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夜蛾科昆虫“细胞变态”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长琨 王荫长 朱荣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4-41,共8页
夜蛾科昆虫小地老虎、棉铃虫和粘虫,由幼虫经蛹至成虫的变态过程中,马氏管、直肠、脂肪体、后肠和前肠等成虫器官细胞的发生,具有相同的"细胞变态"模式:(1)预蛹期这些器官的幼虫细胞的细胞器如微绒毛、基膜内褶、线粒体和内... 夜蛾科昆虫小地老虎、棉铃虫和粘虫,由幼虫经蛹至成虫的变态过程中,马氏管、直肠、脂肪体、后肠和前肠等成虫器官细胞的发生,具有相同的"细胞变态"模式:(1)预蛹期这些器官的幼虫细胞的细胞器如微绒毛、基膜内褶、线粒体和内质网等在崩解后,形成自体吞噬泡;(2)至前期蛹(1~5d),幼虫细胞残骸内的细胞核迅速分化或分裂,在自体吞噬泡逐渐消失的同时,成虫细胞器不断发生,形成成虫细胞的雏形;(3)后期蛹(5日龄后)成虫细胞进一步发育和分化,羽化后成虫细胞执行与幼虫不同的生理功能。"细胞变态"的启动在预蛹期,此时存在特种类型的脑神经分泌细胞,前胸腺处于蜕皮激素释放高峰期。成虫细胞分化关键时期是前蛹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地老虎 棉铃虫 粘虫 细胞变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幼脲毒理学研究Ⅷ.灭幼脲对粘虫幼虫表皮蛋白质系列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文全 龚国玑 谭福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3-38,共6页
灭幼脲对粘虫Mythimnaseparata(WK)六龄幼虫表皮的各类蛋白质、氨基酸,核糖核酸的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水溶性非结合蛋白及弱键结合蛋白的影响高于电子键、共价键结合蛋白;除抑制几丁质合成外,还改变几了-... 灭幼脲对粘虫Mythimnaseparata(WK)六龄幼虫表皮的各类蛋白质、氨基酸,核糖核酸的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水溶性非结合蛋白及弱键结合蛋白的影响高于电子键、共价键结合蛋白;除抑制几丁质合成外,还改变几了-蛋白复合体的结构。氨基酸组分分析发现,灭幼脲大大降低了异亮氨基酸的含量,明显提高甲硫氨酸的含量。六龄幼虫蜕皮初期,DNA和RNA的含量较对照试虫有所提高,但中后期的RNA含量低于对照,在测试的时龄(12~144时龄)范围内,RNA/DNA比值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幼脲 粘虫 表皮 蛋白质 氨基酸 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14号叶鞘内的抗性因子及其对褐飞虱取食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国清 王荫长 +2 位作者 韩召军 高家骅 顾正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2-47,共6页
测定了南京14号叶鞘内的抗性因子及其对褐飞虱食物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感虫品种南京11号、汕优63和 TN1相比,南京14号和 IR 28叶鞘内含有较少的吸食刺激氨基酸(包括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丝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 测定了南京14号叶鞘内的抗性因子及其对褐飞虱食物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感虫品种南京11号、汕优63和 TN1相比,南京14号和 IR 28叶鞘内含有较少的吸食刺激氨基酸(包括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丝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这是抗虫品种引起褐飞虱拒食的原因之一;(2)在南京14号和南京11号叶鞘乙醇提取物中拒食剂草酸浓度相同,但在下渗液中前者是后者的93倍,这表明下渗液可能来源于筛管,且筛管内高浓度的草酸是南京14号引起褐飞虱拒食的又一原因;(3)生物测定表明,南京14号叶鞘的丙酮提取物中还具有水溶性生长抑制物质,能引起褐飞虱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水稻 氨基酸 拒食作用 南京14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甲实验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明洁 张孝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2-56,共5页
在4种温度(23.9℃,27.7℃,32.2℃,33.7℃)及3种相对湿度(RH85%,76%,54%)组合情况下,对烟草甲实验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世代平均周期T,净生殖率R0和内禀增长率rm3种... 在4种温度(23.9℃,27.7℃,32.2℃,33.7℃)及3种相对湿度(RH85%,76%,54%)组合情况下,对烟草甲实验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世代平均周期T,净生殖率R0和内禀增长率rm3种生命表参数,并研究和分析了温、湿度因素对它们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甲 实验种群 特定时间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柏牡蛎蚧在杨梅上的发生和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春明 周德荣 吴小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7-62,共6页
对柏牡蛎蚧形态与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该蚧主要寄生在杨梅的叶片和一、二年生枝条上。在江苏太湖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受精雌成蚧越冬,越冬代雌成蚧的平均产卵量为93.21粒,第一代雌成蚧的均卵量少于越冬代雌成蚧,为60... 对柏牡蛎蚧形态与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该蚧主要寄生在杨梅的叶片和一、二年生枝条上。在江苏太湖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受精雌成蚧越冬,越冬代雌成蚧的平均产卵量为93.21粒,第一代雌成蚧的均卵量少于越冬代雌成蚧,为60.22粒。其发育适温为20~26℃,当平均气温高于27℃,相对湿度低于80%时,不利于其卵与若虫的生长发育。采用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在第一代一龄若虫期使用机油乳剂或扑虱灵防效较好。优势天敌有轮盾蚧长角跳小峰和江原钝绥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牡蛎蚧 杨梅 天敌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和小地老虎幼虫生物学特性与药剂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国清 陈长琨 +2 位作者 李显春 韩召军 王荫长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0-25,共6页
研究了棉铃虫和小地老虎幼虫不同蛾龄的卵在初孵和3龄时对药剂敏感性差异,并对不同龄期和同龄内不同日龄的害虫幼虫进行抗性测定。结果表明:(1)由4日龄到7日龄的蛾所产的卵发育而成的初孵幼虫对测定的4种药剂(速灭菊酯、辛硫... 研究了棉铃虫和小地老虎幼虫不同蛾龄的卵在初孵和3龄时对药剂敏感性差异,并对不同龄期和同龄内不同日龄的害虫幼虫进行抗性测定。结果表明:(1)由4日龄到7日龄的蛾所产的卵发育而成的初孵幼虫对测定的4种药剂(速灭菊酯、辛硫磷、灭多威和硫丹)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2)不同蛾龄的棉铃虫和小地老虎的卵发育至3龄幼虫时的LD50值差异显著,以4日龄蛾所产卵发育的幼虫对药剂敏感性最低,7日龄蛾所产卵发育的幼虫敏感性最高,而5,6日龄的则差异不大;(3)棉铃虫和小地老虎不同龄期的个体其LD50值随龄期增高而上升,同一龄期的个体,LD50值则随日龄的增大而增加,尤以龄末增加最为迅速。用3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时,除需要确定虫龄和虫重外,还需要确定同龄内个体的日龄和产卵时的蛾龄。采用初孵幼虫,则较易得到标准试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小地老虎 杀虫剂 监测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地老虎雄蛾中胚层生殖道和附腺的细胞结构和分泌功能 被引量:8
7
作者 陈长琨 李国清 +1 位作者 王荫长 卢中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3-268,共6页
通过光镜、电镜及组织化学等方法,研究了小地老虎生殖前期雄蛾中胚层生殖道和附腺的腺细胞结构和分泌功能,以及与精子形态和数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以缢缩位置、解剖形态、细胞结构、分泌方式、精子形态变化和数量变动为依... 通过光镜、电镜及组织化学等方法,研究了小地老虎生殖前期雄蛾中胚层生殖道和附腺的腺细胞结构和分泌功能,以及与精子形态和数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以缢缩位置、解剖形态、细胞结构、分泌方式、精子形态变化和数量变动为依据,将中胚层生殖道划分为修精囊、输精管、贮精囊、精包腺1~5段等8个区段;(2)中胚层生殖道和附腺具有相同的组织层次,自内向外分为单细胞上皮层、底膜、肌肉层和围膜等4层,但缺少表皮质内膜;(3)中胚层生殖道和附腺的腺细胞具有旺盛的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的能力,主要有内质网型和液泡型两种,前者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后者具有致密的核糖体和分泌泡;至少有4种分泌方式:即颗粒顶泌、液泡顶泌、胞质局泌和胞间分泌;修精囊、贮精囊、雄性附腺、精包腺1段的顶泌物为糖蛋白性质(PAS阳性)、局泌物为非糖蛋白性质(PAS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地老虎 雄性附腺 生殖道 超微结构 分泌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地老虎雄蛾中胚层生殖腺缢缩瓣膜结构和功能 被引量:3
8
作者 陈长琨 李国清 +1 位作者 王荫长 胡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9-274,共6页
该文通过光镜、电镜和生化分析等方法,详细观察了小地老虎雄蛾中胚层生殖腺缢缩的形态、数目、位置和细胞特化的瓣膜结构,并研究了缢缩的瓣膜结构和隔离中胚层生殖腺分泌物的功能。结果表明:缢缩是雄蛾中胚层生殖腺上显著收缩段,有... 该文通过光镜、电镜和生化分析等方法,详细观察了小地老虎雄蛾中胚层生殖腺缢缩的形态、数目、位置和细胞特化的瓣膜结构,并研究了缢缩的瓣膜结构和隔离中胚层生殖腺分泌物的功能。结果表明:缢缩是雄蛾中胚层生殖腺上显著收缩段,有7个,分别在雄性附腺-贮精囊、贮精囊-精包腺1段、精包腺1~5各段之间,精包腺5段-C形管;缢缩自内向外分为4层,即瓣膜细胞、底膜、肌肉和围膜,肌肉层发达;缢缩瓣膜结构是细胞极度伸长特化形成的,其特点是:多数细胞伸长超过原长度的一倍以上,顶区膨大呈蘑菇突,纵横交错堵塞管腔,其顶段的微绒毛致密而细长,稠密的粗面内质网和稀疏的高尔基体环绕在核的四周,细胞间隙发达;缢缩瓣膜结构具有隔离相邻区段中胚层生殖腺分泌物的功能,致使各区段分泌物在蛋白质电泳谱带数和迁移率,以及经PAS染色后在腺腔横切面上的构象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地老虎 中胚层生殖腺 缢缩瓣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异地预测预报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立阳 张孝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9-45,共7页
利用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轨迹分析所确定的中、小尺度范围虫源地(南宁、韶关等)气象资料,对该稻区7个代表地点迁入代的迁入高峰日、高峰日蛾量和世代累计蛾量作了中期异地预测,组建了逐步回归模型,依此可以提前1~2月作出预报,... 利用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轨迹分析所确定的中、小尺度范围虫源地(南宁、韶关等)气象资料,对该稻区7个代表地点迁入代的迁入高峰日、高峰日蛾量和世代累计蛾量作了中期异地预测,组建了逐步回归模型,依此可以提前1~2月作出预报,各代表地点的预测准确率均超过了70%。同时,对选择合适的预测因子及预报方法作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异地预测的可行性及实际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进一步验证了轨迹分析得出的虫源地的准确性,为解决迁飞害虫的预测预报问题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预测预报 江淮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蚜种群的空间结构参数特征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建亚 郝康陕 侍晓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5-58,共4页
对大豆蚜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11组样本中有10组符合负二项分布,1组属聚集分布,所有样本均不符合泊松、奈曼(n=0~4和n=∞)、泊松二项、复合泊松分布。大豆蚜空间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的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密度的... 对大豆蚜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11组样本中有10组符合负二项分布,1组属聚集分布,所有样本均不符合泊松、奈曼(n=0~4和n=∞)、泊松二项、复合泊松分布。大豆蚜空间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的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利用大豆蚜种群的空间格局参数m、CA、Iδ、mx、α、β和种群聚集均数λ值,分析了大豆蚜种群聚集的原因,估计了个体群平均大小及其与平均密度的关系。通过Tay-lor的指数回归式参数确定了在一定精确度水平下的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公式:理论抽样数n=5.3641x-0.64D2,序贯抽样截止线Tn=13.8D3.125·n0.5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蚜 分布型 抽样技术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测定增效剂940对棉铃虫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国清 王荫长 +2 位作者 李显春 韩召军 陈长琨 《华东昆虫学报》 1997年第2期90-95,共6页
本文以山东聊城,江苏徐州、泗阳和南京地区的棉铃虫为试虫,采用点滴法、浸渍法和喷雾法,于室内测定了增效剂940对拟除虫菊酯类的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功夫菊酯和氯氰菊酯,有机磷类的久效磷、毒死蜱、辛硫磷、棉安磷,有机氯类的... 本文以山东聊城,江苏徐州、泗阳和南京地区的棉铃虫为试虫,采用点滴法、浸渍法和喷雾法,于室内测定了增效剂940对拟除虫菊酯类的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功夫菊酯和氯氰菊酯,有机磷类的久效磷、毒死蜱、辛硫磷、棉安磷,有机氯类的硫丹,复配剂辛灭(辛硫磷、灭多威)乳油、灭杀毙(马拉硫磷、氰戊菊酯)、辛磷(辛硫磷、磷胺)乳油、功久(功夫菊酯、久效磷)乳油和甲辛(甲基对硫磷、辛硫磷)乳油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1)940对上述药剂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增效作用,其增效谱很广;(2)940对上述四地区的棉铃虫均有显著增效作用,其对抗性和敏感性棉铃虫同样有效;(3)940对棉铃虫3龄、4龄、5龄和6龄幼虫同样有增效;(4)无论在有机相中还是在水相中,940的增效性能均十分稳定;(5)以上性质表明了增效剂940在棉铃虫治理中具有巨大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增效作用 辛硫磷 室内测定 久效磷 复配剂 增效剂 山东聊城 幼虫 氰戊菊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