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接种根瘤菌提高野生大豆幼苗耐盐性与多胺代谢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巧玥 李陈亚 +1 位作者 程聪 於丙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7-347,共11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预接种根瘤菌提高野生大豆幼苗耐盐性过程中多胺代谢的变化,并探究其参与野生大豆幼苗盐胁迫适应的生理机制。[方法]以耐盐性不同的野生大豆BB52(耐盐)和N23227(盐敏感)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预接种根瘤菌的方法,分析...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预接种根瘤菌提高野生大豆幼苗耐盐性过程中多胺代谢的变化,并探究其参与野生大豆幼苗盐胁迫适应的生理机制。[方法]以耐盐性不同的野生大豆BB52(耐盐)和N23227(盐敏感)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预接种根瘤菌的方法,分析和比较盐胁迫下幼苗生长表型、光合参数和离子水平等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探讨了预接种根瘤菌对盐胁迫下N23227幼苗根和叶游离态、结合态和束缚态多胺含量、多胺合成酶和氧化酶活性及合成酶编码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预接种根瘤菌后的大豆幼苗盐害明显减轻,株高、干重和总氮含量,叶T_(r)、G_(s)和P_(n)及根、茎、叶K^(+)和NO_(3)^(-)含量明显恢复甚至超过对照水平,Na^(+)和Cl^(-)含量显著下降,其中N23227材料表现更明显,根、茎、叶Na^(+)/K^(+)和Cl^(-)/NO_(3)^(-)值比盐处理分别降低了43.86%、59.10%、38.42%和60.31%、76.72%、78.39%。盐胁迫下预接种根瘤菌的N23227幼苗根和叶多胺合成酶ADC活性较盐处理分别增加了59.29%和44.27%,根多胺分解酶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增加了20.00%,叶多胺氧化酶(PAO)活性增加了28.57%,Spd和Spm合成相关酶的编码基因GsSPMS、GsSPDS1和GsSAMDC4表达上调,促进了根和叶结合态、束缚态Spd和Spm的积累,(Spd+Spm)/Put值上升。[结论]预接种根瘤菌可增强野生大豆幼苗的耐盐性,可能通过调节根和叶多胺代谢酶活性及Spd和Spm合成相关酶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促进内源结合态、束缚态Spd和Spm的积累,以维持较高的(Spd+Spm)/Put值,从而改善其在盐胁迫下的离子稳态、光合作用和生长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盐胁迫 预接种根瘤菌 多胺代谢 (Spd+Spm)/Put值 离子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GmCLC-d1/d2基因参与盐胁迫适应过程的生理功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露 黄巧玥 +2 位作者 程聪 刘询 於丙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4-1095,共12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大豆GmCLC-d1/d2基因及其启动子对盐胁迫的响应,并探索其参与植物盐胁迫适应过程的生理机制。[方法]从大豆品种‘Lee68’中克隆了GmCLC-d1/d2基因,分别构建其植株RNA干扰(RNAi)和过表达载体,通过发根农杆菌介导转化获...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大豆GmCLC-d1/d2基因及其启动子对盐胁迫的响应,并探索其参与植物盐胁迫适应过程的生理机制。[方法]从大豆品种‘Lee68’中克隆了GmCLC-d1/d2基因,分别构建其植株RNA干扰(RNAi)和过表达载体,通过发根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RNAi和过表达大豆发根组合植株,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过表达拟南芥,分析和比较盐胁迫下植株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变化。[结果]与转空载大豆发根组合植株相比,盐处理下RNAi-GmCLC-d1/d2植株鲜重、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和叶绿素含量,根和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下降,根、叶相对电解质渗漏率(REL)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根、茎、叶Cl^(-)含量明显上升,NO_(3)^(-)含量显著下降,导致根、茎和叶,特别是地上部Cl^(-)/NO_(3)^(-)值显著上升;而发根过表达大豆植株OE-GmCLC-d1/d2的上述指标表现相反,耐盐性有所增强。盐胁迫下过表达GmCLC-d1/d2拟南芥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以及3周龄植株鲜重、叶片RWC及叶绿素含量等均明显优于野生型,地上部REL和MDA含量显著降低,CAT、POD和SOD活性明显增强;根和地上部Cl^(-)含量明显降低,NO_(3)^(-)含量明显上升,导致根和地上部,特别是后者Cl^(-)/NO_(3)^(-)值显著下降。[结论]GmCLC-d1/d2可通过增强盐胁迫下NO_(3)^(-)在发根过表达大豆组合植株或过表达拟南芥化植株根部的吸收以及向地上部的转运和分配,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l^(-)的吸收和转运,以维持植株特别是地上部较低的Cl^(-)/NO_(3)^(-)值,从而增强耐盐性,其中GmCLC-d2基因的效应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CLC-d1/d2基因 大豆发根过表达 过表达拟南芥 Cl^(-)/NO_(3)^(-)值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