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被引量:62
1
作者 钟涨宝 狄金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7-151,共5页
本文通过分析国家土地制度及其在实践中双重的两难困境,考察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所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探讨了在土地流转的社会背景下,以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为依托构建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客观上的可行性,进而探讨了依据土... 本文通过分析国家土地制度及其在实践中双重的两难困境,考察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所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探讨了在土地流转的社会背景下,以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为依托构建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客观上的可行性,进而探讨了依据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来建构和完善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所应该加强的配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村社会保障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城务工农民定居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磊 朱冠楠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37-41,共5页
在农民工大规模流入城市的现状下,调查发现,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并不十分强烈,反映出定居决策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城市较高的收入预期是吸引农民工流入城市的直接动因,但定居决策更多受制于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和个人特征因素... 在农民工大规模流入城市的现状下,调查发现,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并不十分强烈,反映出定居决策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城市较高的收入预期是吸引农民工流入城市的直接动因,但定居决策更多受制于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和个人特征因素,文章依据对农民工定居决策的调查,分析了影响农民工留城定居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城务工农民 定居决策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城农民工的卫生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朱考金 狄金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5-20,共6页
以南京市的进城农民工为例,通过调查其居住状况、消费支出、健康状况以及疾病处理等,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居住状况较差;在整个消费支出中基本消费占据了绝对比重,医疗消费比例偏低;农民工自我健康评价较高,与农村居民相比,农民工的两周患... 以南京市的进城农民工为例,通过调查其居住状况、消费支出、健康状况以及疾病处理等,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居住状况较差;在整个消费支出中基本消费占据了绝对比重,医疗消费比例偏低;农民工自我健康评价较高,与农村居民相比,农民工的两周患病率略低;在疾病处理上,农民工较为消极,其通常选择低成本的处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卫生健康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青年社会交往及成本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狄金华 杨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17,36,共4页
与儿童、少年时期相比,青年的社会交往具有其独特性。青年的社会交往虽然具有诸多的正功能,但其也必须承担包括经济成本、心理成本、机会成本和健康成本在内的诸多成本。
关键词 青年 社会交往 发展 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我呈现到自我认同:网络化个人主义时代的社会化路径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小璐 缪颖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98,共8页
社交网络、互联网和移动革命的结合,使得年轻人的社会生活出现了"网络化个人主义"的契机。本研究选择微信朋友圈作为研究场域,对大学生的社会交往特征及其社会意义展开分析。首先,内容分析呈现了大学生们多元又矛盾的群体镜像... 社交网络、互联网和移动革命的结合,使得年轻人的社会生活出现了"网络化个人主义"的契机。本研究选择微信朋友圈作为研究场域,对大学生的社会交往特征及其社会意义展开分析。首先,内容分析呈现了大学生们多元又矛盾的群体镜像,随后的个案访谈则进一步从文化主位解读了镜像背后的意义。结果表明,新媒介建构了大学生社会化的新场景,使得个体对社交生活的空间改造及日常生活的风格养成得以可能,他们藉此在与同辈及代际的互动中展开角色的实践与探索,也在成年之旅中努力消解不确定性焦虑并建构自我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网络化个人主义 自我呈现 自我认同 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定居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吴磊 朱冠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调查发现,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并不十分强烈,反映出定居决策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农民工定居决策主要受务工收入影响,但也受制于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和个人特征因素。
关键词 农民工 定居决策 城市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被动嵌入到跨界反思:社区营造中的社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影 张小山 周立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81,93,共13页
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下,社区营造为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及基层社区所推动,而发挥承上启下环节作用的社会组织需要运用各种策略回应政府的要求并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个案研究发现,项目伊始政府模糊发包、社会组织被动嵌入;项... 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下,社区营造为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及基层社区所推动,而发挥承上启下环节作用的社会组织需要运用各种策略回应政府的要求并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个案研究发现,项目伊始政府模糊发包、社会组织被动嵌入;项目过程中社会组织及时调整,一方面运用在地化知识与资源,通过线上与线下的交流平台动员社区居民,另一方面采用"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回应不同层级政府组织的要求;最终,社会组织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但对其今后的角色定位与发展图景需要做进一步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社区营造 实践策略 政社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区社会资本角度的村改居社区居民社区归属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任亚新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9期1663-1666,共4页
从社区社会资本角度入手,通过对南京村改居社区居民的抽样调查表明,总体上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水平不高,村改居居民社区归属感与居民的社区活动参与程度、在社区内的关系与居住时间有关。村改居社区作为城市化过程中传统农村社区与城市社... 从社区社会资本角度入手,通过对南京村改居社区居民的抽样调查表明,总体上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水平不高,村改居居民社区归属感与居民的社区活动参与程度、在社区内的关系与居住时间有关。村改居社区作为城市化过程中传统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之间的过渡品,如何提升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也是村改居社区建设和转型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因此,需要提高社区的整体信任和规范水平,扩大社区内的社交网络,提高居民社区建设的主体地位意识,增强社区认同感,充分考虑居民的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改居 社区归属感 社区社会资本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抑或家庭主义:河北上村代际关系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爱华 岳少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1-146,共6页
家庭个体化与家庭主义是研究代际关系的两个关键词,研究者对河北上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农村家庭在代际关系层面同时呈现出结构层面的个体化与文化层面的家庭主义特征。这两种特征使得合中有分的类主干家庭结构下亲代与子代之间的权责更明... 家庭个体化与家庭主义是研究代际关系的两个关键词,研究者对河北上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农村家庭在代际关系层面同时呈现出结构层面的个体化与文化层面的家庭主义特征。这两种特征使得合中有分的类主干家庭结构下亲代与子代之间的权责更明确,也使得代际关系越来越具有建设性,表现为从权威-服从向亲密-协作的模式转变,但转变并未改变"父子同一"的家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关系 个体化 家庭主义 父子同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叫人”到“雇人”:关中农村人际关系的变迁 被引量:12
10
作者 仇小玲 屈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87-91,共5页
在农村社会生活中,人情一直是建构和维系人际关系最为重要的纽带。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关中的定村在生产领域中发生了明显的人际关系变化,并主要表现为村民在生产活动中出现了从"叫人"到"雇人"的转变。这种转变,一方... 在农村社会生活中,人情一直是建构和维系人际关系最为重要的纽带。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关中的定村在生产领域中发生了明显的人际关系变化,并主要表现为村民在生产活动中出现了从"叫人"到"雇人"的转变。这种转变,一方面反映了市场化背景下农民思想观念的改变,表现为人际交往对象的扩展以及交往中理性因素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传统人际关系在农村社会生活中的渐变,表现为人情和面子仍然是理性交往中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叫人 雇人 人际关系 关中农村 人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社区和谐社区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涛 吴国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14-118,共5页
随着大量社会人从单位脱离以后转移到社区,社会问题和社会利益的焦点都日益汇集到社区层面,社会具有社区化管理的倾向,因此,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区指标体系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了一个参照标准和有力工具。在当前,... 随着大量社会人从单位脱离以后转移到社区,社会问题和社会利益的焦点都日益汇集到社区层面,社会具有社区化管理的倾向,因此,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区指标体系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了一个参照标准和有力工具。在当前,提出构建和谐社区指标体系具有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作者在实地调查了南京市锁金村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社区建设的指标体系,设计了一套符合和谐社区建设的和谐社区指标体系,使其在社区实践中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和谐社区 社区建设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习得还是情境选择:新生代农民工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小璐 蔡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81,158,共12页
研究利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就新生代农民工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及形成机制展开了分析。研究发现,尽管性的“双重标准”依旧存在,但总体上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呈现出“去传统化”的趋势。规范习得机制和情境... 研究利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就新生代农民工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及形成机制展开了分析。研究发现,尽管性的“双重标准”依旧存在,但总体上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呈现出“去传统化”的趋势。规范习得机制和情境选择机制假设得到了部分验证: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主要从大众传媒及同辈群体处获取性知识,受传统性社会化的影响有限;另一方面生命历程中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和恋爱经历会提升他们对婚前性行为的容忍度。研究还表明在社会急剧变迁的当下,新生代农民工在获得更多私人生活自主性的同时,也会利用“拼凑”的规则以既有的社会规范和思考方式去应对具体的情境,凸显了社会制度、文化规范与个体生命历程交织与互构下的相对主义的性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婚前性态度 性社会化 生命历程 性的“双重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理性群体行为中的个体理性分析——对安徽省X市“红T恤事件”的认识和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磊 王思明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6-79,共4页
群体行为是由一系列的个体行为聚集和组合而成的。但个体行为的一些特征在聚集和组合之后有可能会发生质的变化。社会学中最著名的发现就是个体理性行为有可能导致群体非理性行为的发生。文章通过对发生在安徽省X市的"红T恤事件&qu... 群体行为是由一系列的个体行为聚集和组合而成的。但个体行为的一些特征在聚集和组合之后有可能会发生质的变化。社会学中最著名的发现就是个体理性行为有可能导致群体非理性行为的发生。文章通过对发生在安徽省X市的"红T恤事件"的调查发现,正是由于事件中无数个体基于不同方面的利益考虑而采取的"理性"行为的聚集,从而导致了整个事件过程中,集体行为背离了所处社会的行为规范和科学准则,从而使得群体行为呈现出非理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群体行为 个体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流媒介中的性别话语——基于“感动中国人物”媒介形象的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小璐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50,共3页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和符号分析的方法,对"感动中国"创办以来的人物媒介形象展开了性别分析。结果发现,虽然女性的刻板印象被部分消解,但传统的性别意象仍然存在,且女性群体内部出现了年龄和职业的区隔。主流媒介中性别话语的...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和符号分析的方法,对"感动中国"创办以来的人物媒介形象展开了性别分析。结果发现,虽然女性的刻板印象被部分消解,但传统的性别意象仍然存在,且女性群体内部出现了年龄和职业的区隔。主流媒介中性别话语的叙述方式,表明传统的性别文化规范以面纱的形式隐蔽的存在,限制了两性平等发展的机会和自由。建构真正平等的性别话语,还有赖主流媒介引导、扩大对个体差异而非性别差异的认识和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动中国 人物 性别话语 媒介形象 性别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燕 张鹏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8期6125-6128,共4页
在对江苏地区6个文明村调查的基础上,呈现了农村居民对乡风文明建设在重要性和内容上的认知水平,并探讨了个人因素、建设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政府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对于农村居民乡风文明建设认知的影响,由此得出相关的建议,认为需要因... 在对江苏地区6个文明村调查的基础上,呈现了农村居民对乡风文明建设在重要性和内容上的认知水平,并探讨了个人因素、建设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政府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对于农村居民乡风文明建设认知的影响,由此得出相关的建议,认为需要因人制宜,从多方面提高农村居民的认知水平,开展丰富活动,切实有效的落实相关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乡风文明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燕 张鹏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3期349-351,共3页
基于对江苏地区6个文明村居民的调查情况,说明了农村居民在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建设、民主建设、法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需求状况,并分析了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对农村居民对乡风文明建设需求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居民 乡风文明建设 需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博弈论角度看乡镇卫生院的困境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海涛 《河北农业科学》 2009年第7期163-164,共2页
通过对农村妇女就医的情况调查,结合相关资料,从博弈论角度分析了当前乡镇医院存在医疗设施落后、人才匮乏、医患信息不对称、改革没有制度保障等困境,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博弈论 乡镇医院 就医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
18
作者 李海涛 陈泉 姚兆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16562-16563,16569,共3页
信任是影响农村居民就医的重要因素,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对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乡土熟人社会中,村卫生室作为乡村公共领域,村医依靠人格信任取得农村居民的信任;大型医院则依靠专家系统,垄断了农村居... 信任是影响农村居民就医的重要因素,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对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乡土熟人社会中,村卫生室作为乡村公共领域,村医依靠人格信任取得农村居民的信任;大型医院则依靠专家系统,垄断了农村居民的住院选择。随着农村医疗条件的改善,村卫生室和药店将成为农村居民门诊就医的重要机构,农村居民在药店购药的比例和频次将会增加。县市级医院在住院治疗方面将发挥主导作用,并且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农村居民的住院成本不断减少,农村居民对县级医院的信任将越来越增加。乡镇卫生院由于缺乏个人信任和系统信任,将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公共领域 脱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江苏省3区9村调查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晓璐 姚兆余 王诗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9795-19797,共3页
通过对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实地调查,发现当前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发展不平衡、医疗条件差、服务质量低下、重医疗轻预防、医务人员不足、与新农合制度不能衔接等问题。为了促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健康发展,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通过对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实地调查,发现当前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发展不平衡、医疗条件差、服务质量低下、重医疗轻预防、医务人员不足、与新农合制度不能衔接等问题。为了促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健康发展,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地位;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增加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区 卫生服务站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县两制”模式构想及其公平性论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模式的一种创新
20
作者 崔燕改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4期13-14,共2页
本文在回顾前人关于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县两制”的筹资模式。这种创新的筹资模式从筹资与补偿两方面充分体现了其公平性。它的推行有助于解决目前农村合作医疗不能满足不同经济能力的农民需求的问题,有利于提... 本文在回顾前人关于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县两制”的筹资模式。这种创新的筹资模式从筹资与补偿两方面充分体现了其公平性。它的推行有助于解决目前农村合作医疗不能满足不同经济能力的农民需求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和农民的受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县两制" 补偿比例 筹资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