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9篇文章
< 1 2 1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业转型背景下草地生态与资源调查实习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覃凤飞 李志华 +2 位作者 孔令娜 原现军 冯金侠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2-1089,共8页
针对我国种植业转型期,草地生态与资源调查实践教学已无法满足南方农区草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以南京农业大学“草地生态与资源调查实习”课程为例,围绕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和现代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提出了... 针对我国种植业转型期,草地生态与资源调查实践教学已无法满足南方农区草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以南京农业大学“草地生态与资源调查实习”课程为例,围绕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和现代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通过构建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将虚拟仿真实训融入南方天然草地资源调查与农林牧复合种植模式的生态环境调查中,探索以实带虚、以虚助实、深度交互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既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互动性和探索性,又“延长”实习期,拓展专业知识范围;同时采用研究型考核综合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使之与种植业转型期一流草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转型 草地畜牧业 草地资源调查 复合种植模式 线上线下 虚拟仿真技术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砥砺前行,精进不息,推进中国农业机械化——访我国农业工程专家、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原院长潘君拯教授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娅 章乔 +1 位作者 马文静 李群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5-118,共4页
潘君拯是我国著名农业工程学专家,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世纪30、40年代,潘先生的求学之路异常坎坷,1944年在跋涉4 000km抵达重庆,他毅然响应国家号召,志愿从军抗日。1950年潘先生任金陵大学农业工程系讲师,直到... 潘君拯是我国著名农业工程学专家,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世纪30、40年代,潘先生的求学之路异常坎坷,1944年在跋涉4 000km抵达重庆,他毅然响应国家号召,志愿从军抗日。1950年潘先生任金陵大学农业工程系讲师,直到1992年退休,中国的历次运动导致他的工作曲折多舛,但是他不忘初心,努力于农机教育事业,为基层农机站输送大量专业人才,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他坚持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是我国最早研究水田土壤流变学的学者,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业工程 潘君拯 土壤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和萌发期冷处理对不同耐低温性大豆生态性状的影响
3
作者 孙晓环 陈造业 +5 位作者 白艳凤 孙国宏 王燕平 宗春美 王晓梅 杜维广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1,共11页
为给选育萌发期耐低温大豆品种和农民“适时早播”种植大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首先以相对发芽率和相对正常苗率为指标,综合评价了169份东北大豆种质资源萌发期的耐低温(6℃)能力,从中筛选出10份耐冷型(T)、8份中间型(M)和9份敏感型(S)... 为给选育萌发期耐低温大豆品种和农民“适时早播”种植大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首先以相对发芽率和相对正常苗率为指标,综合评价了169份东北大豆种质资源萌发期的耐低温(6℃)能力,从中筛选出10份耐冷型(T)、8份中间型(M)和9份敏感型(S)代表性大豆资源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早播(K)、正常(CK)和晚播(P)等3个播期和萌发期冷处理(N)对不同耐低温类型大豆生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整体上大豆各生育阶段缩短和活动积温减少,有效分枝数从2.2个降低到1.1个,粗蛋白含量从38.8%降低到38.0%,蛋脂总量从60.9%降低到59.0%,同时晚播(P)时单株有效荚数和粒重显著降低,但是早播(K)时大豆单株产量与CK无明显差异;不同耐低温型大豆种质之间各性状随播期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但是存在一些差异;耐冷型(T)大豆具有更高的有效分枝数、蛋白质含量与蛋脂总量(T>M>S)以及单株有效荚数;生育期和积温无明显变化时,大豆萌发期6℃处理后,大豆的花荚脱落率下降5.8%,有效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荚数均显著增加,单株粒重增加2.3 g,有增产效应。结果说明,选育萌发期耐冷型大豆并适时早播,有利于改善大豆品质,增加有效分枝数,同时发现萌发期冷胁迫能影响大豆后期生长发育且具有增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大豆 萌发期 耐低温 播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纤维作物在铅锌矿区土壤中的生长及其对重金属的富集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志永 陈富宁 +3 位作者 赵驱云 黄鹏 姚静林 胡伟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7,共10页
为了明确纤维作物修复铅锌污染土壤的可能性,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4种纤维作物(棉花、苘麻、黄麻、亚麻)在铅锌矿砂污染土壤中的生长特性,并分析了其修复铅锌矿砂污染土壤的潜力。结果表明,除亚麻外,棉花、苘麻、黄麻等3种作物均能在铅锌... 为了明确纤维作物修复铅锌污染土壤的可能性,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4种纤维作物(棉花、苘麻、黄麻、亚麻)在铅锌矿砂污染土壤中的生长特性,并分析了其修复铅锌矿砂污染土壤的潜力。结果表明,除亚麻外,棉花、苘麻、黄麻等3种作物均能在铅锌矿砂污染土壤中生长,棉花、苘麻叶绿素发生降解,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_(PSⅡ))]受损,棉花、苘麻、黄麻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AN)、气孔导度(Gs)]下降。棉花、苘麻AN下降的原因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引起,黄麻AN下降由气孔因素引起。铅锌矿砂污染土壤上,棉花、苘麻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显著降低38.5%、63.9%,苘麻根系生物量显著降低29.4%,黄麻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对铅、锌重金属污染的耐受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黄麻、棉花、苘麻;在铅、锌的富集系数方面,黄麻与棉花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苘麻;棉花、苘麻、黄麻的铅、锌转运系数值都大于1,且以黄麻转运系数为最高。因此,推荐黄麻作为铅锌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种植的优势作物。综上,棉花、苘麻、黄麻均能在铅锌矿砂污染土壤中生长,其中黄麻更适宜作为铅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优势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作物 铅锌污染 作物生长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无人机多时相参数的冬小麦单产估测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葛焱 朱志畅 +4 位作者 臧晶荣 张睿男 金时超 徐焕良 翟肇裕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355,共12页
为探讨无人机遥感与多时相参数融合在冬小麦单产预测中的潜力,采集了冬小麦7个生育期的无人机RGB和多光谱数据,从中分别提取光谱参数和形态参数,采用5种机器学习算法建模,比较不同生育期单产预测效果,在此基础上,筛选优势参数组合,分别... 为探讨无人机遥感与多时相参数融合在冬小麦单产预测中的潜力,采集了冬小麦7个生育期的无人机RGB和多光谱数据,从中分别提取光谱参数和形态参数,采用5种机器学习算法建模,比较不同生育期单产预测效果,在此基础上,筛选优势参数组合,分别比较不同生育期及参数组合与单产预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及参数组合对冬小麦单产预测具有不同影响;单生育期时,灌浆期和开花期预测效果最佳,其次为抽穗期、孕穗期、成熟期、拔节期和分蘖期;多生育期时,双生育期、三生育期、四生育期组合预测精度逐渐升高,但考虑到增长幅度以及数据采集、算力开销、处理成本等因素,“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的三生育期组合经济性最高。5种机器学习算法整体预测精度从高到低分别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极端梯度提升和逐步多元回归,通过机器学习可解释性方法SHAP优选的光谱和形态参数组合虽然不同生育期有所不同,但除拔节期外,均能提高单产预测精度。研究结果可为冬小麦单产预测提供方法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单产预测 无人机遥感 机器学习 多时相参数 SHAP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信息融合的麦田杂草检测与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可 谢奇 +3 位作者 宋明翰 曹卫星 朱艳 倪军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5-182,共8页
为了实现麦田杂草的精确管理,需要精准检测杂草并生成空间分布信息和管理处方。该文设计与开发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麦田杂草检测系统,通过多模态信息融合方法实现多种类杂草特别是与小麦外形相似的禾本科杂草的准确检测,构建杂草指... 为了实现麦田杂草的精确管理,需要精准检测杂草并生成空间分布信息和管理处方。该文设计与开发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麦田杂草检测系统,通过多模态信息融合方法实现多种类杂草特别是与小麦外形相似的禾本科杂草的准确检测,构建杂草指数同时生成不同种类的杂草分布,可视化田间杂草的发生情况,以植保机械的施药面积和作业次数为限定条件,建立了面向除草机具的包含施药面积和施药量的杂草管理处方图。田间测试结果显示,基于多模态信息融合的麦田杂草检测模型能够有效提升杂草的检测精度,相较于单一模态的RGB图像,禾本科杂草检测精度提升了13.1%。软件的性能和功能测试结果显示,系统能够在多平台上稳定运行,实时、准确地实现不同种类的杂草检测,并生成决策信息。该文提出的基于多模态信息融合的麦田杂草检测系统能够为精确除草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杂草检测 多模态信息融合 杂草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GIS的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及辅助决策系统 被引量:51
7
作者 刘小军 朱艳 +2 位作者 姚霞 田永超 曹卫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5-129,共5页
该研究在总结和提炼区域农业信息管理和评价理论与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工程和系统建模方法,建立了种植制度评价、农产品生态区划、农作生产潜力分析和精确农作管理的定量化动态知识模型。并运用软构件技术,基于B/S的分布式网... 该研究在总结和提炼区域农业信息管理和评价理论与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工程和系统建模方法,建立了种植制度评价、农产品生态区划、农作生产潜力分析和精确农作管理的定量化动态知识模型。并运用软构件技术,基于B/S的分布式网络结构,以W ebG IS为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了网络化、数字化的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及辅助决策系统。系统实现了基本地图操作、农业空间信息查询与分析、种植制度评价、农产品生态区划、农作生产潜力分析、精确农作管理、可视化输出以及系统维护等功能。以江苏省为案例区,对系统进行了实例应用,结果表明,系统能有效地管理区域性农业空间信息,并在基于空间信息的农业生产管理决策方面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GIS 知识模型 空间信息管理 辅助决策 精确农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农区草业在中国农业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被引量:40
8
作者 张卫建 谭淑豪 +1 位作者 江海东 章熙谷 《草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6,共6页
在对中国南北自然资源优势进行广泛比较的基础上 ,通过生产调研和田间试验 ,剖析了农产品市场国际化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将面临的新问题 ,预示经济复苏后中国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将发生根本性转变。根据这些分析 ,提出发展南方农区草业是... 在对中国南北自然资源优势进行广泛比较的基础上 ,通过生产调研和田间试验 ,剖析了农产品市场国际化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将面临的新问题 ,预示经济复苏后中国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将发生根本性转变。根据这些分析 ,提出发展南方农区草业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最后提出了南方农区草业的发展策略 ,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可行的配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农区 草业工程 农牧结合 农业持续发展 综合效益 资源利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清单分析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方法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勤芳 段华平 +2 位作者 赵建波 朱琳 卞新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4-109,共6页
进行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识别出污染关键源区,可以提高非点源污染控制成效。通过清单分析定量核算农业非点源污染物(COD、TN、TP)排放量及排放浓度,并以非点源污染敏感性评价和污染类型划分为研究基础,探讨了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 进行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识别出污染关键源区,可以提高非点源污染控制成效。通过清单分析定量核算农业非点源污染物(COD、TN、TP)排放量及排放浓度,并以非点源污染敏感性评价和污染类型划分为研究基础,探讨了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方法,提出了区划原则、分区方法和命名方法。该区划结果可以实现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分级管理和分类控制。最后,以江苏省的64个县(市、区)作为基本单元(市辖区除外),采用该方法进行了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非点源污染 清单分析 敏感性评价 关键源区 污染控制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稻鸭共作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展望 被引量:41
10
作者 甄若宏 王强盛 +3 位作者 沈晓昆 张卫建 卞新民 黄丕生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4-67,共4页
综述了目前稻鸭共作技术在我国各地试验研究与示范应用的现状,提出了在今后研究与应用中需要探讨与完善的几个方面,包括:鸭子选用、防护与鸭病防治,水稻栽插方式及配套农机要求,施肥制度与病虫防治,以及稻田生态效应与高效种养模式。
关键词 稻鸭共作 生态农业 无公害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演变特征及作物生产应对措施 被引量:18
11
作者 黄爱军 陈长青 +2 位作者 类成霞 张卫建 卞新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2,共6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趋明朗和世界性粮食安全危机日益严重,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已经成为作物科学的研究热点。江淮地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区域,探讨该区域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应对策略,对确保我国中长期粮...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趋明朗和世界性粮食安全危机日益严重,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已经成为作物科学的研究热点。江淮地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区域,探讨该区域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应对策略,对确保我国中长期粮食持续增长意义重大。依据我国江淮地区32个气象台站的多年逐日气象资料,并结合多年农作物生育进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江淮地区气候资源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48年来江淮地区光、热、水资源发生了明显变化。年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每10年分别平均递增了0.28、0.17和0.38℃;夜间增温幅度高于白天,日温差每10年平均下降了0.21℃。≥0℃和≥10℃的积温增加明显,每10年分别平均递增了92和79℃;年降水总量变化不明显,但年际间波动大;年日照时数和太阳总辐射量呈现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减少了8.1 h和12.3 MJ.m-2。从稻麦的实际响应来看,小麦播期推迟,成熟期提前,总生育期缩短4 d;而水稻播期提前,成熟期也提前,总生育期基本不变。去除技术影响后的稻麦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稻麦历史产量主要与最低气温正相关,与降水量无显著相关性。最后针对江淮地区气候资源演变特征和作物生产发展趋势,就江淮地区未来气候变暖情形下作物生产的应对策略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地区 气候资源 气候变化 粮食安全 作物生产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的时空变异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唐婷 李超 +2 位作者 张雷 吕坤 周治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4025-4036,共12页
以江苏省徐连、沿海、宁镇扬、沿江和太湖5个经济区及其9个代表县市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生态-经济"的系统分析,建立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多指标的农业生态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评... 以江苏省徐连、沿海、宁镇扬、沿江和太湖5个经济区及其9个代表县市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生态-经济"的系统分析,建立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多指标的农业生态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检验、筛选,并以江苏省为案例,综合分析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异明显,空间上,徐连、沿海、宁镇扬、沿江和太湖5个经济区表现出由北向南逐渐上升的趋势,且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时间上,徐连和太湖经济区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在1999—2008年间呈持续上升,处于良好或优质协调状态。虽然两经济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发展水平均较高,但差距较大,徐连和太湖经济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从1999年到2008年呈逐渐下降趋势,但总体上仍处于良好或优质协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农业 生态经济 时空变异 模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农业非点源污染地区差异评价与控制对策 被引量:27
13
作者 叶飞 卞新民 +1 位作者 胡大伟 李思米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88,共3页
对江苏省13个市的水环境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了分类调查,并采用等标污染负荷的评价方法对各类污染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南京、无锡、镇江、常州以生活污染为主;徐州、宿迁、泰州、盐城、连云港、淮安、南通以化肥污染为主;苏州、扬州... 对江苏省13个市的水环境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了分类调查,并采用等标污染负荷的评价方法对各类污染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南京、无锡、镇江、常州以生活污染为主;徐州、宿迁、泰州、盐城、连云港、淮安、南通以化肥污染为主;苏州、扬州两地畜禽粪便污染、生活污染、化肥污染和精养鱼塘污染均占一定的比例。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了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非点源污染 等标污染负荷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T-YOLOv10和无人机遥感影像的烟草病害轻量化检测研究
14
作者 陈自立 郭燕 +6 位作者 王明鑫 林卫 王来刚 杨秀忠 刘剑君 郑恒彪 王爱国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9-163,共15页
针对烟草无人机遥感影像中病害植株尺度差异大、背景复杂、分辨率低等问题,本研究基于YOLOv10提出了一种轻量化病害检测算法——RT-YOLOv10,用于无人机影像烟草病害的高精度实时监测。首先,引入RFAConv卷积和SimAM无参注意力优化下采样... 针对烟草无人机遥感影像中病害植株尺度差异大、背景复杂、分辨率低等问题,本研究基于YOLOv10提出了一种轻量化病害检测算法——RT-YOLOv10,用于无人机影像烟草病害的高精度实时监测。首先,引入RFAConv卷积和SimAM无参注意力优化下采样模块,提高特征提取的精确性;引入DySample上采样,更准确地恢复颜色、纹理、边缘等病害识别有效信息;同时,设计一种双分支协同密集连接颈部结构,促进多层次语义信息的交互,提高网络对不同类型病害特征的学习与表达能力。其次,使用改进后的MS_C2f、MS_CSP模块分别替换主干和颈部网络中的C2f模块,增强网络对不同大小、形状病害植株的多尺度特征捕捉能力和特征融合效率,并利用内部嵌入的注意力机制聚焦关键信息、突出病害植株目标主体,减少因杂草、光斑等复杂背景干扰带来的误检漏检。最后,将原边界框损失函数替换为MPDIoU,进一步提高病害识别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RT-YOLOv10的标准版本RT-YOLOv10-s以7.4 M、33.3 GFLOPs的较低参数量和浮点运算量在精确率、召回率、平均精度均值mAP50和mAP50-95上分别达到97.2%、93.6%、97.5%和83.9%,相较于YOLOv10-s、YOLOv9-s、YOLOv8-s等对比模型均最优。RT-YOLOv10的更轻量化版本RT-YOLOv10-t在精确率、召回率、mAP50、mAP50-95上尽管有所下降,但仍分别达到95.5%、92.4%、97.2%、79.7%,且参数量仅为2.3 M,相较于YOLOv5-s、YOLOv6-s、YOLOv7-Tiny、YOLOv8-s、YOLOv9-s、YOLOv10-s分别降低67.1%、86.6%、61.7%、79.3%、76.3%、71.6%。综上,RT-YOLOv10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并可部署在计算资源极其有限的边缘设备上,这为烟草病害的大面积精准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病害检测 无人机 遥感影像 深度学习 轻量化 YOLOv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15
作者 唐永严 尹俊杰 +6 位作者 侯青青 冯俊彦 李俊 杨武云 陈学伟 胡培松 万建民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845-2859,共15页
作物种质资源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其高效开发利用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四川省在种质资源普查、作物种植结构优化、作物产量提升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种质资源保... 作物种质资源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其高效开发利用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四川省在种质资源普查、作物种植结构优化、作物产量提升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不足、国家级种业创新平台缺乏、科技创新力不足、种业企业竞争力不强等瓶颈。作为国家战略腹地和种业大省,四川省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格局、驱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引领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使命。鉴于此,亟需通过强化政策体系顶层设计,促进种质资源高效利用、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以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种业企业集群,加快实现四川省从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的转型升级,切实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农作物 种业发展 作物育种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275个切花菊品种采后耐贮性与瓶插寿命的评价及筛选
16
作者 毛辰元 郭梓婷 +5 位作者 赵毅 管志勇 蒋甲福 陈素梅 陈发棣 王利凯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4-955,共12页
【目的】提高耐贮性和瓶插寿命是切花采后保鲜研究的核心目标。评价及筛选耐贮性和耐瓶插性优良的切花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品种,可为切花菊采后品质改良及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基础。【方法】以275个切花菊品种为研究对象,测... 【目的】提高耐贮性和瓶插寿命是切花采后保鲜研究的核心目标。评价及筛选耐贮性和耐瓶插性优良的切花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品种,可为切花菊采后品质改良及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基础。【方法】以275个切花菊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干贮期和瓶插期的采后保鲜相关指标,通过差异分析、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切花菊耐贮性和耐瓶插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不同切花菊品种的采后耐贮性与瓶插观赏性存在显著差异。‘南农红衣’‘Nannong Hongyi’、‘秦淮瑞雪’‘Qinhuai Ruixue’和‘皮普’‘Pip’耐贮性极佳,瓶插期长,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适宜作为耐贮运且观赏期长的主栽品种推广应用;‘南农丽风车’‘Nannong Lifengche’和‘南农槟云’‘Nannong Binyun’耐贮性突出,适于长途运输与长期仓储,是培育出口型切花菊品种的优良亲本;‘南农红点点’‘Nannong Hongdiandian’和‘荣山’‘Rongshan’瓶插观赏期长,虽耐贮性较差,但非常适合本地化精品生产,可作为培育高档礼品花品种的重点亲本。【结论】基于275个切花菊品种耐贮性及瓶插寿命数据及相关分析,共筛选出7个耐贮性强、瓶插期长的优异种质,可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育种目标选择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花菊 耐贮性 瓶插寿命 评价及筛选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演变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卫建 李春生 +2 位作者 冯金侠 柯建国 章熙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在广泛收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居民调查和专家咨询 ,采用GM (1,1)模型 ,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长江三角洲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城市居民的畜禽产品消费将趋于稳定 ,而农... 在广泛收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居民调查和专家咨询 ,采用GM (1,1)模型 ,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长江三角洲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城市居民的畜禽产品消费将趋于稳定 ,而农村居民的畜禽产品消费将显著增加 ,城乡居民对水产品的消费均将显著增加。在动物性食物消费的结构比例上 ,城乡居民均在向 1/ 3猪牛羊肉、 1/ 3家禽产品和 1/ 3水产品的比例趋势发展。植物性食物消费中 ,粮食的直接消费在稳步下降 ,小麦占口粮的比重也在逐步下降 ,目前不足口粮总量的 5 % ;蔬菜消费基本稳定 ,植物油和水果的消费呈上升趋势 ,尤其是农村居民。因此 ,在中长期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食物消费 城乡差异 农业生产 结构调整 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斜坡滴灌春小麦冠层结构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18
作者 王子健 李刘龙 +7 位作者 赵焰辉 徐林峰 邱治中 李召锋 雷钧杰 王笑 万文亮 姜东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6,共12页
【目的】研究水氮耦合效应及其对春小麦冠层结构和光合速率的影响,为斜坡种植模式的节本高效生产提供水氮管理策略和理论依据。【方法】以新春44号为供试材料,设置TR6H和TR8H(一条滴灌带位于坡顶,分别供应6行和8行小麦水分,斜坡坡面斜度... 【目的】研究水氮耦合效应及其对春小麦冠层结构和光合速率的影响,为斜坡种植模式的节本高效生产提供水氮管理策略和理论依据。【方法】以新春44号为供试材料,设置TR6H和TR8H(一条滴灌带位于坡顶,分别供应6行和8行小麦水分,斜坡坡面斜度为15度)2种模式;设置W_(3)、W_(2)和W_(1)(4500、4050和3600 m^(3)/hm^(2))3个灌水额度和N_(3)、N_(2)、N_(1)和N_(0)(300、270、240和0 kg/(N·hm^(2)))4个施氮量水平,其中W_(3)N_(3)为对照(常规水氮处理)。【结果】TR6H开花期的株高、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冠层光截获辐射率和光合速率均高于TR8H。株高和冠层光辐射截获的总体趋势表现为(W_(3)和W_(2))>W_(1),(N_(3)和N_(2))>N_(1)>N_(0)的趋势,而叶角则呈相反的趋势,低水低氮处理叶角越大。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总体趋势表现为W_(3)>W_(2)>W_(1)、N_(2)>N_(3)>N_(1)>N_(0)。相较于常规水氮处理(W_(3)N_(3)),TR6H和TR8H 2种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冠层光截获辐射率和光合速率,增幅分别为3.6%~4.9%和3.9%~10.2%。【结论】斜坡模式下合理的水氮耦合会优化冠层结构,通过保持较高的茎蘖数和叶面积指数,获得较高的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同时具有较高的株高和紧凑的株型保持了一定的漏光损失量。筛选出模式为TR6H,水氮处理为W_(3)N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斜坡滴灌 水氮耦合 冠层结构 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塑料大棚中空气温湿度日变化模型及验证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昱利 张智优 +2 位作者 刘岩 朱艳 曹宏鑫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44-1351,共8页
为定量塑料大棚温湿度日变化,根据气象学相关原理,通过分析南京地区塑料大棚温湿度日变化规律以及大棚结构与材料特点,得出塑料大棚温湿度日变化模型,并进行验证。模型如下:白天12-d/2<th≤12+d/2,温度T=Tmin+(Tmax-Tmin)×sin[... 为定量塑料大棚温湿度日变化,根据气象学相关原理,通过分析南京地区塑料大棚温湿度日变化规律以及大棚结构与材料特点,得出塑料大棚温湿度日变化模型,并进行验证。模型如下:白天12-d/2<th≤12+d/2,温度T=Tmin+(Tmax-Tmin)×sin[π×(th-12+d/2)/(d+2p)]×CD×CA;夜间12+d/2<th或th≤12-d/2,T=[Tmin-Tsset×e-n/TC+(Tsset-Tmin)×e-(th-ts set)/TC]/[1-e-n/TC]×CD;相对湿度RH=(ea/es)×C×100%,es=0.610 7×e 17.4×T/239+T,ea=0.610 7×e 17.4×Td/239+T。验证结果表明:在两个试验点(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锁石村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温度日变化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Xde和r2晴天时分别为2.1~3.2℃、-0.1℃和0.905 9~0.961 6,多云时分别为1.7~1.8℃、0.1~0.2℃和0.774 9~0.837 4,阴天时分别为1.0~2.5℃、-0.1~0.9℃和0.816 1~0.842 0;相对湿度日变化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Xde和r2晴天时分别为2%~3%、2%和0.896 8~0.909 9,多云时分别为2%、2%和0.881 9~0.890 0,阴天时分别为2%~3%、2%和0.757 4~0.930 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塑料大棚内温、湿度的日变化可用以上模型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大棚 温度 湿度 日变化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叶紫花苕压青还田量对毕节烟区植烟土壤有机碳及烟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黄树鹏 郭沛新 +5 位作者 李彩斌 翟振 梁太波 杨海水 曹廷茂 戴华鑫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4-165,共12页
探究贵州省毕节地区光叶紫花苕压青还田量对植烟土壤碳组分、烤烟生长以及烟叶品质的影响,为科学合理使用绿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绿肥100%还田(全量还田)、50%还田(半量还田)和0%还田(不还田),研究不同有机肥施入... 探究贵州省毕节地区光叶紫花苕压青还田量对植烟土壤碳组分、烤烟生长以及烟叶品质的影响,为科学合理使用绿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绿肥100%还田(全量还田)、50%还田(半量还田)和0%还田(不还田),研究不同有机肥施入水平下绿肥压青还田量对植烟土壤有机碳组分、烤烟农艺性状、不同部位烟叶品质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土壤有机碳及组分方面,添加有机肥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4.71%;绿肥全量还田相较半量还田和不还田,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5.04%和12.03%,活性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20.03%和10.89%,惰性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6.94%和11.70%,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4.51%和15.93%,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增加1.41%和24.86%。在农艺性状方面,团棵期,有机肥施用相较于不施用,最大叶宽显著提高8.40%;绿肥全量还田相较半量还田和不还田改善了各时期农艺性状,在团棵期株高显著提高8.05%和10.49%,茎围显著提高3.99%和7.68%,有效叶数显著提高5.48%和4.32%,最大叶长显著提高2.57%和4.99%;在打顶期,茎围分别显著提高1.13%和1.66%,最大叶宽分别显著提高5.03%和8.10%;在圆顶期,顶二叶宽分别增加4.67%和9.32%、顶三叶长分别提高3.32%和7.61%。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综合协调性及感官质量表现出绿肥全量还田>绿肥半量还田>绿肥不还田的趋势,即在绿肥全量还田处理下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且感官质量较高。在经济性状方面,相较于不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施用处理烟叶产量显著增加17.22%,产值显著增加20.18%,中上等烟比例显著增加3.44%;绿肥全量还田相较半量还田和不还田产量显著增加6.08%和11.55%,产值显著增加7.13%和19.88%,中上等烟比例显著增加1.75%和2.54%。相较于当地常规施肥方式添加有机肥且绿肥不还田(+O-GF0),添加有机肥且绿肥全量还田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16.32%,活性有机碳16.32%,惰性有机碳11.15%,可溶性有机碳11.31%,微生物生物量碳141.15%,显著提高产量4.57%,产值23.36%。因此,在现有施肥制度基础上种植绿肥,进行全量压青还田有利于扩充土壤碳库进而改善毕节地区烤烟的生长状况、提高烟叶产量与化学协调性,是实现毕节地区烟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压青还田 土壤有机碳 有机肥 烟叶产量 烟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