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苕溪EPT昆虫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 被引量:34
1
作者 李强 杨莲芳 +1 位作者 吴璟 王备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817-3825,共9页
浙江安吉西苕溪43个样点102种EPT昆虫(蜉蝣目Ephemeroptera、翅目Plecoptera、毛翅目Trichoptera)与9个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3种环境因子海拔、总氮、电导率对EPT群落起主要作用。CCA排序图把样点分成3个差异样点组,样点组Ⅰ... 浙江安吉西苕溪43个样点102种EPT昆虫(蜉蝣目Ephemeroptera、翅目Plecoptera、毛翅目Trichoptera)与9个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3种环境因子海拔、总氮、电导率对EPT群落起主要作用。CCA排序图把样点分成3个差异样点组,样点组Ⅰ与海拔高度正相关,与总氮显著负相关,属于上游溪流,撕食者占所采集撕食者总数的68.5%,水质清洁。样点组Ⅱ与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属于上游河面较宽的溪流,撕食者仅次于样点组Ⅰ(18.6%),水质较好。样点组Ⅲ与总氮显著正相关,总氮、总磷平均值分别为3.53和0.16,滤食者占所采集滤食者的85.01%,水质差。CCA排序图较好的说明了EPT昆虫群落的分布和环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T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水生昆虫 溪流 取食功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植物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被引量:51
2
作者 李保平 孟玲 万方浩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7-105,共9页
迄今对 1 6种捕食性和 7种寄生性天敌昆虫个体进行的毒性测定表明 ,转基因植物对天敌昆虫没有直接毒性 ;取食了转基因植物的猎物对大部分捕食性天敌昆虫个体无毒副作用。取食了转基因植物的寄主害虫如表现亚致死反应 ,则对寄生蜂个体无... 迄今对 1 6种捕食性和 7种寄生性天敌昆虫个体进行的毒性测定表明 ,转基因植物对天敌昆虫没有直接毒性 ;取食了转基因植物的猎物对大部分捕食性天敌昆虫个体无毒副作用。取食了转基因植物的寄主害虫如表现亚致死反应 ,则对寄生蜂个体无毒副作用 ,甚至对寄生蜂与抗虫作物间有增效作用 ;如寄主表现致死反应 ,则对寄生蜂个体有明显毒副作用。转Bt基因棉花、玉米和马铃薯田中主要广谱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等于或显著高于常规田 ,生测中对普通草蛉的副作用并未使其大田种群受到不良影响 ;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群数量除在个别Bt棉田中明显减少外 ,在其他Bt作物田中均等于或高于常规田。除个别棉田外 ,未发现Bt作物田中天敌群落受到不良影响。部分研究发现Bt作物田中某些非靶标刺吸口器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数量明显高于常规田。建议采用“三层次检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植物 天敌昆虫 生长发育 寄生性天敌 生物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四个水稻品种抗虫特性与螟害的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罗举 张孝羲 +1 位作者 翟保平 郭玉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7-101,共5页
研究了上海地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的代表性栽培品种秀水04和3个当前推广品种(寒优香晴、98110、花育1号)对螟虫(主要指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抗性的差异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三化螟和二化螟... 研究了上海地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的代表性栽培品种秀水04和3个当前推广品种(寒优香晴、98110、花育1号)对螟虫(主要指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抗性的差异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三化螟和二化螟对4个品种的为害率存在着显著差异,秀水04的抗螟性明显高于其他3个近期品种。植株的组织警譬征中,维管束间距大小与品种的螟虫侵入率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秀水04的维管束间距显著小于其他3个品种;在无机化合物分析中硅的含量也以秀水04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虫性 二化螟 三化螟 维管束间距 硅元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迁飞的多普勒昆虫雷达观测及动态 被引量:45
4
作者 高月波 陈晓 +4 位作者 陈钟荣 包云轩 杨荣明 刘天龙 翟保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238-5247,共10页
在2007年7~9月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期间,利用多普勒昆虫监测雷达在南京市浦口区对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迁飞活动进行了监测,结合大气风温场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稻纵卷叶螟成虫的空中飞行参数和种群迁飞动态。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多选择... 在2007年7~9月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期间,利用多普勒昆虫监测雷达在南京市浦口区对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迁飞活动进行了监测,结合大气风温场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稻纵卷叶螟成虫的空中飞行参数和种群迁飞动态。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多选择在黄昏18:30以后大规模起飞,空中虫群密度在20:00~22:00时最大,迁飞过程可持续到次日5:00;稻纵卷叶螟主要选择在500m以下高度飞行。空中虫群具有聚集成层的现象,虫层多在100~500m高度之间形成,有时形成两个虫层,成层现象与低空急流关系密切,与温度没有直接关系。迁飞过程分析表明,浦口区的六(4)代稻纵卷叶螟在台风、副热带高压和江淮气旋的影响下,先后出现了多次迁入迁出过程。低压系统外围的下沉气流很可能是稻纵卷叶螟两次集中迁入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多普勒雷达观测 数值模拟 迁飞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水和浮叶植物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太湖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雷泽湘 徐德兰 +2 位作者 王备新 刘雯 刘正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6-139,共4页
对太湖沉水和浮叶植物、底栖动物及其湖泊水质和沉积物状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沉水和浮叶植物的存在对太湖水质、沉积物特性和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均有一定影响.有草区与无草区比较:其水体透明度提高了1.12(5月)和1.99(9月)倍,TN浓度... 对太湖沉水和浮叶植物、底栖动物及其湖泊水质和沉积物状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沉水和浮叶植物的存在对太湖水质、沉积物特性和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均有一定影响.有草区与无草区比较:其水体透明度提高了1.12(5月)和1.99(9月)倍,TN浓度降低了1.84(5月)和0.70(9月)倍,TP浓度降低了0.99(5月)和1.58(9月)倍,叶绿素含量降低了2.17(5月)和1.54(9月)倍,有草区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75种)明显高于无草区(53种),方差分析差异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表明沉水和浮叶植物是维持太湖浅水湖泊健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浅水湖泊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沉水和浮叶植物 底栖动物 营养盐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分子标记在昆虫分子生态学研究上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孙荆涛 杨现明 +1 位作者 葛成 洪晓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3-112,共10页
微卫星又称为简单重复序列,由1~6个核苷酸串联重复而成。由于其具有基因组中分布广泛、共显性遗传、变异丰富、易于被扩增及对DNA要求质量低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昆虫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对微卫星的开发技术革新进行综述,以应用... 微卫星又称为简单重复序列,由1~6个核苷酸串联重复而成。由于其具有基因组中分布广泛、共显性遗传、变异丰富、易于被扩增及对DNA要求质量低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昆虫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对微卫星的开发技术革新进行综述,以应用实例阐述微卫星分子标记在昆虫生态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探讨微卫星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并讨论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微卫星开发 分子标记 昆虫分子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传粉昆虫及其访花行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孟玲 谭敦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88-490,共3页
对新疆阿魏访花昆虫种类、昆虫访花频次、昆虫访花时间及昆虫访花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盛花期观察中,(1)发现有5目、23科、45种昆虫进行了访花,其中传粉昆虫4科7种,均属蜜蜂总科;(2)各类昆虫访花频次在不同观察时间变化较大,传粉蜜蜂... 对新疆阿魏访花昆虫种类、昆虫访花频次、昆虫访花时间及昆虫访花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盛花期观察中,(1)发现有5目、23科、45种昆虫进行了访花,其中传粉昆虫4科7种,均属蜜蜂总科;(2)各类昆虫访花频次在不同观察时间变化较大,传粉蜜蜂仅出现在其中一个观察日中;(3)不同种类昆虫在花上的停留时间差异很大,传粉昆虫停留时间很短,鞘翅目昆虫停留时间最长。进入始果期后,昆虫的访花行为是围绕花盘的蜜腺展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 濒危植物 传粉昆虫 访花行为 植物授粉 蜜蜂总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州地区太湖流域上游水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9
8
作者 王备新 徐东炯 +2 位作者 杨莲芳 沈丽娟 虞晖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7-51,共5页
2003年8月采用半定量采样法调查了常州地区太湖流域上游南河、运南、运北和洮滆水系29个样点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共获得113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其中,腹足纲18种,瓣鳃纲10种,寡毛纲8种,蛭纲4种,甲壳纲6种,昆虫纲67种。优... 2003年8月采用半定量采样法调查了常州地区太湖流域上游南河、运南、运北和洮滆水系29个样点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共获得113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其中,腹足纲18种,瓣鳃纲10种,寡毛纲8种,蛭纲4种,甲壳纲6种,昆虫纲67种。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该群落平均密度为658 m-2,其中,霍甫水丝蚓密度最高,达400 m-2。观山桥样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最高,群落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54,4.36,0.76和0.08。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多样性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南河水系、洮滆水系、运南水系、运北水系.出现频率在15%以上的24个物种与6种环境因子之间的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总氮、总磷和溶解氧对该地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多样性 太湖流域 常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监测和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蔡德所 王备新 赵湘桂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8-152,共5页
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是水环境管理的重要目标。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监测和评价体系是保护和恢复流域水生态健康的基础。在此分析流域水生态健康监测与维护流域水生态健康目标的关系,介绍流域水生态健康监测和评价指标构成的一般原则,即应... 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是水环境管理的重要目标。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监测和评价体系是保护和恢复流域水生态健康的基础。在此分析流域水生态健康监测与维护流域水生态健康目标的关系,介绍流域水生态健康监测和评价指标构成的一般原则,即应由水文、生境、水化学和生物等4个方面的指标构成,提出了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监测的初步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评价 漓江 水生态系统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交通污染对昆虫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慧璟 常晓娜 +1 位作者 陈法军 翟保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90,共10页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道路交通污染及其空气污染物对昆虫影响的研究状况。介绍了交通污染的现状,阐述了汽车尾气中不同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包括NO和NO2)、碳氧化物(COx,包括CO和CO2)、挥发性有机物(VOCs)、酸雨和臭氧...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道路交通污染及其空气污染物对昆虫影响的研究状况。介绍了交通污染的现状,阐述了汽车尾气中不同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包括NO和NO2)、碳氧化物(COx,包括CO和CO2)、挥发性有机物(VOCs)、酸雨和臭氧(O3),以及细颗粒扬尘等污染物对昆虫发生和种群适合度等的影响,并分析了交通污染影响昆虫的作用机理,指出了国内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此外,道路交通污染对周边生物环境也会造成相关的生态影响。今后应加强生态道路建设,减轻交通污染对路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污染 路域生态系统 昆虫 作用机理 生态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稻米农药残留全程控制体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心明 刘贤金 洪晓月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26-228,共3页
稻米农药残留来源及现状的分析表明,我国稻米中农药残留问题日益严重。水稻生产中大量施用化学农药是稻米农药残留的主要污染源。实施稻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健全无公害稻米生产标准体系、掌握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加强水稻生产过... 稻米农药残留来源及现状的分析表明,我国稻米中农药残留问题日益严重。水稻生产中大量施用化学农药是稻米农药残留的主要污染源。实施稻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健全无公害稻米生产标准体系、掌握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加强水稻生产过程农药残留监管及产后农药残留消除技术研究,是建立稻米农药残留全程控制体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农药残留 农药检测 全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柽柳有效天敌昆虫筛选标准的建立 被引量:3
12
作者 孟玲 李保平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195,共4页
参照前人对杂草天敌筛选标准、植物与昆虫互作理论和近年来对柽柳原产地主要天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制定出柽柳天敌遴选量化标准,共计10项特征,满分为47分。并以此对取食柽柳的12种天敌进行了筛选。柽柳条叶甲得分最高(43分),其次是... 参照前人对杂草天敌筛选标准、植物与昆虫互作理论和近年来对柽柳原产地主要天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制定出柽柳天敌遴选量化标准,共计10项特征,满分为47分。并以此对取食柽柳的12种天敌进行了筛选。柽柳条叶甲得分最高(43分),其次是斯氏伞锥象(41分),推荐这2种天敌昆虫作为首选天敌引入美国做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有效天敌 筛选标准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铃虫赤眼蜂种系筛选—对寄主的选择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小宁 李保平 《昆虫天敌》 CSCD 2002年第3期106-110,共5页
对寄生棉铃虫的暗黑赤眼蜂 (Tnchogrammapintoi)和广赤眼蜂 (T .evanescens)等 2蜂种的 6个地理品系 (4个采自新疆棉铃虫 ,2个从乌孜别克斯坦引进 )进行了寄主选择性测定。当同时面临棉铃虫卵和米蛾卵时 ,根据接触卵次数和寄生量等特性 ... 对寄生棉铃虫的暗黑赤眼蜂 (Tnchogrammapintoi)和广赤眼蜂 (T .evanescens)等 2蜂种的 6个地理品系 (4个采自新疆棉铃虫 ,2个从乌孜别克斯坦引进 )进行了寄主选择性测定。当同时面临棉铃虫卵和米蛾卵时 ,根据接触卵次数和寄生量等特性 ,暗黑赤眼蜂乌兹别克Ⅱ品系对棉铃虫卵表现很强的选择性 ,其次是暗黑赤眼蜂库尔勒品系 ,其余品系对棉铃虫卵的选择性不明显或对米蛾卵表现强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黑赤眼蜂 广赤眼蜂 品系筛选 新疆 棉铃虫赤眼蜂 种系筛选 寄主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铃虫赤眼蜂种系筛选—对温湿度的反应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保平 刘小宁 《昆虫天敌》 CSCD 2002年第2期64-69,共6页
对采自新疆棉铃虫的 2个暗黑赤眼蜂地理品系和 1个广赤眼蜂品系以及从乌孜别克斯坦引进的 2个暗黑赤眼蜂地理品系进行了对温湿度反应的比较研究。各赤眼蜂种 (系 )后代性比之间的差异受温湿度组合的影响较小。同一种系中 ,雌蜂倾向于在... 对采自新疆棉铃虫的 2个暗黑赤眼蜂地理品系和 1个广赤眼蜂品系以及从乌孜别克斯坦引进的 2个暗黑赤眼蜂地理品系进行了对温湿度反应的比较研究。各赤眼蜂种 (系 )后代性比之间的差异受温湿度组合的影响较小。同一种系中 ,雌蜂倾向于在较高温度下产更多的卵 ,达到更高的寄生率 ,但性比 (雄 /雌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高温 ( 35℃ )低湿( 4 5 % )条件下 ,暗黑赤眼蜂吐鲁番品系的后代中雌性所占比较最高 ,其羽化率和发育历期与最高的种 (系 )无显著差异 ,尽管其寄生率仅次于最高的暗黑赤眼蜂喀什种群。说明赤眼蜂吐鲁番种群最能适应新疆高温干旱的气候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棉铃虫 赤眼蜂 种系筛选 温湿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柽柳林地柽柳上植食性天敌昆虫群落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孟玲 李保平 《昆虫天敌》 CSCD 2003年第3期97-104,共8页
三个柽柳林地取食柽柳的植食性天敌昆虫优势类群组成相同 ,主要由瘿螨科(Eriophyidae)、瘿蚊科 (Cecidomyiidae)、盾蚧科 (Diaspididae)、杂斑木虱科 (Aphalaridae)、叶蝉科 (Cicadellidae)、盲蝽科 (Miridae)、象甲科 (Curculionidae)... 三个柽柳林地取食柽柳的植食性天敌昆虫优势类群组成相同 ,主要由瘿螨科(Eriophyidae)、瘿蚊科 (Cecidomyiidae)、盾蚧科 (Diaspididae)、杂斑木虱科 (Aphalaridae)、叶蝉科 (Cicadellidae)、盲蝽科 (Miridae)、象甲科 (Curculionidae)、叶甲科 (Chrysomelidae)、麦蛾科 (Gelechiidae)等类群组成。其中大部分科仅由某一种或某一属组成。位于温暖气候区的大河沿林地虽然面积最小 ,但植食性昆虫科的总数量、丰富度 (中、后期 )、多样性指数N1 和N2 (中、后期 )等参数均高于寒冷区的其他两林地。同位于寒冷地区的阜康和呼图壁林地 ,面积较大的阜康林地的昆虫群落除均匀度在各季节时期显著高于呼图壁外 ,其他如总科数、Hill系列多样性参数、丰富度等与面积较小的呼图壁林地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柳 天敌 生物防治 植食性天敌昆虫 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翅石蛾科(昆虫纲:毛翅目)两新种记述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长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73,共3页
记述了毛翅目等翅石蛾科2新种,即波缘缺叉等翅石蛾(Chimarra fluctuata)和刺枝合脉等翅石蛾(Gunungiella acanthoclada)。产于河南省的波缘缺叉等翅石蛾(Chimarra fluctuata)与产于浙江天目山的Chimarra senticosa Sun & Malicky相... 记述了毛翅目等翅石蛾科2新种,即波缘缺叉等翅石蛾(Chimarra fluctuata)和刺枝合脉等翅石蛾(Gunungiella acanthoclada)。产于河南省的波缘缺叉等翅石蛾(Chimarra fluctuata)与产于浙江天目山的Chimarra senticosa Sun & Malicky相似,但其第8节后缘背面观呈波浪状;第9节侧面观前缘上方强烈向前方凸出呈齿状;肛上附肢下叶由基部向端部逐渐加宽;可与后者相区别。刺枝合脉等翅石蛾(Gunungiella acanthoclada)在合脉等翅石蛾属中雄外生殖器独特,具有如下综合特征区别于该属内的其他成员:第10节背板端缘切入深,呈双叶状,且每叶突端部着生一小的刺突;双叶突下方具一骨化较弱的长突起;具一对细长边缘具齿的突起分别连接在每一下附肢基节的上前侧角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翅石蛾科 缺叉等翅石蛾属 合脉等翅石蛾属 新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系番茄对番茄刺皮瘿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17
作者 王梅玉 王冬生 +1 位作者 袁永达 洪晓月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39-843,共5页
为了弄清楚不同番茄品种对番茄刺皮瘿螨Aculops lycopersici(Massee)的抗感性程度,通过田间调查、室内盆栽接螨和离体培养等方法,考察了12个番茄品种(系)(多茸毛类YZ618和YZ619;少茸毛类YZ419,YZ507和YZ504;野生品系YZ7和YZ5;叶黄类YZ4... 为了弄清楚不同番茄品种对番茄刺皮瘿螨Aculops lycopersici(Massee)的抗感性程度,通过田间调查、室内盆栽接螨和离体培养等方法,考察了12个番茄品种(系)(多茸毛类YZ618和YZ619;少茸毛类YZ419,YZ507和YZ504;野生品系YZ7和YZ5;叶黄类YZ401;常规品系YZ406,YZ412,YZ413和YZ515)上番茄刺皮瘿螨的种群发育情况。结果表明:番茄刺皮瘿螨在不同番茄品种(系)上的种群密度有明显差异,野生品系YZ7及多茸毛品系YZ618和YZ619上较低,少茸毛品系YZ504,YZ507和YZ419较高。不同番茄品种(系)可能是通过影响螨的存活率和产卵能力来影响在品种(系)上的种群发展。离体培养观察发现,番茄刺皮瘿螨的存活率在少茸毛品系YZ504和YZ507上最高,其次是品系YZ419,野生品系YZ7上最低。在YZ504上的产卵量最大,YZ419和YZ507次之,YZ7最小。根据实验种群参数判断,野生品系YZ7及多茸毛品系YZ618和YZ619感螨程度低,为抗性品系;少茸毛品系YZ504,YZ419和YZ507感螨程度高,为感螨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刺皮瘿螨 番茄品系 种群动态 抗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糖体28S rRNA对叶螨的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国庆 于明志 洪晓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54,共6页
通过研究核糖体28SrRNA的D1~D2部分序列来阐述蜱螨亚纲叶螨科6个属11个物种的系统发生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形态学上定义的叶螨属(Tetranychus)、全爪螨属(Panonychus)、双叶螨属(Amphitetranychus)、裂爪螨属(Schizotetranychus)、缺... 通过研究核糖体28SrRNA的D1~D2部分序列来阐述蜱螨亚纲叶螨科6个属11个物种的系统发生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形态学上定义的叶螨属(Tetranychus)、全爪螨属(Panonychus)、双叶螨属(Amphitetranychus)、裂爪螨属(Schizotetranychus)、缺爪螨属(Aponychus)和岩螨属(Petrobia)等6个属分别形成一个单系,然而在叶螨属内截形叶螨(T.truncatus)、土耳其斯坦叶螨(T.turkestani)、神泽叶螨(T.kanzawai)、朱砂叶螨(T.cinnabarinus)和二斑叶螨(T.urticae),及全爪螨属内苹果全爪螨(Pa.ulmi)和柑橘全爪螨(Pa.citri)各物种的系统发生地位并没有被很好地确定。因此,基于核糖体28SrRNA序列无法将叶螨鉴定到种水平,但却为属水平上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螨 物种鉴定 28SrRNA 系统发育分析 DNA条形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lbachia在花蓟马中的感染及其与寄主线粒体DNA多样性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娄恒 陈雅婷 +3 位作者 张艳凯 杨现明 孙荆涛 洪晓月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50-760,共11页
[目的]Wolbachi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中的胞内共生细菌,影响寄主的生物学特性。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Trybom)是重要的害虫,对农作物及园林植物造成危害。本研究旨在明确Wolbachia在花蓟马中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与寄主线... [目的]Wolbachi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中的胞内共生细菌,影响寄主的生物学特性。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Trybom)是重要的害虫,对农作物及园林植物造成危害。本研究旨在明确Wolbachia在花蓟马中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与寄主线粒体DNA多样性的关系。[方法]采集中国境内26个花蓟马自然种群,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对其体内Wolbachia感染率及株系进行分析;利用线粒体COI分子标记研究花蓟马的遗传分化及遗传多样性;通过比较感染和未感染Wolbachia个体COI数据,探究Wolbachia多样性与寄主线粒体DNA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花蓟马中Wolbachia的感染率为0%~60%,共检测到5种Wolbachia株系(w Fint1,w Fint2,w Fint3,w Fint4及w Fint5),均属于B大组且形成一个单系群。Wolbachia感染情况与这些花蓟马种群(除CC,GZ,TA和TY,N〈5)的线粒体DNA多样性相关,表现为不感染Wolbachia的种群中线粒体DNA单倍型多样性(Hd)与核苷酸多样性(Pi)均高于感染Wolbachia的种群,且Wolbachia感染率与Hd呈显著负相关(P〈0.05)。AMOVA分析表明花蓟马线粒体DNA遗传分化与Wolbachia感染情况有关。[结论]Wolbachia可能在侵染花蓟马种群后出现遗传分化;Wolbachia感染与寄主线粒体DNA多样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蓟马 WOLBACHIA 多位点序列分析 线粒体DNA 遗传分化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蚜与其内共生菌Buchnera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玉新 张春玲 洪晓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6,共6页
为进一步明确桃蚜与其内共生菌Buchnera之间系统进化关系,参照前人研究蚜虫系统进化所用的COⅠ/COⅡ、12S/16S rRNA、EF-1 alpha的3对引物,对桃蚜的COⅠ/COⅡ、12S/16S rRNA、EF-1 alpha基因进行了扩增,并构建了桃蚜COⅠ/COⅡ、12S/16S ... 为进一步明确桃蚜与其内共生菌Buchnera之间系统进化关系,参照前人研究蚜虫系统进化所用的COⅠ/COⅡ、12S/16S rRNA、EF-1 alpha的3对引物,对桃蚜的COⅠ/COⅡ、12S/16S rRNA、EF-1 alpha基因进行了扩增,并构建了桃蚜COⅠ/COⅡ、12S/16S rRNA、EF-1 alph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通过分析发现,桃蚜的COⅠ/COⅡ、12S/16SrRNA基因序列均与已知的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Kurdj))的相应基因序列最近,而桃蚜与麦双尾蚜的EF-1 alpha基因序列则处于相邻的分支。综合我们以前的研究分析桃蚜及其内共生菌Buchnera的系统进化关系,发现桃蚜与其内共生菌是协同进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COⅠ/COⅡ基因 12S/16S RRNA基因 EF-1 alpha基因 BUCHNERA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