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枯草杆菌B_1菌株对大白菜软腐病的生防作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金生 田端华 +3 位作者 方中达 张宏声 张安全 刘荆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59-62,共4页
从80多个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h)拮抗菌株中选出3个菌株进行田间试验,结果B_1菌株的防病效果最好。根据1985~1987年的田间试验,B_1菌株的防病效果可达64%~76%,大白菜贮藏4个月后的防病效果达80%。温室和大田试验表明,浸种... 从80多个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h)拮抗菌株中选出3个菌株进行田间试验,结果B_1菌株的防病效果最好。根据1985~1987年的田间试验,B_1菌株的防病效果可达64%~76%,大白菜贮藏4个月后的防病效果达80%。温室和大田试验表明,浸种处理的大白菜在苗期有显著促进生长作用,收获期产量比对照提高14.9%。跟踪检测结果,B_1菌株可以在大白菜幼根上定殖,减少软腐细菌从根系侵入,厌氧处理后能延缓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软腐病 生物防治 枯草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茎尖培养脱毒苗防治宝塔菜病毒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许志刚 沈秀萍 +1 位作者 赵红 李志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91-91,共1页
宝塔菜(又称螺丝菜,草石蚕)是江苏扬州酱菜中名特产品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但由于病毒病的危害严重,产量极低,亩产仅150kg左右,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从1986年起,我们利用茎尖培养无毒苗的方法,已成功地获得大批无毒苗。
关键词 茎尖培养 病毒病 脱毒苗 塔菜 试管苗 花叶症状 无毒苗 茎尖分生组织培养 扬州酱菜 烟草花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脐蠕孢属、平脐蠕孢属和凸脐蠕孢属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彭金火 陆家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6-53,共8页
本文报道了平脐蠕孢属(Bipolaris)一个新种,一个新组合,5个新记录以及凸脐蠕孢属(Exserohilum)一个新记录。讨论了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平脐蠕孢属、凸脐蠕孢属与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的关系,并就我国已报道的长蠕孢属真菌按A... 本文报道了平脐蠕孢属(Bipolaris)一个新种,一个新组合,5个新记录以及凸脐蠕孢属(Exserohilum)一个新记录。讨论了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平脐蠕孢属、凸脐蠕孢属与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的关系,并就我国已报道的长蠕孢属真菌按Alcorn等^([1,3,4,5,24])人的意见,逐个进行了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脐 蠕孢属 平脐 凸脐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病毒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17
4
作者 宋荣浩 濮祖芹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80-85,共6页
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之一,其病毒病十分严重,田间发病率和种根带毒率可达100%,平均90%左右。自太子参病株分离得到的T-17、T-32、T-69和T-01四个病毒分离物,经鉴定,它们分别为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之一,其病毒病十分严重,田间发病率和种根带毒率可达100%,平均90%左右。自太子参病株分离得到的T-17、T-32、T-69和T-01四个病毒分离物,经鉴定,它们分别为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virus,Tu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蚕豆萎蔫病毒(Broad beanwilt virus,BBWV)和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其中以TuMV分布最广,为害最重,是太子参病毒病的主要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病毒病 病原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病毒病潜育期与抗病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卫东 汪隆植 +2 位作者 韩素中 李鸿惭 濮祖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8-32,共5页
48份萝卜品种(包括自交系和品系)在室内援种TuMV试验结果表明:萝卜对病毒病的抗性与潜育期呈显著正相关。抗病性不同的萝卜潜育期长短有明显差异,最长的达25天,最短的只有11天。室内鉴定与田间鉴定结果一致。因此,潜育期长短也许可作为... 48份萝卜品种(包括自交系和品系)在室内援种TuMV试验结果表明:萝卜对病毒病的抗性与潜育期呈显著正相关。抗病性不同的萝卜潜育期长短有明显差异,最长的达25天,最短的只有11天。室内鉴定与田间鉴定结果一致。因此,潜育期长短也许可作为萝卜抗病毒病的一个指标。此外,萝卜的苗期抗性与成株期一致,室内鉴定结果可用来估价萝卜对病毒病的田间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病毒病 潜育期 抗病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脂牛乳平板法测定水稻白叶枯病细菌胞外蛋白酶活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红生 许志刚 方中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92-93,共2页
水稻白叶枯病细菌的胞外蛋白酶活性与其致病力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蛋白酶活性的测定以往多用化学比色法~[2,4],不仅费时,也不利于研究菌株内不同细菌单菌落的蛋白酶活性及其变异。最近的试验发现:用加有脱脂牛乳的Misaki培养基(SM-Mis... 水稻白叶枯病细菌的胞外蛋白酶活性与其致病力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蛋白酶活性的测定以往多用化学比色法~[2,4],不仅费时,也不利于研究菌株内不同细菌单菌落的蛋白酶活性及其变异。最近的试验发现:用加有脱脂牛乳的Misaki培养基(SM-Misaki培养基)平板可以快速、简单地测定多个菌株的蛋白酶活性,也可分析同一菌株内不同单细菌菌落的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活性 水稻白叶枯病菌 脱脂牛乳 蛋白水解 平板法 致病力 菌株 水解圈 细菌菌落 南京农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甘薯品种(系)抗病性的测定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利锋 徐雍皋 方中达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27-32,共6页
1986—1987年从山东,河南、江苏等省广泛采集病害标样99个,经分离,根据病原物形态鉴定以及寄主范围的测定,确认甘薯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茄病镰孢甘薯专化型〔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batatas McClure〕。同时采用新的甘薯根腐病... 1986—1987年从山东,河南、江苏等省广泛采集病害标样99个,经分离,根据病原物形态鉴定以及寄主范围的测定,确认甘薯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茄病镰孢甘薯专化型〔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batatas McClure〕。同时采用新的甘薯根腐病人工接种方法对56个甘薯品种(系)的抗病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2个甘薯品种(系)对根腐病具有中等以上的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根腐病 病原菌 品种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染蚕豆的黄瓜花叶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4
8
作者 许志刚 王道文 方中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0-66,共7页
根据鉴别寄主反应、寄主范围测定、介体传播特性、粒体形态以及血清学诸项试验,将蚕豆病毒分离物B_5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B_5液接种能侵染7科20余种植物。在蚕豆的接种叶上形成红褐色坏死斑,有或无系统侵染... 根据鉴别寄主反应、寄主范围测定、介体传播特性、粒体形态以及血清学诸项试验,将蚕豆病毒分离物B_5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B_5液接种能侵染7科20余种植物。在蚕豆的接种叶上形成红褐色坏死斑,有或无系统侵染;局部侵染苋色藜和昆诺藜;系统侵染心叶烟和番茄分别引起花叶和蕨叶症。B_5可经桃蚜、棉蚜和甘篮蚜的非持久方式传播。B_3在电镜下粒体形态为球状,直径28~30nm。B_5病株的粗制液在免疫双扩散试验中能和黄瓜花叶病毒的抗血清起反应,且在免疫电镜试验中,黄瓜花叶病毒抗血清处理的铜网能捕获大量B_5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病毒病 黄瓜 花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孢纲的几个新记录和新寄主 被引量:3
9
作者 曹以勤 鞠里红 陆家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9-43,共5页
本文记述了腔孢纲(Coelomycetes)的2个新记录、新寄主和另1个新寄主:月季叶片上的球果状双毛壳孢(Discosia strobilina Lib.)和栗生壳座月孢[Coniella castaneicola(Ellis et EV.)Sutton]新记录,月季为这两种菌的新寄主;鹅观草叶片上的... 本文记述了腔孢纲(Coelomycetes)的2个新记录、新寄主和另1个新寄主:月季叶片上的球果状双毛壳孢(Discosia strobilina Lib.)和栗生壳座月孢[Coniella castaneicola(Ellis et EV.)Sutton]新记录,月季为这两种菌的新寄主;鹅观草叶片上的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Pat.)Griff etMaubl.],鹅现草是此菌的新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毛壳孢属 球果状双毛壳孢 壳座月孢属 栗生壳座月孢 毛色二孢属 可可毛色二孢 寄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染豌豆的莴苣花叶病毒(LMV)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雪平 濮祖芹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44-47,共4页
1987年5月从南京市蔬菜所的豌豆花叶病株上,分离得病毒分离物P-59。汁液摩擦接种6科22种植物,可侵染其中的4科8种位物.钝化温度55—60℃,稀释限点10^(-2)—10^(-3),体外保毒期1—2天。可由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不能由豌豆种子传毒。... 1987年5月从南京市蔬菜所的豌豆花叶病株上,分离得病毒分离物P-59。汁液摩擦接种6科22种植物,可侵染其中的4科8种位物.钝化温度55—60℃,稀释限点10^(-2)—10^(-3),体外保毒期1—2天。可由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不能由豌豆种子传毒。病毒粒体线形,长约750nm,病叶组织中有风轮状内含体。血清学试验证明P-59与莴苣花叶病毒(LMV)有密切的血清关系。因此,P-59分离物被鉴定为莴苣花叶病毒。用Triton X-100和加有脲、MgCl_2的0.5M磷酸缓冲液提纯病毒,可以获得较高的病毒产量(96mg/公斤鲜叶),且病毒不发生凝聚,制备的抗血清的微量沉淀反应效价为1:5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病毒病 莴苣花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品种抗软腐病测定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学君 王金生 方中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7-72,共6页
用全薯块吸头刺伤接种法测定时,较理想的测定条件为:每接种点接种0.1ml浓度为10~2~10~5CFU/ml菌悬液,随后在21±5℃~31±5℃(依所用菌株而定)下保持2~3天,以接种点腐烂斑的最大直径作记载标准。用新鲜薯片法测定时,除接种浓... 用全薯块吸头刺伤接种法测定时,较理想的测定条件为:每接种点接种0.1ml浓度为10~2~10~5CFU/ml菌悬液,随后在21±5℃~31±5℃(依所用菌株而定)下保持2~3天,以接种点腐烂斑的最大直径作记载标准。用新鲜薯片法测定时,除接种浓度为10~2~10~3CFU/ml,保持时间为1~2天及以侵染限值作评价标准外,其余条件和全薯块吸头刺伤接种法相同。当用皮孔浸渍法接种时,薯块在10_6CFU/ml菌悬液中浸5分钟,然后使薯块表面保持连续水膜,3~5天后测量薯块表面腐烂面积。上述3种方法都必须有20个以上重复,并使用大小一致、无伤无病的成熟薯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软腐病 抗病性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人工接种测定甘薯品种对马铃薯腐烂线虫的抗性 被引量:26
12
作者 林茂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4-47,共4页
将毛壳菌(Chaetomium sp.)上培养繁殖的马铃薯腐烂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1945),经表面消毒处理后配成一定浓度的悬浮液,用管法人工接种甘薯薯块。薯块的最适接种虫量为500条,温度25℃。接种后30天观察。以薯块横切面发病... 将毛壳菌(Chaetomium sp.)上培养繁殖的马铃薯腐烂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1945),经表面消毒处理后配成一定浓度的悬浮液,用管法人工接种甘薯薯块。薯块的最适接种虫量为500条,温度25℃。接种后30天观察。以薯块横切面发病程度和线虫繁殖量作为分级标准。试验证明这种方法可以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甘薯品种对该线虫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马玲薯腐烂线虫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菌的侵染过程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雍皋 内藤秀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3-38,共6页
对苏麦三号、新中长、东海63和农林61等4个品种36个接种小穗的石蜡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结果指出,小麦赤霉病菌可以菌丝直接侵入颖片或花药表皮,也可以通过花药的自然裂口侵入。最先侵染的部位是花药,其次为颖片内侧壁及小穗基部缝隙... 对苏麦三号、新中长、东海63和农林61等4个品种36个接种小穗的石蜡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结果指出,小麦赤霉病菌可以菌丝直接侵入颖片或花药表皮,也可以通过花药的自然裂口侵入。最先侵染的部位是花药,其次为颖片内侧壁及小穗基部缝隙内的组织。观察表明,病菌首先侵染花药,然后横向扩展侵染靠近花药的颖片内侧壁,及垂直向下蔓延至子房的侵染方式占31个,是典型的侵染过程。研究结果还指出,病害在小穗内的发展,由于颖片对病茵扩展的阻隔作用,垂直扩展快于横向扩展,造成小穗的半病半健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菌 侵染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芜菁花叶病毒蚕豆分离物蚜传和非蚜传株系的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稳奇 濮祖芹 +1 位作者 许志刚 方中达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5-20,共6页
根据分离物的蚜虫传播能力及其在不同蚕豆品种上的反应,划分为芜菁花叶病毒的两个株系,分别命名为蚜传株系(TuMV-AT)和非蚜传株系(TuMV-NAT)。蚜传株系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只侵染部份供试蚕豆品种,产生红褐色坏死斑。非蚜传株系侵染全... 根据分离物的蚜虫传播能力及其在不同蚕豆品种上的反应,划分为芜菁花叶病毒的两个株系,分别命名为蚜传株系(TuMV-AT)和非蚜传株系(TuMV-NAT)。蚜传株系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只侵染部份供试蚕豆品种,产生红褐色坏死斑。非蚜传株系侵染全部供试蚕豆品种,在部份供试蚕豆品种上,产生红褐色坏死斑和系统性白色斑驳症状。苋色藜及蚕豆品种“成胡10号”和“优系50”可作为株系鉴别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花叶病毒 蚕豆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多抗性的综合鉴定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许志刚 张红生 +3 位作者 方中达 李志正 殷向东 张洪熙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54-58,共5页
选育和利用多抗性品种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和稻飞虱等多种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自1982年起,协作组筛选测定了近5000份品质资源,已选育出一批高产、抗病、抗虫的新品系,如扬稻1号,2号,262,665等。特别是在1982和1987年,江淮流域曾两... 选育和利用多抗性品种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和稻飞虱等多种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自1982年起,协作组筛选测定了近5000份品质资源,已选育出一批高产、抗病、抗虫的新品系,如扬稻1号,2号,262,665等。特别是在1982和1987年,江淮流域曾两次发生白叶枯病和稻飞虱的猖獗流行,凡病区种植扬稻2号等抗病品种的地区,病害虫害极轻,确保丰收,深受农户欢迎,目前这些新品种的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万亩,在长江流域稻区的抗病高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抗病性 多抗性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桃短体线虫在江苏桃园内的群体动态和分布规律的研究
16
作者 高学彪 程瑚瑞 方中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63-66,共4页
运用平行跳跃式定点取样方法研究桃园中胡桃短体线虫(Pratylenchusvulnus)群体动态。在徐州桃根围土壤中,胡桃短体线虫的群体密度分别在5~6月和10~11月出现两个明显高峰;在一年中,土壤中胡桃短体线虫群体密度以1月最低,10月最高。此外... 运用平行跳跃式定点取样方法研究桃园中胡桃短体线虫(Pratylenchusvulnus)群体动态。在徐州桃根围土壤中,胡桃短体线虫的群体密度分别在5~6月和10~11月出现两个明显高峰;在一年中,土壤中胡桃短体线虫群体密度以1月最低,10月最高。此外,桃根内胡桃短体线虫群体密度季节变化规律与土壤中群体密度季节变化规律相似。并且,桃根内外胡桃短体线虫群体密度季节变化与桃根的生长节奏和温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密切相关。在徐州和南京的自然条件下,胡桃短体线虫能以大量群体在桃根内越冬,成为来年的重要初侵染来源。 胡桃短体线虫在桃园中的分布很不均匀。本文还对土壤中植物线虫群体动态调查的采样方法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 短体线虫 群体动态 越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