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园间作种植模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凯玥 段玉 +4 位作者 杨垚 江杰 马媛春 朱旭君 房婉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273,共11页
间作是构建生态复合茶园的重要途径,在调节茶园小气候环境、改善茶园地下环境、预防茶园病虫草害的发生、提升茶叶产量与品质发挥关键作用,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茶园栽培技术。本文从茶园间作种植下茶园小气候与地下部环境的改善、茶树生... 间作是构建生态复合茶园的重要途径,在调节茶园小气候环境、改善茶园地下环境、预防茶园病虫草害的发生、提升茶叶产量与品质发挥关键作用,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茶园栽培技术。本文从茶园间作种植下茶园小气候与地下部环境的改善、茶树生物及非生物胁迫抵抗力的提升、茶树生长代谢的调节等方面对茶园间作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发展绿色低碳生态茶园和实现高效优质茶叶提供理论指导,并为茶园间作种植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及研究方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间作 小气候 土壤环境 绿色防控 生态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EGCG3″Me的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孙业良 吕海鹏 +1 位作者 林智 黎星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9-384,共6页
采用制备HPLC系统进行分离纯化并进一步结合NMR、LC/MS进行结构鉴定,从茶叶中分离纯化出了EGCG3″Me;研究了不同提取条件对茶叶中EGCG3″Me含量的影响,初步建立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茶叶中EGCG3″Me含量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 采用制备HPLC系统进行分离纯化并进一步结合NMR、LC/MS进行结构鉴定,从茶叶中分离纯化出了EGCG3″Me;研究了不同提取条件对茶叶中EGCG3″Me含量的影响,初步建立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茶叶中EGCG3″Me含量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重现性好,适用于常规定量分析,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48%,RSD为3.31%;采用蒸馏水在90℃的水浴浸提5min,茶汤中EGCG3"Me的浓度可以达到最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CG3″Me 分析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段云裳 邹中伟 +1 位作者 成浩 房婉萍 《中国茶叶》 2008年第6期15-17,共3页
茶叶中的香气物质大多是以香气前驱体的形式存在,而其中又以葡萄糖苷为主。这些以葡萄糖苷形式存在的香气物质在β-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酶解释放出挥发性的香气物质,各种香气物质以不同的浓度组合就构成了茶叶所特有的香气品质。本文着... 茶叶中的香气物质大多是以香气前驱体的形式存在,而其中又以葡萄糖苷为主。这些以葡萄糖苷形式存在的香气物质在β-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酶解释放出挥发性的香气物质,各种香气物质以不同的浓度组合就构成了茶叶所特有的香气品质。本文着重阐述茶叶中β-葡萄糖苷酶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的一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Β-葡萄糖苷酶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引文分析法的学者论著被引特征研究——以朱自振先生学术论著被引特征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田雁冰 谷青青 黎星辉 《中国茶叶》 2024年第2期28-36,共9页
以朱自振先生的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引文分析法对论文和论著被引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视史料的收集和运用是朱自振先生治学的特点;古代茶书论文和古代茶学典籍汇编资料对中国史、科学技术史、茶文化学和中国语言文... 以朱自振先生的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引文分析法对论文和论著被引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视史料的收集和运用是朱自振先生治学的特点;古代茶书论文和古代茶学典籍汇编资料对中国史、科学技术史、茶文化学和中国语言文学等多学科具有较大影响,具备学科扩散度广、跨学科多样性的特征;先生的古代茶学典籍汇编资料在茶文化学科拥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振 茶史 茶文化 引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结构对茶园土壤氮素营养及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7
5
作者 朱旭君 王玉花 +2 位作者 张瑜 肖润林 黎星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8-254,共7页
通过设置施氮水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比双因素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结构对茶园土壤有机质和氮素营养、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各种施肥处理均能有效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且均在900 kg·hm-2... 通过设置施氮水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比双因素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结构对茶园土壤有机质和氮素营养、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各种施肥处理均能有效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且均在900 kg·hm-2的施氮水平下75%有机肥+25%化肥处理效果最为显著;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春茶芽叶密度、百芽重等产量指标;有机肥比例高于25%的氮素处理能显著提高春茶的品质指标,有机肥比例50%以上时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结构 茶园 氮素营养 茶叶产量 茶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氨基酸对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6
作者 张定 汤茶琴 +3 位作者 陈暄 徐德良 肖润林 黎星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7-242,共6页
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氨基酸喷施茶树,采摘鲜叶并进行真空厌氧处理。比较分析不同处理对茶叶中γ-氨基丁酸(GABA)生物合成量、厌氧处理对茶样中各氨基酸含量以及施肥时间对GAB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喷施氨基酸后,经真空厌氧处理茶... 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氨基酸喷施茶树,采摘鲜叶并进行真空厌氧处理。比较分析不同处理对茶叶中γ-氨基丁酸(GABA)生物合成量、厌氧处理对茶样中各氨基酸含量以及施肥时间对GAB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喷施氨基酸后,经真空厌氧处理茶鲜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上升,6种氨基酸对GABA合成的影响作用由高到低为谷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苯丙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茶鲜叶中氨基酸含量尤其是谷氨酸、天冬氨酸及茶氨酸含量高低可以作为评价GABA合成作用的指标;叶面喷施谷氨酸5d时,茶鲜叶中氨基酸总量以及谷氨酸、天冬氨酸和茶氨酸增加总量最高。综合分析确定施0.5%谷氨酸叶面肥5d后,采摘一芽二、三叶鲜叶,常温下厌氧处理8h,是生产γ-氨基丁酸茶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氨基酸叶面肥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绿素仪(SPAD)在茶树氮素营养诊断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杨亦扬 马立锋 +2 位作者 石元值 阮建云 黎星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1-308,共8页
测定叶片氮素含量是诊断茶树氮素状况的一项重要方法。本文利用盆栽试验,通过不同的供氮水平,研究了利用叶绿素仪(SPAD-502)进行茶树氮素营养快速诊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茶树新梢产量与氮素用量、成熟叶氮素含量之间呈线性加平台的反... 测定叶片氮素含量是诊断茶树氮素状况的一项重要方法。本文利用盆栽试验,通过不同的供氮水平,研究了利用叶绿素仪(SPAD-502)进行茶树氮素营养快速诊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茶树新梢产量与氮素用量、成熟叶氮素含量之间呈线性加平台的反应关系,成熟叶的SPAD值与其全氮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并与茶树产量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关系拐点,初步显示SPAD可以较好地表征茶树的氮素营养状况,有可能作为快速诊断方法用于指导茶树施肥,但是还需要通过大田试验进行进一步验证。本文还探讨了测定位点、叶位、天气状况、田间原位或离体测定方式、表面清洗以及样本量等因素对SPAD测试精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叶绿素仪 氮素营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茶叶中的F^-、Cl^-、SO4^2-、NO3^- 被引量:14
8
作者 石元值 杨亦扬 +4 位作者 阮建云 马立峰 张磊 韩文炎 王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3-385,共3页
利用美国戴安公司免试剂离子色谱系统(ICS-2000系统),采用KOH梯度离子色谱法和抑制电导检测器,建立了同时测定茶叶中F-、Cl-、SO42-、NO3等四种重要的阴离子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茶叶中F-、Cl-、SO42-、NO3四种阴离子的色谱分析条件,建立... 利用美国戴安公司免试剂离子色谱系统(ICS-2000系统),采用KOH梯度离子色谱法和抑制电导检测器,建立了同时测定茶叶中F-、Cl-、SO42-、NO3等四种重要的阴离子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茶叶中F-、Cl-、SO42-、NO3四种阴离子的色谱分析条件,建立了8-44-52-8mmol/L的KOH梯度淋洗程序,流速为1.0ml/min。结果表明:该方法回归方程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999以上,各组分的检出限在0.01~0.05mg/L之间,回收率在88.6%~107.5%之间。用本方法用于实际茶叶样品中F-、Cl-、SO42-、NO3等无机酸阴离子的分析,简便、实用,并且快速、准确,所得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梯度淋洗 F^-、Cl^-、SO4^2-、NO3^- 同时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γ-氨基丁酸及谷氨酸的纸电泳测定 被引量:16
9
作者 汤茶琴 张定 +3 位作者 陈暄 徐德良 黎星辉 肖润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5-138,共4页
对用纸电泳法测定茶叶中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的方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在5~30nmol/μl的浓度范围内,其含量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5和0.9998;茶叶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纸电泳法... 对用纸电泳法测定茶叶中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的方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在5~30nmol/μl的浓度范围内,其含量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5和0.9998;茶叶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纸电泳法测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293%和101.445%;茶叶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纸电泳法测定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和3.8%;茶叶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含量测定结果在纸电泳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之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电泳 茶叶 Γ-氨基丁酸 谷氨酸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修剪物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袁赛艳 陈暄 +3 位作者 房婉萍 王玉花 朱旭君 黎星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5-262,共8页
茶树修剪物直接还田是茶园管理中常见的栽培措施。本文通过提取不同处理的土壤样品总DNA,以未处理土壤样品为对照,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研究添加茶树修剪物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土壤样品的D... 茶树修剪物直接还田是茶园管理中常见的栽培措施。本文通过提取不同处理的土壤样品总DNA,以未处理土壤样品为对照,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研究添加茶树修剪物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土壤样品的DGGE图谱中发现许多公共条带,这些共有条带主要属于Pezizomycotina门、Basidiomycota门、Mortierellomycotina门和Mucoromycotina门;通过DGGE的条带数和亮度进行真菌群落多样性各项指标的比较,显示各处理的丰富度指数和香农-威纳指数均低于对照,表明茶树修剪物的降解产物和茶树本身固有的酚类物质对茶园的真菌群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修剪物 PCR-DGGE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碱渣对茶园土壤酸度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3
11
作者 王辉 徐仁扣 黎星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78,共4页
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用量条件下碱渣对酸化茶园土壤的酸度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碱渣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土壤交换性盐基和盐基饱和度,降低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并使土壤中钙、镁养分保持合理比例。施用碱... 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用量条件下碱渣对酸化茶园土壤的酸度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碱渣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土壤交换性盐基和盐基饱和度,降低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并使土壤中钙、镁养分保持合理比例。施用碱渣提高了茶叶中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和叶绿素含量,降低了茶叶中铅含量,使茶叶品质得到改善。碱渣施用量为4 500 kg.hm-2时,可将土壤pH值调节至5.51,达到最适合茶树生长的酸度条件,该条件下生产的茶叶品质也最佳,茶叶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2.5%、27.8%、34.9%、69.0%和52.1%,而Pb含量下降5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茶园土壤 碱渣 土壤改良 茶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花粉的离体萌发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暄 彭英 +4 位作者 郝姗 王玉花 房婉萍 张彩丽 黎星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33-235,共3页
选用无性系茶树品种龙井长叶花粉为材料,通过离体条件下花粉的萌发来探讨茶树离体花粉萌发的最适条件及最适保存方法。取蕾白期茶树花苞,干燥15 h后取花粉,以30 mmol/L的MES缓冲液(pH值5.5)为母液配制0.01%H3BO4+0.03%Ca(NO3)2+10%蔗糖+... 选用无性系茶树品种龙井长叶花粉为材料,通过离体条件下花粉的萌发来探讨茶树离体花粉萌发的最适条件及最适保存方法。取蕾白期茶树花苞,干燥15 h后取花粉,以30 mmol/L的MES缓冲液(pH值5.5)为母液配制0.01%H3BO4+0.03%Ca(NO3)2+10%蔗糖+15%聚乙二醇4000(PEG-4000)溶液(pH值6.5),作为基本培养基,统计不同组分的浓度、不同pH值和不同碳源对25℃处理1 h的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最适液体培养基是:0.01%H3BO4+0.05%Ca(NO3)2+5%PEG-4000+5%麦芽糖,pH值在5.0~6.0之间(30 mmol/L MES)。在此条件下的萌发率为82.24%,花粉管生长长度为49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花粉 离体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S基因构建茶氨酸生物合成工程菌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文娴 黎星辉 +2 位作者 王丽鸳 房婉萍 成浩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2-248,共7页
为了高效合成茶氨酸,本研究通过将荧光假单胞菌GS基因转接入pET32a质粒中,再将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 BL21中,构建了一种生物合成茶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工程菌株经0.1mmol/LIPTG,28℃诱导表达,湿菌体的酶活达到41.79U/mg prot,大约是出发... 为了高效合成茶氨酸,本研究通过将荧光假单胞菌GS基因转接入pET32a质粒中,再将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 BL21中,构建了一种生物合成茶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工程菌株经0.1mmol/LIPTG,28℃诱导表达,湿菌体的酶活达到41.79U/mg prot,大约是出发菌株E.coli BL21的126.64倍。工程菌催化L-谷氨酸钠和盐酸乙胺反应生成茶氨酸的产量达到6.2g/L,其催化L-谷氨酰胺和盐酸乙胺反应生成茶氨酸的能力较出发菌株E.coliBL21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合成酶 茶氨酸 工程菌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籽多糖的提纯、理化特征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明乐 房婉萍 黎星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80-285,共6页
茶籽多糖是茶籽中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然而,我国茶籽利用率不高,如能充分利用,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茶籽多糖(tea seed polysaccharide,TSPS)提纯方法、理化特征和生物... 茶籽多糖是茶籽中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然而,我国茶籽利用率不高,如能充分利用,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茶籽多糖(tea seed polysaccharide,TSPS)提纯方法、理化特征和生物活性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茶籽多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多糖 提取 纯化 结构 生物活性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农杆菌的耐酚性能比较与驯化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仓梅芹 周健 +2 位作者 成浩 黎星辉 王丽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9-194,共6页
为了明确不同农杆菌菌种对茶多酚的耐受性能变化幅度,以及驯化培养对提高农杆菌茶多酚耐受性、从而提高茶树遗传转化中遗传转化率的作用与可行性,本文比较了茶多酚对四种农杆菌生长的抑制率,进行了耐酚菌株的驯化培养,最后比较了驯化菌... 为了明确不同农杆菌菌种对茶多酚的耐受性能变化幅度,以及驯化培养对提高农杆菌茶多酚耐受性、从而提高茶树遗传转化中遗传转化率的作用与可行性,本文比较了茶多酚对四种农杆菌生长的抑制率,进行了耐酚菌株的驯化培养,最后比较了驯化菌株与原始菌株的转化能力。结果表明:茶多酚对几种农杆菌均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但不同菌种的耐受性能差异较大;通过驯化培养得到的耐酚菌株EHA105AP,其耐酚性能提高了90.89%,同时,其在茶树叶片和愈伤中的GUS瞬时表达率也分别提高了43.85%和57.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农杆菌 耐酚菌株 GUS瞬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茶区茶叶反季节生产的技术对策 被引量:5
16
作者 章传政 张定 +1 位作者 黎星辉 肖润林 《经济林研究》 2006年第2期55-58,共4页
针对江南茶区茶叶反季节生产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反季节生产茶园温光水气等生态条件的控制、病虫害控制、土壤活性与肥力培育、以及茶树生长节律调控等方面的技术对策。提出了以自动化和智能化为主题的茶叶反季节生产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反季节生产 技术对策 江南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澳门茶叶贸易衰落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馨秋 冯卫英 +3 位作者 姜爱芹 房婉萍 朱自振 黎星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8,共7页
澳门开中国茶叶出口贸易之先河,是我国首个茶叶出口港。目前,对清代茶叶出口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广州"十三行"和福建(泉州与厦门)与东南亚的贸易等方面,而对当时澳门地区的茶叶贸易情况缺乏研究。本文分析了澳门茶叶贸易由... 澳门开中国茶叶出口贸易之先河,是我国首个茶叶出口港。目前,对清代茶叶出口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广州"十三行"和福建(泉州与厦门)与东南亚的贸易等方面,而对当时澳门地区的茶叶贸易情况缺乏研究。本文分析了澳门茶叶贸易由盛到衰的历程,阐明了澳门作为中国首个茶叶出口港在中国茶叶贸易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探讨了澳门茶叶贸易衰落的历史和社会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澳门 茶叶 贸易 衰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渣回收利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19
18
作者 罗红玉 黎星辉 郁军 《福建茶叶》 2010年第7期8-12,共5页
茶渣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文中就其利用现状进行阐述。主要涉及茶渣用作饲料、肥料以及从中提取蛋白质三个领域。指明了提取蛋白质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 茶渣 利用 饲料 肥料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振军 章传政 黎星辉 《福建茶叶》 2005年第3期25-27,共3页
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loymorphism)是一种实用的,有效的DNA分子标记技术。与RFLP、RAPD相比,AFLP具有在一次实验中可同时观察到大量的限制性片段的优点。本文阐述了AFLP的基本原理,评述了AFLP在茶树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AFLP分子标记 遗传育种 AFLP分子标记技术 育种研究 应用 遗传 茶树 DNA分子标记技术 限制性片段 RFLP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绿豆/大豆间作对茶园土壤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20
作者 段玉 邢弘擎 +5 位作者 刘国栋 王婷 刘乐峰 朱旭君 钟增涛 房婉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1-520,共10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茶园间作绿豆和大豆对茶园土壤环境的影响,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以优化茶园土壤环境、增加茶叶产量、提高茶叶品质。[方法]间作试验设置为茶树-不接种根瘤菌绿豆(T1)、茶树-接种根瘤菌绿豆(T2)、茶树-不接种根瘤...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茶园间作绿豆和大豆对茶园土壤环境的影响,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以优化茶园土壤环境、增加茶叶产量、提高茶叶品质。[方法]间作试验设置为茶树-不接种根瘤菌绿豆(T1)、茶树-接种根瘤菌绿豆(T2)、茶树-不接种根瘤菌大豆(T3)、茶树-接种根瘤菌大豆(T4)4个处理,以单作茶树为对照(CK),探究不同间作模式对茶园土壤pH值、土壤养分及茶叶理化指标的影响及土壤指标与茶叶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茶树-豆科作物的间作模式下,豆科作物生长至盛花期(Ⅰ),茶园土壤pH值及土壤酶活性显著增加,除土壤速效磷外,其他土壤养分均显著高于单作茶园,其中土壤速效氮含量在T2处理和T4处理分别比CK增加136.63%和97.87%;除土壤有机质外,间作同一种豆科作物,接种根瘤菌豆科作物的茶园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未接种根瘤菌豆科作物的茶园,尤其是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间作的豆科作物在盛花期翻压后一个月(Ⅱ),茶园土壤pH值和土壤养分均显著高于单作茶园,且接种根瘤菌豆科作物的处理显著高于未接种根瘤菌的处理,其中在T4处理最高。茶树与豆科作物间作显著影响茶树鲜叶理化成分的代谢,尤其是间作接种根瘤菌豆科作物,间作的茶树鲜叶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在第Ⅰ时期,T2和T4处理分别比CK增加102.67%、54.37%和180.79%、160.23%,在第Ⅱ时期T2和T4处理分别比CK提高72.29%、41.80%和45.37%、3.17%,且茶树鲜叶的水浸出物在T2和T4处理显著增加,而茶树鲜叶的茶多酚含量在T2和T4处理显著降低。[结论]在茶园间作不同豆科作物均能缓解土壤酸化,显著增加土壤养分,显著增加茶树鲜叶的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尤其是茶树-绿豆间作模式的增氮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豆科作物 间作模式 土壤养分 茶叶理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