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古籍断句标点模式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黄建年 侯汉清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38,共8页
农业古籍的整理已经引起了众多学者和专家的注意,但是,对于农业古籍的自动断句、标点模式的研究仍付之阙如。本研究探索并总结出部分农业古籍断句、标点识别模式。首先采用句法特征词断句法、同义语标志词法进行初步断句;进而利用反义... 农业古籍的整理已经引起了众多学者和专家的注意,但是,对于农业古籍的自动断句、标点模式的研究仍付之阙如。本研究探索并总结出部分农业古籍断句、标点识别模式。首先采用句法特征词断句法、同义语标志词法进行初步断句;进而利用反义复合词、引书标志、时序、数量词、重叠字词、动名结构及比较句法进一步对子句进行断句、标点;最后使用农业用语和禁用模式表进一步提高断句、标点后农业古籍的可读性和准确性。经测试表明,断句、标点的平均准确率分别达到48%和35%,证明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中文信息处理 农业古籍 古农书 古籍整理 断句 标点 模式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对“非遗”传承的组织与制度支持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畅 严火其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82,共4页
大学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表现在组织与制度支持上,体现在三个层面上:在学校层面,主要是搭建"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各类组织平台;在学者层面,主要是发挥科研优势做好人才培养与人员培训;在学生层面,主要是激发... 大学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表现在组织与制度支持上,体现在三个层面上:在学校层面,主要是搭建"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各类组织平台;在学者层面,主要是发挥科研优势做好人才培养与人员培训;在学生层面,主要是激发学生群体热情参与"非遗"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非遗传承 组织支持 制度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代茶事的审美化及美学表达
3
作者 章利华 陈加晋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231,共9页
作为中华茶文化高峰的重要组成与主要表现,宋代茶事的审美化转型成功将茶与人的关系从身体性需求转向审美性范畴,并在整体上展现从技术到艺术、从载体到空间以及从客体到主客的审美进路。宋人从茶之自然与技术性审美实践出发,通过茶艺... 作为中华茶文化高峰的重要组成与主要表现,宋代茶事的审美化转型成功将茶与人的关系从身体性需求转向审美性范畴,并在整体上展现从技术到艺术、从载体到空间以及从客体到主客的审美进路。宋人从茶之自然与技术性审美实践出发,通过茶艺流程的雅致化打通“味感”与“物感”,借助文艺载体的共振与审美空间的构建进一步体悟多重交感的审美境界,其审美表达深刻指向宋人的精神追求,直至最终呈现一种关乎生命主体、人伦价值乃至生存哲学的美学形态。宋代茶事的审美化实质上是宋代文人主体审美性不断觉醒的过程,也是宋茶能够体现与代表宋代文明特质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茶事 审美化 美学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文化振兴:基层软治理与公共性建构的契合逻辑 被引量:71
4
作者 严火其 刘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51,共6页
文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魂,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持续运转及创生性转化的过程。在文化与治理对接中,文化既是治理的对象,又是柔性管理的基础平台。乡村振兴作为中央顶层设计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对传统"打工潮&qu... 文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魂,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持续运转及创生性转化的过程。在文化与治理对接中,文化既是治理的对象,又是柔性管理的基础平台。乡村振兴作为中央顶层设计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对传统"打工潮"的反向推动。"打工潮"造成了人和自然间的循环路径被人为切断,乡土文化的断裂加速了村庄共同体的解构。同时,政府部门利益的无序分治和官员的自利性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文化治理的科层悖论。乡村文化的治理转型将是一种必然,文化和社会的相互契合面临着传统文化基底的失序与公共性重建的价值定位。因此,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软治理,要重构公共文化治理的执行空间,厘定乡土社会公共规制和乡规民约的运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治理 公共性 软治理 基层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粟(Setaria italica Beauv.)研究综述 被引量:7
5
作者 何红中 惠富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128,共8页
粟于中国北方俗称"谷子",脱壳后称"小米",南方则通称"小米",在古代粮食作物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世学者对粟的史前考古发现、起源与传播、稷的粟黍之争、生产与文化等方面行了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多成... 粟于中国北方俗称"谷子",脱壳后称"小米",南方则通称"小米",在古代粮食作物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世学者对粟的史前考古发现、起源与传播、稷的粟黍之争、生产与文化等方面行了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在某些方面的探索还非常不够,如史前人类生活中粟作的地位与演变;古粟的栽培、储藏、加工与利用技术;历史上粟的生产布局、价格与产量的变动;粟与古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等。今后应加强在这些方面的投入,不断拓展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粟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股份合作社解散时土地处置问题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尹雪英 陈利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33-36,共4页
农地股份合作社在全国多地均有一定规模发展,其解散时土地处置问题关系着入社农户、合作社债权人的利益,也关系着合作社的长期发展。在分析农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土地客体的基础上,运用法人财产权理论分析农地股份合作社解散时土地承包经... 农地股份合作社在全国多地均有一定规模发展,其解散时土地处置问题关系着入社农户、合作社债权人的利益,也关系着合作社的长期发展。在分析农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土地客体的基础上,运用法人财产权理论分析农地股份合作社解散时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清偿债务、必须返还原承包户观点的不合理,得出结论:农地股份合作社解散时,承包地经营权是否应清偿合作社债务、是否应返还原承包户应视入股期限是否届满而定,期限届满,应当返还;期限未满,应视其他资产是否足以清偿合作社债务以及出资承包地经营权的农户意愿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股份合作社 承包地经营权 法人财产权理论 剩余入股期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4
7
作者 曾玉珊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2-54,共3页
本文从提高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出发,对经济法课程的设计与改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对策,阐明了其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经济法课程 教学设计与改革 理念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绒花传统手工艺研究综述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潇云 田海涛 《绿色科技》 2016年第17期133-135,共3页
指出了绒花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用天然蚕丝制作而成,常常作为民间节事习俗中使用的装饰花。经过兴衰起伏的发展历程,绒花在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受到了专家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归纳,可以发现有关绒花的学术... 指出了绒花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用天然蚕丝制作而成,常常作为民间节事习俗中使用的装饰花。经过兴衰起伏的发展历程,绒花在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受到了专家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归纳,可以发现有关绒花的学术研究内容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在绒花的历史文化、绒花的制作技艺与造型艺术、不同地区的绒花以及绒花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几个方面。提出了今后的探索可以从更深入的考证和跨学科的角度思考,促进绒花学术研究的日益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花 历史文化 工艺与造型艺术 绒花地域 非遗保护与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