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用液体有机肥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和小麦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贾南豫 朱水英 +6 位作者 蒋栋 杨盛蝶 牛国庆 韩鑫 文涛 袁军 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0-1069,共10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干旱胁迫下施用液体有机肥对玉米和小麦生长、抗逆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试验于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温室内进行,以玉米‘京科糯2000’和小麦‘烟农999号’为试验材料,共设5个处理:不施肥对照(Control)、化...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干旱胁迫下施用液体有机肥对玉米和小麦生长、抗逆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试验于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温室内进行,以玉米‘京科糯2000’和小麦‘烟农999号’为试验材料,共设5个处理:不施肥对照(Control)、化肥处理(CF)、液体有机肥处理(OF)、贵州木霉NJAU4742液体生物有机肥处理(OF_T)、贝莱斯芽胞杆菌SQR9液体生物有机肥处理(OF_B)。正常水分管理1个月后,调节土壤水分含量,随后停止正常浇水并调节土壤水分含量维持10%左右,干旱胁迫2周并测定各处理生物量、根系生长指标以及抗氧化指标变化,并分析不同液体肥料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结果]干旱胁迫下,与CF处理相比,OF、OF_T和OF_B处理玉米地上部生物量积累分别提高了192.5%、162.5%和127.5%;玉米地下部生物量积累分别提高了158.2%、121.3%和142.7%;根长增加量分别提高了180.9%、4306.2%和8025%。此外,干旱条件下,OF、OF_T和OF_B处理CAT酶活性相比CF处理分别提高了124.5%、96.2%和148.2%;SOD酶活性分别提高了72.4%、154.3%和191.6%。相比CF处理,OF、OF_T和OF_B处理增加了小麦生物量积累、抗氧化酶活性并促进根系发育。相比CF处理,OF、OF_T和OF_B处理间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OF、OF_T和OF_B处理富集了芽胞杆菌属(Bacillu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蛭弧菌(Bdellovibrio)等细菌以及Saitozyma、木霉属(Trichoderma)和Gongronella等真菌属。此外,富集的微生物属与干旱胁迫下玉米和小麦的生物量积累和抗氧化酶等指标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施用液体有机肥能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玉米和小麦造成的损伤,提高根际土壤中多种有益菌的相对丰度,有效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小麦 液体有机肥 干旱 根际微生物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菌株发酵条件优化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性质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辰 张谷月 +2 位作者 张园园 沈婷 王世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4-310,共7页
[目的]为了获得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菌株摇瓶发酵最佳配方和适宜的发酵条件,并初步研究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性质。[方法]通过碳、氮源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和主要发酵条件优化试验,以菌浓度和抑菌圈大小为指标确定... [目的]为了获得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菌株摇瓶发酵最佳配方和适宜的发酵条件,并初步研究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性质。[方法]通过碳、氮源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和主要发酵条件优化试验,以菌浓度和抑菌圈大小为指标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通过GF254薄板层析、生物测定、紫外检测、稳定性试验,研究菌株CT205发酵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性质。[结果]菌株CT205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蔗糖20.0g·L^-1,可溶性淀粉30.0g·L^-1,蛋白胨2.0g·L^-1,黄豆粉8.0g·L^-1,MgSO4·7H2O0.5g·L^-1,K2HPO4·7H2O0.5g·L^-1,NaCl2.0g·L^-1,CaCO33.0g·L^-1;最佳发酵温度为28~30℃,初始pH8.0;CT205发酵产生的抗菌活性成分的Rf值为0.68,其在λ=258nm处有1个强紫外吸收峰。在不同温度(60、80和100℃)、紫外光照射不同时间(5、10和30min)处理下,活性成分的抗菌活性与对照相比变化不大,在用酸碱处理后,其抗菌活性比对照略有下降。[结论]获得了菌株CT205优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及适宜的发酵条件,其次生代谢产物对热和紫外光均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但偏酸、偏碱的环境对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MYCES albospinus CT205 培养基组分 发酵条件 优化 次生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菌株固体发酵及防控草莓根腐病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沈婷 张园园 +1 位作者 王辰 王世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6-601,共6页
[目的]为了明确草莓根腐病的致病因子,降低其发病率,从草莓病株根部分离病原菌,并研究拮抗菌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固体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控效果。[方法]从草莓病株根部分离出了1株病原菌Y3,采用形态观察及r DNA-... [目的]为了明确草莓根腐病的致病因子,降低其发病率,从草莓病株根部分离病原菌,并研究拮抗菌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固体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控效果。[方法]从草莓病株根部分离出了1株病原菌Y3,采用形态观察及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Y3进行鉴定,用平板对峙培养测定拮抗菌CT205对菌株Y3的抑制作用,利用最佳固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对拮抗菌CT205进行固体发酵,通过连作致病土盆栽试验评价菌株CT205固体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控作用。[结果]初步鉴定病原菌Y3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sp.)。试验发现拮抗菌CT205对病原菌Y3的抑制作用较强,CT205固体发酵6 d,其制剂中菌含量达到2.2×109CFU·g-1。盆栽试验表明,施用CT205固体菌剂对草莓生长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为61.18%。[结论]采用拮抗菌CT205固体制剂防控草莓根腐病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MYCES albospinus CT205 固体发酵 草莓根腐病 鉴定 生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溶磷菌的筛选及其促生效应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乔策策 王甜甜 +4 位作者 王若斐 刘超 高琦 李荣 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4-670,共7页
[目的]从大田玉米根际土壤初筛溶磷能力较强的菌株,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复筛出具最优溶磷能力的玉米根际促生菌。[方法]利用改良的PVK培养基定性筛选溶磷菌株,通过NBRIP液体摇瓶试验定量研究其溶磷能力,再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来确定溶磷... [目的]从大田玉米根际土壤初筛溶磷能力较强的菌株,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复筛出具最优溶磷能力的玉米根际促生菌。[方法]利用改良的PVK培养基定性筛选溶磷菌株,通过NBRIP液体摇瓶试验定量研究其溶磷能力,再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来确定溶磷菌的促生和增产效果。[结果]从玉米大田根际土壤中筛选出8株具有解无机磷能力的细菌,其中菌株NJAU-B8在PVK培养基上溶磷圈直径与菌体直径的比值较高,在NBRIP液体培养基中有效磷含量最高达到487.67mg·L-1。2季玉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NJAU-B8对苗期玉米生长促进作用优于其他菌株,其中第1季株高、茎粗、SPAD值、地上部鲜质量和地上部干质量较不接菌处理(CK)分别增加40.37%、18.74%、1.32%、46.67%和4.08%,而第2季则分别增加22.18%、2.02%、1.20%、16.26%和35.53%。另外除菌株B1,其他接菌处理株高均优于CK。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第1季玉米产量复合微生物肥料(BIO)与有机-无机复混肥(AOF)处理差异不显著,但BIO处理依然高于AOF和化肥(CF)处理;第2季白菜产量达到显著性差异;第3季BIO处理土豆产量分别比AOF和CF处理增产11.29%和26.41%。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NJAU-B8归类于伯克霍尔德属(Burkholderia sp.)。[结论]分离获得高效溶磷菌株NJAU-B8,其菌剂能够有效促进苗期玉米生长和增加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菌 溶磷量 玉米 促生 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百色市芒果树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资源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栗晗 江尚焘 +6 位作者 彭海英 高日芳 张金莲 李冬萍 姜柔 董彩霞 陈廷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34-2344,共11页
为探明广西百色市芒果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的分布情况,本研究对广西芒果主产区的芒果根际土壤及根系样本进行AM真菌分离,并比较不同施肥制度下芒果根际土壤的AM真菌种类和根系菌根侵染情况。采集5个主施... 为探明广西百色市芒果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的分布情况,本研究对广西芒果主产区的芒果根际土壤及根系样本进行AM真菌分离,并比较不同施肥制度下芒果根际土壤的AM真菌种类和根系菌根侵染情况。采集5个主施有机肥的芒果园(OT)和5个主施化肥的芒果园(CT)根际土壤,采用湿筛倾析法分离土壤中的AM真菌孢子,通过富集和诱导培养纯化其中的AM真菌,进行分子和形态鉴定。采用墨水醋染色法对根系样本进行染色及内生真菌侵染率的测定。共分离出6种AM真菌,OT处理分离出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sp.)1种,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 sp.)1种,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 sp.)1种;CT处理分离出无梗囊霉属2种,近明球囊霉属1种。2种施肥制度分离出的AM真菌种类较少,且分离出的AM真菌种类均较常见,并无特有种。根系染色发现,OT处理菌丝分布较多,AM真菌结构丰富,可明显观察到丛枝和泡囊结构,还发现有少量的深色有隔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CT处理的菌丝相对较少,泡囊结构和丛枝也较少,DSE相对较多。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施肥类型、芒果品种和树龄对AM真菌的根外菌丝、泡囊结构以及孢子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施用有机肥较化肥对AM真菌的根外菌丝和泡囊结构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综上,本研究筛选所得菌种丰富了我国AM真菌菌种库,并为筛选果树高效AM真菌菌剂奠定物质基础,也为果园管理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根际 土壤 丛枝菌根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堆肥高温期灭活病原菌的效果和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天杰 张令昕 +6 位作者 顾少华 潘子豪 江高飞 王世梅 韦中 徐阳春 沈其荣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37-247,共11页
畜禽粪便和秸秆等农业有机废弃物中存在大量具有致病风险的人体和动植物病原菌,好氧堆肥高温期对病原菌的消减效果和影响病原菌存活的理化因子需探明。首先检测了市售25种商品有机肥料中病原菌存活的情况;其次考察了好氧堆肥高温阶段病... 畜禽粪便和秸秆等农业有机废弃物中存在大量具有致病风险的人体和动植物病原菌,好氧堆肥高温期对病原菌的消减效果和影响病原菌存活的理化因子需探明。首先检测了市售25种商品有机肥料中病原菌存活的情况;其次考察了好氧堆肥高温阶段病原菌的灭活效果,并探究温度、pH、铵浓度对2种模式病原菌(大肠杆菌与青枯菌)存活的影响。调查的25种商品有机肥中有3个样品检测出存活的潜在病原菌,表明市售商品有机肥仍存在环境风险。好氧堆肥高温期对病原菌的灭活试验表明,高温期后堆体中仅检测出丰度极低的病原菌DNA。室内试验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2种模式病原菌的存活能力减弱,灭活的时间缩短;pH对2种病原菌的灭活效果不同;铵浓度越高,对2种病原菌生长的抑制效果越强。高温期是好氧堆肥过程中病原菌灭活的重要阶段,堆肥高温期可有效消减畜禽粪便堆肥原料中的大部分病原菌,达到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堆体温度、pH和铵浓度是影响病原菌存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堆肥 高温期 病原菌 灭活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不同生产模式茶园茶叶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峻伟 王志文 +3 位作者 季凌飞 郭俊杰 凌宁 郭世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7-135,共9页
[目的]本研究针对不同生产模式茶园,探究并建立具备地区特色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为茶园化肥减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年10月在江苏句容、江苏溧阳、福建福安、四川蒲江、云南大渡岗5个不同生产模式典型茶园设置不同有机肥... [目的]本研究针对不同生产模式茶园,探究并建立具备地区特色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为茶园化肥减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年10月在江苏句容、江苏溧阳、福建福安、四川蒲江、云南大渡岗5个不同生产模式典型茶园设置不同有机肥替代化肥田间试验,包括不施肥对照(CK)、常规施肥处理(CF)、生物有机肥替代处理(T1)、商品有机肥替代配施木醋液+氨基酸类叶面肥处理(T2)和商品有机肥替代配施氨基酸类叶面肥处理(T3),分析不同处理对茶青产量、化学氮肥利用率、茶叶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生物有机肥替代、商品有机肥替代配施木醋液+氨基酸类叶面肥及商品有机肥替代配施氨基酸类叶面肥可以在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减少36%的氮素化肥投入,但不同生产模式茶园的最佳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略有差异。在以制作名优绿茶为主的句容试验茶园进行商品有机肥替代并配施氨基酸类叶面肥效果最佳,平均产量可达140 kg·hm^-2,增产13%,氮肥偏生产力提高73%,经济效益提高5%;在叶色白化突变品种的溧阳试验茶园进行生物有机肥替代效果最佳,平均产量可达501 kg·hm^-2,增产9%;在以机采为主的福安和大渡岗的试验茶园进行商品有机肥替代并配施木醋液+氨基酸类叶面肥效果最优,平均产量分别可达6326和10294 kg·hm^-2,分别显著增产24%和12%,并使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96%和68%,经济效益分别提高23%和3%;在以手工采摘与机采相结合的蒲江试验茶园施加有机肥能够在减施化肥的前提下保持和单施化肥相同的产量。[结论]在以制作绿茶为主的茶园进行有机肥替代并配施氨基酸类叶面肥可显著提高产量,其经济效益最高可提升23%,且在机采茶园进行有机肥替代并配施木醋液+氨基酸类叶面肥要优于仅配施氨基酸类叶面肥。在叶片白化突变品种茶园,推荐施加生物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化肥 有机肥 经济效益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生物有机肥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及促生效果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杨天杰 王玉鑫 +4 位作者 王佳宁 韦中 董彩霞 沈其荣 徐阳春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61-968,共8页
利用功能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配合不同原料的有机肥制备不同生物有机肥,研究其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以及促生的效果,并考察土壤养分及根际细菌群落的响应,以获得能够有效防控番茄青枯病的生物有机肥。本研究以解淀粉芽孢杆菌T-5为功能菌株... 利用功能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配合不同原料的有机肥制备不同生物有机肥,研究其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以及促生的效果,并考察土壤养分及根际细菌群落的响应,以获得能够有效防控番茄青枯病的生物有机肥。本研究以解淀粉芽孢杆菌T-5为功能菌株,分别配合秸秆有机肥及鸡粪有机肥,经二次发酵分别制得秸秆生物有机肥(BIO1)和鸡粪生物有机肥(BIO2),并于江苏省南京市一处青枯病多发的番茄大棚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生物有机肥均能显著降低番茄土传青枯病的发病率,且BIO1处理的防控效果最佳,使发病率降低了94.45%;两种生物有机肥均能显著促进番茄生长,增加番茄地上部生物量并提高产量,但对于番茄果实品质并无显著提升;BIO1处理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BIO2处理则显著提高土壤pH;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番茄发病率呈负相关,与番茄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基于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根际细菌多样性,同时改变细菌群落结构;防控效果最好的BIO1处理中,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最高,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最低,土壤硝态氮和pH与这两个门水平的细菌类群具有显著相关性。可见,以解淀粉芽孢杆菌为功能菌株、秸秆为原料制备的秸秆生物有机肥可有效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效果优于鸡粪生物有机肥。该生物有机肥还可显著促进番茄生长及产量提升,并通过调控根际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土壤抑病能力,减少土传青枯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生物防控 土传青枯病 生物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酸解氨基酸对植物源废弃物好氧堆肥品质及其应用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蒋忠纯 罗非 +4 位作者 李新艳 张楠 张瑞福 荀卫兵 沈其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45-1455,共11页
【目的】探究添加酸解氨基酸(AA)对不同植物源废弃物堆肥进程、氮素损失阻控、堆肥品质和产品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向3种含碳量不同的植物源废弃物(中药渣、木薯渣和蘑菇渣)中添加5%、10%和15%(体积质量比)的酸解氨基酸,以不添加酸... 【目的】探究添加酸解氨基酸(AA)对不同植物源废弃物堆肥进程、氮素损失阻控、堆肥品质和产品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向3种含碳量不同的植物源废弃物(中药渣、木薯渣和蘑菇渣)中添加5%、10%和15%(体积质量比)的酸解氨基酸,以不添加酸解氨基酸处理作为对照,监测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和理化指标。堆肥结束后,以辣椒和茄子作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和大田试验。盆栽试验以不施肥和施化肥为对照,试验处理包括9个堆肥产品及其添加促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制备的生物有机肥产品,共24个,调查了不同处理辣椒和茄子的生物量和生理指标。田间试验以不施肥和施化肥为对照,以盆栽效果最佳的堆肥产品及其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单施、两个产品分别与化肥配合,共14个处理,调查了辣椒和茄子的生长状况。【结果】添加酸解氨基酸延长了中药渣和木薯渣堆肥的高温期持续时间,而蘑菇渣堆肥的高温期持续时间随酸解氨基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酸解氨基酸加入后,3种原料堆体的pH均有所下降,且整体上酸解氨基酸添加量越多,pH下降越显著。酸解氨基酸明显促进了3种原料堆肥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总碳的分解,且促进效果和氮磷钾养分积累量随着酸解氨基酸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此外,酸解氨基酸加入后由于引入H^(+),使堆体的电导率有小幅上升。盆栽试验表明,3种有机物料堆肥均以添加10%AA制成的有机肥最佳,且能显著提高辣椒植株的鲜重、干重、株高、茎粗和叶绿素含量,添加促生菌后进一步提高了堆肥的效果。以10%AA处理的有机肥及其生物有机肥进行大田试验,中药渣有机肥中,生物有机肥处理为辣椒田间处理最佳,生物有机肥加化肥处理为茄子田间处理最佳;木薯渣有机肥处理中,生物有机肥处理在辣椒和茄子田间试验中均为最佳处理;蘑菇渣有机肥处理,生物有机肥加化肥处理在辣椒和茄子大田试验中各项指标均为最优;表明10%AA处理的有机肥配合功能菌株施用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整体效果显著优于空白和化肥处理。【结论】添加酸解氨基酸能够降低堆肥pH,减少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延长堆肥高温期的持续时间,提高有机碳降解效率及氮磷钾相对含量;该堆肥与功能菌株配伍制成的生物有机肥,与等养分化肥处理相比,可以显著提高作物的生物量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有机废弃物 酸解氨基酸 好氧堆肥 腐熟度 氮素 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矿质营养与病害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敏 彭大榕 +3 位作者 曾吉兴 王诗语 朱林星 郭世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39-1353,共15页
矿质营养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如何优化养分管理调控土壤生态功能及植物免疫反应,从而实现对植物病害有效防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植物矿质营养元素与病害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物理抗性、生化抗性、分子抗性及... 矿质营养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如何优化养分管理调控土壤生态功能及植物免疫反应,从而实现对植物病害有效防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植物矿质营养元素与病害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物理抗性、生化抗性、分子抗性及微生物调控等方面阐述了植物矿质元素对病害的调控机理。合理供应矿质养分不仅能调节植物的组织和结构特性建立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物理屏障,通过影响植物抗菌代谢物合成、氨基酸代谢、植物防御相关酶活性等诱导植物生化抗性,还能从分子水平调控植物信号及激活植物免疫反应以诱导植物分子抗性。此外,矿质营养还可通过改变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组成,调控根际微生物结构,进而维持植物及土壤健康。因此,利用植物矿质营养协调植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提高植物抗性,可为植物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新思路。未来可从多种矿质营养复合调控植物免疫机制,植物和微生物对矿质营养响应差异机理,以及发展精准施肥技术提高植物对病害的抗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质营养 植物病害 植物健康 土壤健康 养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施肥下养分投入与梨产量品质的整合分析及施肥建议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浩 王朝阳 +1 位作者 徐阳春 董彩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0-688,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我国梨主产区农户常规养分投入和产量现状,研究不同氮(N)、磷(P_(2)O_(5))和钾(K_(2)O)优化施肥措施对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通过养分优化管理协同提高我国梨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了1992—2022年公开...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我国梨主产区农户常规养分投入和产量现状,研究不同氮(N)、磷(P_(2)O_(5))和钾(K_(2)O)优化施肥措施对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通过养分优化管理协同提高我国梨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了1992—2022年公开发表的关于优化施肥对梨产量及品质影响的期刊文献112篇。通过对提取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研究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下梨产量及N、P_(2)O_(5)和K_(2)O施用量间的关系,并基于产量效应对我国各梨主产区提出针对性施肥建议。[结果]从全国范围看,我国梨平均产量为31 t·hm^(-2),N、P_(2)O_(5)和K_(2)O平均施用量分别为453、235和320 kg·hm^(-2),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N、P_(2)O_(5)和K_(2)O肥养分投入量偏高及各主产区间差距大的现象。与常规施肥相比,优化N、P_(2)O_(5)和K_(2)O施肥分别提高果实可溶性糖含量5.5%~7.3%、果形指数1.5%~1.6%、维生素C含量3.0%~3.4%,降低总酸含量3.6%~7.3%和果皮硬度1.4%~2.2%。同时,一定程度上减施N、P_(2)O_(5)和K_(2)O有助于梨的增产提质,以此为依据可针对各主产区提出N、P_(2)O_(5)和K_(2)O适宜的施用区间:西部产区最佳投入量分别为292.9~390.5 kg·hm^(-2)、113.1~169.6 kg·hm^(-2)和71.0~106.4 kg·hm^(-2);长江流域产区最佳投入量分别为289.0~385.3 kg·hm^(-2)、221.7~277.1 kg·hm^(-2)和158.7~238.0 kg·hm^(-2);环渤海产区最佳投入量分别为228.1~342.2 kg·hm^(-2)、113.9~170.8 kg·hm^(-2)和261.6~348.8 kg·hm^(-2);黄河故道产区最佳投入量分别为258.7~388.1 kg·hm^(-2)、164.1~218.8 kg·hm^(-2)和330.1~440.1 kg·hm^(-2)。[结论]优化施肥能够协同提高我国梨树产量和果实品质,以此为基础提出的针对性施肥建议有助于实现我国梨主产区的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施肥 产量 品质 整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抑病菌群的构建及其生防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龄尹 刘珊珊 +6 位作者 魏文哲 徐谞 操一凡 刘红军 沈宗专 李荣 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8-906,共9页
[目的]为实现香蕉枯萎病的有效防控,本研究拟构建对香蕉枯萎病具有抑制作用的生物防治菌群。[方法]利用平板对峙法从香蕉枯萎病的抑病型土壤中分离筛选对香蕉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并通过16S r... [目的]为实现香蕉枯萎病的有效防控,本研究拟构建对香蕉枯萎病具有抑制作用的生物防治菌群。[方法]利用平板对峙法从香蕉枯萎病的抑病型土壤中分离筛选对香蕉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并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测定菌株产生长素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结合室内共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探究构建的菌群对香蕉枯萎病的抑制作用。[结果]分离筛选到的4株拮抗菌均对香蕉枯萎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16S rRNA序列检测结果表明,其分别为芽胞杆菌(Bacillus sp.)、链霉菌(Streptomyces sp.)、芽胞杆菌(Bacillus sp.)、肠杆菌(Enterobacter sp.);室内培养试验发现,分离筛选的4株拮抗菌具有较强的产生长素和生物膜形成能力;体外共培养研究结果进一步发现,由4株菌组成的合成菌群表现出最强的抑制效果,相比于对照,抑菌率增加了93.6%;盆栽试验证实该合成菌群能有效在香蕉植株根际定殖,并显著降低病原菌数量,相比于对照,其病原菌数量降低了92.13%。[结论]成功分离筛选并构建了一个由4株细菌组成的抑病菌群,盆栽条件下其能明显抑制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增殖,为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控香蕉枯萎病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 功能细菌 菌群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水稻耐盐能力的根际核心菌株筛选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爱媛 任轶 +5 位作者 汪姣 严河 石晨雨 沈其荣 张瑞福 荀卫兵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0-1420,共11页
根际微生物能通过多种途径增强作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性。为获得能显著提高水稻耐盐性的根际促生菌并探究其应用效果,选择耐盐品种湖南籼和盐敏感品种南粳46两个水稻品种,分别比较了耐盐水稻和盐敏感水稻在自然盐土和灭菌盐土中的生理指标... 根际微生物能通过多种途径增强作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性。为获得能显著提高水稻耐盐性的根际促生菌并探究其应用效果,选择耐盐品种湖南籼和盐敏感品种南粳46两个水稻品种,分别比较了耐盐水稻和盐敏感水稻在自然盐土和灭菌盐土中的生理指标,然后基于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通过根系细菌群落差异分析和共现网络分析,鉴定了在耐盐水稻根际富集且与耐盐性相关的关键类群。随后,采用根际微生物宏培养方法从耐盐水稻根际筛选出关键细菌类群的可培养菌株。最后通过盆栽试验评估了菌株增强盐敏感水稻耐盐能力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自然盐土中耐盐水稻株高和根长均显著高于灭菌土壤中的植株,而脯氨酸含量则显著低于灭菌土壤中的植株,表明耐盐水稻品种根际的微生物群落在增强水稻耐盐能力中具有重要作用。扩增子测序分析发现耐盐水稻品种和盐敏感水稻品种根际微生物群落差异显著,差异分析明确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和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为耐盐水稻根际富集的关键细菌类群。通过设置盐胁迫下盐敏感水稻发芽试验和苗期水培试验,筛选出普氏假单胞菌P34和大安金黄杆菌C18两株功能菌。最后通过盆栽试验证明C18和P34作为直接接种剂或种子包衣剂均能在盐胁迫下显著促进盐敏感水稻生长。综上,C18和P34具有良好的增强水稻耐盐能力的潜力,可作为开发盐碱地专用的种子包衣及微生物肥料的候选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土 水稻耐盐胁迫 根际 可培养菌株 种子包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青枯病高效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生物效应 被引量:12
14
作者 丁传雨 张国漪 +2 位作者 沈其荣 冉炜 陈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76,共9页
从马铃薯、番茄、茄子、香蕉的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40株对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24株拮抗菌对青枯菌的抑菌圈直径大于等于15 mm。从中选出2株菌株的单菌落及其发酵上清液对4株青枯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等于... 从马铃薯、番茄、茄子、香蕉的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40株对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24株拮抗菌对青枯菌的抑菌圈直径大于等于15 mm。从中选出2株菌株的单菌落及其发酵上清液对4株青枯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等于20 mm的拮抗菌株LH23和LH36,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同源性分析,将LH23和LH36菌株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通过分别单独施用拮抗菌LH23、LH36及其制成的生物有机肥(BIO23和BIO36)进行盆栽试验,观测其对马铃薯苗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对青枯病的防治作用。拮抗菌株及其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均具有促进马铃薯生长和防治马铃薯青枯病的作用,其中生物有机肥BIO23促生及防病效果最好。生物有机肥BIO23和BIO36处理地上部鲜质量比化肥处理分别增加711.3%和695.7%,防治效果分别为100%和100%;单独施用菌液LH23和LH36处理地上部鲜质量比化肥处理分别增加100.5%和116.5%,防治效果分别为85.1%和8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青枯病 拮抗菌 筛选 鉴定 生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适应型植物根际促生细菌的筛选及促生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伟 岳政府 +1 位作者 刘孝文 张瑞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100,共8页
[目的]优良菌种是微生物肥料的基础,低温适应型菌株对于研制在低温条件下应用的微生物肥料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菌株的低温适应性筛选植物根际促生菌。[方法]利用稀释涂布的分菌方法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快速生长的根际促生菌,并筛选... [目的]优良菌种是微生物肥料的基础,低温适应型菌株对于研制在低温条件下应用的微生物肥料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菌株的低温适应性筛选植物根际促生菌。[方法]利用稀释涂布的分菌方法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快速生长的根际促生菌,并筛选在低温条件下生长良好的菌株,进一步分析所筛菌株的促生特性,通过盆栽试验验证促生效果,并研究微生物肥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究所筛菌株的促生机制。[结果]初筛所得36株菌株均具有溶磷、产NH3、产吲哚乙酸(IAA)及产嗜铁素等一种或多种促生性能,其中具有产氨能力的14株,占所筛菌株的38.9%;产IAA的20株,占所筛菌株的55.6%;产铁载体的12株,占所筛菌株的33.3%;具有溶解有机磷能力的15株,占所筛菌株的41.7%。通过低温生长验证,8株菌可以在低温(15℃)下生长,均具有产NH3和产IAA的促生特性,菌株D4的IAA产量最大,达到162 mg·L^(-1)。结合盆栽促生试验结果,最终选择D4和R1两株芽孢杆菌制作生物有机肥在冬季大棚的低温条件下进行肥效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对青菜的株高、根长和鲜质量的影响均高于普通有机肥和化肥。土壤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与化肥混施处理使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基于16S rRNA基因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菌株D4为巨大芽孢杆菌,菌株R1为短小芽孢杆菌。[结论]所筛选得到的低温适应型根际促生菌和研制的生物肥料,具有在寒冷地区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适应型根际促生菌 微生物肥料 促生特性 促生效应 盆栽试验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茨木霉SQR-T037对茄子幼苗促生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胡洁 秦克伟 +3 位作者 蔡枫 余光辉 沈其荣 陈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2期15671-15673,15694,共4页
[目的]为研究木霉SQR-T037对茄子幼苗的促生效应。[方法]以"种都墨茄"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土培的方法,设无机肥CK、有机肥OF、哈茨木霉SQR-T037菌液灌根3个处理。[结果]木霉SQR-T037菌液灌根处理相对于无机肥CK和有机肥OF处... [目的]为研究木霉SQR-T037对茄子幼苗的促生效应。[方法]以"种都墨茄"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土培的方法,设无机肥CK、有机肥OF、哈茨木霉SQR-T037菌液灌根3个处理。[结果]木霉SQR-T037菌液灌根处理相对于无机肥CK和有机肥OF处理能在0.05水平显著提高茄子生物量,但对茄子叶片的叶绿素SPAD值和POD活性无明显影响;SQR-T037菌液灌根处理对茄子根系的生长无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茄子幼苗的根系活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SQR-T037菌液灌根处理能在0.05水平显著增加茄子幼苗的干物量积累。[结论]木霉SQR-T037对茄子苗期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茄子幼苗 促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5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对梨树根系形态及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伍从成 姜海波 +4 位作者 赵静文 范学山 董彩霞 沈其荣 徐阳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3-480,共8页
[目的]探究连续5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黄冠梨’树根系形态及分布特征的影响,为梨园高效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15年生‘黄冠梨’上设置不施肥(CK)、化肥(TF)和生物有机肥(BOF)3个处理,采用环施法施肥,果实采收后在距树干水平方向0~2... [目的]探究连续5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黄冠梨’树根系形态及分布特征的影响,为梨园高效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15年生‘黄冠梨’上设置不施肥(CK)、化肥(TF)和生物有机肥(BOF)3个处理,采用环施法施肥,果实采收后在距树干水平方向0~200 cm、垂直方向0~120 cm,按40 cm×40 cm×30 cm采集20个土体单元,研究不同处理下梨树根系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不同径级根系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的分布特征。[结果]梨树根系总的根长、根尖数、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以BOF处理最多,TF处理次之,CK最少。与CK相比,BOF处理梨树总根长、总根尖数、总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别增加71.8%、50.8%、89.9%和130.1%,比TF处理增加28.0%、8.3%、37.0%和61.5%;不同径级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以BOF处理最多,TF处理次之,CK最少。3个处理下,根系均主要分布在0~120 cm水平方向、0~90 cm垂直方向。在此范围内,0~60 cm垂直深度土层,生物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根尖数,促进了细根(<1 mm)的生长;0~90 cm垂直深度土层,显著促进了1~3 mm径级根系生长;在60~90 cm垂直深度土层则显著促进了粗根(>3 mm)的生长。BOF处理提高了0~60 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结论]生物有机肥处理能够显著促进不同深度、不同径级根系的生长,有利于提高根系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树 根系形态 根系分布 生物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根际营养竞争的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促生效应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崔晓双 王伟 +1 位作者 张如 张瑞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58-966,共9页
[目的]优良菌种是微生物肥料的基础,根际竞争能力是微生物肥料菌株发挥作用的前提,本研究主要基于根际营养竞争能力筛选植物根际促生菌.[方法]利用玉米、黄瓜、番茄3种作物的根系分泌物为初筛培养基的营养源,从相对应作物的根际土壤样... [目的]优良菌种是微生物肥料的基础,根际竞争能力是微生物肥料菌株发挥作用的前提,本研究主要基于根际营养竞争能力筛选植物根际促生菌.[方法]利用玉米、黄瓜、番茄3种作物的根系分泌物为初筛培养基的营养源,从相对应作物的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能利用根系分泌物快速生长的菌株,通过测定所筛菌株的促生特性,进一步结合平皿幼苗促生试验复筛优良菌株,并通过盆栽试验评价促生效果.[结果]初筛所得24株菌株,均可在以植物根系分泌物为唯一营养来源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具有溶磷、产NH3、产IAA及产嗜铁素等一种或多种促生性能,其中具有产氨能力的14株,占所筛菌株的58.3%;可产IAA的20株,占所筛菌株的83.3%,菌株JScB的IAA产量最大,达到了73.28 mg·L^-1;可产铁载体的12株,占所筛菌株的50.0%;具有溶解有机磷能力的15株,占所筛菌株的62.5%;所筛各菌株均有一定的溶解无机磷的能力,但差异很大,溶磷量范围为19.14-200.05 mg·L^-1.结合平皿幼苗促生试验,最终筛选出12株菌株用于盆栽试验.接种所筛菌株于相应作物后,其株高、生物量、根系形态(总根长、根表面积等)和叶绿素含量等均高于不接菌对照.经16S rDNA鉴定序列同源性,5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3株为剑菌属(Ensifer),2株为根瘤菌属(Rhizobium),1株为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1株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结论]基于根际营养竞争筛选的植物根际促生菌具有良好促生效果,为筛选作物专一性、高效根际促生菌提供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 微生物肥料 根系分泌物 促生特性 促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小麦秸秆生产木霉分生孢子及其生物有机肥对黄瓜的促生效果 被引量:23
19
作者 冯程龙 王晓婷 +4 位作者 康文晶 孟晓慧 张风革 冉炜 沈其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86-1295,共10页
【目的】木霉是重要的植物根际促生功能菌,然而木霉类生物肥料生产的应用基础研究很薄弱。本研究以小麦秸秆为发酵基质,探究哈茨木霉T-E5产分生孢子的固体发酵工艺条件,并验证发酵物作为生物有机肥的促生效果。【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 【目的】木霉是重要的植物根际促生功能菌,然而木霉类生物肥料生产的应用基础研究很薄弱。本研究以小麦秸秆为发酵基质,探究哈茨木霉T-E5产分生孢子的固体发酵工艺条件,并验证发酵物作为生物有机肥的促生效果。【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小麦秸秆为固体发酵基质,研究固体发酵的不同发酵方式,温度、酸浓度、酸种类、接种量、含水量、外加碳源和氮源等单因子条件下的产孢量;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温度、酸浓度、含水量、接种量、外加氮源和碳源的发酵条件优化。利用两季温室盆栽试验测定包括施用化肥、有机肥、发酵物和不同肥料组合的5个不同施肥处理的黄瓜地上部生物量、株高和叶面积。采用稀释涂布法测定黄瓜盆栽根际土中总真菌数量和木霉菌数量。【结果】单因素条件优化:基质用稀硝酸(0.1 mol/L)调节酸度值后接种3%(v/w)的1×10~7个/m L的T-E5孢子液,调节水分使初始含水量达到75%;在此条件下,添加尿素和玉米粉,在28℃下发酵培养8天,最大产孢量可达到8.87×10~9个/g。通过正交优化,每10 g小麦秸秆,加入调节酸度值的0.05 mol/L硝酸18.3 m L,含水量70%(湿基),接种量9%,添加尿素的量为1%,30℃浅盘培养8天,产孢量达到1.1×10^(10)个/g。第1季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处理(CCK)相比,发酵产物与化肥配施(CT)使黄瓜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株高和叶面积分别提高14.97%、16.75%和14.64%;与单施有机肥处理(OCK)相比,发酵产物与有机肥配施(OT)使黄瓜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株高和叶面积分别提高10.62%、26.06%和9.53%。第2季盆栽也有类似的促生效果,与CCK相比,CT使上述指标分别提高12.83%、11.49%和26.93%;与OCK相比,OT使上述指标分别提高5.96%、34.29%和18.01%。两季盆栽添加木霉发酵物的处理中根际土总真菌数和木霉菌数量相比CCK、OCK和不施肥照(CK)均增加1个数量级以上。【结论】以小麦秸秆为主要原料,采用固体发酵工艺可生产高分生孢子含量的哈茨木霉菌剂及其生物有机肥,表明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高附加值的木霉菌剂及其生物有机肥具有可行性。但木霉孢子数量主要受发酵条件影响,今后应在中试和工厂化生产水平进一步研究木霉孢子固体发酵的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5木霉 小麦秸秆 固体发酵 生物有机肥 黄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粉和稻壳固液混合发酵产物的抗氧化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赛 古芸 +4 位作者 曲峰龙 陈雅玲 余光辉 冉炜 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7-872,共6页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解淀粉芽胞杆菌XZ-173固液混合发酵工艺生产出抗菌和抗氧化水解产物并研究其抗氧化特征。[方法]以大豆粉和稻壳等农副产品为原料30℃发酵60 h后,离心获得发酵液,再分别经过抽滤法和酸沉降法得到发酵粗提物(FCE)和表...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解淀粉芽胞杆菌XZ-173固液混合发酵工艺生产出抗菌和抗氧化水解产物并研究其抗氧化特征。[方法]以大豆粉和稻壳等农副产品为原料30℃发酵60 h后,离心获得发酵液,再分别经过抽滤法和酸沉降法得到发酵粗提物(FCE)和表面活性剂粗品(SCP)。采用自由基清除和还原性测定研究FCE和SCP的各项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SCP比FCE具有更好的表面活性和抗菌性,但FCE比SCP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当质量浓度为2.0 mg·m L-1时,FCE对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胺盐(ABTS+)自由基、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33.88%、40.07%、29.19%和88.50%;而SCP对这些自由基的清除率相对较低。与SCP相比,FCE还表现出较高的还原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结论]以大豆粉和稻壳为主要原料的微生物发酵产物能够抗多种过氧化物自由基,可作为天然活性添加剂用于食品和饲料新产品开发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粗品 发酵粗提物 抗氧化性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DPPH自由基 解淀粉芽胞杆菌XZ-17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