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对单显性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定位 被引量:8
1
作者 郭娜 胡冠军 +5 位作者 赵晋铭 黄婧 孙聚涛 李丽红 盖钧镒 邢邯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2-537,共6页
[目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大豆毁灭性的病害之一,防治该病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培育和利用抗性品种。迄今为止,已在大豆基因组上鉴定了21个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基因,但是在中国只有少数基因(如Rps1c、Rps1k等)抗性有效。因此,急需发掘新的大... [目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大豆毁灭性的病害之一,防治该病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培育和利用抗性品种。迄今为止,已在大豆基因组上鉴定了21个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基因,但是在中国只有少数基因(如Rps1c、Rps1k等)抗性有效。因此,急需发掘新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基因,以满足抗病育种的需要。‘大方六月早’对大豆疫霉菌的抗谱较广,是目前筛选出的优异抗源。[方法]采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方法进行抗病性鉴定,以品种‘大方六月早’为抗病亲本与品种‘矮脚早’配置杂交组合获得F2∶3代家系群体,并进行遗传分析,通过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对‘大方六月早’的抗性基因进行定位。[结果]该群体的抗性遗传分析表明:‘大方六月早’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由1对主效基因控制,抗病对感病表现为显性,暂命名为RpsAH。使用SSR标记进行分子作图,抗病基因RpsAH被定位在大豆3号染色体(即N连锁群)上,距离标记Sat_166为4.1 cM。[结论]大豆品种‘大方六月早’对大豆疫霉菌株AH的抗性由1个单显性基因控制,该基因定位于大豆分子遗传图谱N连锁群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疫霉菌 遗传分析 SSR标记 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技术提高大豆对非生物胁迫耐受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轩慧冬 黄颜众 +1 位作者 郭娜 邢邯 《大豆科技》 2020年第4期13-19,共7页
大豆(Glycine max(L.)Merr.)起源于中国,可以为人类提供主要的植物蛋白和油脂。随着环境条件的日渐恶劣,中国干旱与半干旱的地区发生干旱、高温、盐渍等非生物胁迫的频率日渐增高,严重影响了中国大豆的生产。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使培育植... 大豆(Glycine max(L.)Merr.)起源于中国,可以为人类提供主要的植物蛋白和油脂。随着环境条件的日渐恶劣,中国干旱与半干旱的地区发生干旱、高温、盐渍等非生物胁迫的频率日渐增高,严重影响了中国大豆的生产。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使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效率大大提高。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大豆对非生物胁迫耐受性的报道已经日渐增多。因此,对利用转基因技术来提高大豆对非生物胁迫耐受性的研究进行综述对于大豆生物工程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Merr.) 转基因技术 非生物胁迫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品种牡试2号育种实践及设计育种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宗春美 赵晋铭 +5 位作者 王燕平 齐玉鑫 李文 王磊 任海祥 杜维广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1期115-118,共4页
为促进优质大豆品种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牡试2号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牡试2号是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合作,以哈北46-1为母本、东生4805为父本,采用改良系谱法保留优异变异,抓住关键性状... 为促进优质大豆品种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牡试2号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牡试2号是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合作,以哈北46-1为母本、东生4805为父本,采用改良系谱法保留优异变异,抓住关键性状定向选择育成的大豆新品种。牡试2号具有较好的丰产稳产性、优质、抗病、中早熟、适应性较强,基本实现育种之初对品种的设计理念。在分析牡试2号育成过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黑龙江省大豆设计育种的一些思考,包括大豆育种应重视中间材料的创制、积累及合理利用,提高育种机械化水平,扩大育种群体规模同时提高育种效率,育种应与栽培有机结合,共同为大豆产业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牡试2号 选育 品种设计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AOC3基因转化载体构建及转化大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宁爱玲 杜海平 +1 位作者 喻德跃 王慧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8-596,共9页
选用内切酶SacⅠ和MluⅠ切割目标基因和载体,构建了携带bar基因的重组载体p BA002-Gm AOC3,选用2个大豆品种(Jack和南农88-1)和2种外植体(子叶节和整个子叶节),研究大豆品种和外植体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转化Gm AOC3基因的影响。结... 选用内切酶SacⅠ和MluⅠ切割目标基因和载体,构建了携带bar基因的重组载体p BA002-Gm AOC3,选用2个大豆品种(Jack和南农88-1)和2种外植体(子叶节和整个子叶节),研究大豆品种和外植体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转化Gm AOC3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为整个子叶节的大豆品种Jack的出芽率和转化率最高,分别为79.5%和2.27%。经Quick Stix PAT/bar基因试纸条检测、目标基因的分子检测和草丁膦抗性鉴定,共得到转Gm AOC3基因的T0代阳性株系3株,T1代阳性转基因大豆6株,其中5株以Jack品种为受体的转基因大豆Gm AOC3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植株,荧光定量拷贝数检测结果显示,4株转基因单株为单拷贝,2株为双拷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丙二烯氧化物环化酶 载体构建 遗传转化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抗花叶病毒SC3株系的分子标记筛选及种质抗性鉴定 被引量:2
5
作者 蔡晗 赵琳 +3 位作者 沈颖 陈圆圆 智海剑 李凯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进一步寻找与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流行株系SC3抗病基因(Rsc3)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以促进SMV抗病基因挖掘及抗病品种的选育,本研究利用96份品种(系)对SMV抗性位点Rsc3附近新设计的30个SSR标记和50个已知与Rsc3连锁... 为进一步寻找与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流行株系SC3抗病基因(Rsc3)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以促进SMV抗病基因挖掘及抗病品种的选育,本研究利用96份品种(系)对SMV抗性位点Rsc3附近新设计的30个SSR标记和50个已知与Rsc3连锁的SSR标记进行初筛,然后采用基因型与表型和血清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288份2016—2019年中国新育成的大豆品种(系)进行了大豆花叶病毒SC3株系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到1个新开发的SSR标记CH0211,与大豆品种抗性表型选择的符合率为87.8%;进一步利用该标记对288份大豆品种(系)进行检测和分析,结合人工接种表型和血清学联合鉴定,抗病表型与基因型符合率为80.56%。288份大豆品种(系)中共鉴定出158份对SC3表现抗病的大豆品种(系),占参试材料总数的54.86%。鉴定出与抗病品种带型一致的材料144份,PI96983、齐黄34、汾豆104、山宁28等116份品种(系)的抗性表型与抗病分子带型一致。本研究开发和鉴定了1个与Rsc3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CH0211,该标记可有效用于大豆品种抗SMV SC3的种质资源筛选,加速大豆抗SMV育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分子标记 SSR CH0211 抗性鉴定 抗病表型符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豆PI342618B蔓生性QTL定位研究
6
作者 刘莉 邢光南 +4 位作者 栗旭亮 许志永 孔杰杰 盖钧镒 赵团结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3-937,共5页
蔓生性(vining growth habit,VGH)是野生大豆茎的生长习性,对其遗传规律的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大豆株型及驯化特点。以南农86-4×PI342618B种间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NP的亲本和286个家系为材料,利用含226个标记的遗传图谱,采... 蔓生性(vining growth habit,VGH)是野生大豆茎的生长习性,对其遗传规律的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大豆株型及驯化特点。以南农86-4×PI342618B种间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NP的亲本和286个家系为材料,利用含226个标记的遗传图谱,采用Win QTLCart 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2013和2014年开花期(R1)和成熟期(R8)蔓生性数据进行了QTL定位分析。结果开花期检测到4个蔓生性QTL,分别位于D1a(Chr.1)、G(Chr.18)和L(Chr.19)连锁群,其中q VGH-D1a、q VGH-G-1和q VGH-G-2两年均能检测到;q VGH-G-2两年的贡献率分别达14.16%和14.18%,是控制开花期蔓生性的稳定主效QTL。成熟期蔓生性两年均检测到位于G和L连锁群上的q VGH-G-1和q VGH-L位点,其中q VGH-G-1在开花期和成熟期的表型贡献率相当,是稳定表现的QTL;而q VGH-L由于贡献率大(两年R2分别为39.11%和23.14%),是控制成熟期蔓生性的主效QTL,其可能与结荚习性基因相关。促进蔓生性的等位基因均来自野生大豆PI342618B,但控制开花期和成熟期蔓生性的遗传体系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蔓生性 QTL定位 复合区间作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对盐胁迫条件下大豆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何庆元 向仕华 +4 位作者 吴萍 李正鹏 王松华 祝嫦巍 张晓红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7-431,共5页
以南农1138-2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0.20,0.40,0.60和0.80 mmol·L-1)的H2S供体Na HS溶液喷施在0.08 mol·L-1的Na Cl溶液胁迫下的大豆植株上,分析大豆从V2至V4期生长和同工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8mol·L-1的Na Cl溶... 以南农1138-2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0.20,0.40,0.60和0.80 mmol·L-1)的H2S供体Na HS溶液喷施在0.08 mol·L-1的Na Cl溶液胁迫下的大豆植株上,分析大豆从V2至V4期生长和同工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8mol·L-1的Na Cl溶液能有效抑制大豆生长。H2S的供体Na HS溶液喷施对盐胁迫有一定的缓解作用,0.20和0.40mmol·L-1的Na HS处理的子叶等级显著高于阳性对照(0.00 mmol·L-1Na HS处理),0.40 mmol·L-1的Na HS处理有最大的根冠比。0.40 mmol·L-1的Na HS处理下的V3和V4期大豆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虽然比阴性对照低,但比其余处理都高,并都显著高于阳性对照。并且在V3期大豆的子叶等级与抗氧化酶活性成正相关关系。POD和SOD的同工酶在Na HS处理下谱带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硫化氢 NACL胁迫 缓解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地方品种叶片叶柄茸毛性状的形态变异及其与豆卷叶螟抗性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邢光南 谭连美 +5 位作者 刘泽稀楠 岳汉 张寒竹 史鸿飞 赵团结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1-696,共6页
大豆茎、叶、荚普遍着生茸毛,表现有末端形态、密度、长度和角度(着生状态)的差异。本文利用地方品种群体研究了大豆叶片和叶柄茸毛性状的变异、区域差异、相互关系及其与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关系。大豆叶片茸毛密度、长度、角度和叶... 大豆茎、叶、荚普遍着生茸毛,表现有末端形态、密度、长度和角度(着生状态)的差异。本文利用地方品种群体研究了大豆叶片和叶柄茸毛性状的变异、区域差异、相互关系及其与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关系。大豆叶片茸毛密度、长度、角度和叶柄茸毛角度在全国393份代表性大豆地方品种间存在大幅度变异,变幅分别为4.8~105.9根·10 mm-2(无茸毛品种除外),0.22~0.94 mm,0°~88°和5°~90°。叶片茸毛密度、长度和角度大的品种较少,而叶柄茸毛角度小的品种较少。393份大豆地方品种中尖型茸毛末端品种127份。叶片茸毛长度、角度、末端形态及叶柄茸毛角度与地理生态区有关,生态区I的叶片茸毛较长,生态区I和II的叶片茸毛角度较大,生态区I、II和III的钝型茸毛末端比率较高,生态区I、II和V的叶柄茸毛角度较大,而叶片茸毛密度与生态区无关。叶柄、叶片茸毛角度及叶片茸毛长度间相互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茸毛密度与长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茸毛密度和长度在茸毛末端形态间也有显著差异,尖型茸毛末端的品种茸毛密度较大,长度较短。豆卷叶螟引起的虫包数和卷叶率与叶片、叶柄茸毛角度及叶片茸毛长度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片茸毛密度显著负相关,与茸毛末端形态无关。叶片茸毛角度与抗虫性指标相关性最强,角度越小越抗虫,是大豆抗豆卷叶螟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茸毛 豆卷叶螟 抗虫性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豆花叶病毒(SMV)株系的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凯 夏迎春 +5 位作者 王大刚 杨永庆 任锐 高乐 张锴 智海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0-884,共5页
2012年大豆花叶病毒(SMV)病发病盛期,在我国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的哈尔滨、绥化、黑河、齐齐哈尔、佳木斯和牡丹江市的68块大豆生产田、国营农场及部分科研单位的试验田采集病样461份,经在感病大豆品种南农1138-2上初步繁殖鉴定、单斑分... 2012年大豆花叶病毒(SMV)病发病盛期,在我国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的哈尔滨、绥化、黑河、齐齐哈尔、佳木斯和牡丹江市的68块大豆生产田、国营农场及部分科研单位的试验田采集病样461份,经在感病大豆品种南农1138-2上初步繁殖鉴定、单斑分离纯化和血清学鉴定,最终获得阳性SMV单一分离物63个。采用一套共10个大豆鉴别寄主鉴定了63个分离物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发现63个分离物分属2个SMV致病型。其中6个(9.5%)分离物属SC15株系,57个(90.5%)分离物属SC18株系。发现黑龙江省SMV株系组成较简单,强毒株系SC15零星发生,弱毒株系SC18为优势株系且分布较广。与以往鉴定结果比较,发现SC15与吕文清等鉴定的东北3号株系致病性相近,SC18与东北1号株系相近。建议黑龙江省大豆SMV防控和大豆抗病育种应以优势SMV株系SC18为主,并兼顾强毒株系SC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单斑分离生物学纯化 血清学鉴定 鉴别寄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肪高产大豆品种东生79的选育及系谱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宗春美 任海祥 +5 位作者 潘相文 王燕平 孙霞 李文 杜维广 刘宝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4,共6页
为明确脂肪含量在高脂肪高产大豆品种东生79系谱中的传递规律,本研究分析东生79选育过程及系谱,追溯其祖先亲本对东生79细胞质及细胞核基因的贡献值。结果表明:东生79的细胞质由四粒黄提供,贡献率100%。传递过程是:四粒黄—黄宝珠—满... 为明确脂肪含量在高脂肪高产大豆品种东生79系谱中的传递规律,本研究分析东生79选育过程及系谱,追溯其祖先亲本对东生79细胞质及细胞核基因的贡献值。结果表明:东生79的细胞质由四粒黄提供,贡献率100%。传递过程是:四粒黄—黄宝珠—满仓金—克5501-3—绥农3号—黑农33—哈04-1824—东生79。核基因由祖先亲本Clark63、克山四粒黄等25个农家品种和育成品种提供,细胞核贡献值为0.1%~12.5%。脂肪含量是通过受体亲本哈04-1824的母性超亲遗传实现的。哈04-1824的脂肪含量来源于黑农33和黑农44的杂交组合,而黑农33和黑农44的脂肪含量又分别可追溯到绥农3和黑农37的组合,依此类推追溯到祖先亲本。高脂肪生态性状的遗传改良能发挥高脂肪受体亲本(母本)超亲遗传特性,选择脂肪含量高、缺点少的受体亲本(母本)与多个早熟高产供体亲本杂交,或用受体亲本作轮回亲本进行1~3次回交是其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东生79 祖先亲本 系谱分析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叶面茸毛密度和长度的QTL定位 被引量:4
11
作者 邢光南 刘泽稀楠 +5 位作者 谭连美 岳汉 王宇峰 KIM Hyun-Jee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0,共9页
大豆叶茸毛形态对抗虫性、耐旱性等均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KY(KY)和NJRIXG(XG)进行叶面茸毛密度和长度的遗传与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2个性状在2个群体中均有大幅度变异,存在不同程度的超亲分离,两者有极显著... 大豆叶茸毛形态对抗虫性、耐旱性等均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KY(KY)和NJRIXG(XG)进行叶面茸毛密度和长度的遗传与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2个性状在2个群体中均有大幅度变异,存在不同程度的超亲分离,两者有极显著负相关(r=–0.49和–0.62),叶面茸毛密度的遗传率(75.7%~76.8%)高于叶面茸毛长度的遗传率(45.2%~62.9%);检测到2个叶面茸毛密度主效QTL(XG群体的PD1-1和KY群体的PD12-1,表型贡献率分别达20.7%和21.7%);两群体叶面茸毛密度遗传构成中加性QTL贡献率占20.7%~36.2%,互作QTL只占0~1.4%,而未定位到的微效QTL所占份额很大,为38.1%~56.1%,是以往只用定位程序而未注意遗传构成解析所没有发现的特点;未在KY中检测到叶面茸毛长度加性QTL,互作QTL贡献率也仅4.2%,而微效QTL贡献率达58.7%;但在XG中叶面茸毛长度加性QTL PL1-1和PL12-1贡献率分别达18.3%和22.5%,占主要成分,互作QTL和微效QTL贡献均较小,说明该性状两群体的遗传构成有很大差异。大豆叶面茸毛密度和长度的遗传涉及多个效应不同的基因/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茸毛密度 茸毛长度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SAP分析硫化氢对盐胁迫大豆甲基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庆元 向仕华 +4 位作者 李正鹏 王松华 祝嫦巍 刘斌 吴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5-201,共7页
已有研究表明喷施一定浓度的H2S能够缓解大豆的盐胁迫伤害,为进一步研究H2S是否通过调节Na Cl胁迫下大豆的甲基化水平来缓解盐胁迫的影响,本研究以南农1138-2为材料,V2期对其进行0.08mol·L-1的Na Cl溶液的胁迫处理,然后每隔24h以... 已有研究表明喷施一定浓度的H2S能够缓解大豆的盐胁迫伤害,为进一步研究H2S是否通过调节Na Cl胁迫下大豆的甲基化水平来缓解盐胁迫的影响,本研究以南农1138-2为材料,V2期对其进行0.08mol·L-1的Na Cl溶液的胁迫处理,然后每隔24h以不同浓度的Na HS溶液(0.00、0.20、0.40、0.60和0.80 mmol·L-1)喷施大豆植株,利用MSAP(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方法分析H2S作用对盐胁迫下大豆V3和V4期甲基化类型及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a Cl溶液除在V4期的外侧半甲基化外,其他各类甲基化水平均降低;而喷施一定浓度Na HS后,除V3期内侧甲基化表现不一致,2个时期Na Cl胁迫大豆其他类型的甲基化的水平基本都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喷施H2S溶液可能通过恢复盐胁迫大豆所改变的甲基化类型和程度来缓解盐胁迫对大豆植株造成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硫化氢 NACL胁迫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抗病优质高产鲜食大豆新品种南农46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凯 盖钧镒 +1 位作者 孙长美 智海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0-811,共2页
南农46是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以新六青为母本、南春20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抗病优质高产鲜食夏大豆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国家鲜食大豆夏播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鲜荚产量12266 kg·hm^-2,较对照衢鲜3号增产8.31%。2018年... 南农46是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以新六青为母本、南春20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抗病优质高产鲜食夏大豆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国家鲜食大豆夏播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鲜荚产量12266 kg·hm^-2,较对照衢鲜3号增产8.31%。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产量12092 kg·hm^-2,较对照衢鲜3号增产9.34%。南农46口感香甜柔糯,A级。人工接种鉴定,对大豆花叶病毒SC3和SC7株系分别表现抗病和中抗;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生理小种Race1、Ps MC1及Ps41-1均表现抗病;对炭疽病福建分离物表现中感。该品种丰产和稳产性均较好,抗倒伏,籽粒较大,落叶性好,鲜荚翠绿,为双青鲜食大豆品种。于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190030),同年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申请号:20191002355)。适宜在上海、江苏、浙江、四川南充、江西南昌地区鲜食夏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大豆 抗病新品种 南农46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大豆新品种南农41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凯 盖钧镒 +1 位作者 孙长美 智海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9-700,共2页
南农41是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以淮89-15为母本,南农99-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丰产和稳产性较好,抗倒伏,籽粒较大,有光泽,商品性好,田间表现抗病毒病。适宜在广东广州、茂名、英德,广西桂林,福建清流、泉州,海南... 南农41是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以淮89-15为母本,南农99-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丰产和稳产性较好,抗倒伏,籽粒较大,有光泽,商品性好,田间表现抗病毒病。适宜在广东广州、茂名、英德,广西桂林,福建清流、泉州,海南海口,江西赣州,湖南新田等地区夏播种植。简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品种 南农41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南农413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凯 盖钧镒 +1 位作者 孙长美 智海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164,共3页
南农413(参试名称:南农J4-3)是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以新六青为母本,南农95C-1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抗病优质高产鲜食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2015-2016年参加江苏省鲜食夏大豆区域试验,两年平均鲜荚和鲜籽粒产量分别较对照通豆6... 南农413(参试名称:南农J4-3)是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以新六青为母本,南农95C-1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抗病优质高产鲜食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2015-2016年参加江苏省鲜食夏大豆区域试验,两年平均鲜荚和鲜籽粒产量分别较对照通豆6号增产8.09%和6.37%。2018年生产试验鲜荚和鲜籽粒产量分别较照通豆6号增产2.79%和1.95%。于201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20190011),同年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申请号:20191001486)。南农413口感香甜柔糯,人工接种鉴定对大豆花叶病毒SC3和SC7株系均表现抗病。丰产和稳产性均较好,抗倒伏,籽粒大,落叶性好,不裂荚,适宜在江苏省淮河以南地区作鲜食夏大豆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南农413 选育 抗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腺苷酸激酶基因GmADK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盖江涛 赵团结 +1 位作者 李艳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39-1745,共7页
腺苷酸激酶(adenylate kinase,ADK)催化ATP+AMP 2ADP的可逆反应,是维持细胞能量动态平衡的关键酶,在植物中参与调节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等过程。目前有关大豆ADK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通过RT-PCR方法,从耐盐大豆品种南农1138-2的叶中克... 腺苷酸激酶(adenylate kinase,ADK)催化ATP+AMP 2ADP的可逆反应,是维持细胞能量动态平衡的关键酶,在植物中参与调节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等过程。目前有关大豆ADK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通过RT-PCR方法,从耐盐大豆品种南农1138-2的叶中克隆到一个腺苷酸激酶基因,命名为GmADK。GmADK的编码区序列(coding DNA sequence,CDS)长804 bp,编码267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结构含有典型的腺苷酸激酶功能域ATP-AMP(Ap5A)结合位点和AMP结合位点。蛋白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大豆与菜豆(Phaseolus vulgaris)和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中的ADK序列相似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组织表达显示GmADK基因的表达量在大豆叶和根中高于茎中。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GmADK的表达受盐胁迫的调节,且在耐盐(南农1138-2)和盐敏感(科丰1号)品种间存在差异。在叶和根中,200 mmol L–1NaCl处理6、12和24 h后,GmADK的表达量在盐敏感品种中比未处理对照有所降低,但在耐盐品种中却比未处理对照升高,因此推测GmADK可能参与大豆对盐胁迫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 ]Merr ) 腺苷酸激酶 基因克隆 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疫霉根腐病相关miRNA的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娜 崔晓霞 +4 位作者 赵晋铭 闫强 武晓玲 窦道龙 邢邯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6-670,共5页
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通过碱基互补在基因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并在响应多种生物及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大豆疫霉菌2号生理小种(P6... 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通过碱基互补在基因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并在响应多种生物及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大豆疫霉菌2号生理小种(P6497)接种8个栽培大豆品种,通过Northern blotting技术,对大豆中的7个保守miRNAs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有6个miRNAs在这8个大豆栽培品种中都有表达,但在接种病原菌前后没有明显的差异。使用高通量的小分子RNA芯片技术检测差异表达的miRNAs。利用抗性品种Williams 82和感病品种Williams分别接种P6497,获得部分与大豆疫霉菌侵染相关的miRNAs。结果显示,部分miRNAs可能参与调控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 保守miRNA NORTHERN BLOTTING 大豆疫霉根腐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大豆DAD基因沉默嵌合植株的获得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娜 闫强 +3 位作者 崔晓霞 郭娜 窦道龙 邢邯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6-581,共6页
利用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获得了大豆DAD基因在根组织中沉默的嵌合植株。同时在pHells Gate12载体基础上插入一个GFP表达盒使得对转基因组织的筛选变得更加简便;通过对荧光组织进行q PCR检测发现转基因组织与对照相比,DAD基因转录... 利用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获得了大豆DAD基因在根组织中沉默的嵌合植株。同时在pHells Gate12载体基础上插入一个GFP表达盒使得对转基因组织的筛选变得更加简便;通过对荧光组织进行q PCR检测发现转基因组织与对照相比,DAD基因转录水平降低45%~70%。以上结果表明大豆DAD基因在转基因根组织中已被成功沉默,并且利用改造后的p Hells Gate12:GFP载体通过荧光可以对转基因组织进行初步快速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转基因根毛 嵌合植株 发根农杆菌 GmD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说大豆转基因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娜 黄颜众 +1 位作者 轩慧冬 邢邯 《大豆科技》 2019年第5期56-58,共3页
转基因大豆油是否可以安全食用,目前仍困扰着大部分中国消费者。鉴于此,文中从大豆的重要性、什么是转基因大豆、抗草甘膦大豆品种的创制及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中美两国对转基因大豆的标识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科普。目前中国已经建立... 转基因大豆油是否可以安全食用,目前仍困扰着大部分中国消费者。鉴于此,文中从大豆的重要性、什么是转基因大豆、抗草甘膦大豆品种的创制及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中美两国对转基因大豆的标识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科普。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为转基因大豆的研究和应用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转基因 转基因食品标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新品种南农51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20
作者 李凯 智海剑 +2 位作者 盖钧镒 孙长美 樊维俊 《大豆科技》 2020年第6期55-56,共2页
南农518是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以科丰1号为母本,台湾7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秋大豆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江西省秋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191.51公斤/亩,较对照赣豆5号增产8.18%。南农518对大豆花叶病毒SC3和SC7... 南农518是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以科丰1号为母本,台湾7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秋大豆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江西省秋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191.51公斤/亩,较对照赣豆5号增产8.18%。南农518对大豆花叶病毒SC3和SC7株系分别表现中抗(平均病情指数32)和中感(平均病情指数42),2年平均粗蛋白质含量为44.95%,粗脂肪含量为19.25%,蛋脂含量总和为64.20%。该品种丰产、稳产、抗病性较好、高蛋白,并于2020年通过了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赣审豆20200001),适宜在江西省秋大豆产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大豆 南农518 新品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