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菜粕有机肥筛选番茄青枯病高效生防菌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韦中 胡洁 +3 位作者 董月 杨天杰 沈其荣 徐阳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4-430,共7页
[目的]菜粕有机肥(简称RC)是生物有机肥生产中常用的营养载体,本研究旨在以RC为营养源筛选可高效抑制番茄青枯病致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青枯菌)的生防菌株材料,以提高生物有机肥防控番茄青枯病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营养琼脂(... [目的]菜粕有机肥(简称RC)是生物有机肥生产中常用的营养载体,本研究旨在以RC为营养源筛选可高效抑制番茄青枯病致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青枯菌)的生防菌株材料,以提高生物有机肥防控番茄青枯病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营养琼脂(NA)和RC培养基,从番茄根际土中分离和筛选青枯菌拮抗菌株,并于温室条件下测定拮抗菌与RC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用NA分离的菌株中NA-5在NA平板上对青枯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29.0 mm),但在RC平板上抑菌能力微弱;而用RC分离的菌株RC-14在RC平板上对青枯菌的抑菌圈直径较大(24.0mm)。施用NA-5和RC-14与RC二次发酵制成的生物有机肥BOF5和BOF14的生防效果显著高于单施拮抗菌,BOF14的生防效率达75.9%,显著高于BOF5。BOF14处理根际青枯菌的数量比BOF5低1个数量级。通过形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RC-14菌株为土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 sp.)。[结论]菌株RC-14可能通过利用RC中营养物质产生大量拮抗物质进而抑制番茄根际青枯菌的生长,降低了青枯病发病率。目前尚无Geobacillus sp.菌用于防治青枯病的报道,说明基于营养载体的筛菌思路可以获得新的生防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菌 生物防治 土芽孢杆菌属 菜粕 生物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合成水铁矿对水中六价铬的吸附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丁秘 康文晶 +3 位作者 冯程龙 余光辉 冉炜 沈其荣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33,共5页
利用人工合成的水铁矿对水中的铬(Ⅵ)进行吸附研究,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离子强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水铁矿吸附Cr(Ⅵ)达到吸附平衡用时约120 min,吸附剂水铁矿的最佳投加量为2 g/L;在p H为2~4、离子... 利用人工合成的水铁矿对水中的铬(Ⅵ)进行吸附研究,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离子强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水铁矿吸附Cr(Ⅵ)达到吸附平衡用时约120 min,吸附剂水铁矿的最佳投加量为2 g/L;在p H为2~4、离子强度为0.01~0.02 mol/L时,Cr(Ⅵ)的去除率较高。水铁矿吸附Cr(Ⅵ)的动力学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而吸附平衡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铁矿 六价铬 吸附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蚯蚓与添加有机物料对茶园土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程思远 李欢 +5 位作者 梅慧玲 王炫清 刘馨秋 陈暄 马青平 黎星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9-268,共10页
蚯蚓通过取食、排泄、分泌黏液、挖掘洞穴等活动,可显著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探究蚯蚓与有机物料不同配施方式对茶园土壤肥力的调控效果与机理,设计5个处理组:不施肥(CK),不施肥+蚯蚓(BE),菜籽饼+蚯蚓(CE),茶树修剪物+蚯蚓(JE)... 蚯蚓通过取食、排泄、分泌黏液、挖掘洞穴等活动,可显著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探究蚯蚓与有机物料不同配施方式对茶园土壤肥力的调控效果与机理,设计5个处理组:不施肥(CK),不施肥+蚯蚓(BE),菜籽饼+蚯蚓(CE),茶树修剪物+蚯蚓(JE),生物质炭+蚯蚓(TE),分别进行室内模拟实验。结果显示,与不施肥(CK)相比,接种蚯蚓(BE)处理使土壤的总碳含量呈升高趋势;添加有机物料(CE、JE、TE)三个处理的土壤的全碳、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均高于BE组,其中TE处理最高。单独接种蚯蚓处理可提高土壤总有机质含量,接种蚯蚓配施有机物料对提高土壤肥力有明显作用,其中茶生物质炭与蚯蚓共同作用效果最好。经过3个月的培养,5个处理中土壤pH均呈降低趋势,其中BE组pH降低最大(6.81到5.82)。在采用同步辐射红外显微成像技术(SR-FTIR)对土壤微团聚体中矿物-有机复合体进行表征后,结果显示土壤团聚体中多糖、蛋白质、脂肪和黏土矿物均呈高度异质性分布,CE和JE组中黏土矿物与大分子有机物具有较高的分散性;黏土矿物与多糖的分布模式较为相似,而黏土矿物与蛋白质类物质、脂肪的分布模式有较大差异,且这种分布模式不受蚯蚓与有机物料互作的影响。各处理土壤团聚体的黏土矿物和有机官能团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由小到大均依次为:黏土矿物-蛋白质、黏土矿物-多糖、黏土矿物-脂肪,表明黏土矿物与大分子有机物的亲和性有差异,且不受蚯蚓与有机物料互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有机物料 矿物-有机复合体 同步辐射红外显微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对烟草青枯病的田间防效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蒋岁寒 刘艳霞 +5 位作者 孟琳 朱春波 李想 沈标 石俊雄 杨兴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4-790,共7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生物有机肥对烟草青枯病的田间防效及其对烟草根际病原菌数量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由拮抗菌经二次发酵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对2个青枯病发病严重的田块进行田间烟草青枯病害防控试验,2个田块...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生物有机肥对烟草青枯病的田间防效及其对烟草根际病原菌数量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由拮抗菌经二次发酵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对2个青枯病发病严重的田块进行田间烟草青枯病害防控试验,2个田块的处理相同,分别为常规施用无机肥处理(CK)和无机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BOF),2个田块分别标记为CK1、BOF1和CK2、BOF2。通过测定不同处理的青枯病发病率和烟叶产量,探究生物有机肥的田间防效。利用荧光定量PCR研究根际土壤病原菌数量变化,并用Biolog-ECO板研究不同时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BOF1和BOF2处理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率分别达到68.1%和70.5%,烟叶产量分别提高8.9%和10.8%,产值分别提高24.9%和25.9%;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降低根际土壤青枯菌的数量,在移栽后40、60和80 d BOF处理的青枯菌数量均比CK处理少1个数量级;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增加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改变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论]在大田中施用生物有机肥通过减少根际土壤病原菌数量和增加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烟草青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青枯病 生物有机肥 病原菌数量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黏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SQR-21对西瓜根系分泌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马菁华 凌宁 +2 位作者 宋阳 黄启为 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6-823,共8页
[目的]多黏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SQR-21是1株具有高效广谱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通过分析对照与处理组西瓜根系分泌蛋白种类的不同,明确SQR-21菌株对西瓜根系分泌蛋白的影响。[方法]水培条件下设置对照与根部接种SQR-21菌株2... [目的]多黏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SQR-21是1株具有高效广谱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通过分析对照与处理组西瓜根系分泌蛋白种类的不同,明确SQR-21菌株对西瓜根系分泌蛋白的影响。[方法]水培条件下设置对照与根部接种SQR-21菌株2和4 d共4个处理,收集西瓜根系分泌蛋白并进行纯化,切取差异蛋白条带进行质谱检测与Gene Ontology(GO)分析。[结果]与对照相比,SQR-21菌株处理后西瓜根系分泌蛋白的种类发生了明显变化,且随接种时间的延长蛋白多样性增加。采用液质联用仪检测到12种差异蛋白:对照有3种,包括2种核糖体蛋白和1种酰基载体蛋白;处理组有9种,包括质体内在蛋白、ATP合成酶亚基、微管蛋白、热休克蛋白、原叶绿素酸酯还原酶等,主要参与细胞骨架构建与重组、提供生命能量、物质运输、信号传导、新陈代谢等。[结论]接种多黏芽孢杆菌SQR-21后西瓜根系分泌的蛋白种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西瓜正常生长时主要分泌生命活动必需的基本蛋白,而接种SQR-21菌株后西瓜的代谢能力和抗性得到激发和增强,从而消耗更多的基本蛋白为自身机体所利用,将更多与提供能量、物质运输等相关蛋白分泌出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促生菌 多黏芽孢杆菌 根系分泌物 SDS-PAGE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磷菌株组合的溶磷效应及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誉瑶 韦中 +1 位作者 徐阳春 沈其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2-268,共7页
【目的】本研究以革兰氏阴性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CHA0、F113、Phl1c2、PF5与阳性菌Bacillus megaterium X14为研究对象,通过各菌株及菌株组合的溶磷能力评判组合效果,并进一步通过玉米盆栽试验验证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菌株... 【目的】本研究以革兰氏阴性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CHA0、F113、Phl1c2、PF5与阳性菌Bacillus megaterium X14为研究对象,通过各菌株及菌株组合的溶磷能力评判组合效果,并进一步通过玉米盆栽试验验证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菌株在NBRIP培养基中对难溶磷源Ca_3(PO_4)_2的溶解能力评价各菌株及菌株组合的溶磷能力,测量接菌处理后的玉米干重、株高和全磷含量评价各菌株和菌株组合的盆栽应用效果。【结果】1)纯培养实验中CHA0、F113、Phl1c2、PF5在NBRIP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可溶磷含量均显著高于X14,且4株阴性菌两两组合后,培养基中可溶磷含量显著高于对应的阴性菌与阳性菌的组合,即阴性菌组合后的溶磷效果高于阴性菌与阳性菌组合后的溶磷效果。2)单菌比较,盆栽试验接种阳性菌X14对玉米生长及全磷吸收累积量的效果与阴性菌的差异不及室内实验显著,说明该阳性菌盆栽应用效果较好。比较菌株组合的处理,发现接种阴性菌与阳性菌组合的处理,其对玉米生长及全磷吸收累积量的效果与接种对应的阴性菌组合的处理效果相近,甚至显著高于一些阴性菌组合。3)综合比较室内实验结果与盆栽试验结果,发现阳性菌X14虽然在培养基中溶磷效果差,但在盆栽试验中,无论是单菌还是与阴性菌组合后的处理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溶磷效果,且部分阴性菌与该阳性菌配合后,在玉米盆栽应用中促生和溶磷效果最佳。【结论】与阴性菌组合相比,阳性菌与阴性菌组合室内溶磷效果均较差,但盆栽应用效果良好,甚至优于部分阴性菌组合,表明筛选溶磷菌株组合时,单一的室内纯培养结果不能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应同时结合盆栽的促生及溶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菌 组合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