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防治水稻白背飞虱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及对吡虫啉的抗性风险评估
被引量:
22
1
作者
李淑勇
刘学
+8 位作者
高聪芬
薄仙萍
苏建亚
王彦华
余论
严鑫
沈晋良
杨峻
陶岭梅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4,共6页
为筛选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7类共21种杀虫剂对2006年和2007年采自南京市江浦地区的白背飞虱种群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噻虫嗪、吡虫啉、噻嗪酮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最高(LC50=0.04~0.26mg/L);烯啶虫胺、丁...
为筛选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7类共21种杀虫剂对2006年和2007年采自南京市江浦地区的白背飞虱种群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噻虫嗪、吡虫啉、噻嗪酮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最高(LC50=0.04~0.26mg/L);烯啶虫胺、丁烯氟虫腈、吡蚜酮、啶虫咪、氯噻啉、毒死蜱、氟虫腈等也有较高的毒力(LC50<4.50mg/L);异丙威、敌敌畏虽然触杀毒力稍低(LC50>19.85mg/L),但两者在生产上仍广泛应用,所以把以上12种药剂作为田间药效试验的推荐品种;同时还比较了该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对供试药剂敏感性的年度间差异,其中对毒死蜱、异丙威、丁硫克百威、速灭威这4种药剂的敏感性下降了66.7%~71.4%。对2006年南京江浦种群用吡虫啉连续筛选15代的结果表明,1~15代抗性上升4.33倍,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2295,存在抗性风险。另外,还讨论了白背飞虱的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高毒农药
替代药剂
毒力
吡虫啉
抗性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化螟对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和交互抗性研究
被引量:
52
2
作者
赵丹丹
周丽琪
+3 位作者
张帅
姚蓉
邱运霞
高聪芬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7-314,共8页
【目的】为了及时了解我国主要稻区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的抗药性发展情况,同时明确对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和制剂的抗性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二化螟对新研发的双酰胺类杀虫剂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及氯氟氰虫酰胺与氯虫苯甲酰...
【目的】为了及时了解我国主要稻区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的抗药性发展情况,同时明确对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和制剂的抗性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二化螟对新研发的双酰胺类杀虫剂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及氯氟氰虫酰胺与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间是否存在交互抗性。【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2015年我国7省19地二化螟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的抗药性,同时测定了浙江余姚和象山两个抗性种群对97.3%氯虫苯甲酰胺原药、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制剂的抗药性及其对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及氯氟氰虫酰胺与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间的交互抗性。【结果】浙江余姚和苍南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已达141.1倍和135.0倍的高水平抗性,象山种群为87.9倍的中等水平抗性;这三个种群对氟苯虫酰胺均表现为中等水平抗性(15.0~58.7倍)。二化螟对97.3%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制剂存在抗性差异,浙江余姚和象山种群对制剂的抗性更高。交互抗性研究结果显示,对氟苯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均产生了中到高水平抗性(27.6~133.6倍)的象山、余姚种群,对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和氯氟氰虫酰胺同样也产生了中到高水平抗性(30.3~127.0倍)。【结论】各二化螟地理种群之间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抗药性差异较大,分别表现出117.6倍和146.8倍的差异,浙江余姚和象山二化螟种群对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制剂抗药性更高且三种新双酰胺类杀虫剂与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之间存在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双酰胺药剂
抗药性
交互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F_1代法监测田间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
被引量:
13
3
作者
刘凤沂
朱玉成
沈晋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38-945,共8页
采用表达单价Cry1Ac毒素的转Bt基因棉棉叶喂饲法比较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bner)抗、感亲本及正反交后代在Bt棉上5d的发育速率,确定棉铃虫在Bt棉上5d发育到2龄中期以上、体重≥0.6mg的个体作为判别抗性纯合子的标准。2006年...
采用表达单价Cry1Ac毒素的转Bt基因棉棉叶喂饲法比较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bner)抗、感亲本及正反交后代在Bt棉上5d的发育速率,确定棉铃虫在Bt棉上5d发育到2龄中期以上、体重≥0.6mg的个体作为判别抗性纯合子的标准。2006年采用F1代法在室内用Bt棉叶喂饲法检测河北省邱县Bt棉田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等位基因频率。结果表明,127头田间雄虫中24头携带抗性基因,估测抗性等位基因频率为0.94(95%CI:0.044~0.145),该值为在国内首次检测到的高抗性等位基因频率。该地区长期大面积种植转单价Bt棉和缺少非Bt棉作为有效庇护区导致田间抗性快速进化,需要尽快采取有效的抗性治理策略。本文还讨论了影响大田产生抗性的因素以及田间存在的抗性风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棉铃虫
抗性监测
F1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杀虫剂对二化螟卵寄生性天敌稻螟赤眼蜂室内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
24
4
作者
孙超
苏建亚
+1 位作者
沈晋良
张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98,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6类13种杀虫刹对二化螟卯寄生性天敌稻螟赤眼蜂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喷雾法处理稻株不同时间后,噻嗪酮、虫酰肼、呋喃虫酰肼、氟铃脲对稻螟赤眼蜂成蜂存活和雌蜂产卵寄生基本没有不利影响,氟虫腈、噻虫嗪、毒死蜱...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6类13种杀虫刹对二化螟卯寄生性天敌稻螟赤眼蜂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喷雾法处理稻株不同时间后,噻嗪酮、虫酰肼、呋喃虫酰肼、氟铃脲对稻螟赤眼蜂成蜂存活和雌蜂产卵寄生基本没有不利影响,氟虫腈、噻虫嗪、毒死蜱、三唑磷对稻螟赤眼蜂成蜂存活有极明显不利影响,成蜂接触用约处理2d和7d稻叶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80.0%~98.9%。用氟虫腈、三唑磷处理7d的稻叶对稻螟赤眼蜂成蜂寄生能力无不利影响,而噻虫嗪处理有显著影响。采用卯卡浸渍法测定药剂对稻螟赤眼蜂成蜂影响的结果表明,毗虫啉、三唑磷、氟虫腈、毒死蜱能显著影响F0代成蜂存活、寄生及F1代成蜂羽化。采用浸渍法处理内含卯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稻螟赤眼蜂的寄生卯时,嚷嗪酮、虫酰肼、呋哺虫酰肼对成蜂羽化没有不利影响,羽化率达81.4%~91.8%;氟铃脲对蛹、甲维盐对卯和蛹、噻虫嗪对卯也基本没有不利影响,这些药剂对其他虫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甲胺磷、吡虫啉、三唑磷、氟虫腈、毒死蜱、异丙威、敌敌畏等对稻螟赤眼蜂成蜂羽化有极明显不利影响。说明昆虫牛长调节剂噻嗪酮、虫酰肼、呋喃虫酰肼对稻螟赤眼蜂没有直接和间接的不利影响,因而使用这些药剂防治水稻害虫时,它们对起自然控制作用的稻螟赤眼蜂是友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刹
稻螟赤眼蜂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防治水稻白背飞虱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及对吡虫啉的抗性风险评估
被引量:
22
1
作者
李淑勇
刘学
高聪芬
薄仙萍
苏建亚
王彦华
余论
严鑫
沈晋良
杨峻
陶岭梅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
学院
农药
科学
系
/
农业部
病虫
监测与
治理
重点
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
农药
检定所
出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4,共6页
基金
农业部高毒农药替代试验示范项目[(2005)种植业(植保)函7号]
文摘
为筛选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7类共21种杀虫剂对2006年和2007年采自南京市江浦地区的白背飞虱种群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噻虫嗪、吡虫啉、噻嗪酮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最高(LC50=0.04~0.26mg/L);烯啶虫胺、丁烯氟虫腈、吡蚜酮、啶虫咪、氯噻啉、毒死蜱、氟虫腈等也有较高的毒力(LC50<4.50mg/L);异丙威、敌敌畏虽然触杀毒力稍低(LC50>19.85mg/L),但两者在生产上仍广泛应用,所以把以上12种药剂作为田间药效试验的推荐品种;同时还比较了该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对供试药剂敏感性的年度间差异,其中对毒死蜱、异丙威、丁硫克百威、速灭威这4种药剂的敏感性下降了66.7%~71.4%。对2006年南京江浦种群用吡虫啉连续筛选15代的结果表明,1~15代抗性上升4.33倍,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2295,存在抗性风险。另外,还讨论了白背飞虱的综合防治。
关键词
白背飞虱
高毒农药
替代药剂
毒力
吡虫啉
抗性风险评估
Keywords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highly-toxic insecticides
alternative insecticides
toxicity
imidacloprid
resistance risk assessment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化螟对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和交互抗性研究
被引量:
52
2
作者
赵丹丹
周丽琪
张帅
姚蓉
邱运霞
高聪芬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
学院
农药
科学
系
全国
农业
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南通市植保植检站
南城县
农业
局
出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7-314,共8页
基金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合作项目(二化螟对双酰胺类杀虫剂抗药性检测
水稻重大病虫害抗性检测与安全用药)
文摘
【目的】为了及时了解我国主要稻区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的抗药性发展情况,同时明确对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和制剂的抗性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二化螟对新研发的双酰胺类杀虫剂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及氯氟氰虫酰胺与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间是否存在交互抗性。【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2015年我国7省19地二化螟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的抗药性,同时测定了浙江余姚和象山两个抗性种群对97.3%氯虫苯甲酰胺原药、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制剂的抗药性及其对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及氯氟氰虫酰胺与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间的交互抗性。【结果】浙江余姚和苍南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已达141.1倍和135.0倍的高水平抗性,象山种群为87.9倍的中等水平抗性;这三个种群对氟苯虫酰胺均表现为中等水平抗性(15.0~58.7倍)。二化螟对97.3%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制剂存在抗性差异,浙江余姚和象山种群对制剂的抗性更高。交互抗性研究结果显示,对氟苯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均产生了中到高水平抗性(27.6~133.6倍)的象山、余姚种群,对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和氯氟氰虫酰胺同样也产生了中到高水平抗性(30.3~127.0倍)。【结论】各二化螟地理种群之间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抗药性差异较大,分别表现出117.6倍和146.8倍的差异,浙江余姚和象山二化螟种群对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制剂抗药性更高且三种新双酰胺类杀虫剂与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之间存在交互抗性。
关键词
二化螟
双酰胺药剂
抗药性
交互抗性
Keywords
Chilo suppressalis
diamides
insecticide resistance
cross-resistance
分类号
S435.112.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482.3 [农业科学—农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F_1代法监测田间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
被引量:
13
3
作者
刘凤沂
朱玉成
沈晋良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科学系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Jamie Whitten Delta States Research Center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38-94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70889)
文摘
采用表达单价Cry1Ac毒素的转Bt基因棉棉叶喂饲法比较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bner)抗、感亲本及正反交后代在Bt棉上5d的发育速率,确定棉铃虫在Bt棉上5d发育到2龄中期以上、体重≥0.6mg的个体作为判别抗性纯合子的标准。2006年采用F1代法在室内用Bt棉叶喂饲法检测河北省邱县Bt棉田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等位基因频率。结果表明,127头田间雄虫中24头携带抗性基因,估测抗性等位基因频率为0.94(95%CI:0.044~0.145),该值为在国内首次检测到的高抗性等位基因频率。该地区长期大面积种植转单价Bt棉和缺少非Bt棉作为有效庇护区导致田间抗性快速进化,需要尽快采取有效的抗性治理策略。本文还讨论了影响大田产生抗性的因素以及田间存在的抗性风险等。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棉铃虫
抗性监测
F1代法
Keywords
Cotton bollworm(Helicoverpa armigera)
transgenic Bt cotton
resistance monitoring
F_1 screening method
分类号
S435.621.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杀虫剂对二化螟卵寄生性天敌稻螟赤眼蜂室内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
24
4
作者
孙超
苏建亚
沈晋良
张玺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
学院
农药
科学
系
出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98,共6页
基金
农业部高毒农药替代试验示范资助项目[2005种植业(植保)函7号]
文摘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6类13种杀虫刹对二化螟卯寄生性天敌稻螟赤眼蜂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喷雾法处理稻株不同时间后,噻嗪酮、虫酰肼、呋喃虫酰肼、氟铃脲对稻螟赤眼蜂成蜂存活和雌蜂产卵寄生基本没有不利影响,氟虫腈、噻虫嗪、毒死蜱、三唑磷对稻螟赤眼蜂成蜂存活有极明显不利影响,成蜂接触用约处理2d和7d稻叶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80.0%~98.9%。用氟虫腈、三唑磷处理7d的稻叶对稻螟赤眼蜂成蜂寄生能力无不利影响,而噻虫嗪处理有显著影响。采用卯卡浸渍法测定药剂对稻螟赤眼蜂成蜂影响的结果表明,毗虫啉、三唑磷、氟虫腈、毒死蜱能显著影响F0代成蜂存活、寄生及F1代成蜂羽化。采用浸渍法处理内含卯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稻螟赤眼蜂的寄生卯时,嚷嗪酮、虫酰肼、呋哺虫酰肼对成蜂羽化没有不利影响,羽化率达81.4%~91.8%;氟铃脲对蛹、甲维盐对卯和蛹、噻虫嗪对卯也基本没有不利影响,这些药剂对其他虫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甲胺磷、吡虫啉、三唑磷、氟虫腈、毒死蜱、异丙威、敌敌畏等对稻螟赤眼蜂成蜂羽化有极明显不利影响。说明昆虫牛长调节剂噻嗪酮、虫酰肼、呋喃虫酰肼对稻螟赤眼蜂没有直接和间接的不利影响,因而使用这些药剂防治水稻害虫时,它们对起自然控制作用的稻螟赤眼蜂是友好的。
关键词
杀虫刹
稻螟赤眼蜂
安全性评价
Keywords
insecticide
Trichogramma japonicum
safety evaluation
分类号
S435.112.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防治水稻白背飞虱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及对吡虫啉的抗性风险评估
李淑勇
刘学
高聪芬
薄仙萍
苏建亚
王彦华
余论
严鑫
沈晋良
杨峻
陶岭梅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二化螟对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和交互抗性研究
赵丹丹
周丽琪
张帅
姚蓉
邱运霞
高聪芬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5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F_1代法监测田间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
刘凤沂
朱玉成
沈晋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杀虫剂对二化螟卵寄生性天敌稻螟赤眼蜂室内安全性评价
孙超
苏建亚
沈晋良
张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