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地区大豆叶食性害虫重要种类分析与抗源鉴定(摘要) 被引量:3
1
作者 崔章林 盖钧镒 《大豆通报》 1996年第1期11-11,共1页
南京地区大豆叶食性害虫重要种类分析与抗源鉴定(摘要)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崔章林,盖钧镒大豆叶食性害虫是以取食大豆叶片组织从而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的一类昆虫,分布于世界各大豆生产国家,也是我国各大豆产区,尤其是南方和黄淮... 南京地区大豆叶食性害虫重要种类分析与抗源鉴定(摘要)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崔章林,盖钧镒大豆叶食性害虫是以取食大豆叶片组织从而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的一类昆虫,分布于世界各大豆生产国家,也是我国各大豆产区,尤其是南方和黄淮大豆产区的重要害虫类群。国外于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食叶性害虫 种类 南京地区 抗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南京生态环境下贵州大豆品种性状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太平 盖钧镒 《中国油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5-19,共5页
在南京种植,与江苏品种比较,贵州品种的生育期偏短,株高、节数偏低,籽粒小,产量低,但荚多、蛋白质含高较高。在南京种植贵州品种,其生育期缩短,百粒重降低;生育期与淮北品种及淮南早熟品种较接近;其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其它性状的相关不... 在南京种植,与江苏品种比较,贵州品种的生育期偏短,株高、节数偏低,籽粒小,产量低,但荚多、蛋白质含高较高。在南京种植贵州品种,其生育期缩短,百粒重降低;生育期与淮北品种及淮南早熟品种较接近;其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其它性状的相关不同于长江下游的地方品种。在南京和贵阳生态条件下农艺性状间的相关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性状 遗传变异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1923~1995年育成的651个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 被引量:39
3
作者 盖钧镒 赵团结 +1 位作者 崔章林 邱家驯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7-23,共7页
从1923~1995年中国651个大豆育成品种(包括东北330、黄淮海210、南方111个)的系谱归纳出348个祖先亲本,育成品种归属为348个细胞核家族和214个细胞质家族。全国每个育成品种实际使用的祖先亲本数由1... 从1923~1995年中国651个大豆育成品种(包括东北330、黄淮海210、南方111个)的系谱归纳出348个祖先亲本,育成品种归属为348个细胞核家族和214个细胞质家族。全国每个育成品种实际使用的祖先亲本数由1960年前的平均1.59个增至1991~1995年的平均6.39个,总平均3.79个。从一个地区的祖先亲本总数着眼,东北、黄淮海、南方平均每个育成品种拥有的细胞核和细胞质祖先亲本数分别是0.50、0.25、0.71和0.40、0.97、0.54个。祖先亲本的遗传贡献并不平衡,各区均有少数祖先亲本在育成品种中占很大遗传份额,东北地区尤为突出。黑龙江、山东、吉林、江苏等省大豆育成品种的细胞质来源均较为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遗传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国家和省(市)区试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白丽 李凯 +5 位作者 陈应志 智海剑 盖钧镒 杨清华 杨华 李海朝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6-89,共4页
对2003—2005年参加国家及江苏、北京、山东等省市大豆区域试验的162个品种,在分别接种我国大豆主产区6个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SC-8、SC-11、SC-12、SC-13和SC-17情况下,对其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冀B04-3、潍豆6号、BN101、... 对2003—2005年参加国家及江苏、北京、山东等省市大豆区域试验的162个品种,在分别接种我国大豆主产区6个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SC-8、SC-11、SC-12、SC-13和SC-17情况下,对其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冀B04-3、潍豆6号、BN101、恒盛一号、滨豆95-20、中品02-046、东大2号和东大4号8个品种对6个株系表现抗侵染,占参试品种总数的4.94%;油春01-32、贡豆114-1、中豆32、冀G04-85、中作00-683、科02-17和中品661对5个株系表现抗侵染,占参试品种总数的4.32%;另外,分别有6个和8个品种对4个株系和3个株系表现抗侵染。中作01-03、蒙89-52、山宁11号、京黄03-5、承豆7号和南豆99对6个株系表现抗扩展。以上品种不仅可直接用于生产,也可用作抗SMV育种的抗源。研究还显示,参试材料中无症状和高抗品种约占37%,高感类型占23.5%,其余为中间型。来自于黄淮海大豆产区的品种一般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区域试验 品种 大豆花叶病毒 流行株系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中北部大豆花叶病毒株系的鉴定与分布 被引量:34
5
作者 郭东全 智海剑 +5 位作者 王延伟 盖钧镒 周新安 杨崇良 李凯 李海朝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4-68,共5页
2002-2003年采集了黄淮中北部地区为主的32个县市的大豆SMV病样981份,经初步繁殖鉴定、生物纯化及DAS-ELISA血清学检测,得到95个SMV分离物,根据95个分离物在27个鉴别寄主上的症状反应,最终确定南农1138-2、诱变30、8101、铁丰25、Davis... 2002-2003年采集了黄淮中北部地区为主的32个县市的大豆SMV病样981份,经初步繁殖鉴定、生物纯化及DAS-ELISA血清学检测,得到95个SMV分离物,根据95个分离物在27个鉴别寄主上的症状反应,最终确定南农1138-2、诱变30、8101、铁丰25、Davis、Bullfalo、早熟18、Kwanggyo、齐黄1号和科丰1号10个品种作为该地区SMV株系的鉴别寄主.利用它们可将95个SMV分离物划分成10个株系群,其中5个与以往鉴定株系群相同,另5个为新发现的株系群,分别将5个新株系群定名为SC-11~SC-15.研究还发现,SC-11株系群所占比例最大,是本地区优势株系;其次为SC-8株系群;SC-11和SC-13株系群分布最广,在黄淮北部各省均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株系鉴定 株系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发芽期异黄酮含量变化的研究及其促进剂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申海进 汪海峰 +3 位作者 袁健 郝小燕 杨晓蓉 贾继荣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77,81,共4页
本文研究了以不同促进剂浸泡大豆发芽,对异黄酮含量变化的影响,HPLC测定结果表明以0.05%的硫酸铵为促进剂浸泡发芽的大豆,异黄酮含量提高率的最大,比未发芽大豆的异黄酮的含量提高了53.6%,而且产量也提高了13.2%。本法生产豆芽不但简单... 本文研究了以不同促进剂浸泡大豆发芽,对异黄酮含量变化的影响,HPLC测定结果表明以0.05%的硫酸铵为促进剂浸泡发芽的大豆,异黄酮含量提高率的最大,比未发芽大豆的异黄酮的含量提高了53.6%,而且产量也提高了13.2%。本法生产豆芽不但简单易行,便于推广,而且提高了营养品质,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芽 异黄酮含量 促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不同来源短叶柄性状的遗传和有关农艺性状表现 被引量:14
7
作者 赵团结 邱家驯 盖钧镒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22,共4页
从吉林引入的短叶柄材料公交7622—4—1—4 在南京与2 个长叶柄亲本南农94—524、洪引1 号杂交,表现一对基因分离结果,其与南京发现的短叶柄材料NJ90L—1SP杂交,F1 和F2 均表现为短叶柄,表明二者有相同... 从吉林引入的短叶柄材料公交7622—4—1—4 在南京与2 个长叶柄亲本南农94—524、洪引1 号杂交,表现一对基因分离结果,其与南京发现的短叶柄材料NJ90L—1SP杂交,F1 和F2 均表现为短叶柄,表明二者有相同的遗传基础,因NJ90L—1SP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故推论公交7622—4—1—4 可能亦受两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从南农86—4×D76—1609 组合BC2F2 群体初步结果表明,D76—1609 短叶柄性状与豆荚伏茸毛间存在连锁现象,重组率r= 3.01±1.21% 。源于NJ90L—1SP和公交7622—4—1—4 的短叶柄叶枕不正常,农艺性状较差,尚难直接利用;源于D76—1609 的短叶柄与长叶柄后代相比表现晚熟、较易倒伏,但有可能获得高产、抗倒重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来源 短叶柄性状 农艺性状 表现 性状评价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 SMV 栽培大豆种质资源的 SCAR 标记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志永 张劲松 +4 位作者 巩学千 陈受宜 盖钧镒 胡蕴珠 智海剑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8年第10期49-53,共5页
依据与SMV(SoybeanMosaicVirus)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共显性SCAR标记SCW—05660的序列测定结果,合成了两对SCAR(SequenceCharacterizedAmplifiedRe-gion... 依据与SMV(SoybeanMosaicVirus)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共显性SCAR标记SCW—05660的序列测定结果,合成了两对SCAR(SequenceCharacterizedAmplifiedRe-gions)标记特异引物,对30个栽培大豆品种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较短的片段S—5600和S—05660是抗病品种的特征性条带;而较长的片段S—51000和S—51600是感病品种的特征性条带。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这两对引物扩增出的条带具有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R 抗病品种 指纹图谱 大豆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因子对大豆主要贮藏蛋白组分及亚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红玲 陈少光 +3 位作者 向世鹏 陈晨 郝小燕 麻浩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1-437,共7页
以20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同年同地点分6个播期种植,考察了整个生长期以及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的气象因子(总积温、总日照时数、总降水量、日均温差和日均相对湿度),对春大豆和夏大豆籽粒总蛋白以及主要贮藏蛋白组分、亚基相对百分... 以20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同年同地点分6个播期种植,考察了整个生长期以及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的气象因子(总积温、总日照时数、总降水量、日均温差和日均相对湿度),对春大豆和夏大豆籽粒总蛋白以及主要贮藏蛋白组分、亚基相对百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豆籽粒总蛋白含量以及组分、亚基相对百分含量会随播期的改变而变化。(2)整个生育期间,5个气象因子极显著影响20份大豆总蛋白含量,对春大豆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也达极显著水平,仅总积温、总日照时数和总降水量对夏大豆总蛋白含量影响达显著水平。(3)整个生育期的总积温和总日照时数与20份大豆蛋白11S相对百分含量和11S/7S比值显著负相关,总积温与20份大豆蛋白7S含量显著正相关;但气象因子对春、夏大豆的7S、11S相对百分含量和11S/7S比值的影响不显著。(4)整个生育期间气象因子对各组分亚基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夏大豆各蛋白组分亚基的相对百分含量受两个生育时期的气象因子影响皆不显著,而春大豆许多蛋白亚基相对百分含量受两个生育时期的气象因子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气象因子 蛋白组分 蛋白亚基 含量SDS—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豆核心种质南方材料对SMV流行株系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珊宇 郑桂杰 +2 位作者 杨中路 刘若淼 智海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3-516,共4页
用人工接种方法,研究我国南方大豆核心种质93份野生大豆和99份栽培品种对黄淮与南方大豆产区SMV流行株系(SC-3、SC-7)和北方大豆产区流行株系(SC-11、SC-13)的抗性。结果显示,栽培大豆樟潭大青豆对4个株系表现无症状,ZYD03715、ZYD0425... 用人工接种方法,研究我国南方大豆核心种质93份野生大豆和99份栽培品种对黄淮与南方大豆产区SMV流行株系(SC-3、SC-7)和北方大豆产区流行株系(SC-11、SC-13)的抗性。结果显示,栽培大豆樟潭大青豆对4个株系表现无症状,ZYD03715、ZYD04257、上饶青皮豆3份材料对除SC-7外的3个株系表现无症状,5份材料(ZYD04203、ZYD04856、82-16、82-24和渠县八月黄)对SC-3和SC-7两个株系表现无症状,另有8、2、4份材料分别对SC-3、SC-7、SC-13表现无症状。参试材料中,免疫、高抗和高感材料较少,中度抗性的材料所占比例较高;来自四川的17份材料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核心种质 大豆花叶病毒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籽粒贮藏蛋白11S和7S组分提取分离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春 王红玲 +3 位作者 崔竹梅 何小玲 王显生 麻浩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36,共6页
为确定提取分离大豆贮藏蛋白11S和7S两种主要成分的最适方法,采用凯氏定氮和SDS-PAGE分析,从浸提液种类、提取液pH、浸提次数和温度、料液比、Tris-HCl浓度和还原剂种类等影响提取分离效果的因素着手,对Nagano法进一步优化。结果表... 为确定提取分离大豆贮藏蛋白11S和7S两种主要成分的最适方法,采用凯氏定氮和SDS-PAGE分析,从浸提液种类、提取液pH、浸提次数和温度、料液比、Tris-HCl浓度和还原剂种类等影响提取分离效果的因素着手,对Nagano法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浸提液采用pH8.5、含0.01mol/L亚硫酸氢钠的0.03~0.06mol/L Tris-HCl缓冲液系统,提取温度45℃,料液比1:15,重复浸提两次;分离过程中,在pH6.4沉淀离心分离出11S组分、调pH5.5沉淀离心分离出中间产物后。再调pH至4.8沉淀离心分离出7S组分。优化后的方法与Nagano法相比,可显著提高11S和7S组分的得率、蛋白含量和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贮藏蛋白 11S和7S组分 Nagano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对豆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68,共4页
通过对大豆蛋白质含量对豆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蛋白质11S和7S组分及7S的α′亚基和11S的酸性亚基含量对豆腐品质的影响的综述,可以看出大豆蛋白质含量与豆腐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复杂,研究结果出现正相关、负相关和不相关3种情况,但球蛋白... 通过对大豆蛋白质含量对豆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蛋白质11S和7S组分及7S的α′亚基和11S的酸性亚基含量对豆腐品质的影响的综述,可以看出大豆蛋白质含量与豆腐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复杂,研究结果出现正相关、负相关和不相关3种情况,但球蛋白的含量与豆腐产量正相关。多数情况下,7S组分含量与豆腐品质负相关,11S组分含量与豆腐品质正相关,11S/7S比值与11S组分含量相似。7S的α′亚基含量与豆腐硬度负相关,11S的酸性亚基含量与豆腐硬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 11S组分 7S组分 豆腐 产量 品质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贮藏蛋白亚基积累进程及品种间差异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显生 高文瑞 +3 位作者 郝小燕 刘春 顾卫红 麻浩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31,共6页
采用SDS-PAGE,以5个具有主要贮藏蛋白亚基含量变异的大豆品种为材料,探讨蛋白亚基在子叶和胚中积累时间进程以及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1)同一品种子叶和胚中主要贮藏蛋白亚基构成基本一致,但部分亚基带在两个部位出现时间上存在差异;胚... 采用SDS-PAGE,以5个具有主要贮藏蛋白亚基含量变异的大豆品种为材料,探讨蛋白亚基在子叶和胚中积累时间进程以及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1)同一品种子叶和胚中主要贮藏蛋白亚基构成基本一致,但部分亚基带在两个部位出现时间上存在差异;胚中各亚基积累量与相应时期子叶中对应亚基的积累量相比,除α′亚基积累量略少外,其余亚基积累量都明显相对较低。(2)不同品种间蛋白亚基带出现的时间也存在差异,早的品种其子叶在开花后20d左右即可检测到几乎所有蛋白亚基带,迟的品种到25d左右才能检测到。(3)所用研究材料缺失的蛋白亚基,在发育过程中的胚和子叶中都未出现电泳带。(4)β亚基带在所分析品种的胚和子叶中皆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子叶和胚 主要贮藏蛋白亚基 积累时间 SDS-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钱虎君 盖钧镒 喻德跃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7-30,共4页
以全国 2 6 1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大豆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的遗传变异 ,以干豆腐产量有差异的 2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杂交后代植株世代干豆腐产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豆腐加工过程中每10 0g干大豆种子平均生产 5 1.80 g干豆... 以全国 2 6 1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大豆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的遗传变异 ,以干豆腐产量有差异的 2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杂交后代植株世代干豆腐产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豆腐加工过程中每10 0g干大豆种子平均生产 5 1.80 g干豆腐 ,其中包括 2 3.94g蛋白质、12 .73g脂肪和 10 .0 3g总糖 ;蛋白质、脂肪和总糖的利用率分别为 5 3.34 %、6 8.85 %和 34 .43% ;干豆腐蛋白含量、脂肪含量、总糖含量和蛋脂含量分别为 46 .2 2 %、2 4.6 7%、19.42 %和 70 .80 %。大豆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在品种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变异系数为 10 .5 8%~ 38.13%。六合小叶青×新沂小黑豆和上饶干不死×淮阴秋黑豆 2个杂交组合植株世代干豆腐产量的遗传均符合一对主基因和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干豆腐产量的遗传率较高 ,为87.86 %~ 99.83% ,F3 家系主基因遗传率为 5 1.80 %~ 5 9.80 % ,多基因遗传率为 39.18%~ 48.0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豆腐 产量 品质 加工性状 遗传变异 高产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大豆新品种(系)的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大刚 李凯 +2 位作者 黄志平 胡国玉 张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4-149,共6页
大豆花叶病毒(SMV)、大豆孢囊线虫(SCN)和大豆根腐病(SRR)是危害中国乃至世界大豆生产的3种主要病害。为了评价黄淮海选育的大豆新品种(系)对这3种病害的抗性水平,采用温网室接种鉴定及田间调查自然发病的方法,对72份大豆新品种(系)进... 大豆花叶病毒(SMV)、大豆孢囊线虫(SCN)和大豆根腐病(SRR)是危害中国乃至世界大豆生产的3种主要病害。为了评价黄淮海选育的大豆新品种(系)对这3种病害的抗性水平,采用温网室接种鉴定及田间调查自然发病的方法,对72份大豆新品种(系)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中作J8012’、‘蒙01-38’、‘汾豆86’、‘中作X96328’、‘阜08-190’等9个品系对SMV流行株系SC3和SC7表现高抗或抗病,占参试品种总数的12.5%;‘周01015-1’、‘远育8号’和‘冀豆17’3个品系对SCN 1号生理小种表现中抗;自然条件下,抗SRR病情指数在15以下的大豆材料有31份,占鉴定总数的43.06%;对SMV和SRR的抗性水平均在中抗及以上的有‘阜08-325’、‘HD0113’、‘太丰6号’等8个品系,占参试品种数的11.11%,而对3种病害的抗性水平均在中抗以上的材料仅有‘冀豆17’1份。本研究的结果可为大豆抗病育种选择亲本和培育多抗性的大豆新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抗病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对食叶性害虫田间抗性的相对稳定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业春 王慧 +2 位作者 吴巧娟 盖钧镒 喻德跃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6-70,共5页
在已有的7年工作基础上,以叶面积损失百分率为指标,继续于2000年和2001年对51份大豆材料开展了对食叶性害虫综合虫种抗性的鉴定工作。综合分析1993—2001年历年各次田间抗性鉴定结果,发现虽然每年抗性鉴定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但各品种... 在已有的7年工作基础上,以叶面积损失百分率为指标,继续于2000年和2001年对51份大豆材料开展了对食叶性害虫综合虫种抗性的鉴定工作。综合分析1993—2001年历年各次田间抗性鉴定结果,发现虽然每年抗性鉴定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但各品种的抗性水平还是保持了一定的相对稳定性。通过对各年抗性鉴定分级结果的综合分析,结合9年综合抗性分级结果,确立了10个较为稳定、并具一定代表性的抗感材料,作为大豆对食叶性害虫田间综合虫种抗性鉴定的标准品种。分别是,抗性材料:吴江青豆3、PI227687、沔阳白毛豆、通山薄皮黄豆甲、赶泰-2-2;感性材料:山东大豆、大青瓤黑豆、矮杆黄、商丘7602和皖82-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食叶性害虫 抗虫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标仪三波长比色法定量测定大豆总皂甙 被引量:5
17
作者 俞阗 袁建 +2 位作者 郝小燕 鞠兴荣 麻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55-361,共7页
本研究采用豆粕的乙醇提取物以水饱和正丁醇萃取纯化得到大豆总皂甙,用香草醛-高氯酸体系显色,再采用酶标仪结合三波长法测定和校正吸光值,以期建立大豆总皂甙酶标仪三波长比色定量测定法。结果表明:本方法大豆总皂甙一次提取效率为95.9... 本研究采用豆粕的乙醇提取物以水饱和正丁醇萃取纯化得到大豆总皂甙,用香草醛-高氯酸体系显色,再采用酶标仪结合三波长法测定和校正吸光值,以期建立大豆总皂甙酶标仪三波长比色定量测定法。结果表明:本方法大豆总皂甙一次提取效率为95.985%,两次合并提取效率为99.510%;萃取纯化效率为90%;皂甙浓度与吸光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浓度为19.667μg/ml;精密度实验的变异系数为2.7%;平均加标样回收率为95.519%,其变异系数为5.719%;可有效克服皂甙显色反应不稳定、吸光值会随时间延长而下降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干扰物质和本底漂移对定量分析造成的影响,使测定的精度进一步提高。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精密度高,适于大批量样品测定以及产品生产的质量控制及监测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总皂甙 酶标仪 三波长比色法 定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豆腐产量微样品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明军 钱虎君 +1 位作者 盖钧镒 宋启建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6-80,共5页
选用 9个百粒重不同的大豆品种和 1个杂交组合为材料 ,分析了不同微样品用量相对于常规小样品分析的精确性 ,探讨了单粒微样品豆腐产量分析技术的适用性。结果表明 ,微样品用量大于或等于 2粒时可用于估计品种的干豆腐产量 ;单粒分析方... 选用 9个百粒重不同的大豆品种和 1个杂交组合为材料 ,分析了不同微样品用量相对于常规小样品分析的精确性 ,探讨了单粒微样品豆腐产量分析技术的适用性。结果表明 ,微样品用量大于或等于 2粒时可用于估计品种的干豆腐产量 ;单粒分析方法与常规小样品分析存在系统偏差 ,但适当增加重复次数仍具有相对比较价值 ,并可用于豆腐产量的遗传分析。应用微样品 1 / 1 0浆液分析对干豆腐产量进行估计时 ,样品用量宜在 6粒以上 ,微样品部分豆粉分析方法在样品用量大于 0 .2 0 g( 2 5g豆粉中抽取 )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豆腐 微样品分析 产量 优良品质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病性不同的大豆花叶病毒分离物外壳蛋白的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延伟 智海剑 +2 位作者 郭东全 李海朝 盖钧镒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1-464,共4页
鉴定了致病性差异明显的6个大豆花叶病毒分离物,对这些分离物外壳蛋白(CP)基因进行了测序。6个分离物CP基因全长均为795bp,推测的cP全长均为265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症状反应相同的各SMV分离物间,CP基因核苷酸和推... 鉴定了致病性差异明显的6个大豆花叶病毒分离物,对这些分离物外壳蛋白(CP)基因进行了测序。6个分离物CP基因全长均为795bp,推测的cP全长均为265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症状反应相同的各SMV分离物间,CP基因核苷酸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2%-99.6%、99.6%~100,0%;而症状反应不同的分离物间,CP基因核苷酸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4%-96.7%和97.7%-99.6%。结果显示,致病范围相近的分离物,序列同源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致病性 外壳蛋白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大豆花叶病毒(SMV)流行株系抗性种质的筛选及农艺性状调查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清华 董德坤 +2 位作者 郁晓敏 智海剑 朱丹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7-531,共5页
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9和SC15是浙江省的流行株系。为了调查大豆对这两个流行株系的抗性并筛选抗源,该试验利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55份栽培大豆和39份野生大豆种质进行了抗性鉴定,并进一步调查了筛选出抗源材料的农艺性状。栽培大豆种质中,... 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9和SC15是浙江省的流行株系。为了调查大豆对这两个流行株系的抗性并筛选抗源,该试验利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55份栽培大豆和39份野生大豆种质进行了抗性鉴定,并进一步调查了筛选出抗源材料的农艺性状。栽培大豆种质中,对株系SC9和SC15表现为抗病的分别有12份和15份,分别占参试栽培大豆种质总数的21.8%和27.3%;对两株系表现双抗的有10份,占参试栽培大豆种质总数的18.2%。其中来自浙江、辽宁、江苏等地的栽培种质抗性较好。野生大豆种质中,仅有1份种质对SC15表现中抗,其余种质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感病。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抗源开心绿宝石的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性状明显优于其他品种;抗寒1号的荚长、荚宽、百粒鲜重和蛋白含量等性状也明显优于其他品种;23037-1的蛋白含量相对较高;浙农8号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高。筛选出的具有良好抗性的种质资源可作为抗源材料用于今后的抗病新品种选育及与抗性相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 野生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抗性鉴定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