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网络教学进行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强胜 宋小玲 +3 位作者 皇甫超河 朱云枝 刘玲莉 成丹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5年第12期37-39,共3页
一、引言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给"植物学"的教学手段带来了一次革命,多媒体技术以精美、逼真的图片,把色彩斑斓的植物世界搬进了教室,多彩、生动的画面,丰富的图片,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全新的视野使教学由枯燥变得生动... 一、引言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给"植物学"的教学手段带来了一次革命,多媒体技术以精美、逼真的图片,把色彩斑斓的植物世界搬进了教室,多彩、生动的画面,丰富的图片,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全新的视野使教学由枯燥变得生动,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改革 植物学 试验研究 网络教学 多媒体技术 课程 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 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花叶病毒Sc株系外壳蛋白基因的部分序列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董宏平 程宁辉 濮祖芹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67-71,共5页
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体外扩增SMV-Sc株系的外壳蛋白基因并进行部分测序.结果表明:所测5′端150个核苷酸序列同已发表的SMV-BJ(北京分离物)、Sa株系同源率分别为95%和93%,3′端非编码... 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体外扩增SMV-Sc株系的外壳蛋白基因并进行部分测序.结果表明:所测5′端150个核苷酸序列同已发表的SMV-BJ(北京分离物)、Sa株系同源率分别为95%和93%,3′端非编码区同BJ株系同源率为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 基因序列分析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唑对稻麦苗期根系活力和叶片IAA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秀芬 房增国 高祖明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6年第4期379-381,共3页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对苗期稻麦根系活力和叶片IAA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200mg/L浓度范围内,多效唑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和小麦苗期根系活力和叶片HIAA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多效唑浓度...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对苗期稻麦根系活力和叶片IAA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200mg/L浓度范围内,多效唑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和小麦苗期根系活力和叶片HIAA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多效唑浓度为20mg/L时,根系活力达到峰值;浓度为100mg/L时,IAA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多效唑 根系活力AAA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植物学》教材编排比较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戴伟民 石志华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4-86,共3页
本文通过比较美、中两位植物学泰斗(Professor Arthur Cronquist和李杨汉教授)20世纪80年代编撰的大学《植物学》教材,指出两本教材在编排上存在的较大差异,并提出由此导致的教学效果差异和人才培养差异。笔者提出改革现有的《植物学》... 本文通过比较美、中两位植物学泰斗(Professor Arthur Cronquist和李杨汉教授)20世纪80年代编撰的大学《植物学》教材,指出两本教材在编排上存在的较大差异,并提出由此导致的教学效果差异和人才培养差异。笔者提出改革现有的《植物学》编排,以期更加适应新世纪中国大学生对"植物学"学习的需求,更适应大学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教材 中美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稻田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93
5
作者 吴萍萍 刘金剑 +3 位作者 周毅 谢小立 沈其荣 郭世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7-283,共7页
通过对红壤水稻土17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的研究,比较了不同施肥制度下水稻产量及肥料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早稻还是晚稻,有机无机肥配施施肥制度(OM)下的水稻产量都最高,相对于CK增产率分别为108... 通过对红壤水稻土17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的研究,比较了不同施肥制度下水稻产量及肥料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早稻还是晚稻,有机无机肥配施施肥制度(OM)下的水稻产量都最高,相对于CK增产率分别为108.9%、53.8%;其次为节约型有机无机肥配施施肥制度(JF),增产率分别为83.3%、47.8%。对肥料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的研究可看出,节约型有机无机肥配施施肥制度(JF)和纯化肥施肥制度(NPK)的肥料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综合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两因素来看,JF施肥制度更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制度 双季稻 产量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看麦娘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黄世霞 王庆亚 张守栋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60,共3页
研究了稻茬油菜田恶性禾本科杂草看麦娘种子休眠、萌发、开花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打破休眠不仅与处理物质有关,也与处理时间有很大关系。看麦娘种子在4℃条件下用GA_3 800mg/kg浓度的浸种液浸种5 d,发芽率能提高至80%以上。在不同种... 研究了稻茬油菜田恶性禾本科杂草看麦娘种子休眠、萌发、开花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打破休眠不仅与处理物质有关,也与处理时间有很大关系。看麦娘种子在4℃条件下用GA_3 800mg/kg浓度的浸种液浸种5 d,发芽率能提高至80%以上。在不同种子储藏方式中,室温下土壤中浸水保存有利于越夏,提高萌发率,这也是稻茬油菜田看麦娘易于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麦娘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唑对苗期稻麦地上部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赵秀芬 房增国 高祖明 《山东农业科学》 2005年第2期48-49,共2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处理对苗期稻麦地上部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多效唑能有效增加苗期水稻、小麦地上部N、P、K、Ca、Mg、Cu、Mn等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但对Zn含量影响不大,且K含量对多...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处理对苗期稻麦地上部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多效唑能有效增加苗期水稻、小麦地上部N、P、K、Ca、Mg、Cu、Mn等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但对Zn含量影响不大,且K含量对多效唑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多效唑 地上部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唑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部分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赵秀芬 房增国 高祖明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5年第3期234-235,共2页
用0、2 5、5 0、10 0 m g/kg浓度的多效唑处理黄棕壤,研究其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的浓度范围内,多效唑处理可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提高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其最佳... 用0、2 5、5 0、10 0 m g/kg浓度的多效唑处理黄棕壤,研究其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的浓度范围内,多效唑处理可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提高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其最佳处理浓度为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土壤微生物 脲酶 过氧化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唑对苗期稻麦叶片内源游离态激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房增国 赵秀芬 高祖明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处理对苗期稻麦叶片内源游离态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的处理浓度与苗期水稻、小麦叶片内源游离态吲哚乙酸(IAA)和赤霉素类物质(GA1/3)的含量呈反相关,而与玉米素(ZRs)和脱落酸(ABA)的含量...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处理对苗期稻麦叶片内源游离态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的处理浓度与苗期水稻、小麦叶片内源游离态吲哚乙酸(IAA)和赤霉素类物质(GA1/3)的含量呈反相关,而与玉米素(ZRs)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呈正相关。这说明,多效唑对植物生长的调节机理之一是通过调节多种激素的平衡和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多效唑 吲哚乙酸 赤霉素 玉米素 脱落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多效唑对小麦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房增国 赵秀芬 高祖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05年第3期18-18,26,共2页
不同剂量的多效唑处理均能有效地提高小麦、水稻的产量及千粒重。用50mg/kg的多效唑浸种和拔节中后期喷施200mg/kg的多效唑对小麦有同样增产效果;而水稻则以抽穗前40d喷施200mg/kg的多效唑效果最佳。
关键词 多效唑 小麦 水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