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白条纹叶Gws基因的精细定位与遗传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许凤华 程治军 +9 位作者 王久林 吴自明 孙伟 张欣 雷财林 王洁 吴赴清 郭秀平 刘玲珑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3-720,共8页
叶色突变是一类十分明显的性状突变,在高等植物的叶绿素合成、叶绿体结构、功能、遗传、分化与发育等基础研究中均具有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已鉴定多个重要的水稻功能基因,据不完全统计,水稻中至少已定位了79个叶色突变位点,并已成功... 叶色突变是一类十分明显的性状突变,在高等植物的叶绿素合成、叶绿体结构、功能、遗传、分化与发育等基础研究中均具有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已鉴定多个重要的水稻功能基因,据不完全统计,水稻中至少已定位了79个叶色突变位点,并已成功克隆出多个叶色相关基因,其中OsCHLH、OsCAO1、OsCAO2、chlorina1、chlorina9、ygl等直接参与编码叶绿素合成,其余基因均参与叶绿体发育调控。在日本晴(Nipponbare)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份对温度敏感的白条纹突变体gws(green-white-stripe),遗传分析表明它来自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单隐性基因突变。利用gws与培矮64杂交组合的F2代群体,将Gws精细定位于第6染色体标记InDel15和InDel16之间,物理距离为73kb,此区间内包含13个基因。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突变体在核糖核苷二磷酸还原酶小亚基(ribonucleoside-diphosphate reductase small chain,RNRS1)编码区第314~315碱基发生缺失,第316~317碱基由GC变为TT,导致该基因阅读框移码突变,蛋白质翻译提前终止。该基因是已经报道的水稻白条纹叶基因St1(Stripe1)的等位基因,gws突变体较st1突变体的白条纹出现早且明显,gws白条纹表型出现在第2片叶之后,而st1的白条纹表型仅出现在第4或5片叶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突变体 叶绿素 白条纹叶 stl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色白化转绿突变体WGL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喜 周春雷 +5 位作者 任雅琨 杨春艳 何旎清 柳周 江玲 万建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2-719,共8页
[目的]对水稻叶色白化转淡绿突变体WGL进行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为水稻叶绿素合成与质体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水稻白化转淡绿突变体WGL与‘日本晴’、‘越光’杂交构建F2群体,取隐性极端个体定位基因WGL。[结果]白化转淡... [目的]对水稻叶色白化转淡绿突变体WGL进行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为水稻叶绿素合成与质体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水稻白化转淡绿突变体WGL与‘日本晴’、‘越光’杂交构建F2群体,取隐性极端个体定位基因WGL。[结果]白化转淡绿叶突变体WGL由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籼稻‘南京11’获得,2叶1心期叶片开始转绿,但叶缘和叶尖仍表现白化。4叶期后,WGL叶色表现为淡绿色。与野生型相比,WGL的株高显著降低,剑叶长、剑叶宽、穗长、有效分蘖、千粒质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叶期和抽穗期光合色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3叶期WGL的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下降,抽穗期叶绿素b显著下降。遗传分析表明,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基因定位群体,将该突变基因定位在第3染色体短臂RM6472与N3-15两个标记之间大约680 kb范围内。[结论]水稻白化转淡绿叶WGL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基因定位在第3染色体短臂上680 kb区间内。WGL的发现对丰富和深入理解水稻叶色形成和调控的机制及丰富特异种质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化转淡绿叶突变体 叶绿素含量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激素ABA和GA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3
作者 江玲 万建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0-365,共6页
综述了植物激素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赤霉素(Gibberellin acid,GA)及其相互作用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的研究进展。大量研究结果表明,ABA和GA是种子休眠获得和解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内源信号分子,ABA诱导种胚细胞分裂停止、启... 综述了植物激素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赤霉素(Gibberellin acid,GA)及其相互作用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的研究进展。大量研究结果表明,ABA和GA是种子休眠获得和解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内源信号分子,ABA诱导种胚细胞分裂停止、启动并维持种子休眠,而GA启动和促进种子萌发,两者在调节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存在相互拮抗的关系。以糊粉层组织为例,阐述了ABA和GA在调控种子萌发时α-淀粉酶表达的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休眠 萌发 ABA GA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水稻黄绿叶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突变基因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7
4
作者 何旎清 柳周 +4 位作者 张龙 白苏阳 田云录 江玲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55-1163,共9页
在水稻品种Dongjin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份黄绿叶突变体T113,该突变体在生长的整个时期叶片都呈现黄绿色,且越到后期表型越明显。T113与野生型亲本Dongjin相比,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明显降低,株高变矮,结实率降低,每穗着粒数、穗... 在水稻品种Dongjin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份黄绿叶突变体T113,该突变体在生长的整个时期叶片都呈现黄绿色,且越到后期表型越明显。T113与野生型亲本Dongjin相比,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明显降低,株高变矮,结实率降低,每穗着粒数、穗长和千粒重均明显减少,抽穗期延迟,且黄绿叶性状不受温度影响,叶绿体中的类囊体排列较为疏松,出现更多的嗜锇体,叶绿素合成和质体发育相关基因表达量发生改变。遗传分析表明,T113的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T113/N22的F2群体,将突变基因定位在第2染色体长臂Indel标记CX2和JX18之间,物理距离约为79 kb,此区间内包含12个预测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绿叶突变体 遗传分析 精细定位 ORYZA sativ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CRISPR/Cas9技术靶向编辑SSSⅡb基因改良稻米品质 被引量:3
5
作者 蔡梦颖 张平 +7 位作者 宋炜涵 余江峰 郝栖贤 王平 刘世家 王益华 江玲 万建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6,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降低水稻直链淀粉含量,改善稻米食味品质特性,以培育直链淀粉含量降低的优质育种材料。[方法]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下调水稻品种‘宁粳4号’淀粉合成基因(SSSⅡb)的表达,对转基因家系进行目标... [目的]本文旨在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降低水稻直链淀粉含量,改善稻米食味品质特性,以培育直链淀粉含量降低的优质育种材料。[方法]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下调水稻品种‘宁粳4号’淀粉合成基因(SSSⅡb)的表达,对转基因家系进行目标基因的分子鉴定和主要农艺性状、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选出目标育种材料。[结果]对淀粉合酶基因SSSⅡb进行多靶点编辑,得到3个目标基因敲除的转基因家系,分别为SSS2-Q、SSS2-Z和SSS2-H家系。与‘宁粳4号’相比,SSS2-Q家系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下降,支链淀粉的中等链长减少,胶稠度、热浆黏度和冷浆黏度等指标均优于‘宁粳4号’,品质指标达到预期目标;但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降低,粒长增加。而在SSS2-Z与SSS2-H家系中,品质指标没有实现预期目标。RT-qPCR分析发现,SSS2-Q家系中SSSⅡb基因表达下调,其他淀粉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也发生变化。[结论]采用CRISPR/Cas9技术,靶向编辑‘宁粳4号’中SSSⅡb基因,降低SSS2-Q家系直链淀粉含量,品质指标得到改善,为优质食味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提供新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链淀粉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淀粉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SSL群体研究稻米AC和PC相关QTL表达稳定性 被引量:26
6
作者 翁建峰 万向元 +3 位作者 吴秀菊 王海莲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9,共6页
利用以Asominori为遗传背景具IR24染色体片段的置换系(CSSL)群体,在“2年4点”8个环境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AC)和蛋白质含量(PC)进行QTL定位和表达稳定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8个AC和PC相关QTL,其中2个QTL在8个环境中都能重复出现... 利用以Asominori为遗传背景具IR24染色体片段的置换系(CSSL)群体,在“2年4点”8个环境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AC)和蛋白质含量(PC)进行QTL定位和表达稳定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8个AC和PC相关QTL,其中2个QTL在8个环境中都能重复出现,即影响AC的qAC-8和控制PC的qPC-8,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1.0%和26.9%。qAC-8和qPC-8对应置换系与背景亲本Asominori在8个环境中相应性状的表现型都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都仅与8个环境中的2个环境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说明qAC-8和qPC-8的效应显著且稳定性较高。此外,qAC-8和qPC-8都被定位在第8染色体R727~G1149区间,IR24的等位基因可同时提高AC和PC,这为研究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形成途径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碳氮代谢协同调控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链淀粉含量 蛋白质含量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 QTL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胚水稻W025糙米浸水后γ-氨基丁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4
7
作者 刘玲珑 江玲 +6 位作者 刘世家 周时荣 张文伟 王春明 陈亮明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65-1270,共6页
富含γ-氨基丁酸(GABA)的降血压功能水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W025是通过化学诱变和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系,具有巨胚特征,遗传分析表明巨胚基因受单隐性基因控制。进一步研究W025和其原始品种金南风浸水后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 富含γ-氨基丁酸(GABA)的降血压功能水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W025是通过化学诱变和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系,具有巨胚特征,遗传分析表明巨胚基因受单隐性基因控制。进一步研究W025和其原始品种金南风浸水后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其合成关键酶———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动态,并用半定量RT-PCR检测了2个谷氨酸脱羧酶转录本在浸水过程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GABA主要集中在胚部,浸水后W025的GABA积累量显著高于金南风。(2)随着浸水时间延长,谷氨酸脱羧酶(GAD)的活性呈逐渐增加趋势,W025胚部的酶活性显著高于金南风。GAD活性的变化与GABA的积累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浸水后种胚GABA的积累与谷氨酸脱羧酶的催化反应有关。(3)2个谷氨酸脱羧酶基因OsGAD1与OsGAD2在W025和金南风之间没有转录水平的差异。提示可能存在其他的谷氨酸脱羧酶基因对浸水后GABA的积累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巨胚 Γ-氨基丁酸 谷氨酸脱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稻主栽品种抽穗期多样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魏祥进 徐俊锋 +4 位作者 江玲 王洪俊 周振玲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22,共13页
抽穗期决定着水稻品种的地区和季节适应性,我国水稻品种抽穗期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设置长、短日照和高、低温4种环境,分析了来自我国各稻区的83份粳稻和51份籼稻共134份水稻主栽品种的抽穗期感光性、感温性及基本营养生长性。回归分析... 抽穗期决定着水稻品种的地区和季节适应性,我国水稻品种抽穗期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设置长、短日照和高、低温4种环境,分析了来自我国各稻区的83份粳稻和51份籼稻共134份水稻主栽品种的抽穗期感光性、感温性及基本营养生长性。回归分析表明我国水稻主栽品种的抽穗期与其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呈显著线性相关。高纬度地区的水稻品种往往具有弱的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低纬度地区的品种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较强。利用一套抽穗期近等基因系对这134份品种抽穗期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感光基因E1与基本营养生长Ef-1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对我国水稻主栽品种抽穗期多样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带有非感光等位基因e1的品种感光性与基本营养生长性都相对较弱,抽穗期较短;而携带感光性等位基因E1或E1t的品种的感光性与基本营养生长性都相对较强,抽穗期较长。在Ef-1位点,携带显性早熟等位基因Ef-1的品种,其基本营养生长性较弱,抽穗期较短;而携带早熟效应较弱的等位基因Ef-1t或迟熟等位基因ef-1的品种,其基本营养生长性较强,抽穗期较长。同时,各主基因的不同基因型在我国各稻区或各种类型水稻中的分布频率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结果将对我国水稻种质的合理利用及广适应性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穗期 多样性 感光性 感温性 基本营养生长性 基因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检测水稻苗期耐冷性基因座 被引量:18
9
作者 寻梅梅 江玲 +4 位作者 刘世家 陈平 王茂青 翟虎渠 万建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3-126,共4页
以98个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家系(BILs)组成的群体为材料,进行水稻苗期耐冷性数量性状基因座的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25℃正常条件下培养水稻幼苗至二叶一心期,6-10℃低温处理7d,之后缓慢升温至25℃,缓苗4... 以98个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家系(BILs)组成的群体为材料,进行水稻苗期耐冷性数量性状基因座的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25℃正常条件下培养水稻幼苗至二叶一心期,6-10℃低温处理7d,之后缓慢升温至25℃,缓苗4d,调查死苗率,并以死苗率作为苗期耐冷性强弱的表型值,分析亲本和98个BILs的苗期耐冷性表现。采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1.13a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2个苗期耐冷性QTLs,分别位于第2和第3染色体上,命名为qSCT-2和qSCT-3。2个QTL的LOD值分别为3.81和2.86,可解释群体表型变异的13.69%和9.31%。对苗期冷害具有抗性的2个数量性状基因座均来自苗期耐冷亲本Nipponb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苗期耐冷性 回交重组自交群体 数量性状基因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垩白的研究现状与改良策略 被引量:48
10
作者 周立军 江玲 +1 位作者 翟虎渠 万建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3-572,共10页
文章综合分析了水稻垩白与其他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垩白形成机理、经典遗传以及分子遗传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表明垩白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与稻株"源-库"关系、籽粒灌浆动态以及胚乳内淀粉的合成与积累密切相关。... 文章综合分析了水稻垩白与其他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垩白形成机理、经典遗传以及分子遗传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表明垩白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与稻株"源-库"关系、籽粒灌浆动态以及胚乳内淀粉的合成与积累密切相关。垩白属于复杂的数量性状,其遗传具有母体效应、胚乳效应以及细胞质效应,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在多条染色体上存在一些稳定表达的控制垩白性状的QTL,其中3个与垩白形成相关的影响淀粉合成、淀粉代谢和果实发育的基因已被克隆。然而,关于垩白的形成机制和调控网络目前仍不清楚。在育种实践中,降低垩白仍是我国优质稻育种,尤其是籼稻品质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文章对今后稻米垩白的遗传研究方向及其改良措施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垩白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静 江玲 +3 位作者 王春明 胡晓辉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5-860,共16页
种子休眠性是花生重要的农艺性状,外源乙烯利能诱导花生种子休眠的解除,为了阐明乙烯利作用下花生种子休眠解除的分子机制,设置吸胀的休眠种子为对照,100 mg L–1乙烯利处理吸胀休眠种子后不同时间的样品(AE1、AE2、AE3)进行转录组分析... 种子休眠性是花生重要的农艺性状,外源乙烯利能诱导花生种子休眠的解除,为了阐明乙烯利作用下花生种子休眠解除的分子机制,设置吸胀的休眠种子为对照,100 mg L–1乙烯利处理吸胀休眠种子后不同时间的样品(AE1、AE2、AE3)进行转录组分析,比较了花生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ABA、GA、ETH、auxin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15个与GA、40个与ABA、60个与ETH、56个与auxin相关的unigenes在花生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表现显著差异表达。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BA合成关键基因Ah NCED2和代谢关键基因Ah CYP707A1在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均受外源乙烯利诱导,表达差异显著;在休眠和无休眠种子吸胀萌发过程中,Ah NCED2和Ah CYP707A1的表达趋势不同,Ah NCED2对于种子休眠的维持发挥积极作用,而Ah CYP707A1对于种子休眠解除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休眠性 AhNCED2 AhCYP707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华北地区粳稻品种抽穗期遗传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魏祥进 江玲 +5 位作者 徐俊锋 陆广文 王洪俊 王智权 翟虎渠 万建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5-603,共9页
设置长、短日照和高、低温共4种环境,分析了我国华北地区14份主栽粳稻品种的抽穗期光、温敏感性及基本营养性。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多数粳稻品种表现出感光性,但感光性大都偏弱,抽穗期长短与品种的感光性呈显著线性相关。此外,大多数品种... 设置长、短日照和高、低温共4种环境,分析了我国华北地区14份主栽粳稻品种的抽穗期光、温敏感性及基本营养性。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多数粳稻品种表现出感光性,但感光性大都偏弱,抽穗期长短与品种的感光性呈显著线性相关。此外,大多数品种对温度也比较敏感。并利用一套抽穗期主基因近等基因系对这些品种抽穗期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华北地区粳稻品种都携带主效感光基因E1,而在Se-1位点,有11个品种为非感光的Se-1e,同时,有13个品种都携带早熟基因Ef-1,另外,有9个品种还携带具有一定感光抑制效应的hd2。这些结果从基因型角度揭示了华北地区粳稻品种具有一定的感光性和较短的基本营养生长期的原因,为华北地区选育适宜抽穗期的粳稻品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遗传分析 华北地区 感光性 感温性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群体检测水稻耐低温发芽数量性状基因座 被引量:12
13
作者 纪素兰 江玲 +4 位作者 王益华 刘世家 刘喜 翟虎渠 万建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N ipponbare/Kasalath//N 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对贮藏在低温(4℃)和室温条件下的种子进行低温发芽率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利用W indows QTL Cartographer 1.16软件,对控制水稻种子低温发芽力的QTL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低温发芽... 利用N ipponbare/Kasalath//N 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对贮藏在低温(4℃)和室温条件下的种子进行低温发芽率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利用W indows QTL Cartographer 1.16软件,对控制水稻种子低温发芽力的QTL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低温发芽力QTL分布于第1、5、6、8、9和12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5染色体上的qLTG-5(C597-R3166)和第9染色体上的qLTG-9(R79-C385)在低温萌发过程中持续表达。qLTG-5只在常温贮藏条件下稳定表达,表明此位点可能受种子贮藏条件的影响;qLTG-9在两种贮藏条件下均稳定表达,表明该位点不受种子贮藏条件的影响,可能与种子的耐贮性有关。研究结果可为低温发芽力强的水稻品种的标记辅助选择和图位克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低温发芽率 贮藏条件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水稻种子休眠和抽穗期的数量基因位点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松凤 贾育红 +2 位作者 江玲 翟虎渠 万建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以Nipponbare(japonica)/Kasalath(indica)//Nipponbare BC1F10的98个家系为材料,连续2年进行了水稻种子休眠和抽穗期基因的定位分析。用WinQTLCart 1.13a软件从全基因组角度检测了休眠性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s)。检测结果... 以Nipponbare(japonica)/Kasalath(indica)//Nipponbare BC1F10的98个家系为材料,连续2年进行了水稻种子休眠和抽穗期基因的定位分析。用WinQTLCart 1.13a软件从全基因组角度检测了休眠性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s)。检测结果显示,2003年分别在第5、6和7染色体上,2004年则分别在第4、5、7和11染色体上检测到控制种子休眠性的QTLs位点;贡献率分别介于8.91%-11.09%和8.70%-11.80%。表明第7染色体上位于标记R1357~R1245之间的种子休眠性QTL位点是一个在年度之间稳定表达的控制种子休眠性的基因位点。抽穗期的QTL定位分析表明,4个控制抽穗期的基因位点能在不同年份稳定表达,其他位点受年度间的环境条件影响较大。此外,除第6染色体R2171-R2123间的位点延长抽穗期的基因效应来源于亲本Nipponbare外,其余稳定表达位点的延长抽穗期的基因效应皆来自亲本Kasalath。分析表明,种子休眠与抽穗期没有直接关系,它们分别为不同的基因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休眠性 抽穗期 QTL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胚LOX3基因在逆境胁迫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南南 江玲 +3 位作者 张文伟 刘玲珑 翟虎渠 万建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4,共7页
LOX3是主要的水稻种胚脂氧合酶同工酶。为了研究水稻LOX3基因在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构建了LOX3基因的反义植物表达载体,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品种武运粳7号和Kasalath,获得了转基因植株。PCR和Southern鉴定证实基因已经导入水稻基因组中... LOX3是主要的水稻种胚脂氧合酶同工酶。为了研究水稻LOX3基因在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构建了LOX3基因的反义植物表达载体,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品种武运粳7号和Kasalath,获得了转基因植株。PCR和Southern鉴定证实基因已经导入水稻基因组中,种胚LOX3缺失鉴定和半定量RT-PCR分析证实反义RNA抑制了LOX3基因的表达。对T2代转基因植株进行了水分胁迫处理及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接种鉴定。结果显示,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反义LOX3转基因植株对水分胁迫、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都表现敏感,说明水稻种胚LOX3基因在逆境胁迫反应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脂氧合酶基因 反义RNA 转基因植株 逆境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杂种花粉不育基因的定位(英文)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静 江玲 +3 位作者 王春明 池桥宏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521,共7页
以IR36(indica)和热研2号(japonica,广亲和品种)为亲本,构建了包含180个单株的F2群体及包括110个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利用该F2群体,进行了水稻花粉不育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的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共检测到3个... 以IR36(indica)和热研2号(japonica,广亲和品种)为亲本,构建了包含180个单株的F2群体及包括110个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利用该F2群体,进行了水稻花粉不育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的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共检测到3个花粉不育QTL,分别位于第3、57、染色体上,此外,共检测到9个由雄配子引起的偏分离QTL,其中7个与ga-14和ga-11位点的配子败育类型相同。与花粉形态鉴定相比,偏分离的数据对检测F1杂种花粉败育基因更为敏感。在第56、染色体上控制偏分离的2个QTL位点,其杂合基因型出现的频率偏高。在qHPS-5位点,粳型纯合子表现出比杂合子和籼型纯合子更低的育性水平。本研究获得的分子标记将有助于聚合尽可能多的中性亲和基因以解决亚种间F1杂种的花粉不育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分子标记 花粉不育 杂种不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南京11×越光RIL群体进行抽穗期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永生 刘喜 +4 位作者 江玲 陈亮明 刘世家 翟虎渠 万建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2,共7页
利用153个SSR标记,对由140个株系组成的南京11×越光重组自交系进行基因型检测,构建了全长为1896.2 cM、平均图距为12.3 cM、覆盖水稻12条染色体的遗传图谱。分别在南京自然光温(高温长日照)、南京遮光(高温短日照)、海南自然光温(... 利用153个SSR标记,对由140个株系组成的南京11×越光重组自交系进行基因型检测,构建了全长为1896.2 cM、平均图距为12.3 cM、覆盖水稻12条染色体的遗传图谱。分别在南京自然光温(高温长日照)、南京遮光(高温短日照)、海南自然光温(低温短日照)和海南温室大棚(高温短日照)4个环境下检测该群体的抽穗期QTL,共发现了5个加性QTL,分别位于第1、第3、第6、第8、第10染色体上,其中qHd-1对温度敏感,仅在高温短日照条件下表达,qHd-6和qHd-10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表达;而qHd-3和qHd-8-1则在长日照条件下表达。此外,还在南京高温和海南短日照条件下分别检测到1对非加性QTL存在互作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的光温环境下,抽穗期受不同类型的QTL控制,同时还受到微效位点、上位性QTL和其它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11 遗传图谱 温度 抽穗期 基因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脂氧合酶-3基因启动子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南南 张文伟 +3 位作者 江玲 沈文飚 翟虎渠 万建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共7页
从栽培水稻品种越光中克隆了水稻脂氧合酶-3基因(Lox-3)的启动子,长度为1343bp,其序列与日本晴对应的序列完全相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启动子序列中包含受信号诱导的元件(G-box)、温度响应元件(CCGAAA)和水分胁迫响应元件(CACATG)... 从栽培水稻品种越光中克隆了水稻脂氧合酶-3基因(Lox-3)的启动子,长度为1343bp,其序列与日本晴对应的序列完全相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启动子序列中包含受信号诱导的元件(G-box)、温度响应元件(CCGAAA)和水分胁迫响应元件(CACATG)等顺式作用元件;进一步构建了Lox-3基因启动子与gus和gfp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并获得转基因植株,发现报告基因在转基因植株的根、茎、叶、花药、种胚及种皮中均有表达,在萌发种子的胚和胚芽中也有表达,但在胚乳中不表达。此外,经ABA、NaCl及人工陈化处理后对报告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这些非生物胁迫可能通过诱导启动子顺式元件致使报告基因表达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氧合酶-3基因 启动子 水稻 转基因植株 逆境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N22’强休眠性QTL qSd-1的遗传解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贝贝 杨春艳 +4 位作者 吴涛 刘喜 冯志明 江玲 万建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共6页
籼稻品种‘N22’具有极强的种子休眠性。本研究利用‘N22’和无休眠的粳稻品种‘南粳35’构建近等基因系及高代回交群体,检测到了稳定表达的QTL qSd-1,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9.0%,增强休眠性的等位基因来自强休眠亲本‘N22’。进一步遗传解... 籼稻品种‘N22’具有极强的种子休眠性。本研究利用‘N22’和无休眠的粳稻品种‘南粳35’构建近等基因系及高代回交群体,检测到了稳定表达的QTL qSd-1,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9.0%,增强休眠性的等位基因来自强休眠亲本‘N22’。进一步遗传解析可将其分解为qSd-1-1、qSd-1-2两个相邻的位点,其中,qSd-1-1位于标记RM10719和RM10694之间,LOD值为2.8,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2.3%;qSd-1-2位于标记RM11162和RM11133之间,LOD值为2.5,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5.6%。这2个位点对休眠性具有累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休眠性 高代回交群体 QTL 遗传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生长素抑制蛋白基因AhARP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静 江玲 +2 位作者 胡晓辉 翟虎渠 万建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8-645,共8页
种子休眠性是花生重要的农艺性状。为了挖掘控制花生种子休眠的重要基因,以花育52号为试材,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生长素抑制蛋白基因的全长,该基因全长为918bp,开放阅读框为363bp,编码121个氨基酸,推导出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3.44 k Da,理论... 种子休眠性是花生重要的农艺性状。为了挖掘控制花生种子休眠的重要基因,以花育52号为试材,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生长素抑制蛋白基因的全长,该基因全长为918bp,开放阅读框为363bp,编码121个氨基酸,推导出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3.44 k Da,理论等电点p I=9.64。序列比对表明,该序列与花生生长素抑制蛋白基因Ah ARP一致,确认该c DNA序列为编码花生生长素抑制蛋白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h ARP基因在种子休眠阶段表达量较高,种子休眠解除后表达量降低;乙烯利释放吸涨种子休眠过程中,Ah ARP基因受到明显诱导;说明Ah ARP基因可能与花生种子休眠有关。Ah ARP基因的序列、结构、性质以及功能的初步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花生种子休眠中的功能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子 休眠性 生长素抑制蛋白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