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绿色制造技术的烤鸭品质特性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石金明 王园 +6 位作者 彭增起 惠腾 张雅玮 王复龙 李君珂 崔保威 郭秀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74-278,共5页
本实验比较了传统加工技术与绿色制造技术在烤鸭加工过程中的PM2.5排放量、产品表皮含有的有害物质3,4-苯并芘、12种杂环胺的含量以及对产品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绿色制造技术加工烤鸭时PM2.5的平均排放质量浓度小于200μg/m3... 本实验比较了传统加工技术与绿色制造技术在烤鸭加工过程中的PM2.5排放量、产品表皮含有的有害物质3,4-苯并芘、12种杂环胺的含量以及对产品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绿色制造技术加工烤鸭时PM2.5的平均排放质量浓度小于200μg/m3;生产的烤鸭色泽红润鲜亮,经高温灭菌后仍然保持较好的质构,3,4-苯并芘残留量与12种杂环胺残留总量低于1μg/kg;传统的烤鸭加工技术PM2.5平均排放质量浓度超过2 000μg/m3,产品中3,4-苯并芘残留量最高检出量4.25μg/kg,12种杂环胺残留总量最高检出量49.95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鸭 绿色制造 PM2.5 3 4-苯并芘 杂环胺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2
作者 封莉 黄继超 +2 位作者 刘欣 黄明 周光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32-339,共8页
食源性致病菌是引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地检测出食源性致病菌的存在是食源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关键环节。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利用免疫学、代谢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其中免疫学... 食源性致病菌是引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地检测出食源性致病菌的存在是食源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关键环节。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利用免疫学、代谢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其中免疫学技术由于快速简便和低操作要求等特点便于目前的普及,而分子生物学方法则是致病菌检测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快速检测 免疫学技术 代谢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技术在肉品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冷雪娇 章林 黄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94-397,401,共5页
综述了超声波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肉品的嫩化、腌制、检测、杀菌、解冻以及对酶活影响中的应用,讨论了超声波技术在肉品加工中的研究现状及以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超声波 肉品 嫩化 腌制 检测 杀菌 解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PCR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明 肖笑 +3 位作者 徐晟 周兴虎 周光宏 沈文飚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9-124,共6页
免疫PCR技术是一种在免疫学和PCR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型检测技术,这种技术同时具有ELISA的高特异性和PCR的高灵敏性。本文介绍了免疫PCR的技术原理和反应体系,比较其不同种类和应用范围,指出免疫PCR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归纳... 免疫PCR技术是一种在免疫学和PCR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型检测技术,这种技术同时具有ELISA的高特异性和PCR的高灵敏性。本文介绍了免疫PCR的技术原理和反应体系,比较其不同种类和应用范围,指出免疫PCR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归纳了目前免疫PCR在食品安全等领域中的应用;并结合免疫PCR技术的优势提出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PCR 方法学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及产品可追溯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虎虎 徐幸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13-416,共4页
为了确保畜禽动物健康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已被众多国家和企业应用到了畜禽动物及产品的全程供应链当中,而实现高效、精确地追溯需要不同技术的联合运用。本文在阐述可追溯基本信息的同时,重点介绍了畜禽追溯中所用的标识技... 为了确保畜禽动物健康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已被众多国家和企业应用到了畜禽动物及产品的全程供应链当中,而实现高效、精确地追溯需要不同技术的联合运用。本文在阐述可追溯基本信息的同时,重点介绍了畜禽追溯中所用的标识技术、编码技术、大型动物个体鉴别技术和产地溯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最后对畜禽追溯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 可追溯 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NMR研究冻融过程中羊肉持水力的变化 被引量:40
6
作者 戚军 高菲菲 +4 位作者 李春保 徐幸莲 周光宏 杨培强 刘扬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7-622,共6页
为了探讨冻融过程中羊肉保水性的变化规律,用低场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研究了羊肉冻融过程中水的T2驰豫性质变化,同时用解冻汁液流失率、加压失水率、蒸煮损失率指标测定保水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增加... 为了探讨冻融过程中羊肉保水性的变化规律,用低场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研究了羊肉冻融过程中水的T2驰豫性质变化,同时用解冻汁液流失率、加压失水率、蒸煮损失率指标测定保水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增加,解冻汁液流失率先显著增加,后保持较小变化,加压失水率和蒸煮损失率先显著下降再上升最后再显著下降。NMRT2驰豫测定结果显示,肌肉中有结合水、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流动水3个组分,对应的横向弛豫时间分别是T2b、T21、T22,T21和冻融次数、蒸煮损失、加压失水率显著相关;T22与保水性的变化趋势一致。羊肉冻融后持水力显著下降,因此在流通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冻融现象的出现,T21可以做为考察冻融后肉品质持水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冻融 持水能力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抗氧化剂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7
作者 章林 黄明 周光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99-303,共5页
肉制品中的脂肪、蛋白质含量丰富,水分活度高,在贮运过程中易被氧化而产生酸败味和褪色,从而失去食用价值和商业价值。因此,如何提高肉制品的货架期成为肉品工业的挑战之一。天然抗氧化剂具有安全性高、抗氧化能力强、无副作用和防腐保... 肉制品中的脂肪、蛋白质含量丰富,水分活度高,在贮运过程中易被氧化而产生酸败味和褪色,从而失去食用价值和商业价值。因此,如何提高肉制品的货架期成为肉品工业的挑战之一。天然抗氧化剂具有安全性高、抗氧化能力强、无副作用和防腐保鲜等优点,将在肉类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文章概述了天然抗氧化剂的来源、活性成分和抗氧化作用机理以及天然抗氧化剂在肉制品中的应用,讨论了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现状及以后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抗氧化剂 活性物质 抗氧化机理 肉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肉肌原纤维蛋白乳化及理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闫海鹏 吴菊清 +2 位作者 李美琳 徐幸莲 周光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0-104,共5页
比较了3种肉(猪肉、牛肉和鸡肉)肌原纤维蛋白的乳化及理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存1~8mg·mL-1的蛋白质质量浓度范围内,3种肉的溶解度和乳化能力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质量浓度大于8mg·mL-1时,两者的变化不显著... 比较了3种肉(猪肉、牛肉和鸡肉)肌原纤维蛋白的乳化及理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存1~8mg·mL-1的蛋白质质量浓度范围内,3种肉的溶解度和乳化能力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质量浓度大于8mg·mL-1时,两者的变化不显著。随着蛋白质质量浓度的增加,3种肉的黏度显著增大(P〈O.05),而乳化活性指数降低。当蛋白质质量浓度小于5mg·mL-1时,乳化稳定性指数的变化不明显;当质量浓度大于5mg·mL-1时,乳化稳定性指数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3种肉中,除蛋白质质量浓度为10mg·mL-1时鸡肉与猪肉的乳化活性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在同一蛋白质质量浓度下,鸡肉的各项乳化及理化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肉,牛肉最低(P〈O.05),但鸡肉的表面疏水性最低(P〈O.05),牛肉最高。乳化能力与溶解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O.01),并受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同时,乳化稳定性指数与黏度也极显著正相关(P〈O.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原纤维蛋白 乳化性质 理化性质 蛋白质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9
作者 朱莹莹 李春保 周光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34-239,共6页
肠道微生物是膳食与人体健康的桥梁,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密切相关,是人体重要的"微生物器官"。同时,研究学者们也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重要的"微生物器官"与人体生理功能、健康和疾病关系密切,对人体的重要性不... 肠道微生物是膳食与人体健康的桥梁,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密切相关,是人体重要的"微生物器官"。同时,研究学者们也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重要的"微生物器官"与人体生理功能、健康和疾病关系密切,对人体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为此,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膳食对肠道微生物结构以及代谢产物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并介绍肠道微生物与人体生理功能及健康的关系,旨在为未来研究饮食、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饮食 健康 代谢物 代谢综合征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肉腌制过程中的传质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郭丽媛 刘登勇 +1 位作者 徐幸莲 周光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6,共6页
采用5种不同质量分数的食盐水(5%、10%、15%、20%和25%)对猪肉块(1cm×1cm×1cm)进行腌制,通过测定腌制过程中猪肉的总质量、食盐和水分变化,以及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观察肌肉蛋白变性情... 采用5种不同质量分数的食盐水(5%、10%、15%、20%和25%)对猪肉块(1cm×1cm×1cm)进行腌制,通过测定腌制过程中猪肉的总质量、食盐和水分变化,以及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观察肌肉蛋白变性情况,以期获得猪肉在不同浓度腌制液中的传质动力学数据,获得最适腌制条件。结果表明:盐水质量分数和腌制时间均显著影响了猪肉在腌制过程中物质的传质变化。猪肉总质量、水分含量均随盐水质量分数增加而减少,而Na Cl变化则相反,且在腌制前1 h内各变化量较明显,之后趋于平缓。在15%的腌制液中猪肉产量较高,且Na Cl扩散速率(De)快,因此较适用于猪肉腌制。另外,猪肉在腌制过程中各物质传质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可以很好地适用于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腌制 传质动力学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及三聚磷酸钠质量分数对肌球蛋白凝胶保水性及热胶凝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钱畅 薛思雯 +1 位作者 徐幸莲 周光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101,共10页
为探究超高压处理及三聚磷酸钠质量分数对肌球蛋白凝胶保水性及热胶凝过程的影响,在不同压力条件(100、200、300 MPa)下对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0.15%、0.30%、0.45%)三聚磷酸钠的兔骨骼肌肌球蛋白进行25℃、9 min超高压处理后再经程序... 为探究超高压处理及三聚磷酸钠质量分数对肌球蛋白凝胶保水性及热胶凝过程的影响,在不同压力条件(100、200、300 MPa)下对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0.15%、0.30%、0.45%)三聚磷酸钠的兔骨骼肌肌球蛋白进行25℃、9 min超高压处理后再经程序升温(1℃/min)制备凝胶,以未经超高压处理的含质量分数0.30%三聚磷酸钠的肌球蛋白为对照组,测定凝胶的保水性,并筛选出对其有显著影响的参数组合。在该条件下对蛋白的溶解度、ATP酶活力和升温过程中的蛋白二级结构含量、表面疏水性、活性巯基含量、静态流变性以及凝胶微观结构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含质量分数0.15%三聚磷酸钠的肌球蛋白经不高于200 MPa的超高压处理后,其溶解度显著下降,ATP酶活力显著上升(P<0.05);质量分数0.15%三聚磷酸钠对超高压处理诱导的肌球蛋白功能特性变化存在拮抗作用,且蛋白在升温过程中的变性、聚集受抑制,随着三聚磷酸钠质量分数升高到0.30%,拮抗作用消失,蛋白在热胶凝过程中结构充分展开,疏水基团与所包埋的巯基快速暴露,形成的凝胶结构富有弹性且致密有序,保水性显著提高(P<0.05);而300 MPa超高压处理使蛋白的ATP酶活力丧失,溶解度及热变性程度降低,分子间交联弱化,最终使凝胶保水性显著下降(P<0.05)。三聚磷酸钠通过影响蛋白的结构与理化特性,改变其热凝胶形成过程中的变性速率与交联方式,导致最终凝胶保水性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球蛋白 超高压 三聚磷酸钠 保水性 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协同次氯酸钠处理对冷藏鸡胸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永才 孙京新 +5 位作者 李鹏 慕鸿雁 王宝维 黄明 李玉峰 王虎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62-268,共7页
为降低鸡胸肉减菌过程中次氯酸钠的使用浓度,本研究采用了超声(300 W、工作1 s、停歇1 s、总时间15 min)与次氯酸钠(30 mg/L)相结合的方式对鸡胸肉进行处理。通过对鸡胸肉冷藏(4℃)过程中菌落总数、pH值、色泽、嫩度、质构特性、保水性... 为降低鸡胸肉减菌过程中次氯酸钠的使用浓度,本研究采用了超声(300 W、工作1 s、停歇1 s、总时间15 min)与次氯酸钠(30 mg/L)相结合的方式对鸡胸肉进行处理。通过对鸡胸肉冷藏(4℃)过程中菌落总数、pH值、色泽、嫩度、质构特性、保水性指标的测定,探讨了超声协同次氯酸钠(U/SH_(30)处理)对鸡胸肉的减菌效果及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浸没在4℃预冷的90 mL无菌生理盐水中15 min的样品)相比,在冷藏第0天时,U/SH_(30)处理对鸡胸肉的pH值、色泽、质构特性无显著影响(P>0.05),菌落总数显著下降(P<0.05),嫩度和保水性显著增大(P<0.05);在冷藏1~6 d,菌落总数、pH值、b~*值、硬度和黏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弹性、L~*值、a~*值整体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超声协同次氯酸钠处理可以提高鸡胸肉的嫩度和保水性,并延长其保鲜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次氯酸钠 减菌 鸡胸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冻融对鸡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韩敏义 刘志勤 +2 位作者 刘岳 康明丽 徐幸莲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7-171,共5页
为了研究反复冻融对鸡肉食用品质的影响,分别测定了冻融0(对照)、1、2、3次的鸡胸肉和鸡腿肉解冻损失、蒸煮损失、pH值和灰分含量。结果显示,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鸡胸肉和鸡腿肉的解冻损失和蒸煮损失均显著增加(P<0.05),冻融3次时,... 为了研究反复冻融对鸡肉食用品质的影响,分别测定了冻融0(对照)、1、2、3次的鸡胸肉和鸡腿肉解冻损失、蒸煮损失、pH值和灰分含量。结果显示,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鸡胸肉和鸡腿肉的解冻损失和蒸煮损失均显著增加(P<0.05),冻融3次时,鸡胸肉和鸡腿肉的解冻损失分别达到了3.35%和2.52%,鸡胸肉和鸡腿肉的蒸煮损失分别达到36.49%和21.93%。除了鸡胸肉在冻融3次时的pH值显著下降外(P<0.05),鸡胸肉和鸡腿肉中的pH值和灰分含量随冻融次数的增加变化不显著(P>0.05)。表明反复冻融显著降低了鸡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 鸡肉 食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二次杀菌处理的南京盐水鸭产品风味变化及感官特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戴妍 常海军 +5 位作者 郇兴建 翟亚楠 雷云 刘登勇 徐幸莲 周光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2-128,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分析技术研究5组不同二次杀菌处理(对照组、99℃组、108℃组、微波组和121℃组)盐水鸭产品的挥发性风味变化,同时对5组鸭肉进行了感官评定试验。结果显示:鸭肉中共鉴定出76种主要风味化合...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分析技术研究5组不同二次杀菌处理(对照组、99℃组、108℃组、微波组和121℃组)盐水鸭产品的挥发性风味变化,同时对5组鸭肉进行了感官评定试验。结果显示:鸭肉中共鉴定出76种主要风味化合物,包括3种酸类、14种酮类、20种醛类、11种醇类、5种酯类、7种烷烃类、1种呋喃类、11种含硫含氮及苯系物、4种烯烃;对照组、99℃组和108℃组分别鉴定出57、56、59种风味化合物,远高于微波组(51种)和121℃组(52种);对照组鸭肉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峰累计相对百分含量(87.27%)高于二次杀菌99℃组(83.27%)、108℃组(81.6%)、微波组(84.06%)和121℃组(84.33%)。与微波组和121℃组相比,108℃组感官评定得分较高,此组鸭肉更为接近盐水鸭原有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水鸭 二次杀菌处理 风味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TRFLP研究托盘包装冷却猪肉冷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江芸 高峰 +2 位作者 徐幸莲 叶可萍 周光宏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5-572,共8页
应用PCR-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TRFLP),结合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和序列分析,研究托盘包装冷却猪肉在4℃贮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的肉样TRFLP图谱中共产生35种谱带,表明冷却肉中微生物组成十分复杂;... 应用PCR-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TRFLP),结合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和序列分析,研究托盘包装冷却猪肉在4℃贮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的肉样TRFLP图谱中共产生35种谱带,表明冷却肉中微生物组成十分复杂;对应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的谱带峰在贮藏过程中变化明显,其相对峰面积由0 d的5.7%至贮藏末期达到83.4%,表明贮藏末期主要优势腐败菌为假单胞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猪肉 托盘包装 菌相组成 PCR-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在低温肉制品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照军 黄明 +3 位作者 马汉军 刘玺 邓绍林 周光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46-449,453,共5页
首先介绍了低温肉制品的概念和特色,其次综述了超高压处理对肉及肉制品微生物安全性和品质的影响,最后探讨了超高压处理在低温肉制品生产中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及研究开发微生物安全性更高的营养、美味低温超高压肉制品的思路,希望为加... 首先介绍了低温肉制品的概念和特色,其次综述了超高压处理对肉及肉制品微生物安全性和品质的影响,最后探讨了超高压处理在低温肉制品生产中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及研究开发微生物安全性更高的营养、美味低温超高压肉制品的思路,希望为加快超高压处理在低温肉制品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处理 低温肉制品 微生物安全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尾草提取物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章林 冷雪娇 黄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43-146,共4页
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鼠尾草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50%丙酮和70%乙醇两种溶剂对鼠尾草进行提取,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提取物中的多酚含量,并用四种方法,即清除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法、螯合Fe2+法、还原力法和... 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鼠尾草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50%丙酮和70%乙醇两种溶剂对鼠尾草进行提取,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提取物中的多酚含量,并用四种方法,即清除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法、螯合Fe2+法、还原力法和磷钼络合物法测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50%丙酮提取物中的多酚含量显著高于70%乙醇提取物。鼠尾草提取物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螯合Fe2+能力、还原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鼠尾草50%丙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总体上比70%乙醇提取物高(还原力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含量 鼠尾草 DPPH 螯合Fe2+ 还原力 磷钼络合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输和静养时间对肉鸡应激程度及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岩 黄继超 +3 位作者 孙皓 徐幸莲 王晓明 周光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87,共5页
将180只AA肉鸡随机分配到9个处理组中,设定运输时间(0.5、3和5 h)、静养时间(0、1和2 h)2因素3水平,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5只鸡,研究不同运输时间和静养时间对肉鸡应激程度及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血液应激指标中血糖(GLU)含量随运... 将180只AA肉鸡随机分配到9个处理组中,设定运输时间(0.5、3和5 h)、静养时间(0、1和2 h)2因素3水平,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5只鸡,研究不同运输时间和静养时间对肉鸡应激程度及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血液应激指标中血糖(GLU)含量随运输时间延长而降低;5 h运输后不静养组鸡血液中乳酸(LD)含量最高;3 h运输后2 h静养组肉鸡血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最高;3 h运输后静养各组肉鸡血液中肌酸激酶(CK)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组(P<0.05),并在静养1 h时达到最大;皮质酮激素(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均随静养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3 h运输后2种激素含量显著提高(P<0.05),5 h运输后略有下降并与0.5 h运输后激素水平相近。肌肉品质指标中5 h运输各组鸡胸肉表面亮度值(L*)显著高于其他运输时间组(P<0.05);红度值(a*)随运输时间延长逐渐减小;3 h运输各组相对其他运输时间内相同静养时间组鸡胸肉表面黄度值(b*)较高,并在静养1 h达到最大;鸡胸肉pH值随运输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但静养时间对pH值影响不显著(P>0.05);滴水损失随运输时间延长而增大,5 h运输后不静养组在各处理组中滴水损失最大,静养时间对滴水损失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 静养 应激 鸡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DGGE研究热鲜肉贮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翁丽华 江芸 +1 位作者 徐幸莲 周光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99-203,共5页
应用传统微生物培养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研究热鲜肉分别在5、15、25、30℃贮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将热鲜肉贮藏于一定温度,每隔适当时间取出,测定菌落总数,并提取细菌DNA,进行PCR-DGGE分析。细菌计数结果表... 应用传统微生物培养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研究热鲜肉分别在5、15、25、30℃贮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将热鲜肉贮藏于一定温度,每隔适当时间取出,测定菌落总数,并提取细菌DNA,进行PCR-DGGE分析。细菌计数结果表明,热鲜肉贮藏于5、15、25、30℃时,菌落总数分别在约14d、75h、19h和16h达到最小腐败量7.2(lg(CFU/g))。PCR-DGGE结果表明,热鲜肉在不同温度下贮藏时,贮藏末期优势腐败菌并不一致。在贮藏过程中主要优势腐败菌有巨大球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假单胞菌属、柠檬酸细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埃希氏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鲜肉 菌落总数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 菌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皋火腿加工过程中脂肪降解和氧化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新亮 徐幸莲 周光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4-157,共4页
以如皋火腿原料、盐后、晒后、发酵中期、发酵结束和后熟6个工艺点的股二头肌为样品,进行了相关指标的测定,以揭示如皋火腿加工过程中脂肪降解和氧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如皋火腿加工过程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总体上先急剧上升,后小幅回落;其... 以如皋火腿原料、盐后、晒后、发酵中期、发酵结束和后熟6个工艺点的股二头肌为样品,进行了相关指标的测定,以揭示如皋火腿加工过程中脂肪降解和氧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如皋火腿加工过程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总体上先急剧上升,后小幅回落;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回落趋势最为明显,这可能因为其对氧化更敏感。主成分分析表明,含顺,顺-1,4-戊二烯结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化比较明显。脂肪氧化在如皋火腿加工过程中持续进行,晒后阶段氧化指标上升幅度大于晒前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皋火腿 加工过程 脂肪降解 脂肪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