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源量及有关光合生理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曹树青 翟虎渠 +1 位作者 张红生 张荣铣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1-94,共4页
就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叶源量及有关光合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超高产育种重穗型品种叶源量高于高产育种穗粒兼顾型品种和矮化育种多穗型品种,主茎剑叶的叶源量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29**(P<0.01);... 就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叶源量及有关光合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超高产育种重穗型品种叶源量高于高产育种穗粒兼顾型品种和矮化育种多穗型品种,主茎剑叶的叶源量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29**(P<0.01);光合速率叶位差、叶龄差和时间差以超高产育种重穗型品种最小,矮化育种多穗型品种最大。叶位差和叶龄差分别与成熟期单株干重及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0**和-0.9341**(P<0.01),时间差和光抑制有关。水稻品种抽穗期光合速率及其叶龄差、叶位差和时间差可作为高光效育种的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源量 光合速率 叶位 叶龄 水稻 品种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量潜力水稻品种的剑叶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59
2
作者 曹树青 翟虎渠 +5 位作者 钮中一 朱新华 张红生 张荣铣 楠谷彰人 崔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共4页
以粳稻品种武育粳 3号以及具有高产潜力的 95 16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产量潜力的两个水稻品种剑叶的光合特性差异。结果表明 ,在剑叶一生中 ,两者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RuBPCase总活性和初始活性、光合全链 (z链 )电子传递活性的变... 以粳稻品种武育粳 3号以及具有高产潜力的 95 16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产量潜力的两个水稻品种剑叶的光合特性差异。结果表明 ,在剑叶一生中 ,两者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RuBPCase总活性和初始活性、光合全链 (z链 )电子传递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 95 16的衰退速度慢于武育粳 3号 ,且具有较长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和较高的叶源量 ,其绝对值分别较武育粳 3号高 2 5d ,4 5d和 12 36 %。 95 16在光合功能衰退过程中光合电子传递与RuBPCase活性衰退平衡状态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潜力 光合特性 剑叶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矮秆性状研究及矮源育种利用 被引量:49
3
作者 谷福林 翟虎渠 +1 位作者 万建民 张红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48-54,共7页
 矮秆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20世纪水稻育种工作最主要的成就之一。本文综述了水稻矮秆性状的遗传、水稻植株矮化机理以及矮源的育种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水稻矮源利用和矮化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育种 水稻 矮秆性状 矮源 利用 矮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剑叶叶源量及其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陆巍 曹树青 +2 位作者 翟虎渠 杨图南 张荣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对 10个水稻品种剑叶叶源量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剑叶叶源量与单株产量、单穗重及每穗实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进一步说明 ,光合功能期对叶源量的直接效应最大 ,其次为瞬时光合速率 ,叶面积的效应... 对 10个水稻品种剑叶叶源量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剑叶叶源量与单株产量、单穗重及每穗实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进一步说明 ,光合功能期对叶源量的直接效应最大 ,其次为瞬时光合速率 ,叶面积的效应最小。结果还表明 ,剑叶叶源量在水稻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利用这种遗传差异通过育种手段选育叶源量大的品种是可行的。品种内叶源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 ,其变异系数为 6 19%~ 17 34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源量 剑叶 产量性状 单穗重 每穗实粒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固氮工程菌诱导水稻耐盐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严建民 林敏 +3 位作者 翟虎渠 虞秋成 张荣铣 张红生 《核农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46-250,共5页
在盐碱地和盆栽控盐条件下 ,研究了联合固氮工程菌对水稻耐盐性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 ,在盐渍条件下 ,联合固氮工程菌能减轻水稻植株的盐害 ,增强水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减少丙二醛的生成 ,能有效提高水稻叶片的光合效率和水稻产量。
关键词 联合固氮工程茵 水稻 耐盐性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杂交水稻光合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被引量:66
6
作者 翟虎渠 曹树青 +4 位作者 唐运来 张荣铣 盛生兰 龚红兵 杨图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4-160,共7页
利用籼型水稻 4个不育系和 4个恢复系配组的 4× 4 NCII交配设计 ,对其光合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在叶绿素含量、饱和光强、量子效率、 CO2 补偿点、光合功能期、叶片寿命等性状中 ,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对杂... 利用籼型水稻 4个不育系和 4个恢复系配组的 4× 4 NCII交配设计 ,对其光合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在叶绿素含量、饱和光强、量子效率、 CO2 补偿点、光合功能期、叶片寿命等性状中 ,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对杂种一代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 ;在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等性状中 ,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2 )光合速率、光合功能期、 CO2 补偿点和饱和光强等性状受不育系影响较大 ,恢复系对叶绿素含量、叶片寿命和量子效率等性状作用较大 ,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等性状受父母本互作效应影响。 (3)各组合 9个性状小区均数与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之和之间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利用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之和预测杂交稻光合性状表现对有效选配高光效组合有重要意义。 (4)各性状狭义遗传力的大小依次为 :饱和光强、 CO2 补偿点、量子效率、叶绿素含量、叶片寿命、光合功能期、蒸腾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灿稻 杂交水稻 光合性状 遗传力 配合力 高光效生理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水稻种胚中提取RNA的新方法 被引量:28
7
作者 沈文飚 汪仁 +2 位作者 王益华 郑天清 万建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8-210,共3页
介绍了一种全新、简单的提取水稻种胚RNA的CTAB-LiCl提取法,可在不用液氮的室温下有效地排除剥取的种胚中大量带有的多糖和本身脂质的干扰,所得RNA样品经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证明具有较高的纯度和完整性,并可进一步满足R... 介绍了一种全新、简单的提取水稻种胚RNA的CTAB-LiCl提取法,可在不用液氮的室温下有效地排除剥取的种胚中大量带有的多糖和本身脂质的干扰,所得RNA样品经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证明具有较高的纯度和完整性,并可进一步满足RT-PCR和Northern印迹的实验需要,适用于富含多糖和脂质的植物组织RNA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胚 RNA CTAB-LiCl提取法 多糖 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杂交水稻根系活力及其衰退特性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曹树青 邓志瑞 +6 位作者 翟虎渠 唐运来 韩国标 张荣铣 盛生兰 龚红兵 杨图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3,共5页
利用籼型水稻 4个不育系和 4个恢复系配组的 4× 4不完全双列杂交 ,对其根系活力及其衰退特性进行了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 ,(1)根系活力及其衰退值的广义遗传力均大于 85 %,说明两者可以作为育种指标。 (2 )两个性状的一... 利用籼型水稻 4个不育系和 4个恢复系配组的 4× 4不完全双列杂交 ,对其根系活力及其衰退特性进行了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 ,(1)根系活力及其衰退值的广义遗传力均大于 85 %,说明两者可以作为育种指标。 (2 )两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方差均极显著 ,说明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起重要作用 ,但根系活力以非加性效应为主 ,而其衰退值以加性效应为主。(3)龙特甫 A和镇恢 0 84具有较高的配合力和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方差 ,可作为优良亲本利用。 (4 )根系活力及其衰退值均表现正向优势 (衰退值负向优势为好 ) ,表明利用杂种优势改良根系生理活性这一性状比较困难 ,但通过亲本的适当选配仍能获得强优势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根系活力 杂种优势 配合力 衰退特性 籼型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抽穗期QTL与环境互作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泽福 周彤 +4 位作者 郑天清 罗林广 夏加发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71-776,共6页
本文利用由 98个家系组成的 Nipponbare/ Kasalath/ / 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 (backcrossinbred lines,BIL s)作图群体 (BC1 F9)和混合线性模型的 QTL 定位方法 ,联合分析南京、合肥和海南 3个不同地点的水稻抽穗期 QTL 及QTL 与环... 本文利用由 98个家系组成的 Nipponbare/ Kasalath/ / 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 (backcrossinbred lines,BIL s)作图群体 (BC1 F9)和混合线性模型的 QTL 定位方法 ,联合分析南京、合肥和海南 3个不同地点的水稻抽穗期 QTL 及QTL 与环境互作。检测到 8个抽穗期 QTL,分别位于第 1、 2、 3、 4、 6、 7、 8染色体上 ,其中 ,第 3染色体上有 2个QTL。单个 QTL 的加性效应大小范围为 1.46天~ 4.5 8天 ,对性状的贡献率在 1.49%~ 12 .2 %之间 ,加性效应总的贡献率为 34 .13%。有 6个 QTL 与环境存在显著互作 ,单个 QTL 与环境互作效应的贡献率在 2 .18%~ 15 .84%之间 ,互作效应总的贡献率为 41.11% ,大于加性效应的总贡献率。位于第 4、 6和 7染色体的 3个 QTL 在 3个不同地点均与环境存在显著互作 ,并且 ,在南京和合肥的互作效应均使抽穗期延长 ,在海南的互作都使抽穗期缩短 ,表现感光性特征。对抽穗期 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混合线性模型 QTL 环境 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抗稻瘟病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培富 翟虎渠 +3 位作者 张红生 陆志强 陈志谊 王法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14,共4页
将两个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薄稻和黑壳子粳分别与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杂交和回交,获得F1、F2、BC1世代和部分F3家系,在3~4叶期用喷雾法分别接种ZA49和ZG1小种,根据抗、感分离比例,推断薄稻和黑亮子粳对ZG1... 将两个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薄稻和黑壳子粳分别与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杂交和回交,获得F1、F2、BC1世代和部分F3家系,在3~4叶期用喷雾法分别接种ZA49和ZG1小种,根据抗、感分离比例,推断薄稻和黑亮子粳对ZG1和ZA49的抗性均由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两个抗病品种的抗病基因间呈非等位关系。进一步将两个抗病品种与三个含已知抗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材料F-98-7(Pi-km)、F-124-1(Pi-ta)和F-145-2(Pi-b)杂交,根据F1和F2接种结果表明,两个粳稻地方品种与上述三个材料所携带的抗病基因是不等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分析 遗传 稻瘟病 抗性 粳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片光合功能衰退过程中内肽酶活力的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邓志瑞 陆巍 +1 位作者 张荣铣 许晓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51,共5页
以两个粳稻品种武育粳 3号和 97- 7作材料研究了光合功能衰退进程中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内肽酶活力的变化。武育粳 3号剑叶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比 97- 7高 ,但其含量下降比 97- 7快。武育粳 3号的剑叶和第 1 3叶在光合功能... 以两个粳稻品种武育粳 3号和 97- 7作材料研究了光合功能衰退进程中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内肽酶活力的变化。武育粳 3号剑叶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比 97- 7高 ,但其含量下降比 97- 7快。武育粳 3号的剑叶和第 1 3叶在光合功能衰老转折点到来之前 1 0 d左右游离氨基酸含量开始上升 ,而 97- 7则在转折点之前 1~ 2 d才开始上升。在光合功能衰退的可逆阶段 ,内肽酶的活力维持在较低水平 ,只是在可逆阶段的后期内肽酶的活力有轻微的升高。但进入不可逆阶段后 ,内肽酶的活力则急剧升高 ,并达到很高的水平。武育粳 3号的第 1 3叶和剑叶中的内肽酶活力变化基本上是平行的 ,而97- 7的第 1 3叶内肽酶的活力急剧上升期却迟于剑叶。这表明 ,与武育粳 3号相比 ,在 97- 7叶片衰老过程中 ,叶片中的蛋白质降解、转化为可输出氮的进程缓慢。这可能是 97- 7结实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水稻 光合功能衰退 可溶性蛋白质 游离氨基酸 内肽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鉴定水稻灌浆期叶片光合作用与籽粒灌浆切合程度的新指标 被引量:12
12
作者 曹树青 张荣铣 +1 位作者 唐运来 杨图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6-520,共5页
以 10个水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源库增量比及其与有关植株产量性状和光合生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 ,(1)源库增量比在水稻品种间存在基因型差异 ,说明该指标可作为生理育种指标 ;(2 )源库增量比与籽粒充实度及结实率之间存在多项式的关... 以 10个水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源库增量比及其与有关植株产量性状和光合生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 ,(1)源库增量比在水稻品种间存在基因型差异 ,说明该指标可作为生理育种指标 ;(2 )源库增量比与籽粒充实度及结实率之间存在多项式的关系 (P<0 .0 1) ,表明该指标越接近于 1,其籽粒充实度及结实率越高。 (3)源库增量比与光合功能期及灌浆期的瞬时光合速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 水稻 灌浆期 叶片光合作用 籽粒灌浆切合程度 源库增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二环系选育的早代判别法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戴惠学 陆作楣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34,共5页
本文设计了二环系选育的早代判别法,尝试在二环系选育的早代进行农艺性状选择的同时进行配合力选择,提高组合早代筛选效率。试验利用2个优良甜玉米品种苏甜8号(35×33)和晶甜3号(403×452)的4个亲本配制4个新单交组合;同时利用3... 本文设计了二环系选育的早代判别法,尝试在二环系选育的早代进行农艺性状选择的同时进行配合力选择,提高组合早代筛选效率。试验利用2个优良甜玉米品种苏甜8号(35×33)和晶甜3号(403×452)的4个亲本配制4个新单交组合;同时利用35和33两个自交系进行测交,得到403/35//33、403/33//35、452/35//33和452/33//35四个测交组合,比较分析了测交组合的农艺性状,淘汰劣势组合,将选留的2个优势组合按常规育种的方法分别得到5个和6个选系,分别与相应的测交自交系35和33进行测配,得到11个验证组合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5和4-6是能显著增产且综合性状优良的二环系。试验表明:从早代筛选出的优势组合中选育出优良二环系的概率是比较大的,但要注重自交后代不同单穗选系之间的比较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二环系 早代判别法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水稻高产育种的我见 被引量:28
14
作者 朱立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9-135,共7页
文章论述涉及:(1)我国水稻育种的历史演变和重大贡献,当前水稻育种面临因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及自然资源变化引起的严峻挑战,提出实现我国水稻育种新飞跃的内容和目标设想;(2)世界主要产稻国和地区超高产育种涉及的观念和内涵,“超级稻”... 文章论述涉及:(1)我国水稻育种的历史演变和重大贡献,当前水稻育种面临因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及自然资源变化引起的严峻挑战,提出实现我国水稻育种新飞跃的内容和目标设想;(2)世界主要产稻国和地区超高产育种涉及的观念和内涵,“超级稻”称谓容易误导和误解;(3)我国水稻生产和品种选育的两条基本途径:建设高产稳产稻田,选育增产潜力大的超高产品种,改造中低产稻田,推广适应性强的高产品种;重视生态条件特异稻区的高产品种选育;(4)概述了遗传学研究发展与水稻育种发展前景的关系,强调经典遗传学理论及其指导下的育种方法和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在继续改良栽培稻种中的主导作用;呼吁我国新一代水稻育种学家关心遗传学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发扬谦虚务实的传统高尚风貌,为发展水稻育种科学多作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育种 现代高产稻 “超级稻” 高产稳产结合 遗传学与传统育种 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杂交稻育种研究的亮点及难点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陆作楣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1-235,共5页
我国杂交稻经过40年的发展,取得了三系杂交、两系杂交及杂交稻种子生产技术体系等一系列研究成果。概述了我国杂交稻育种研究的四大亮点,同时分析了面临的四个难点,并阐述了我国杂交稻育种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培养高级育种人才的重要... 我国杂交稻经过40年的发展,取得了三系杂交、两系杂交及杂交稻种子生产技术体系等一系列研究成果。概述了我国杂交稻育种研究的四大亮点,同时分析了面临的四个难点,并阐述了我国杂交稻育种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培养高级育种人才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育种研究 亮点 难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粳稻地方品种铁杆青抗稻瘟病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培富 张红生 何新建 《宁夏农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24-29,56,共7页
应用杂交分析法和累积分布曲线法,研究了太湖粳稻地方品种铁杆青对中国稻瘟病菌优势小种ZG1 和太湖稻区近年出现频率较高的小种ZE3 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铁杆青对ZG1 小种的抗性是由1 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ZE3 小种的抗性除了1 对显性... 应用杂交分析法和累积分布曲线法,研究了太湖粳稻地方品种铁杆青对中国稻瘟病菌优势小种ZG1 和太湖稻区近年出现频率较高的小种ZE3 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铁杆青对ZG1 小种的抗性是由1 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ZE3 小种的抗性除了1 对显性基因外,可能有修饰基因或微效基因影响中抗类型的表达,并且两个抗病主基因为独立遗传;与3 个已知抗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的等位性测定表明,铁杆青所含的两个抗病基因与Pi- Km 、Pi-ta 和Pi- b 是不等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病基因 铁杆青 抗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规范化机械插秧及大田管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红星 包成友 +1 位作者 华继进 陈艳玲 《农家致富》 2012年第7期29-30,共2页
一、规范化机械插秧1.精细整地机插水稻采用中、小苗移栽.耕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械化插秧作业质量.要求田面平整,高低不过寸无杂草杂物。
关键词 机械插秧 机插水稻 大田管理 机械化插秧 精细整地 作业质量 整地质量 小苗移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粳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刁立平 王建飞 +4 位作者 李余生 张洪南 张红生 翟虎渠 杨图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共4页
调查了太湖稻区 163 份粳稻地方品种和 16 份 60~90 年代的高产粳稻品种的13 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 对其中有显著差异的 10 个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 由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5 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 将 179 份材... 调查了太湖稻区 163 份粳稻地方品种和 16 份 60~90 年代的高产粳稻品种的13 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 对其中有显著差异的 10 个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 由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5 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 将 179 份材料划分为5 组 13类;依据各类的平均值计算理论产量及其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的贡献依次为:单穗重、每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总粒数, 说明超高产品种必须有较高的穗重和适宜的穗数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地方品种 农艺性状 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稻宁粳1号与常规粳稻CH_4排放特征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丽丽 闫晓君 +3 位作者 江瑜 田云录 邓艾兴 张卫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3-418,共6页
以超级稻宁粳1号和常规稻镇稻11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系统比较了两个品种的生产力及CH4排放的差异,并分析了其主要原因。结果表明,虽然两个品种的CH4排放通量的动态特征和生物学产量均基本相似,但宁粳1号的CH4排放总量比镇稻11低35.22%(... 以超级稻宁粳1号和常规稻镇稻11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系统比较了两个品种的生产力及CH4排放的差异,并分析了其主要原因。结果表明,虽然两个品种的CH4排放通量的动态特征和生物学产量均基本相似,但宁粳1号的CH4排放总量比镇稻11低35.22%(P<0.05),土壤水溶液中CH4平均浓度也低41.31%(P<0.01)。两个品种的CH4排放差异主要出现在水稻生长中期,前期和后期的差异不明显。比较两个品种的生物学产量、株高、叶面积、根系等生长特性,发现宁粳1号强大的根系是降低CH4排放的最关键因素。综合比较植株生产力和CH4排放强度,发现宁粳1号不仅具有更高产量,而且单位干物质和籽粒产量的CH4排放量均分别比镇稻11低42.42%和81.38%(P<0.05)。上述结果显示,水稻产量的提高不一定伴随CH4排放的增加,选育高产低排放的水稻品种是可能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超级稻,可能不仅利于粮食安全,也有利于温室气体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 超级稻 甲烷 作物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稻叶片老化过程中光抑制特性的差异 被引量:4
20
作者 许晓明 戴新宾 张荣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95-800,共6页
在强光逆境条件下 ,粳稻品种仅在叶片叶绿素含量速降期内发生轻微光抑制现象 ,而籼稻品种在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就有轻微光抑制发生 ,在速降期内则有较强光抑制。水稻的光抑制防御机制主要包括叶黄素循环、光呼吸和活性氧清除系统... 在强光逆境条件下 ,粳稻品种仅在叶片叶绿素含量速降期内发生轻微光抑制现象 ,而籼稻品种在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就有轻微光抑制发生 ,在速降期内则有较强光抑制。水稻的光抑制防御机制主要包括叶黄素循环、光呼吸和活性氧清除系统。其中依赖叶黄素循环的非辐射能量耗散是防御光抑制的重要方式。粳稻的耐光抑制特性与其在高光强条件下 Ru BPOase、 S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抑制 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 叶绿素含量速降期 光合功能衰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