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漓江水系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多样性现状调查 被引量:16
1
作者 曹艳霞 蔡德所 +2 位作者 张杰 赵湘桂 王备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8-123,共6页
2008年2~3月调查漓江水系31个样点的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共鉴定出底栖动物82科136属169种。其中昆虫纲9目143种,占所有底栖动物种类的84.61%;个体数46959头,占所有底栖动物数量的94.86%。甲壳纲、软体动物类、寡毛类等底栖动... 2008年2~3月调查漓江水系31个样点的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共鉴定出底栖动物82科136属169种。其中昆虫纲9目143种,占所有底栖动物种类的84.61%;个体数46959头,占所有底栖动物数量的94.86%。甲壳纲、软体动物类、寡毛类等底栖动物个体数占底栖动物总量的5.14%。漓江支流底栖动物平均分类单元数(47)是干流的3倍(15),对水质敏感的EPT平均分类单元数,支流(25)是干流的8倍(3)。漓江干流底栖动物以耐污种为主,而支流则以敏感种类为主。漓江干流和支流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差异可能与干流受污染较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 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作物对寄生性天敌的影响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锦达 刘沛菡 +2 位作者 王以一 王康 李保平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1-364,共4页
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是控制害虫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其对非靶标生物的潜在不良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针对转基因抗虫作物对寄生性天敌的潜在影响,对近年来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为转基因抗虫作物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 转抗虫基因作物 寄生蜂 非靶标效应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广西早稻田褐飞虱发生动态及虫源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齐国君 芦芳 +6 位作者 胡高 王凤英 程遐年 沈慧梅 黄所生 张孝羲 翟保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62-472,共11页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全国连续大暴发,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广西是境外虫源迁入我国的第一站,分析其早稻田褐飞虱的种群动态和迁飞规律,对全国褐飞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意义重大...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全国连续大暴发,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广西是境外虫源迁入我国的第一站,分析其早稻田褐飞虱的种群动态和迁飞规律,对全国褐飞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意义重大。采用田间系统调查与雌虫卵巢系统解剖的方法研究了2007年南宁地区早稻田的褐飞虱发生动态和世代种群特征,分析全区灯诱数据确定迁入高峰期,并运用美国NOAA网站的HYSPLIT平台对2007年广西褐飞虱早期的6段迁入高峰期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虫源地分析。结果表明:(1)2007年广西南宁地区褐飞虱在晚熟品种田的发生虫量明显高于早熟品种田,发生、危害期明显延长,为我国北方其他稻区的褐飞虱的迁入积累了充足的虫源基数。(2)确定了南宁地区的早稻田褐飞虱各发生世代的虫源性质。第2代属于大部迁入型;第3代前期属于本地繁殖,部分迁入型,后期属部分迁出型;第4代属于大部分迁出型。(3)4月下旬-5月上旬,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中部的地区(18°-20°N);5月中下旬,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较北的地区(20°-22°N),部分来自我国海南省和雷州半岛;而6月上旬桂北地区大规模迁入的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越南东北部、广西西南部;低空急流为广西褐飞虱大规模迁入提供了运载气流,而当时的降雨是迫使褐飞虱集中降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卵巢发育 虫源性质 迁飞 轨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马铃薯甲虫幼虫对常规杀虫剂的抗药性(英文) 被引量:10
4
作者 姜卫华 熊满辉 +4 位作者 王志田 卢伟平 刘萍 郭文超 李国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52-1359,共8页
为了了解并掌握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 lineata(Say)在新疆的抗性水平及动态,为科学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点滴法测定了新疆北部马铃薯甲虫6个田间种群(乌鲁木齐、阜康、昌吉、阿勒泰、尼勒克和特克斯)的4龄幼虫对14种常规药剂... 为了了解并掌握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 lineata(Say)在新疆的抗性水平及动态,为科学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点滴法测定了新疆北部马铃薯甲虫6个田间种群(乌鲁木齐、阜康、昌吉、阿勒泰、尼勒克和特克斯)的4龄幼虫对14种常规药剂的敏感性,并测试了磷酸三苯酯(TPP)、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和氧化胡椒基丁醚(PBO)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与已报道的基线相比,特克斯种群对几种药剂都敏感,因此确定特克斯田间种群为敏感品系。与特克斯敏感品系相比,昌吉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克百威及丁硫克百威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08.8,30,17.6和24.7,而尼勒克种群对这4种药剂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9.4,42.5,10.1和89.9。此外,昌吉和阜康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也分别产生8.9和13.0倍的中等抗性。增效测定结果显示:对于尼勒克种群,PBO对三氟氯氰菊酯有明显增效作用;对于昌吉种群,PBO,TPP和DEM对克百威有明显增效作用。因此推断解毒酶活性增强可能是新疆马铃薯甲虫对三氟氯氰菊酯和克百威的抗性机制之一。由于增效作用不能完全消除抗性,因此新疆马铃薯甲虫的抗药性还可能涉及到其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甲虫 抗药性 点滴法 增效剂 增效作用 抗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漓江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素解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湘桂 曹艳霞 +2 位作者 张杰 王备新 蔡德所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对漓江水系31个样点的12个环境因子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参数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5个主成份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86.35%,以化学因子(氮和磷)为主的第一主成份的贡献率为28.5%,以水文因子(流速和深度等... 对漓江水系31个样点的12个环境因子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参数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5个主成份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86.35%,以化学因子(氮和磷)为主的第一主成份的贡献率为28.5%,以水文因子(流速和深度等)为主的第二主成份的贡献率为27.23%。第一主成份和第二主成份中的主要环境因子与底栖动物群落参数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和优势单元百分数都与总氮、总磷和氨氮显著相关(P<0.05),但与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和深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漓江水系水体中氮和磷引起的环境梯度差异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作用要大于其他环境梯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群落 环境因子 漓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永福县近年来早稻田稻纵卷叶螟连年大发生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齐国君 梁载林 +4 位作者 辛德育 曹相余 甘宁 张孝羲 翟保平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5-101,共7页
2003年以来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在全国连年大发生,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广西永福县位于湘桂走廊要冲,属于南岭双季稻区,该稻区是江南和江淮稻区的主要虫源地之一,分析其早稻田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的原... 2003年以来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在全国连年大发生,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广西永福县位于湘桂走廊要冲,属于南岭双季稻区,该稻区是江南和江淮稻区的主要虫源地之一,分析其早稻田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的原因,对江南和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1975~2008年永福县的种植制度的变化和5月、6月降雨量和日平均气温资料,以及1989~2008年稻纵卷叶螟早期迁入量,结果表明:5月、6月降雨量、日平均气温和种植制度对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影响不显著,第3代(主害代)高峰日蛾量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程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719,P=0.0035),因此,早期迁入量大是该地区稻纵卷叶螟2003以来连年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大发生 种植制度 早期迁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蚜日龄、翅型和寄生对其共生菌胞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献辉 孟玲 李保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5,共5页
初生内共生菌与宿主蚜虫的营养代谢密切相关。本文观察了蚕豆蚜Aphis fabae不同翅型的共生菌胞随宿主蚜虫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以及饥饿和混合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confusus寄生对共生菌胞的影响。菌胞数量和体积随发育进程和翅型的变... 初生内共生菌与宿主蚜虫的营养代谢密切相关。本文观察了蚕豆蚜Aphis fabae不同翅型的共生菌胞随宿主蚜虫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以及饥饿和混合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confusus寄生对共生菌胞的影响。菌胞数量和体积随发育进程和翅型的变化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随若蚜发育而逐渐增大,然后随胎生蚜产生而逐渐减少;无翅蚜的菌胞数量和体积均显著大于有翅蚜。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菌胞数量和体积迅速直线下降,而重新取食后又可迅速恢复。蚕豆蚜被混合柄瘤蚜茧蜂寄生后的第3d,菌胞数量显著多于未寄生蚜虫,此后则明显少于未寄生蚜虫,从第4d的119个.头-1降至第6d的46个.头-1。研究结果说明,蚜虫共生菌胞的变化与宿主蚜虫翅型、发育、外源营养以及蚜茧蜂寄生等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蚜虫 蚜茧蜂 菌胞数量 菌胞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痣悬茧蜂对受药寄主幼虫的选择性及其后代表现 被引量:4
8
作者 师振华 李保平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9-294,共6页
为探究受到杀虫剂亚致死影响的寄主幼虫对寄生蜂的寄主选择及其子代蜂的影响,以容性寄生蜂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为研究对象,以氯氰菊酯亚致死浓度处理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4龄幼虫为寄主幼虫,进行非选择性和选择性... 为探究受到杀虫剂亚致死影响的寄主幼虫对寄生蜂的寄主选择及其子代蜂的影响,以容性寄生蜂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为研究对象,以氯氰菊酯亚致死浓度处理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4龄幼虫为寄主幼虫,进行非选择性和选择性试验。非选择性试验表明,斑痣悬茧蜂成功寄生(完成化蛹)的概率随受药寄主的体重增大而提高,而且受药寄主有效存活的概率亦随其体重增大而提高;与对照寄主相比,寄生蜂对受药寄主的寄生率降低60.2%、子代蜂发育历期显著延长、子代蜂体型(用后足胫节长度表示)显著增大。与来自对照寄主的子代蜂相比,来自受药寄主的子代蜂的寄生能力(用寄生率表示)未受影响,但其后代的结茧率降低10%、发育历期显著缩短、体型显著增大,说明羽化蜂的发育适合度得到了提高。选择性试验结果得出不一致的结论,根据对寄生蜂攻击次数的分析,未发现其在对照与受药寄主之间存在显著偏好;但根据第2次攻击的寄主识别期变量进行的风险分析,受药寄主被寄生风险显著低于对照寄主(低59.7%),说明寄生蜂偏好攻击对照寄主幼虫。研究结果说明,斑痣悬茧蜂通过偏好体型较大的寄主幼虫,而减轻了受到杀虫剂亚致死效应的间接不良影响。结果表明该寄生蜂具有鉴别出接受亚致死杀虫剂不久的寄主幼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痣悬茧蜂 甜菜夜蛾 寄主选择 亚致死效应 寄生风险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飞虱危害在水稻植株光谱反射率上的表现 被引量:7
9
作者 孙启花 刘向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3-209,共7页
利用手持式光谱仪测定了褐飞虱为害后稻株的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随褐飞虱虫量和虫龄的增加稻株光谱反射率呈下降趋势,近红外光区的光谱反射率可很好地表征褐飞虱不同龄期、不同虫量及成虫产卵对稻株的危害程度。各波长处的... 利用手持式光谱仪测定了褐飞虱为害后稻株的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随褐飞虱虫量和虫龄的增加稻株光谱反射率呈下降趋势,近红外光区的光谱反射率可很好地表征褐飞虱不同龄期、不同虫量及成虫产卵对稻株的危害程度。各波长处的光谱反射率与褐飞虱虫量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并且在520~570nm和700~1000nm波长范围内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褐飞虱为害后稻株光谱的红边斜率和红边面积也分别与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利用虫害后稻株在可见光波长550nm处的反射率(R550)和近红外光区波长760nm处的反射率(R760)、红边参数值与未受害稻株相应值的比值建立了褐飞虱虫量的预测模型,发现在19次预测中,各模型的预测正确率为53%~79%,且R760因子对褐飞虱虫量有相对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危害程度 高光谱遥感 光谱反射率 红边参数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棉对斑痣悬茧蜂寄主选择及其子代发育的影响
10
作者 王锦达 王以一 +2 位作者 刘沛菡 王康 李保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62,共5页
[目的]评价转Bt基因棉通过非靶标寄主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对寄生蜂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选择性试验和非选择性方法,观察斑痣悬茧蜂对取食Bt棉叶和常规棉叶的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的产卵选择偏好,并观察子代蜂在不同处理幼虫体内... [目的]评价转Bt基因棉通过非靶标寄主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对寄生蜂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选择性试验和非选择性方法,观察斑痣悬茧蜂对取食Bt棉叶和常规棉叶的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的产卵选择偏好,并观察子代蜂在不同处理幼虫体内的发育表现。[结果]取食Bt棉叶的斜纹夜蛾幼虫体重与取食常规棉叶的没有显著差异,而取食Bt棉叶的甜菜夜蛾幼虫体重显著小于取食常规棉叶。对斜纹夜蛾幼虫的选择性试验表明,斑痣悬茧蜂未表现出对取食Bt棉寄主幼虫的偏好。[结论]斑痣悬茧蜂子代的历期、存活以及羽化成蜂的体型大小等发育适应度特征,不受寄主幼虫所取食的食料植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风险评估 天敌 寄生蜂 非靶标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