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ALS类除草剂作物种质创制与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刘长乐 郭月 +4 位作者 李芳芳 袁自成 龙卫华 浦惠明 胡茂龙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3-345,共13页
农田杂草是影响作物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化学除草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杂草控制的主要手段。乙酰乳酸合酶(ALS,acetolactate synthase)也称乙酰羟基酸合酶(Acetohydroxyacid synthase),是植物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第一步的催化酶。ALS抑... 农田杂草是影响作物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化学除草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杂草控制的主要手段。乙酰乳酸合酶(ALS,acetolactate synthase)也称乙酰羟基酸合酶(Acetohydroxyacid synthase),是植物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第一步的催化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也称ALS类除草剂,其通过干扰ALS与底物结合来抑制植物支链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从而达到灭杀杂草的目的。随着ALS类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除草剂残留对后茬作物的伤害问题日益严重,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也尤为明显。因此,创制和培育ALS抑制剂类作物种质,是充分利用此类除草剂进行杂草防控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化学诱变和自然突变的方法已在多种作物中创制出对ALS类除草剂具有抗性的种质,并成功培育出抗性品种。本文从ALS类除草剂的特性、种类和适用范围,抗ALS类除草剂作物的抗性机制,抗ALS类除草剂的作物种质创制和利用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作物抗ALS类除草剂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并对未来抗ALS类除草剂作物的可能发展作出简单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乳酸合酶 ALS类除草剂 作物 种质创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V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体系在棉花中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心宇 吕坤 +2 位作者 蔡彩平 徐君 郭旺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56-1363,共8页
以陆地棉CLA1基因为标记基因,利用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TRV)载体建立基于病毒介导的棉花基因沉默体系(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病毒RNA2的RT-PCR分析证明,棉花子叶接种TRV病毒后,该病毒可高效扩散到受体的... 以陆地棉CLA1基因为标记基因,利用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TRV)载体建立基于病毒介导的棉花基因沉默体系(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病毒RNA2的RT-PCR分析证明,棉花子叶接种TRV病毒后,该病毒可高效扩散到受体的根、茎、叶等器官。利用TRV-VIGS体系同时诱导34份不同来源棉花材料CLA1基因沉默,尽管不同材料间的抑制程度有差异,但均可有效抑制CLA1基因的表达,说明该体系在棉花研究中的广谱利用性。GhMAPKKK基因受黄萎病菌诱导表达,接种后96 h表达量达到高峰。利用TRV-VIGS体系,成功抑制了棉花GhMAPKKK基因的表达,与对照株相比,抑制后的棉花植株接种黄萎病菌后更易感病,说明GhMAPKKK参与了棉花对黄萎病菌的抗性反应。具有广谱性、灵敏性和高通量等特点的棉花TRV-VIGS体系建立将加速棉花功能基因组研究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TRV-VIGS GhCLA1 GhMAPKKK 黄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对棉花生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宋桂成 王苗苗 +2 位作者 曾斌 陈全战 唐灿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4-411,共8页
温度是影响棉花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高温对棉花的营养生长、花蕾发育、授粉、受精、棉铃发育、产量及品质造成严重影响。本文综述了高温对棉花雄蕊发育、花粉活力、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花柱中花粉管生长、雌蕊和棉铃生长等生... 温度是影响棉花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高温对棉花的营养生长、花蕾发育、授粉、受精、棉铃发育、产量及品质造成严重影响。本文综述了高温对棉花雄蕊发育、花粉活力、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花柱中花粉管生长、雌蕊和棉铃生长等生殖过程和产量的影响以及耐高温品种的筛选方法,并对棉花耐高温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旨在为探索棉花耐热机理及培育耐高温品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高温 花粉活力 花粉管 生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41B-1对花生白绢病的生防效果 被引量:28
4
作者 陆燕 李澄 +2 位作者 陈志德 杨宜红 唐灿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7-494,共8页
本文旨在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41B-1对花生白绢病的生物防治效果。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41B-1对白绢病菌的抑制效果;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用41B-1发酵菌液对花生进行灌根,然后挑战接种白绢病菌,检测对白绢病的防效。结果表明,41B-1能抑制白绢... 本文旨在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41B-1对花生白绢病的生物防治效果。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41B-1对白绢病菌的抑制效果;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用41B-1发酵菌液对花生进行灌根,然后挑战接种白绢病菌,检测对白绢病的防效。结果表明,41B-1能抑制白绢病菌的菌丝生长速率,破坏菌丝结构,减少菌核数量;41B-1能在培养基质和植株根系内部长期生存,并诱导植株产生防御反应,灌根处理植株对白绢病表现出明显的抗性,防效高达93.9%。因此,41B-1菌株可以作为防治花生白绢病的生防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白绢病 解淀粉芽孢杆菌41B-1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花器官耐高温性的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宋桂成 王苗苗 +2 位作者 陈全战 张培通 唐灿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5-505,共11页
陆地棉花器官发育与棉铃发育及产量形成有密切关系。高温对棉花柱头花粉原位萌发及雄蕊特征的不良效应研究相对较少,本试验以11个陆地棉品种(系)为材料,检测田间高温天气发生前、发生后的花粉萌发率、花药开裂率、花丝和柱头长度,以及... 陆地棉花器官发育与棉铃发育及产量形成有密切关系。高温对棉花柱头花粉原位萌发及雄蕊特征的不良效应研究相对较少,本试验以11个陆地棉品种(系)为材料,检测田间高温天气发生前、发生后的花粉萌发率、花药开裂率、花丝和柱头长度,以及模拟高温下花柱内花粉管数量和花药细胞学结构。结果表明:田间高温下,科1053、泗棉4号、湘杂棉3号父本等品种的花药开裂率和花粉萌发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品种间花柱与雄蕊群长度比、花丝长度差异不显著。高温结束后,品种间各性状差异不显著。模拟高温下,科1053、泗棉4号、湘杂棉3号父本等品种的花柱内花粉管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花药内畸形花粉粒较少。高温模拟的结果与田间一致。花药开裂率和花粉萌发率可作为耐高温筛选的主要指标,而花柱长与雄蕊群长度之比、花丝长度可作为辅助指标。高温影响花药细胞发育、花药开裂和花粉活性。本研究为棉花耐高温品种选育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耐高温 花粉萌发率 花药开裂率 细胞学结构 花粉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41B-1R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金凤 韩琴 +3 位作者 王晓楠 齐宏 光杨其 唐灿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8-475,共8页
棉花黄萎病严重危害棉花生产,尚无有效的控制方法。为提高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本研究将从棉花根系中分离的对棉花黄萎病菌有较好抗性的内生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41B-1R菌株添加到育苗基质中,培育苏棉22和中棉所41 2个棉花品种的幼苗,并评... 棉花黄萎病严重危害棉花生产,尚无有效的控制方法。为提高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本研究将从棉花根系中分离的对棉花黄萎病菌有较好抗性的内生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41B-1R菌株添加到育苗基质中,培育苏棉22和中棉所41 2个棉花品种的幼苗,并评价生物育苗基质对棉花生长及抗黄萎病的效应。结果表明,育苗基质适合作为41B-1R的保存载体;添加生防菌41B-1R的育苗基质对棉花幼苗生长无不良影响;41B-1R能稳定地定殖于棉花幼苗根系内部。育苗后移栽,可有效减少非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V1070在苏棉22和中棉所41幼苗根部的定殖,显著提高棉苗对黄萎病的抗性,防治效果分别达到46.7%和28.6%。本研究表明,用添加41B-1R菌株的育苗基质育苗可以有效降低棉花黄萎病的危害,为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育苗基质 解淀粉芽孢杆菌41B-1R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矮秆突变体株高和纤维品质的QTL定位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新坤 潘兆娥 +3 位作者 孙君灵 何守朴 唐灿明 杜雄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8-455,共8页
Ari1327是美国引进种质Ari971经60Coγ射线照射后得到的矮化突变体,以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为母本和Ari1327组配杂交组合,利用该组合产生的F2群体对株高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4个与株高相关的QTL,分别位于Chr.3、Chr.11、C... Ari1327是美国引进种质Ari971经60Coγ射线照射后得到的矮化突变体,以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为母本和Ari1327组配杂交组合,利用该组合产生的F2群体对株高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4个与株高相关的QTL,分别位于Chr.3、Chr.11、Chr.14和LG6上,4个位点可解释的联合表型贡献率达74.53%;6个与纤维品质性状相关的QTL,其中2个与比强度相关,分别位于Chr.23和LG5上,其表型贡献率分别为4.85%和9.85%;1个与马克隆值相关的QTL位于LG3上,其表型贡献率为7.28%;与纤维长度、整齐度和伸长率相关的QTL均为1个,集中在LG5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9.86%、28.35%和28.26%。对株高和纤维品质5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纤维品质间的相关系数数值较小,未达显著水平,这说明株高和纤维品质在遗传上可能关系不大,这为株高和纤维品质的同步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株高 纤维品质 QTL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LED光源对温室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丹 刘晓英 +3 位作者 焦学磊 朱家春 徐志刚 唐灿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8-242,共5页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s,LEDs)是新型的高效节能光源,具有体积小、能耗低、低发热且与植物生长的光谱范围相吻合等优点,已用于设施栽培补充光源。研究了不同比例LED光源对黄瓜品种露丰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荧光灯(FL)、单色红...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s,LEDs)是新型的高效节能光源,具有体积小、能耗低、低发热且与植物生长的光谱范围相吻合等优点,已用于设施栽培补充光源。研究了不同比例LED光源对黄瓜品种露丰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荧光灯(FL)、单色红光(R)LEDs,红蓝组合光(R∶B=7∶3、1∶1、3∶7)LEDs以及单色蓝光(B)LEDs共6个不同的光源处理30 d。结果表明,红光处理下的黄瓜幼苗株高和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最大;红蓝7∶3 LEDs处理下的鲜质量、干质量、叶面积最大;红蓝1∶1 LEDs处理下的蔗糖含量最高;红蓝3∶7 LEDs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红蓝3∶7 LEDs处理的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其余LED光处理;蓝光处理下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红蓝7∶3 LEDs处理下的鲜质量、干质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荧光灯处理,可作为日光温室中黄瓜生产的补充光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 黄瓜 光质 幼苗 生长指标 生理指标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稻种发芽率检测方法研究(英文) 被引量:9
9
作者 方文辉 卢伟 +2 位作者 徐鸿力 洪德林 梁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692-2697,共6页
基于稻种老化时间不同时的物理学和生理学差异,提出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及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快速、无损检测稻种发芽率的检测方法,解决传统稻种发芽率检测方法操作复杂、实验周期长等问题。在温度为45℃、湿度为90%的条件下,将水稻... 基于稻种老化时间不同时的物理学和生理学差异,提出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及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快速、无损检测稻种发芽率的检测方法,解决传统稻种发芽率检测方法操作复杂、实验周期长等问题。在温度为45℃、湿度为90%的条件下,将水稻种子依次老化0,1,2,3,4,5,6和7 d,得到不同发芽率的种子;采集稻种红外热图像,然后提取稻种胚芽部位数据,总计144份,随机分为校正集和预测集,其中校正集96份,预测集48份;分析和比较不同老化天数稻种红外热差异,从物理学和生理学方面揭示稻种发芽率与红外热图像间的关系,结合偏最小二乘算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BP(back propagation,BP)人工神经网络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建立稻种发芽率的红外热模型。结果表明,利用GRNN建立的发芽率预测模型效果最优,其中校正集的Rc(相关系数)和SEC(标准偏差)分别为0.932 0和2.056 0,预测集RP(相关系数)和SEP(标准偏差)分别为0.900 3和4.101 2,相关性均达到较高水平且校正集与预测集的标准偏差均较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结合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研究稻种发芽率是可行的,且所建模型在稻种发芽率快速测定方面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稻种 发芽率 无损检测 GR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份春大豆苗期耐低温性的鉴定及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田鑫 何小玲 +1 位作者 顾卫红 麻浩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5-762,共8页
低温胁迫严重影响春大豆发芽、幼苗生长和发育。为建立耐低温种质的筛选方法,以5份春大豆种质为材料,测定和评价了幼苗在响应低温胁迫生理生化指标上的差异。结果表明:5份种质在响应胁迫的生理生化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骨粒青较耐低... 低温胁迫严重影响春大豆发芽、幼苗生长和发育。为建立耐低温种质的筛选方法,以5份春大豆种质为材料,测定和评价了幼苗在响应低温胁迫生理生化指标上的差异。结果表明:5份种质在响应胁迫的生理生化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骨粒青较耐低温、南农513不耐低温,而且耐低温种质在抗氧化胁迫、光合作用及细胞膜的稳定性上优于不耐低温种质。抗氧化酶活性、光合速率及光响应曲线能够判断耐低温种质;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能够判断不耐低温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低温胁迫 生理生化指标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品种黄萎病抗性与免疫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宜红 陆燕 +2 位作者 吴颖静 冯自力 唐灿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8-596,共9页
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土传真菌病害,不同棉花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不同。为了比较不同棉花品种对黄萎病菌的免疫反应程度与抗黄萎病水平间的关系,利用4×106CFU·m L^(-1)的大丽轮枝菌孢子悬浮液处理6个不同棉花品种的... 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土传真菌病害,不同棉花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不同。为了比较不同棉花品种对黄萎病菌的免疫反应程度与抗黄萎病水平间的关系,利用4×106CFU·m L^(-1)的大丽轮枝菌孢子悬浮液处理6个不同棉花品种的根系,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接种大丽轮枝菌后,棉花植株的根、下胚轴、叶等器官中大丽轮枝菌的生物量随品种抗病性的增强而减少,根部木质素、叶片胼胝质含量随抗病性的增强而增多,L-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升高幅度随抗病性的增强而增大。由此可见,大丽轮枝菌侵染棉花后,植株的免疫反应程度越强其抗病性越强。本研究结果为棉花与黄萎病菌互作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大丽轮枝菌 黄萎病 防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标记基因转化棉花黄萎病菌及标记菌系选育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晓楠 齐宏 +2 位作者 张金凤 光杨其 唐灿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1-227,共7页
为了研究黄萎病菌的侵染机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sGFP导入落叶型黄萎病菌VD07038,将红色荧光蛋白基因mCherryRFP导入非落叶型黄萎病菌Bp2中,分别获得了具有绿色、红色荧光信号的阳性转化子.经过分子验证和连... 为了研究黄萎病菌的侵染机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sGFP导入落叶型黄萎病菌VD07038,将红色荧光蛋白基因mCherryRFP导入非落叶型黄萎病菌Bp2中,分别获得了具有绿色、红色荧光信号的阳性转化子.经过分子验证和连续继代培养,证明了这些转化子具有遗传稳定的对潮霉素的抗性.通过对转化子的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和致病力进行检测,发现大部分转化子与野生型基本一致,少量转化子发生变异,其中转化子Bp2R-30不能产生微菌核,致病力显著下降.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转化子VD07038G-10在感病棉花品种苏棉22幼苗根部的侵染情况.结果表明,在接菌12h后VD07038G-10的孢子可吸附在根表面;接种7~9 d后,菌丝入侵到棉花根部的维管组织.本研究获得的荧光蛋白标记的棉花黄萎病菌VD07038G-10可用于实时观测黄萎病菌侵染棉花根系的过程,并且可以定量鉴定不同棉花品种对该菌系的抗性,为棉花黄萎病菌抗性鉴定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大丽轮枝菌 绿色荧光蛋白 红色荧光蛋白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丽轮枝菌侵染拟南芥的过程及诱导的防御反应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颖静 季浩 唐灿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1-689,共9页
为进一步了解大丽轮枝菌的致病机制,本研究以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大丽轮枝菌菌系为材料,研究其对拟南芥的侵染过程和诱导拟南芥产生的防御反应。结果表明,大丽轮枝菌能侵染拟南芥,接菌6h后,分生孢子吸附在根表面,2~3 d到达皮层,9 d到达... 为进一步了解大丽轮枝菌的致病机制,本研究以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大丽轮枝菌菌系为材料,研究其对拟南芥的侵染过程和诱导拟南芥产生的防御反应。结果表明,大丽轮枝菌能侵染拟南芥,接菌6h后,分生孢子吸附在根表面,2~3 d到达皮层,9 d到达维管束,随后迅速扩展,接菌后11 d完成系统侵染,产生黄萎病症状。大丽轮枝菌在侵染过程中,能诱导拟南芥胼胝质、活性氧的产生和防御酶活性升高,植物产生的防御反应特征明显。本研究结果为大丽轮枝菌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拟南芥 侵染过程 防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用大豆出仁率的QTL定位
14
作者 赵晋铭 孟庆长 +4 位作者 张玉梅 许鹤灵 盖钧镒 喻德跃 邢邯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8-652,共5页
以BOGAO×NG94-156的RIL群体158个家系为材料,于2005年和2006年测定该RIL群体的鲜英出仁率并构建遗传图谱进行QTL定位。采用WinQTL Cart V2.5中的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两年资料对出仁率QTL的定位结果基本一致,其中位... 以BOGAO×NG94-156的RIL群体158个家系为材料,于2005年和2006年测定该RIL群体的鲜英出仁率并构建遗传图谱进行QTL定位。采用WinQTL Cart V2.5中的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两年资料对出仁率QTL的定位结果基本一致,其中位于E和N连锁群上的两个QTLs在两年中均被检测到,可解释7.59%~10.04%的表型变异。此外利用QTL Mapper 1.6对以上定位结果进行验证并估计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定位结果基本一致,其中一个加性QTL(qsp-11)与环境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本研究首次对鲜英出仁率进行QTL分析,旨在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出仁率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半糯型粳稻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田铮 赵春芳 +10 位作者 张亚东 赵庆勇 朱镇 赵凌 陈涛 姚姝 周丽慧 梁文化 路凯 王才林 张红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9-258,共10页
【目的】近两年江苏省选育了大量的半糯型粳稻品种。不同半糯型粳稻品种间的食味品质及稻米理化特性仍存在较大差异。探究影响半糯粳稻食味品质形成的原因,将为优良食味水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9年参加江苏省优良食味稻米... 【目的】近两年江苏省选育了大量的半糯型粳稻品种。不同半糯型粳稻品种间的食味品质及稻米理化特性仍存在较大差异。探究影响半糯粳稻食味品质形成的原因,将为优良食味水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9年参加江苏省优良食味稻米评比的39个半糯型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蒸煮食味、外观、理化、RVA谱特征值等24个品质相关指标的测定,分析不同食味值组别间各性状指标的差异及与食味品质之间相关性。【结果】依据食味值高低将其分为高食味值(>80)、中食味值(70~80)和低食味值(<70)三组。与低食味值组相比,高食味值组品种具有较低的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和米饭硬度,较好的透明度,较高的胶稠度、米饭外观和黏度值。统计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成糊温度、RVA谱特征值在三组间差异均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米饭食味值与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成糊温度、透明度及垩白性状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高食味值组中各性状与食味值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而中、低食味值组中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稻米外观和理化品质对半糯型粳稻食味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半糯型粳稻中食味值较高的品种往往具有更好的外观品质、较高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较低的蛋白质含量,因此在半糯型水稻育种过程中应重视这些指标的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蒸煮食味品质 外观品质 理化性质 RVA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不同叶位玉米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耿广涛 宋桂成 +3 位作者 董文庆 江晨亮 许晓明 唐灿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89-1595,共7页
为了研究高种植密度对玉米不同叶位光合特性的影响,本文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不同叶位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第3叶(基部往上计数)叶绿素a(Chla)含量明显低于第6、9叶,随着种植密度的升高,9.0万株·hm-2... 为了研究高种植密度对玉米不同叶位光合特性的影响,本文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不同叶位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第3叶(基部往上计数)叶绿素a(Chla)含量明显低于第6、9叶,随着种植密度的升高,9.0万株·hm-2处理的第3叶叶绿素降解明显。叶绿素荧光数据表明,第3叶的Fo明显高于第6、9叶;而第3叶的Fv/Fm、PI和ETo/ABS明显低于第6叶和第9叶;随着种植密度的升高,第3叶的Fv/Fm、PI和ETo/ABS逐渐降低。玉米基部第3叶的净光合速率(Pn)和光饱和点(LSP)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升高,呈现快速降低的趋势,而第6、9叶变化不明显。高种植密度条件下,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特性差异显著。种植密度愈高,第3叶的ETo/ABS和叶绿素含量下降明显;与第6、9叶相比,第3叶的Pn和LSP均处于较低的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高种植密度对郑单958下位叶(第3叶以下)光合特性有较强的影响,对第6、9叶的光合特性影响较小。本试验为郑单958种植密度的确定以及耐密植玉米新品种的筛选提供了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玉米 叶绿素荧光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个新棉花bHLH类基因GhbHLH130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光杨其 宋桂成 +2 位作者 张金凤 王晓楠 唐灿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3-370,共8页
近年来,已发现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Helix-Loop-Helix,bHLH)类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电子克隆方法得到1个新的棉花bHLH类转录因子基因的全长序列,利用反转录-PCR技术从陆地棉中分离出1个bHLH... 近年来,已发现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Helix-Loop-Helix,bHLH)类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电子克隆方法得到1个新的棉花bHLH类转录因子基因的全长序列,利用反转录-PCR技术从陆地棉中分离出1个bHLH类转录因子基因,并命名为GhbHLH130。该基因包含1个55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84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表明GhbHLH130蛋白包含1个螺旋-环-螺旋(Helix-Loop-Helix)保守结构域,属于bHLH转录因子家族。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GhbHLH130基因的表达受干旱、高盐、低温以及外源脱落酸的显著诱导。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GhbHLH130基因在细胞核内表达。本研究结果表明GhbHLH130基因可能作为调控基因参与棉花的逆境应答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HLH转录因子 亚细胞定位 基因表达 非生物胁迫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TaJRL53基因提高了小麦赤霉病抗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同睿 罗艳君 +2 位作者 赵潘婷 贾海燕 马正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9,共11页
Jacalin-related lectins(JRLs)是一种含有Jacalin结构域的植物凝集素,在植物应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其糖结合特性被划分为半乳糖特异性JRL(gJRLs)和甘露糖或葡萄糖特异性JRL(mJRLs)两类。前期研究表明普通小... Jacalin-related lectins(JRLs)是一种含有Jacalin结构域的植物凝集素,在植物应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其糖结合特性被划分为半乳糖特异性JRL(gJRLs)和甘露糖或葡萄糖特异性JRL(mJRLs)两类。前期研究表明普通小麦TaJRL53编码一个具有Jacalin结构域和Dirigent结构域的蛋白,并能在赤霉菌的诱导下上调表达。由赤霉菌侵染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它不仅能够导致大幅度减产,而且使感病的麦粒品质下降。受真菌毒素污染的籽粒,严重影响人畜健康。为分析该基因在抗赤霉病方面的作用,本研究利用VIGS系统在小麦中沉默TaJRL53,导致了其对赤霉病的抗性减弱。通过基因枪的方法将该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导入到感赤霉病小麦品种中,增强了赤霉病抗性,其病小穗数,病轴长都明显缩短。在赤霉菌侵染后,ROS合成途径相关基因、JA信号通路中的主要标志基因、JA合成基因及病程相关蛋白基因在TaJRL53过量表达的转基因植株中明显高于它们在野生型中的表达量,因此推测TaJRL53提高小麦赤霉病抗性可能跟ROS和JA合成,JA信号转导途径有关。本研究增进了对小麦JRLs家族基因功能的了解,为解析TaJRL53抗赤霉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Jacalin-related lectins 赤霉病抗性 ROS JA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E3泛素连接酶基因GhRING1-like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夏朝阳 安晓晖 +2 位作者 张中起 葛冬冬 刘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9-50,共12页
[目的]RING(really interesting new gene) finger E3泛素连接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环境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克隆棉花RING finger E3泛素连接酶基因GhRING1-like并分析其表达特征和功能,为该基因分子作用机制研究和育种应用奠定基础... [目的]RING(really interesting new gene) finger E3泛素连接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环境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克隆棉花RING finger E3泛素连接酶基因GhRING1-like并分析其表达特征和功能,为该基因分子作用机制研究和育种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根据棉花表达谱分析,选取并克隆干旱胁迫处理上调表达基因GhRING1-like,qRT-PCR分析GhRING1-like的组织表达特性及其对不同非生物胁迫和激素处理的响应模式;采用瞬时表达对GhRING1-like-GFP融合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通过获得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GS)棉花和过表达拟南芥植株,分析沉默或过表达GhRING1-like对植株生长发育及其抗旱性的影响。[结果]GhRING1-like基因序列全长996 bp,编码332个氨基酸,其C端含有RING-H_2(C3H_2C3)结构域。GhRING1-like定位于内质网上。GhRING1-like在叶片中优势表达; 200 g·L^(-1)PEG6000诱导处理1 h后瞬时显著上调表达12倍; GhRING1-like对Na Cl、ABA和SA的响应时间都在处理后3 h,上调表达均在5倍左右。干旱胁迫处理后,VIGS沉默GhRING1-like棉花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分别较未沉默对照降低17.1%和30.6%,而电解质渗透率和丙二醛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70.8%和100%。过表达GhRING1-like显著提高了拟南芥种子萌发和幼苗期对于甘露醇引起的渗透胁迫的耐受性;可使营养生长中后期阶段的拟南芥在水分亏缺处理下的存活率提高2.4倍;转基因拟南芥叶片气孔开度降低51.2%,失水率明显降低。干旱胁迫下,过表达GhRING1-like使依赖于ABA诱导表达的At AREB1、At ERD15、AtRD29A上调表达,而对不依赖ABA的干旱胁迫诱导基因At DREB和脯氨酸合成基因At PLD没有影响。[结论]棉花GhRING1-like参与了植物非生物胁迫抗性的调控,主要通过依赖于ABA通路正向调控植物的抗旱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3泛素连接酶 干旱胁迫 实时荧光定量PCR 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GS) 转基因拟南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GmPM31基因生物信息学、组织表达及高温高湿响应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骕骦 邱颖胜 +4 位作者 刘燕敏 李阳 魏家萍 沈英姿 吴酬飞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2-619,共8页
sHSPs家族基因GmPM31具有典型的ACD结构域,为了预测和研究GmPM31的功能,本研究以田间劣变抗性春大豆湘豆3号为材料,分离GmPM31及其启动子序列,对该基因的结构及启动子上的顺式作用元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方法对GmPM31的组... sHSPs家族基因GmPM31具有典型的ACD结构域,为了预测和研究GmPM31的功能,本研究以田间劣变抗性春大豆湘豆3号为材料,分离GmPM31及其启动子序列,对该基因的结构及启动子上的顺式作用元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方法对GmPM31的组织表达模式及高温高湿处理下的表达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mPM31基因的ORF全长为459 bp,编码153个氨基酸,包含1个ACD保守域结构。蛋白质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GmPM31与CI(Class I)亚家族的sHSPs同源性较高,表明GmPM31属于Class I sHSPs家族成员。GmPM31基因启动子中有多个逆境胁迫响应元件,包括激素应答相关元件ABRE、ERE和AAGAA-motif等,干旱和冷胁迫相关的MYB和MYC转录因子作用元件,高盐胁迫相关元件Box III,厌氧胁迫相关元件ARE等。qRT-PCR结果显示,GmPM31在成熟种子中大量表达,其次在幼荚和叶片中表达,在根、茎和花中表达量极低。种子发育过程中,GmPM31表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开花后第45天表达量达到最大。高温高湿胁迫处理96和168 h时种子中GmPM3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高温高湿胁迫诱导种子中GmPM31上调表达。研究结果表明GmPM31参与了春大豆种子的发育以及高温高湿胁迫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豆 GmPM31 生物信息学分析 顺式作用元件 表达 种子 高温高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