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被引量:68
1
作者 董晓林 朱敏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8,152,共5页
本文基于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是现阶段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目标。在总结近年来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成效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中存在的重点... 本文基于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是现阶段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目标。在总结近年来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成效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应重点从制度变革和技术创新方面推进农村金融普惠,建设更加开放、便利的普惠金融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低收入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普惠金融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链视角下中国种业金融支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龙耀 范皓玮 张凡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80,共13页
种业被誉为农业的“芯片”,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种业发展,积极推进种业振兴行动。金融支持是中国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论文从产业链视角出发,指出中国种业产业存在高风险、长周期的行业特性,上游... 种业被誉为农业的“芯片”,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种业发展,积极推进种业振兴行动。金融支持是中国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论文从产业链视角出发,指出中国种业产业存在高风险、长周期的行业特性,上游研发创新不足,中游中小企业过多,下游推广难开展。已有金融支持手段包括持续强化政策支持、进行全产业链金融创新、强化上游研发投入以及优化中游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模式。但目前中国种业金融支持仍存困境,基于此对中国种业金融支持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业发展 种业产业链 金融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定价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董晓林 吕沙 张惠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0-109,158,共10页
文章从农村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视角,通过梳理国内外已有的贷款定价方法,结合贷款定价原则和小微企业自身特点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基于客户关系以市场为导向的贷款定价模式,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并利用2012—2014年江苏省某农村商业银行... 文章从农村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视角,通过梳理国内外已有的贷款定价方法,结合贷款定价原则和小微企业自身特点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基于客户关系以市场为导向的贷款定价模式,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并利用2012—2014年江苏省某农村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数据实证检验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通过与原有定价结果的比较,剖析了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方法对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最后,文章认为当前农村商业银行要做到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需要在定价时注重对于小微企业违约概率的衡量,并由此选择适合企业特征的预测模型,进一步创新贷款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控制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同时降低整体的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贵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贷款定价 小微企业 融资成本 利率市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渠道、金融素养与城乡家庭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接受意愿 被引量:43
4
作者 董晓林 石晓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9-118,共10页
互联网金融可以降低金融产品成本,扩展金融服务的边界,而互联网金融能否充分发挥金融普惠作用,还受到金融需求主体的接受意愿和使用程度的影响。文章分析城乡家庭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接受、使用及其影响因素,并重点探究信息渠道和金融... 互联网金融可以降低金融产品成本,扩展金融服务的边界,而互联网金融能否充分发挥金融普惠作用,还受到金融需求主体的接受意愿和使用程度的影响。文章分析城乡家庭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接受、使用及其影响因素,并重点探究信息渠道和金融素养所起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乡家庭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存在较大差异,但随着时间的推进,二者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农村家庭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在逐渐增加;信息渠道对城乡家庭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家庭的金融素养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金融素养较高的家庭,在繁杂的信息中分析、整理和吸收相关信息的能力较强,从而使得信息渠道增加所带来的使用意愿、使用程度显著提高。因此,加强农村和偏远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弱势群体的金融素养,增强金融信息的监管,是提高城乡家庭互联网金融接受意愿,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信息渠道 金融素养 普惠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通信技术使用、金融交易成本与农户数字金融参与——基于距离、密度与人情成本三重维度的考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超伟 张龙耀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7,共10页
基于2019年4省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对信息通信技术(ICT)使用与农户数字金融参与的影响关系及其金融交易成本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ICT使用会显著提高农户数字金融的参与概率和参与广度,该结论在使用IV-Probit模型、控制函数法进行... 基于2019年4省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对信息通信技术(ICT)使用与农户数字金融参与的影响关系及其金融交易成本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ICT使用会显著提高农户数字金融的参与概率和参与广度,该结论在使用IV-Probit模型、控制函数法进行内生性处理、使用TPR模型克服选择偏误以及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ICT使用对农户数字金融参与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群体异质性,ICT使用对以收入水平低和老年人为核心的“长尾群体”数字金融参与的概率和广度的边际影响更大,数字金融的普惠效应得以体现。机制分析发现,ICT使用可通过距离、密度与人情成本三重维度的金融交易成本机制对农户的数字金融行为产生影响。该研究为理解农户的数字金融行为提供了新视角,对于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通信技术使用 数字金融参与 金融交易成本 数字红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能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吗 被引量:8
6
作者 熊健 吴之伟 董晓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4-186,共13页
基于2015—2021年江苏省县域47家农村商业银行全机构调查数据,构建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考察数字化转型对农村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数字化转型通过“降本增效”渠道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考虑... 基于2015—2021年江苏省县域47家农村商业银行全机构调查数据,构建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考察数字化转型对农村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数字化转型通过“降本增效”渠道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考虑了数字化转型成本和收入的阶段性特征,面板门槛模型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与农村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之间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小规模农村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同期,且影响逐渐减弱,而对大规模农村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长期,且影响逐渐增强。进一步讨论发现,相较于处于低数字接入水平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处于高数字接入水平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有显著提升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推动农村金融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农村商业银行 盈利能力 金融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性农业价格指数保险的实践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翌秋 朱青青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2-465,共4页
价格指数保险是农业保险领域的创新之举,弥补了传统农业保险无法防范市场风险的空白。2011年我国首次在上海市试点蔬菜价格指数保险,随后北京市、江苏省张家港市、四川省成都市等地都陆续进行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工作。本文在介绍我国农业... 价格指数保险是农业保险领域的创新之举,弥补了传统农业保险无法防范市场风险的空白。2011年我国首次在上海市试点蔬菜价格指数保险,随后北京市、江苏省张家港市、四川省成都市等地都陆续进行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工作。本文在介绍我国农业指数保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价格指数保险的优势和价格指数保险在我国的实践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性农业保险 指数保险 价格指数保险 市场风险 创新性 实践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缓解了农户信贷约束吗?--来自江苏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7
8
作者 黄惠春 徐章星 祁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120,共12页
本文利用江苏省69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分析了农地流转与土地规模对农户信贷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传统贷款模式下,农户的信贷需求和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之间存在结构性不匹配;农户实际耕地面积和是否流入土地对农... 本文利用江苏省69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分析了农地流转与土地规模对农户信贷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传统贷款模式下,农户的信贷需求和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之间存在结构性不匹配;农户实际耕地面积和是否流入土地对农户单位土地贷款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加,农户的贷款强度下降,更容易受到信贷约束;与Heckman两阶段模型相比,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将需求和供给效应分离,无论在理论分析还是实证结果上都更为有效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土地规模 信贷约束 内生转换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