同时也影响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等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畜禽加工是将养殖的动物经屠宰、切割、深加工等步骤,加工成适合消费的肉类制品。切割是畜禽加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肉品的形态、质量和口感,同时也影响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等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切割技术逐步引入畜禽加工领域,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该文首先回顾了机器视觉技术、触觉传感技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电脑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和肉类工厂单元在畜禽加工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其次,分析了当前畜禽切割技术面临的挑战,并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解决方案。最后,展望了畜禽加工智能化切割技术的发展趋势,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与畜禽智能化加工行业发展提供参考,推动中国畜禽加工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可持续化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算法 畜禽肉 触觉传感 肉类工厂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点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希杨 黄天然 黄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61-372,共12页
碳点(carbon dots,CDs)是一种新型的碳基纳米材料,具有出色的荧光特性和毒性低、碳前体来源丰富等优点。适配体(aptamer,Apt)可以特异性结合靶标,应用于传感器能大幅提高检测精度和灵敏度。以CDs作为信号转导元件,以Apt作为目标识别元... 碳点(carbon dots,CDs)是一种新型的碳基纳米材料,具有出色的荧光特性和毒性低、碳前体来源丰富等优点。适配体(aptamer,Apt)可以特异性结合靶标,应用于传感器能大幅提高检测精度和灵敏度。以CDs作为信号转导元件,以Apt作为目标识别元件构建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CDs的结构、分类、荧光特性和Apt的优点,重点介绍了基于CDs的荧光Apt传感器的构建策略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旨在为食品质量监管、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适配体 荧光生物传感器 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向进化技术提高呕吐毒素解毒酶DepA的催化活性
8
作者 李越 池慧兵 +4 位作者 牛家峰 马斌 周慧敏 朱萍 吕凤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0-759,共10页
[目的]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C3位羟基的异构化是生物脱毒的关键部位,其中DepA作为DON生物转化中第一步关键限速酶,存在催化活性低的问题,限制了其在食品及饲料加工领域中的应用。本文旨在通过定向进化技术对DepA进行分子改造,... [目的]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C3位羟基的异构化是生物脱毒的关键部位,其中DepA作为DON生物转化中第一步关键限速酶,存在催化活性低的问题,限制了其在食品及饲料加工领域中的应用。本文旨在通过定向进化技术对DepA进行分子改造,以期获得催化活性显著提高的突变酶,提高其工业化应用的潜力。[方法]通过易错PCR和DNA shuffling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突变文库,经高通量筛选后,对催化活性明显提高的突变体进行酶学性质表征。同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三维结构模拟分析,探究突变酶催化活性提高的分子机制。[结果]成功筛选到突变酶S2、S10和S12,与野生型相比,其比活力分别提高207%、293%和258%。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突变酶S2、S10和S12的K m值分别为56.89、27.00和40.65μmol·L^(-1),是野生型的91.7%、43.5%和65.5%;k_(cat)/K_(m)值分别为327.30、576.67和380.07 L·mmol^(-1)·s^(-1),是野生型的1.25、2.20和1.45倍,相比野生型,突变酶亲和力和催化效率均显著提高。此外,分子动力学模拟和三维结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柔性增加、底物DON的进攻距离缩短、氢键增加、疏水性增加和远端效应是导致其催化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结论]本研究通过易错PCR和DNA shuffling相结合的定向进化策略有效提高了呕吐毒素解毒酶DepA的催化活性,为其工业化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呕吐毒素解毒酶 定向进化 催化活性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致敏原表位与降敏加工: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1
9
作者 芮昕 郭欣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9-262,共14页
大豆是我国传统优质植物蛋白来源,然而,大豆过敏是制约其蛋白安全品质的瓶颈问题。大豆蛋白特定结构(致敏原表位)是诱发食物过敏的主要原因,表位的识别与定位是探索大豆过敏机制和靶向开发加工低(无)敏性大豆食品的关键,也是建立大豆精... 大豆是我国传统优质植物蛋白来源,然而,大豆过敏是制约其蛋白安全品质的瓶颈问题。大豆蛋白特定结构(致敏原表位)是诱发食物过敏的主要原因,表位的识别与定位是探索大豆过敏机制和靶向开发加工低(无)敏性大豆食品的关键,也是建立大豆精准降敏技术“构-效”关系的核心。本文围绕大豆致敏原结构与表位,对大豆致敏原结构及表位在常见加工过程、胃肠道消化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综述,对表位层面研究相对较少的大豆致敏原摄入及对小肠微环境影响、口服免疫耐受方面开展了探讨与展望。本文旨在为低敏大豆加工“构-效”关系的建立及未来大豆降敏加工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致敏原蛋白 致敏原表位 加工技术 胃肠道消化 蛋白摄入 口服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氧合酶在炎症相关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单锴 周姗姗 +2 位作者 李茜 周克茹 李春保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45,共19页
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是一类含有非血红素铁的双加氧酶,在人体中广泛表达,并在多种活化的免疫细胞和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LOX催化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相应的氢过氧化物。这些代谢物在生理条件下调节血管功能、肾脏功能、生殖... 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是一类含有非血红素铁的双加氧酶,在人体中广泛表达,并在多种活化的免疫细胞和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LOX催化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相应的氢过氧化物。这些代谢物在生理条件下调节血管功能、肾脏功能、生殖系统功能和免疫防御,而在病理条件下导致疼痛、发热和炎症,进而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经在人体内发现6个LOX基因,其可以通过可变剪切和蛋白修饰机制形成更多种效应蛋白。6大类LOX分别具有不同的表达谱、底物偏好性和代谢产物,因此也具有不同的功能分工。本文从LOX的分布和代谢特性入手,综述了它们与炎症相关疾病的关系,从生物化学角度介绍了LOX的表达与活性调控机制并展望了靶向LOX功能缓解相关病理损伤的营养学和临床医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氧合酶 炎症 多不饱和脂肪酸 脂质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嫩化法优化盐焗老母鸡食用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子晴 曾宪明 +2 位作者 李凌云 刘雅夫 徐幸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0-660,共11页
[目的]本文旨在改善传统老母鸡酱卤制品出品率低、肉质坚韧、嫩化时间长及效果不均匀等问题。[方法]采用复合嫩化技术处理老母鸡原料,分别选取不同木瓜蛋白酶浓度、超声功率、滚揉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以出品率、剪切力值、模糊数学感官... [目的]本文旨在改善传统老母鸡酱卤制品出品率低、肉质坚韧、嫩化时间长及效果不均匀等问题。[方法]采用复合嫩化技术处理老母鸡原料,分别选取不同木瓜蛋白酶浓度、超声功率、滚揉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以出品率、剪切力值、模糊数学感官得分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同时测定其水分含量、质构、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最后利用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最优条件。[结果]3种嫩化技术对盐焗老母鸡食用品质均有显著影响,复合嫩化法处理盐焗老母鸡最优的工艺参数:木瓜蛋白酶浓度3 U·mL^(-1)、超声功率300 W、滚揉时间1.0 h。在此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盐焗老母鸡的出品率提高15.92%,剪切力降低6.92 N,模糊感官得分提高8.17分。[结论]复合嫩化法可缩短腌制时间,有效改善盐焗老母鸡食用品质。该研究结果可为改善老母鸡类酱卤肉制品品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提高淘汰鸡种的综合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嫩化法 盐焗老母鸡 木瓜蛋白酶 超声功率 滚揉时间 食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技术预测草莓采后品质 被引量:18
12
作者 赵秀洁 吴海伦 +1 位作者 潘磊庆 屠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05-109,共5页
为建立一种无损检测草莓品质等级的方法,分别将草莓在20℃(常温)和4℃(低温)条件下贮藏,对草莓进行感官评价,测定质量损失率和硬度以确定其品质等级,提取电子鼻响应信号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电子鼻传感器阵列所含的10个传感器响应信号... 为建立一种无损检测草莓品质等级的方法,分别将草莓在20℃(常温)和4℃(低温)条件下贮藏,对草莓进行感官评价,测定质量损失率和硬度以确定其品质等级,提取电子鼻响应信号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电子鼻传感器阵列所含的10个传感器响应信号与草莓品质等级相关,大多数传感器与品质等级具有显著相关性。对于常温组和低温组,主成分分析都能够正确区分不同品质等级的草莓果实;通过Fisher判别建立的回归函数对草莓常温组一级、二级、腐败级品质的判别总体准确率为97.5%;对低温组一级、二级、腐败级品质的判别总体准确率为93.3%。结果说明应用电子鼻技术实时监测草莓采后贮藏和流通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理化指标 品质等级 电子鼻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碾米度对稻米理化和营养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李卓霖 唐筱驰 +6 位作者 朱颖 杜茜韩 伍思瑾 胡娇娇 谢翀 李丹丹 杨润强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0-968,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不同碾米度对稻米营养品质的影响,为优化稻米加工条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江苏主栽的3个品种糙米(‘南粳9108’‘镇糯29号’‘丝苗杂优’)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碾米工艺,制备不同碾米度(0%、2%、4%、6%、8%、10%、1...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不同碾米度对稻米营养品质的影响,为优化稻米加工条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江苏主栽的3个品种糙米(‘南粳9108’‘镇糯29号’‘丝苗杂优’)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碾米工艺,制备不同碾米度(0%、2%、4%、6%、8%、10%、12%)的稻米,研究碾米度对不同品种稻米留胚率及蛋白质、灰分、γ-氨基丁酸(GABA)、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碾米度的增加,3种稻米留胚率、灰分含量均逐渐减少;其中‘镇糯29号’蛋白质、GABA、总酚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南粳9108’和‘丝苗杂优’蛋白质、GABA、总酚含量均随碾米度增加呈下降趋势。3种稻米在碾米度为6%时营养物质损失较少,相较于糙米,3种稻米留胚率降低5.45%~23.47%,灰分含量降低0.38%~0.74%,GABA含量降低7.83~11.31 mg·100 g^(-1),其中‘南粳9108’和‘丝苗杂优’在碾米度为6%时蛋白质含量较糙米分别降低1.61%、0.43%,总酚含量分别降低19.91、11.57 mg·100 g^(-1);而‘镇糯29号’在碾米度为6%时其蛋白质与总酚含量较糙米增加,分别增加0.79%、16.49 mg·100 g^(-1)。[结论]糙米中营养物质和功能性成分多分布在麸皮层与胚芽中,随着碾磨程度的增加,3种稻米的营养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稻米适度加工可以保留较多的胚与糊粉层,改进稻米的综合品质。建议‘南粳9108’‘镇糯29号’和‘丝苗杂优’加工时采用6%的碾米度,在此碾米度下稻米的感官品质得到提升,同时较好地保留了基本营养物质和功能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糙米 碾米度 理化特性 γ-氨基丁酸(GABA) 酚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酱牛肉超声-脉动滚揉腌制工艺
14
作者 曾晓庆 冯美琴 孙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6-219,共14页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超声和脉动滚揉腌制联用对酱牛肉品质的具体工艺参数。[方法]以牛腿肉为原料,分别以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脉动滚揉时间为单因素,通过质构、剪切力、模糊感官评分、色差筛选出较优的单因素范围,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超声和脉动滚揉腌制联用对酱牛肉品质的具体工艺参数。[方法]以牛腿肉为原料,分别以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脉动滚揉时间为单因素,通过质构、剪切力、模糊感官评分、色差筛选出较优的单因素范围,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剪切力、模糊感官评分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试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超声时间108 min、超声功率255 W、脉动滚揉时间3 h。此时得到酱牛肉剪切力为37.94 N,模糊感官评分为89.70分,与模型理论值相近。与传统静态腌制相比,用最佳超声-脉动滚揉腌制工艺制作的酱牛肉剪切力显著降低、模糊感官评分提高,色泽得到改善。两因素交互作用结果表明,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对酱牛肉剪切力影响显著,超声时间和脉动滚揉时间对酱牛肉模糊感官评分影响显著,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腌制参数。[结论]超声-脉动滚揉腌制工艺提高了酱牛肉的嫩度,同时改善了酱牛肉的质构和色泽,提高了酱牛肉品质;超声-脉动技术联用是促进超声技术应用与肉制品腌制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腌制 脉动滚揉 酱牛肉 响应面法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击晕对肉杂鸡食用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5
作者 徐晨 李芳雯 +4 位作者 李晶 孔晓慧 王晓明 陈丽 韩敏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6-453,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电击晕对肉杂鸡食用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改善动物福利并降低次品率。[方法]以818肉杂鸡为研究对象,选用2种屠宰线链速(每小时7 200和6 260只鸡)和50~90 V电压,以直接宰杀为对照组,测定并分析鸡肉食用品质和血...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电击晕对肉杂鸡食用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改善动物福利并降低次品率。[方法]以818肉杂鸡为研究对象,选用2种屠宰线链速(每小时7 200和6 260只鸡)和50~90 V电压,以直接宰杀为对照组,测定并分析鸡肉食用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击晕组的宰后初期pH值、保水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浆皮质酮激素(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直接宰杀鸡只应激程度最高。鸡在使用7 200只·h^(-1)、80 V和6 260只·h^(-1)、70 V的参数击晕后,宰后2 h pH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乳酸堆积较少,糖酵解速率减缓;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保水性最好;CORT、ACTH含量最低,说明该电压下鸡只电晕效果最好、应激程度最小;但该电压击晕后相比对照组嫩度显著变差。电击晕对鸡只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弹性均无显著影响。[结论]7 200只·h^(-1)、80 V和6 260只·h^(-1)、70 V击晕更有利于保证动物福利和改善鸡肉品质,实现科学屠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击晕 肉杂鸡 食用品质 宰前应激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水条斑紫菜对健康C57BL/6J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16
作者 程诗瑶 吴越 陈志刚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4-463,共10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末水条斑紫菜对健康C57BL/6J小鼠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对小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对照组)、1.15 g·kg^(-1)(低剂量组)和2.30 g·kg^(-1)(高剂量组)剂量的末水条斑紫菜,28 d后取小鼠标本进行...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末水条斑紫菜对健康C57BL/6J小鼠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对小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对照组)、1.15 g·kg^(-1)(低剂量组)和2.30 g·kg^(-1)(高剂量组)剂量的末水条斑紫菜,28 d后取小鼠标本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短链脂肪酸含量测定以及肠道菌群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灌胃末水条斑紫菜组小鼠生长性能没有显著性变化。与对照组结肠长度53.50 mm相比,低剂量组小鼠结肠显著增长至65.60 mm;结肠组织病理切片显示,末水条斑紫菜可以增加杯状细胞的数量。通过对结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测定,发现乙酸、丙酸、正戊酸与异戊酸含量均没有显著变化,低剂量组小鼠结肠内容物中正丁酸含量显著增加,高剂量组小鼠结肠内容物中正丁酸与异丁酸含量均显著增加。经16S rDNA高通量测序小鼠结肠内容物发现,灌胃低剂量与高剂量末水条斑紫菜均可降低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增加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但肠道中杜氏杆菌属(Dobusiella)相对占比显著增加,Norank_f_norank_o_Clostridia_UCG-014、螺杆菌(Helicobacter)等致病菌相对占比减少。[结论]末水条斑紫菜能够促进结肠组织长度变化,调节健康C57BL/6J小鼠肠道菌群,促进有益菌生长以及丁酸的产生,最佳摄入量为1.15 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水条斑紫菜 健康C57BL/6J小鼠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衣芽胞杆菌JNBS001抗菌物质的鉴定及其抑菌机制研究
17
作者 马渝童 孟凡强 陆兆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7-959,共13页
[目的]本文旨在鉴定一株从自然环境中筛选的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JNBS001发酵产物中的抗菌物质,及其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抑菌活性和机制,初步探索其作为一种抗菌物... [目的]本文旨在鉴定一株从自然环境中筛选的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JNBS001发酵产物中的抗菌物质,及其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抑菌活性和机制,初步探索其作为一种抗菌物质在食品防腐保鲜体系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对JNBS00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预测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基因簇,用LC-MS/MS进行非靶向鉴定;随后测定JNBS001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和抑菌谱以及发酵产物冻干粉对大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通过测定K^(+)和Ca^(2+)泄漏、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细胞膜通透性以及细胞形态观察分析JNBS001发酵产物的抑菌机制。[结果]测序结果表明,JNBS001基因组全长3914347 bp,GC含量46.59%,共编码3971个基因,预测出13种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基因簇,其中完整的、相似性100%的基因簇有7个。结合LC-MS/MS非靶向鉴定结果,确认macrolactin H和bacilysin为JNBS001发酵产物中的抗菌物质。JNBS001的发酵产物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Salmonel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单增李斯特菌、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和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均有抑菌活性。抑菌机制分析结果表明,JNBS001的发酵产物改变了大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细胞形态,增加了膜的通透性,使细胞内容物大量外渗,从而使细菌死亡。[结论]JNBS001发酵产物中的抗菌物质包含macrolactin H和bacilysin,其发酵产物具有广谱抑菌特性,且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细胞壁结构的完整性实现抑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胞杆菌 全基因组测序 LC-MS/MS 抑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重建的猪大排定量切片方法
18
作者 江政 俞驰威 +4 位作者 黄天然 缪佳晖 陈坤杰 黄明 黄继超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1-299,共9页
针对猪大排定量切片准确度低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重建的猪大排定量切片方法。首先,通过搭建点云数据采集试验平台,利用线激光扫描仪采集不同视角下的猪大排点云数据,并经过点云预处理提取目标点云;其次,结合长方体标靶块和T... 针对猪大排定量切片准确度低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重建的猪大排定量切片方法。首先,通过搭建点云数据采集试验平台,利用线激光扫描仪采集不同视角下的猪大排点云数据,并经过点云预处理提取目标点云;其次,结合长方体标靶块和Trimmed icp算法完成多视角的点云配准工作;然后,利用Graham扫描法以及不规则体切片分割累加算法估算猪大排的体积;最后根据设定的切片质量要求进行切片厚度计算,完成定量切片试验。采用15条猪大排样本对该研究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际的切片质量值与设定的切片质量值相比,其平均绝对误差为8.62 g,平均相对误差为7.41%,达标率为85.67%,该研究为猪大排的定量切片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大排 点云数据 三维重建 体积计算 定量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创新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被引量:10
19
作者 汝骅 张丽 +3 位作者 唐长波 俞莉 李邦玉 马丁良 《农产品加工》 2018年第11期80-82,共3页
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苏州市职业大学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构建了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的"多课堂联动、点面结合、分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以此开展了初步... 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苏州市职业大学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构建了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的"多课堂联动、点面结合、分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以此开展了初步的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创业 食品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OrbitrapMS结合网络药理学解析发酵天麻超微粉入血成分及其抗眩晕作用机制
20
作者 翟艳芬 孙梦君 +2 位作者 周子能 董明盛 董佳佳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89-199,共11页
以自行研制的发酵天麻超微粉和未发酵天麻超微粉为原料,通过比较行为学指标和血生化参数探究其对晕动病模型小鼠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发酵天麻超微粉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的晕反应指数、延长转棒运动时间、增加自由活动距离和频率,以及... 以自行研制的发酵天麻超微粉和未发酵天麻超微粉为原料,通过比较行为学指标和血生化参数探究其对晕动病模型小鼠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发酵天麻超微粉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的晕反应指数、延长转棒运动时间、增加自由活动距离和频率,以及显著降低血清中5-羟基色胺、乙酰胆碱、组胺、血尿素氮和乳酸水平,而且发酵天麻超微粉改善效果优于未发酵天麻超微粉。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鉴定出39个入血活性成分,并获得6个核心活性成分和53个治疗眩晕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解析发酵天麻超微粉抗眩晕的作用靶点、信号通路和潜在作用机制,表明发酵天麻超微粉可能是通过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间羟基苯甲酸、花生四烯酸、4,4’-亚甲基二酚和苜蓿素经TP53、GRB2、HIF1A、MAPK1、ESR1等靶点蛋白参与氧气水平的调节、缓解抗氧化应激、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调节脂代谢,从而改善眩晕导致的疲劳症状,协同发挥抗眩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天麻超微粉 抗眩晕 入血成分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