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不同生态类型群体间遗传演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5
1
作者 盖钧镒 许东河 +4 位作者 高忠 岛本义也 阿部纯 福士泰史 北岛俊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13-520,共8页
对全国栽培大豆不同地理、季节生态类型和一年生野生大豆不同地理生态类型的大量材料 ,进行形态、等位酶和细胞器 DNA RFL P性状等不受人工选择直接影响的中性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 :( 1)我国栽培大豆不同生态类型群体间地理生态分化明... 对全国栽培大豆不同地理、季节生态类型和一年生野生大豆不同地理生态类型的大量材料 ,进行形态、等位酶和细胞器 DNA RFL P性状等不受人工选择直接影响的中性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 :( 1)我国栽培大豆不同生态类型群体间地理生态分化明显 ,遗传距离较大 ;同一地理群体内存在季节生态分化 ,遗传距离相对较小 ;南方春豆与东北春豆熟期组相近 ,但其遗传距离大于与南方其他生态型的距离。 ( 2 )中国栽培大豆在地理上和季节上表现由晚熟型向早熟型进化的趋势 ,东北、黄淮栽培大豆各种生态型与本地区野生大豆群体的遗传距离大于与南方野生大豆群体的遗传距离 ,因而南方原始野生大豆可能是各地栽培大豆的共同祖先 ,南方原始栽培类型在向北方扩展过程中不断演化出各种早熟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 野生大豆 生态型 遗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雄性不育系和大豆资源有关开花授粉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白羊年 陈健 +1 位作者 喻德跃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24,共7页
对大豆质核互作和核雄性不育材料有关开花授粉性状的研究表明 ,花粉传媒花蓟马密度在可育株与不育株之间无显著差异 ,同一材料内不育株的龙骨瓣开张度比可育株大 ;NJCMS2A与NJCMS1A间、N6 9- 2 772 (ms2 )与N6 9- 2 771(ms1)、N6 9- 2 7... 对大豆质核互作和核雄性不育材料有关开花授粉性状的研究表明 ,花粉传媒花蓟马密度在可育株与不育株之间无显著差异 ,同一材料内不育株的龙骨瓣开张度比可育株大 ;NJCMS2A与NJCMS1A间、N6 9- 2 772 (ms2 )与N6 9- 2 771(ms1)、N6 9- 2 773(ms3)间的龙骨瓣开张度无明显差异。NJCMS2A的异交率比NJCMS1A高 ,恰好NJCMS2B的散粉性比NJCMS1B好。类似地 ,N6 9- 2 772不育株的异交率高于其他两个核雄性不育材料 ,恰好N6 9- 2 772可育株的散粉性也比其他两个核雄性不育材料的可育株好。NJCMS1A的柱头活力可以保持 2 5天 ,花瓣对柱头的活力有保护作用。NJCMS1A的BC5:7家系间以及单株间雌性育性存在显著差异 ,且筛选到雌性育性较好的家系。对大豆资源有关开花授粉性状的研究表明 ,大豆资源中花瓣大小、龙骨瓣开张度、散粉性、单花花粉量、花蓟马密度等性状存在很大变异。野生大豆的花远小于栽培豆 ,野生豆的花蓟马密度、龙骨瓣开张度等性状与栽培豆无显著差异 ,野生豆的散粉性比栽培豆好 ;从 310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到 30份散粉性较好的材料、16份龙骨瓣开张度较大的材料以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雄性不育系 传粉性状 花器官性状 花蓟马密度 异交结实率 柱头活力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营养成分研究现状 被引量:77
3
作者 韩立德 盖钧镒 张文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59,共3页
大豆营养丰富 ,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本文综述了大豆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利用状况 ,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成分的含量、功能及其利用状况。
关键词 大豆 营养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田清震 盖钧镒 +1 位作者 喻德跃 贾继增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0-217,共8页
本文研究 AFLP技术在大豆上的应用 ,在改进大豆种子 DNA提取方法的基础上 ,比较同位素与银染检测方法的效果 ,筛选适宜于大豆 AFLP分析的酶切和引物组合 ,从而建立了适用于大豆指纹图谱快速鉴定的 AFL P操作程序 ,并对我国野生大豆和栽... 本文研究 AFLP技术在大豆上的应用 ,在改进大豆种子 DNA提取方法的基础上 ,比较同位素与银染检测方法的效果 ,筛选适宜于大豆 AFLP分析的酶切和引物组合 ,从而建立了适用于大豆指纹图谱快速鉴定的 AFL P操作程序 ,并对我国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代表性材料进行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DNA提取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银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的遗传变异和遗传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钱虎君 盖钧镒 喻德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80-885,共6页
以全国不同地区 2 61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在品种间的遗传变异 ,以 2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了干豆乳产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在品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变异系数为 6.... 以全国不同地区 2 61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在品种间的遗传变异 ,以 2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了干豆乳产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在品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变异系数为 6.68%~ 38.13% ;六合小叶青×新沂小黑豆和上饶干不死×淮阴秋黑豆 2个杂交组合植株世代正反交 F1的干豆乳产量具有显著的母体效应 ;P1、P2 、F1、F2 、F2∶ 3联合分析表明 2个杂交组合植株世代干豆乳产量的遗传均是一对加显性主基因和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干豆乳产量的遗传率较高 ,F2∶ 3家系主基因遗传率为 68.5 1%~ 78.74 % ,多基因遗传率为 2 0 .4 6%~ 30 .3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豆乳 遗传变异 遗传规律 加工性状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播菜用大豆感官品质鉴定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韩立德 邱家驯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31,共5页
根据模糊数学理论结合现代食品感官分析技术 ,提出一套菜用大豆感官品质鉴定体系 :①评价人员的选定与考核 ,②模糊综合感官评价分析 ,③主观偏差的检测。按此体系对 15 4份夏播菜用大豆品种进行感官品质鉴定 ,发现感官品质较差品种 14... 根据模糊数学理论结合现代食品感官分析技术 ,提出一套菜用大豆感官品质鉴定体系 :①评价人员的选定与考核 ,②模糊综合感官评价分析 ,③主观偏差的检测。按此体系对 15 4份夏播菜用大豆品种进行感官品质鉴定 ,发现感官品质较差品种 14份 ,一般品种 75份 ,较好品种 6 0份 ,优良品种 5份 ,其中南农大黄豆、台湾 30 9、海系 13、金湖大青豆、香水豆为优良品种。结果还表明 :华南热带四季大豆区、长江中下游春夏豆区存在丰富的感官品质优良的品种资源 ,中南春夏秋豆区、西南高原春夏豆区、国外地区选择潜力较大 ,进行感官品质育种选择改进为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感官品质鉴定 夏季 播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起源与进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7
作者 田清震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4-59,共6页
本文对近年来大豆起源与进化研究取得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旨在促进大豆起源与进化基础生物学研究 。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起源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豆腐性状的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钱虎君 盖钧镒 喻德跃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62,共4页
对实验室大豆豆腐加工技术、大豆豆腐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高豆腐产量的遗传规律和专用品种的选育进行了综述 ,为促进大豆豆腐加工专用品种育种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大豆 豆腐性状 遗传育种 产量 品质 加工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花粉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丁德荣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7-171,T001-T002,共7页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 (N885 5×N2 899)F1不育株和 (N 2 899×N885 5 )F1可育株、BC1F1不育株、质核互作不育系NJCMS1A和保持系NJCMS1B进行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比较观察。结果表明 ,同一胞质在不同的回交世代败育途径和表现相...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 (N885 5×N2 899)F1不育株和 (N 2 899×N885 5 )F1可育株、BC1F1不育株、质核互作不育系NJCMS1A和保持系NJCMS1B进行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比较观察。结果表明 ,同一胞质在不同的回交世代败育途径和表现相似 ,主要发生在单核后期到二胞花粉早期 :(N885 5×N2 899)F1与BC1F1不育花药在小孢子单核靠边期细胞质产生不正常空泡 ,至近成熟花粉时细胞质部分解体、收缩 ;NJCMS1A花粉败育发生在二胞花粉期 ,初期原生质内小液泡比保持系增多 ,原生质内未形成淀粉粒 ,在生殖细胞远离营养细胞后 ,胞质呈现紊乱 ,生殖核与营养核消失 ,外壁内层及内壁停止发育 ,液泡增大 ,原生质部分解体。分别与反交F1及保持系比较 ,处于二胞花粉时期的正交F1及不育系细胞色素氧化酶最快迁移活性带缺失 ,此特征带缺失与不育花药败育时期基本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小孢子发育 细胞色素氧化酶 花粉败育 细胞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对胞囊线虫抗性遗传与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卢为国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5,共7页
大豆胞囊线虫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已经证明大豆对胞囊线虫的抗性受多个基因控制。但由于抗性鉴定工作量大、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以及大豆胞囊线虫群体本身的异质性 ,各个研究者的结果差异很大 ,具有抗源和组合特异性。Riggs等建立的生理... 大豆胞囊线虫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已经证明大豆对胞囊线虫的抗性受多个基因控制。但由于抗性鉴定工作量大、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以及大豆胞囊线虫群体本身的异质性 ,各个研究者的结果差异很大 ,具有抗源和组合特异性。Riggs等建立的生理小种鉴定模式虽被广泛采用 ,但鉴别寄主中抗性基因的重叠引起研究者的争议。分子标记结合经典遗传试验定位了 2个抗性基因位点rhg1和Rhg4 ,rhg1在抗性遗传中贡献较大且具有非小种专化抗性 ,对抗病育种和基因克隆有重要意义 ,在G连锁群上许多与rhg1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已经找到 ,并证明在抗性鉴定中有很大的利用价值。Rhg4位于A连锁群上 ,距离i位点 0 .35cM ,与 1、3号小种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胞囊线虫 小种鉴定 抗性遗传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田清震 盖钧镒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CSCD 2000年第4期61-65,共5页
野生大豆是大豆种质改良中抗病、抗虫、抗不良环境的重要基因来源。近年来,野生大豆在产量、品质、抗病虫等方面的优异性状,正在得到日趋重视,在利用野生大豆资源拓宽大豆种质遗传基础的研究与利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关键词 野生大豆 种质资源 基因 种质改良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雄性核不育互交群体RS6Y在南京和Raleigh的异地产量轮回选择响应 被引量:6
12
作者 司丽珍 王明军 +2 位作者 邱家驯 盖钧镒 J.W.Burton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1-35,共5页
本试验采用雄性核不育大豆互交群体RS6Y研究了南京和Raleigh异地产量轮回选择响应在南京的表现。结果表明 ,南京选择的二轮群体均与基础群体的产量存在显著差异 ,两轮分别增产9.4 5 %和 5 .6 3% ,改良效果比较好。Raleigh选择群体与基... 本试验采用雄性核不育大豆互交群体RS6Y研究了南京和Raleigh异地产量轮回选择响应在南京的表现。结果表明 ,南京选择的二轮群体均与基础群体的产量存在显著差异 ,两轮分别增产9.4 5 %和 5 .6 3% ,改良效果比较好。Raleigh选择群体与基础群体间的产量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但两轮选择后产量提高了 5 .2 4 %。不同地区之间的选择效果差异较大 ,南京选择的效果显著高于Raleigh选择的效果。产量选择对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的影响不大 ;单株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株高和主茎节数增加 ,百粒重下降 ,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产量选择伴随农艺性状遗传变异度的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产量 轮回选择 间接响应 雄性核不育 互交群体RS6Y 异地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茎生长习性分类方法的研究-茎顶花序-1/3节位相对值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晋华 张孟臣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51,共5页
本文在大豆有限、亚有限与无限型茎顶判别标记性状基础上 ,选用最大叶片着生节位相对值(LRV)和最长叶柄着生节位相对值 (PRV)做为划分有限型与亚有限型的指标 ,借助次数分布 (图 )法和混合模型法确定 1/ 3节位处 (距茎顶 )为分界点 ,≤ ... 本文在大豆有限、亚有限与无限型茎顶判别标记性状基础上 ,选用最大叶片着生节位相对值(LRV)和最长叶柄着生节位相对值 (PRV)做为划分有限型与亚有限型的指标 ,借助次数分布 (图 )法和混合模型法确定 1/ 3节位处 (距茎顶 )为分界点 ,≤ 0 .33为有限型 ,>0 .33为亚有限 ,此方法简称为茎顶花序 - 1/ 3节位相对值法 (AR -LRV ,AR -PR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叶片着生节位相对值 最长叶柄 大豆 茎生长习性 分类 茎顶花序-1/3节位 相对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大豆耐盐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34
14
作者 罗庆云 於丙军 +3 位作者 刘友良 章元明 薛艳玲 张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9-244,共6页
选用栽培大豆南农1138-2(耐盐)、南农88-31(较耐盐)和Jackson(盐敏感)配制的南农1138-2×南农88-31和南农88-31×Jackson等2套组合,通过P1、P2、F1、F2和F2:3苗期植株耐盐性调查,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了... 选用栽培大豆南农1138-2(耐盐)、南农88-31(较耐盐)和Jackson(盐敏感)配制的南农1138-2×南农88-31和南农88-31×Jackson等2套组合,通过P1、P2、F1、F2和F2:3苗期植株耐盐性调查,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了栽培大豆耐盐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南农88-31×Jackson和南农1138-2×南农88-31耐盐性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式。在高世代选择耐盐性植株的效率较高,从F2:3估计,南农88-31×Jackson组合的NaCl耐性微效基因遗传率为82.13%;南农1138-2×南农88-31组合的耐盐性微效基因遗传率为67.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 耐盐性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式 混合遗传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苗期耐淹性的遗传与QTL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芳 赵团结 +2 位作者 喻德跃 陈受宜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8-753,共6页
涝害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大自然灾害。耐涝性可分为耐湿(渍)性和耐淹性。以科丰1号(高度耐淹)×南农1138-2(不耐淹)衍生的RIL群体(NJRIKY)为材料,以盆栽全淹条件下的存活率为耐淹性指标,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 涝害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大自然灾害。耐涝性可分为耐湿(渍)性和耐淹性。以科丰1号(高度耐淹)×南农1138-2(不耐淹)衍生的RIL群体(NJRIKY)为材料,以盆栽全淹条件下的存活率为耐淹性指标,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进行遗传分析,并利用WinQTL Cartographer Version 2.5程序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及多区间作图法(MIM)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两次试验的耐淹性均存在超亲变异,试验间、家系间以及试验与家系互作间的差异均极显著;NJRIKY大豆群体的耐淹性为3对等加性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2.40%;在QTL分析中,用CIM和MIM共同检测到3个耐淹QTL,分别位于A1、D1a和G连锁群上的Satt648~K418_2V、Satt531~A941V、Satt038~Satt275(B53B^Satt038)区间,表型贡献率为4.4%~7.6%。分离分析与QTL定位的结果相对一致,可相互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max(L.)Merr.] 耐淹性 RIL 分离分析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抗感SCN基因的一个RAPD标记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永军 盖钧镒 +2 位作者 邢邯 张志永 陈受宜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3-298,共6页
对组合RNg(抗)× 7705(感)的P1、P2、F1、F2、BC1F1和BC1F2分离群体进行抗病性鉴定,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大豆对SCN1号小种的抗性由4对相互独立的主基因、包括一对显性基因和三对重叠的隐性基... 对组合RNg(抗)× 7705(感)的P1、P2、F1、F2、BC1F1和BC1F2分离群体进行抗病性鉴定,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大豆对SCN1号小种的抗性由4对相互独立的主基因、包括一对显性基因和三对重叠的隐性基因决定。用 BSA法筛选在五个 BC1F2分离家系内具有多态性的 RAPD标记,发现 RAPD标记 OPA0191200在亲本间及 BC1F2分离群体内具有多态性,只能在感亲、 BC1F2家系 11和 43的感病单株中扩增出来,表明和这两个家系独有的感病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 BSA法 RAPD标记 抗性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用大豆感官品质性状遗传变异及品质育种目标性状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韩立德 盖钧镒 +1 位作者 邱家驯 喻德跃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6-20,共5页
以全国菜用大豆主产区15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考察感官品质性状综合值、6个一级、5个二级感官性状及7个有关理化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它们间的相关,从而概括出品质育种目标的主要性状。结果表明:感官性状综合品质值、6个一级、5个二级感官... 以全国菜用大豆主产区15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考察感官品质性状综合值、6个一级、5个二级感官性状及7个有关理化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它们间的相关,从而概括出品质育种目标的主要性状。结果表明:感官性状综合品质值、6个一级、5个二级感官性状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其中二级感官性状的遗传变异度均大于一级感官性状。有关理化性状中,百荚鲜重、百粒鲜重、可溶性糖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遗传力较高,选择潜力较大;荚长、荚厚、荚宽的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中等,单荚粒数的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偏低。相关、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粒荚外观、熟食口味、生食口感对感官品质综合评定值直接效应显著并较大;其中荚厚、荚长、百荚鲜重对粒荚外观的直接效应显著,甜味及可溶性糖为影响熟食品味的主要因素,硬度对生食口感直接负效应显著。菜用大豆品质育种中,感官品质鉴定应在熟食口味、生食口感、粒荚外观、粒色、生样可剥性、熟食香味六个一级性状基础上综合评价,注重前三项性状的选择,它们可以结合用百荚鲜重、荚长、荚厚、可溶性糖含量、鲜味、豆腥味、粘性、硬度等性状进行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用大豆 感官品质性状 遗传变异 品质育种 目标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耐铝毒性的变异特点及优选 被引量:9
18
作者 齐波 赵团结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3-819,共7页
铝毒害是酸性土壤中限制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讨我国不同生态区大豆种质资源耐铝毒害性的遗传变异特点对于大豆耐铝毒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各生态区选出509份种质资源,采用苗期营养液砂培鉴定方法,以株高、叶龄、地上... 铝毒害是酸性土壤中限制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讨我国不同生态区大豆种质资源耐铝毒害性的遗传变异特点对于大豆耐铝毒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各生态区选出509份种质资源,采用苗期营养液砂培鉴定方法,以株高、叶龄、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的平均隶属函数值(FAi)作为耐铝毒性的指标,分析不同生态区品种对铝毒的耐性表现。结果表明,全国栽培大豆种质资源的耐铝毒隶属函数值存在相当大的变异,变幅为8.59%~74.83%,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单峰态分布;各生态区内均存在与全国相同的变异特点,生态区间的变异比较小,平均数变幅仅为39.24%~41.65%,区内变异明显地大于区间变异;大豆耐铝毒性的强弱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根据参考文献所选的对照品种在509份资源中都处于中间状态,说明大豆种质资源耐铝毒性存在更大的耐铝毒和敏感性的变异;按照FAi>65%(1级),遴选出了15份强耐铝毒资源,占所选资源总数的2.95%,分别来自Ⅰ、Ⅱ、Ⅲ、Ⅳ、Ⅵ生态区;按照FAi<15%(5级),遴选出5份强敏感性材料,占资源总数的0.98%,分别来自Ⅱ、Ⅲ、Ⅳ、Ⅵ生态区,可供大豆耐铝毒性遗传育种研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Merr.] 耐铝毒 种质资源 鉴定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地区大豆雄性不育材料的传粉昆虫媒介及其传粉异交结实程度 被引量:22
19
作者 丁德荣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4-79,共6页
以 m s1 雄性核不育系、(N885 5× N2 899) F1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株及 (N2 899×N885 5 ) F1 雄性可育株为材料 ,采用单株套化纤布袋、尼龙网袋及田间自然开放条件3种处理 ,在南京与海南两个地理环境条件研究雄性不育材料传粉的... 以 m s1 雄性核不育系、(N885 5× N2 899) F1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株及 (N2 899×N885 5 ) F1 雄性可育株为材料 ,采用单株套化纤布袋、尼龙网袋及田间自然开放条件3种处理 ,在南京与海南两个地理环境条件研究雄性不育材料传粉的昆虫媒介及其异交结实数 ,结果显示 :南方地区大豆雄性不育材料的昆虫传粉媒介主要为花蓟马 ,田间自然开放条件下 ms1 的平均传粉异交结实数为正常植株自交结实数的 3.9% ,(N885 5× N2 899) F1 不育株的平均传粉异交结实为正常植株自交结实数的 4.7% ,需要增加传粉结实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雄性不育 传粉媒介 花蓟马 异交结实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大豆和滩涂野大豆及其杂交后代耐盐性、农艺性状与籽粒品质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杜莉莉 於丙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2,共6页
以栽培大豆和滩涂野大豆杂交组合(N23674×BB52)亲本及其经逐代耐盐性筛选获得的4个F4∶5家系为研究对象,对其苗期耐盐性、农艺性状、籽粒品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F44个株系的农艺性状都介于两亲本之间。盐胁迫下F5株系幼... 以栽培大豆和滩涂野大豆杂交组合(N23674×BB52)亲本及其经逐代耐盐性筛选获得的4个F4∶5家系为研究对象,对其苗期耐盐性、农艺性状、籽粒品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F44个株系的农艺性状都介于两亲本之间。盐胁迫下F5株系幼苗的耐盐系数、干物质积累和相对生长速率高于母本栽培大豆N23674,其中4076株系最为突出。籽粒品质较其父本BB52种群有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籽粒中蛋白质和多数必需氨基酸、含硫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总量高于双亲,粗脂肪含量介于双亲之间,且接近于其母本N23674;4076和4111株系亚油酸含量超过双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 滩涂野大豆 杂交后代 耐盐性 农艺性状 籽粒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