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病毒在不同宿主中交替繁殖对病毒毒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郭慧芳 韩召军 +3 位作者 方继朝 钟万芳 王节萍 刘宝生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42-248,共7页
研究了混合病毒在不同宿主中交替繁殖对病毒毒力的影响,选用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über)较专化的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cNPV)和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较专化的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lNPV),按多角体... 研究了混合病毒在不同宿主中交替繁殖对病毒毒力的影响,选用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über)较专化的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cNPV)和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较专化的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lNPV),按多角体数量1∶1混合后分别连续感染或交替感染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比较各代病毒对两种夜蛾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SlNPV中国株和AcNPV混合,起始感染甜菜夜蛾,再在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中交替繁殖后,F4代斜纹夜蛾病毒(由斜纹夜蛾中收集的病毒)对3龄甜菜夜蛾幼虫的致死率极显著高于F2代斜纹夜蛾病毒,F3代甜菜夜蛾病毒(由甜菜夜蛾中收集的病毒)对斜纹夜蛾的致死率也显著高于F1代甜菜夜蛾病毒;混合病毒起始感染斜纹夜蛾,再经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交替繁殖后,斜纹夜蛾病毒对甜菜夜蛾的毒力以及甜菜夜蛾病毒对斜纹夜蛾的毒力也都显著提高。交替传代后的病毒比同代次连续传代后的病毒对非宿主的毒力显著提高,并且它们对原宿主的毒力未有减弱。AcNPV和SlNPV日本株混合病毒在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中交替繁殖后也表现出对非宿主毒力的提高。表明混合病毒在两种不同原宿主中交替繁殖比其在同种宿主中连续繁殖后对非繁殖原宿主的毒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交替繁殖 毒力 斜纹夜蛾 甜菜夜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东部稻区白背飞虱种群增殖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向永 尹艳琼 +2 位作者 赵雪晴 翟保平 谌爱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61,118,共6页
为探讨云南省东部稻区白背飞虱种群增殖的主要影响因子,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盆栽笼罩条件下白背飞虱种群在虫口密度、接虫时期和水稻品种不同组合条件下增殖倍数。结果表明:(1)接虫时期、接虫密度、品种对白背飞虱种群增殖倍数有极显著... 为探讨云南省东部稻区白背飞虱种群增殖的主要影响因子,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盆栽笼罩条件下白背飞虱种群在虫口密度、接虫时期和水稻品种不同组合条件下增殖倍数。结果表明:(1)接虫时期、接虫密度、品种对白背飞虱种群增殖倍数有极显著的影响,影响作用大小为:接虫时期(F=23.1,P<0.001)>接虫密度(F=12.8,P<0.001)>品种(F=5.6,P=0.003);移栽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期接虫的种群增殖倍数分别为30.1、16.4、8.1和1.3倍,移栽期接虫的种群增殖倍数最高,与拔节期、抽穗期、孕穗期接虫差异极显著(P<0.01);5、10、20和40对/丛等4个接虫密度的种群增殖倍数分别为22.1、21.7、7.2、4.9倍,以5对/丛接虫密度的种群增殖倍数最高,与10对/丛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20、40对/丛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品种‘丰优香占’、‘红优7号’、‘云恢290’和‘明两优527’上的种群增殖倍数分别为21.6、15.9、10.8和7.7倍,以‘丰优香占’的种群密度最高,与‘红优7号’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云恢290’、‘明两优527’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2)对接虫量、苗龄、田间均温和田间均湿等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在品种‘红优7号’上,种群增殖模型回归方程为Y=-67.05+1.76 X_1-1.36 X_2+3.70 X_3+0.03 X_4(Y为增殖倍数、X_1为接虫量、X_2为苗龄、X_3为平均气温、X_4为平均湿度,下同)。‘丰优香占’品种的回归方程为Y=-91.65-0.16 X_1-0.38 X_2+3.39 X_3+0.41 X_4。‘云恢290’品种的回归方程为Y=-59.79+0.23 X_1-0.12 X_2+2.28 X_3+0.10 X_4。‘明两优527’品种的回归方程为Y=-8.81+0.27 X_1-0.15 X_2+0.92 X_3+0.01 X_4。在水稻移栽期接虫,接虫密度为5对/丛,品种为‘红优7号’时,白背飞虱的种群增殖倍数为43.3。本研究表明在移栽期至拔节期,较低的成虫密度往往能导致较大的种群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正交试验 种群增殖 影响因子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籼稻主栽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筛选 被引量:1
3
作者 尹艳琼 李向永 +2 位作者 赵雪晴 翟保平 谌爱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1-207,共7页
为明确云南籼稻主栽品种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的抗虫性及其影响产量的水稻关键生育期,为抗虫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利用苗期和分蘖盛期单株接虫鉴定、成株期(移栽期—乳熟期)田间自然种群发生鉴定等方... 为明确云南籼稻主栽品种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的抗虫性及其影响产量的水稻关键生育期,为抗虫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利用苗期和分蘖盛期单株接虫鉴定、成株期(移栽期—乳熟期)田间自然种群发生鉴定等方法,测定了云南籼稻区31个水稻主栽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虫性及其产量。结果表明,苗期有7个品种表现高抗,23个品种表现中抗—中感,1个品种表现高感;分蘖期有20个品种表现高抗,有11个表现中抗—中感;成株期田间自然种群鉴定,31个品种成株期白背飞虱田间自然种群的累计虫量都超过了对照品种TN1,均表现为感虫。单株接虫鉴定多数品种表现抗虫,而大田期自然种群鉴定则全部表现为感虫,一定程度说明了云南籼稻区主栽品种对白背飞虱具有耐害性而无抗生性。移栽期、孕穗期、抽穗期百丛虫量与有效穗数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移栽期、孕穗期和抽穗期的百丛虫量是造成有效穗数少和产量低的关键因子。移栽期、孕穗期和抽穗期是防治白背飞虱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白背飞虱 抗虫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病虫测报学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15
4
作者 翟保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4,22,共6页
病虫测报学科在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本文根据病虫测报学的发展规律和研究特点,分析了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病虫测报学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病虫测报 进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方法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亢菊侠 刘莎 +1 位作者 李元喜 时卫东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1期85-89,共5页
草地贪夜蛾是"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可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绿肥等多种植物造成严重为害。2019初在我国首次发现,受到了广泛关注。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方法和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其中,监测预警方... 草地贪夜蛾是"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可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绿肥等多种植物造成严重为害。2019初在我国首次发现,受到了广泛关注。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方法和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其中,监测预警方法包括雷达监测、灯光监测、性诱剂监测和田间调查;绿色防控技术包括抗性品种种植、生物防治、绿色杀虫剂、栽培管理措施及物理化学诱杀等。可为我国防控这一重大农业害虫提供理论依据,从而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监测预警方法 绿色防控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草地贪夜蛾春夏两季迁飞轨迹的分析 被引量:157
6
作者 吴秋琳 姜玉英 +1 位作者 胡高 吴孔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共9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 Smith)2019年1月入侵云南西部地区后,已在中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形成了虫源基地。本文利用历史气象数据分析了中国春、夏两季925 hPa夜间平均风温场,并模拟预测了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草地贪夜蛾...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 Smith)2019年1月入侵云南西部地区后,已在中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形成了虫源基地。本文利用历史气象数据分析了中国春、夏两季925 hPa夜间平均风温场,并模拟预测了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草地贪夜蛾的迁飞轨迹以及主要降落和波及地区。结果表明:由于中国东部地区春季与夏季盛行偏南风或西南季风,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的草地贪夜蛾主要向东北方向迁移,长江以南是其北进的必经之地和主要的降落地区。如果连续迁飞2个夜晚,便可入侵长江以北至黄河以南地区。在夏季6-7月东部西南季风最强时期,草地贪夜蛾连续迁飞3个夜晚可以到达黄河以北至内蒙古与东北南部的广大区域。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对中国热带与南亚热带地区草地贪夜蛾迁出虫源的监测预警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热带和南亚热带种群 风温场 迁飞轨迹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Matlab的棉铃虫飞行视频的处理方法研究
7
作者 王晟博 陈钟荣 +1 位作者 高月波 安晶晶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1期177-179,182,共4页
为了给昆虫行为学的研究者提供可靠的统计资料,提出了一种从视频流中提取运动目标物的坐标值的方法,并设计实现了该算法。视频文件经过预处理后,提取静止背景,再确定每张图像中试验昆虫的区域,随后选取恰当的阈值,经过维纳滤波和中值滤... 为了给昆虫行为学的研究者提供可靠的统计资料,提出了一种从视频流中提取运动目标物的坐标值的方法,并设计实现了该算法。视频文件经过预处理后,提取静止背景,再确定每张图像中试验昆虫的区域,随后选取恰当的阈值,经过维纳滤波和中值滤波,从中提取运动目标物的特征。最后算出运动目标物在图像中的坐标值。通过对提取效果和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证明该方法有较高的提取率和可靠性,是实现视频资料数据化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处理 MATLAB 棉铃虫 飞行视频 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