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8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量热技术在生命科学及秸秆降解腐熟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玉涛 朱颖峰 黄为一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137-139,共3页
综述了微量热技术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和进展,并重点阐述了其在秸秆降解腐熟中的应用。
关键词 微量热技术 生命科学 秸秆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农业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研究——以梨园生草栽培技术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一名 黄智 +1 位作者 王鹏 吴巨友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5-259,共5页
梨园生草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提升和果实品质提高,是重要的栽培措施,但我国梨园生草技术普及率较低,具体原因尚不明确。计划行为理论是目前最重要的关于行为内生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在农业农村、居民消费意愿等研究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为研... 梨园生草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提升和果实品质提高,是重要的栽培措施,但我国梨园生草技术普及率较低,具体原因尚不明确。计划行为理论是目前最重要的关于行为内生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在农业农村、居民消费意愿等研究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为研究影响农户使用生草技术意愿及行为响应的因素,基于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调查了15个省(市)的204份梨园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模型路径分析、调节效应分析及假说检验分析了信息对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主观规范对行为态度的影响,行为态度对农户意愿的影响,意愿对行为响应的影响以及知觉行为控制的调节作用。通过标准系数及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果信息、社会信息、能力及资源信息对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有正向影响;行为态度对农户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对农户的行为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觉行为控制在农户意愿与行为之间存在着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建议通过加强宣传、技术支持、提供补贴等方式提高农户对梨园生草栽培技术的采纳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 生草栽培 计划行为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绿色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实验为主体线上线下混合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的课程教学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强胜 刘琳莉 刘宇婧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7,共5页
针对学生利用在线开放课程线上观看教学视频,线下课堂听取教师重复讲解,造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资源浪费和效率不高,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构建以实验为主体线上线下混合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并持续在教学中实施。以植物学为例,系统介... 针对学生利用在线开放课程线上观看教学视频,线下课堂听取教师重复讲解,造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资源浪费和效率不高,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构建以实验为主体线上线下混合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并持续在教学中实施。以植物学为例,系统介绍新模式的课程设计、课时计划安排、教学过程实施、考核方式等方面,并对其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为其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自主学习 自主实验 实验技能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株丹参根内生细菌对宿主生长及药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召 李晓帆 +5 位作者 孙莉琼 黄智 许垒 鲁霆 唐晓清 王康才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5-188,共14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3株内生细菌对丹参生长、生理及药用品质的影响,为丹参微生物肥料的开发提供备选菌种资源。将从丹参根部分离出的3株内生菌(Mesorhizobium amorphae B546、Bacillus thuringiensis NB49、B.thuringiensis Bt12)对其幼...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3株内生细菌对丹参生长、生理及药用品质的影响,为丹参微生物肥料的开发提供备选菌种资源。将从丹参根部分离出的3株内生菌(Mesorhizobium amorphae B546、Bacillus thuringiensis NB49、B.thuringiensis Bt12)对其幼苗进行灌根处理,测定处理后不同时间(7、14、28、42、56 d)的生长和生理指标,并于采收期测定其根内8种活性成分含量。结果表明,3株内生菌均可显著促进丹参生物量的积累,处理56 d后,主根直径、地上及地下部分干重均较对照(CK)显著增加(P<0.05),为CK的1.21~2.49倍。内生菌处理对丹参的生理指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B.thuringiensis Bt12的促进效果最佳,在处理42 d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叶绿素、玉米素(ZT)、6-苄氨基嘌呤(6-BA)和生长素(IAA)为CK的1.36~2.18倍。3株内生菌对丹参活性成分的积累有不同影响,其中B.thuringiensis Bt12可显著促进总丹参酮及总丹酚酸的积累,含量分别为CK的2.10和1.37倍;M.amorphae B546与B.thuringiensis NB49能促进总丹参酮的积累,含量分别为CK的1.08和1.34倍,但抑制了酚酸类物质的合成,总酚酸含量分别为CK的92.21%和69.29%。因此,供试的3株丹参内生菌对丹参的生长、生理代谢和活性成分的积累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以B.thuringiensis Bt12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可作为丹参专用微生物肥料开发的备选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内生菌 微生物肥料 促生长 药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周边地下水中高硝酸盐负荷促进反硝化功能菌群富集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卓群 陈扣平 +2 位作者 吴吉春 王保战 柳旭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7-486,共10页
反硝化功能菌群在降解硝态氮污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对其内部种间关系与硝酸盐负荷的联系仍了解有限.太湖周边地区地下水资源是重要的储备水源,但部分区域的地下水硝酸盐负荷超出了范围.本文以太湖周边地区14个不同硝酸盐浓度的地下... 反硝化功能菌群在降解硝态氮污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对其内部种间关系与硝酸盐负荷的联系仍了解有限.太湖周边地区地下水资源是重要的储备水源,但部分区域的地下水硝酸盐负荷超出了范围.本文以太湖周边地区14个不同硝酸盐浓度的地下水样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微生物测序技术探究了地下水细菌群落多样性并识别出反硝化功能菌群,通过共现网络分析探究了反硝化功能菌群内部种间关系对硝酸盐负荷的响应.结果表明:高硝态氮组与低硝态氮组间细菌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细菌群落α多样性、β多样性受到硝酸盐负荷的显著影响;高硝态氮组地下水反硝化功能菌群内部种间关系较低硝态氮组更为密切.本研究表明地下水硝酸盐负荷对反硝化功能菌群内部种间关系具有显著影响,为太湖周边地区地下水反硝化功能菌群与硝态氮的互作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地下水 微生物多样性 硝态氮 共现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接种根瘤菌提高野生大豆幼苗耐盐性与多胺代谢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巧玥 李陈亚 +1 位作者 程聪 於丙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7-347,共11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预接种根瘤菌提高野生大豆幼苗耐盐性过程中多胺代谢的变化,并探究其参与野生大豆幼苗盐胁迫适应的生理机制。[方法]以耐盐性不同的野生大豆BB52(耐盐)和N23227(盐敏感)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预接种根瘤菌的方法,分析...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预接种根瘤菌提高野生大豆幼苗耐盐性过程中多胺代谢的变化,并探究其参与野生大豆幼苗盐胁迫适应的生理机制。[方法]以耐盐性不同的野生大豆BB52(耐盐)和N23227(盐敏感)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预接种根瘤菌的方法,分析和比较盐胁迫下幼苗生长表型、光合参数和离子水平等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探讨了预接种根瘤菌对盐胁迫下N23227幼苗根和叶游离态、结合态和束缚态多胺含量、多胺合成酶和氧化酶活性及合成酶编码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预接种根瘤菌后的大豆幼苗盐害明显减轻,株高、干重和总氮含量,叶T_(r)、G_(s)和P_(n)及根、茎、叶K^(+)和NO_(3)^(-)含量明显恢复甚至超过对照水平,Na^(+)和Cl^(-)含量显著下降,其中N23227材料表现更明显,根、茎、叶Na^(+)/K^(+)和Cl^(-)/NO_(3)^(-)值比盐处理分别降低了43.86%、59.10%、38.42%和60.31%、76.72%、78.39%。盐胁迫下预接种根瘤菌的N23227幼苗根和叶多胺合成酶ADC活性较盐处理分别增加了59.29%和44.27%,根多胺分解酶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增加了20.00%,叶多胺氧化酶(PAO)活性增加了28.57%,Spd和Spm合成相关酶的编码基因GsSPMS、GsSPDS1和GsSAMDC4表达上调,促进了根和叶结合态、束缚态Spd和Spm的积累,(Spd+Spm)/Put值上升。[结论]预接种根瘤菌可增强野生大豆幼苗的耐盐性,可能通过调节根和叶多胺代谢酶活性及Spd和Spm合成相关酶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促进内源结合态、束缚态Spd和Spm的积累,以维持较高的(Spd+Spm)/Put值,从而改善其在盐胁迫下的离子稳态、光合作用和生长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盐胁迫 预接种根瘤菌 多胺代谢 (Spd+Spm)/Put值 离子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西花蓟马发生调查及其分子检测 被引量:30
7
作者 严丹侃 汤云霞 +4 位作者 贺子义 孙雷 王鸣华 薛晓峰 范加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63,共5页
以西花蓟马和烟蓟马的线粒体DNA的COI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西花蓟马PCR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检测1/120单头成虫,对各种虫态均可进行特异性检测。对南京54种植物花器中蓟马种类进行了调查,通过形态特征和线粒体DNA的COI基因分子... 以西花蓟马和烟蓟马的线粒体DNA的COI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西花蓟马PCR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检测1/120单头成虫,对各种虫态均可进行特异性检测。对南京54种植物花器中蓟马种类进行了调查,通过形态特征和线粒体DNA的COI基因分子检测,均证明西花蓟马已在其中25种植物上发生,西花蓟马种群数量达蓟马总量20%的有11种植物,超过30%的有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南京 扫描电镜 PCR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穗发芽抗性鉴定方法优化及批量筛选
8
作者 李静 李雨欣 +4 位作者 赵洁 黄奕 李霞 谢寅峰 杨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9-586,共18页
【目的】建立科学简便的水稻穗发芽抗性鉴定体系以及评价标准,以批量筛选穗发芽抗性种质资源,为抗穗发芽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16个水稻试验品系为材料,优化穗发芽抗性鉴定方法和取样时间,采用优化后的抗性鉴定方法对2023—2... 【目的】建立科学简便的水稻穗发芽抗性鉴定体系以及评价标准,以批量筛选穗发芽抗性种质资源,为抗穗发芽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16个水稻试验品系为材料,优化穗发芽抗性鉴定方法和取样时间,采用优化后的抗性鉴定方法对2023—2024年在南京正季种植的360份水稻材料进行人工穗发芽鉴定试验,结合聚类分析评价其穗发芽抗性,并与熟期特性及大田穗发芽情况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16个水稻试验品系在开花后20~50 d取样条件下的穗发芽表现显示,在水稻开花后35 d取样,供试材料整穗相对含水量比较稳定,既能保证相似的成熟度,也更有利于区分不同材料间的穗发芽抗性差异;相比于籽粒发芽法,整穗发芽法能反映不同材料穗发芽抗性,且省工省时;(2)360份水稻材料整穗发芽试验的平均发芽率呈现正态分布,2年的变化趋势类似,且在试验第4天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第6天后差异缩小;(3)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2年人工整穗发芽试验的平均发芽率进行归一化处理并聚类,将360份供试水稻材料按照穗发芽抗性等级划分为高抗穗发芽类型(聚类I)、中抗穗发芽类型(聚类Ⅱ)和易穗发芽类型(聚类Ⅲ)3类;(4)分析熟期与穗发芽试验结果发现,在南京正季种植的水稻,8月5日—8月15日期间开花的水稻平均穗发芽率较大,更易发生穗发芽;(5)将2年的人工穗发芽试验结果与当年大田穗发芽表现进行比较,建立穗发芽抗性评价标准:高抗穗发芽类型整穗发芽试验第4天发芽率<15%,第6天发芽率<25%;易穗发芽类型整穗发芽试验第4天发芽率>20%,第6天发芽率>50%。【结论】在水稻开花后35 d取整穗,进行人工整穗发芽试验,根据试验第4天和第6天的发芽率即可鉴定水稻穗发芽类型,该方法为水稻抗穗发芽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发芽 批量筛选 聚类分析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潜力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志伟 纪燕玲 陈永敢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4-154,共11页
通常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专指"epichlo内生真菌",包括Epichlo属真菌和Neotyphodium属真菌。Epichlo属真菌偶尔会在植物茎秆上形成子座,而Neotyphodium属真菌在宿主植物体上一般不表现任何症状。这些真菌在培养基上对植... 通常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专指"epichlo内生真菌",包括Epichlo属真菌和Neotyphodium属真菌。Epichlo属真菌偶尔会在植物茎秆上形成子座,而Neotyphodium属真菌在宿主植物体上一般不表现任何症状。这些真菌在培养基上对植物病原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能增强植物的抗虫、抗旱、抗病、抗寒能力,促进肥料吸收,促进植物生长和分蘖、增产等,有时也会使宿主植物生产过量的生物碱,造成家畜中毒。因此,如何筛选和利用具有优秀农艺性状且没有合成生物碱能力的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共生体是epichlo内生真菌资源利用的关键。本文还结合我国近年来多种小麦族植物内生真菌的新发现,讨论了将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在我国麦类作物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植物 epichlo内生真菌 资源 抗性 农业性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细菌捕食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周坤 叶现丰 +4 位作者 杨帆 黄彦 范加勤 王辉 崔中利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8-216,共9页
黏细菌(myxobacteria)是一类具有多细胞群体行为特征的捕食性微生物类群,能够以活的微生物细胞或者其他生物大分子作为食物获取营养,同时能够形成抗逆性强的子实体和黏孢子,从而使黏细菌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黏细菌对于植物病原真菌... 黏细菌(myxobacteria)是一类具有多细胞群体行为特征的捕食性微生物类群,能够以活的微生物细胞或者其他生物大分子作为食物获取营养,同时能够形成抗逆性强的子实体和黏孢子,从而使黏细菌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黏细菌对于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捕食特性使其在植物病害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被视为是新的生防微生物类型。本文综述黏细菌对于微生物的捕食机制以及捕食行为的生态学功能,概述捕食性黏细菌作为一种新型的生防微生物在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潜力。在此基础上,也讨论目前黏细菌捕食生物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旨在为黏细菌捕食作用的深入研究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细菌 捕食性微生物 生防微生物 植物病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栖霞重金属污染区植物富集重金属效应及其根际微生物特性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孙瑞波 盛下放 +1 位作者 李娅 何琳燕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3-1020,共8页
以南京栖霞重金属污染区5种植物及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植物富集重金属特征以及重金属含量与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土壤酶活性等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植物根际重金属污染物以Zn和Cd为主;重金属污染地区的植物有较强的吸收... 以南京栖霞重金属污染区5种植物及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植物富集重金属特征以及重金属含量与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土壤酶活性等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植物根际重金属污染物以Zn和Cd为主;重金属污染地区的植物有较强的吸收重金属能力,龙葵和茼草具备了超积累植物的基本特征;植物根际细菌和Pb抗性细菌的数量达到了107CFU g-1土;根际土壤酶活性未受到重金属的毒害或受到的毒害很小;植物体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存在状态、土壤酶、土壤重金属抗性细菌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根际土壤细菌尤其是具有重金属抗性的活性细菌可能会促进土壤重金属的活化,由此促进植物体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根际细菌 超积累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南京红须’花色色素花色苷的分离与结构鉴定(英文)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昶灵 郭维明 陈俊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6,共8页
梅花‘南京红须’花色色素的2种主要花色苷可用甲醇-乙酸-水(10∶1∶9)提取,再用纸层析和柱层析纯化。特征性颜色反应、薄层层析、纸层析、紫外-可见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核磁共振谱和快原子轰击质谱分析表明:2种花色苷分别... 梅花‘南京红须’花色色素的2种主要花色苷可用甲醇-乙酸-水(10∶1∶9)提取,再用纸层析和柱层析纯化。特征性颜色反应、薄层层析、纸层析、紫外-可见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核磁共振谱和快原子轰击质谱分析表明:2种花色苷分别是花青素-3-氧-(6″-氧-α-吡喃型鼠李糖基-β-吡喃型葡萄糖)苷和花青素-3-氧-(6″-氧-没食子酰-3″-氧-β-吡喃型葡萄糖基-β-吡喃型葡萄糖)苷。花青苷除决定‘南京红须’的紫红花色外,还可能强化‘南京红须’在寒冷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红须’ 花色色素 花色苷 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温敏核雄性不育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13
作者 郭英健 吴然然 +7 位作者 陈景斌 林云 王茜 贾琪源 王宇 谢彦杰 陈新 袁星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9,共9页
温敏核雄性不育(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ity,TGMS)材料是一种在特定温度条件下表现出雄性不育特性的植物遗传资源。TGMS在两系杂交中直接决定杂交作物的产量和种子纯度,可以简化杂交制种程序并降低种子生产成本,为我国粮食... 温敏核雄性不育(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ity,TGMS)材料是一种在特定温度条件下表现出雄性不育特性的植物遗传资源。TGMS在两系杂交中直接决定杂交作物的产量和种子纯度,可以简化杂交制种程序并降低种子生产成本,为我国粮食增产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水稻和拟南芥中报道的TGMS材料较多,其他作物如小麦、油菜、玉米、棉花等也陆续发现TGMS种质资源。基于水稻和拟南芥TGMS资源及其控制基因,调控温敏核雄性不育以及育性转换的分子机制也陆续被揭示,主要涉及RNA代谢、转录因子调控、花粉壁合成、受体激酶信号转导等途径。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些年在拟南芥、水稻及其他主要农作物中报道的TGMS基因及其调控育性的遗传分子机制,并对TGMS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TGMS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其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拓宽遗传资源利用和促进耐高温作物培育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核雄性不育 不育基因 调控机制 育性转换 两系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紫金山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的分布及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0
14
作者 常缨 胡金良 +1 位作者 姜述君 强胜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20-323,共4页
通过对紫金山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的调查,初步确定紫金山野生药用蕨类植物共35种,分别隶属于21属13科。对35种药用蕨类植物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有7种蕨类植物的总黄酮含量较高,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 药用蕨类植物 总黄酮 紫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物料施用对滨海盐渍土降盐培肥及大豆促生抗逆的影响
15
作者 周佳逸 宁琪 +4 位作者 李祥 汪吉东 张永春 陈亚华 张辉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2-620,共9页
为探究不同有机物料施用对滨海盐渍土降盐培肥和作物促生抗逆的影响,以玉米秸秆、酒糟、金针菇菌渣、双孢菇菌渣、天然腐殖质(MT材料)5种有机物料为研究对象开展大豆盆栽试验,每种有机物料设置低、中、高3种施用量梯度,研究其对滨海盐... 为探究不同有机物料施用对滨海盐渍土降盐培肥和作物促生抗逆的影响,以玉米秸秆、酒糟、金针菇菌渣、双孢菇菌渣、天然腐殖质(MT材料)5种有机物料为研究对象开展大豆盆栽试验,每种有机物料设置低、中、高3种施用量梯度,研究其对滨海盐渍土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及大豆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种类及施用量在滨海盐渍土降盐培肥中发挥的作用有所差异:高量施用MT材料的降盐效果最好,可使土壤含盐量显著降低1.5 g/kg;双孢菇菌渣对土壤肥力提升效果最显著,可使土壤有机质、可溶性有机碳和有效磷含量分别提升71.6%、278.7%和89.4%;而玉米秸秆和金针菇菌渣对微生物活性的提升效果最佳,其中高量玉米秸秆使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显著提高1.5倍,高量金针菇菌渣处理使土壤β-葡萄糖苷酶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分别显著提升3.3倍和2.6倍。在作物促生抗逆方面,低量的金针菇菌渣和双孢菇菌渣处理可使大豆干物质量分别增加20.9%和16.2%,Na^(+)/K^(+)的比值分别降低64.5%和59.3%,减轻盐胁迫对大豆生长的影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酒糟和双孢菇菌渣的高量施用会导致土壤含盐量增加,增强对作物的盐胁迫,提高植株叶片脯氨酸的含量,从而抑制作物生长,降低作物的生物量。因此,利用有机物料改良盐渍土时还需考虑有机物料本底含盐量,合理控制其施用量,以减少其对土壤盐分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滨海盐渍土 大豆 土壤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夏季不同叶位凤眼莲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及其生态因子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丛伟 李霞 +2 位作者 盛婧 郑建初 严少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5-451,共7页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在南京夏季(2010年6—8月)晴天,分别选取人工种养凤眼莲的倒1叶、倒3叶和倒6叶,测定不同叶位叶片一天中不同时间净光合速率(Pn)等光合参数的变化,并将外界光强和气温与叶片的光合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在南京夏季(2010年6—8月)晴天,分别选取人工种养凤眼莲的倒1叶、倒3叶和倒6叶,测定不同叶位叶片一天中不同时间净光合速率(Pn)等光合参数的变化,并将外界光强和气温与叶片的光合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凤眼莲不同叶位叶片Pn的日变化6月呈典型的单峰曲线,但是7月,8月呈现典型的双峰曲线,整个夏季凤眼莲叶片都出现了明显的中午光合作用的抑制现象——光合"午睡"现象,显示了凤眼莲为C3植物的光合特征。其中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与Pn的日变化相似;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在6月与Pn基本相似,但是7月,8月的Tr与Pn不同,呈现出单峰曲线,在15:00出现峰值;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则与Pn的相反;而其不同叶位的Pn也存在一定差异,相对而言,倒6叶的Pn均明显低于倒1叶和倒3叶,而倒3叶的光合能力最强。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月份影响光合的生态因子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莲 光合作用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南京红须F3′H全长基于gDNA的TAIL-PCR法克隆(英文)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昶灵 郭维明 +1 位作者 杨清 陈俊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378-2385,共8页
根据从基因组DNA扩增到的梅花‘南京红须’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片段(469 bp)没计3条嵌套的特异性引物,与6条短的随机简并引物组成的引物库分别用热不对称交错PCR法从‘南京红须’基因组DNA扩增该片段的5'和3'旁侧序列。获... 根据从基因组DNA扩增到的梅花‘南京红须’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片段(469 bp)没计3条嵌套的特异性引物,与6条短的随机简并引物组成的引物库分别用热不对称交错PCR法从‘南京红须’基因组DNA扩增该片段的5'和3'旁侧序列。获得的5'和3'旁侧序列分别长1443 bp和1200 bp。将两个旁侧序列在469 bp片段的基础上拼接得到‘南京红须’全长为2 144 bp的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被命名为pmhxF3'H。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与11条正式发表的、已递交到GenBank的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的cDNA序列在总体上有52.21%的一致性.具有3个内含子,其启动子含有1个“AGGA盒”、1个“GC盒”和3个“TATA盒”。这是首次用热不对称交错PCR法从木本植物的基因组DNA克隆到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本研究将为梅花花色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探索、花色的基因工程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 '南京红须’ 类黄酬3’羟化酶基因 全长 基因组DNA TAIL-PCR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化因子导致梅花'南京红'花色色素的颜色变化(英文)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昶灵 郭维明 陈俊愉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1-477,共7页
梅花是中国的候选国花之一。属于花色苷的梅花'南京红'花色色素用含1%浓盐酸(v/v)的甲醇提取,并呈现纯净的紫红色。体外试验表明:该色素在pH0-3范围内颜色稳定,因不同光质、热、氧化剂、还原剂、螯合剂而呈现无色、墨绿色或... 梅花是中国的候选国花之一。属于花色苷的梅花'南京红'花色色素用含1%浓盐酸(v/v)的甲醇提取,并呈现纯净的紫红色。体外试验表明:该色素在pH0-3范围内颜色稳定,因不同光质、热、氧化剂、还原剂、螯合剂而呈现无色、墨绿色或黄绿色,因不同金属离子、离子的不同浓度而呈现程度不同的红色、紫色、黑黄色、红中带黑或微蓝绿色,葡萄糖和低浓度苯甲酸钠几乎不影响其色泽,蔗糖使颜色变淡,柠檬酸却使其颜色变深。该文可为梅花红色花色的机理探索、梅花花色苷的分子结构鉴定、梅花红色花色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 花色色素 理化因子 色变 红色 光质 花色苷 色花 颜色 黄绿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学结合转录组分析发掘绿豆花瓣开放及衰老关键基因
19
作者 林云 周琰琰 +6 位作者 刘金洋 闫强 陈景斌 吴然然 薛晨晨 陈新 袁星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8-359,共12页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绿豆花开放过程中的细胞学变化,结合转录组学发掘调控绿豆花开放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并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以‘苏绿1号’为研究对象,对花开放过程中各时期的花瓣进行细胞学观察,根据结果锁定花瓣衰老的关键时...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绿豆花开放过程中的细胞学变化,结合转录组学发掘调控绿豆花开放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并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以‘苏绿1号’为研究对象,对花开放过程中各时期的花瓣进行细胞学观察,根据结果锁定花瓣衰老的关键时期,对该时期的花瓣进行转录组测序,根据前后时期表达量变化以及功能注释挖掘关键基因,最终通过烟草及拟南芥的遗传转化试验验证功能。[结果]细胞学试验显示在B2至B4期,绿豆表皮细胞膨大,细胞壁变薄,叶绿体降解,迅速进入程序性死亡,细胞结构崩坏。转录组分析结果检测到细胞壁合成和代谢以及细胞壁松弛和细胞扩张相关基,并鉴定到10个NAC(NAM/ATAF1/2/CUC2)家族基因表达量的强烈变化,qPCR检测发现其中VrNAC72b是一个在花瓣中特异表达的基因,并且表达量在B3和B4期迅速升高。在烟草中瞬时表达VrNAC72a/b导致叶片黄化,在拟南芥中过表达VrNAC72b也会导致阳性植株的叶片提前衰老,NBT和DAB染色显示阳性植株各组织中的活性氧含量升高。[结论]绿豆开花过程中细胞膨大并迅速死亡,导致花瓣张开并随后凋落,此过程中大量细胞壁相关基因参与,并且NAC家族基因也起到重要作用,其中VrNAC72b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并引起花瓣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花瓣 转录组 衰老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科学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彦伟 李建友 +4 位作者 姜爱良 齐耀程 朱倩 赵昕 张炜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0,共4页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出现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随着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基因组测序完成,蛋白质组学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在植物发育、逆境胁迫以及亚细胞水平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亚细胞水平 植物生长发育 逆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