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业余合唱训练的再认识——以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合唱团红歌训练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周辉国 《歌海》 2011年第5期100-102,共3页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业余合唱发展迅猛,而针对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合唱团(队),要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要求是一个思想认识及技术上的难题。通过对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合唱团的训练实践,以指导老师的视角,对合唱团的组建、合唱的战略安排、训练过...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业余合唱发展迅猛,而针对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合唱团(队),要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要求是一个思想认识及技术上的难题。通过对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合唱团的训练实践,以指导老师的视角,对合唱团的组建、合唱的战略安排、训练过程等进行总结,期望能对当前的群众性红歌演唱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歌 合唱 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科研措施及其成就 被引量:5
2
作者 鲁彦 《古今农业》 2005年第1期35-43,共9页
金陵大学农学院在农业调查、作物改良试验、园艺研究、蚕桑研究、森林研究、病虫害研究、标本采集、农具改良和农史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就 ,是与当时政府的支持和农学院的重视科研队伍建设和注重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分不开... 金陵大学农学院在农业调查、作物改良试验、园艺研究、蚕桑研究、森林研究、病虫害研究、标本采集、农具改良和农史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就 ,是与当时政府的支持和农学院的重视科研队伍建设和注重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分不开的。从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农业科研经验 ,也为当时其它农业院校所借鉴 ,为中国近代农业科研做出了贡献 ,对于今天的高等农林院校科研也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 蚕桑 合作 政府 借鉴意义 措施 农史研究 农学院 作物改良 农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亲景度与竞争态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包娟 崔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6-429,460,共5页
要入境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南京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准确分析,是提升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竞争力的前提。在分析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依据1996~2007年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相关统计数据,通过亲案度、竞争态... 要入境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南京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准确分析,是提升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竞争力的前提。在分析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依据1996~2007年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相关统计数据,通过亲案度、竞争态以及亲景度与竞争态的相关分析,探讨了南京市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特征,划分了南京市入境旅游的重点市场、主要市场、潜在市场和机会市场,并提出了进一步拓展南京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客源市场 亲景度 竞争态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开发对当地农民就业的影响研究——以南京江心洲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建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6-169,共4页
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农民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农民就业、农民收入、农民利益、旅游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对南京江心洲这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就业状况的实地调查和访谈,从定性和定量2个角度,探... 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农民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农民就业、农民收入、农民利益、旅游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对南京江心洲这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就业状况的实地调查和访谈,从定性和定量2个角度,探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农村就业结构、农民经济收入、就业质量、农民利益等方面的影响,并归纳总结出农民在参与乡村旅游过程中面对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民就业 影响 江心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农业灾害成因论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龚光明 杨旺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806-2808,2811,共4页
元代灾害种类繁多,破坏严重。灾害的发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社会原因。该文旨在通过分析元代的各种政治、经济政策等方面情况及农业生产上的其他活动,剖析导致其灾害频繁的各种社会因素,主要有屯田对地表植被的大量破坏;造船、建筑等对... 元代灾害种类繁多,破坏严重。灾害的发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社会原因。该文旨在通过分析元代的各种政治、经济政策等方面情况及农业生产上的其他活动,剖析导致其灾害频繁的各种社会因素,主要有屯田对地表植被的大量破坏;造船、建筑等对森林的砍伐;政治腐败荒于水利建设与维修;战争及苛刻的剥削等造成农业人口的极度贫困,无力进行水利设施建设,等等。通过剖析元代灾害的社会因素,避免当代生态农业发展中人为对生态的破坏,减少人为灾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农业灾害 社会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亭湖风景名胜区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崔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035-2037,共3页
以农业大县安徽省太湖县花亭湖风景名胜区为例,分析了其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的资源、区位、客源、政策等条件,指出了其开发中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景点布局分散、季节性差异显著,资金人才缺乏,开发功能单一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 以农业大县安徽省太湖县花亭湖风景名胜区为例,分析了其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的资源、区位、客源、政策等条件,指出了其开发中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景点布局分散、季节性差异显著,资金人才缺乏,开发功能单一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7条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亭湖风景名胜区 农业生态旅游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曹玲 《古今农业》 2005年第3期79-88,共10页
明清时期美洲粮食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传入我国,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从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亩产量提高和粮食总产量增加及粮食作物结构变动情况考察它们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又从山区开发、粮食... 明清时期美洲粮食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传入我国,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从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亩产量提高和粮食总产量增加及粮食作物结构变动情况考察它们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又从山区开发、粮食商品化、经济作物种植及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等几方面考察它们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 粮食作物 中国 农业生产 玉米 番薯 马铃薯 传播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学生群体的乡村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亚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547-10550,共4页
在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外出旅游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迅速成长为旅游新亮点的背景下,以南京农业大学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就旅游认知、旅游偏好、参与意愿、参与动机、出游方式,对调查... 在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外出旅游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迅速成长为旅游新亮点的背景下,以南京农业大学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就旅游认知、旅游偏好、参与意愿、参与动机、出游方式,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进行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开拓大学生乡村旅游市场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乡村旅游 旅游市场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的农业生产 被引量:1
9
作者 沈志忠 封玲 《古今农业》 2010年第3期55-61,共7页
玛纳斯河流域地处新疆天山北麓中段,位于新疆天山北坡综合经济带的中心地段,是新疆农业发展的核心地带之一。玛纳斯河流域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开发始于清朝乾隆中期统一新疆之后。民国时期,玛纳斯河流域作为新疆战略要地,成为历次战乱的争... 玛纳斯河流域地处新疆天山北麓中段,位于新疆天山北坡综合经济带的中心地段,是新疆农业发展的核心地带之一。玛纳斯河流域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开发始于清朝乾隆中期统一新疆之后。民国时期,玛纳斯河流域作为新疆战略要地,成为历次战乱的争夺焦点之一。流域屯垦和农业开发也经历了多次起伏,在水利建设和农牧业生产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玛纳斯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玛纳斯河流域 屯垦 农业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乡建与本土审美体系的张力及相处之道
10
作者 季中扬 张娜 《民族艺术研究》 2025年第1期14-23,共10页
乡村不同于特定框架中的艺术作品,不能以一般审美对象视之,而应将其理解为审美体系,即将其审美经验与其他社会系统相整合。在现代社会,中国乡村社会的本土审美体系虽然已经式微、瓦解,但根脉未断、底色未改,艺术乡建应不断反思其介入方... 乡村不同于特定框架中的艺术作品,不能以一般审美对象视之,而应将其理解为审美体系,即将其审美经验与其他社会系统相整合。在现代社会,中国乡村社会的本土审美体系虽然已经式微、瓦解,但根脉未断、底色未改,艺术乡建应不断反思其介入方式,协调当代艺术理念与本土审美体系之间的张力。在艺术乡建实践中,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已经意识到了艺术乡建与本土审美体系之间的张力问题,也逐渐对介入方式予以调整、修正,总体呈现为从局外人到局内人、从强姿态到弱姿态、从实验场到生活场、从断裂到连续、从主导到协商的变化。不仅于此,还应积极构建既能体现本土审美体系主体性、自主性,又能发挥艺术乡建引领性的相处之道。艺术乡建可考虑与本土表达协商共同议题,如教育、养老、生态、环境等,以本土审美体系自身开放性为切口,共创共生一种关切着乡村生存发展的新的乡村艺术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乡建 本土审美体系 当代艺术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艺术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履祥与太湖地区农业知识的传播
11
作者 高国金 曾京京 《古今农业》 2013年第1期67-75,共9页
张履祥农业知识传播与交流的典型耕读士人,他农业知识的来源以及自己农业知识的外传,进一步说明以他为代表的太湖地区底层士人对农业知识传播的贡献。张履祥和其生活范围内人士通过书信等方式的交流,通过这个过程把农业知识介绍给他人... 张履祥农业知识传播与交流的典型耕读士人,他农业知识的来源以及自己农业知识的外传,进一步说明以他为代表的太湖地区底层士人对农业知识传播的贡献。张履祥和其生活范围内人士通过书信等方式的交流,通过这个过程把农业知识介绍给他人。这里介绍了张履祥获得农业知识的方式,包括书籍、实践、老农、家传等途径不断积累自己的农业知识。其次说明了张履祥通过血缘、地缘、结社交游、门人训导的方式将自己总结的农业知识传播出去。这个过程正是一种典型的农业知识传播方式,身为士人的张履祥是农业知识传播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履祥 农业知识 传播与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移民与牡丹江地区农业开发
12
作者 于春英 《古今农业》 2007年第4期76-83,共8页
人口是区域农业开发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近代牡丹江地区国内、国际移民的大量迁入造成了区域人口的大量增长,为牡丹江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和粮食产量的提高,粮食在满足当地居民需要之后,还被大量外运... 人口是区域农业开发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近代牡丹江地区国内、国际移民的大量迁入造成了区域人口的大量增长,为牡丹江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和粮食产量的提高,粮食在满足当地居民需要之后,还被大量外运和投放于农产品加工工业,加速了农产品的商品化进程和贸易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 近代 牡丹江地区 农业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文革”时期的中国农业科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露露 严火其 《古今农业》 2009年第1期33-40,共8页
一般认为,中国文革时期的农业科研工作处于一种停滞或倒退的状态。本文从土壤肥料、植物保护、遗传育种、作物栽培、耕作制度等方面的考察表明,文革时期的中国农业科研工作是有重要进展的。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农业科研 科技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院士成长经历及启示——以20位女性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侯玉婷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9年第2期13-21,共9页
从科学社会学角度对20位女性中科院院士的传记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女院士的成长经历分析其成才原因。除了成长地区的教育资源优势、原生家庭的教育氛围熏陶、求学时期的名校名师培育等传统因素外,励志超越男性的内心驱动力、求学时生... 从科学社会学角度对20位女性中科院院士的传记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女院士的成长经历分析其成才原因。除了成长地区的教育资源优势、原生家庭的教育氛围熏陶、求学时期的名校名师培育等传统因素外,励志超越男性的内心驱动力、求学时生成的为国奋斗意识、工作阶段的"伯乐引导"和成功女性的榜样示范以及人生配偶的协助等也是其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院士 成长经历 成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朝建康地区的农业发展
15
作者 袁祯泽 沈志忠 《古今农业》 2014年第2期21-29,共9页
六朝农业史研究中,建康地区的农业发展是一个值得重视并有待深入研究的内容。对建康地区的农业发展研究时,必须考虑其政治经济中心对农业的影响因素。京畿地区势力较大的士族大家聚居而住,庄园农业经济和自耕农农业两种模式的发展也是... 六朝农业史研究中,建康地区的农业发展是一个值得重视并有待深入研究的内容。对建康地区的农业发展研究时,必须考虑其政治经济中心对农业的影响因素。京畿地区势力较大的士族大家聚居而住,庄园农业经济和自耕农农业两种模式的发展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以建康地区为研究对象的六朝农业开发即是人们生活的需要,也是历史与城市发展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建康地区 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历史建筑城市记忆呈现及传播创新——以南京谭延闿旧居为例
16
作者 陈奕儿 翁芷琪 白雯静 《传媒论坛》 2022年第17期83-86,共4页
历史建筑蕴含丰富的城市记忆,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它们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机遇。本研究以南京谭延闿旧居为例,探究历史建筑相关城市记忆呈现及传播创新的可能性。研究认为通过培养故事化、动态化、整体区域化的呈现形式,创建线上线下双... 历史建筑蕴含丰富的城市记忆,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它们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机遇。本研究以南京谭延闿旧居为例,探究历史建筑相关城市记忆呈现及传播创新的可能性。研究认为通过培养故事化、动态化、整体区域化的呈现形式,创建线上线下双渠道,且以前沿技术促进感官体验的传播道路,激发民众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愿意去了解历史建筑背后的城市记忆,从而进一步扩大历史建筑的影响力,实现历史建筑城市记忆呈现及传播模式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谭延闿旧居 城市记忆 呈现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零碎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61
17
作者 周应堂 王思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3-67,71,共6页
研究目的:中国的土地零碎化是中国现代农业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1)从历史的角度评述近代以来中国土地零碎化研究的三种观点,中国土地零碎化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种制度安排,... 研究目的:中国的土地零碎化是中国现代农业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1)从历史的角度评述近代以来中国土地零碎化研究的三种观点,中国土地零碎化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种制度安排,提出土地户均块数是一个常数的观点。(2)中国土地零碎化是众多的政治、经济、技术、制度、人口、生产力、地理环境等因素博弈的结果,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了土地零碎化。(3)讨论了"反土地零碎化"主要的因素是生产力发展因素、兼并因素、自然条件因素。研究结论:土地零碎化还将是一个发展过程,提出土地零碎化向土地规模经营的方法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史 土地制度 零碎化 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容性增长”的正义镜像与中国实践 被引量:26
18
作者 葛笑如 孙亚忠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60,共6页
"包容性增长"是"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在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棘手问题:资源环境压力和可持续发展、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发展成果难以共享、社会不公等等。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需要诉... "包容性增长"是"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在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棘手问题:资源环境压力和可持续发展、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发展成果难以共享、社会不公等等。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需要诉诸于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包容性增长的核心要义是机会平等,根本目的是实现广大民众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最终价值指向是社会的公平正义。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排斥的消除、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和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增加社会包容度,保障机会平等和权利公平,才能真正实现包容性增长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机会平等 成果共享 公平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氮条件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沈淮东 柏彦超 +4 位作者 茅正芳 薛巧云 陈峰 汪孙军 钱晓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166-3168,共3页
[目的]研究苗期水分胁迫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温室水培试验,采用α-萘胺法,测定水分胁迫下水稻的根系活力和吸收面积。[结果]正常水分条件下,NH4+-N使水稻根系平均直径增大,NO3--N使水稻根系总吸收面积增大,大量供应NO3--N... [目的]研究苗期水分胁迫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温室水培试验,采用α-萘胺法,测定水分胁迫下水稻的根系活力和吸收面积。[结果]正常水分条件下,NH4+-N使水稻根系平均直径增大,NO3--N使水稻根系总吸收面积增大,大量供应NO3--N处理的水稻根系活力最大。水分胁迫后,NO3--N营养促进根系平均直径增大,大量供应NO3--N处理的水稻根系活力最低,水稻的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均随NO3--N供应比例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无论是否水分胁迫,NO3--N营养均可使水稻根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增大,这为旱作水稻的水分控制、氮肥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根系 水分胁迫 氮素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技术协同创新模式及建构 被引量:77
20
作者 彭纪生 吴林海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2000年第5期12-16,共5页
根据市场竞争结构变动 ,探讨技术创新模式的演进规律。指出 :迄今为止技术创新已演化出 5代创新过程模式 ,其变动趋势是走向技术协同创新模式。据此 ,提出我国实现技术协同创新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协同创新 市场竞争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