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的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情景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振 张宇 +2 位作者 郭杰 何鸿飞 欧名豪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5-385,共11页
[目的]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作为约束条件优化到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情景模拟中,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采用FLUS模型和当量因子法,模拟了2035年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及生... [目的]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作为约束条件优化到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情景模拟中,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采用FLUS模型和当量因子法,模拟了2035年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结果]研究区低、中、高生态安全格局面积分别为213471.70,340548.34,384726.67 hm^(2),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25.03%,39.93%,45.11%;相较其他3种情景,多目标协同情景维持中等水平生态安全、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趋势相对较为缓和,耕地年均减少109.79 hm^(2),林地、草地、湿地和水域年均减少量为184.20,8.21,0.70,18.49 hm^(2),建设用地年均增加321.39 hm^(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566.8954亿元,较2020年仅减少1.9386亿元,下降幅度约为耕地优先和经济优先情景下的1/2。[结论]不同等级生态安全格局对多情景下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不同程度的限制作用,多目标协同情景在满足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合理需求的同时,对粮食和生态安全尚不构成明显威胁,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虽有所下降,但整体较为稳定,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冲突的利益关系及协调——基于规划管理者和规划编制者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琼 吴斌 +1 位作者 欧名豪 佴玲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共7页
研究目的:调查"两规"冲突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其针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这一"两规"冲突核心问题的行为倾向,并据此勾勒出"两规"冲突的利益相关者关系,进而探寻相应的协调对策。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研究目的:调查"两规"冲突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其针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这一"两规"冲突核心问题的行为倾向,并据此勾勒出"两规"冲突的利益相关者关系,进而探寻相应的协调对策。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研究结果:15个利益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其中某些主体同时拥有多项相互矛盾的利益诉求;针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这一核心问题,具有矛盾利益诉求的主体有着不同的行为倾向;依据其利益诉求及行为倾向,可以将15个利益主体分别归入利益相关者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研究结论:改变核心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减缓其对立关系是解决"两规"冲突的根本出路;在规划编制阶段构建完善的冲突协商机制和在规划审批阶段强化省级政府的制约作用是当前更务实的选择;此外,还需强化规划的执行监督,及时发现并处置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两规”冲突 利益相关者 利益诉求 利益相关者关系 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国有土地供应机制与有效管控研究——基于南京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胡立兵 欧名豪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28,35,共7页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土地供应管控失效的背后动因,寻求实现对土地供应合理有效管控的创新思路。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践总结相结合。研究结果:土地供应机制是影响管控的重要因素,为实现有效管控,亟需对土地供应机制进行修正和创新。研究...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土地供应管控失效的背后动因,寻求实现对土地供应合理有效管控的创新思路。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践总结相结合。研究结果:土地供应机制是影响管控的重要因素,为实现有效管控,亟需对土地供应机制进行修正和创新。研究结论:动力机制是影响和决定政府供应土地的决策推动,约束机制是对政府决策行为的检验和校正,准入机制是对进入土地供应流程的相关要素设置门槛,以确保符合土地供应条件,监管机制是对土地供应主客体及整个土地供应流程进行监督和管理,防止出现各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城市土地 供应 机制 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区域差异及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谭淑豪 黄贤金 谭仲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4-89,共6页
在科学确定大城市市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区域差异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动态聚类方法,以乡(镇)为单位,对南京市郊区和郊县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区,并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现状区土地利用特征。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 区域性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较发达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南通市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宇 欧名豪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0-24,共5页
本文以南通市为例,分析经济较发达区土地利用结构多样化和集中化趋势,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移矩阵和建立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马尔柯夫过程模拟模型,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农业土地用途相互转换分析,对土地利用演变趋势做出... 本文以南通市为例,分析经济较发达区土地利用结构多样化和集中化趋势,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移矩阵和建立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马尔柯夫过程模拟模型,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农业土地用途相互转换分析,对土地利用演变趋势做出了预测,提出了促进经济较发达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较发达区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土地利用变化 马尔柯夫模型 南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结构的系统分析与优化设计——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19
6
作者 严金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8-95,共8页
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提出了土地利用结构系统分析与优化设计的基本思路,探讨了模型设计的程序,并应用线性规划方法对南京市2000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和优化设计,对资源的影子价格和模型的灵敏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 土地 利用结构 系统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现状、问题及改革 被引量:27
7
作者 王万茂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82,共7页
从介绍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的现状,包括已经建立的有关土地管理的各项制度及其功能定位着手,论述现行土地管理制度执行效果及其存在问题并分析成因,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取向和发展趋势提出个人的见解、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中国 土地管理 制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综合管理基础研究刍论 被引量:9
8
作者 刘书楷 陈利根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9年第2期14-17,共4页
阐述了资源、农业资源的概念与价值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依据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原理,探讨了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及其实现途径。
关键词 农业资源 可持续利用 管理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9
9
作者 丁莉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3432-13433,13436,共3页
在简要介绍RS、GIS、GPS等测绘新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测绘新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土地规划设计、土地勘测定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土地执法监察等中的基本应用过程和方法。测绘新技术克服了传统土地规划与管理方法的许多不足,使得土地... 在简要介绍RS、GIS、GPS等测绘新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测绘新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土地规划设计、土地勘测定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土地执法监察等中的基本应用过程和方法。测绘新技术克服了传统土地规划与管理方法的许多不足,使得土地规划和管理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绘新技术 土地规划 土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入WTO后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群 郭贯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6-109,共4页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加入WTO给我国带来的发展机遇 ,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国农用地的数量、质量、经营规模和粮食自给率的影响 ,并就加入WTO对国有企业的用地效益、房地产业与土地市场的冲击以及对未利用土地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最后 。
关键词 WTO 中国 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土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对策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笑寒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62-163,共2页
农业结构调整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性任务 ,本文针对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生的耕地利用与保护、土地利用的规划布局、土地利用效益以及土地市场流转等问题 ,提出了具体的土地利用对策。
关键词 农业结构 结构调整 土地利用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农业政策转换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登辉 《农业环境与发展》 1998年第1期1-5,共5页
以农户这一微观主体的土地利用模型为起点,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工农业关系及采取的政策对农户利用土地进行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无障碍的全国统一市场;(2)停止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3)实行工业适度... 以农户这一微观主体的土地利用模型为起点,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工农业关系及采取的政策对农户利用土地进行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无障碍的全国统一市场;(2)停止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3)实行工业适度增长,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4)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转换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可持续利用 农业政策 土地利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印才 金志培 +3 位作者 徐思华 吴震强 曲福田 周超纲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1997年第5期28-30,43,共4页
关键词 江苏 土地管理 经济 可持续发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营性土地出让中的博弈分析——以南京市土地市场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汪乐勤 孙佑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7,共7页
研究目的:基于公共地的悲剧模型,构建经营性土地出让中各供给主体在个体理性支配下同整体理性进行博弈的模型框架,并以此对目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研究方法: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多个供给主体在个体理性支配下的博弈... 研究目的:基于公共地的悲剧模型,构建经营性土地出让中各供给主体在个体理性支配下同整体理性进行博弈的模型框架,并以此对目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研究方法: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多个供给主体在个体理性支配下的博弈行为会导致土地供给趋于饱和并且会进一步导致土地供应过量。研究结论:提出建立以促进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以土地储备为基础的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政策措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经营性土地 出让 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生态”双安全约束下建设用地供需多情景模拟——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振 郭杰 +2 位作者 欧名豪 张雪微 何鸿飞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72,共12页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基于“反规划”理论,从“粮食—生态”双安全约束视角开展2030年和2035年建设用地供需多情景模拟,据此制定不同情景下建设用地差别化管控策略。研究方法:运用粮食需求预测法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法,反向...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基于“反规划”理论,从“粮食—生态”双安全约束视角开展2030年和2035年建设用地供需多情景模拟,据此制定不同情景下建设用地差别化管控策略。研究方法:运用粮食需求预测法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法,反向测算研究区建设用地供给极限;并采用多元回归模型,结合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因素,预测建设用地需求。研究结果:(1)“经济优先”、“生态涵养”和“均衡发展”三种情景下,2030年研究区耕地需求量分别为153 854.58 hm^(2)、179 497.01 hm^(2)、205 139.44 hm^(2),2035年达到157 157.71 hm^(2)、183 350.67 hm^(2)、209 543.62 hm^(2);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结果显示,南京市低、中、高安全水平生态用地规模分别为153 741.28 hm^(2)、257 684.61 hm^(2)和292 859.35 hm^(2);三种情景下,2030年研究区建设用地需求量分别为200 121.21 hm^(2)、194 060.53 hm^(2)、195 683.63 hm^(2),2035年达到206 523.92 hm^(2)、196 523.96 hm^(2)、197 983.55 hm^(2);(2)相较于其他两种情景,均衡发展情景下目标年建设用地供需差整体较小,分别为785.40 hm^(2)和-5 918.70 hm^(2),2030年建设用地供需基本平衡,到2035年存在一定程度缺口,该情景在满足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合理需求的同时,也能兼顾“粮食—生态”双安全的基本要求。研究结论:不同情景下建设用地供需状况差异明显表明需要制定差别化的管控策略,以均衡发展情景为目标,有利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的多目标土地利用供需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生态安全 建设用地 情景模拟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南京市“三生”空间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振 郭杰 +2 位作者 张雪微 何鸿飞 欧名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3-394,共12页
[目的]阐明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与“三生”空间多情景模拟的耦合过程,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提供参考。[方法]将包含防洪、水土保持、生物保护和游憩等重要生态过程的综合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作为约束条件耦合到FLUS... [目的]阐明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与“三生”空间多情景模拟的耦合过程,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提供参考。[方法]将包含防洪、水土保持、生物保护和游憩等重要生态过程的综合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作为约束条件耦合到FLUS模型中,设置农业空间优先、工业和生活空间优先、生态空间优先和三生空间均衡发展4类情景,预测了规划目标年(2025年和2035年)不同情景下“三生”空间结构与布局状况。[结果]南京市低、中、高安全水平生态用地规模分别为1537.41,2576.85,2928.59 km^(2),占比23.34%,39.12%,44.46%;相较其他3种情景,“三生”空间均衡发展情景下,维持中等水平的生态安全,各类空间变化趋势整体较为缓和,到2025年和2035年,生产空间基本维持现有水平,仅增加2.09,2.02 km^(2),生活空间增幅相对有限,分别为28.55,46.27 km^(2),生态空间缩减幅度有所放缓,分别为30.64,48.29 km^(2),该情景在满足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的同时,也能兼顾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的要求,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论]以“三生”空间均衡发展为目标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有利于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FLUS模型 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分析——基于浙江省141个样本户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楼擎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2期261-263,共3页
农业补贴是我国政府农业支持和维护农民权益政策体系中最重要的工具,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能够促使农户增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稳定农产品的价格。同时,作为土地经营的主体,农户意愿对土地流转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农业补贴是我国政府农业支持和维护农民权益政策体系中最重要的工具,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能够促使农户增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稳定农产品的价格。同时,作为土地经营的主体,农户意愿对土地流转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因此,关注农业补贴对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浙江141个农户为例,探讨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务农人口老龄化,耕地收入偏低;多数农户对土地流转相关政策不熟悉,土地流转率低;农户对农业补贴认知度有偏差,近半数的农户对当前农业补贴不满意,75.4%的农户认为农业补贴数额太低导致种粮积极性不高;67%的农户认为补贴应给经营者,并根据实际种粮面积来发放。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补贴 土地流转 农户意愿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
18
作者 马永平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1996年第3期11-13,共3页
认为应将现行分级设置的土地管理机构,改革为垂直设置的土地管理机构,实现统一管理,从管理机构这个基础上保证“保护耕地,合理利用每亩土地”和“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目标。讨论了垂直设置的土地管理机构的科学性。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管理机构 机构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区域分异研究 被引量:60
19
作者 彭建超 徐春鹏 +2 位作者 吴群 余德贵 陈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2期103-109,共7页
土地短缺逐渐成为制约长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要素。集约利用土地,不断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解决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稀缺,缓解人地关系矛盾的必然选择。从土地利用强度、产出效率、生态效益、可持续利用程度四方面阐释城市土... 土地短缺逐渐成为制约长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要素。集约利用土地,不断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解决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稀缺,缓解人地关系矛盾的必然选择。从土地利用强度、产出效率、生态效益、可持续利用程度四方面阐释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内涵,以此构建适合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与技术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分异研究,并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水平差距较大,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重要因素。②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由北向南呈现明显的空间梯度差异特征,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微弱的正相关性,空间分异格局明显。③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须予以针对性改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 区域分异 空间自相关 GIS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流转与农民收入变化研究 被引量:85
20
作者 杨子 马贤磊 +1 位作者 诸培新 马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120,共10页
土地流转作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土地流转能否显著增加农民收入,达到改善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目的,现有研究并未得到一致结论。本文在文献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依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倾向值匹配... 土地流转作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土地流转能否显著增加农民收入,达到改善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目的,现有研究并未得到一致结论。本文在文献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依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倾向值匹配(PSM)方法和基于回归的夏普里值分解(Shapley Value)方法,从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两个维度实证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参与土地流转能够显著提高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土地流转使转入户家庭人均总收入和农业收入显著提高18.18%和72.46%,并且大规模转入的农户人均总收入的增加程度显著高于小规模转入农户,说明土地流转存在规模效应。土地流转对转出户的收入水平没有显著影响,可能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不完善,没有显化租金;另一方面劳动力转移先于土地流转,使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劳动力的释放作用不显著。(2)土地流转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贡献度为4.19%,排名第五,表明土地流转不是造成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和村庄特征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影响较大。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三点政策建议:第一,通过完善农地流转市场,稳定土地租金水平,使转出户获得合理的租金收入;第二,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转入户农业经营收入,缩小农户与非农经营户之间的收入差距;第三,提高农户就业竞争力,促进劳动力转移,增加转出户非农务工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民收入 收入不平等 倾向值匹配 夏普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