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食欲的产生及调节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杜欣雨 张源淑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对经济动物来说,对饲料的摄食选择及摄食量直接影响到动物的品质及经济价值。随着集约化养殖和精饲料的广泛使用,饮食失衡导致的肥胖及营养代谢病已成为养殖业不容小觑的问题,而食欲是决定摄食选择及摄食量的关键,食欲的调控又涉及神经... 对经济动物来说,对饲料的摄食选择及摄食量直接影响到动物的品质及经济价值。随着集约化养殖和精饲料的广泛使用,饮食失衡导致的肥胖及营养代谢病已成为养殖业不容小觑的问题,而食欲是决定摄食选择及摄食量的关键,食欲的调控又涉及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及机体的能量与营养平衡。从最初胃肠道激素、食欲相关神经元的发现,再到小分子代谢物、能量激素、胃肠道微生物以及炎症相关因子的探索,食欲调控研究领域正在不断地更新与细化,肥胖与抑郁等问题研究专家也将目光投向食欲研究,论文系统地讨论了食欲的产生机制及机体神经、体液信号及其他因素如何相互协调促进食欲的调节,综述了近几十年来新的研究进展及目前已发现并研究的影响食欲调控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探究低成本、结构均衡、能满足动物需求的饲料,以及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和动物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欲 神经元 激素 能量 胃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雌激素大豆黄酮对小鼠乳腺上皮细胞乳成分合成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心河 李浩楠 +3 位作者 周潇 徐佳婧 张源淑 韩正康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7-429,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雌激素大豆黄酮(daidzein, DZ)对小鼠乳腺上皮细胞EpH4-Ev乳糖、乳蛋白、乳脂肪合成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相关的调节作用。首先用不同浓度DZ(0~1 000μmol·L^(-1))处理EpH4-Ev细胞6、12、24、48 h,通过检测细...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雌激素大豆黄酮(daidzein, DZ)对小鼠乳腺上皮细胞EpH4-Ev乳糖、乳蛋白、乳脂肪合成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相关的调节作用。首先用不同浓度DZ(0~1 000μmol·L^(-1))处理EpH4-Ev细胞6、12、24、48 h,通过检测细胞活力确定DZ作用浓度及时间;试验分为对照组(0μmol·L^(-1) DZ处理)、低浓度组(10μmol·L^(-1) DZ处理)、中浓度组(20μmol·L^(-1) DZ处理)、高浓度组(40μmol·L^(-1) DZ处理),并以生理剂量的雌二醇(E2)作为阳性对照,37℃、5%CO_(2)培养12 h后,进行如下试验:(1)测定细胞及分泌上清中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含量及脂滴染色变化;(2)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蛋白、乳成分合成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3)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磷酸化水平;(4)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凋亡率与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2.5~80.0μmol·L^(-1 ) DZ处理后,细胞活力极显著提高(P<0.01),其中20μmol·L^(-1 )DZ处理提高效果最为显著,结合实验室前期结果,选择DZ作用的低、中和高浓度分别为10、20和40μmol·L^(-1),作用时间为12 h。(2)与对照组相比,中浓度及高浓度组DZ及E2处理后极显著提高了EpH4-Ev细胞及分泌上清中TG和GLU的含量,促进了脂滴的合成(P<0.01)。(3)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DZ处理后葡萄糖转运载体1(GLUT1)和β-酪蛋白(β-casein)的表达均极显著升高(P<0.01),同时DZ及E2处理后均提高脂肪酸合成酶(FASN)、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表达。(4)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DZ及E2处理后均增加了G2/M期和S期的细胞占比,上调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D1、D3、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量,同时中浓度DZ组极显著增加了Bcl-2/Bax比值(P<0.01),细胞凋亡率降低。(5)三个浓度DZ及E2处理后均上调了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p-PI3K、p-mTOR、p-AKT的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DZ处理可促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及乳成分的合成。其机制与上调细胞增殖蛋白的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激活PI3K/AKT-mTOR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雌激素 大豆黄酮 小鼠乳腺上皮细胞 乳成分合成 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粒体功能障碍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斌凤 高兴 +3 位作者 孙乃岩 仇亚伟 张金秋 苗晋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0-418,共9页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 STIN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影响,为S.aureus引起的乳腺炎防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系(EpH4-Ev)...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 STIN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影响,为S.aureus引起的乳腺炎防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系(EpH4-Ev)和S.aureus(ATCC 29213)为研究对象,细胞试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STING抑制剂C-176单独处理和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单独处理)、感染组(S.aureus)和2个处理组(C-176+S.aureus和Mdivi-1+S.aureus)。分别检测乳腺上皮细胞中STING通路的激活、线粒体功能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线粒体活性氧(m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MMP)以及线粒体形态的变化等。动物试验分为对照组(C57BL/6野生型WT小鼠和C57BL/6 STING基因敲除ΔSTING小鼠)、感染组(WT+S.aureus和ΔSTING+S.aureus),分别检测肝脏组织和乳腺组织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 NAGase)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等生化指标。[结果]S.aureus感染乳腺上皮细胞导致STING通路激活,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Ser616位点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线粒体融合蛋白1(mitofusion 1,MFN1)和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on 2,MFN2)表达量降低(P<0.05);而C-176和Mdivi-1处理均降低了DRP1 Ser616的磷酸化水平(P<0.01),恢复了MFN1和MFN2的表达量(P<0.05),缓解S.aureus引起的线粒体碎片化;同时,C-176和Mdivi-1处理均显著抑制S.aureus感染诱导的乳腺上皮细胞中mROS水平升高和MMP的异常下降(P<0.05),以及mtDNA拷贝数的下降(P<0.05)。此外,缺失STING基因可以恢复S.aureus感染引起的小鼠肝脏和乳腺中T-AOC水平(P<0.01),降低NAGase活性与MDA含量(P<0.05)。[结论]抑制STING可以改善S.aureus感染乳腺上皮细胞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缺失STING基因可以缓解S.aureus感染引起小鼠肝脏和乳腺的组织损伤和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线粒体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木黄酮缓解棕榈酸诱导的鸡胚原代肝细胞脂代谢紊乱的机制
4
作者 贺复亚 王慧慧 +3 位作者 公苹 赵淑娟 马海田 李龙龙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2-911,共10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染料木黄酮(GEN)对棕榈酸(PA)诱导的鸡胚原代肝细胞脂代谢紊乱的调控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选用不同浓度GEN预处理PA诱导的鸡胚原代肝细胞,随后采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R30)或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MPK)的抑制剂...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染料木黄酮(GEN)对棕榈酸(PA)诱导的鸡胚原代肝细胞脂代谢紊乱的调控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选用不同浓度GEN预处理PA诱导的鸡胚原代肝细胞,随后采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R30)或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MPK)的抑制剂或拮抗剂等预处理鸡胚原代肝细胞,采用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及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脂代谢和线粒体功能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3 mmol·L^(-1) PA处理36 h以及0.4和0.5 mmol·L^(-1) PA处理24~48 h显著降低鸡胚原代肝细胞活力;GEN处理显著缓解PA诱导的鸡胚原代肝细胞TG和TC含量增加;GEN处理显著增加PA诱导的鸡胚原代肝细胞脂肪分解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而明显降低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GEN通过激活AMPK降低脂肪酸合成相关因子的活性,增加脂肪酸分解和线粒体氧化损伤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GEN通过激活GPR30诱导AMPK信号的活化。[结论]GEN通过激活GPR30-AMPK信号通路调节脂肪代谢和线粒体氧化损伤途径中关键因子的表达,最终缓解PA诱导的鸡胚原代肝细胞脂代谢紊乱和线粒体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黄酮 脂肪肝出血综合征 鸡胚原代肝细胞 脂代谢紊乱 AM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黄酮影响青春期小鼠乳腺发育的潜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谢娜娜 黄心河 +2 位作者 张亚锋 张源淑 韩正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目的]以大豆黄酮(DZ)作用于青春期雌性小鼠,探讨其通过上调雌二醇(E2)水平和雌激素受体β(ERβ)受体表达影响青春期小鼠乳腺发育的机制,为DZ及其他植物雌激素类在畜牧生产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8只2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随... [目的]以大豆黄酮(DZ)作用于青春期雌性小鼠,探讨其通过上调雌二醇(E2)水平和雌激素受体β(ERβ)受体表达影响青春期小鼠乳腺发育的机制,为DZ及其他植物雌激素类在畜牧生产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8只2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腹腔注射无菌的PBS;DZ处理组,腹腔注射DZ(100 mg·kg^(-1));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E2(0.2 mg·kg^(-1)),每组16只。分别在饲养至21和28 d,每组随机选取8只,采集血液,测定血液中E2含量,处死后摘取乳腺,测定乳腺指数并检测乳腺组织中E2含量。取同侧部位乳腺制作组织学切片,免疫组化检测核增殖抗原蛋白(PC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分析乳腺组织内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D3(cyclin D3)、ER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Z处理显著增加饲养21~28 d小鼠体重及采食量;增加21 d小鼠血液和乳腺组织中E2含量,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显著增加28 d小鼠血液和乳腺组织中E2含量(P<0.05);E2处理血液中E2含量均极显著增加。DZ处理对饲养21 d小鼠乳腺指数影响较小,显著增加饲养28 d小鼠乳腺指数(P<0.05);E2处理具有相同趋势(P<0.05)。HE染色结果显示,DZ和E2处理均极显著增加饲养21和28 d小鼠乳腺组织小叶内的导管数(P<0.01)和乳腺组织PCNA阳性细胞数(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Z及E2处理均可上调小鼠乳腺组织cyclinD1、cyclinB1、ERβ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饲养28 d小鼠cyclinD1、cyclinB1、ERβ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DZ处理可促进青春期小鼠乳腺发育,促进乳腺细胞增殖和分裂,这种作用可能与内源性E2水平升高及ERβ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黄酮(DZ) 雌二醇(E2) 青春期小鼠 乳腺发育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康酸二甲酯对H_(2)O_(2)诱导的AML-12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闫巍元 张锐 马海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5,共8页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衣康酸二甲酯(dimethyl itaconate,DMI)对小鼠肝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旨在为衣康酸二甲酯作为一种生理调节剂用于防控畜禽因线粒体功能障碍引发的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鼠肝细胞系(AML-1...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衣康酸二甲酯(dimethyl itaconate,DMI)对小鼠肝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旨在为衣康酸二甲酯作为一种生理调节剂用于防控畜禽因线粒体功能障碍引发的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鼠肝细胞系(AML-12细胞)为研究对象,试验分为对照组(NC)、0.5 mmol·L^(-1)DMI处理组、150μmol·L^(-1)H_(2)O_(2)处理组和0.5 mmol·L^(-1)DMI+150μmol·L^(-1)H_(2)O_(2)处理组。分别检测AML-12细胞中ATP含量、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线粒体活性氧(m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等生化指标,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0~0.5 mmol·L^(-1)DMI和0~150μmol·L^(-1)H_(2)O_(2)对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DMI处理显著抑制H_(2)O_(2)诱导的AML-12细胞中mROS水平升高以及MMP的异常下降,以及ATP含量和mtDNA拷贝数的下降(P<0.01)。DMI处理极显著抑制H_(2)O_(2)诱导的小鼠肝细胞中p-AMPK、NAD-依赖性去乙酰化酶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蛋白水平的下降(P<0.01),而AMPK抑制剂Compound C预处理则可逆转这一效应。[结论]DMI通过激活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缓解H_(2)O_(2)诱导的AML-12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康酸二甲酯 线粒体功能障碍 AMPK-SIRT1-PGC1α信号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酸对BRL-3A细胞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姚瑶 李龙龙 +1 位作者 姜志浩 马海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0-136,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棕榈酸诱导对BRL-3A细胞(大鼠肝脏间质细胞)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的影响,为研究胰岛素抵抗发生的生物化学机制提供肝细胞模型。[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0.05、0.10、0.15、0.20和0.25 mmol·L^(-1))棕榈酸处理BRL-3...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棕榈酸诱导对BRL-3A细胞(大鼠肝脏间质细胞)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的影响,为研究胰岛素抵抗发生的生物化学机制提供肝细胞模型。[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0.05、0.10、0.15、0.20和0.25 mmol·L^(-1))棕榈酸处理BRL-3A细胞,分别检测细胞活力、细胞死亡率、甘油三酯含量和葡萄糖消耗量; RT-qPCR法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胰岛素抵抗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25 mmol·L^(-1)棕榈酸处理12~48 h显著降低BRL-3A细胞活力,并显著增加其死亡率。0.15~0.25 mmol·L^(-1)棕榈酸处理显著增加BRL-3A细胞中脂滴的堆积及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葡萄糖消耗量。0.15~0.25 mmol·L^(-1)棕榈酸处理显著增加脂代谢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显著降低脂代谢分解相关基因和胰岛素抵抗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0.15~0.25 mmol·L^(-1)棕榈酸处理可诱发BRL-3A细胞发生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考虑到剂量效应和细胞毒性,0.20 mmol·L^(-1)棕榈酸处理BRL-3A细胞24 h可作为后续探讨胰岛素抵抗机制相关研究理想模型构建的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 BRL-3A细胞 胰岛素抵抗 脂代谢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氢表雄酮对高脂日粮饲喂大鼠脂肪组织炎症及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姜志浩 李龙龙 +1 位作者 姚瑶 马海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9-1055,共7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脱氢表雄酮(DHEA)对高脂日粮饲喂大鼠脂肪组织炎症以及脂质沉积的影响,为后期探讨DHEA调控机体脂代谢紊乱及其炎症反应相关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正常日粮(ND)、高脂日粮(HFD)和高脂日粮+DHEA(HFD+DHEA...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脱氢表雄酮(DHEA)对高脂日粮饲喂大鼠脂肪组织炎症以及脂质沉积的影响,为后期探讨DHEA调控机体脂代谢紊乱及其炎症反应相关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正常日粮(ND)、高脂日粮(HFD)和高脂日粮+DHEA(HFD+DHEA)连续饲喂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组,每组10只)10周,采集大鼠不同组织部位的脂肪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脂肪细胞大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脂肪代谢及炎症因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日粮组相比,高脂日粮组大鼠脂肪细胞大小极显著增加(P<0.01),脂肪组织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合成酶(FAS)、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同时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2(CPT-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与高脂日粮组相比,DHEA处理可显著抑制高脂日粮饲喂大鼠的不同组织部位脂肪细胞大小的增加(P<0.05)。与高脂日粮组相比,DHEA处理显著减少高脂日粮饲喂大鼠的脂肪合成相关因子和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同时显著增加脂肪分解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DHEA能缓解高脂日粮诱导的脂肪组织中的炎症反应,并减少脂肪细胞中脂质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表雄酮 高脂 脂肪组织 炎症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