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链格孢菌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在土壤中的降解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周兵 强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72-576,共5页
细交链孢菌酮酸是病原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产生的主要毒素之一,在霉变的粮食、感病的植物和腐烂的水果中都能检测到,其具有较强的动物毒性,给食品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分别在实验室和大田条件下对链格孢菌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 细交链孢菌酮酸是病原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产生的主要毒素之一,在霉变的粮食、感病的植物和腐烂的水果中都能检测到,其具有较强的动物毒性,给食品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分别在实验室和大田条件下对链格孢菌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微生物对细交链孢菌酮酸在土壤中的降解影响较大,光照的影响较弱,不灭菌条件下,其半衰期小于10d,加药10d时,其降解率就大于50%;灭菌条件下,其半衰期大于30d,加药40d时,其降解率才超过50%。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和土壤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升高可促进其降解,土壤含水量为12.5% ̄50%,其半衰期为11.38 ̄5.14d,加药10d时其降解率为38.98% ̄62.14%,温度为20 ̄40℃时,其半衰期为14.26 ̄5.11d,加药10d时其降解率为36.94% ̄62.45%。田间研究表明,细交链孢菌酮酸在自然条件下降解的半衰期约为3.22d,20d后就可完全降解。可认为细交链孢菌酮酸属于易降解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菌毒素 细交链孢菌酮酸 土壤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杂草稻Rc基因的单体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潇艳 强胜 +2 位作者 宋小玲 蔡堃 戴伟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4-313,共10页
测定了来自江苏省10个市的杂草稻样品的Rc基因序列(全长6.4kb),并整理现有文献中全球166份稻属的Rc基因序列。序列共线性分析表明,江苏杂草稻Rc基因等位基因类型全部为Rc野生型。核苷酸多态性和单倍型分析表明,10份江苏杂草稻Rc基因的... 测定了来自江苏省10个市的杂草稻样品的Rc基因序列(全长6.4kb),并整理现有文献中全球166份稻属的Rc基因序列。序列共线性分析表明,江苏杂草稻Rc基因等位基因类型全部为Rc野生型。核苷酸多态性和单倍型分析表明,10份江苏杂草稻Rc基因的核苷酸多态性(π=0.19)和分离位点比率(θw=0.28)均高于56份美国杂草稻(π=0.09;θw=0.07)。单倍型的进化网络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江苏杂草稻Rc基因并非直接来源于普通白色栽培稻回复突变。此外,发现连云港穞稻和安徽塘稻的Rc基因序列与栽培稻相似,而与江苏目前正在发生危害的杂草稻Rc基因距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 红色果皮 Rc基因 穞稻 塘稻 单倍型分析 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外来植物入侵及其管理现状 被引量:36
3
作者 强胜 张欢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57-980,共24页
农业生态系统是受人为干扰最剧烈的生境之一,因此也是受外来物种重灾区。最近十多年来由于入侵物种新发,调查也更广泛和更深入。但是还没有就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状况做过系统综述。因此,根据调查、文献和标本查阅,系统总结中... 农业生态系统是受人为干扰最剧烈的生境之一,因此也是受外来物种重灾区。最近十多年来由于入侵物种新发,调查也更广泛和更深入。但是还没有就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状况做过系统综述。因此,根据调查、文献和标本查阅,系统总结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入侵及管理现状,可为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及正在开展的全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提供参考。迄今,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植物共计52科187属331种5变种。生活型以一年生(209种,占总种数的62.20%)和越年生(132种,39.29%)为主,其次为多年生(121种,36.01%),灌木和半灌木较少;生态型以中生植物为主(271种,80.65%),旱生、湿生、水生及寄生较少。植物地理区系成分包括10区7亚区。50.60%的植物为有意引入后逸生,种类数量和首次引入地都呈现出由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逐渐减少的趋势。入侵植物主要来自于美洲(64.58%),依次是欧洲(23.81%)、亚洲(15.48%)、非洲(13.69%)、大洋洲(0.89%)。菜地和果园入侵植物最多,分别达83.33%和66.37%,而后为秋熟旱地(59.52%)和夏熟旱地(51.19%)。根据危害性分为恶性22种、区域恶性53种,是农田外来入侵植物的重点防除目标。目前农业外来入侵植物主要依赖化学防治,因此导致60种外来入侵植物在世界不同地区演化出抗药性生物型。将来需重视边境的检疫、生物、生态等综合防治,还应加强外来种对农业生态系统入侵的历史、途径、分布、机制、趋势的研究,监测入侵植物和抗药性生物型对农业有害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分布格局 危害性 抗药性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杂草对草甘膦和草铵膦的敏感性差异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玉池 刘琪 +2 位作者 相世刚 强胜 宋小玲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60-1266,共7页
选择水稻田10种单子叶杂草和4种双子叶杂草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明确供试杂草对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和草铵膦的敏感性差异,为将来抗草甘膦和抗草铵膦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生产中杂草防除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不同杂草对2种灭生性除草剂的敏... 选择水稻田10种单子叶杂草和4种双子叶杂草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明确供试杂草对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和草铵膦的敏感性差异,为将来抗草甘膦和抗草铵膦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生产中杂草防除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不同杂草对2种灭生性除草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和18%草铵膦可溶液在最高剂量下对供试杂草达到药害5级所需时间分别为5~13 d和4~9 d,杂草对草甘膦的反应速度比对草铵膦的慢,杂草对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和18%草铵膦可溶液的ED90分别为5.12~6. 05 kg/hm2和2.49~2. 87 kg/hm2。对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较不敏感的杂草有稗草(二氯喹啉酸抗性和敏感性生物型)(Echinochloa crusgalli L.)、杂草稻(泰州、益阳、茂名生物型)(Oryza sativa f. spontanea)、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碎米莎草(C. iria L.)和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e Roxb.);对18%草铵膦可溶液较不敏感的杂草有稗草(二氯喹啉酸抗性和敏感性生物型)、硬稃稗(二氯喹啉酸抗性生物型)(E. glabrescens Munro ex Hook f.)、光头稗(E. colonum L.)、长芒稗(E. caudata Roshev.)、异型莎草、碎米莎草、耳叶水苋(Ammannia arenaria H. B. K.)和多花水苋(A. multiflora Roxb.)。因此在抗草甘膦和草铵膦水稻商业化生产中需要密切关注对草甘膦和草铵膦较不敏感杂草的种群动态,并探索相应的杂草防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杂草 草甘膦 草铵膦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水稻抗性基因漂移频率检测的抽样技术研究
5
作者 王敏 戴伟民 +1 位作者 强胜 宋小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0-266,共7页
[目的]本文旨在为转基因水稻抗性基因漂移频率的检测提供科学的抽样技术,包括抽样方法和最佳抽样量,以达到既能真实反映田间实际发生的基因漂移频率,又能节省检测时间和经济成本。[方法]把同种常规水稻的红墨水染色种子与非红墨水染色... [目的]本文旨在为转基因水稻抗性基因漂移频率的检测提供科学的抽样技术,包括抽样方法和最佳抽样量,以达到既能真实反映田间实际发生的基因漂移频率,又能节省检测时间和经济成本。[方法]把同种常规水稻的红墨水染色种子与非红墨水染色种子按照混杂比为2.5%、1.25%、0.8%、0.625%、0.5%、0.4%、0.3%、0.2%、0.1%、0.05%、0.025%共11个比例充分混合,通过模拟转基因水稻向花粉受体(非转基因栽培水稻、普通野生稻和杂草稻)抗性基因漂移后形成的杂交种混杂在收获的花粉受体种子中的空间分布型,确定抽样方法;以抽样得到的混杂比与实际混杂比的偏离系数小于0.05为标准,研究抗性基因漂移频率为0.025%~0.5%时的最佳抽样量。[结果]抗性基因漂移后形成的杂交种混杂在收获的花粉受体种子中的空间分布型均符合随机分布;在混杂比为0.025%时,最佳检测量为40000粒种子;在混杂比为0.05%和0.1%时,最佳检测量为30000粒种子;在混杂比为0.2%、0.3%和0.5%时,最佳检测量为20000粒种子。[结论]在检测转基因水稻抗性基因漂移频率时,应采取随机抽样法抽样。根据本研究获得的不同混杂比下的最佳抽样量,建议在检测抗性基因漂移频率时,可先检测20000粒花粉受体种子,若得到的漂移频率大于0.2%,则不需要增加花粉受体种子的检测量;若得到的抗性基因漂移频率小于0.2%,则需再检测10000粒花粉受体种子,这时若得到的抗性基因漂移频率大于0.05%,则不需要增加检测量;若抗性基因漂移频率小于0.05%,还需再检测10000粒花粉受体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基因漂移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标记的黄河下游区域鲁桑地方品种遗传关系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林 黄勇 +3 位作者 沈兴家 刘利 赵卫国 强胜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1-27,共7页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黄河下游区域(山东省和河北省)的46个鲁桑〔Morus albavar.multicaulis(Perrott.)Loud.〕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基于遗传相似系数、采用UPGMA法对这些地方品种的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黄河下游区域(山东省和河北省)的46个鲁桑〔Morus albavar.multicaulis(Perrott.)Loud.〕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基于遗传相似系数、采用UPGMA法对这些地方品种的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15个ISSR引物从46个鲁桑地方品种的总DNA中共扩增出10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1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74.31%,表明供试的鲁桑地方品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46个地方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02-0.898,相对偏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6个鲁桑地方品种被分为2类,其中,第1类包含来自河北的品种‘冀丰’和‘冀黄鲁选’,第2类包含其余44个品种;后者还能进一步分成9个亚类,其中A、E、F、G、H和I亚类所包含的36个品种均来自山东,组成B、C和D亚类的品种分别来自河北和山东;此外,E亚类仅包含‘白条擗桑’1个品种,是46个品种中惟一的三倍体品种。研究结果显示,基于ISSR标记分析的46个鲁桑地方品种的遗传关系与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桑 地方品种 ISSR 聚类分析 遗传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格孢菌毒素对紫茎泽兰叶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常缨 王学东 强胜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6-570,共5页
用导致世界恶性杂草紫茎泽兰自然致病的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sler)强致病菌株所产生的毒素处理紫茎泽兰顶端第2对真叶,研究该毒素对紫茎泽兰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毒素处理4h后,细胞出现质壁分离,叶绿体变... 用导致世界恶性杂草紫茎泽兰自然致病的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sler)强致病菌株所产生的毒素处理紫茎泽兰顶端第2对真叶,研究该毒素对紫茎泽兰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毒素处理4h后,细胞出现质壁分离,叶绿体变形;24h后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变形甚至断裂,质膜断裂;叶绿体变形严重,类囊体片层解体,叶绿体膜膨胀、断裂。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受损伤程度大,暗示了毒素的作用方式很可能是抑制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兰叶 链格孢菌 叶肉细胞 毒素 叶绿体 恶性杂草 超微结构 后叶 严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标记初选格鲁桑类型桑树核心种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林 陈俊百 +4 位作者 黄勇 沈兴家 刘利 赵卫国 强胜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0-388,共9页
核心种质可以用最少份数的种质资源代表该物种及生态类型的遗传多样性。以收集自我国黄土高原的73份格鲁桑类型桑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15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29条带,其中多样性条带为115条,多态性比率为89.15%。根据ISSR分子标记聚类... 核心种质可以用最少份数的种质资源代表该物种及生态类型的遗传多样性。以收集自我国黄土高原的73份格鲁桑类型桑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15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29条带,其中多样性条带为115条,多态性比率为89.15%。根据ISSR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和树型图,利用逐步聚类随机取样法和属性约简启发式算法对73份种质资源进行核心种质构建研究,2种方法分别初选出21份和16份格鲁桑类型桑树核心种质,核心种质样本的比率分别为28.77%、21.92%。利用统计软件SPSS 13.0,结合分子标记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对2组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和t检验,结果显示:采用2种方法初选出的21份和16份格鲁桑核心种质都能很好地保存初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结构,但采用属性约简启发式算法所得16份核心种质的代表性要优于采用逐步聚类随机取样法所得的21份核心种质。最终确定以属性约简启发式算法初选的16份样本作为格鲁桑类型桑树核心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核心种质 格鲁桑 遗传多样性 I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护缓解低温对草坪草萌发及苗期胁迫的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李震 戴玲玲 +3 位作者 邓海玲 郭海滨 强胜 宋小玲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4-812,共9页
为探明碧护(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对草坪草种子和幼苗低温胁迫的缓解作用,以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为供试材料,研究两种草坪草种子在碧护2500~15000稀释倍液浸种24 ... 为探明碧护(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对草坪草种子和幼苗低温胁迫的缓解作用,以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为供试材料,研究两种草坪草种子在碧护2500~15000稀释倍液浸种24 h后,置于常温(25℃/25℃)和低温(15℃/10℃)下的种子萌发情况,观察两种草坪草幼苗期叶面喷施碧护2500~15000稀释倍液后,置于常温(25℃)和连续10 d户外低温(11℃/-5℃)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两种草坪草种子在碧护7500~10000倍液浸种后均能显著提高其在常温和低温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及根长。低温胁迫前叶面喷施碧护5000~7500倍液后,两种草坪草的根长、根重及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降低。综上所述,碧护7500~10000倍液浸种后可提高常温和低温条件下草坪草种子萌发能力,叶面喷施碧护5000~7500倍可缓解低温胁迫对幼苗的伤害,提高其抗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护 低温胁迫 高羊茅 多年生黑麦草 种子萌发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剂安融乐对2种不同剂型草铵膦除草剂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瑞萍 相世刚 +5 位作者 刘琪 强胜 夏爱萍 魏佳峰 李春林 宋小玲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111-111,112-114,共4页
为了明确以卵磷脂和维生素E为有效成分的桶混农用增效助剂安融乐对灭生性除草剂草铵膦的增效作用,在温室下测定了20%草铵膦水剂和18%草铵膦可溶液剂6个剂量单用及其与0.02%(体积比)安融乐混用后对杂草野生芥菜(Brassica juncea)的防除效... 为了明确以卵磷脂和维生素E为有效成分的桶混农用增效助剂安融乐对灭生性除草剂草铵膦的增效作用,在温室下测定了20%草铵膦水剂和18%草铵膦可溶液剂6个剂量单用及其与0.02%(体积比)安融乐混用后对杂草野生芥菜(Brassica juncea)的防除效果,统计中毒症状综合指数并得到回归方程及ED50和ED90值。结果显示,安融乐与2种剂型的草铵膦混用后野生芥菜死亡时间提前1 d左右。20%草铵膦水剂和18%草铵膦可溶液剂与安融乐混用处理后,ED50值(商品量)分别降低207.0、801.0 mL/hm^2,增效23.1%和44.8%;ED90值(商品量)分别降低273.0、397.5 mL/hm^2,增效10.9%和12.2%。综上所述,安融乐能有效增加不同剂型草铵膦对野生芥菜的作用速度和防除效果,可作为草铵膦的增效助剂进一步示范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融乐 草铵膦 增效作用 桶混助剂 除草效果 野生芥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卵磷脂·维生素E对草甘膦的增效作用及在植物体内吸收与传导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相世刚 强胜 +4 位作者 夏爱萍 李春林 左娇 宋小玲 张瑞萍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4-421,共8页
为明确助剂3%卵磷脂·维生素E(商品名为安融乐■,AnnGro■)对草甘膦的增效作用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吸收与传导的影响,以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为试验材料,通过生物测定计算了安融乐■分别与2种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商... 为明确助剂3%卵磷脂·维生素E(商品名为安融乐■,AnnGro■)对草甘膦的增效作用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吸收与传导的影响,以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为试验材料,通过生物测定计算了安融乐■分别与2种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商品名分别为“发达”和“农达”)混用后的ED_(50)值和ED_(90)值,以及药液表面张力和药液与叶面的接触角;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测定了^(14)C-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体内的吸收与传导。结果表明:与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单用相比,安融乐■与2种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混用后空心莲子草的死亡时间均提前1 d;ED_(50)值和ED_(90)值分别降低34.9%、21.4%和35.9%、23.3%;药液表面张力和药液与叶面的接触角均显著降低。处理4 d后,^(14)C-草甘膦+安融乐■处理的空心莲子草体内的^(14)C-草甘膦总吸收量、在植物体内总传导量和药剂向下传导量分别是单用^(14)C-草甘膦处理的2.33、2.34和2.36倍。综上,安融乐■通过增加空心莲子草对草甘膦的吸收和体内传导,从而提高了草甘膦对空心莲子草的防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卵磷脂·维生素E ^(14)C-草甘膦 增效作用 空心莲子草 吸收 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豆对草甘膦的耐性筛选及施用草甘膦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琪 相世刚 +2 位作者 胡玉琪 强胜 宋小玲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9-407,共9页
为研究不同种群野生大豆对草甘膦耐性的差异以及草甘膦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在温室条件下测定了17个不同地理位置种群野生大豆幼苗对草甘膦的耐性,从中筛选出了对草甘膦耐性最高、较高、较低以及最低的种群,并测定了这4个种群在喷... 为研究不同种群野生大豆对草甘膦耐性的差异以及草甘膦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在温室条件下测定了17个不同地理位置种群野生大豆幼苗对草甘膦的耐性,从中筛选出了对草甘膦耐性最高、较高、较低以及最低的种群,并测定了这4个种群在喷施草甘膦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根据50%有效量(ED50)值,湖南郴州(CZ)种群耐性最低,辽宁铁岭(TL)种群耐性较低,安徽舒城(SC)种群耐性较高,江苏金坛(JT)种群耐性最高,耐性指数为分别为1,1.78,2.17,3.17。在施用不同剂量草甘膦后2 d,4个种群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实际光合效率(Y(Ⅱ))、表观电子传递效率(ETR)、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总体上均随着草甘膦剂量的增加而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JT种群NPQ随着草甘膦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SC、TL及CZ种群则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总体上耐性越高的种群F_v/F_m、Y(Ⅱ)、ETR、qP在草甘膦处理后下降幅度越小,NPQ越能够维持稳定上升。在施用1.2~2.4,0.6,0.6~1.8,0.6~1.2 kg·hm^(-2)有效剂量草甘膦后,JT种群F_v/F_m、Y(Ⅱ)、ETR、qP分别显著高于其它种群。因此,可通过比较不同野大豆种群喷施草甘膦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进行野生大豆对草甘膦耐性的快速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草甘膦 叶绿素荧光参数 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