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接种堆肥和自然堆肥微生物区系与分子多态性的变化 被引量:11
1
作者 徐大勇 黄为一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3,共5页
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和PCR-DGGE技术研究了人工接种堆肥和自然堆肥微生物群落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传统培养方法显示,两种堆肥堆制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均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变化趋势,整个堆肥过程中细菌数量占优势。(2)DGGE图... 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和PCR-DGGE技术研究了人工接种堆肥和自然堆肥微生物群落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传统培养方法显示,两种堆肥堆制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均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变化趋势,整个堆肥过程中细菌数量占优势。(2)DGGE图谱显示,两种堆肥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的细菌种群,其条带数量亦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变化趋势。堆肥升温期条带丰富但优势条带不明显;堆肥高温期条带数量减少但出现优势条带,表明高温阶段以嗜热菌或耐高温菌为主;堆肥降温期条带数量再次增多;堆肥腐熟期条带数量少且无优势条带,表明腐熟阶段微生物种群数量少且代谢强度趋于平缓。(3)DGGE图谱表明,人工接种菌株成为堆肥高温期优势菌株。人工接种增加了堆肥中微生物总量,提高了堆肥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并且促进了堆肥菌群演替,从而缩短堆肥腐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微生物群落 分子多态性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接种堆肥和自然堆肥微生物区系变化的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徐大勇 黄为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7219-7220,7223,共3页
[目的]为了明确堆肥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组成与变化,为堆肥工艺的优化和人工接种腐熟菌群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传统的平板培养技术研究了人工接种堆肥、自然堆肥微生物群落演变过程。[结果]传统培养方法显示两种堆肥过程中微... [目的]为了明确堆肥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组成与变化,为堆肥工艺的优化和人工接种腐熟菌群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传统的平板培养技术研究了人工接种堆肥、自然堆肥微生物群落演变过程。[结果]传统培养方法显示两种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变均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变化,堆肥整个过程中细菌数量占优势;人工接种NMF菌群增加了堆肥中微生物总体数量,丰富了微生物种群多样性,促进了堆肥菌群演替,堆肥腐熟时间缩短;接种NMF菌群能够提高堆肥纤维素分解菌、放线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数量,减少堆肥反硝化作用,有利于纤维素、木质素等难降解物质的分解、转化为腐殖质,同时能够减少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结论]研究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区系的演变对于了解堆肥进程、优化堆肥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生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铜污染尾矿土中添加耐镉铜菌剂J5后微生物区系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刘爱民 黄为一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65-270,共6页
采用酶解法和化学裂解法相结合的方法从安徽铜陵镉铜污染尾矿土中提取出土壤微生物基因组总DNA,并应用PCR-DGGE技术对比研究尾矿土中添加外源硫酸镉、硫酸铜和耐镉铜菌剂J5(Pseudomonassp.)后微生物区系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尾矿土中... 采用酶解法和化学裂解法相结合的方法从安徽铜陵镉铜污染尾矿土中提取出土壤微生物基因组总DNA,并应用PCR-DGGE技术对比研究尾矿土中添加外源硫酸镉、硫酸铜和耐镉铜菌剂J5(Pseudomonassp.)后微生物区系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尾矿土中微生物基因组总DNA分子量大小为21kb左右,未复垦的尾矿砂中微生物总DNA量较少,CdSO4处理后的尾矿土中微生物基因组总DNA量明显下降,而添加菌剂J5的尾矿土中微生物基因组总DNA量上升.DGGE电泳图谱进一步显示,尾矿土样中添加镉离子使图谱条带减少,分析表明尾矿土中的细菌种类数减少;而添加菌剂J5使图谱中条带明显增加,表明菌剂J5可提高尾矿土中土著微生物的活性和群落丰富度,可用于复合重金属污染尾矿区的生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土 耐镉铜菌剂J5 微生物区系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和有机肥对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9
4
作者 张信娣 曹慧 +2 位作者 徐冬青 金叶飞 陈银科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3-447,共5页
研究了光合细菌菌液和发酵有机肥施入农田土壤后表层土壤微生物类群和土壤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和有机肥显著促进土壤中放线菌、异养细菌、固氮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生长,而抑制反硝化细菌数量。施用光合细菌和有机肥可以... 研究了光合细菌菌液和发酵有机肥施入农田土壤后表层土壤微生物类群和土壤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和有机肥显著促进土壤中放线菌、异养细菌、固氮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生长,而抑制反硝化细菌数量。施用光合细菌和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光合细菌作用比有机肥更稳定和持久。光合细菌还能明显降低土壤真菌数量,提高放线菌/真菌比值。光合细菌和有机肥对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等5种土壤酶活性均有明显促进作用,有机肥作用大于光合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有机肥 微生物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中总DNA的提取 被引量:72
5
作者 赵勇 周志华 +3 位作者 李武 刘彬彬 潘迎捷 赵立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54-860,共7页
建立了一种土壤DNA提取方法。根据DNA产量和纯度2个评价指标,从3种手提土壤DNA方法中优选出方法B为手提DNA方法(Labmethod),它包括样品预处理,细胞裂解,粗DNA纯化,其中细胞裂解组合了玻璃珠击打,SDS裂解,溶菌酶裂解。进一步应用PCR-限... 建立了一种土壤DNA提取方法。根据DNA产量和纯度2个评价指标,从3种手提土壤DNA方法中优选出方法B为手提DNA方法(Labmethod),它包括样品预处理,细胞裂解,粗DNA纯化,其中细胞裂解组合了玻璃珠击打,SDS裂解,溶菌酶裂解。进一步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技术及PCR-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emperature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TGGE)技术,结合DNA产量、纯度、片段大小以及所反映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性等指标评价了手提方法(Labmethod)得到的总DNA质量,并将这些结果与2种应用较广的商业试剂盒(MoBioUltraCleanSoilDNAKit和Bio101FastDNASPINKit(ForSoil))所得DNA的各种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手提方法(Labmethod)的粗DNA产量低于Bio101Kit的,但高于MoBioKit的。这些方法所得DNA的长度都在21kb左右,Labmethod提取的DNA没有严重被剪切现象,而2种试剂盒提取的DNA都有不同程度的剪切。手提方法得到的DNA经纯化后,应用细菌及真菌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均能获得目的片段,表明该方法能从土壤中同时有效提取细菌和真菌总基因组DNA。并且,手提方法所得DNA的细菌16SrDNA和真菌18SrDNA的PCR-RFLP图谱与两种商业试剂盒的图谱基本相似,但3种方法提取的DNA在细菌16SrDNAV3区和真菌28SrDNA片段的PCR-TGGE图谱上都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一些弱势条带的有无或强弱上。这说明手提方法提取的总DNA与2种商业试剂盒一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总之,手提DNA方法(Labmethod)所用试剂普通,价格便宜,能在4h以内获得够质够量的土壤DNA用于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较适合于广大普通实验室进行土壤DNA提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DNA提取 DNA质量 PCR扩增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温度梯度凝胶电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氰菊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及对土著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许育新 李晓慧 +3 位作者 滕齐辉 陈义 吴春艳 李顺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3-698,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在含有氯氰菊酯的土壤中添加氯氰菊酯和3-苯氧基苯甲酸(3-PBA)降解菌CDT3(Rhodococcussp.)和PBM11(Pesudomonassp.),同时设不加菌的对照。分别于0、3、7、15、30 d取样,测定土壤中氯氰菊酯和3-PBA的残留,同时用平板计数... 在实验室条件下,在含有氯氰菊酯的土壤中添加氯氰菊酯和3-苯氧基苯甲酸(3-PBA)降解菌CDT3(Rhodococcussp.)和PBM11(Pesudomonassp.),同时设不加菌的对照。分别于0、3、7、15、30 d取样,测定土壤中氯氰菊酯和3-PBA的残留,同时用平板计数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显示:CDT3和PBM11在土壤中协同作用能够更好地降解氯氰菊酯及其中间产物3-PBA。氯氰菊酯对土著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投加降解菌可以消除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抑制,有助于土著微生物种群的恢复,但短期内无法改变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结构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氰菊酯 3-PBA 降解菌 土壤微生物 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8
7
作者 赵勇 李武 +3 位作者 周志华 张晓君 潘迎捷 赵立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14-1118,共5页
通过实验室条件下的小麦秸秆粉和油菜秸秆粉的还土试验,结合常规的分析手段和基于DNA的分子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及测序技术),初步研究了秸秆粉还田后土壤物理化学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培养60d后,秸秆还田土壤的肥... 通过实验室条件下的小麦秸秆粉和油菜秸秆粉的还土试验,结合常规的分析手段和基于DNA的分子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及测序技术),初步研究了秸秆粉还田后土壤物理化学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培养60d后,秸秆还田土壤的肥力明显提高,其纤维素酶活性明显增强。DGGE图谱表明,对照土壤(S)以及处理土壤(SW和SR),在培养过程中,β-Proteobacteria类细菌组成都在发生变化。对其中一个样品的DGGE条带进行了割胶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大部分条带代表的微生物是未培养的或不可培养的。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技术,从秸秆还田土壤中分离了2株纤维素降解菌。以上结果说明,秸秆还田具有良好的土壤综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纤维素酶活性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β-Proteobacteria 纤维素降解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解磷微生物的溶磷效果及其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15
8
作者 钟传青 黄为一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6-294,共9页
比较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株对不同种类难溶性磷酸盐及磷矿粉的溶解能力。结果发现,细菌、酵母、霉菌在解磷方面均有一定作用,发挥着不同优势。磷酸钙、磷酸铝、磷酸铁等难溶性磷酸盐容易被酵母菌、霉菌溶解,而磷矿粉容易被巨大芽孢杆... 比较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株对不同种类难溶性磷酸盐及磷矿粉的溶解能力。结果发现,细菌、酵母、霉菌在解磷方面均有一定作用,发挥着不同优势。磷酸钙、磷酸铝、磷酸铁等难溶性磷酸盐容易被酵母菌、霉菌溶解,而磷矿粉容易被巨大芽孢杆菌溶解,显示不同微生物与不同磷源的亲和溶解能力不同。不同种类磷酸盐或磷矿粉对微生物磷酸酶活力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 难溶性磷 磷矿粉 磷酸酶活性 种类 解磷微生物 磷源 磷酸盐 溶解能力 磷酸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及碳氮比对异养反硝化微生物异养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9
9
作者 傅利剑 郭丹钊 +1 位作者 史春龙 黄为一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2-45,共4页
碳源(甘油和柠檬酸钠)及碳氮比对纯培养的异养反硝化菌HP1 (Pseudomonasalcaligenes)异养反硝化能力影响的试验表明,碳源种类对硝酸还原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对氧化亚氮还原酶活性有影响。批式培养方式下最适C/N为8,菌株HP1可以利用NO-3... 碳源(甘油和柠檬酸钠)及碳氮比对纯培养的异养反硝化菌HP1 (Pseudomonasalcaligenes)异养反硝化能力影响的试验表明,碳源种类对硝酸还原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对氧化亚氮还原酶活性有影响。批式培养方式下最适C/N为8,菌株HP1可以利用NO-3 作为唯一氮源进行反硝化作用,证明HP1至少有2种硝酸还原途径。连续培养方式下温度对菌株HP1异养反硝化作用中间产物的积累有影响,不同C/N时均有NH+4 积累,C/N为3时还有NO-2 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反硝化微生物 反硝化作用 碳源 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对硫磷长期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瑞福 崔中利 +2 位作者 何健 黄婷婷 李顺鹏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50,共3页
研究了有机磷农药甲基对硫磷长期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变化不大,自生固氮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减少,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数量有所增加;与对照土壤相比,污染土壤呼吸作用下降29.9... 研究了有机磷农药甲基对硫磷长期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变化不大,自生固氮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减少,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数量有所增加;与对照土壤相比,污染土壤呼吸作用下降29.93%,而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则增强。1g对照土壤(以干土计)中微生物总DNA提取量为(13.01±1.91)μg,污染土壤中则为(12.23±1.36)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对硫磷 长期污染 土壤微生物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臭微生物分离和筛选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被引量:25
11
作者 陈书安 黄为一 赵兵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26-129,共4页
为减轻大量的禽畜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和促进其有机肥转化的进程,在以往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改进了分离和筛选除臭微生物的方法。应用该简便方法,快速地从环境中分离和筛选出除臭微生物F468,能够降低新鲜鸡粪氨气和硫化氢释放量分别在67%和... 为减轻大量的禽畜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和促进其有机肥转化的进程,在以往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改进了分离和筛选除臭微生物的方法。应用该简便方法,快速地从环境中分离和筛选出除臭微生物F468,能够降低新鲜鸡粪氨气和硫化氢释放量分别在67%和56%以上,降低风干鸡粪氨气和硫化氢释放量分别在90%和52%以上。通过形态学方法鉴定,F468初步被鉴定为绿色木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分离和筛选方法 固体废弃物 除臭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粪堆肥中氮转化微生物变化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曹喜涛 黄为一 +1 位作者 常志州 黄红英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43,共4页
采用室外人工翻堆好氧堆肥方法,进行了70d的鸡粪、鸡粪添加1%稻草和鸡粪添加3%稻草堆肥试验,采用平板记数法和最大可能记数法(MPN),研究了堆肥过程中氨化细菌、固氮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数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氨化作用在堆肥初期显... 采用室外人工翻堆好氧堆肥方法,进行了70d的鸡粪、鸡粪添加1%稻草和鸡粪添加3%稻草堆肥试验,采用平板记数法和最大可能记数法(MPN),研究了堆肥过程中氨化细菌、固氮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数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氨化作用在堆肥初期显著,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随堆肥时间的推移有上升的趋势;堆肥中存在固氮菌,但数量变化不大。堆肥中氮转化微生物变化特征与堆肥中铵态氮、硝态氮变化规律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堆肥 氮素转化 微生物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氯苯的微生物厌气降解及其降解性质粒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罗如新 沈标 李顺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3-66,共4页
以一氯苯为唯一碳源,从某化工厂废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一株一氯苯降解菌,初步鉴定属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用气相色谱法测得该菌在3周内的氯苯降解率为33%。不同的质粒消除试验结果表明,该菌质粒很稳定。... 以一氯苯为唯一碳源,从某化工厂废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一株一氯苯降解菌,初步鉴定属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用气相色谱法测得该菌在3周内的氯苯降解率为33%。不同的质粒消除试验结果表明,该菌质粒很稳定。已成功地将质粒转移到大肠杆菌(E.coliJF803)中。该转化子能利用一氯苯为唯一碳源生长,且转化子中有与原菌株电泳迁移率相同的质粒。因此,可以认为该质粒携带有降解一氯苯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氯苯 生物降解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堆肥PCR-DGGE的微生物分子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自刚 黄为一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47-1049,共3页
关键词 PCR-DGGE:16 S rDNA/RNA 有机堆肥 微生物分子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六六、滴滴涕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煜坤 廖海丰 +2 位作者 陈一楠 朱建春 李顺鹏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63-465,共3页
以盆钵试验的方式研究六六六高效降解菌株BHC-A和滴滴涕高效降解菌株wax对六六六、滴滴涕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和降解菌在土壤中的数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BHC-A和wax能够对水稻田土壤中残留的六六六和滴滴涕农药残留起到很好的修复作... 以盆钵试验的方式研究六六六高效降解菌株BHC-A和滴滴涕高效降解菌株wax对六六六、滴滴涕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和降解菌在土壤中的数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BHC-A和wax能够对水稻田土壤中残留的六六六和滴滴涕农药残留起到很好的修复作用,降解效果分别达到了98.93%和97.85%,且农药残留的降解速度与土壤中高效降解微生物的数量呈正相关。随着土壤中六六六、滴滴涕农药残留量的降低,高效降解菌株BHC-A和wax最终在土壤中消失,降解菌的喷施不会长时间影响土壤中土著微生物的数量平衡。本研究为六六六、滴滴涕农药污染土壤的原位生物修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六六 滴滴涕 农药残留 降解菌 原位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尾矿复垦后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其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爱民 黄为一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6-879,共4页
对安徽铜陵五公里尾矿区三叶草复垦后的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的功能多样性研究表明,复垦后每克土壤微生物细菌数已达2.3×107个,并存在一定量耐Cu2+、Cd2+、Zn2+、Cr6+、Pb2+、Ni2+的菌株,但种类少,主要为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 对安徽铜陵五公里尾矿区三叶草复垦后的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的功能多样性研究表明,复垦后每克土壤微生物细菌数已达2.3×107个,并存在一定量耐Cu2+、Cd2+、Zn2+、Cr6+、Pb2+、Ni2+的菌株,但种类少,主要为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短杆菌属。BIOLOG测试结果显示,铜镉重金属离子的复合污染使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降低;外源耐铜镉微生物菌剂的添加使尾矿区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剖面(AWCD)变化明显,提高微生物对单一碳源底物的利用能力,增加利用不同碳底物的微生物数量,减轻了重金属污染引起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下降,为尾矿区生境加速恢复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尾矿 铜镉污染 耐铜镉菌剂 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微生物与农药的降解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永杰 李顺鹏 严淑玲 《中国沼气》 1999年第4期10-13,共4页
本文讨论了农药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着重探讨了农药分子结构。
关键词 活性微生物 农药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对外源镧的反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褚海燕 曹志洪 +3 位作者 朱建国 谢祖彬 卜元卿 张华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8,共3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黄潮土、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对外源镧的反应。外源镧对两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均表现为抑制的影响并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镧对黄潮土微生物生物量的抑制作用要高于水稻土,这可能与黄潮土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黄潮土、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对外源镧的反应。外源镧对两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均表现为抑制的影响并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镧对黄潮土微生物生物量的抑制作用要高于水稻土,这可能与黄潮土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较低有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对外源镧的反应较生物量碳更为敏感。外源镧使土壤微生物群落向C/N比高的微生物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镧 黄潮土 水稻土 微生物生物量 碳/氮比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镧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
19
作者 褚海燕 卜元卿 +4 位作者 林先贵 朱建国 谢祖彬 曹志洪 张华勇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49,共3页
用14 C标记葡萄糖法研究了外源镧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外源镧在低浓度下可增强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进行呼吸作用 ,而高浓度下则产生显著抑制作用 ,最大抑制率为 3 3 %。土壤微生物呼吸产生的14 CO2 主要是培养初期释放... 用14 C标记葡萄糖法研究了外源镧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外源镧在低浓度下可增强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进行呼吸作用 ,而高浓度下则产生显著抑制作用 ,最大抑制率为 3 3 %。土壤微生物呼吸产生的14 CO2 主要是培养初期释放的 ,培养 14d后14 CO2 释放已非常少。外源镧可增强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合成自身的生物量 ,最大增幅为 2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葡萄糖 碳源利用 微生物生物量 呼吸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孢炭疽菌菟丝子专化型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慧 袁世斌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23-26,共4页
胶孢炭疽菌菟丝子专化型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范围分别为25~30℃和28~30℃,最适pH值分别为5 0和6 0,最适C/N分别为35 0~52 5和35 0~58 4。大豆菟丝子汁对该菌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均有显著的寄主营养诱导作用,首次对该菌的分生孢... 胶孢炭疽菌菟丝子专化型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范围分别为25~30℃和28~30℃,最适pH值分别为5 0和6 0,最适C/N分别为35 0~52 5和35 0~58 4。大豆菟丝子汁对该菌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均有显著的寄主营养诱导作用,首次对该菌的分生孢子萌发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孢炭疽菌 菟丝子 专化型 生物学特性 大豆 生物除草剂 鲁保一号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