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抗白粉病的遗传改良及多系品系的配制 被引量:15
1
作者 程顺和 高德荣 +7 位作者 张伯桥 吴荣林 陆成彬 吴宏亚 吕国锋 张勇 陈佩度 刘大钧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4-38,共5页
为了培育抗白粉病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采用滚动回交与遗传标记相结合的方法,排除了供体亲本中的不良性状,把抗白粉病基因Pm4a、Pm2、Pm6、Pm21以及Compton的慢白粉病性等转入综合性状较好的轮回亲本背景,与背景材料的丰产、早熟... 为了培育抗白粉病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采用滚动回交与遗传标记相结合的方法,排除了供体亲本中的不良性状,把抗白粉病基因Pm4a、Pm2、Pm6、Pm21以及Compton的慢白粉病性等转入综合性状较好的轮回亲本背景,与背景材料的丰产、早熟、优质、抗病等数量性状相结合,育成了一系列优良的近等基因系,其中扬麦10号、11号、12号等已经通过品种审定,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同时构建了抗白粉病多系品系。并提出了把一系列重要农艺性状象转育Pm基因一样转育成综合丰产性好的近等基因系,然后在它们之间进行逐一回交,以构建聚合育种体系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抗性遗传 滚动回交 遗传标记 多系品系 聚合育种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胚乳贮藏蛋白组分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青文 万平 +1 位作者 陈佩度 刘大钧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8-83,共6页
从本世纪 50年代至今 ,小麦及其近缘属物种的胚乳贮藏蛋白组分的遗传及生化研究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 ,并已被国外许多实验室用于小麦品质改良的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面了解麦胚乳贮藏蛋白各组分的遗传及生化研究必然有助于小麦品... 从本世纪 50年代至今 ,小麦及其近缘属物种的胚乳贮藏蛋白组分的遗传及生化研究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 ,并已被国外许多实验室用于小麦品质改良的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面了解麦胚乳贮藏蛋白各组分的遗传及生化研究必然有助于小麦品质改良的研究。本文就麦胚乳贮藏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 ,即麦高分子量谷蛋白、麦醇溶蛋白、麦低分子量谷蛋白等 ,从小麦及其近缘属物种中各组分亚基编码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多态性变化、各组分亚基编码基因间的连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胚乳贮藏蛋白 品质改良 组分 生化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类作物矮秆基因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利用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万平 王刚 刘大钧 《麦类作物》 CSCD 1998年第6期9-11,共3页
本文着重介绍了主要麦类作物矮秆基因研究利用进展情况:①小麦矮秆基因的遗传学研究与利用;②大麦矮秆基因的遗传学研究与利用;③麦类作物矮秆基因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关键词 麦类作物 矮秆基因 分子遗传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大赖草T4BS.4BL-Lr.2S易位系的选育与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文轩 陈佩度 刘大钧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33-133,共1页
普通小麦-大赖草T4BS.4BLLr.2S易位系的选育与鉴定刘文轩①陈佩度刘大钧(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所,南京210095)本研究以感赤霉病小麦品种“扬麦5号”和普通小麦-大赖草抗赤霉病Lr2异附加系“92G16... 普通小麦-大赖草T4BS.4BLLr.2S易位系的选育与鉴定刘文轩①陈佩度刘大钧(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所,南京210095)本研究以感赤霉病小麦品种“扬麦5号”和普通小麦-大赖草抗赤霉病Lr2异附加系“92G169”为主要试验材料。取(扬麦5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大赖草 易位系 染色体原位杂交 赤霉病抗性 易位染色体 抗赤霉病 农艺性状 荧光原位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胚乳贮藏蛋白的生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青文 陈佩度 刘大钧 《麦类作物》 CSCD 1999年第6期44-46,共3页
本文综述了麦胚乳贮藏蛋白质主要组成部分(麦高分子量谷蛋白、麦醇溶蛋白、麦低分子量谷蛋白)生化研究进展,为人们认识麦胚乳贮藏蛋白主要组分的分子结构,理解这些组分对面筋品质影响的机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 胚乳贮藏蛋白 生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及其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航宁 吴琴生 刘大钧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5-32,共8页
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是药用植物生物工程的基础,药用植物原生质体的来源,酶解的条件,培养基的组成,培养的方法等对原生质体培养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原生质体培养在药用植物高产细胞系的筛选、体细胞杂交和基因工程方面已... 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是药用植物生物工程的基础,药用植物原生质体的来源,酶解的条件,培养基的组成,培养的方法等对原生质体培养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原生质体培养在药用植物高产细胞系的筛选、体细胞杂交和基因工程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原生质体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