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不同抗白叶枯病基因抗谱鉴定及在杂种F_1代的表达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红生 翟虎渠 +2 位作者 陆志强 朱立宏 韩亮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16,共5页
测定了12个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对中国白叶枯病菌7个致病型的10个菌株的抗性反应。结果表明:Xa-4、xa-5、Xa-7、xa-13和Xa-21等5个抗病基因在苗期、分蘖期和孕穗期对病菌侵染均表现为广谱抗病反应。进一步... 测定了12个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对中国白叶枯病菌7个致病型的10个菌株的抗性反应。结果表明:Xa-4、xa-5、Xa-7、xa-13和Xa-21等5个抗病基因在苗期、分蘖期和孕穗期对病菌侵染均表现为广谱抗病反应。进一步将3个带显性广谱抗病基因的材料IRBB4(Xa-4)、IRBB7(Xa-7)和IRBB21(Xa-21)与6个常规感病品种和5个常用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配组,对其F1代杂种用病菌致病型Ⅱ和Ⅳ的KS-66和ZJ-173菌株进行接种,发现抗病基因Xa-7和Xa-21在杂种F1中对病菌表现抗病反应,而抗病基因Xa-4在杂种F1中仅表现中抗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抗病性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籼稻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红生 陆志强 朱立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93-196,共4页
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表现高抗的Dular、IR26、IR36和IR1545-339等4个籼稻品种与感病品种金刚30杂交并分别与双亲回交,获得F1、F2、BC1和BC2。在隔离网室用细菌性条斑病菌株RS-68接种不同世代... 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表现高抗的Dular、IR26、IR36和IR1545-339等4个籼稻品种与感病品种金刚30杂交并分别与双亲回交,获得F1、F2、BC1和BC2。在隔离网室用细菌性条斑病菌株RS-68接种不同世代群体,根据其抗感反应推断:IR36的抗病性是由一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的,Dular、IR26和IR1545-339三个品种的抗病性分别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Dular和IR1545-339的抗病基因呈非等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病 细菌性条斑病 抗病性 遗传 籼稻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授粉株系循环提高杂粳六优一号亲本纯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洪德林 陆作楣 +2 位作者 陶瑾 戴玉军 吴善安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6,共4页
1988年至1990年采用控制授粉株系循环法对BT型六千辛A、六千辛B和恢复系77302—1进行了提纯,排除了不育系群体中的同质恢和保持系群体中的恢复基因以及恢复系群体中的杂株,使不育系纯度达99.96%,保持系和恢复系纯度均达100%。利用此法... 1988年至1990年采用控制授粉株系循环法对BT型六千辛A、六千辛B和恢复系77302—1进行了提纯,排除了不育系群体中的同质恢和保持系群体中的恢复基因以及恢复系群体中的杂株,使不育系纯度达99.96%,保持系和恢复系纯度均达100%。利用此法能以较少投入生产大量原种。现已在江苏省泗洪县建成了我国南方最大的杂交粳稻种子生产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授扮 株系循环 粳稻“三系” 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稻品种对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红生 陆志强 +1 位作者 韩亮 朱立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美国稻品种对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鉴定张红生,陆志强,韩亮,朱立宏(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室,南京210095)关键词:美国稻;抗性;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EvaluationofSomeAmericanRice... 美国稻品种对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鉴定张红生,陆志强,韩亮,朱立宏(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室,南京210095)关键词:美国稻;抗性;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EvaluationofSomeAmericanRiceCultivarstoBac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水稻 白叶枯病 细菌性条斑病 抗病性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